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个人还是挺满足,大一的时候也很抱怨,怎么怎么的。但是我心里还是满足,我是艺术生高考分数差几分,报考学校也不会报,报的学校一直被刷,最后一次了报了科院,最后被科院录了,还是挺开心的最起码还能上个本科,学校虽然不好但是也没有那么差,但是这取决于个人,在这个学校我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过奖状,参加了自己喜欢的国旗护卫队,给我带来了一群好的朋友。还有是一起举办活动啥的虽然没经费,但是过程还是挺开心,个人感觉近来之则安之,刚刚看到那个学长的留言,毕业了还在抱怨,我觉得还是好好珍惜大学生生活。反正是我挺开心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坚持与社会紧密对接的教学模式,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思路,构建结合专业特色的素质拓展教育体系,拓宽选修课,改进体育课和英语课,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要,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发展所要求的综合素质。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综合实力居地方本科高校前列。开设工、管、经、教、艺等多学科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21个,面向新兴产业与制造业,与工业0无缝接轨。坚持多学科并举、多元化发展,着力人才培养的宽口径。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本科高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教育。学校追求应用型与学术性融合、致力于专业与产业链对接,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 学院现一共960余亩,建筑面积达到了6万平方米。学院办学设备一应俱全,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03个,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30余个,馆藏图书120万册。校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生态宜学、环境优雅,是一所学生求知、强能的理想本科院校。很建议来这所学校,这所学校是很不错的。我们居住的宿舍环境,吃吃饭的食堂,还是看书的图书馆,都是很好的。建议报考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来了的话,可以发现这里真的是个宝地。
是真差了。因为实习问题不给发毕业证,还不给毕业。有人花10000块钱买了一个应用科技的毕业证,我们念3年都不给毕业证。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属于民办本科院校,经过十年的励精图治,于2001年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山西省第二所国家承认学历的民办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相对国家公办院校差一些。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系山西省政府确定的首批应用型试点院校,是山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第五届黄炎培优秀高校。综合实力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建校26周年,目前有学生一万余名。新校区坐落在小店区北格镇,地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园区、太原教育园区、山西潇河现代产业园区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一)校园优势:千亩校园,气势恢宏,现代规划,园林生态,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二)区位优势:地处山西省转型综改示范区、太原萧河产业园、太原高教园区。周围高校林立,名企簇拥校园,学生学习实习就业得天独厚。(三)专业优势:学校综合实力居地方本科高校前列。开设工、管、经、教、艺等多学科本科专业22个、专科专业21个,面向新兴产业与制造业,与工业0无缝接轨。坚持多学科并举、多元化发展,着力人才培养的宽口径。(四)升学优势:学校提供专升本、本升硕等学历提升服务,学生可以通过升本、考研或出国留学来实现梦想。(五)创业优势:学校为山西省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开展普惠式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全程创业孵化服务。开设"1+1"实验班,倡导“创新、创业、创造”的三创精神,培育“一专多能、活学活用”的高水准应用型人才。(六)就业优势:学校坚持应用型办学方向,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专业共建,与全国6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输送关系,每年就业岗位过万,历届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七)奖助优势:学校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可以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学校另设立“杨宗李丽瑜励志奖学金”、“兴航扶困助学金”、“企业资助双创奖学金”,用于鼓励积极上进、品学兼优的学生。(八)交通优势:设直通市区的三路公交车,终点站为校园内。省际道路太太路横穿校园东西区,未来地铁、磁悬浮均有站点,北侧是规划中的交通枢纽站点。交通十分便利,地域得天独厚。(九)服务优势:以生为本,实施全过程优化服务,关爱学生健康成长。校内设有大型餐饮中心及大型超市、大学生创业园区,公寓、餐饮、购物及其他配套设施采用多种类型配置,星级化服务。
是真差了。因为实习问题不给发毕业证,还不给毕业。有人花10000块钱买了一个应用科技的毕业证,我们念3年都不给毕业证。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已经没有一本二本的概念了。山西能源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创办的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建校38年。山西能源学院,简称”山能“,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是山西综改试验区重点建设项目、山西省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全国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建设试点院校。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760余亩,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1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47万册,电子期刊81万册;设有13个教学系部,开设24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355人,外聘教师110人,折合教师410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4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具有研究生学位(博士和硕士)的专任教师2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有山西省级高层次人才3人。科研平台: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山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培育)1个,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研究总院、华北科技学院联合成立煤矿智能化开采精准地质勘探研发中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输送带实验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与太原科技大学、山力铂纳橡胶机带有限公司联合组建) 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山西省太阳能光伏发电联合实验室(培育)山西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光伏电池组件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与晋能光伏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组建)。 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9月,山西能源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47万册,电子期刊81万册,学位论文77万册,音视频960小时,当年新增42200册,2019年图书流通量为26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66万次。 王牌专业山西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采矿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术期刊《山西能源学院学报》前身是《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之一。