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卫健委在英国医学期刊

发布时间:

中国卫健委在英国医学期刊

大家对于食疗都不陌生,大部分人也对胃病不陌生,如何食疗治胃病呢?食疗既与药物疗法不同,也与普通的膳食有着较大的差别。那么胃病食疗法有哪些方法呢?胃病食疗吃什么是最好的呢?下面给大家推荐胃病的五种食疗方法,一起了解下!胃病的五种食疗方法食疗方法1:黄芪内金粥用料:生黄芪12克,生薏米、赤小豆各10克,鸡内金粉7克,金橘饼1个,糯米80克。制法:将生黄芪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入薏米、赤小豆、糯米煮成粥,加入鸡内金粉即可。功用:消食和胃。用于脾虚湿滞食停所致的脘腹胀闷、食欲不振、体困便溏等。食物功效: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薏米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赤小豆能利湿退黄,清热解毒。鸡内金消食健脾,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的运动机能增加,排空加速。糯米能补中益气。食疗方法2:淮山蜂蜜煎用料:淮山30克,鸡内金9克,蜂蜜15克。制法:淮山、鸡内金水煎取汁,调入蜂蜜,搅匀。日1剂,分两次温服。功用:健脾消食。用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之食积不化、食欲不振等。食物功效:淮山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用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淮山所含消化酶,能促进蛋白质和淀粉的分解,故有增进食欲的作用。蜂蜜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对创面有收敛、营养和促进愈合作用。食疗方法3:砂仁黄芪猪肚用料: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制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功用: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食物功效: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适量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和增强胃肠蠕动的作用。猪肚能健脾胃、补虚损。食疗方法4:木瓜鲩鱼尾汤用料:番木瓜1个,鲩鱼尾100克。制法:木瓜削皮切块,鲩鱼尾入油镬煎片刻,加木瓜及生姜片少许,放适量水,共煮1小时左右。功用:滋养、消食。对食积不化、胸腹胀满有辅助疗效。食物功效:番木瓜的木瓜蛋白酶,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对消化不良、痢疾、胃痛、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均有疗效。番木瓜的脂肪酶,可分解脂肪成脂肪酸,有利于对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木瓜蛋白酶还能够促进和调节胰液的分泌,对胰腺功能不全引起的消化不良有治疗作用。鲩鱼,味甘,性温。功能暖胃和中、消食化滞。食疗方法5:参芪猴头炖鸡用料:猴头菌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结、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制法:将猴头菌洗净去蒂,发胀后将菌内残水挤压干净,以除苦味,再切成2毫米厚片待用。把母鸡去头脚,剁方块,放入炖盅内,加入姜片、葱结、绍酒、清汤,上放猴头菌片和浸软洗净的黄芪、党参、大枣,用文火慢慢炖,直至肉熟烂为止,调味即成。功用:补气健脾养胃。食物功效:猴头菌又名猴头菇,有助消化及利五脏的功能。适用于消化不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母鸡益气养血,健脾胃,疗虚损,善补五脏。黄芪能补气固表,敛疮生肌,促进造血,抗溃疡、抗炎等。党参补中益气,益血生津。大枣能健胃补血,滋养强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后是否有后遗症,从目前病历来看,多数患者预后是良好地。但是也不排除有后遗症的可能,因为目前已经有痊愈后的患者仍然出现了疾病的反复。所以治愈后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患者,仍然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同时要通过适当运动增加营养等方法来提高个人免疫功能,可以有效避免后遗症的发生。另外,在新版的治方案中,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疗程,也能够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2020年3月18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梁主任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愈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问题表示:经过临床治疗后,轻型、普通型患者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根据既往SARS以及流感重症患者的治疗经验来看,部分重症新型冠状肺炎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可能在短期内会有轻微地肺纤维化,但是肺有很强地修复能力,一般在短期内肺纤维就会吸收好转,所以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对于极少数极重型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和有一些基础病,因为疾病时间比较长,有一些脏器功能的损害,形成地肺纤维化比较严重,短期内会留下肺纤维化。从目前观察的情况来看,佑安医院治疗地两个病情比较重的老年患者,也就是双肺都是“白肺”的患者,两个月复查发现肺纤维化基本吸收了,两人自我感觉也没有什么症状,而对于更远期地影响,但还要进行进一步的随访观察。尽管肺炎治好了,接下来要做的是漫长的肺康复过程,所以还是要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可以把新冠肺炎患者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轻症型、普通型、重症型和危重症型。对于轻症型和普通型的患者来说,治疗康复后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因为肺的修复功能是很强的,就像长期吸烟的人在戒烟之后,肺部通过自我修复,能有明显的改善。少数重症或危重症症的患者可能会有肺纤维化、肺功能下降、劳动力减弱、运动耐力减退等后遗症。一般来说,病情越严重,肺部恢复正常的可能性就越小。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的新冠肺炎治愈后不会有后遗症。新冠(1)轻症隔离及普通型出院患者: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较少产生身体后遗功能障碍。(2)重型/危重型出院患者:可能会有全身虚弱、呼吸急促导致身体功能受限,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与胸部CT的检查显示的肺纤维化改变一致,此改变可能持续存在。(3)引起肝肾功能的衰竭需要很长时间恢复。(4)对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会引起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及易诱发感染等后遗症风险。