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科技国情是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 我们已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们的科技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我们的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2、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总会来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从我国实际出发,首先要从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认为是对的,因为我国的科技事业还处在发展当中,并且也没有一个比较大的竞争力。
我国的科技,相比一些西方国家还是比较晚,但我国的发展速度快
一、我国科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科技发展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点。 第一,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总量开始进入高位、高速增长期。进入新世纪,科技发展加快,特别是确立自主创新战略以来,科技投入产出总量呈现高位、高速增长态势。近两年,我国科技投入产出总量除美国、日本外,已经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当,有的甚至高于某些发达国家。2006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8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研发人员150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22万人,均居世界第二位。按当年汇率计算,2006年我国研发投入(3003亿元)次于美、日、德、法、英居世界第六位,2007年,达到3664亿元。2007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申请4万件,授予专利权1万件,都处于世界前几位。2007年,我国的SCI、EI和ISTP论文总数达到8万篇,保持世界第二。我国科技发展的总量大,速度也快,近年来主要投入产出指标增幅都大大超过GDP增幅,也大大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增长率。近5年中,我国研发投入的年均增速在20%以上;2007年专利申请量增长20%以上,专利授权量增长30%以上。
1、有以下:(1)特种隐身技术和超材料技术。(2)航空航天技术。(3)弹道导弹打航母。(4)量子通信技术。(5)高超音速武器、反卫星武器、中段反导拦截技术。(6)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驱动装置——激光技术。2、特种隐身技术和超材料技术: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强预研和基础技术研究,特种所下发了《关于加强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的决定》,推进体制与机制改革,成立了专门的预研中心和总师办,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作为电磁窗研制国家队的领航人,张明习把握机遇,聚焦世界前沿,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带领技术团队开展超材料技术研究,并编著了《超材料概论》一书。该书的出版,实现了特种所在超材料技术专著方面的突破,奠定了特种所在超材料研制方面的技术基础,同时也对我国超材料技术研究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量子通信技术:潘建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量子通信由于量子纠缠干扰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不存在被窃听的可能。量子物理讲,观察者一旦涉足观察,必然会对被观察物造成扰动,改变其状态。4、高超音速武器、反卫星武器、中段反导拦截技术:三者虽然是不同的方向,但核心技术体系是同位一体。高超音速武器和嫦娥返回卫星的原理是相同的,跟美国提出的“一小时打遍全球”计划异曲同工,至于如何实现,方法有很多。中国是用洲际导弹推上去,取得高超音速度,然后滑翔控制,再入再出,随意变轨,美国之所以多次失败就是速度太快烧坏了,这里面对材料要求有多高可想而知。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是自主创新的内容而非内涵。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家竞争力越来越体现在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科技实力上,经济竞争力、文化影响力最终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它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和发展的筋骨,是一国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于国家来说,自主创新能力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意识地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生产、流动和应用并在此过程中创造财富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能力。所以,中国的发展,必须自主创新,拥有自主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这样才能让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扩展资料:国家自主创新面临的问题:1、惯性技术领域成为自主创新的“瓶颈”2、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主体”3、中国传统文化对自主创新的“阻滞”4、缺乏有效支撑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被中国封锁多年的核心技术,至今都领先,老对手多年才研制成功
中国有哪些以绝对优势领先于全世界的高科技?
我们国家的科技日新月异如此发达,我们是否能够追上美国甚至超越美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呢?