期刊的主要栏目有:煤电技术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科学技术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等栏目。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 [M] 北京: 学苑出版社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 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摆万奇 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5 (2): 112 ~116摆万奇,赵士洞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模型综述 [J] 自然资源学报,12 (2): 169 ~175毕晓丽,洪伟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7 (5): 122 ~125卞建民,林年丰,汤洁 土地盐碱荒漠化预警理论及实证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2 (2): 207 ~209蔡运龙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地理研究,20 (6): 645 ~652常庆瑞,蒋平安,周勇等 遥感技术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畅军庆,张荣南 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 1 ~4陈百明 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 [J] 自然资源,(2): 31 ~36陈国阶 对环境预警的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18 (5): 1 ~4陈国阶 论生态安全 [J] 重庆环境科学,24 (3): 1 ~4陈国阶,何锦峰 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1 (4): 8 ~11陈美兰,吴延熊,周国模等 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浙江林学院学报,16 (1): 10 ~13陈佑启,PeterHV中国土地利用-覆被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地理科学,20 (3): 197 ~65陈治谏,陈国阶 环境影响评价的预警系统研究 [J] 环境科学,13 (4): 20 ~26丁一汇,王守荣主编 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窦明,左其亭,胡彩虹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6 (2): 63~ 66方创琳,张小雷 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1 (7): 1163 ~1170傅伯杰 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 [J] 资源开发与保护,7 (3): 138 ~141傅伯杰,陈利顶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地理学报,51 (5): 454 ~461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 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生态学报,19 (5): 591 ~595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高更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阳市汉水流域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3): 65 ~68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 基于遥感和 GIS 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遥感学报,3 (2): 134~ 139顾朝林 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07 ~312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等 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5 (3): 79 ~83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等 荒漠化危害预警预景指标体系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3 (1): 44 ~47郭中伟 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与维护体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对策 [J] 科技导报,(1): 54 ~56胡安焱,郭生练,刘燕等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7 (2):69 ~ 73黄秉维 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 [J] 地理学,51 (4): 289 ~294惠映河,蒋晓辉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21 (1): 30 ~34蒋国富,白耕勤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72 ~ 76金岚主编 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 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6 (2): 68 ~74康慕谊,江源,石瑞香 NECT 样带 1984 ~1996 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地理科学,20 (2): 115 ~120李红鹰 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监测与环境,(7): 30 ~31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 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J] 山东环境,(3): 19 ~20李平,李秀彬,刘学军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地理研究,20 (2): 129 ~138李如忠 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 (5): 987 ~990李崧,邱微,赵庆良等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环境科学,27 (5): 454 ~461李晓兵 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地球科学进展,14 (4): 395 ~399李晓秀 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J] 自然资源,(5): 31 ~35李秀彬 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J] 地理学报,51 (6): 553 ~556李祚泳,邓兴民 综合环境质量的 B-P 网络二级评价 [J] 环境科学研究,8 (3): 32 ~35李祚泳,彭荔红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J] 生态学报,19 (5): 759 ~762林年丰,汤洁 GIS 与环境模拟在环境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J] 土壤与环境,9 (4): 259 ~262刘昌明 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海河水利,(1): 1 ~5刘昌明,沈大军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J] 大自然探索,16 (2): 1 ~6刘彦随 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 [J] 地理学报,56 (4): 426 ~436陆登櫆 遥感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罗先香,邓伟 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渍化动态敏感性分析与预测 [J] 水土保持学报,14 (3): 36 ~40马乃喜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 (4): 330 ~334毛汉英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15 (4): 16 ~23梅宝玲,陈舜华 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6 (3): 384 ~393苗鸿,王效科,欧阳志云 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 [J] 生态学报,21 (1): 7 ~13牛文元 持续发展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3 ~16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初步研究 [J] 生态学报,20 (1): 9 ~12冉圣宏,金建君,薛纪渝 生态脆弱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17 (1): 117 ~122任志远,张艳芳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邵东国,李元红,王忠静等 