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而有的人从讲师到教授估计要二十到三十年时间,基本上十五年左右都算正常速度。十五年专职搞科研,可能就发了五六篇SCI,很难吧?至于良莠不齐的问题,因为SCI也分一、二、三区
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适刊物,一般if值越高审核越严,如果稿件质量过硬就没有什么难度。
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而有的人从讲师到教授估计要二十到三十年时间,基本上十五年左右都算正常速度。十五年专职搞科研,可能就发了五六篇SCI,很难吧?至于良莠不齐的问题,因为SCI也分一、二、三区
据学术堂了解,SCI一共收录3700多本期刊,所有的期刊根据学科领域来划分的话,一篇文章能够找到几十个适合投稿的刊物如果文章是跨学科论文的话,适合投稿的期刊的数量就更多了 sci发表一篇论文难度需要根据学科领域来分情况讨论,某些学科领域自身就具有容易发表的优势,更容易做出成果对于sci某些学科来说,能够很容易的作出成绩,这样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这个学科领域的行业现状和评审规则本身要求就比较低 至于发表一篇sci论文难度有多大,需要根据期刊每年最新的影响因子来探讨,因为期刊的影响因子每年都会更新,但每年更新的数值相差不会太多大多数国内单位都会以期刊的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的学术价值,所以说不同期刊发表一篇sci论文的难度自然也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不同而不同
你好985或国外top50大学博士毕业,3-6篇左右的SCI应该可以在国内985高校当个讲师。
30
我发过两篇一区的sci论文第一篇花了大概两年时间,中间拒稿一次。拒稿意见是编辑作出的,但是当时三个审稿专家都觉得这个idea非常的Interesting的,不过工作量显得比较小,因为我当时只算了一维的问题。所以我比较厚脸皮地向编辑提出了申诉意见,认为既然专家认为这个想法比较的有意思,问题在于工作量比较小的话,就不应该是拒稿,而应该是大修。当时主编接受了我的申诉,让我重新做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一次,因为第一次的审稿流程已经结束了不能更改。增加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稿,换了一个编辑,又大修四次,最后才录用。大修的主要意见是认为我的算法相对于前人没有明显的改进,只做到了内存消耗降低了20~30%左右、CPU计算时间的加速比8倍左右的程度。在评审专家的要求下,仔细去查找了加速比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做到了大概一个五倍左右加速比,内存消耗经过仔细的程序设计降低40%左右。最终才录用了。第二篇文章的录用相对来说,就比较顺利一些。因为我最开始投稿的结果就已经达到了将计算时间减小了一个量级的效果,就是原来需要20秒左右的话,我的算法只需要两三秒钟。然后经过大修两次之后录用。只花了大概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我觉得中不中的难度主要的取决于自己工作是不是确实对于学科的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意义,或者相对于前人的结果有一个很明显的进步。(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而有的人从讲师到教授估计要二十到三十年时间,基本上十五年左右都算正常速度。十五年专职搞科研,可能就发了五六篇SCI,很难吧?至于良莠不齐的问题,因为SCI也分一、二、三区
我发过两篇一区的sci论文第一篇花了大概两年时间,中间拒稿一次。拒稿意见是编辑作出的,但是当时三个审稿专家都觉得这个idea非常的Interesting的,不过工作量显得比较小,因为我当时只算了一维的问题。所以我比较厚脸皮地向编辑提出了申诉意见,认为既然专家认为这个想法比较的有意思,问题在于工作量比较小的话,就不应该是拒稿,而应该是大修。当时主编接受了我的申诉,让我重新做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一次,因为第一次的审稿流程已经结束了不能更改。增加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稿,换了一个编辑,又大修四次,最后才录用。大修的主要意见是认为我的算法相对于前人没有明显的改进,只做到了内存消耗降低了20~30%左右、CPU计算时间的加速比8倍左右的程度。在评审专家的要求下,仔细去查找了加速比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做到了大概一个五倍左右加速比,内存消耗经过仔细的程序设计降低40%左右。最终才录用了。第二篇文章的录用相对来说,就比较顺利一些。因为我最开始投稿的结果就已经达到了将计算时间减小了一个量级的效果,就是原来需要20秒左右的话,我的算法只需要两三秒钟。然后经过大修两次之后录用。只花了大概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我觉得中不中的难度主要的取决于自己工作是不是确实对于学科的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意义,或者相对于前人的结果有一个很明显的进步。(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而有的人从讲师到教授估计要二十到三十年时间,基本上十五年左右都算正常速度。十五年专职搞科研,可能就发了五六篇SCI,很难吧?至于良莠不齐的问题,因为SCI也分一、二、三区
你好,关于SCI分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科院分区,一个是汤森路透分区,他们都有四个区,你是的一区和二区,我分别给你说一下你就明白了。中科院分区:前5%为该类的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其余的为4区,该分区1-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越往上杂志质量越高;汤森路透分区(简称ICR):前25%(含25%)为Q1区,前25%-50%(含50%)为Q2区,前50%-75%(含75%)为Q3区,75%之后为Q4区,JCR的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这四个区的。拓展资料: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图中科院分区汤森路透(JCR)分区图片来源:百度
GoingPub 最新SCI期刊查询及分析系统(2018-2019年)整理了最新SCI收录的详细信息,分属领域,研究方向,中科院SCI期刊分区等。可在这查 /journal/
高于全国核心的水平。学术界公认的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库,一篇sci论文相当于2-3篇南大核心的权重。,可见sci的水平十分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