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奖励办法

发布时间: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奖励办法

有啊。,学校将采取奖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学费和生活费,最高奖学金为6万元,奖学金覆盖面将达80%。据了解,此次调整的奖学金管理办法规定,硕士研究生(只有第一志愿考生享受,非第一志愿第一年不享受)和博士研究生奖学金将按照不同学年,设置相应的奖学金体系。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可获得二等2万元、三等1万元和四等4000元三个等级的奖学金,分别占入学新生的20%、20%和40%;第二学年将在第一学年基础上增加一个等级,金额为一等4万元。博士研究生则可根据不同情况申请每年6万元、1万元、8万元的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学生不享受国家医疗等各项补助。此次研究生奖学金主要用于资助优秀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培养费、生活费等方面的开支,其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下拨的研究生培养专项经费、学校投入的培养经费和导师科研项目中配套的资助经费等三部分组成。同时,北京交通大学还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基金,主要用于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育、基础学科和人文社科发展基金、高水平导师资助奖学金、优秀博士生出国学术交流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学术成果奖励基金和重点科研项目资助基金等。

北京交通大学高水平论文奖励

也搞不懂这事!期末总是会有人发一笔小小的财的!交通补助一般是发给家里贫困且是外省的,离湖南比较远的同学!但是也给的太过了,有的发几百竟然比车费还多,还纳下不少钱!而且这人也并不是贫困生!当然要是贫困生的话多发钱谁都没异议!

北京交通大学办学类型: 一本院校 211高校 教育部直属 自主招生试点院校类型: 理工类高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桥斜街44号 学校简介:北京交通大学(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于中国首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建设高校。学校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北京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在北平创办的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电信工程、交通工程和管理学教育的策源地。1921年合并组建交通大学,曾先后定名“交通大学北京学校”、“北京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中国交通大学”、“北京铁道学院”、“北方交通大学”。截至2014年12月,学校有在校本科生13690余人,博士研究生2593人,硕士研究生7727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8052余人,成人学生8324人。有教职工2952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6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总量85万余册。交通:北下关 - 公交站 66米途径公交车: 16路 26路 夜14路运通103线 运通105线北京交通大学 - 公交站 331米途径公交车: 16路 26路 夜14路运通103线 运通105线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桥斜街44号

专业硕士第一年没有奖学金,第二年有。奖学金等级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具体前百分多少为一等给忘了,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有奖学金。一等 免学费,每月350补助二等 免学费,每月250补助三等 免学费,无补助四等 免一半学费

北京交通大学论文奖励办法

也搞不懂这事!期末总是会有人发一笔小小的财的!交通补助一般是发给家里贫困且是外省的,离湖南比较远的同学!但是也给的太过了,有的发几百竟然比车费还多,还纳下不少钱!而且这人也并不是贫困生!当然要是贫困生的话多发钱谁都没异议!

专业硕士第一年没有奖学金,第二年有。奖学金等级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具体前百分多少为一等给忘了,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有奖学金。一等 免学费,每月350补助二等 免学费,每月250补助三等 免学费,无补助四等 免一半学费