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许多人至今认为中国只是一个世界工厂。有人说中国在科技上突飞猛进,人们也只是听听而已。然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2007年“高科技指数”得出了一个惊人结论:中国科技水平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科技总体实力也已超过德国、日本,很快就能超出美国。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寻找 “ 下一个日本 ” 却找出了 “ 下一个美国 ” 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是美国三大理工学院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中开始,它就经常推出一个世界“高技术指数”(High Tech Indicators,缩写为HTI)。当初的目的是研究与预测:谁将是下一个日本。那时正是日本经济光芒万丈的时候。然而,日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科技 上,追到美国身后之后,就开始“休息”了,摆出一副永远不可能再进一步夺取冠军的姿态来。 佐治亚学院的这个指数每年在那里更新着,直到它忽然发现了一个“日本”,等到它发现这个“日本”的时候,同时发现这个新“日本”甚至已经局部超越了美国,从总体上,也是50到60年来第一次有了美国与别人竞争、并随时可能落后的局面。这个新“日本”自然就是中国了。 这个由国家科技基金出资开展的调研项目的撰写者 之一尼尔斯纽曼说:“将近一个世纪来,我们第一次看到了既驾驭基础研究领域,又具有吸取科研成果、在科研基础上创造和营销产品的经济能力的领导者,而且 是在这个星球上不止一个地方。”着眼美国,这位纽曼感慨万端,“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驾驭者。我们现在却面对这么一个形势:不是在这里研究 开发和展开营销的技术产品在市场上出现,我们跟这些产品毫无关系,甚至不知道它们会到来。” 中国已被视为世界科技领袖 这个指数由6个领域构成:投入(Input), 国家方针(National Orientation),社会经济基础设施(Socioeconomic Infrastructure),科技基础设施(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生产能力(Productive Capacity),科技水平(Technological Standing)。佐治亚理工学院对33个国家进行比较,综合统计数字和专家看法给各个国家打分。 佐治亚理工学院相应文章的标题就叫“调研显示中 国是世界科技领袖”。不少英语媒体转载、报导,用的是相应的提法。这是因为,从科技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指数“科技水平”方面,中国高居第一。2007年这 个指数方面,中国得分为8,美国落到了1。德国第三,8,日本第四,0。而在11年前的1996年,中国这方面的得分还只有 5,而美国得分4。然后是中、美并进,99年时美国达到4分,中国则翻了一倍,达2分。而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还是这两年来的事 情,美国从2005年的9分进一步下跌至1分,而中国从2005年的9分进一步升至8分。 在科技水平这个方面,所谓“金砖四国”中的另外三国根本无法跟中国相比:2007年,巴西的得分是6分;印度的得分是7;俄罗斯是8。而东亚的韩国(4)、新加坡(4)、台湾(5)和马来西亚(2)则都相当不错。 中国改变了世界风光 同为这个项目撰写人的佐治亚理工学院政治与评价 中心主任阿兰坡特(Alan Porter)说:“中国真的在科技方面改变了世界经济风光。”“假如您看到,中国既展开低成本大规模加工,又聚焦于科技,然后在强调研究和发展的基础上 把它们结合起来,那么结果将是:给其它国家留下的空间就没有多少了。” 纽曼指出:“我们在我们测算的所有领域都看到中 国的持续增长。与任何其它国家相比,我们没有看到中国在上升过程中出现过任何停顿。这种增长是戏剧性的。”从6个指数领域看,所有其它国家都升升降降,有 起伏波动,而中国在6个指数中的5个里都是一路往上走,没有出现过哪怕是停顿的时候。只有“国家方针”是个例外。 在“科技水平”这个领域内,技术产品的出口是一个关键因素。最近,中国这方面的出口额已仅次于美国。纽曼说,很快中国在这方面就会超出美国成为冠军。 在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方面,美国近年来一直停顿 不前。报告指出,9-11后,美国给移民设置了一系列障碍,更妨碍了美国科技人才群的扩大。纽曼说:“科学家和工程师,中国现在拥有的还不到我们的一半, 但它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对美国来说,很难在这个领域改善很多,而对我们来说,情况变坏却是很容易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变好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有更大的 操作空间。” 坡特认为,中国正在向研究与发展的全面的领袖方向行进。他举例说,中国现在在关于纳米技术的出版物的数量上已经是世界第一,尽管美国的出版物被引用、转载的比例比中国大。 中国并非在所有领域内都居前列 除了“科技水平”这个领域,其它5个领域内中国还是落后于美国。在有些领域,中国其实还很落后。 在“投入”领域,中国虽然属于“第一梯队”,但 仅排名第八,以2分落后于美国(7)、日本(7)、德国(0)、英国(5)、瑞典(1)以色列和加拿大(都是 3)。“金砖四国”中,巴西1,印度8,俄罗斯2。但中国在1993年时还只有1分,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在“国家方针”领域,高居首位的是爱尔兰 (4),美国排在第四(0),中国(6)甚至排在最后排:第24位。而1996年时中国这方面得分还比现在高(2),2005年 时更曾达到3分。德国是8分,日本是7分。巴西是1分,印度是6分,俄罗斯5分。 在“社会经济基础设施”领域,美国以9分高居第一,中国更差,在33个国家里倒数第七(2),但中国在1993年时只有4分,此后一路往上走来。