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自然科学类论文1500

发布时间:

自然科学类论文1500

(一) 会计研究应接受自然科学精神的洗礼   会计理论实际上是一门社会科学。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在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20 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的成熟度大大加快。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被移植到社会科学中,社会科学的成果也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两大类科学原先泾渭分明的界限变得日趋模糊,而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因此,会计理论的研究应主动接受科学精神的洗礼,促进自身的成熟。  而从会计理论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会计理论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影响。在20 世纪70 年代末之前,一直还存在着会计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之争论,直到70 年代中后期会计是“信息系统”的观点才被理论界和实务界广为接受。而“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与信息论与系统论的重大影响是分不开的。会计定义的变迁本身就说明了自然科学对会计理论的强大影响。   将会计定义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会计学术界人士提高自身地位的需要,随着人们这种观念的普遍接受,使它还具有极为重要的“范式”( Paradigm) 意义。所谓的“范式”指的是经过长期争论后逐渐形成的统一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它意味着会计理论的研究者也将采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来进行会计理论的研究;它意味着会计理论将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带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如具体性、经验性、精神确性;它还意味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将有可能用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来给予解释。  (二) 重视会计理论的检验  建设会计理论的努力始于20 世纪初,以查尔斯?斯普拉格于1907年发表的《账户原理》为标志,到20 世纪60 年代,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才初步形成。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理论的发展始终受到会计实务发展的影响。20 世纪初,会计理论被要求能够用于规范当时处理混乱的实务。20 世纪40~50 年代,会计理论被要求能够给有多种处理方法可选择的实务予以解释,从而成为企业会计人员从事业务的行动指南。而60 年代以后,实务中越来越复杂的交易的涌现要求会计理论必须能够提供对新现象的指南。会计实务不仅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和淘汰会计理论的实际战场。只有那些被实务证明了,并运用于实务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必须承认,以上所述的会计理论的检验与自然科学的检验是不同的。会计理论的研究者往往只是理论的供给者,而理论能否得到认可,或者淘汰,则完全不可控,是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过程。而自然科学的理论检验则是在可控制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的检验。这虽然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同有关,但也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会计理论同样要重视检验。只有对会计理论进行检验,才能推动会计理论走上阔步前进的大道。如我国的关于会计本质的“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的争论,虽不可否认在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强调理论的可检验性才能引导对会计本质的概念争论走向具有指导实务处理、准则制定的“范式”。  强调会计理论的检验,必然要引入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将会计研究从纯粹的逻辑推理发展为在一定推理基础之上的、用大量的经验数据来验证结论,强调研究过程,结果能精确地计量、表述,第三者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美国自1968 年以来,实证会计研究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而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则才刚刚起步,但已具备了进行实证研究的基本条件:证券市场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实证研究的课题,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会计理论的验证,从而引入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并不是要否定会计研究中规范研究的重要性。自然科学研究本身往往就是归纳与演绎并用。因此,笔者认为会计理论的研究中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不能顾此失彼。但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目前的现状来看,从要重视会计理论的检验的角度来说,有必要对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加以强调。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对社会经济活  动进行基础管理的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详实的会计信息,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级目标。意味着会计理论将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带有自然科学的特点。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即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源泉,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耗过程。这种对物质资料的消耗的量的多少,决定了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成果的多少。在任何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外,还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和对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科学的记录与计算,以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会计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形态下,对会计解释呈现出表义上的不同和意义上的差异:  1941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名词委员会在其发表的会计名词第一号公告中,将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和汇总经济业务并说明其结果的技术。”这一定义将会计定义为一门技术,并且着重强调说明会计的职业特征是记录、分类与汇总经济业务。这种解释是对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会计所从事的制造作的总结。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做出的定义是:“会计是鉴定、计量和传送经济信息的方法,并使信息的使用者有可能据以做出有根据的判断与决策。”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会计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传输功能,是对20世纪中后期的制造业经济时代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过渡过程中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概括和总结。  1977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西德尼戴维森在其编著的《现代会计手册》中指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旨在向利害相关的各方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的富有意义的经济信息。” 这一定义的重点是强调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具有加制造和传输富有意义的经济信息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已经超出了传统定义的范畴,并更广泛地起着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和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对会计的理解也应该更具有时代意义。  1、 会计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把会计表述成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十分恰当的。人类的任何交往和任何活动都必  须借助于可以相互沟通的共同语言。没有对语言理解就无法表达真实的思想和目的。生活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通常用一种可以相互沟通的语言,我国称之为“母语”,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的汉语和对于法国人来说的法语;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较为通用的自然交际语言——英语,从而使得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经济组织之间,需要进行商品、技术、人员以及信息上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交流与沟通需要一种特殊的商业语言,即会计语言。但是,对会计语言的理解必须加以限定,因为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会计并不是一门真正的语言,其中的许多词汇在会计与日常用法中会出现不同的涵义;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它的一些规则是确切的,而另外一些规则却是不确定的,就像人们对句子的结构、用词的选择和标准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一样,会计人员也对如何报告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持有不同的见解,使得对这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出现差异,这就像英语的习惯用法或英语和美语对某些词汇的使用一样。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已经浸透到每一个经济组织内部,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会计必须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时地、客观地进行记录与科学计量,并将这些记录以会计特殊语言——会计报表信息的形式,按照规范化要求列示于财务报告之中。在经营活动和会计处理过程中,只要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采用规范化的记账方法、会计程序和会计报表,就能使人们看得懂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会计信息,了解这些企业、地区和国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经营成果状况,使得处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们,无论是投资人、职业经理,都能够使用国际通用的会计词汇和会计概念,并凭借会计这种特殊的商业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可以预言,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合作的日益频繁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作用将显得更加重要,会计在对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中所起特殊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2、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将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必须从会计目标——提供会计信息谈起:会计以提供信息为职业  目标,这一目标成为创建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会计为什么要提供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群体在哪里?