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论文

一、当前小学科学论文,大家最关注什么从关注的内容看,分为六大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其中:课堂教学22篇(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11、教学评价2、环境创设 2 、课型研究1 );课外活动2篇(自编1、教材延伸1);学生学习与评价 8 (后进生1、学习方法1、价值观1、证据意识2、观察能力1、质疑能力1、前概念1、评价1);教师专业发展2篇(兼职教师学习1、学习途径1);课程资源1;教材3(德育渗透、概念、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研究最为集中,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究有11篇(交流、教学意外各2、记录、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现象、纪律、教师指导各1;教学环节或全过程2)。课堂教学研究对老师来说最为熟悉也最能写出文章来。对教学的“有效性”探讨是焦点,在题目中出现“有效“两个字的就有7篇,占5%。 2.从论文的形式看,分为理论探讨型、实证研究型、经验总结型三大类。(1)理论探讨型主要从思辨的角度对某一现象或教学概念进行理性探讨,可以包括什么是该教学现象(概念)?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教学现象(概念)?这一教学现象(概念)的类型、价值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对教师来说,按照为什么研究?它是什么(内涵与外延)?我们该怎么做?的思路撰写教学论文,尤其应深入思考前两个问题。40篇文章中,一等奖《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属于该类型。(2)实证研究型论文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或实验基础上写就的研究报告,具体包括调查报告、教学诊断和实验报告三类。教学调查报告如:《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蜡烛燃烧的条件—— 关注小学生对“燃烧概念”的相异构想》;《谈学生养蚕上簇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教学诊断如:《基于课堂后测的评课范式》;《基于数据收集的科学课型探讨》;《小学生实验数据作假现象探因及教学策略》等;这40篇文章严格地说,没有实验报告。(3)经验总结型可分为:经验总结型的论文包括教学策略、实践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形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某些教学行为有成功感,以大量的例证说明事理。例如:《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科学课中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小学科学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再实践与反思》;实践反思是指教师从各种教学实践中观察或体验到困惑,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刍议小学科学课的有效记录》;教学随笔的文章一般比较短小、观点鲜明、内容单一,往往根据某一具体事情引发出来的议论。(做个“无事生非”的老师);个案分析是指选择某一典型教学对象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其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教学对策。如:《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也谈农村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当前,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的基本情况来看,涉及的研究主题范围比较广,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化研究成为亮点。但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规律研究的兴趣仍显薄弱。论文的类型比较丰富,然而占主体的仍是经验总结类文章。 二、优秀教学论文的基本特点1.论文的选题针对小学科学教育的热点问题,源于教学实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实。《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课外活动,做到人无我有。《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德育渗透,人无我有;《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关注差生,做到人有我新。《《小学科学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再实践与反思》——学生评价,做到人新我实;2.论文的主要论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发,少有“正确的废话”。如《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一文,如果能从个例的研究提升为一类,则能增加文章的分量,因为概括的水平越高,推广就越有价值。3、论文的例证新颖,引证有说服力,论证有深度,研究成果或教学对策能指导实践大多数优秀的论文具备这一点,特别是《基于后测的评课范式》值得大家一读。三、论文撰写的问题与建议:(一)选题与标题问题:(1)选题过大过宽,例如《科学教育需要均衡发展》,《农村科学教育之我见》;(2)选题追风,如《把握总舵 和谐构建科学课堂》。人们常说,题好文一半,可见选题是至关重要的。建议:角度要小而新,小题大做。很多老师为选题犯愁,建议从以下几个视角试试:从行动中选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经历;对教学改进的策略:基于前概念的教学;最烦恼的问题:农村小学科学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调控;最感兴趣的问题,获得成功的方法,你警觉的现象,震动你的新理念;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选题:例如材料设计、情境创设、评价研究从其他学科的研究选题中嫁接。翻阅年度获奖论文的标题,各门学科的论文,凡是能获奖的,都有某一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研究,如果这个领域其他学科研究成熟,而本学科还刚刚开始乃至空白,不凡就此研究展开。要定期查阅教学刊物,获得理论和实践的补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选没有自己的实践而东拼西凑的话题;不选自己不认同又不知所云的话题、不选题太平常而一说就完的题;不选自己似懂非懂的题、不选理论性太强的题。标题:第一,在内容上,标题应准确反映研究的主题与范围,《科学教育需要均衡发展——对新课程实施中兼职科学教师培训的一些思考》,这样的主标题显得很蹩脚。第二、在语言上,标题应注意准确、简洁、完整。《“与思维同行”:小学科学有效探究的原点追寻——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秀”的反思与纠正》这样的副标题有点画蛇添足;第三、在表达形式上,标题应注意新颖性、生动性。但不要弄巧成拙。如《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这样的主标题就显得生动而准确。(二)行文问题表征:(1)概念界定不清,与标题不符 (2)分类标准不统一,面面俱到(3)引用不严谨,实践性不够(4)提出问题不做归因分析,建议没有针对性(5)有文学化倾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撰写论文是予以矫正。写论文与一般文学文章不同,学术的严谨,需要理性思维的参与、需要实证精神,不要简单用枚举思维,仅罗列教学现象而无分析和归因,文章就会显得随意、主观臆断。不要简单地引用某某人的话,要有参考文献,这样会使文章看上去有深度。建议养成“五常”习惯:常阅读、常收集资料、常反思、常整理与分析资料、常修改。

