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测绘科学导论论文

发布时间:

测绘科学导论论文

我还头疼呢

测绘学的发展在世界上古史时代,就有利用测绘学智丽尼罗河泛滥后农田边界整理的传说。公元前7世纪,管仲在其所著《管子》一书中已收集了早期的地图27幅。公元前5世界至3世纪,我国已有利用磁石制成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的记载。公元前130年,西汉初期便有了《地形图》和《驻军图》,为目前所发现我国最早的地图。学科分支摄影测量学 普通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地物波谱学 遥感技术 海洋测绘 地图学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又称测量学。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测绘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 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在军事上需要军用地图,供行军、作战用,还要有精确的地心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发展简史 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测绘技术起源于水利和农业。古埃及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后,需要重新划定土地界线,开始有测量工作。公元前21世纪,中国夏禹治水就使用简单测量工具测量距离和高低。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的埃拉托斯特尼采用在两地观测日影的办法,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长,也是测量地球大小的弧度测量方法的初始形式。724年中国唐代的南宫说等人在张遂(一行)的指导下,在今河南滑县至上蔡实测了约300千米的子午弧长。并在滑县、开封、扶沟、上蔡测量同一时刻的日影长度,推算纬度1°的子午弧长,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弧度实测。1617年荷兰的W斯涅耳首创三角测量法进行弧度测量,克服了在地面上直接量测弧长的困难。1687年英国I牛顿根据力学理论,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体。1690年荷兰C惠更斯也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扁球体。后为法国在南美洲和北欧进行的弧度测量所证明。结束了历时半个世纪的有关地球形状的争论。1743年法国AC克莱罗发表《地球形状理论》,奠定了用物理方法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基础。1849年英国Sir GG斯托克斯提出利用地面重力的测量结果研究大地水准面形状的理论。1945年苏联MS英洛坚斯基创立了研究地球自然表面形状的理论,并提出“似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测绘学是技术性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测量方法和仪器工具的创造和改革。17世纪以前,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绳尺、木杆尺等进行测量,以量测距离为主。17世纪初发明了望远镜。1617年创立的三角测量法,开始了角度测量。1730年英国的西森制成第一架经纬仪,促进了三角测量的发展。1794年德国的CF高斯发明了最小二乘法,直到1809年才发表。1806年法国的A-M勒让德也提出了同样的观测数据处理方法。1859年法国的A洛斯达首创摄影测量方法。20世纪初,由于航空技术发展,出现了自动连续航空摄影机,可以将航摄像片在立体测图仪上加工成地形图,促进了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起,测绘技术朝着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1948年起各种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克服了量距的困难,使导线测量得到重视和应用 。大约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问世,加快了测量计算速度,改变了测绘仪器和方法,出现了解析测图仪,促进了解析测图技术的发展。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在测绘学中开辟了卫星大地测量和航天摄影测量新领域。随后发展起来的甚长干涉测量技术、惯性测量技术,使测绘学增添了新的测量手段。学科分支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大地测量学 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地面点的几何位置的理论和方法。普通测量学 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理论和方法。局部区域是指在该区域内进行测绘时,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把它当作平面处理,而不影响测图精度。摄影测量学 研究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物体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理论和方法。测绘大面积的地表形态,主要用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学 研究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海洋测绘 研究对海洋水体和海底进行测量与制图的理论和技术。为舰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地图制图学 研究地图及其编制的理论和方法。地图绘制 地图出现于上古时代,那时人类从事生产和军事活动产生了对地图的需要。考古工作者曾挖到公元前25世纪至前3世纪画在或刻在陶片、 铜板或其他材料上的地图。据文字记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用于地政、军事和墓葬等方面。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埃拉托斯特尼最先在地图上绘制经纬线。168 年,中国西汉绘制在帛上的地图(1973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已注意到比例尺和方位。150年古希腊的C托勒密所著《地理学指南》一书 ,提出了地图投影法。265年,中国西晋的裴秀总结出制图六体的制图原则,从此地图制图有了标准,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17世纪起,西方一些国家用三角测量法进行大地测量,根据实地测量结果绘制国家规模的地形图,这些地形图有准确的方位、比例尺和较高的精度。中国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完成的《皇舆全图》,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实地测量结果绘制的地形图。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加上照相平板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地图制图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地图制图正向计算机辅助制图方向发展。