科研论文的奖励办法就是直接按照你的排名来进行奖励的

有奖励。评选为优秀论文可能会被保送学习,也可以刊登在有影响力的杂志上,还有现金奖励,但是名额有限。评选为优秀论文是困难的也是优秀的。

北京大学论文奖励办法

为了更好地吸引和资助拔尖创新人才攻读北京大学博士学位,提升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北京大学特设立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以下简称“校长奖学金”)。现依据《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校长奖学金的评审工作安排如下:一、资助的标准与名额校长奖学金是北京大学设立的荣誉性最高、资助额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研究生奖学金,也是学校不断完善奖助体系、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校长奖学金的资助标准为每生1万元/年(含学费5万元、生活费6万元),年限为基本学习年限。实行动态评审,资助年限暂定为一年,一年后进行中期审核,通过者获得下一学年校长奖学金。每位获奖博士生在基本学习年限内最高可以获得5万元的资助。校长奖学金名额每个年级不超过100人,其中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不超过90人,人文学部、社科学部不超过10人。二、资助的对象与资格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的申请对象为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的北京大学全日制研究生。1. 免试推荐攻读全日制直博生和不授中间学位的五年制硕博连读生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者方可参评:(1)我校理学部和信息与工程学部的应届毕业生成绩排名一般在前20%,人文学部和社会科学部的应届毕业生成绩排名一般在前5%;其他院校的应届免试推荐生须具备与之相当的学术能力和水平。(2)综合复试成绩优秀。2.硕转博博士生和公开招考博士生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参评:(1)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过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或论著等。(2)参加过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3)综合复试成绩优秀。三、资助名额的分配与使用校长奖学金候选人名额由自主名额和推荐名额构成。院系可决定自主名额和推荐名额在各类符合申请资格的博士生中的使用分配。对于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名额分为自主名额和推荐名额两类;对于人文学部、社科学部,名额均为推荐名额。院系可使用自主名额直接确定奖学金拟获奖人选,校长奖学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仅对自主名额候选人进行审议,同时对推荐名额候选人进行差额投票,最终确定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四、具体工作安排新生的校长奖学金评审工作自免试推荐工作开始时启动,分两个批次进行,第一批次于每年9月启动、10月评审,第二批次于次年4月启动、5月评审。第一批次针对理工类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的不授中间学位的硕博连读生,第二批次针对全校硕转博博士生和公开招考博士生,以及人文社科类直博生和招生简章中注明的不授中间学位的硕博连读生。校长奖学金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申请人须填写《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申请表》,填写的所有学习成绩、科研方面等信息均须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如成绩单、论文、书籍、证书的复印件等。各院系研究生奖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向学校专家评审委员会推荐校长奖学金候选人。将《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候选人院系推荐名单》(电子版和纸版)、《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校长奖学金申请表》(电子版和纸版)以及相关推荐材料(纸版)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研究生院奖助办公室。学校召开校长奖学金专家评审会时,各院系主管副院长(副系主任)须向评审委员会汇报候选人情况。最终由评审委员会确定奖励名单。本通知长期有效,申请人请根据所在院系具体时间安排进行申请。校长奖学金相关政策见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奖助工作”栏。如需咨询具体申请工作安排,请联系所在院系教务老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奖助办公室2011年9月

每个学校有自己不同的评估方法,一般采用学业成绩+表现分的形式,其中学业成绩是最主要的。大学的奖学金评选:1、奖学金一学年评一次,一般在新学年开始时评选,评选时所能算入的成绩、加分活动,都必须是在“上一学年”时期内的。2、奖学金分为三等,一般排名第一的还可申请“国家奖学金”,更高金额,每个学校的三等奖学金金额不同。但是都有“国家奖学金”可申请。一般是“综合测评分数”排第一的人才有机会申请的。3、成绩约占50%~60%的比例,奖学金是用来奖励优秀学生的,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所以学习成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4、除学习外,还包括德育、智育、体育三大项评选标准。

第四十条 北京市高等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分别在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中选拔推荐。第四十一条 授予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荣誉称号,颁发“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和证书,在全校通令嘉奖,并由学校向其家长及考前所在学校发送喜报,记入本人档案。在全校范围内宣传报道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并由学校推荐参加北京市和全国更高荣誉的评比活动。第四十二条 授予“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获得者相应的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在全校通报表扬。并由学校向其家长及考前所在学校发送喜报,记入本人档案。第四十三条 “学习优秀奖”、“红楼艺术奖”、“五·四体育奖”、“社会工作奖”获得者,颁发证书,在全校通报表扬,并由各院(系、所、中心)向其家长及考前所在学校发送喜报,记入本人档案。第四十四条 “三好学生标兵”、“创新奖”、“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优秀奖”、“红楼艺术奖”、“五·四体育奖”、“社会工作奖”不可兼获。第四十五条 授予“学生工作先进单位”、“优秀班集体”、“先进学风班”获得者相应的荣誉称号,颁发证书,在全校通报表扬,并由学生工作部向获奖单位发送喜报。第四十六条 授予北京大学班级“五·四”奖杯获得者相应的荣誉称号,颁发奖杯和证书,在全校通令嘉奖,在全校范围宣传报道获奖者的先进事迹,并由学校推荐参加北京市和全国更高荣誉的评比活动。

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试行)