谁最需要会计信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首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信息。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要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谋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对本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状况、同行业竞争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必须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状况、各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支出状况以及企业的各项期间费用支出情况有全面清楚的了解,才能把握市场脉搏,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决策。然而,即使是最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经理,对于以上所有这些情况都不可能只靠亲临生产经营第一线去观察和了解,相反,他必须依靠会计所特有的功能将业务交易转变为能够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概括和汇总的商业语言,把为数众多的复杂的变量处理成一目了然的会计信息。  其次,作为企业现实投资人的股东和存在于社会中的众多的潜在投资人需要信息。作为已经将资本投入企业的股东,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他们虽然远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投资人的身份使得他们从关于投资收益的角度关注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结果。他们会通过各条途径去采集企业的各种信息,以判断自己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一旦通过各种信息所反映经营状况与他们的预期相背离,他们就会通过抛售股票、更换代理人或其他方式对投资企业施加影响。作为拥有一定量资本正在寻找最佳投资项目的潜在投资者来说,企业在证券市场公开提供的财务信息或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内幕信息就会引导他们的资金投向。  另外,不仅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和投资人需要信息,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债权人以至社会公众,都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在不同程度地通过对会计信息的读解有意识地了解着某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了更经济、更节俭地使用希缺的经济资源,为了更高效地提供各种实体产品和无形服务。一句话,提供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从表面上看,会计信息似乎产生于会计人员的日常制造作之中,而实际上,会计信息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只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与资金变动有关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的如实记录与汇总,这种记录与汇总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接收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额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及时进行记录,不管这种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任何一笔原材料的购进都必须按实际发生的购买价格、税金以及支出的相关费用金额,并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详细进行登记,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格;任何一笔产成品的销售都必须按实际售价和税金及时反映在企业本期的销售收入中,并及时结转销售成本;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支出要在这一期间内登记入账,以便确切计算企业本期的损益;在一定期间内应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和支付给国家的各种税金,也必须经过会计人员对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与计算加以确定。以上这些由会计人员操作的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记录与总结,最终以会计报告的形式提交国家有关管理当局、债权人、投资者和其他的信息需求者。从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产生,到将这些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输入会计操作系统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到会计信息生成以及最后报出,形成了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制造、输出与反馈的信息循环过程。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制造、存储、输送及利用,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计量、分类和汇总,将多种多样的和大量重复的经济数据浓缩为比较集中的、高度重要的和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会计信息必须客观地汇集和报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利用这些信息的人们要求会计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并能满足其需要。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系统和会计预测系统两个子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是利用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记录并反映经济业务的动态和静态情况,提供历史性会计信息;会计预测系统是根据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历史信息,利用会计的专门方法,产生并提供预测性信息。  3、 会计是一种提供管理与决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管理活动  为了使企业这一独立的经济实体能够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利用通过会计制造作进行加制造、处理而生成的信息,使之成为管理当局经营决策的依据,帮助决策者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指导和控制当期的经营活动,管理好用好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各种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确保企业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市场影响。  会计信息可以在以下两方面成为指导信息使用者进行有效决策的依据:  (1)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在正  常的财务会计报告中,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各种期间费用和企业的纳税情况;各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债权情况;长短期债务的取得与偿还情况和企业的股东权益状况。此外,通过管理会计提供的对销售活动的盈利估计、可供选择的不同投资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预算;根据对经营环境的分析和运用历史的会计信息进行的市场预测、制定的产品价格策略以及利用价值分析法、费用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资源利用的线性规划法所得出的各种数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解决经营决策中的基本问题: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产品结构、多种经营和联合经营、开发和扩大市场份额、原材料供应基地、人力资源开发、资金合理筹措和使用等,以便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企业短期和长期经营目标。  (2)指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作为企业所有者的投资人和  作为企业债主的债权人。投资人以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享有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债权人以获取利息为目的,企业负有对到期债务还本付息的义务。投资人与债权人在选择投资领域或做出投资决策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有助于个人资本的增值,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长期目标的实现,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用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项投资的经济效益如何,主要取决于投资后的现金流动情况和投资存续期的长短。一般来说,在投资存续期内,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之差,即现金净流量越大,说明投资效果越好。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通常需要借助于会计信息,计算与分析不同的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确定多个备选方案并据以选取最优方案。由于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在投资后的存续期间逐渐显现出来的,因而在投资决策之前只能根据某些历史数据进行推测,投资风险极大。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其后果极难补救。因此,任何形式的投资都必须利用所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而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所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是在经济现实基础上分析、整理得出的能够对市场进行有效估计和预测的数据资料,因而,在引导投资决策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将会计定义为一种旨在传达一个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信息、以便其使用者据以做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的信息系统。从会计对经济活动具有反映与监督(控制)职能的角度分析,应当将会计理解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这种经济管理活动是会计人员通过反映与监督职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各种有利于管理决策的信息,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并通过管理科学水平的提高加速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从实现沟通与交流的角度分析,应将会计理解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有了这种可以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的语言,国际间货物与服务贸易才能更加顺畅,才能使世界经济以更高速度发展。  (二)会计的特点  无论是从会计所具有的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基础管理的本质,还是从它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作为一个加制造处理经济业务的信息系统和对引导经营者与投资者正确决策的依据,会计本身都表现出与其他经济管理手段、方法的、体现其自身职能特征的突出特点。  1、 综合性  会计反映经济活动是主要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以实物、劳动等其他量度、计量。货币量度可以综合反映各种纷繁复杂的商品、产品及其交易,体现了综合性反映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充分地表现了综合性特点。  2、 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综合反映的基本特点要求下,为了充分反映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活动,以便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客观上还要求财务会计核算必须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反映。  连续性是指在核算中,要按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地进行序时记录反映全过程;系统性,是指在核算中,要对核算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以便于进行分类核算,同时还要进行数据整理、汇总反映;全面性,首先是指登记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反映来龙去脉,其次是指应当记录反映会计能够反映的全部经济业务,不能遗漏任何一项经济业务。  综上所述,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手段,运用专门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自然科学。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随之发展的,其历史相当悠久。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对于进一步认识会计的本质、职能以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形态中和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过程本身即是一种产品的获取过程,也是一种物质资料或社会资源的耗费过程。人们从事生产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外,还必须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与监督,对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以尽可能减少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的产生正是源于人们对经济效益的关心和对经济管理的要求。当人们把劳动的获取量与为取得劳动成果而耗费的劳动量这二者进行对比并产生有关信息时,以计算、记录和提供有关信息为目标的会计活动就应运而生了。会计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那时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当生产力不断提高并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对生产的专门管理成为必需时,会计作为生产附属职能时代便随着社会分制造的出现而结束,从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的职业。  总之,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它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复杂化和新业务、新领域的不断出现而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它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而进步的。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1500字

第一节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地球。如人们要靠山 川大地获取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要从地球中开采矿物资源制造生产和生活 工具,要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以便发展生产,要与地球上发生 的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因而,人类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地球的认 识,并且逐渐形成了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球科学 (geoscience)。 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六 大基础自然科学之一。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地球周围的气 体(大气圈)、地球表面的水体(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本身。 至于地球表面的生物体(生物圈),由于其研究内容广、分支学科较多、且 研究方法具有特殊性,因而已独立成一门专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物学。 但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生物体与生存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属于地球科学 的研究范畴。 地球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它不仅承担着揭示自然 界奥秘与规律的科学使命,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 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科学的研究 内容和领域也不断地深入和扩展,逐渐形成了日臻完善的由多学科组成的综 合性学科体系。地球科学目前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 学、水文学、海洋学、土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其中,地质学(geology) 由于其研究领域广博、分支学科较多,并且以研究地球的本质特征为目的, 因而成为地球科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至于人们有时把地质学和地球科学作 为同义语使用,其实两者的含义是有差别的,它们具有包容关系。随着科学 的发展,地球科学还会不断地诞生新的学科和出现一些边缘学科。 地理学(geography)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理环境及其结构、 分布和演变规律,并涉及到自然和社会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一 般可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组成部分。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 形、地理环境的结构及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普通自然地理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地志学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和社会与自然地形、地理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政治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与聚落地 理学、经济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等。 气象学(meteorology)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气 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其研究内容也很广泛,包括许多 分支学科和应用学科。主要的分支学科有大气物理学、天气学、气候学、高 空气象学、动力气象学等,主要的应用学科有卫星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 航空气象学、海洋气象学、农业气象学、林业气象学等。其目的在于揭示大 气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发生、发展本质,从而掌握并应用它为人 类生活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水文学(hydrology)和海洋学(oceanography)以地球表面分布的水体 为研究对象。水文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江河、湖沼、冰川、地下水以及海洋等 各种水体的数量、质量、运动变化与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地理环境、生态 系统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联系。海洋学是以海洋作为一个独立 体进行研究的,它实际上是从地球科学的其它几个分支学科中独立出来的, 这是由于海洋在现代地球科学、人类生存环境和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 越重要的缘故。海洋学是研究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 各门学科的总称,根据研究内容不同可分为海洋物理学、海洋水文学、海洋 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气象学和海洋地质学等。 土壤学(soil science)以地球表面发育的土壤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 究土壤的物质组成、结构、类型、分布和形成发展过程。根据具体研究内容 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土壤学也有一些分支学科,如土壤生物学、土壤地理学、 土壤气候学、土壤物理学、土壤化学、土壤地质学等。 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应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地球的一门学科, 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地球科学与物理学相结合的一门重要边缘学科。广义的地 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固体地球及其表部的水体和周围的大气圈。但由于 水体和大气圈的研究都已建立起相应的独立学科,所以一般所称的地球物理 学是狭义的,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因而也可称之为固体地球物理学。 地球物理学重点研究固体地球的各种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及其发生与发展过 程、地球的内部构造与组成、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等。其主要分支学科有地震 学、地磁学、重力学、地热学、地电学、大地测量学、大地构造物理学和应 用地球物理学等。其中,应用地球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及其 在地球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地球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地质学(geology)研究的主体对象也是固体地球,当前主要是研究固体 地球的表层——地壳或岩石圈。地壳或岩石圈的厚度一般为几十到二百公里 左右,与地球的半径(6371km)相比只是一个很薄的表壳。这一薄壳之所以 成为地质学当前研究的主要对象,一方面是出于实际需要,因为这一层与人 类的生活、生产及生存都直接相关;另一方面是受现时人类能力的限制。人 们可以直接观测和研究地球表层,但现阶段人类尚无能力对地下深处进行直 接研究。钻井取样是目前人们获取地球较深部物质进行直接研究的唯一途 径,但由于受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钻井所能达到的深度是有限的。目前世 界上最深的钻井(5km)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科拉半岛,这一深度尚不足 该区大陆地壳厚度的二分之一。可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学研 究的对象将不断向地球的深部(如地幔、地核)扩展。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固体地球(重点是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 成、内部构造和形成演化历史。