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贵州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贵州旅游参考文献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通车里程有沥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0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 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一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特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入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书目: 《旅游经济》1984-1992年合订本,1994年第1期。 《消费经济》1988-1993合订本。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于学谦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 摘要:旅游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生产结构难度大,见效慢的条件下,寻找新的消费点,必须考虑一个效益明显的带动行业,成为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旅游业具有这方面的作用.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服务行业。通过为人们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服务,不仅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即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也是社会总产品供给实现的重要环节,促使社会产品在社会各劳动者间进行合理分配,并不断创造着新的需求。然而,当我们在看到旅游业在发展中的种种积极作用时,其带来的社会弊端也是不容忽的。因此,还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社会弊端的治理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效益;价格竞争 绪论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人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虽然前景十分诱人,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有利也有弊。比如说,全国共有60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产品创新不足,小的旅行社没有能力开发新产品,大旅行社又没有动力创新,最后,在缺乏产品创新的情况下,当前的旅游业市场竞争是单一的价格竞争,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恶性无序竞争,恶性价格竞争最终导致行业利益的损失和消费者所应享受的服务质量下降。 第一章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和隐患 1 引起物价上涨,损伤居民利益 在一般情况下,外来旅游者由于在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方面高于当地居民,因此他们能出高价购买行、游、住、吃、娱等无形服务产品和以旅游纪念品为代表的有形物质商品。在大量旅游者经常涌入的情况下,势必引起旅游接待地的物价上涨,从而损伤当地居民利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要修建或扩充饭店等旅游设施,致使地皮呈现出求大于供的矛盾,因此,旅游接待地地皮价格的上涨也是件必然的事。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初办旅游业的地区修建饭店时,用地投资只占总投资的1%;而当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修建饭店的用地投资很快就上涨到总投资的20%。而地价的上涨,又必然给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带来不利,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 2 破坏产业结构,危害经济发展 在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旅游从业所得到的个人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大批农业劳动力纷纷抛弃农田改行从事旅游服务。这样,旅游业发展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一方面旅游产业大量需求农副产品的供给,而另一方面却是旅游产业致使田地荒芜和农副业产出能力的降低,再加上旅游产业引起的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必危害经济发展,殃及社会秩序。这种恶性互动问题如果出现在经济不够发达、旅游产业起步较迟的发展中国家,那么所造成的危害就会更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应当是多元的,而不应当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如此。其原因是: 1 在旅游者队伍中比重最大的消遣型旅游者的度假旅游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那么就会出现旺季旅游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而淡季服务人员过剩和旅游设施闲置,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2 旅游者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旅游客源地居民的闲暇时间、可随意支配经济收入、主观动机等因素。 这些因素都是旅游接待地无法控制的。一旦出现不利的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旅游接待地,其经济就必然受到沉重打击。 3 旅游业的发展,受着旅游接待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甚至控制。 而旅游业却难以对这些因素予以控制。正因为如此,旅游业是个极其脆弱而又不稳定的产业。一旦那些可能控制旅游业而为旅游业所难以控制的因素出现不利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国家或地区,其旅游产业和整个经济都会遭受较大损失。 3 干扰居民生活,诱发宾主矛盾 旅游社区的扩大和旅游设施的兴起,减少了旅游接待地原有的生产和生活场地。如:农牧民担心侵占了他们的农田和牧场;渔民们害怕污染了他们的渔场和河水;北美部分地区的居民曾抱怨旅游者杀死了他们的鹿,捕走了他们的鱼;而日本的部分农民也曾因修建机场破坏了他们的家园而与开发者们发生矛盾和纠纷。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加重了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能源、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的激增而严重不足;当地居民深感自己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交通堵塞,人口拥挤,又是停电,又是停水……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觉得,旅游产业的受益者只是少数经营旅游业的人,而大多数居民却没从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真正的利益;自己可爱的家园正逐步演变成外来旅游者及时行乐的场所,一旦游人离去,留给他们的是破坏的环境和肮脏的垃圾,由此产生了对外来旅游者的敌对情绪。 4 改变社会结构,产生社会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营者通过旅游接待得到不少实惠,形成一个以旅游商为首且令人羡慕的社会群体。能否跻身于旅游业供职,成了区分身份高低贵贱的标准之一。而一些本应受到尊重的社会群体或个体,其尊严、声望和地位与旅游者的金钱比,已经降到微不足道、不屑一顾的层次。在家庭成员中,父母辛苦一个整月的工资收入抵不过儿女三天得到的小费。父母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形象由此崩溃。他们对儿女那老生常谈式的说教,不仅苍白无力,而且往往是加深代沟、激化家庭矛盾的直接原因。 虽然妇女走出家庭从事旅游接待,可改变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在金钱的诱惑下,有些妇女却变成了吸引旅游客源的赚钱机器,其社会地位反倒比过去更低。而那些通过旅游接待确实提高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妇女,其婚姻状况又可能发生变异。世界上许多旅游接待地都曾因此而出现家庭解体的问题,美国夏威夷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从旅游接待地的整体社会结构看,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涌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传统的人际关系。其中有些变化是当地居民既不愿接受、也不能接受的。比如,外来游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原本是相互平等的宾主关系,然而,在金钱的驱使下却似乎变成了高低分明的主仆关系。这种现象为当地居民所不忍。诚然,“客人永远是对的”,作为旅游服务行业处理宾主之间人际关系的一条原则无可非议,但是,把它推而广之,运用到旅游社区调解外来游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不仅会使当地居民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还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排外情绪,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矛盾、冲突和问题。 5 歪曲民族文化,腐蚀社会意识 旅游产业的发展,既可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又能使民族文化受到歪曲和冲击。特别是在外来异质文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变了味,甚至逐渐在消失。比如,传统的节会庆典和当地的宗教仪式,其时间、地点、内容乃至节奏、次序本来都是约定俗成的,然而,为了吸引外来游人,它们随时随地都会被搬上“舞台”,其内容往往被压缩甚至被删改,并明显地加快了活动节奏,颠倒了活动次序,久而久之,变成了纯商业性的娱乐方式,失去了文化意义和应有价值。至于为了适合旅游者的情趣而生产出来的民族工艺品,有的失去了民族风格,显得不伦不类;有的为突出景点魅力,对文物古迹过分粉饰,使其真实性大大丧失;有的为了同外来异质文化“接轨”,不适当地修改民族舞蹈、民歌民谣,使其民族风韵丧失殆尽……。特别是那些粗制滥造、已不能表现民族风格和制作技艺但却以民族工艺为表现形式的旅游纪念品充斥于市,这对于那些只图价廉而不顾货真的购物者来说也许没有大碍,然而,如果旅游者误以为当地的工艺品就是如此,如果旅游者把它们带回去向亲友或同事们展示,那就会严重地损害和贬低当地工艺品的形象、声誉和价值。

