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发布时间: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是核心期刊吗

985和211学报均为核心期刊

这个也太多太多了吧,很明显范围太广。

看是什么了,有的是省级 但是也有国级 甚至核级的也有。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是核心吗

再一般也是核心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既然评为核心了,就不会很容易的,有本社会科学前沿应该会适合你的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是C刊吗

2010年度科研成果:《中国语境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个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传统与问题逻辑》,《中国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理论何以可能》,《哲学研究》(CSSCI)2010年第12期。《从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与反思》,《学术研究》(CSSCI)2010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6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8期转载。《作为马哲史研究对象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10年第3期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三重转换》,《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10年第4期。《论科尔施后期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观》,《南京社会科学》(CSCCI)2010年第6期。《作为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江苏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 5 期。《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化的理解》,《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2期。《论塞耶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解读》《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10年第1期。《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伦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10年第6期。《论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对启蒙道德的批判》,《江汉论坛》(CSSCI)2010年第12期。《弗洛姆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批判》,《理论月刊》2010年第9期。2009年度科研成果:1.《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个人专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略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哲学研究》(CSSCI)2009年第12期。3.《从技术政治学到审美政治学:马尔库塞政治哲学初探》,《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9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5期论点转载。4.《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哲学动态》(CSSCI)2009年第1期,《哲学文摘卡》2009年第2期转载。5.《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6.《论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道路和实质的考察》,《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7.《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展开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2009年12月29号8.《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南京大学学报》(CSSCI)2009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6期全文转载。9.《一种非压抑性文明何以可能:评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伦理批判》,《江汉论坛》(CSSCI)2009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10.《加强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观念与方法》,《河北学刊》(CSSCI)2009年第4期。《光明日报》2009年9月1号摘登。11.《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9年第3期。12.《论市场经济与社会信用价值体系的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13.《论科学对人类生态意识的萌生与生态思维方式形成的影响》,《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9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9年第11期转载。《孔子之“信”的适用领域与层次及其与当代诚信思想的沟通》,《伦理学研究》(CSSCI)2009年第5期,《光明日报》2009年11月10日摘登。《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鄱阳湖学刊》2009年第2期。16.《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拷问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1号。17.《环境伦理学》,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科研课题:1.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经费20万科研奖项:1,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研究(系列论文),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教学研究课题:研究生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校级),经费5万元2008年度科研成果: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2.《技术批判与自然的解放: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3.《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5期全文转载。4.《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开启》,《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8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5.《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与理论定位》,《学术月刊》(CSSCI)200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6.《日益模糊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图象》,《学术研究》(CSSCI)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论点转载。7.《论马尔库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3期。8.《论威廉·莱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6期。9.《论戴维·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江汉论坛》(CSSCI)2008年第12期。10.《论作为境界的生态文明理论与作为发展观的生态文明理论与作为发展观变想的理论主题及其当代影响》,《青海社会科学》实》》,《道德与文明》(CSSCI)2008年第4期11.《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阈》,《光明日报》2008年2月20号;《浙江日报》、《贵州日报》全文转载。12.《论生态文明的制度维度》,《光明日报》(理论版)2008年4月8号。13.《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三个维度》,《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4.《略论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5.《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观述评》,《长江论坛》2008年第1期。科研课题:1.省社科基金: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设途径的历史经验研究 经费 0。5万科研奖项:1.《哲学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教学研究课题:1.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我校哲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委托课题),经费5000元2.研究生培养创新项目“人文学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委托课题),经费8000元2007年度科研成果:1.《哲学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独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生态政治哲学何以可能: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哲学》,《哲学研究》(CSSCI)2007年第11期;《马克思主义文摘》2007年第12期转载。3.《制度批判、技术批判与消费批判: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7年第2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4.《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与问题域》,《江汉论坛》(CSSCI)2007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6期全文转载。5.《技术理性批判与科技伦理的重建:评威廉·莱斯的科技伦理价值观》,《淮海工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6.《现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述评》,(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7.The Study of Marxist Western Philosophy in Chinese Academe and Its Defects Rethinking Marx(USA) 8.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理性批判的三个维度》,《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7年第7期全文转载。9.《近年来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进展》,(与郭剑仁合作),载《中国社会科学前沿》(2006—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10.《论现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与汪信砚教授合作),《红旗文稿》2007年22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科研奖项:1.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价值观 获湖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2006年度科研成果:1.《技术祛魅与人的解放:评法兰克福学派的科技伦理价值观》,《哲学研究》(CSSCI)2006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2.《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北京大学学报》(CSSCI)200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20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6年第9期全文转载。3.《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评析:生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建与生态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6年第12期。4.《文化、自然与生态政治哲学概论:评詹姆斯·奥康钠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6年第1期全文转载。5.《论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学术月刊》(CSSCI)2006年第4期。(合著)6.《生态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评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7.《环境伦理学价值立场的转换:从西方化到中国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06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入选《当代中国建设与发展的价值哲学审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8.《环境伦理应以人为本》,《长江日报》2006年8月3号。2005年度科研成果:1.《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哲学研究》(CSSCI)2005年第4期;《光明日报》摘登。2.《文化价值批判与解放的乌托邦: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国外社会科学》(CSSCI)2005年第6期;入选《国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3.《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北京大学学报》(CSSCI)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4.