德国得3分,日本得2分,都不是很靠前。巴西3,印度1,俄罗斯4。 在“技术基础设施”领域,中国相当不错。美国以5分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日本以8居第二,德国以0居第三,中国以0居第四。在1993年时,中国这个领域得分只有6。此后一路往上走。巴西6,印度4,俄罗斯8。 在“生产能力”领域,中国又是非常出色:以2分仅次于美国(4)和日本(2)居第三。1993年时,中国这个领域的得分只有2分。德国以8分居第四。巴西为5分,印度1,俄罗斯9。 40 岁的美国人跟 12 岁的中国人比赛篮球 从美国人搞的这个“权威指数”中,能看出一些什么来呢? 首先,中国科技先(经济)一步进入与美国竞争阶 段已经成为事实。西方十多年来对中国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了经济发展上。据德国之声记者观察,惊呼中国在科技方面也在超越西方的呼声其实是最近一年来,尤其是 最近几个月来才有的新现象,或者说,现在此间的人们忽然变得敏感起来了,呼声一下子集中了。但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大国、“世界科技领袖”的,恐怕 还是这个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这个“科技水平”指数,包括许多方面,比如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发表的论文等。但是,现在就说中国是世界科技第一大国,似乎有 点过早。数字有时候是人的。比如论文,它还有个质量问题;比如在许多尖端科学领域,包括航天航空、军事科技等,众所周知中国跟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有差距 的,有的差距还很大;比如高科技产品,还有个定义问题(手机、笔记本电脑等通常也被视为高科技产品)。但是,数字毕竟不会是完全凭空产生的。总体上,中国 科技力量的突飞猛进,已经到了跟美国竞争的地步,这应该是事实。而且在这方面,中国的科技地位进步已经走到了经济地位进步的前面。在经济上,中国毕竟还在 跟德国争第三个位置,而在科技上中国已经在争夺第一了。只是科技上何时真能成为第一,恐怕不可能象经济上那么透明。许多方面也只能靠这些不太可靠的数字, 有些方面甚至只能凭感觉。 其次,这些指数也表明,中国整体上突飞猛进,但 进展很不平衡。刚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里说“中国经济处在成长期的烦恼中”,觉得很有意思。确实有这么一种味道。比如一个人一下子窜高了,还来不及长“胖”,有的部位发育成熟了,有的部位刚开始发育。这六个领域的指数就有这个模样:“科技水平”达到世界第一了,在“社会经济基础设施”领域却还倒数着。有的 领域(比如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进展的速度极惊人,但有的领域(尤其是“国家方针”)几十年来还在徘徊。 纽曼的一个比喻很有意思,他把美国和中国比作在打篮球的两名运动员,“就象一个40岁的球员跟一个只有12岁的对手比赛,但那12岁的已经跟40岁的你一样高了。你现在还稍微比对手强一点,有更多的经验,可是你的身上已经挤不出多少潜力来了。未来显然看上去对美国不利。”
科技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或自然人等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综合能力。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着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为此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1、加大对创新方法的投入力度,引导与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创新方法行动。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以及科研项目的设置上,注重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研究与创新的支持,形成国家对创新方法投入的长期的、稳定增长的渠道;并在相关科技计划与优先领域中,超前部署对未来科技发展有引领作用的科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和创新项目;对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中采用新的思路、探索新的方法以及进行工具设备创新的研究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对引领学科前沿、抢占高科技战略制高点、支撑重大技术创新、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方法创新,加大投入力度。2、系统地组织开展创新方法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组织我国优秀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综合、系统地整理、分析科学思维、方法与仪器设备创新的成果;根据当前国际最新的发展趋势,全面开展“科学方法大系”的研究与编制工作,出版有关科学方法的大型系列专著;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编辑出版相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开展针对科学思维、方法与仪器设备创新的学术论坛、专题讲座以及相关调研工作;加强支撑创新方法工作的平台建设。