对测绘学和他的一个孩子的描述  ——测绘学概论论文  姓名:*** 学号:2007********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班  主要词:测绘 历史 发展 分类 大地测量学  摘要: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精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测绘学主要分为: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地图制图学 4、工程测量学 5、海洋测绘学。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目标是测定和研究地球空间点的位置、重力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等提供大地测量基础设施、信息和技术支持。  引言:进入大学,进行了一学期的测绘学概论的学习,教授们的讲解都很精辟,从中,我对测绘学有了大致地了解。下面,我就一学期所学、所得从测绘的发展、分类等方向以及大地测量方面进行一下小结。  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技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测绘学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是:研究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精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因此测绘学可以说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测绘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地图,地图的演变及其制作方法的进步是测绘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测绘学获取观测数据的工具是测量仪器,测绘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绘方法和测绘仪器的创造和变革。测绘仪器的发展经历了早期游标经纬仪到小平板仪、大平板仪、水准仪、航空摄影机、摆仪、重力仪、电磁波测距仪、激光测距仪、解析测图仪以及现代的自动绘图机。  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测绘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出现了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使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测绘学中出现了3S新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的集成,是GPS、RS、GIS技术的发展,并走向集成,是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在3S技术的集成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GIS则是对各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  测绘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很高的地位。测绘学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在探索地球的奥秘和规律、深入认识和研究地球的各种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广泛的,在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和利用、海洋开发、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各种工程、矿山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编制各种地图和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以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在现代国防建设中,为建立国家边界及国内行政界限,测绘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在实际疆界划定工作中起着基础信息的作用,而且对于边界谈判、缉私禁毒、边防建设与界限管理中均有重要作用;另外,社会发展也是离不开测绘学的,社会发展的大多数活动是在广袤的地域空间进行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既要及时了解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特征与资源环境条件,也要进行空间规划布局,还要掌握空间发展状态和政策的空间效应。  测绘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促使测绘学中出现了若干新学科,例如卫星大地测量(或空间大地测量),遥感测绘(或航天测绘),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等等。但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测绘学主要分为: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地图制图学 4、工程测量学 5、海洋测绘学。20世纪地球科学进步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人类开始脱离地球,并将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以地理信息系统形式存储、管理、分发、流通和应用。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声呐、地磁、重力、地震、深海机器人、卫星定位、激光测距和干涉测量等探测手段,获得了有关地球的大量地形图、专题图、影像图和其他相关数据,加深了对地球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了解及对固体地球、大气、海洋环流的动力学机理的认识。利用对地观测新技术,不仅开展了气象预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土地利用分类等工作,还对沙尘暴、旱涝、火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展开了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地球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它的贡献。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目标是测定和研究地球空间点的位置、重力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等提供大地测量基础设施、信息和技术支持。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1)建立和维护高精度全球和区域性大地测量系统与大地测量参考框架;(2)获取空间点位置的静态和动态信息;(3)测定和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地球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4)测定和研究全球和区域性地球动力学现象,包括地球自转与极移、地球潮汐、板块运动与地壳形变以及其它全球变化;(5)研究地球表面观测量向椭球面和平面的投影变换及相关的大地测量计算问题;(6)研究新型的大地测量仪器和大地测量方法;(7)研究空间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8)研究月球和行星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牙研究月球或行星探测器定位、定轨和导航技术,构建月球或行星坐标参考系统和框架,探测月球和行星重力场。现代大地测量学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1、长距离、大范围 2、高精度 3、实时、快速 4、“时间维” 5、地心 6、学科的融合。大地测量学是测绘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数字区域的几何和物理的基础平台,它通过将各种空间信息源统一起来,重构这些信息源之间的几何和物理的拓扑关联。因此,大地测量是组织、管理、融合和分析地球海量时空信息的一个数理基础,也是描述、构建和认知地球,进而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的一个时空平台。大地测量学有多种分类,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四类:实用大地测量学、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其中,实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地面大地控制网,即以精确可靠的地面点坐标、高程和重力值来实现大地测量系统。椭球面大地测量是实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基础,为对实用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和表示,必须将观测数据归算到一个易于表示的椭球面上进行数字或几何的处理与表示。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利用地球的重力等物理观测量(包括直接观测量和间接观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地球外部重力场及其变化等问题。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利用人造卫星进行精确测量,研究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解决大地测量学中的问题。  通过对测绘学概论的学习,我掌握了基本的测绘学科知识,了解了测绘学的基本框架,尤其是大地测量学,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

测绘科学和测绘学报

网上有很多的,只要别上当就行,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都是查一下,个人觉得中国学术投稿网,挺可以的。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可以发表测绘相关论文,评中级职称可用。《资源导刊 • 信息化测绘》杂志(ISSN1674-053X/CN41-1389/D)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 批准,由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主管、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承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类综合期刊。 杂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具有权威性的工作导向、最新的前沿学术理论、现代化的科技信息、 浓郁的市场特色、新颖活泼的编排风格,是广大读者了解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法律法规、信息动态、 工作经验、科研成果、学术理论的重要平台。投稿邮箱:

高级测绘工程师测绘职称论文一般发表在以下几个刊物:《测绘学报》《测绘通报》《测绘科学》《遥感信息》《测绘文摘》《地理信息世界》《中国测绘》《现代测绘》等

测绘科学技术呀

测绘专业导论论文

不知道怎么写的话~就找一些参考文献呗~可以看下《测绘科学技术》里面的范文吧

基本照着《测绘学概论》这本书写就好了,把重点的地方抄一遍。可以全方位的谈 也可以找一个章节侧重来谈。 基本都是90分以上的 可以参照图书馆的测绘论文。重点写对测绘的认识,测绘的应用领域等 最好是不抄网上的原文 因为上网搜的人有很多

当然写自己所读专业的论文(要有一定专业见解及深度才能发表)。不管写哪方面的文正,下笔都是一样的:拟题----摘要--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要注意格式、层次结构(建议找篇要投稿期刊范文作参照)。

测绘学概论论文

在图书馆任意找一本与测量学有关的书籍并找出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又不是很out的课题,看一下前辈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到哪个地步了。自己写下自己的小想法和对未来的大胆预测,即可~~

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对测绘学和他的一个孩子的描述  ——测绘学概论论文  姓名:*** 学号:2007********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班  主要词:测绘 历史 发展 分类 大地测量学  摘要: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精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测绘学主要分为: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地图制图学 4、工程测量学 5、海洋测绘学。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目标是测定和研究地球空间点的位置、重力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等提供大地测量基础设施、信息和技术支持。  引言:进入大学,进行了一学期的测绘学概论的学习,教授们的讲解都很精辟,从中,我对测绘学有了大致地了解。下面,我就一学期所学、所得从测绘的发展、分类等方向以及大地测量方面进行一下小结。  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技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测绘学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是:研究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  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精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因此测绘学可以说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测绘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地图,地图的演变及其制作方法的进步是测绘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测绘学获取观测数据的工具是测量仪器,测绘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绘方法和测绘仪器的创造和变革。测绘仪器的发展经历了早期游标经纬仪到小平板仪、大平板仪、水准仪、航空摄影机、摆仪、重力仪、电磁波测距仪、激光测距仪、解析测图仪以及现代的自动绘图机。  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测绘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出现了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使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测绘学中出现了3S新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的集成,是GPS、RS、GIS技术的发展,并走向集成,是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在3S技术的集成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GIS则是对各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  测绘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很高的地位。测绘学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在探索地球的奥秘和规律、深入认识和研究地球的各种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广泛的,在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和利用、海洋开发、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各种工程、矿山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编制各种地图和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以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在现代国防建设中,为建立国家边界及国内行政界限,测绘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在实际疆界划定工作中起着基础信息的作用,而且对于边界谈判、缉私禁毒、边防建设与界限管理中均有重要作用;另外,社会发展也是离不开测绘学的,社会发展的大多数活动是在广袤的地域空间进行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既要及时了解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特征与资源环境条件,也要进行空间规划布局,还要掌握空间发展状态和政策的空间效应。  测绘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促使测绘学中出现了若干新学科,例如卫星大地测量(或空间大地测量),遥感测绘(或航天测绘),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等等。但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测绘学主要分为: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地图制图学 4、工程测量学 5、海洋测绘学。20世纪地球科学进步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人类开始脱离地球,并将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以地理信息系统形式存储、管理、分发、流通和应用。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声呐、地磁、重力、地震、深海机器人、卫星定位、激光测距和干涉测量等探测手段,获得了有关地球的大量地形图、专题图、影像图和其他相关数据,加深了对地球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了解及对固体地球、大气、海洋环流的动力学机理的认识。利用对地观测新技术,不仅开展了气象预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土地利用分类等工作,还对沙尘暴、旱涝、火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展开了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地球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它的贡献。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目标是测定和研究地球空间点的位置、重力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等提供大地测量基础设施、信息和技术支持。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1)建立和维护高精度全球和区域性大地测量系统与大地测量参考框架;(2)获取空间点位置的静态和动态信息;(3)测定和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地球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4)测定和研究全球和区域性地球动力学现象,包括地球自转与极移、地球潮汐、板块运动与地壳形变以及其它全球变化;(5)研究地球表面观测量向椭球面和平面的投影变换及相关的大地测量计算问题;(6)研究新型的大地测量仪器和大地测量方法;(7)研究空间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8)研究月球和行星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牙研究月球或行星探测器定位、定轨和导航技术,构建月球或行星坐标参考系统和框架,探测月球和行星重力场。现代大地测量学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1、长距离、大范围 2、高精度 3、实时、快速 4、“时间维” 5、地心 6、学科的融合。大地测量学是测绘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数字区域的几何和物理的基础平台,它通过将各种空间信息源统一起来,重构这些信息源之间的几何和物理的拓扑关联。因此,大地测量是组织、管理、融合和分析地球海量时空信息的一个数理基础,也是描述、构建和认知地球,进而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的一个时空平台。大地测量学有多种分类,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四类:实用大地测量学、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其中,实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地面大地控制网,即以精确可靠的地面点坐标、高程和重力值来实现大地测量系统。椭球面大地测量是实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基础,为对实用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和表示,必须将观测数据归算到一个易于表示的椭球面上进行数字或几何的处理与表示。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利用地球的重力等物理观测量(包括直接观测量和间接观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地球外部重力场及其变化等问题。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利用人造卫星进行精确测量,研究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解决大地测量学中的问题。  通过对测绘学概论的学习,我掌握了基本的测绘学科知识,了解了测绘学的基本框架,尤其是大地测量学,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还头疼呢