我也想了解

您好 欢迎并期待您来九华山旅游。我不知道您现在何处,来九华山旅游的费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一次回答别无他求!)1、车费 2、门票,现在执行淡季门票价格,140,半价70。 旺季门票价格,190,半价95。 半价的须凭学生证、教师证、军官证、老年证。(12月1号至次年的3月一号都是淡季,其他时间都是旺季)3、食宿,住一般化的标间吃住一天100元 标准间。4、烧香买土特产没有限制,依你自己消费了。5、导游费,100元/天,人数不限。6、凭门票免费乘坐旅游公司的班车山下山。想要把九华山玩一遍的话起码要2天时间,总的费用在500元左右。九华山在哪?怎么去?九华山在安徽,是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的道场,没有直达汽车的,建议坐飞机到合肥或黄山, 坐火车到池州。

贵州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没有英文的,这怎么样?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提要 :贵州是个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贵州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制约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对策,以保证贵州旅游的待续稳定发展。 贵州的现代旅游业开始于 1979—1980 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然而,贵州旅游收入与贵州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贵州旅游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贵州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 •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1980 年,贵州省旅游部门接待了香港师生暑期旅游团,成为贵州现代旅游业开始的标志。 1981 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贵阳分社, 1982 年成立了贵州旅游局, 1988 年,贵州省旅游局与贵州省外事办公室正式分署办公,贵州旅游业从此自成系统。 目前,贵州有四星级饭店 1 家,三星级饭店 2 家,两星级饭店 25 家,一星级饭店 9 家,共提供客房 3300 多间,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在旅游服务接待方面,现有接待机构 70 家,其中 12 家国际旅行社,有 58 家国内旅行社,配有多个语种的翻译导游人员, 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接待车队,旅游接待能力较强。 1980 年,贵州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仅 1694 人次; 1990 年上升到 24112 人次; 1995 年为 136459 人次。 贵州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发展迅速。有龙洞堡国际机场一个,还有铜仁机场、黎平机场、兴义机场、安顺机场等四个支线机场。计划建设的还有荔波机场、黄平机场、茅台机场、六盘水机场等。在公路建设方面,已经建成新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新公路、凯麻公路、顶兴公路、水黄公路、贵毕公路等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铁路运输方面,继贵昆铁路、黔桂铁路、黔渝铁路、湘黔铁路之后,相继开通了株(州)六(盘水)复线、南昆铁路等。目前贵州的交通已形成了多种运输形式相互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运输条件。 贵州旅游风景区点多,质高,面广。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8 个(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马岭河峡谷、漳江风景区、赤水四洞沟、十丈洞瀑布); 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荔波喀斯森林、赤水桫椤保护区、草海自然保护区); 2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镇远); 24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11 个自然民族村寨。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贵州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入旅游者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贵州旅游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旅游目的地人口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预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时期将会迅速到来,贵州旅游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贵州旅游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贵州的旅游业将迎来春天。就目前来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将面临一些严峻的考验: • 贵州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差。近些年来,贵州的基础旅游服务设施虽 然得长足的发展,但各项基础设施之间发展不平衡,还不能满足入黔旅游客人快速增长的需求,反过来会制约贵州旅游的大发展; • 贵州旅游可进入性较差。从 80 年代末期我省开始建设首条高等级公路 ——贵黄公路起,我省的交通运输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铁路复线、支线机场的相继投入使用,为我省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已经建成使用的各交通线路来看,很少有直达旅游景点的。也就是说,从市区到各旅游景点的道路交通状况还很恶劣,各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 • 旅游规划管理 体制不顺。由于旅游业的开发是一个多部门多待业共同完成的事业。在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主管部分林立,责权利划分不清,职能相互交叉,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的现象相当严重,损害了旅游形象,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旅游目的和动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原来单纯的观光浏览演化为增长知识、消遣娱乐、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旅游者也从原来的国内客人为主发展到国内国际齐头并进的局面,因而对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 旅游产品竞争能力不强。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许多资源具有开发价值。但是,贵州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品优势,也不等于市场优势。贵州旅游产品的打造、包装、宣传和推销的力度不够,导致贵州旅游的竞争能力不强,养在深闺无人知,最终不能实现资源到经济的转化。 • 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上,要做到“三权”分离,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主管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主导和行业主管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例之一。所谓政府主导,指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对旅游业要正确定位,给旅游业发展予宽松的产业政策和较多的投入。