关于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论文

论小学德育课程的理念呈现及其特点摘要:“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通过对小学德育课程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及学习者自身因素多层次的高度整合,课程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呈现为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优化形式,使内容设计表现出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及时代意识的培养。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品德与社会;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实施和开展已有三年,三年来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各方人士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探索。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反思和梳理三年来这两门课程所做的探索,可以发现,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反映出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的最新理念,打破了以往德育课程和社会课程以知识逻辑体系组织内容,只重灌输,忽视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态以及学生的个I生特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兼顾考虑教学的内容目标、学生的社会生活以及学习者自身素质,整合三个方面的因素,建构体系结构,使小学品德教育最终走向“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建构型模式。一、德育理念的整合方式及呈现形式多样化的活动整合内容目标因素。新课程以整合而非分散的方式,整体地看待知、情、能的培养目标,将目标宽泛化,将认知活动、体验活动以及探索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整合到目标当中,使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内容重整,与知、情、能的整体目标相融合,采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f生发展,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基本知识。以同心圆扩散的方式全面整合社会生活因素。提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导,注重教育的生活性特学内窖点。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儿音网 童的经验范围为选择面。根据学生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特点,采用“同心圆扩散”的方式,在家庭和学校生活的基础上,在空间上以身边的生活环境为起点,向家乡、社区,进而向国家、世界拓展;在时间上以现在为圆点,向过去和未来延伸。同时,为解决过去教学中知识板块分割,内容缺乏整合的特点,新课程还从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个主要的方面选择内容要点,以面为依托,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将内容与过程及方法整合起来,穿插在各主题情境和课题之中,不完全强调各主题情境、课题内容上的一统性和逻辑性,而侧重儿童能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体验生活过程,提高社会适应和参与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社会认识和技能,锻炼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以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教学内容动态整合学习者因素。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意识,反对一味地进行知识的外在灌输,以引导的方式利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自主建构活动和学习意义,达到整体目标的实现。学习者既是德育的对象,又是德育过程的主体I生因素,学习主体既具备完整的知、情、能等多维素质,又是处于社会生活当中的成员和角色之一,这两点在图1、图2的截面图中已分别说明。但儿童社会生活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动态而非静态的过程,是一个立体的成长过程,而非平面的简单构造,个体的知情能发展是三者交互作用和整体提升的结果,这个提升的过程是主体处于不断扩大的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领域中,伴随体验、认知、探索等活动,循序渐进地被潜移默化的。因此,儿童社会生活目标的实现,不是简单平白的书本知识灌输,新课程就综合了图1、图2展示的内容,在引导建构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采取先易后难,由浅人深的形式安排教学内容和序列,并且将不同的内容综合交叉,高度整合,相同的内容本着从直观到抽象,螺旋上升的思路安排教学过程,即使是同一内容也可以在不同年龄段、不同主题情境中重复出现,但要求深度却有层次上的递进。这种综合考虑内容目标、社会生活因素和学习者因素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做到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中心,从而将德育生活化、德育社会化的最新理念依照“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思路,具体呈现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备比以往同时段同类课程更为优化的崭新特色。

问题学生的转化,小学的自我评析,老师的素质养成,留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城镇小学师生的互动研究,这都是很好研究课题。

这是我之前写论文看文献,你也看下小学数学教育“可拓认知”思维模式构建摘要:数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其最大的难题是数学教育中教与学认知上的不确定性。本文研究目的是建立一种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教育转化思维——“可拓认知”,基于可拓认知思维讨论了如何从数学教育中认知数学教育,如何从数学学习中学会学习数学,体现了元认知数学教育的可拓思想。研究表明,小学数学教育的“可拓认知”基本特点是,从多元化角度培养学生数学认知的可拓性,即发散性认知、相关性认知、蕴涵性认知、共轭性认知,从而扩展了小学数学教育视野,赋予数学教育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语在基于“可拓认知”的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论哪一种教学思维都是从不同角度解决教与学认知方面的不确定性。小学数学教育的本质是将教育教学建立在“可拓认知”思维基础上,通过对数学可拓认知模式的把握,形成了数学如何教、如何学的模式,即“可拓认知”下的元认知教育模式。研究表明,数学教育思想是从机械论、系统论而发展到可拓论,而小学数学教育的“可拓认知”是一种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其核心在于教育过程中的“可拓认知”。这种“可拓认知”体现了数学教育中的元认知教育理论,即对认知的认知、对教育的教育、对学习的学习。“可拓认知”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作为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教师和研究者,要进一步研究“可拓认知”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将它应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同时,“可拓认知”思维模式可以对元认知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这也是当代教育理论亟待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陆海霞 小学数学教育“可拓认知”思维模式构建[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2): 279-