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10 ~ 12盛连喜,冯江,王娓 环境生态学导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史德明,梁音 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评估与保护 [J] 水土保持学报,16 (1): 6 ~10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地理学报,55 (2): 151 ~160史培军,宫鹏,李小兵等著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与实践 [M] 科学出版社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苏维词,李久林 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评价初探 [J] 贵州科学,15 (3): 207 ~214孙希华 山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发展策略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4 (2): 161 ~165汤洁,林年丰,卞建民 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J] 世界地质,18 (2):89 ~ 94汤丽妮,张礼清,王卓 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2 (3): 69 ~72唐剑武,叶文虎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18 (3): 227 ~230陶骏昌主编 农业预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 ~10王根绪,钱鞠,程国栋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REA)的方法与应用 [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2): 131 ~ 140王立群 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5): 16 ~19王良健,刘伟,包浩生 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经济地理,19 (4): 74 ~79王龙 山西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预警初探 (J)生态经济,(5):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等 环境遥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王让会,樊自立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J] 干旱环境监测,12 (4): 218 ~323王思敬,戴福初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8 (1): 27 ~34王秀兰 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 [J] 地理科学进展,18(4): 322 ~ 330文传甲 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6 (4): 340 ~345文传甲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预警分析 [J] 山地研究,16 (1): 13 ~20伍黎芝 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J] 中国土地科学,14 (2): 13 ~16武永峰,任志远 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 (2): 10 ~14夏军 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M] 武汉: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谢志仁,刘庄 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 (3): 85 ~88徐福留 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4 (2): 13 ~15徐正春 森林资源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1): 58 ~62许学工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 (J)生态学报,16 (5): 461 ~468阎积惠,康慧,陈怀亮 TM 图像地质应用原理与方法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颜卫忠 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7 (3): 87 ~90杨桂山 长江三角洲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6 (2): 121 ~127杨天柱 丹江口库区生态林现状与建设对策 [J] 河南林业科学,25 (2): 38 ~40杨伟光,付怡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监测与评价,(2): 42 ~43杨志峰,徐俏等 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22 (4): 360 ~364姚建 AHP 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重庆环境科学,20 (2): 11 ~14姚建,王燕,雷蕾等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3 (2): 90 ~92叶文虎,栾胜基 环境质量评价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叶亚平,刘鲁君 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13 (3): 33 ~36喻良,伊武军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1 (4): 38 ~40张大任 洞庭湖生态环境预警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7 (2): 42 ~44张合平,刘云国 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张明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81 ~384张天义,张兴辽,张克伟等 遥感 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张峥,张建文,李寅年等 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农业环境保护,18 (6): 283 ~285赵跃龙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治理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赵跃龙,刘燕华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6 (2): 34 ~44赵跃龙,刘燕华 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J] 地球科学进展,11 (3): 245 ~251赵跃龙,张玲娟 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J] 地理科学,18 (1): 73 ~79郑新奇,王爱萍 基于 RS 与 GIS 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环境科学学报,20(4): 489 ~ 493朱东红,上官铁梁,苏志珠等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64 ~67朱发 层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 66 ~68朱晓华,杨秀春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8 (5): 43 ~46庄锁法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3 (4): 582 ~590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8 (1): 67 ~71A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LUCC Science Plan in Europe [M] LUCC new sletter,(1): 7 ~ 10Barnthouse LWTlne role of models in ecological risk Environ Toxicol Chem,(11): 1751 ~ 1760Blaszczynski J SLandform Characteriz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63 (2): 183 ~ 191Boughton DA,Smith ER and O'Neill RVRegiona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Ecoyst Health,(5): 312 ~322Edwards G, LK EModeling Uncertainty in Photointerpreted B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 and Remote S62 (4): 377 ~ 3Farina A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 Hall,1 ~ 130Lambin E F,Baulies X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 IGBP Report N48 & IHDP Report N10 [C] Stochkholm: IGBP,11 ~ 16TurnerⅡBL,Skole D,Sanderson S et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 research plan [M] IGBP Report N35 and HDP Report NStochkholm: IGBPTurner I BL,David Skole, Steven, S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 Science / 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s,N35Turner II BLTwo typ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finitional and spatial scale issues in their human dimen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1 (1): 14 ~ 22