按其研究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地质学的主要 分支学科可简举如下: (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学科,如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 (2)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方面的学科,如构造地质学、构造物理学、区 域构造学、地球动力学等; (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学科,如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 古地理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等;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方面的学科,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地下 资源方面的分科,如矿床学、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其 二是研究地质与人类生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科,如工程地质学、环境 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 此外,人们为了更好地研究上述地质学的各个方面,不断地吸收和借鉴 其它一些学科的先进理论、方法和技术,用以促进和深化地质学的各项研究, 于是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如数学地质、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 天文地质学、海洋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及实验地质学等,这些边缘学科在现 代地质学各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业、农业、军事、航天、交通等产业的飞 速发展,其结果给地球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 的(如污染问题)、有些是间接的(如气候变化),它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地 球的自然生态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受到科学工作者和全人类的广泛关 注。这一问题与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关系密切,于是在地球科学中逐渐形成 了一门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即环境地学。环境地学主要研究地球 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形成、演变以及环境的破坏、污染、防止、保护、 改良与评价等。根据地球科学中各学科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境 地质学、环境地理学、环境气象学、环境水文学、环境海洋学、环境土壤学 等。

(一) 会计研究应接受自然科学精神的洗礼   会计理论实际上是一门社会科学。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在自然科学一样,自然科学往后也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20 世纪以来,社会科学的成熟度大大加快。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被移植到社会科学中,社会科学的成果也推动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两大类科学原先泾渭分明的界限变得日趋模糊,而呈现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因此,会计理论的研究应主动接受科学精神的洗礼,促进自身的成熟。  而从会计理论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会计理论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自然科学的影响。在20 世纪70 年代末之前,一直还存在着会计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之争论,直到70 年代中后期会计是“信息系统”的观点才被理论界和实务界广为接受。而“信息系统论”的观点与信息论与系统论的重大影响是分不开的。会计定义的变迁本身就说明了自然科学对会计理论的强大影响。   将会计定义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会计学术界人士提高自身地位的需要,随着人们这种观念的普遍接受,使它还具有极为重要的“范式”( Paradigm) 意义。所谓的“范式”指的是经过长期争论后逐渐形成的统一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它意味着会计理论的研究者也将采用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些方法来进行会计理论的研究;它意味着会计理论将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带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如具体性、经验性、精神确性;它还意味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将有可能用关于科学发展的理论来给予解释。  (二) 重视会计理论的检验  建设会计理论的努力始于20 世纪初,以查尔斯?斯普拉格于1907年发表的《账户原理》为标志,到20 世纪60 年代,财务会计的理论体系才初步形成。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理论的发展始终受到会计实务发展的影响。20 世纪初,会计理论被要求能够用于规范当时处理混乱的实务。20 世纪40~50 年代,会计理论被要求能够给有多种处理方法可选择的实务予以解释,从而成为企业会计人员从事业务的行动指南。而60 年代以后,实务中越来越复杂的交易的涌现要求会计理论必须能够提供对新现象的指南。会计实务不仅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动力,也是检验和淘汰会计理论的实际战场。只有那些被实务证明了,并运用于实务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必须承认,以上所述的会计理论的检验与自然科学的检验是不同的。会计理论的研究者往往只是理论的供给者,而理论能否得到认可,或者淘汰,则完全不可控,是一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过程。而自然科学的理论检验则是在可控制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的检验。这虽然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同有关,但也的确值得我们深思:会计理论同样要重视检验。只有对会计理论进行检验,才能推动会计理论走上阔步前进的大道。如我国的关于会计本质的“管理活动论”和“信息系统论”的争论,虽不可否认在历史上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强调理论的可检验性才能引导对会计本质的概念争论走向具有指导实务处理、准则制定的“范式”。  强调会计理论的检验,必然要引入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方法将会计研究从纯粹的逻辑推理发展为在一定推理基础之上的、用大量的经验数据来验证结论,强调研究过程,结果能精确地计量、表述,第三者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美国自1968 年以来,实证会计研究已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而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则才刚刚起步,但已具备了进行实证研究的基本条件:证券市场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实证研究的课题,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会计理论的验证,从而引入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并不是要否定会计研究中规范研究的重要性。自然科学研究本身往往就是归纳与演绎并用。因此,笔者认为会计理论的研究中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不能顾此失彼。但从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目前的现状来看,从要重视会计理论的检验的角度来说,有必要对会计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加以强调。  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对社会经济活  动进行基础管理的活动。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手段,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详实的会计信息,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级目标。意味着会计理论将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带有自然科学的特点。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即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源泉,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耗过程。这种对物质资料的消耗的量的多少,决定了人们从事物质生产的成果的多少。在任何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外,还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和对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科学的记录与计算,以提高经济效益,这就是会计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形态下,对会计解释呈现出表义上的不同和意义上的差异:  1941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名词委员会在其发表的会计名词第一号公告中,将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形式记录、分类和汇总经济业务并说明其结果的技术。”这一定义将会计定义为一门技术,并且着重强调说明会计的职业特征是记录、分类与汇总经济业务。这种解释是对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下会计所从事的制造作的总结。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对会计做出的定义是:“会计是鉴定、计量和传送经济信息的方法,并使信息的使用者有可能据以做出有根据的判断与决策。”这一定义着重强调会计的信息处理与信息传输功能,是对20世纪中后期的制造业经济时代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过渡过程中会计所发挥的作用概括和总结。  1977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西德尼戴维森在其编著的《现代会计手册》中指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旨在向利害相关的各方传输一家企业或其他个体的富有意义的经济信息。” 这一定义的重点是强调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系统具有加制造和传输富有意义的经济信息的作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已经超出了传统定义的范畴,并更广泛地起着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和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对会计的理解也应该更具有时代意义。  1、 会计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  把会计表述成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十分恰当的。人类的任何交往和任何活动都必  须借助于可以相互沟通的共同语言。没有对语言理解就无法表达真实的思想和目的。生活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通常用一种可以相互沟通的语言,我国称之为“母语”,如对于中国人来说的汉语和对于法国人来说的法语;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在国际交往中逐渐形成了较为通用的自然交际语言——英语,从而使得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领域的交流更加频繁,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经济组织之间,需要进行商品、技术、人员以及信息上的交流与沟通,这种交流与沟通需要一种特殊的商业语言,即会计语言。