《论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理论误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5年第1期。5.《试论科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江汉论坛》(CSSCI)2005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6.《论卢梭政治哲学的伦理价值向度》,(合著)《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5年第4期。7.《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学习与探索》(CSSCI)2005年第3期。8.《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论》,《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新视野》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9.《略论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解读》,《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5年第3期。10.《“北京共识”对提高我国的软实力的启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11.《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的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文摘卡》2005年第3期转载。12.《和谐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念的变革》,《湖北日报》2005年4月14日。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非哲学化和科学化》,《湖北日报》2005年6月2号。13.《哲学家的使命和责任》,《湖北日报》2005年9月1号。14.《信用伦理与和谐社会》,《长江日报》2005年5月6号。15.《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初探》,《人学与现代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科研奖项: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2004年度科研成果:1.《哲学与文化价值批判:解读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个人专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价值观》,《哲学研究》(CSSCI)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伦理学》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社会观察》2004年第5期转载;入选《当代中国的“人—自然观》,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关于研究和评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4年第6期。4.《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4年第1期5.《重新理解和研究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河北学刊》,(CSSCI)2004年第2期,《光明日报》摘登。6.《论价值哲学视阈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年第7期全文转载。7.《略论马尔库塞科技—伦理价值观》,《江苏行政学院学报》(CSSCI)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2期全文转载。8.《“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伦理意蕴》,《道德与文明》(CSSCI)2004年第5期;入选《东南大学伦理论坛》,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9.《论弗洛姆的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伦理学研究》(CSSCI)2004年第2期,《哲学文摘卡·伦理学》2004年第4期转载。10.《人道主义还是反人道主义:评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4年第5期;入选《人学与现代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1.《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4年第1期。12.《文化选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4年第3期。13.《制约学术创新的三大因素》,《长江日报》2005年2月13号。14.《谈谈尊重》,《光明日报》(合著),2004年7月20号。科研课题: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陶德麟教授主持)的子课题“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经费 1万元2003年度科研成果:1.《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两种路向》,《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2.《略论儒家生态伦理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CSSCI)《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论点转载;《长江日报》摘编3.《西方马克思主义生存哲学研究论纲》,《河北学刊》(CSSCI)2003年第2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4.《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3年第5期。5.《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探索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6.《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与西方政治文化传统》,《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3年第1期。7.《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哲学的意义》,《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8.《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述评》,《理论月刊》2003年第2期。9.《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初探》,《人学与现代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科研课题:1.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 5万 教育部人文专项课题“市场经济与信用价值体系研究” 4万 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教材问题研究,经费3万科研奖项: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理论问题的辨析》,获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三等奖2002年度科研成果:《再论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和评析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2年第2期;《理论参考》2003年第2期转载。《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转向》,《世界哲学》(CSSCI)2002年第5期。《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问题》,《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信用伦理与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2年4期,《理论参考》2002年第10期转载。《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内的当代哲学问题论析》,《江汉论坛》(CSSCI)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4期全文转载。《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回眸与反思》,《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2年第3期。《论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社会科学辑刊》(CSSCI)2002年第6期《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基本特点》,《山东社会科学》(CSSCI)2002年第3期。 《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及其对早年思想的超越》,《武汉理工大学学报》(CSSCI)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青年卢卡奇的文化哲学初探》,《武汉大学学报》(CSSCI)2002年第3期《关于当代中国哲学的困境与未来走向的思考》,《理论前沿》(CSSCI)2002年第7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中国:问题·出路·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3.《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二十年:兼论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本思路的现代转换》,《理论月刊》2002年第3期。14.《全球化与建构中国现代性伦理体系的几点思路》,《理论月刊》2002年第10期。15.《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哲学对现代性问题的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CSSCI),2002年第4期。16.《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的历史观及其基本价值取向》,《楚天学术》2002年第1辑,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7.《论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意识形态职能关系的解决》,《哲学评论》2002年第1期,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8.《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到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评论》(2002),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版。19.《论陈毅军事辩证法》,《创始者的精神家园》,中国财经出版社2002年版。科研课题:1.湖北省社科基金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问题研究 经费5万2001年度科研成果: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校学术丛书),(独著)中国财经出版社2001年版。2.《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再清理与再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现实》(CSSCI)2001年第6期;入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哲学年鉴》(2002)介绍。3.《试论科尔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及其对列宁主义的批判》,《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1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4.《科尔施的“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述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CSSCI集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葛兰西的实践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研究》,《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1年第4期。6.《试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天府新论》(CSSCI)2001年第5期。7.《论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三大特征》,《理论月刊》2001年第5期。8.《略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与文化领导权理论》,《广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9.《论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理论反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教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入选《学习型社会的探索之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000年度科研成果:1.《关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辨析》,《马克思主义研究》(CSSCI)2000年第1期;《哲学年鉴》2001年介绍。2.《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社会科学研究》2000(CSSCI)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3.《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探索与重构》,《青海社会科学》(CSSCI)2000年第4期。4.《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及其当代影响》,《中南财经大学学报》(CSSCI)2000年第2期。5.《略论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内涵和性质》,《社会科学动态》2000年第8期。6.《应加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农行干部管理学学报》2000年第8期。7.《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历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教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8.《社会转型期非理性现象透视》,《安徽日报》2000年1月