新冠(5)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病毒可以累及男性睾丸,可能导致男性不育,或者性功能下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英文名称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修订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保持一致,中文名称保持不变。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语音 编辑 讨论27 上传视频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019-nCoVvaccine),是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2020年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种 [1] 。3月16日20时18分,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2] 。4月13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进入II期临床试验 [3] ;同日,一个由全球120多名科学家、医生、资助者和生产商组成的专家组发表公开宣言,承诺在世界卫生组织协调下,共同努力加快新冠疫苗的研发。6月19日,中国首个新冠mRNA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4] 。10月8日,中国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10] 。截至2021年2月25日,中国已经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已经达到4个,其中三个灭活疫苗,一个腺病毒载体疫苗 [72] 。截至3月27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一亿剂次 [76] 。4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表示:新冠病毒疫苗过敏的比例不高,“过敏体质”、备孕者均可以接种 [78] 。4月12日报道,中国建免疫屏障或需10亿人接种疫苗 [79] 。5月7日,中国国药新冠疫苗获世卫组织紧急使用认证 [83] 。6月1日,新华社快讯,中国科兴新冠疫苗获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授权 [96] ;世卫组织宣布将中国科兴新冠疫苗列入“紧急使用清单”。 [98] 2021年6月15日,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突破9亿剂次,覆盖超过6亿人,疫苗接种剂次和覆盖人群数量,都居于全球首位。 [115] 截至2021年11月2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万剂次。 [345] 我是疫苗,求认识最新新闻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2021-11-25 15:02截至2021年11月24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7万剂次。详情药品名称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外文名2019-nCoV vaccine拼 音xīn xíng guān zhuàng bìng dú yì miáo [13] 注 音ㄒㄧㄣ ㄒㄧㄥˊㄍㄨㄢˋㄓㄨㄤˋㄅㄧㄥˋㄉㄨˊㄧˋㄇㄧㄠˊ类 型预防接种的疫苗目录1 研发流程2 研发情况▪ 全球▪ 国内▪ 国外3 研发进度▪ 分离毒种▪ 临床试验4 疫苗类型5 疫苗应用▪ 国内▪ 国外6 疫苗接种▪ 接种须知▪ 接种禁忌▪ 接种年龄▪ 接种情况▪ 自愿接种▪ 接种现状▪ 全球战略▪ 相关数据7 疫苗出口8 社会影响▪ 合作倡议▪ 疫苗宣言9 疫苗费用10 答疑解惑11 涉疫谣言12 涉疫13 科学研究14 索赔事件研发流程编辑 语音疫苗研发的大体流程和周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疫苗前期研发过程,包括获得免疫原(获得活病毒、分离相关亚单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重组蛋白或者合成相关的DNA(RNA))、免疫反应测试、动物保护测试、免疫原生产工艺(放大)优化、临床前毒理研究等环节。第二个阶段是疫苗研发及注册过程,包括临床前研究、申报临床、开展临床试验,最后才能实现疫苗上市。 [14-15] 研发情况编辑 语音全球截至2020年6月27日,全球已有超过200个候选疫苗,其中15个正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 [16] 2020年7月20日,全球当前有大约250种候选新冠病毒疫苗在研发中,其中至少有17种疫苗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5] 。截至2021年6月,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总量已达16款,疫苗最大产能超150亿剂。 [115] 国内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2张)2020年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已成功分离中国首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这一株病毒(新型冠状病毒武汉株01)毒种信息和电镜照片,也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重要权威信息。这些都为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17] 1月2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所长许文波表示,该中心开始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已经成功分离病毒,正在筛选种子毒株。 [18] 1月28日,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获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战略库与干细胞技术临床转化平台”课题子任务——mRNA合成平台成果,快速推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该项目已紧急完成立项备案。 [19] 2月15日,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下,科研攻关组着手布局疫苗研发任务。科研攻关组下设的疫苗研发专班成立。 [20] 2月26日报道,福建省科技厅立项支持厦门大学“新型冠状病毒候选疫苗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项目,从减毒载体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两条技术路线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攻关。 [21] 3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正按照5种技术路线开展新冠疫苗的紧急研制。 [22] 3月18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参加广州市疫情防控发布会时表示,中国新冠肺炎疫苗已通过动物实验,将用于人体临床实验。 [23] 3月21日,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上的公开信息,该试验的主办单位为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4月9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腺病毒载体疫苗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4月12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申请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4月13日,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获批。 [24] 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称,中国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一二期合并的临床试验许可,相关临床试验同步启动。这是首批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这两款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有关科研机构开发而成。 [25] 5月26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接种3种不同剂量候选疫苗的志愿者都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应答,同时显示了很好的耐受性;接种后28天内,大多数人体内中和抗体增加了4倍以上。 [26] 6月5日,高福等人研发的新冠病毒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进入临床试验 [27] 。6月16日,中国医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在北京、河南两地同步举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专班、科技部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有关专家出席。揭盲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 [28] 6月19日,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地方企业共同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候选疫苗(ARCoV)已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准。这是中国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mRNA疫苗。同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共同研发的新冠重组蛋白疫苗进入临床试验,这是继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类型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之后,又一种新的技术路线研制的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27] 。6月28日,高福等学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题为“AuniversaldesignofbetacoronavirusvaccinesagainstCOVID-19,MERSandSARS”,提供了一种针对COVID-19、MERS和SARS的β冠状病毒疫苗的通用设计 [27] 。6月29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公告披露,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获得军队特需药品批件。 [29] 7月20日,中国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论文说,他们对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开展了2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是安全的,并能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应答 [5] 。7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节目中表示,我国已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 [30] 紧急使用的目的是在医务人员、防疫人员、边检人员以及保障城市基本运行人员等特殊人群中,先建立起免疫屏障,整个城市的运行就会有稳定的保障 [20] 。8月5日,据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最新消息,其所属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生物安全联合检查,具备使用条件。此前,该车间已取得新冠疫苗生产许可证。 [6] 8月16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消息,由军科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及康希诺生物联合申报的新冠疫苗(Ad5-nCoV)专利申请,已被授予专利权,这是中国首个新冠疫苗专利。 [7] 8月19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介绍,经核,该疫苗专利申请发明名称为“一种以人复制缺陷腺病毒为载体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该专利申请号为8,申请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发明人为陈薇等,申请日为2020年3月18日,经提交优先审查请求后,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20年8月11日发出专利授权通知书,待申请人依法办理专利权登记手续后,该局将公告授权该专利。 [8] 8月20日、8月2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分别与秘鲁、摩洛哥以及阿根廷签订有关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的合作协议并举行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全面提速。更多的样本量及不同地区的临床试验数据将大大提升新冠灭活疫苗上市进程。 [30]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吹风会上。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透露,目前我国有11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个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其中3个为灭活疫苗,1个为腺病毒载体疫苗。 [31]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吹风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在会上透露,中国有11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个疫苗进入三期临床试验,其中3个为灭活疫苗,1个为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正在抓紧开展以一、二期的临床实验。 [32] 10月20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田保国在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4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病毒疫苗。 [11] 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33] 。