根据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总体要求,为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重庆大学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结合教育部的“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庆大学研究生院于2003年5月成立了由研究生院直接建设,突出研究生自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作为教育部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十一所全国首批重点资助项目,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连续7年获得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重点建设资助,是国内获得教育部资助次数最多,获得资助持续时间最长的单位之一。自成立以来,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不断开拓创新,并较早在全国建成集开放实验室、创新研究、学术论坛、访学交流、团队培育及创新实践为一体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在研究生创新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成效显著,并受到教育部有关部门及国内同行的好评,成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试点的一个成功范例,2009年在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示范下,重庆市13所高校成立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一、“以生为本、创新为魂”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按照“一个思想、二条思路、三方落实、四项原则”的理念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即:坚持“授人与渔”的教育思想;遵循将实验扩展为研发实践、把常规实验室拓展为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思路;从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方百计为学生打造创新平台、建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三方面进行落实;确定了“以生为本、创新为魂”的建设原则、“启迪智慧、实践创新”的工作原则、“立足全校、09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原则,以及突出研究生自主管理的“多位一体”的管理原则。二、“创新实践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经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托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核心平台,重庆大学构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建设开放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搭建研究生自主研发平台;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自主研究,整合资源优势,打造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 开展研究生访学交流,紧跟国际学术动态,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研究生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共建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增强研究生科技实践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设立多种奖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积极性,鼓励研究生科研创新;创办品牌学术活动,拓宽科研创新视野,营造浓郁校园学术氛围。三、“多位一体,突出自主管理”的管理运行机制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实施学校政策大力扶持、研究生院统筹建设、突出研究生自主管理、学院积极参与、大学科技园及社会共建的“多位一体,突出自我管理”的独特而有效的运行机制,吸收了一大批优秀研究生到创新实践基地进行助管、助研、助教工作。将教学、实践、“三助”相结合;创新实践、学科建设和科研相结合;研究生个人培养、导师学术研究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较好地协调了已有实验室、科研平台、学生论文工作、导师科研等方面的关系,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并通过建立有效的“进入退出”机制,形成了动态但相对稳定的可持续管理队伍,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并适合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管理体系,即常务部隶属研究生院直接领导,下设创新实验室、创新中心、项目部、学术部、宣传部、设计组和网络系统开发组七个部门。四、建立开放式创新实验室,搭建创新研究与科技实践平台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奉行“观念开放、时间开放、空间开放、资源开放”的全开放机制,采用国家、学校以及国内外大型企业“三方共建”的方式,先后投资一千多万联合建成了11个面向校内外研究生全面开放的开放实验室,占地2000多平方米。2008年12月,借鉴创新实践基地开放实验室的成功模式,重庆大学启动“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研究生开放实验室建设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在全校范围内新建了12个观念新、体制新、机制新、功能强大、队伍精干的研究生开放创新实验室, 加强了开放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强化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教学与科研服务功能,提升实验室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验能力。开放实验室通过聘请相关领域的教授和专业技能扎实的研究生作为实验室专家和技术支持,通过通过课程选修、研究实验、研发实践、自主研发、自主创新五个层次的培养,为广大研究生自主创新提供平台,年均开设选修课程22个、专业系列实验教学212个、研究实验方案170个,开展专题培训70余场,实验室指导专家22名,参与研究生高达8万人次、教授40名。其中重庆大学·ANSYS公司联合开放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2项,其中校企合作项目8项,“汽车正面碰撞设计分析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成为西南地区汽车仿真重要实验中心之一。五、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 激励研究生自主研究与创新重庆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是由教育部、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研究生院联合设立的科研基金,以“提升学术氛围、培养科研能力、支持探索创新、推动成果转化、促进社会发展”为目标,以基金项目为驱动建设创新团队,强化项目过程管理,通过一次、二次立项,注重项目申报过程培养和研究方案可行性管理,每年支持一批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开展学术研究,对重庆大学研究生开展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进行培育与资助。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有效促进了学校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体现了科学共同体的战略共识, 自2003年设立以来,创新基金已覆盖全校26个学院的上百个专业,共受理创新项目809个,资助创新项目343个,包括一般项目292个,重点项目20个,优博项目19个,创业项目12个,其中博士生成员数211人,硕士生成员数1310人,计划资助金额1690710元,获得专利52项,发表论文482篇。其中2009年通过对“生物序列表征体系构建及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项目的资助,成功打造了一个以博士生为团队骨干的优秀博士生创新团队,该团队完成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期间,共发表SCI和EI论文23篇,CSCD论文8篇, 申请国家专利 8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两项(一等奖),团队负责人生物工程学院梁桂兆博士获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六、开展研究生访学交流,紧跟国际学术动态结合“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访学交流建设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常年资助研究生(含来华留学生)携创新成果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重点支持优秀研究生通过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拓宽学术视野,了解学术动态。