什么叫混合实验设计 混合实验设计一般涉及两个及两个以上自 变量的处理,其中每个自变量的实验设计 是不同的。比如,要求一个自变量用一种 设计处理,如被试内设计处理,而另一个 自变量用不同种类的设计处理,如被试间 设计处理。实际上,是同时进行几个实验。 当然,混合实验设计的含义不仅仅是指被 试内与被试间的混合,也包括实验的与准 实验的混合、实验的与非实验的混合、准 实验的与非实验的混合。 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什么叫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 在二因素实验中,如果一个自变量采用组 间设计,另一个自变量采用组内设计,就 构成了最简单的混合实验设计。 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的基本特点 1、实验设计中包括一个被试内因素和被试 间因素,这是目前教育心理研究中比较常 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 2 、在这种实验设计中,研究者对被试内变 量的效应和它与被试间变量之间的交互作 用比较感兴趣,通常是将研究者比较感兴 趣的作为被试内因素。两因素混合实验设 计既有被试内设计的特点,也有被试间设 计的特点。 3 、当研究中的一个变量会对被试产生 长期效应,如学习效应或者被试变量 时,需要进行混合实验设计。 两因素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 首先确定研究中的被试内变量和被试间变 量,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被试间变量的各个 水平,然后使每个被试接受与被试间变量 的某一水平相结合的被试内变量的所有水 平。 被试分配 b1 b2 b3 a1 S1 s1 s1 S2 s2 s2 S3 s3 s3 s4 s4 s4 a2 S5 s5 s5 S6 s6 s6 S7 s7 s7 S8 s8 s8 例子 在文章生字密度的研究中,同时想探讨文 章主题熟悉性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者 选择将生字密度作为一个被试内变量,有5: 1(b1)、10:1(b2)、20:1(b3)三个水平, 将主题熟悉性作为一个被试间变量,有学 生不熟悉的(a1)和学生熟悉的(a2)这 是一个2×3两因素混合设计。 8名五年级学生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学 生每人阅读三篇生字密度不同的、主题熟 悉的文章,另一组学生每人阅读三篇生字 密度不同、主题不熟悉的文章。实验实施 时,阅读三篇文章分三次进行,用拉丁方 平衡学生阅读文章的先后顺序。 两因素混合实验的计算表 ABS表 b1 b2 b3 ∑ a1 S1 3 4 5 S2 6 6 7 S3 4 4 5 S4 3 2 2 12 19 13 7 a2 S5 4 8 12 S6 5 9 13 S7 3 8 12 S8 3 7 11 24 27 23 21 AB表 b1 b2 b3 ∑ a1 a2 n=4 16 16 19 15 32 48 51 95 ∑ 31 48 67 平方和的分解与计算 SS总变异=SS被试间+SS被试内 SS被试间=SSA+SS被试(A) SS被试内=SSB+SSAB+ SSB×被试(A)
期刊等级的划分 我国有期刊8000余种,这众多的期刊在学科、主办单位、主管部门、质量、服务等方面千差万别,尽管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声明从未从行政角度对现行期刊进行过级别划分,但期刊之有级别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种期刊没有级别上的区别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实际上期刊从来就有级别,这几乎是政府有关机构、期刊主办机构和作者的共识,只不过期刊级别的认定比较复杂,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标准和共同的分级目录。 期刊的分级最传统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1991年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就据此将期刊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期刊,这两种分类又逐渐演化成现在人们常说的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70年代,核心期刊理论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为学界所广为熟知。与此同时,各种与期刊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开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种期刊排行榜,很多高校科研机构也研究制定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称重点期刊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了各种期刊等级评比。上述各种对期刊的分级评价,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种期刊表或奖励实质上也是给期刊分级。由此可见,期刊分级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国的《自然》和美国的《科学》就是全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准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科研奖励中规定,在《科学》和《自然》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每篇奖励10万元),而期刊分级的研究与实践更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样化。 一、期刊等级的几种划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门分级 这是期刊分级的最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这种分级方法,期刊被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由代表国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一般被认为是国家级期刊,省部级、地市级依此类推。 这种分级的特点是简单明白,容易确认;以出身定级,只要主管部门不变刊物便享受终身级别;只要主管部门平级,各类期刊(学术期刊、消息报道、工作指导、知识普及性期刊)都属同一级别,无法区分。所以,这种分级方式只适宜在已经划定了某个特定层次、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如严格的学术期刊),而不适宜在大范围内笼统采用,不然就会出现《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和《中国音乐教育》(教育部主办)平级的滑稽现象。 2、按期刊是否公开出版分级 按此标准,期刊分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期刊,一般认为,在主办者级别相同的情况下,公开发行期刊要高于内部发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学术因素暂不便公开的除外)。与第一种分级一样,这种分级也只有在某个特定层次或特定区域的期刊中进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质量分级 以质量分级是最具有学术价值的一种分级,主要表现为期刊获奖或入选某种目录。核心期刊的理论传入我国后,情报学界终于有了替代传统的以行政级别分级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兰州大学仿照《科学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报告”的方法,选定我国出版的学术水平最高的10种自然科学期刊为依据,用各刊所载论文的参考文献,每年编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编印成册,名为《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并从中选出104种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这是我国第一个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较具权威性和学术影响的自然科学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国外主要检索工具列出的110种中国科技期刊和兰州大学提出的104种期刊,又收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的重大项目中所列中国(不含港台)大学的学报,经专家评议后提出286种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重新选出1230种期刊作为国内“学术榜”的统计源。