2021年1月30日,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在首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上表示,中国已经有16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7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1个疫苗已经附条件上市。 [34] 2月17日,中国科兴疫苗的巴西合作伙伴称,由中国科兴生物技术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对最初在英国和南非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有效。 [70] 2月24日,康希诺生物发布公告,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附条件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71] 。3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日前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 [74] 。5月20日,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表示,我们现有的疫苗是可以应对印度变异株的,可以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89] 。6月3日,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卫东谈到新冠疫苗未成年人接种时表示:有数百人临床研究表明,儿童组(3岁-17岁)接种疫苗之后,和18岁的成人组是一样的安全。同时,抗体水平也和成年人是一样的。现在国家已经批准科兴新冠疫苗紧急使用的年龄范围扩大到3岁以上。同时,对于老年人接种,他表示:目前在智利、巴西取得的这些数据,其实主要构成是老年人的,已经充分地表明老年人接种疫苗之后,不但安全性非常可靠,而且保护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102] 。2021年6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科维福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首批上市供应国内紧急使用,至此我国获批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已达7款,同时还有8款疫苗在国外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1款mRNA疫苗在国外获伦理批准。 [115] 2021年11月1日消息,济南市全面启动3-11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预计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3-11岁人群两针疫苗接种,接种者同监护人可向所在单位、学校请假两天。 [285] 2021年11月12日—14日,全球首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在“2021第五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亮相。 [309] 2021年11月,中科院微生物所与上海君实生物联合开发的治疗性抗体新药js016与另一中和抗体联合使用已获得全球15个国家紧急使用授权。 [328] 截至2021年11月,我国已有26个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个疫苗获得我国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3个疫苗于近期在我国获批紧急使用,14个疫苗在境外获批开展III期临床试验,进展总体顺利。全球有8款新冠疫苗被世卫组织批准紧急使用授权,我国已有两款灭活疫苗纳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多款疫苗正在向世卫组织滚动提交相关材料,取得积极进展。 [332] 2021年11月17日消息,新冠疫苗加强针“混打”计划已提上日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现阶段我国采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下一步将推出不同技术路线的加强免疫组合。 [346] 国外澳大利亚2020年1月22日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正利用一种专利技术以期快速生产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该科研项目领头人之一——昆士兰大学的基思·查佩尔对新华社记者说,学校的研究团队已获得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正处于研制相关疫苗的初期阶段。这种由昆士兰大学研究团队研发的名为“分子钳”的专利技术能够增加病毒蛋白的稳定性,研究团队尝试利用该技术开发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尼帕病毒、埃博拉病毒和流感病毒的疫苗,已取得非常理想的实验效果。 [35] 美国2020年2月19日,赛诺菲全球疫苗事业部赛诺菲巴斯德(SanofiPasteur)宣布,将与美国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开发局(BARDA)合作,利用先进的基因重组技术平台加速开发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苗。 [36] 2020年3月2日,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发表的一份声明表示,研究团队在新冠病毒中找到了药物靶点蛋白,并破解了该蛋白质的3D结构,这将有助于研发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这一研究团队由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芝加哥大学、美国能源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 [37] 2020年4月7日,美国一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经接受该公司为新冠病毒候选DNA疫苗INO-4800递交的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 [38] 2020年5月5日,美国辉瑞已开始在美国测试一种实验性疫苗以对抗新冠病毒。 [39] 俄罗斯2020年2月26日,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对媒体说,俄科研人员已获得新型冠状病毒毒株,并研制出了5种针对病毒的原型疫苗。俄“矢量”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已研制出5种针对新冠病毒的原型疫苗,但仍处于疫苗研制的初始阶段。 [40] 2020年3月20日,俄罗斯联邦生物医学署发布公告说,该署专家正加紧研发抗新冠病毒疫苗,已开发出3种原型疫苗。 [41] 2020年8月1日,俄罗斯卫生部长穆拉什科表示,新冠疫苗将免费接种。穆拉什科说:"我们计划,预算将完全承担新冠疫苗接种的费用。接种的方案是按规划进行接种。"穆拉什科还表示,俄罗斯10月将大规模接种新冠疫苗,医生教师优先,同时政府将对接种疫苗的人进行监测。 [42] 2020年8月11日,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卫生部长表示,第一个注册的新冠病毒疫苗被命名为“卫星-V”(SPUTNIKV),并指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使人形成长期免疫力,免疫力可持续两年,有望于2021年1月1日开始流通。 [43] 2020年“卫星V”新冠疫苗研制成功。