但是,对会计语言的理解必须加以限定,因为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会计并不是一门真正的语言,其中的许多词汇在会计与日常用法中会出现不同的涵义;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它的一些规则是确切的,而另外一些规则却是不确定的,就像人们对句子的结构、用词的选择和标准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一样,会计人员也对如何报告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持有不同的见解,使得对这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出现差异,这就像英语的习惯用法或英语和美语对某些词汇的使用一样。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已经浸透到每一个经济组织内部,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会计必须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及时地、客观地进行记录与科学计量,并将这些记录以会计特殊语言——会计报表信息的形式,按照规范化要求列示于财务报告之中。在经营活动和会计处理过程中,只要遵循一般公认会计原则,采用规范化的记账方法、会计程序和会计报表,就能使人们看得懂不同企业、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会计信息,了解这些企业、地区和国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和经营成果状况,使得处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文化背景和处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人们,无论是投资人、职业经理,都能够使用国际通用的会计词汇和会计概念,并凭借会计这种特殊的商业语言进行交流与沟通。可以预言,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合作的日益频繁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国际化,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作用将显得更加重要,会计在对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中所起特殊作用也将更加明显。  2、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  将会计定义为信息系统必须从会计目标——提供会计信息谈起:会计以提供信息为职业  目标,这一目标成为创建会计理论体系的起点。会计为什么要提供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群体在哪里?谁最需要会计信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首先,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需要信息。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要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谋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对本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供求状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状况、同行业竞争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必须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状况、各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支出状况以及企业的各项期间费用支出情况有全面清楚的了解,才能把握市场脉搏,做出符合实际的经营决策。然而,即使是最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经理,对于以上所有这些情况都不可能只靠亲临生产经营第一线去观察和了解,相反,他必须依靠会计所特有的功能将业务交易转变为能够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概括和汇总的商业语言,把为数众多的复杂的变量处理成一目了然的会计信息。  其次,作为企业现实投资人的股东和存在于社会中的众多的潜在投资人需要信息。作为已经将资本投入企业的股东,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他们虽然远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投资人的身份使得他们从关于投资收益的角度关注企业的经营过程及其结果。他们会通过各条途径去采集企业的各种信息,以判断自己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一旦通过各种信息所反映经营状况与他们的预期相背离,他们就会通过抛售股票、更换代理人或其他方式对投资企业施加影响。作为拥有一定量资本正在寻找最佳投资项目的潜在投资者来说,企业在证券市场公开提供的财务信息或通过各种渠道取得的内幕信息就会引导他们的资金投向。  另外,不仅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和投资人需要信息,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债权人以至社会公众,都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在不同程度地通过对会计信息的读解有意识地了解着某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为了更经济、更节俭地使用希缺的经济资源,为了更高效地提供各种实体产品和无形服务。一句话,提供会计信息是为了满足各种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从表面上看,会计信息似乎产生于会计人员的日常制造作之中,而实际上,会计信息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只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与资金变动有关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的如实记录与汇总,这种记录与汇总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接收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额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及时进行记录,不管这种投资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任何一笔原材料的购进都必须按实际发生的购买价格、税金以及支出的相关费用金额,并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详细进行登记,以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格;任何一笔产成品的销售都必须按实际售价和税金及时反映在企业本期的销售收入中,并及时结转销售成本;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支出要在这一期间内登记入账,以便确切计算企业本期的损益;在一定期间内应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和支付给国家的各种税金,也必须经过会计人员对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与计算加以确定。以上这些由会计人员操作的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记录与总结,最终以会计报告的形式提交国家有关管理当局、债权人、投资者和其他的信息需求者。从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产生,到将这些业务活动的原始数据输入会计操作系统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到会计信息生成以及最后报出,形成了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制造、输出与反馈的信息循环过程。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会计数据的收集、加制造、存储、输送及利用,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计量、分类和汇总,将多种多样的和大量重复的经济数据浓缩为比较集中的、高度重要的和相互联系的指标体系。会计信息必须客观地汇集和报告,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利用这些信息的人们要求会计提供的数据真实可靠,并能满足其需要。  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系统和会计预测系统两个子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是利用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记录并反映经济业务的动态和静态情况,提供历史性会计信息;会计预测系统是根据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历史信息,利用会计的专门方法,产生并提供预测性信息。  3、 会计是一种提供管理与决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管理活动  为了使企业这一独立的经济实体能够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企业管理者应当充分利用通过会计制造作进行加制造、处理而生成的信息,使之成为管理当局经营决策的依据,帮助决策者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指导和控制当期的经营活动,管理好用好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各种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确保企业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市场影响。  会计信息可以在以下两方面成为指导信息使用者进行有效决策的依据:  (1)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会计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信息。在正  常的财务会计报告中,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是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各种期间费用和企业的纳税情况;各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债权情况;长短期债务的取得与偿还情况和企业的股东权益状况。此外,通过管理会计提供的对销售活动的盈利估计、可供选择的不同投资方案的成本与收益比较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预算;根据对经营环境的分析和运用历史的会计信息进行的市场预测、制定的产品价格策略以及利用价值分析法、费用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资源利用的线性规划法所得出的各种数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解决经营决策中的基本问题:确定企业的发展方向、产品结构、多种经营和联合经营、开发和扩大市场份额、原材料供应基地、人力资源开发、资金合理筹措和使用等,以便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企业短期和长期经营目标。  (2)指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作为企业所有者的投资人和  作为企业债主的债权人。投资人以获取投资收益为目的,享有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债权人以获取利息为目的,企业负有对到期债务还本付息的义务。投资人与债权人在选择投资领域或做出投资决策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正确地进行投资决策有助于个人资本的增值,有助于企业生产经营长期目标的实现,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用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项投资的经济效益如何,主要取决于投资后的现金流动情况和投资存续期的长短。一般来说,在投资存续期内,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之差,即现金净流量越大,说明投资效果越好。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通常需要借助于会计信息,计算与分析不同的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流出量、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等指标,确定多个备选方案并据以选取最优方案。由于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在投资后的存续期间逐渐显现出来的,因而在投资决策之前只能根据某些历史数据进行推测,投资风险极大。一旦投资决策失误,其后果极难补救。