2009年共资助研究生访学交流项目近50项,资助金额近50万元,会议涉及美国、韩国、巴西、卢森堡、土耳其等20个国家和地区。七、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结合“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培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和“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以“整合构建、支持服务、考核评估、激励引导”为原则,利用学校不同专业研究生的丰富资源,组建结构合理、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创新团队,全面增强研究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生创新团队,并通过建设开放实验室、自主开发研究生创新团队管理信息系统、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和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等途径对创新团队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创新给予多方面的支持服务和激励引导。计划到2012年累计遴选资助300个创新团队,其中2009年共有189支研究生创新团队注册,从驱动方式来看,应用研究型65支,基础研究型111支,开发研究型13支;从团队类型来看,兴趣驱动型51支,导师驱动型48支,平台驱动型90支。经过遴选,首批重点建设了50支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八、设立多种奖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积极性为保障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促进科研热情,2008年10月重庆大学校制定了《关于印发<重庆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的通知》(重大校〔2008〕379号)文件,并授权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负责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受理工作。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配合研究生院制定了《关于<重庆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办法>的暂行实施细则》(重研院〔2008〕36号)等相关文件,并且组建网络开发组,开发出了“高水平论文申报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截止到2009年11月,学校共奖励高水平论文615篇,包括博士生论文380篇,硕士生论文235篇。其中材料学院吕学伟博士在校期间先后发表论文近30篇,含境外SCI 11篇、EI 3篇,专利 6项,并荣获2009年度重庆大学“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 、2009年度CASC一等奖、 2007年度重庆市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06年度宝钢优秀学生奖学金和2006年度全国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等。为鼓励和吸引更多研究生个人和团队参与到科研创新中来,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重庆大学于2006年底设立了“黄尚廉院士青年创新奖”。设立至今该奖项受理了200多名青年教师、研究生和60个研究生创新团队的申请,经筛选,共表彰了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6支(含创业团队一支),优秀研究生个人31名,青年教师31名,其中材料学院的“异种金属连接”创新团队发表SCI和EI论文9篇,获得专利1项,并荣获2008年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创意论文二等奖。九、创办品牌学术活动,营造浓郁学术氛围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对研究生创新团队自发组织的学术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场地与设备、策划与宣传、主持与组织等相关支持服务,同时围绕优秀研究生创新团队迫切需要和普遍关注的主题,每年开展“名家会客厅”、“专题技术系列培训”、“教育创新计划主题活动”、“全国赛事”、 “企业零距离”和“项目专题研讨会”、《中国研究生》杂志重庆通联站建设等系列学术活动,并每年举办重庆市“科慧杯”创新实践大赛和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实践征文大赛,通过依托《创新与实践》月报、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网站、创新团队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与媒体平台,重点宣传和报道研究生人才培养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研究成果及活动资讯等内容。其中2009年开展各类品牌学术活动和创新研究实践活动100余场,参加学生近8000人次,参与教授近300名,发布各类创新新闻报道近200篇,投入建设经费和各类奖励近300万元,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浓郁的学术氛围。——“名家会客厅”学术讲坛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及知名学者面向研究生创新团队做学术报告,探讨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热点话题,启发创新思维。在2008-2009学年,共举办学术报告37场,嘉宾涉及美国、欧盟、英国、意大利、奥地利、巴勒斯坦、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参与的创新团队成员6000余人次。——研究生创新中心以科技创新基金为依托,组织并开展了“立项学术研讨会”、“优博项目座谈会”、“项目结题汇报暨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基金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创新团队提供经验指导和智力支持。在2008-2009年,共举办“立项学术研讨会”75场、“结题汇报暨经验交流座谈会”15场和“优博创新团队座谈会”4场,参与创新团队成员8000余人次。——研究生开放实验室通过邀请学校知名教授定期为研究生创新团队开展系列专题培训,并制定配套教材。在2009-2009学年,创新实验室已开展嵌入式ARM培训、DSP培训、Adobe Photoshop CS专题培训、虚拟仪器培训、office高级培训、ANSYS培训、SPSS培训等17场专题培训,累计参与创新团队成员4550余人次。——“科慧杯”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通过搭建重庆市各大高校研究生创新团队与企业等社会组织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开展横向课题的引进活动,达到促进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建设的目的。2009年9月,第三届“科慧杯”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实践大赛落下帷幕,参赛单位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8所高校,合作企业达26个,参赛团队达31支,参赛项目涉及了生物工程、行政管理、机械电子、光电工程、计算机软件等18个学科。——项目研发部通过举办“BOSS有约”、“企业参观”和“企业实习”等多种校企合作活动,重点引导研究生创新团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运转流程,提高团队成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在2008-2009年,项目研发部已成功举办了多项大型校企合作活动,如可口可乐(重庆)饮料有限责任公司高层领导“事业导航”之2008高校学生职业化成长辅导项目启动会、与江苏昆山市人事局合作组织的2009年博士生暑期实习活动和可口可乐(重庆)企业参观等,直接受益创新团队180支,受益博士生95人次,硕士生730余人次。——重庆大学通过组建高水平研究生创新团队参加全国赛事,激发创新团队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在2008-2009年,重庆大学共举办9场全国性赛事,其中我校参赛项目《基于 Nios II 的多用途无线防盗监控系统》在“2009Altera 亚洲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指导老师何伟荣获“卓越导师奖”荣誉称号。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将研究生人才培养与学校“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和“985工程”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人才培养途径,保障研究生创新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扎根重大,立足重庆,面向西南,引领全国,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人才。