俄“加马利”实验室在此前研发中东呼吸症疫苗的基础上,仅在数月内紧急研制出“卫星V”疫苗。与此同时,俄相关实验室正在进行其他几款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 [44] 2021年11月13日,据俄新社报道,俄罗斯生产的“阿雷普利韦”新冠治疗注射液将于2021年12月初开始销售。据介绍,这种注射液于11月13日在俄罗斯国内完成药品登记注册,在住院治疗新冠肺炎的患者身上使用后效果很好,注射液上市后将首先提供给俄罗斯国内新冠患者。 [339] 以色列以色列研究人员以色列研究人员(3张)2020年2月27日,以色列科技部宣布,该国研究人员正在加快开发一种口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有望在90天内开始临床试验。以色列科技部长奥菲尔·阿库尼斯说,正在研发这种疫苗的机构是米盖尔-加利利研究所,科技部将加快与这种疫苗相关的所有审批流程,以促进疫苗早日上市。 [45] 2020年6月,以色列生物研究所宣布完成新冠疫苗的动物实验。11月1日,以色列两家医院为两名志愿者接种了由以色列生物研究所研发的一款名为“BriLife”的新冠疫苗。 [46] 韩国2020年3月4日,韩国化学研究院表示,由该院牵头的新型病毒融合研究团队已经发现能够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这将有助于推进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进程。 [37] 德国2020年3月15日报道,总部位于德国蒂宾根的生物制药公司CureVac表示,利用其基于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术的疫苗开发平台,有望在几个月内开发出针对新冠病毒有效的候选疫苗。此间,美德两国政府高度重视该公司快速开发和生产疫苗的能力,竞相资助并围绕未来可能的疫苗供应暗中较劲。 [47] 英国2020年3月17日,英国剑桥大学说,该校一个团队正借助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加速开发新冠病毒疫苗。据领衔这个团队的乔纳森·希尼教授介绍,最快可能在6月将这种疫苗用于临床试验。此前,英国牛津大学和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也都表示正抓紧开发疫苗。 [48] 南非2020年6月23日,南非金山大学在线上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南非将开始开展非洲大陆首个新冠疫苗临床试验。试验采用的疫苗由英国牛津大学詹纳研究所研制,当前正在英国进行临床试验。 [49] 芬兰2021年3月8日,据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发布的消息,芬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鼻喷式新冠疫苗,计划几个月内开展临床试验。 [73] 印度2021年9月,印度批准了一种新的新冠疫苗——ZyCoV-D,该疫苗使用环状DNA链,能激发免疫系统对抗新冠病毒。ZyCoV-D作为全球首个用于人类的DNA疫苗获得批准,预示着针对各种疾病的DNA疫苗的到来。 [201] 非洲2021年9月30日,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办事处在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召开在线记者会。截至9月底,仅有15个非洲国家完成了为10%的国民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目标,而在年底前为40%的非洲人口全面接种疫苗的目标恐难以实现。 [233] 研发进度编辑 语音分离毒种2020年1月24日,国家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的中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等国内首次发布的重要权威信息,并提供共享服务。 [1] 临床试验中国2020年3月16日20时18分,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2] 一期试验Ⅰ期试验需要的志愿者并不多,仅限武汉地区常住居民,武昌、洪山、东湖风景区户籍居民优先,年龄18-60周岁。志愿者会被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每组36人。经过筛选和体检后,符合要求的志愿者可以接种疫苗。此后的14天,为集中隔离观察期。 [50] 2020年3月31日,首批接种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的志愿者已满14天医学观察期。截至4月2日,在武汉进行的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108位受试者均已完成接种,其中18位志愿者结束隔离。每一位解除隔离时都要拍CT,身体状况均良好。 [51] I期临床研究募集少数受试者进行,主要评估疫苗的安全性以及能否产生免疫应答。 [52] 二期试验2020年4月9日,新冠疫苗II期临床研究启动志愿者招募。Ⅱ期临床研究选择了低中剂量的疫苗进行试验,研究分为3组,即中剂量疫苗组(250例)、低剂量疫苗组(125例)和安慰剂对照组(125例)。疫苗和安慰剂对照都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和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联合研制。按照研究方案要求,每位志愿者要于接种当天、第14天、第28天和第6个月完成一次研究访视,共需采血四次。II期临床研究受试者数量适中,来调整和完善临床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手续,并获得不良反应等统计数据。 [52] 2020年4月13日,新冠病毒疫苗进入II期临床试验,此次重组新冠病毒疫苗II期临床试验由江苏省疾控中心牵头,湖北省疾控中心与中南医院共同承担完成,在II期人体临床试验中,志愿者无需接受14天集中观察。 [3] 三期试验III期临床研究则主要评估疫苗的有效性,招募较大规模的受试者,来证实疫苗可以实现预期的预防感染或减轻症状的目的。 [52] 2020年8月20日,国药集团旗下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的临床试验在秘鲁启动(Ⅲ期)。继6月23日获得阿联酋临床试验批件以来,再获秘鲁卫生部国立卫生研究院颁发的Ⅲ期临床试验批件。 [9] 2020年11月11日,国产新冠疫苗研发传来好消息: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顺利推进!国药集团官微发布消息称,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Ⅲ期临床正在阿联酋、巴林、埃及、约旦、摩洛哥、秘鲁、阿根廷等国家顺利推进,并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接种志愿者超过5万人,样本人群覆盖125个国籍。 [53] 美国2020年2月24日,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宣布,已向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运送了该公司生产的首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mRNA-1273,用于开展一期临床试验。 [54] 2020年3月5日,据美国生物技术公司Moderna官方宣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完成对该公司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mRNA-1273”的审查,批准其进入临床试验。 [55] 2020年3月16日,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说,美国研发的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当天开始进行第一阶段临床试验,首位入组志愿者已接受试验性疫苗注射。 [56]