这几次有影响的期刊分级都限于自然科学,说明一方面自然科学期刊的分级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先于社会科学,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开始的期刊质量分级,还缺乏学科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出版和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标志着期刊质量评价和期刊分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总览》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组织北京地区41所高校200多人员参加编制,历时两年,从1万多种中文期刊中筛选出核心期刊2156种,出版了165万字的《总览》。《总览》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图书情报部门将此书认为订购期刊的主要参考,很多杂志社(编辑部)据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标明“全国中文期刊”等字样。《总览》的影响主要是因为:(1)它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录,大部分图书情报机构都能得到,因而影响面大。(2)学科齐全,共131个核心期刊表,对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和各学科都有较好的适用性。(3)书中既阐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论和方法,还较详细地报道了各学科核心期刊的研制过程和基本数据,还有大量学科专家参与鉴定,从而使整个研制程序显得完备而规范,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4)该书由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研制,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此点亦有相当的权威性。《总览》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使得“核心期刊”这个原本是图书情报专业的专用名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学界评价衡量期刊质量的基本词汇和基本标准。 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从全国3500种科技期刊中评比出351种优秀期刊,其中一等奖50种,二等奖100种,三等奖201种。由于这次评比的规格高,涉及面广(所有科技期刊参与评比),评选严格、科学、规范,评选结果合理(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期刊几乎全部获奖),这次评比有极高的权威性,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 92年以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各类学术机构和很多高等院校,对期刊进行了多次评奖和分级研究,这些评奖或分级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全国性的,如: 国家期刊奖 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入选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 等。 (2)省级的,如: **省一级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优秀期刊 等。 (3)跨省大区级的,如: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华北地区优秀期刊 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级,如: 南京大学核心期刊 湖南大学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等。 由于期刊是发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园地,因此期刊的级别涉及期刊管理、编辑、作者的评奖、入选、职称、晋级等很多方面,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对期刊级别的划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复杂得多。如某省高级职称评审条件中涉及期刊等级就有如下多种提法: (1)省级以上刊物 (2)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 (3)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 (4)省级以上学术刊物 (5)省级刊物 (6)国家级报刊杂志。 二、期刊级别的认定机构 1、政府认定 政府认定是一种最权威的认定方式,因为政府可将其对期刊级别的认定纳入政策文件中,如职称评审科研评奖等。虽然到目前为此,国家尚没有一种从质量、学术、技术水平等方面综合为期刊定级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期刊定级表,但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的许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级的内容,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1995年3月颁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上文提到的职称文件中的规定都是政府对期刊级别的抽象认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强制性,涉及面广,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 政府认定还有另一种方式,即政府组织的评奖。评奖在广义上也可看作是一种级别认定,如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的国家期刊奖的评选,第一、二届百种重要社科期刊的评选,由省级出版管理机构组织的评选都属此类。 2、学术机构的认定 政府的认定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而学术机构的认定则具有多样性和专业化的特点。学术机构的认定对社会虽无强制性,但通过媒体的宣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社会部分认可或全部认可的效果。学术机构认定期刊级别的权威性主要来自学术机构的权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学的认定方法。 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认定过期刊等级的比较权威的学术机构有:(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2000年1月)。(4)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确定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0年3月)。(6)各重点大学研制的期刊定级目录等。 上述学术机构认定的期刊等级已被有关期刊广泛地用于自我宣传。 三、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 期刊级别的认定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期刊分级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级的结果。由于资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认定方式仅指第二个方面,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期刊级别认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评奖 评奖的一般特点是期刊的主动参与(参评期刊须提供原始材料参与竞评)和只涉及少数期刊,对未评上奖的期刊不作任何认定。由于评奖的操作机构不同,故评奖的程序、规范性和严格性也各有不同。严格、规范、完备的评奖至少应具备这么几个条件:(1)有公开的、规范的申报评审条件和程序,有权威的评审组织。(2)有明确的指标限定。(3)有评选周期的规定(不是一次性的或无期限的,因为期刊的质量是动态的),如国家期刊奖规定每两年举办一次。 评奖因主办机构不同而分为政府类和非政府类。前者如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国家期刊奖”,“全国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评选,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级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举办的评奖。 非政府类的评奖如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社科学报评奖。 2、列入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在这里是个统称,包括以其它各种称谓表示的期刊分级,如重点期刊、一流期刊、一级期刊、权威期刊、A类B类期刊等。 这类分级主要在学术期刊中进行,供学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使用。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等。 