第一条 为奖励在推动医药行业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充分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医药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结合本行业特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国家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以下简称局级科技进步奖)奖励范围包括:  (一)在医药领域(包括药品、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医药包装等)中取得的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并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生物新品种等)。  (二)推广、应用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过程中取得的新的创造性成果。  (三)高技术研究成果(医药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  (四)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应用国外先进技术中取得的创造性成果。  (五)具有重大意义、涉及面广、在科研上有所创新并经过国家、部正式批准颁布的标准。  (六)对医药行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并在科研上有创见的科技情报成果。  (七)为医药行业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而作出重大贡献,并经验证取得显著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八)在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经同行专家评议确认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第三条 局级科技进步奖每年颁发一次、按三个基本条件进行综合评定:  (1)科学技术水平及技术难度  (2)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3)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  奖励分为三个等级  奖励等级 荣誉奖     奖金  一等奖  奖状、荣誉证书 5000元  二等奖  奖状、荣誉证书 3000元  三等奖  奖状、荣誉证书 1000元第四条 设立局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由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15—17人组成,任期3年,负责局级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批准和授予工作,科教司负责办理日常工作。局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及工作人员对评审项目的关键技术及评审会议情况应保守秘密。第五条 符合国家级奖励(包括国家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条件的局级科技进步奖项目,由局级科技进步奖评委会负责推荐申报国家级奖励。第六条 局级科技进步奖的申报、审批程序  请奖项目应按完成单位的隶属关系逐级申报。  地方所属单位完成的项目,按隶属关系上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医药管理局(总公司)审查,符合条件的项目推荐上报局级科技进步奖评委会。  局直属单位完成的项目由本单位技术(学术)委员会审查,符合条件的推荐上报局级科技进步奖评委会。  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应由项目第一完成单位组织其他完成单位联合按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的隶属关系申报请奖,不得各自分别请奖。  非医药系统单位完成的国家医药系统的局计划项目,攻关项目,开发项目,由完成单位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医药管理局(总公司)审查,符合条件的向局级科技进步奖评委会推荐请奖。  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医药管理局(总公司),及局直属单位技术(学术)委员会收到请奖项目后负责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项目应就其技术水平、作用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等级提出具体意见,加盖公章后,报局级科技进步奖评委会。第七条 申报局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条件  一、申报局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均应通过鉴定并在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教司进行成果登记。  二、申报局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应具有创造性、本行业先进、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应申报局级科技进步奖  1.正在继续研究攻关的项目,应待整个项目完成之后整体申报奖励。  2.已申请省、直辖市、自治区或其他部委的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  3.已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  4.各类教科书、汇编、工具书等。  5.争议尚未解决的项目。  6.如总项目中某项成果仅适用于本项目,没有独立的学术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则不可单独申报奖励。重大项目中的某子项成果确因水平高、难度大、除适用于本项目外,还可应用于其他方面,并取得较大经济(社会)效益时,在扣除该项目后不从根本上影响总项目获奖的前提下,征得总项目主持者同意后,才能单独请奖,在对重大项目评审时,应剔除单独获奖的子项后,加以综合评定,已单独获奖的子项不再分享总项目的荣誉和奖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