因此,任何形式的投资都必须利用所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而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在市场经营活动中所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的归纳和总结,是在经济现实基础上分析、整理得出的能够对市场进行有效估计和预测的数据资料,因而,在引导投资决策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信息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可以将会计定义为一种旨在传达一个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各种信息、以便其使用者据以做出正确判断和科学决策的信息系统。从会计对经济活动具有反映与监督(控制)职能的角度分析,应当将会计理解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这种经济管理活动是会计人员通过反映与监督职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各种有利于管理决策的信息,使管理更加科学化,并通过管理科学水平的提高加速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从实现沟通与交流的角度分析,应将会计理解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有了这种可以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的语言,国际间货物与服务贸易才能更加顺畅,才能使世界经济以更高速度发展。  (二)会计的特点  无论是从会计所具有的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基础管理的本质,还是从它作为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作为一个加制造处理经济业务的信息系统和对引导经营者与投资者正确决策的依据,会计本身都表现出与其他经济管理手段、方法的、体现其自身职能特征的突出特点。  1、 综合性  会计反映经济活动是主要以货币计量为主,辅以实物、劳动等其他量度、计量。货币量度可以综合反映各种纷繁复杂的商品、产品及其交易,体现了综合性反映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充分地表现了综合性特点。  2、 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综合反映的基本特点要求下,为了充分反映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活动,以便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客观上还要求财务会计核算必须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反映。  连续性是指在核算中,要按经济业务(会计事项)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地进行序时记录反映全过程;系统性,是指在核算中,要对核算的内容进行科学分类,以便于进行分类核算,同时还要进行数据整理、汇总反映;全面性,首先是指登记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反映来龙去脉,其次是指应当记录反映会计能够反映的全部经济业务,不能遗漏任何一项经济业务。  综上所述,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手段,运用专门方法,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自然科学。  二、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并随之发展的,其历史相当悠久。了解会计产生与发展的规律,对于进一步认识会计的本质、职能以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形态中和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过程本身即是一种产品的获取过程,也是一种物质资料或社会资源的耗费过程。人们从事生产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来获取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为达到这一目的,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外,还必须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与监督,对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比较和分析,以尽可能减少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会计的产生正是源于人们对经济效益的关心和对经济管理的要求。当人们把劳动的获取量与为取得劳动成果而耗费的劳动量这二者进行对比并产生有关信息时,以计算、记录和提供有关信息为目标的会计活动就应运而生了。会计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那时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当生产力不断提高并出现了大量的剩余产品、对生产的专门管理成为必需时,会计作为生产附属职能时代便随着社会分制造的出现而结束,从而成为一种独立的专门的职业。  总之,会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它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复杂化和新业务、新领域的不断出现而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它是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而进步的。

自然科学论文1500字

传学论文(这是我当年选修课的论文,得分不高,只有84,看看将就着用吧) 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 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性状或类型,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提供动力。没有变异,遗传只能是简单的重复,生物就无法进化。因此,在维持物种的稳定性上,遗传与变异是对立的。然而,没有遗传,变异就不能积累,新的变异就失去了意义,生物同样也不能进化。所以,在进化方面,遗传和变异又是统一的。 理清了遗传与变异的关系,现在再来看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是遗传和变异为生物的发展、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具体来说,遗传是生物稳定性的基础,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遗传和变异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生物存在着多样性,同时各种生物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能够与其它生物种类加以区分。总之,没有变异,自然界就不会多姿多彩,就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没有遗传,自然界就会处于无序状态,也不会有自然界的多样性。 (2)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遗传和变异与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关系,那么生物多样性有什么价值,人类又是怎样利用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资料: 一.1993年,联合国环境署组织专家编写的《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指南》中,将生物多样性价值划分为5种类型: 1.具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2.无显著实物形式的直接价值; 3.间接价值; 4.选择价值; 5.消极价值。(3) 二.表一: 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价值分类系统 主要价值类型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价值 选择价值或潜在价值 存在价值或内在价值 产品及加工品直接使用价值 服务价值 对人们提供效益的典型用途 林业,农业,畜牧业,渔业,医药业,工业,餐饮业,消费性利用价值 旅游观光价值,科学文化价值,畜力使役价值 有机物生产,维持大气平衡,物质平衡,水土保持,净化环境 潜在使用价值,潜在保留价值 确保自己或别人将来能利用某种资源或某种效益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生物多样性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依靠生态系统净化空气、水,并充腴土壤。此外,科学实验证明,生态系统中物种越丰富,它的创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每一种物种的绝迹,都预示着很多物种即将面临死亡。 生物多样性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与农田里的水稻杂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大面积提高稻谷的产量。在一些人类没有研究过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对抗人类疾病的成分。这些野生动植物如果绝迹,是人类的重大损失。另外,生物物种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农业发展的基石。每个生物物种都包含丰富的优良基因,基因资源的挖掘可以给国家带来财富,给人类带来文明。一个基因甚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乃至一个民族的兴衰。矮秆基因的发现导致了全世界粮食生产的“绿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创造了中国杂交稻的奇迹;优质羊毛基因的育种应用直接繁荣了澳大利亚的畜牧业生产。过去数十年来,全世界植物新品种不断推新,粮食亩产快速提高,正是得益于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的贡献。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4)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人类的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为生物多样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能对当代产生最大的持续利益,而且还能造福子孙后代。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条:(1)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植物免于灭绝并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神农架、卧龙等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熊猫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由于栖息繁殖条件遭到破坏,有些野生动物的自然种群,将来势必会灭绝。为此,从现在起就必须着手建立某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场,进行保护和繁殖,或划定区域实行天然放养。如泰国对鲜鱼的养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它可能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现在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5)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人类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比如说诱变,基因合成,转基因等)创造出更多人类生活所需的物种,从而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产生新物种,如利用激素处理,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但它们要么无法产生新的品种,要么把产生的变异遗传下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率。 19世纪初,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被重新提出; 20年代,美国人将杂交原理运用到玉米育种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40年代,育种的手段中又增加了杂交转导,转化的技术; 50年代,美国人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分子生物学开始发展; 70年代,中国将杂交原理应用于水稻增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现在,只要我们作好当下的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当我们展望未来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到那时,生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将带给人类更多的财富!