3、列入各种数据库来源期刊 近几年我国一些权威科研机构研制了几种与期刊和文献评价有关的大型数据库,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是建立这类数据库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保证数据库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选定的来源期刊必须在其学科领域内有权威性、代表性,有较高的学术质量,因此,选定数据库来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质量分级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数据库来源期刊表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级的级次和称谓 期刊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显少数优秀的重点期刊,故一般分级层次不多,大多为2--3级,少数在4级以上。如: 2级: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来源期刊--非来源期刊 3级: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非获奖期刊(以获奖与否划界,也可看作是2级) 一级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 4级: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百强--全国高校 优秀社科学报--其它社科学报 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未获奖 期刊级次的称谓有很多种,主要有: (1)按主管部门划分为全国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4)称一级期刊、二级期刊、三级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质量考评,评定1998年全省期刊质量为一级期刊179种,二级期刊93种,三级期刊6种)。 (5)优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举行的期刊评奖活动中,《文学遗产》等八种刊物被评为“优秀期刊”)。 (6)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如1992年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期刊评比中,设优秀期刊一、二、三等奖。 (7)十佳期刊,如江苏省社科类十佳期刊,首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双十佳。 (8)来源期刊,如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9)国内权威刊物,如《湖南大学校定国内权威刊物目录》。 (10)重要学术期刊,如《湖北大学一级和重要学术期刊目录》。 由于给期刊定级的机构、院校很多,定级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各不相同,期刊分级的称谓也就显得五花八门。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办者越来越重视期刊分级的结果,对分级中获得的好成绩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标注,而称谓的复杂多样使得读者难以辨明。如“优秀期刊”,在某次定级中可能是最高级别,而在另一个定级中可能是第二级或第三级,最典型的如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奖,在“优秀学报”上还叠着两级,分别是“百强”(第二级)和“双十佳”(第一级)。而“核心期刊”的标注方式竟有19种之多,出处不一但又未标明,读者很难弄得明白。 五、几种主要的期刊定级简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载核心期刊2174种,分为128个学科。第二版载核心期刊1596种,分为130个学科。第三版载核心期刊1571种(其中270种为新入选的期刊),分为75个学科。《要览》第三版采用多指标筛选法,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港、澳、台期刊未计入),筛选指标有六项,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经过综合筛选,最后由专家对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进行评审鉴定(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产生出各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研制。该中心从1996年开始建立中国社会科学论文统计分析库,根据几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确定了1999年度中国人文社科学核心期刊并编制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共收入506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基本覆盖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反映了我国人文社科论文的学术水平,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学术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统计分析和文献评价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础。社科院每年将对核心期刊进行更新补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选标准的期刊, 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承建开发。CSCD第一版(1996)收录期刊315种,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种,后又经过几次扩充,2000年收录1500种。该系统全面参照美国“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编制体系,它按照“二八规律”(即80%的主要文献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选了我国4000余种自然科学期刊中具有较高水平和编辑质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库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论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评价功能,利用其引文数据可评价个人、实验室、学术机构的学术水平与学术地位,评价期刊质量等。 另,《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编委会与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中心确定3500种期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900种人文社类期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5、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 1995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颁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共收443种期刊, 6、国家期刊奖 由新闻出版署和科技部组织,每两年一届。首届“国家期刊奖”于2000年元月颁奖,《求是》等48种社科期刊和《中国科学》等64种科技期刊分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3种社科期刊和22种科技期刊获得国家期刊奖提名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国家期刊奖中科技类期刊学术性专业性更强,社科类则很驳杂,49种获奖期刊中只有12种是学术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江海学刊》等。 7、第一、二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由新闻出版署组织评选,每两年一届,1997年第一届,1999年12月评出第二届。第二届评选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单位期刊管理部门筛选推荐参评社科类期刊272种,经过专家评定,共108种期刊入选,其中学术期刊20种,约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学提出研制开发电子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为重大项目在南京大学正式立项。1999年该项目被列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998年南京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决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998年)光盘正式出版发。该数据库选用了我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496种,该数据库的出版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缺乏定量、科学、客观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补了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的空白。CSSCI系统可提供我国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高校、地区乃至学者个人的发表论文数量,期刊、论文、学者个人被引用情况,以及各种排序,由此可定量评价研究机构、高校、地区、学者个人的科研生产能力、学术成果、学术影响,评价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学术地位。