在旅游业发展中作好宏观调控,把旅游管理的权力最大限度地放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则应作好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协调好旅游行业内部的相互关系;加强对旅游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把好旅游质量关。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贵州比较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来源于优美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了。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泛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的环境容量较小,在大规模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加,将引起生态环境质量的迅速退化,最终又限制着旅游的发展。因此,要保证贵州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旅游发展中打出“生态”牌,在生态环境上大做文章。 第三、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旅游人文环境。从目前来看,旅游目的地总是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当地的居民素质普遍偏低。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目的、动机、兴趣爱好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旅游者更多的想要了解旅游地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将更为广泛。因此,客观上要求旅游地居民要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旅游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进行培训,这也是提高旅游地竞争实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每四、严把导游质量关,提高导游员综合素质。贵州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如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织金洞等,对发展入境旅游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贵州的导游员乃至全国的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景点的相关科学知识背景了解不多,讲解时往往局限于一些表象的东西,比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景点的外观形象等。对于景区景点的一些内在的科学性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满足游客的求知需求。今后对导游员的录用考查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要大力培养能掌握多门语言的导游员,满足国际旅游迅速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对贵州旅游资源的整体包装宣传,提升贵州旅游形象。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长期以来,贵州旅游接待人数与周边省份如云南、广西、湖南等相比差距较大,许多国内国外游客往往经过贵州直达云南而很少在贵州停留。其中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以来对贵州旅游的包装宣传不够,导致贵州的旅游形象较差,人们对贵州的了解不多,认识不深。要保证贵州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稳步前进,政府必须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贵州旅游进行包装宣传。要让国内国外的游客了解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知道贵州、向往贵州、走进贵州、怀念贵州。 第六、继续发展贵州交通事业,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得以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最近几年,贵州的旅游交通条件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省会贵阳到各旅游景区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但是,现在的各种交通条件都主要是从贵阳到各旅游城市,而连接旅游城市与各景点的道路质量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吸引回头客非常不利。因此,旅游交通的发展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贵州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把贵州的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的真正的旅游大省。 参考文献: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保继刚 楚义芳 彭华 编著 《贵州旅游地理》贵州科技出版社 杨龙 编著 《旅游管理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张广海 方百寿等 编著 《贵州旅游》 贵州民族出版社 廖善友 编著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摘要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条件优越。但在贵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限制了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从管理体制、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地居民素质、导游素质、包装宣传、旅游交通等六个方面来提升贵州旅游形象,保证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 关键词 :贵州旅游 制约因素 旅游形象 持续发展 加快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省政府 研究室 王礼全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旅游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培育的战略决策,极大地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贵州旅游业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基本具备,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开发之势,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其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先导性带动作用也开始显现。但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仍然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初期,从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不快;交通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态势仍然受部门牵制、条块分割的影响,发展的整体合力不强;缺乏精品牌,形象竞争力不强,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产业面临全面提升的压力。 在当前面临难得机遇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总体部署,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通过推进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推进贵州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一、提高旅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性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有效调控,有人据此把旅游业视为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确起着多方面的主导作用,包括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对旅游项目开发组织科学论证、严格审批和监督管理;对旅游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对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引导性投资;整合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其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等。但是,除了旅游资源经营具有垄断性外,旅游业的其他业务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性,因而旅游业也应顺应市场要求,尊重市场供求原则,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 因此,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现代理念发展旅游业。