国家卫健委主管期刊

《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社是2008-06-25在北京市东城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南小街1号楼2单元1701房。《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1677426812R,企业法人朱宝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编辑、出版、发行《中国农村卫生》期刊;计算机技术培训;信息咨询(不含中介服务);承办展览展示;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会议服务;图文设计、制作;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服务;设计的制作印刷品广告;利用《中国农村卫生》杂志发布广告。(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6274701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4849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农村卫生》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国家卫健委主办的期刊有哪些

太多太多了,中华系列 几乎全都是的国家级核心。你查查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目录中可以了。

2015年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还没有出来,要到3月份了。再说了,医疗卫生类的核心期刊,太多了,有上百

要回顾2015年的话现在是回顾不了的,现在已经2017年了,系统会不段的更换更新。

国家级的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 期刊封面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7484、国内统一刊号:cn 14-1172/r   邮发代号:82-911,国外发行代号:6223m,   广告经营许可证:晋工商广字00-017号,定价20元/期,旬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平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收录。医学类一级学术性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医学图书馆全文收录。分别由我国著名的临床专家执编,全国各优秀医院院长及专家为顾问团,审稿严慎,因而期刊具有较高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本刊是全国医学资讯的发布载体,是全国医学界和社会各界互通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医学界进行学术交流、切磋先进医护经验的重要平台。  坚持“以交流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办刊宗旨,坚持刊物品质第一位的办刊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贴切于新时代要求的学术交流平台。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出版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社 、

卫健委主办的期刊

《健康必读》是省卫健委主管的省级医学刊物,目前是万方数据网站收录

国家卫健委查哪年的论文

理论上是不需要的。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原卫生部2009年制定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对限制类医疗技术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医疗机构拟开展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的,应当按照相关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进行自我评估,符合条件的可以开展临床应用,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