【题 名】试谈企业税务会计的几个问题 【作 者】申延令 【刊 名】特区经济2005(7): 266-267 2/100 【题 名】现代报业经营管理建立税务会计的几点思考 【作 者】林苹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08X): 201-201 3/100 【题 名】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问题 【作 者】唐立群 【刊 名】林业科技情报2005,37(2): 75-76 4/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 【作 者】李新燕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5(09X): 156-157 5/100 【题 名】浅议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黄玲 【刊 名】江苏商业会计2005(5): 42-44 6/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 【作 者】李家华 【刊 名】会计之友2005(06B): 45-46 7/100 【题 名】设置税务会计学科的依据与选择 【作 者】侯伟[1] 陈启英[2] 程风雷[3] 【刊 名】税务研究2005(8): 96-97 8/100 【题 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叶桦 【刊 名】事业财会2005(4): 49-51 9/100 【题 名】企业设置专职税务会计的可行性探讨 【作 者】陈四平 【刊 名】电子财会2005(8): 62-63 10/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异分析 【作 者】丁宏新 【刊 名】集团经济研究2005(07X): 142-143 11/100 【题 名】试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夏继云 【刊 名】江苏企业管理2005(7): 25-26 12/100 【题 名】建立税务会计制度的现实意义 【作 者】滕波 【刊 名】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2): 22-24,62 13/100 【题 名】《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作 者】李勤 【刊 名】南方农村2005(3): 51-53 14/100 【题 名】对我国税务会计研究若干焦点问题的思考 【作 者】徐丽盈 【刊 名】莆田学院学报2005,12(3): 20-23 15/100 【题 名】对建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的思考 【作 者】汪冰 【刊 名】经济师2005(6): 240-241 16/100 【题 名】中日税务会计的比较及启示 【作 者】弓锋伟 段敏生 刘总理 【刊 名】现代企业2005(5): 63-63 17/100 【题 名】税务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作 者】刘海英 【刊 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1): 79-80 18/100 【题 名】企业建立和应用税务会计浅议 【作 者】庞少春 【刊 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3): 43-44 19/100 【题 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的理性思考 【作 者】魏朱宝 【刊 名】税务研究2005(5): 90-92 20/100 【题 名】《税务会计》拨开纳税“乌云” 【作 者】杨珺 【刊 名】中国总会计师2005(1): 99-99 21/100 【题 名】也谈增值税转型和税务会计处理 【作 者】王东友 【刊 名】财会通讯2005(3): 36-36 22/100 【题 名】构建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税务会计模式 【作 者】叶建芳[1] 夏晨华[2] 【刊 名】税务研究2005(3): 90-92 23/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统分与信息披露的客观性 【作 者】薛智慧[1] 张颖华[2] 【刊 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7(2): 33-35 24/100 【题 名】企业存货损失的税务会计处理 【作 者】徐意 【刊 名】天津经济2005(3): 76-76 25/100 【题 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税务会计 【作 者】刘钟 【刊 名】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5(3): 6-7 26/100 【题 名】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 【作 者】吴晓冰 【刊 名】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40-42,51 27/100 【题 名】小企业更应重视税务会计 【作 者】钟宏涛 【刊 名】企业家信息2005(3): 57-57 28/100 【题 名】有关税务会计的定义及纳税主体问题的探讨 【作 者】王新萍 【刊 名】事业财会2005(1): 40-41 29/100 【题 名】税务会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的完善 【作 者】周仕雅[1] 刘凌雷[2] 【刊 名】涉外税务2005(1): 55-58 30/100 【题 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分离在ERP系统中的实现 【作 者】陈敏 【刊 名】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 23-25 31/100 【题 名】谈企业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曹姝[2] 李秀娟[1] 【刊 名】商贸与会计2005(1): 22-24 32/100 【题 名】对税务会计兴起的思考之我见 【作 者】徐继红 【刊 名】财政监督2005(1): 63-64 33/100 【题 名】浅谈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作 者】蔡永灿 【刊 名】商业时代2004(33): 68-69 34/100 【题 名】建立我国税务会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 者】曹设 汤斌 【刊 名】涉外税务2004(10): 68-70 35/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可行性研究 【作 者】郭淑霞 【刊 名】创新科技2004(2): 49-50 36/100 【题 名】对企业债务重组中的税务会计处理及其纳税筹划的思考 【作 者】毛夏鸾 【刊 名】商业会计2004(6): 18-20 37/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探析 【作 者】王碧秀 【刊 名】经济师2004(6): 200-200,202 38/100 【题 名】浅析电子商务对现行税务会计的影响 【作 者】阎伟 【刊 名】财政监督2004(2): 51-52 39/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独立设置的思考 【作 者】姜霞 熊丰萍 【刊 名】税收征纳2004(1): 33-34 40/100 【题 名】浅淡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 【作 者】张煜钧 【刊 名】商场现代化2004(12): 34-34 41/100 【题 名】《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的整合问题研究 【作 者】姚爱科 【刊 名】中国科学教育2004(11): 44-45 42/100 【题 名】试论构建税务会计体系的重要意义 【作 者】耿琴 【刊 名】华夏星火2004(8): 45-48 43/100 【题 名】会计准则的全球趋同与税务会计模式的动态分析 【作 者】叶建芳 【刊 名】税务研究2004(11): 60-62 44/100 【题 名】论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适度分离 【作 者】王华明 【刊 名】税务研究2004(11): 62-64 45/100 【题 名】试论建立税务会计的客观必然性 【作 者】陈茸 【刊 名】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6): 38-40 46/100 【题 名】浅议企业税务会计的特点及作用 【作 者】钟勇 金道强 【刊 名】中国税务2004(10): 20-20 47/100 【题 名】关于税务会计核算的几个问题 【作 者】杨家穆 【刊 名】财会通讯2004(11): 53-53 48/100 【题 名】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初议 【作 者】白林 【刊 名】铁道财会2004(0Z6): 94-97 49/100 【题 名】税务会计调整核算的特点浅见 【作 者】邓中华 【刊 名】财会月刊2004(10A): 26-27 50/100 【题 名】浅析我国税务会计体系的发展 【作 者】金萍 何秧儿 王荷琴 【刊 名】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2(3): 21-22,92 51/100 【题 名】税务会计在税务筹划中的作用探析 【作 者】卢强 【刊 名】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9): 51-53 52/100 【题 名】税务会计刍议 