题主你好 首先不知道你是在职人士还是学生,如果是学生,可以请求你的指导老师给你建议,给你确定方向如果是在职的人士,那么就可以去查找相关的文献,学习他人的经验

关于学前教育的研究论文

推荐几篇学前教育的参考文献给你看下,你可以去学习学习1、赵蕾 具身认知:学前教育启示录[J] 教育进展, 2020, 10(3): 362- 、林雯 PBL教学模式在《学前心理学》课程中教学应用[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1): 121- 、陈余丹 教育生态理念指导下的中小学生幸福教育[J] 职业教育, 2012, 1(2): 37-

教育实习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阳公学时就有了教育实习,并设置四院,,作为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张念宏先生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教育实习是师范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学校组织师范生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合格的教师,同时它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实习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的一种形式,包括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助班主任工作以及参加教育行政工作等。”[[1]]叶澜老师在《中国教师新百科:中学教育卷》中对教育实习的定义:“高校学生进入基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两位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认识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并通过教育实习促进自身专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对该专业不更深的理解和认识。”[[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及整理,笔者认为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与本论文相符合,本论文将采用叶澜老师对于“教育实习”的界定。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我国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概念界定是大同小异的,南京师范大学的陈丹丹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在学前教育院统一安排和组织下,走进幼儿园中,并在学校和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践行到实践中,从而获得幼儿园的保教实践能力。”[[1]]有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走进园所,在学校和幼儿园的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幼儿园中保教活动进行学习的实践活动。”[[2]]还有的学者对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定义:“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安排下进入幼儿园,并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对园所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学习,从而在实践中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3]]通过对比整理研究者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相关界定,笔者将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概念界定为:大三大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由学校的统一安排,进入到一线的幼儿园,并且在“双导师”的带领之下,对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进行学习、研究,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活动。研究目的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满意度与影响因素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去发现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育实践质量,并去完善教育实践制度和为改善教育实践提供资料与依据,同时让它更好的发挥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前专业教师。研究对象(1)问卷调查对象选取K大50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并对学前教育实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对学校、园所、自身在实习中表现的满意度。(2)访谈对象选取了K大15名大三和大四实习过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向他们了解影响实习满意度的具体因素,主要从三个大的方面去了解,分别是学生自身因素、实习学校的因素、基础设施因素,以下是访谈对象信息汇总表: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及时性、指导及内容、指导方法、指导态度的满意度都是一般满意,对指导老师的指导态度的满意度是满意。通过基本信息中对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的调查可以知道指导老师所带的学生人数比较多,在访谈中有学生说道:“我的指导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有23个。”所以因为此原因指导老师平均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的反馈得不到解决及时解决,所以学生对学内指导老师的满意度不高。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时间、学校对实习的前期准备、学校开展的动员会、实习的总时长的满意度都是一般;对学校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的满意度是满意,对实习次数的满意度是不满意。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希望更早的去实习以及希望实习的时间更长;学校对学生实习前期的准备不够充足,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去正确看待和认识“实习”;由于疫情的原因学生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没有机会去幼儿园进行见习等活动,所以学生把实习看的比较重,期待值也很高,但是对于仅此“一次”的实习机会,学生对此的满意度还是很低的。(3)对实习津贴的满意度实习学生对于实习期间的实习津贴的满意度是很不满意(70%),实习津贴在实习学生的心里占有很重的位置,它能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有学生在访谈中说:“实习津贴太低,但是实习的工作量却很大,同时工作也很杂很累,会让他觉得拿着很少的钱却干着比工人还累的工作,每次想到这里就不会那么认真的去工作,而且越来越懈怠”(A6)。所以津贴的高低在实习中真的很重要。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实习的期间的家园合作、学到的知识、学校对于实习的考核成绩等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园所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是满意。家园合作在实习工作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但是学生对此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学生在与家长的相处之道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实习期间学到的知识的满意度是一般满意可以看出,实习的时候学到的一些知识,但是并没有学生想象中可以学到那么多的知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的满意度度中不满意占了30%,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的考核结果或者方式存在一定的不满。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关于学前教育研究的论文

推荐几篇学前教育的参考文献给你看下,你可以去学习学习1、赵蕾 具身认知:学前教育启示录[J] 教育进展, 2020, 10(3): 362- 、林雯 PBL教学模式在《学前心理学》课程中教学应用[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1): 121- 、陈余丹 教育生态理念指导下的中小学生幸福教育[J] 职业教育, 2012, 1(2): 37-

你这个太长了,可以自己在网络上查找下了,开扩恩维变成自已的语音。

对了叔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3000字到5000字左右过去还有更多的字

关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论文题目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