都是相对应的,大学教师发论文最低也要发国家级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还有时代教育,有些杂志就不收中小学的文章。大学学后关键是评什么,学校要求发什么级别的期刊。

你好 你的文章要是很好很好的话 最权威得nature和science 祝你好运……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一、著作类:  《聊斋志异全本译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3年。  《诸葛亮:智圣人生》(独撰),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11月第l版;1994年由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地区出版发行,书名改为《诸葛亮的人生哲学》。  《历代寓言小品》(主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历代尺牍小品》(参编),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  《后汉书辞典》(参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中华巫术》(与高华平合作),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  《(今注)新译西京杂记》(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今注)新译燕丹子》(独撰),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  《三言二拍佳篇鉴赏》(参编),武汉出版社1995年。  《爱国将领的故事》(与程翔章合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二十五史通鉴》(主编),团结出版社1997年。  《书画同源》(与程翔章合作),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世界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的命运》(与程翔章共同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典诗文名篇选读》(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古文阅读精要》(独撰),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古代汉语教程》(参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大学语文》(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8.*《(今注)新译曹子建集》(独撰),台湾三民书局2003年。   二、论文类:  《也释“潦清”》,载安徽师大《学语文》1984年第3期。  《〈离骚〉在时、空与我的关系中展现的诗人“自我”形象》,载《华中师院学报》1984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4年第21期全文转载。  《说“飞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l期。  《〈楚辞〉语词别释三则》,载《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2期。  《试解“吹彻”的“彻”》,载广西大学《语文园地》1986年第2期。  《关于虎符的一点说明》,载江西师大《读写月报》1986年第5期。  《屈赋拾诂》,载《汉中师院学报》1988年第3期。  《小议〈公输〉中的“云梯”》,载郑州大学《语文知识》1988年第10期。  《关于〈五人墓碑记〉的一个问题》,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2期。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名称之误》,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l期。  《〈左传〉讽刺艺术浅论》,载《高师函授学刊》1989年第6期。  《“审谛”释义小议》,载《辞书研究》1989年第6期。  《不能把柝与刁斗混为一谈》,载华南师大《语文月刊》1989年第7期。  《屈原创作审美心态初探》,载《襄阳师专学报》1990年第l期。  《〈孔雀东南飞〉悲剧美简议》,载《高师函授学刊》1991年第l期。  《漫话古诗文中的蝉》,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哈尔滨《知识文库》1991年第8期全文转载。  《略说〈鸿门宴〉的喜剧性》(合作),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l期。  《王夫之诗论中的诗创作心理学思想》,载《时代青年研究》1992年第1期。  《八股文历史地位再认识》(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5期摘要转载。   《〈庄子〉艺术变形及其审美特征》,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6期全文转载。  《唐诗色彩描写漫说》,载武汉大学《写作》1992年第6期。  《锐情开拓,新意迭出——读〈中国佛教与美学〉》,载湖北文联《艺术与时代》1992年6期。  《〈唐宋词百首详解〉摘瑕》(与王武子合作),载《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第6期。  《清代学术流变与丛书汇刻之关系》(与王武子合作),载广东《图书馆论坛》1993年第3期。  《简谈明清私家图书的藏与用》,载《时代青年研究》1993年第1期。  《大潮中的图书馆人》,载1993年4月15日《长江日报》。  《唐诗与唐代茶文化》,载1993年3月1日《湖北教育报》。  《论八股文的衰亡》(与程翔章合作),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l期。  