测绘科学编辑部

如果认为发论文对找工作、考研、评职称等等有用,那就值。如果对以后没有明显用处,那还是别折腾了,发文章不仅是200元钱的事,有可能还要反复修改稿子,折腾好几遍

《测绘科学》(双月刊)杂志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高层次测绘类一流学术和技术核心期刊,创刊于1976年,每单月20日出版。《测绘科学》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并被国际6大检索机构之一的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社的《日本科技快报》收录,还被发展迅速的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同时被以上检索机构收录的中国测绘类期刊只有包括《测绘科学》在内的3种期刊。 本刊的载文量和发行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发表的论文全部属于原创性论文,很多测绘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863”,“973”及测绘科技基金项目资助的研究论文都是率先在本刊发表的。目前基金论文比率达到了60-70%以上 ,这一比率在学术类期刊中也是较高的。在《测绘科学》的编委会中有15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每期均有多位院士署名的文章,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陈述彭、陈俊勇、宁津生、李德仁、王任享、魏子卿、王家耀、许厚泽、杨元喜等10余位院士,2004-2008年这5年间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测绘科学》已成为著名科学家发表科研成果、反映他们的学术造诣的重要阵地。 主要栏目有:院士特稿、基础研究、创新应用、研究进展、测绘观察、网格探索、交叉学科、研究综述等栏目。《测绘科学》主要刊登以下内容:大地测量学同其他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卫星导航定位研究、数字摄影测量、遥感图像处理的智能化研究、遥感器原理和技术、激光扫描技术与应用、地图和地理的理论和技术、地图数据的符号化和可视化研究、GPS、RS、GIS集成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与集成应用、地图印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等。 《测绘科学》为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在2007年全国测绘期刊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主要阅读对象为国家测绘局领导、地方测绘局院(所)领导高工、测绘科研院(所)领导及高级技术人员、测绘高校、国家及地方交通、勘测、国土、规划、石油、房地产、地籍、林业、水利、通讯、海洋、电力设计院的领导高工、3S软件研发高级技术人员等高端人士,受众人群在10万人以上。杂志收稿量属于测绘期刊前列。《测绘科学》杂志开本为国际大16开,自2008年起每期页码增至200余页,逢单月20日出版。定价:每期30元(邮发代号:2-945)。 《测绘科学》的编委会中有15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每期均有多位院士署名的文章,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陈述彭、陈俊勇、宁津生、李德仁、王任享、魏子卿、王家耀、许厚泽、杨元喜等10余位院士,2004-2008年这5年间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测绘科学》已成为著名科学家发表科研成果、反映他们的学术造诣的重要阵地。顾问:陈俊勇 宁津生 李德仁 刘经南 许厚泽主任:林宗坚副主编:张继贤委员(按汉语拼音排序):陈军 陈棉 陈永奇(香港) 程鹏飞 党亚民 冯仲科 高俊 龚健雅 李成名 李建成 李英成 李志林(香港) 瘳克 刘德钦 刘纪平 刘纪远 刘先林 刘雁春 卢秀山 闵宜仁 牛汝辰 秦其明 申文斌 宋伟东 苏山舞 孙和平 唐新明 陶华学 童庆禧 万幼川 王家耀 王均 王权 王任享 魏子卿 许其凤 燕琴 杨凯 杨明辉 杨元喜 张清浦 张正禄 张祖勋 周德军 周伟 左健章主编:林宗坚副主编:牛汝辰(执行)编辑部主任:牛汝辰编辑:熊苹 肖锡成 刘亚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