自然科学小论文1500字

dfg gfd

科技小论文范文1:树干为什么是圆的 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偶然发现,树干的形态都近似圆的——空圆锥状。树干为什么是圆锥状的?圆锥状树干有哪些好处?为了探索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更深入的观察、分析研究。  在辅导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植物的茎有支持植物体、运输水分和其他养分的作用。树木的茎主要由维管束构成。茎的支持作用主要由木质部木纤维承担,虽然木本植物的茎会逐年加粗,但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茎的木纤维数量是一定的,也就是树木茎的横截面面积一定。接着,我们围绕树干横截面面积一定,假设树干横截面长成不同形状,设计试验,探索树干呈圆锥状的原因和优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1)横截面积和长度一定时,三棱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最大,横向承受力最小;圆柱状物体纵向支持力不如三棱柱状物体,但横向承受力最大;(2)等质量不同形状的树干,矮个圆锥体形树干承受风力最大;(3)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影响着树木横截面的形状和树木生长的高矮。近似圆锥状的树干,重心低,加上庞大根系和大地连在一起,重心降得更低,稳度更大;(4)树干横截面呈圆形,可以减少损伤,具有更强的机械强度,能经受住风的袭击。同时,受风力的影响,树干各处的弯曲程度相似,不管风力来自哪个方向,树干承受的阻力大小相似,树干不易受到破坏。  以上的实验反映了自然规律、自然界给我们启示:(1)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柱状物体,具有最大纵向支持力,其形态可用于建筑方面,例如角钢等;(2)横截面是圆形的圆状物体,具有最大的横向承受力,类似形态的建筑材料随处可见,如电视塔、电线杆等。   在我的观察、试验和分析过程中,逐渐解释、揭示了树干呈圆锥状的奥秘,增长了知识,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加以应用,既巩固了学到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初步学会了科学观察和分析方法。范文2:皮鞋为什么越擦越亮每到星期天,我总要完成妈妈交给我的擦鞋任务。告诉你,这可是我一星期零花钱的来源哦!拿到沾满灰尘的皮鞋后,我先把鞋面的灰尘擦掉,然后涂上鞋油,仔仔细细地擦一擦,皮鞋就会变得又亮又好看了。可这是为什么呢  我找了同样牌子同样款式的新旧两双皮鞋进行对比观察。我先用手触摸两双皮鞋的鞋面,发现新皮鞋的表面比旧皮鞋的表面光滑得多。旧皮鞋涂上鞋油,仔细擦过后,虽然亮了许多,但仍无法与新皮鞋相比。皮鞋的亮度是否与鞋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呢?  我取来一双没擦过的旧皮鞋,在放大镜下鞋面显得凹凸不平的。然后,我再在皮鞋上圈出两块表面都比较粗造的A区和B区,A区涂上鞋油并仔细擦拭,B区不涂鞋油作空白对照。我发现A区擦拭后,表面明显变光滑了许多,而且放在阳光下也比B区有光泽。为什么两者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我想到在物理课上老师曾经讲过:影剧院墙壁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样可以使声音大部分被吸收掉,让观众不受回声的干扰。同样道理,光线照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产生反射,假如这个平面是高低不平的,光线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掉;假如这个平面是光滑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在一定的方向上看到反射光。  皮鞋的表面原来就不是绝对的光滑,如果是旧皮鞋,它的表面当然更加的不平,这样它就不能使光线在一定的方向上产生反射,所以看上去没有什么光泽。而鞋油中有一些小颗粒,擦鞋的时候这些小颗粒正好可以填入皮鞋表面的凹坑中。如果再用布擦一擦,让鞋油涂得更均匀些,就会使皮鞋的表面变得光滑、平整,反射光线的能力也加强了。  通过实验,我终于知道了皮鞋越擦越亮的秘密啦!范文3:醋对花卉有什么影响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花卉则能净化生态环境,并美化我们的生活。  你是否想到过,醋和花卉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怀着好奇心,开展了这个课题的探究。据富有种花经验的人告诉我们,对盆栽花卉施些醋溶液,可改善盆花的生长,增加花朵,而且花艳叶茂。这一点我们在实验中很快就证实了。  浓度不同的醋溶液,对花卉有不同的影响吗?这是我们第二阶段的实验。我们选取长势相同的满天星、报春花、月亮花各四盆,分为四组,每组(三盆)各有三种花卉,分别编号、贴上标签。同时,我们取食用白醋配制成1%(pH值为2~3)、0.01%(pH值≈4)、0.0001%(pH值≈6)三种浓度不同的溶液,每天分别给三组盆花固定喷洒一种醋液,第四组盆花洒不含醋的清水。每五天观察记录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项实验的结果是:喷洒低浓度醋液(pH值≈6)对这几种花卉没有明显影响;喷洒中等浓度醋液(pH值≈4)的花卉明显长得比其他几组好,花苞多,开花期提前,而且花色较浓艳,花期也延长了;喷洒pH值2-3的高浓度醋液后,反而使花朵过早凋萎。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可以告诉你:种花时适当喷洒一些醋液,可使花卉长得更好。不过要掌握好醋液的浓度,醋酸过浓则会伤害花卉。 范文4:鱼会说话吗? 您相信鱼会说话吗?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我想知道鱼是否会说话? 我家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全黑的,黑的叫乐乐,因为它很快乐。一条红白相间的名字叫欣欣,因为它懂得欣赏,很好玩吧!他俩生活在鱼缸里,这个鱼缸可“非比寻常”。里面有山、花、树、贝壳、彩色石头……。很美吧!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它! 9月23日凌晨五点左右,我正要去喂食,我看见这么一个现象,我把鱼食撒到鱼缸里,乐乐吃了一点就不吃了。 9月23 日傍晚5 点15分,我看见鱼缸里的贝壳反过来了,小欣欣看见了,好像以为它——这个小贝壳要死了,连忙游过去,用它的头去抵,抵了近三、四分钟,它就不抵了,它游到乐乐旁边,用自己的尾巴扫了扫乐乐,然后互相碰了一下头,乐乐和欣欣一起游过去,把那块贝壳一起弄回原样了,这一点证明了“团结力量大”。 