《也释“羽校”》,载东北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l-2期。  《“望其旗靡”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5年第6期。  《一部高品位的庄学专著——阮忠〈庄子创作论〉评介》,载《长沙水电师院学报》1994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图书出版工作》1995年第l期全文转载。  《放达之中见悲愤,豪健之中藏忧勤——读陶渊明的〈杂诗〉》,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6期。  《文化-心理视野中的〈庄子〉变形艺术》,载《湖北电大学刊》1997年第1期。  《屈赋解诂一则》,载《古汉语研究》1997年第3期  《古代南斗星名辨》,载《文史杂志》1997年第3期  《“倾城倾国”释义商兑》,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风尘三侠〉赏析》,收入《解读八面人生》一书,中国工商联出版社1997年。  《唐代清明节与扫墓风俗问题辨证》,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先秦时代“可得而V”式考释》,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屈原赋语词考释二题》,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社科专辑。  《〈离骚〉“鸷鸟”释义之我见》,载《高等函授学报》2002年第1期。  《“吹寒”、“寒声”解》,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2年第5期  《关于宋词中若干熏香类词语的解释》,载《文史杂志》2002年第4期。  《也释“香篆”、“宝篆”之类》,载《辞书研究》2002年第5期。  《屈原赋“不豫”新解》,载《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别解》,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1期。  《说“撩乱”》,载《语文建设》2004年第2期。  《〈楚辞〉解诂四则》,载《语言研究》2004年第2期。  《对〈马氏文通〉的一点质疑》,载《江汉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国殇〉“凌余阵”新诠》,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九歌〉“展诗兮会舞”考辨》,载《江汉论坛》2004年第8期。  《曹植诗文“体”字释义刍议》,载《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灵轩”释义辨正》,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知方”释义辨正》,载《语文建设》2005年第7期。  《说“麝煤”》,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2005年第12期。  《唐宋诗词释词二则》,载《语言研究》2006年第1期。  《吸取解释学精华 实现训诂学改造》,载《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大学古汉语文选教学激趣法试探》,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比较互勘在古文阅读及教学中的运用》,原载《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6年第8期全文转载。  《〈涉江〉“齐吴榜”释义商兑》,载《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楚文化视野中的〈庄子〉艺术变形》,载《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广雅〉考释二条》,载《语言研究》2007年第2期。  《朱熹的经典解释学原则》,载《高等函授学报》2007年第10期。  《以类而推 脱然贯通——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载《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试论朱熹“切己体察”的解经方法》,原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朱熹“随文解义”法简论》,载武汉大学《长江学术》2008年第1期。  《朱熹揆以常情的解经方法》,载《佛山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朱熹论经典理解形成的基本条件》,载《孔子研究》2009年第1期。  《以心体之 重复思绎——朱熹经典解释方法研究之一》(与饶琪合作),载《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朱熹经典诠释的社会担当意识》,载《光明日报》2009年10月19日第12版。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点评

都是相对应的,大学教师发论文最低也要发国家级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还有时代教育,有些杂志就不收中小学的文章。大学学后关键是评什么,学校要求发什么级别的期刊。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国2、 Psychological bulletin心理学公报 --- 美国3 、Psychological review心理学评论--- 美国4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行为与大脑科学 --- 英国5、 Psychological reports心理学报告--- 美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