一是对能够导致方法创新的科学原理和能够开拓新的研究方向的思维方法的研究;二是对涉及军事、纳米、生命科学等高科技领域以及解决资源、环境、工程建设、公共安全、人口与健康等重大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工具的研究;三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域(如中医)开展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设备的研究;四是支撑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包括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等的研究;五是对支撑企业、行业重大技术发明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的研究。3、从教育和人才使用机制的改革入手,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科学思维的基础性教育工作,重点从“娃娃”抓起,突破传统思维框架的束缚,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充分发挥选拔和使用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导向作用,将具有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作为人才选拔和使用的标准之一,把在科学方法的研究、应用与创新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教学、管理人员选拔推荐到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4、加强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将科学方法宣传与科学研究过程、成果推广应用紧密结合,促进技术成果与科学方法同步推广,推动科学方法的普及。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大力开展科学方法的宣传与教育。同时,加强与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合作,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创新方法宣传活动,普及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吸引全社会广泛参与,让创新方法在公众中广泛传播,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 科学人杂志 2 科学发展月刊3 科学月刊4 科技时代5 生技时代6 科学研习月刊7 科技报导8 牛顿杂志9 小牛顿杂志 10 小小牛顿杂志 11 小百科报报 12 台北星空 13 观星人月刊 14 大地地理杂志 15 自然保育季刊 16 大自然季刊 17 动物园杂志 18 国家地理杂志 19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20 台湾山岳杂志 21 爱酷族水族宠物月刊 22 健康世界 23 康健杂志 24 常春月刊 25 癌症新探 26 大家健康 27 发现月刊 28 新小牛顿 29 少年牛顿 30 小大地杂志 31 大嘴鸟亲子数学杂志32 国研科技
当我老了双手颤了谁会在我的左手边勾着我的手指当我老了眼睛花了谁会为我抹去混浊的眼泪
《Nature》《Nature》杂志和它的名字,是以发表科学世界中重大发现、重要突破为使命所创办的。《Nature》所要求科研成果必须是新颖、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的,且在《Nature》上发布的研究需要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所以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从1869年创刊到如今,已经有13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之一,在ISI评价指标SCI影响因子近30,多年来亦是综合性学科被引率的NO1!《Science》如果你知道《Science》的创始人,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是的,《Science》杂志就是于1880年由发明大王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的,这本《Science》杂志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官方刊物。《Science》全年共51期,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该杂志连同英国的《Nature》杂志被誉为世界上两大最顶级杂志,代表了人类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与其他学术期刊很大不同的是,相比于多数科技期刊都要向读者收取审稿、评论、发表的相关费用,但《Science》发表来稿是免费的。其杂志的资金来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的订阅费、广告费。且science一直以“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为宗旨,因此期刊中有许多科普资料,只有一般学术水平的读者也可以多关注下。《Cell》三大期刊的最后一位《Cell》可能有些不同,因为前面《Nature》和《Science》都是综合性期刊,而《Cell》则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Cell》刊登过许多重大的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其2010年的影响因子为957,高于《Science》的影响因子(027),接近《Nature》的影响因子(597),表明它所刊登的文章广受引用。能够在《Cell》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是生命科学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评选诺贝尔奖、竞选院士、展示大学和科研机构研究实力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