【作 者】姚春红 【刊 名】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5): 115-117 53/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 【作 者】薛智军[1] 张继锋[2] 【刊 名】中国高教论丛2004,26(2): 72-73 54/100 【题 名】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及现实意义 【作 者】周亚蕊 【刊 名】会计之友2004(8): 68-69 55/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初探 【作 者】蒋惠萍[1] 陶瑗[2] 【刊 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 72-74 56/100 【题 名】浅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 【作 者】余巍巍 【刊 名】建材财会2004(3): 60-61 57/100 【题 名】论税务会计的定位及其发展 【作 者】田伟若 【刊 名】会计之友2004(6): 61-61 58/100 【题 名】我国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初探 【作 者】于振亭 贾丽 【刊 名】财会月刊2004(06A): 16-17 59/100 【题 名】税务会计案例教学法浅见 【作 者】姜雅净 【刊 名】职业技术2004(2): 51-51 60/100 【题 名】浅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作 者】高红玉 【刊 名】会计之友2004(4): 57-58 61/100 【题 名】企业会计与税务会计关系协调问题的探讨 【作 者】王庆保 【刊 名】中华会计学习2004(3): 24-26 62/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的学科特征 【作 者】徐淑杰 【刊 名】吉林会计2003(12): 40-41 63/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势在必然 【作 者】马洪刚 姜云峰 【刊 名】税务(辽宁)2003(6): 26-27 64/100 【题 名】从世界两大税务会计模式探析我国所得税会计——我国所得税会计与国际惯例的比较 【作 者】周萍华 【刊 名】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 12-15 65/100 【题 名】浅谈建立税务会计体系的必要性 【作 者】秦俊秀 【刊 名】内蒙古财会2003(5): 35-35 66/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比较 【作 者】周松 【刊 名】西部财会2003(11): 54-55 67/100 【题 名】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立刍议 【作 者】魏秀琪 【刊 名】天津财会2003(4): 25-26 68/100 【题 名】论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及其改进 【作 者】任坐田 【刊 名】税务与经济2003(6): 62-65 69/100 【题 名】税务会计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作 者】蒋晓蕙 刘广洋 【刊 名】涉外税务2003(11): 48-51 70/100 【题 名】售后回购的税务会计处理 【作 者】邢风云 【刊 名】财会研究(甘肃)2003(11): 32-32 71/100 【题 名】浅析我国企业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程梅英 【刊 名】浙江统计2003(3): 23-24 72/100 【题 名】企业设置税务会计岗位加强纳税筹划工作研究 【作 者】黄乃宽 【刊 名】广西会计2003(8): 19-21 73/100 【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 【作 者】石海磊 【刊 名】四川会计2003(1): 16-18 74/100 【题 名】企业税务会计独立的理论分析 【作 者】张皓[1] 张彩花[2] 【刊 名】生产力研究2003(2): 289-290 75/100 【题 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确定所得方面的差异 【作 者】杜秋红 【刊 名】中国审计2003(9): 53-54 76/100 【题 名】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柯树林 【刊 名】经济师2003(6): 203-203 77/100 【题 名】税务会计的独立性思考 【作 者】周滟[1] 刘宇彤[2] 【刊 名】北京财会2003(8): 23-25 78/100 【题 名】损益确认上财会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作 者】郑永佩 【刊 名】企业经济2003(6): 66-68 79/100 【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 【作 者】石海磊 【刊 名】上海会计2003(4): 35-37 80/100 【题 名】几个发达国家税务会计模式 【作 者】张建 付代红 【刊 名】上海会计2003(1): 49-50 81/100 【题 名】浅议税收会计、纳税会计与税务会计 【作 者】梁杰 史淑芹 等 【刊 名】商业研究2003(1): 49-51 82/100 【题 名】刍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李雪征 【刊 名】经济论坛2003(16): 80-80 83/100 【题 名】电子商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 【作 者】谢宇飞 【刊 名】鞍山社会科学2003(4): 24-25 84/100 【题 名】对税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 者】符桂珍 【刊 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 91-93 85/100 【题 名】对税务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 者】符桂珍[1] 邓中华[2] 【刊 名】湖南社会科学2003(3): 114-116 86/100 【题 名】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 【作 者】陈云珍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0(1): 77-79 87/100 【题 名】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必要性 【作 者】郭郅琦[1] 司景丽[2] 邹军[2] 【刊 名】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3(8): 12-12 88/100 【题 名】西方税务会计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作 者】郄萌 【刊 名】天津财税2003(3): 45-48 89/100 【题 名】浅析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问题 【作 者】杨华 张贵贞 【刊 名】税务纵横2003(1): 45-45 90/100 【题 名】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必然性的探讨 【作 者】郭冰 【刊 名】税收与企业2003(4): 33-33,49 91/100 【题 名】税务会计呼唤分立 【作 者】潘辉 【刊 名】辽宁财税2003(1): 28-29 92/100 【题 名】论企业单独设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作 者】杨爱芳[1] 彭曙峰[2] 【刊 名】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3): 31-32 93/100 【题 名】试论我国税务会计的建立 【作 者】周松[1] 王爱农[2] 【刊 名】贵州税务2003(6): 27-29 94/100 【题 名】税务会计——税务与会计的博弈 【作 者】黄学民 【刊 名】上海财税2003(10): 26-28 95/100 【题 名】从增值税看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作 者】张全胜 【刊 名】财会月刊2003(05B): 36-37 96/100 【题 名】税务会计要素探微 【作 者】盖地 【刊 名】财会月刊2003(01B): 9-9 97/100 【题 名】目前我国建立税务会计学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 者】周京燕[1] 曹斌[2] 李彬[3] 【刊 名】经济研究参考2003(64): 46-48 98/100 【题 名】关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确认的差异 【作 者】王笑梅 李艳丽 【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 35-36 99/100 【题 名】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 【作 者】石中美 林楠 【刊 名】湖北审计2002(9): 32-33 100/100 【题 名】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损益确定方面的区别 【作 者】梁伟祥 【刊 名】经济师2002(12): 194-194,196
财务会计创新方法与措施
理工大学的附属学院,学校在阳泉,有三本、
环境相比同类的还行;硬件也可以;至于专升本学校有自己的名额外,都是自己奋斗;详细情况可以追问
aszads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学校硬件上,吕梁学院完胜山工技院。师范出生的吕梁学院,考研率自然不用说。煤炭行情好的话,山工技院就业会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