通过两次的观察,让我知道了人类有人类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语言,动物也有自己王国的表达方式和交流,这也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不团结,那么你将一无所有,朋友之间的友谊真伟大。同时,我们也要多观察,多发现,但是不能因为你在动物身上作试验,就伤害小动物,因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范文5: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返回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曾经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返回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返回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 通过这两次实验,我终于知道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来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知道了蚂蚁的这一秘密后,我在想:是否我们可以制作一种蚂蚁报警器呢?当蚂蚁走到报警器附近时,报警器就能“闻”出蚂蚁的气味,然后发出鸣叫声,让我们知道蚂蚁跑到橱柜里了或其他地方。

自力更生。

自然科学概论论文1500字

●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危险的威胁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危险加倍。但是如果立刻面对它豪不退缩,危险便会减半。决不要逃避任何事物,决不!-温斯顿·邱吉尔 ●你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可以办到某件事,假使这事是可能的,你便办得到,不论它有多艰难。相反的,你若认为连最简单的事也无能为力,你就不可能办得到,而鼹鼠丘对你而言,也变成不可攀的高山。-艾蜜莉·顾埃 ●恐惧是世上最摧折人心的一种情绪。我与它抗战,并借着帮助情况不及自己的人们,而克服了它。我相信,任何人只要去做他所恐惧的事,并持续地做下去,直到有获得成功的纪录做后盾,他便能克服恐惧。-艾琳诺·罗斯福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我们的恐惧总较我们的危险较多。-塞尼加 ●也许个性中,没有比坚定的决定更重要的成分。小男孩要成为伟大的人,或想日后在任何方面举足轻重,必须下定决心,不只要克服行里障碍,而且要在千百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获胜。-提奥多·罗斯福 ●“不可能”这个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仑 ●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会消逝。-罗夫·华多·爱默生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播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籽;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小孩;商人或手艺人不会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马丁·路德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奥格斯特·冯·史勒格 ●信念,你拿它没办法,但是没有它你什么也做不成。-撒姆尔·巴特勒 ●我相信强烈的目标,这种可以使人完成任何事情的诚恳精神,这种自我忠实,是使人的心灵成就在业的最大因素。-弗烈德利克·B·罗宾森 ●行动也许不一定会带来快乐;但是没有行动就决没有快乐。-本杰明·狄斯拉理 ●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去做成功的人,不知好上多少。-路易·锤斯 ●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却是力量。-弗烈德利克·罗伯森 ●我活得愈久,便愈确定热忱是所有特性或质性中最重要的。通常,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的技艺.能力和才智差异并不很大。假使有两个人,以同等的能力、才智、体力与其他的重要质性开始,会出人头地的是那个满腔热忱的人。同时,一个能力平平却抱持着热忱的人,往往能超越一个能力很强却毫无热忱的人。-弗烈得利克·威廉森 ●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才能与坚毅来达成它。-约翰·渥夫甘·冯·歌德 ●在任何行业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是对它产生兴趣。-威廉·奥斯勒爵士 ●强烈的信仰会赢取坚强的人,然后又使他们更坚强。-华特·贝基霍 ●一个人几乎可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查尔斯·史考伯 ●若想成为人群中的一股力量,便须培养热忱。人们因你心与热诚而更喜欢你;而你也得以逃离枯燥不变的机械式生活,无往而不利。不会有别的,因为人类的生活就是这样,把灵魂放入工作之中,你不仅会发现每天中的每小时都变得更愉快,而且会发现人们都相信你,恰如我们以发电机时相信电那样。-约那桑·欧登·阿摩尔 ●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麦修·阿诺德 ●价值产生信心,信心产生热忱,而热忱则征服世界。-华特·H·柯亭姆 ●诚实是雄辩能力的一部分;我们因自己热切诚恳,而使别人信服。-威廉·哈立特 ●幸运是个伟大的老师,而不幸则更伟大。拥有会纵容思想,欠缺能却训练并强化思想。-威廉·哈立特 ●每个天才的产生,必是热忱的产物。-本杰明·狄斯拉里 威尔逊-----要有自信,然后全力以赴--假如具有这种观念,任何事情十之八九都能成功 爱因斯坦------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 罗曼·罗兰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 —— 徐特立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 —— 周恩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