一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即以旅游需求为基础,确定开发方向、开发规模和开发特色,打造发展亮点,在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快对旅游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改进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减少行政干预,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政府实行投入引导的同时,创新思路,通过特许经营权出让、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手段筹集发展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开发格局;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餐饮、酒店、商业等方面形成产业集聚。四是按照“大市场”的要求,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应将旅游业从政府部门过多包揽的怀抱中解脱出来,将其放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更多地经受市场的竞争,更多地发挥市场对它的调节作用,从而开拓大市场,实现大发展。 二、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要求,进行资源和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把旅游产业变成产业旅游,加快构建特色旅游经济体系。 旅游业不仅综合性很强,关联度较高,而且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因此,旅游经济具有特殊的运行规律。这是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产业规模还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其发展过多地依赖资源,依赖景区景点,粗放式经营突出,依靠先进科技进行深度开发滞后,产业链短,关联度不高,组成旅游产业各部分之间只是形成了一种松散的结合和简单的数量关系,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加上体制机制的制约,与资源禀赋和现有条件相适应的旅游经济体系尚未形成。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要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思路,遵循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对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其他相关产业范畴包容在旅游业里面,实现良性互动,构筑特色旅游产业框架,加快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基础条件建设,在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建设的同时,改善运输组织方式,增加国内航线和航班,增设国际航班。同时加快酒店业等接待设施建设,使之能适应大旅游发展的需要。二是有机整合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克服过去那种只重“游”而忽视其他要素的倾向,把分散的要素整合起来,把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开发等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特别是把把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形成依托中心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大产业格局。三是注重特色和抓住比较优势,对景区景点进行深度开发,尤其应在文化开发上下功夫,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塑造品牌,提升产业质量。四是加强旅游经济内部主导行业的培育。实践证明,旅行社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越来越起着龙头的作用。应尽快改变过去过度依赖风景资源来发展旅游业的做法,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把旅行社作为旅游经济的主导行业加以培育。目前全省旅行社达120多家,但其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在旅游业发展中难以起到“龙头”作用。应适应客源由自然流量为主体向以竞争流量为主体转变的新变化,根据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需要,选择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旅行社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产业,以合理组织旅游生产力,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资源重组等途径加快培育旅游企业集团。五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关键要素。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应高度重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支持学校办好相关专业,促使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且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三、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新型模式,创新旅游信息交流方式,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快速提高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对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和提高产业层次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旅游产业的市场广阔,涉及面宽,加上游客层次不同,群体各异,尤其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向游客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种旅游信息,实现网络化服务。 在这方面,国内外很多地方积累了成功的做法。一些地方的旅游信息服务已具体到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景点、所能提供的住房及其价格等信息,都能从其网站查阅,并配有图片,方便旅游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国内很多地方也加快了旅游产业信息化步伐。 贵州旅游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一是应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旅游信息数据库,加快信息发布和交流,大力推进网络化服务。可选择在贵阳、遵义、安顺等大城市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促使现有网站增加栏目,丰富内容,提高制作水平,从而为游客提供景区景点、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各种旅游服务价格以及旅游商品购买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快市场营销网络化,优化销售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在产品宣传、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快运用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扩大旅行社网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提升贵州旅游服务质量,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推动器。 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增强产业整合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发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的地位,延伸旅游业的内涵,加快形成大产业格局。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不断证明正,任何资源都可能具备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供人们开发利用。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广泛性非常突出,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多,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依托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文化、商贸,以及工业、农业和相关基础设施条件,依托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这就决定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必须以旅游为纽带,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商贸、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协调动作的产业链条,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只有在高度的社会整合作用下才能实现。因此,旅游业的社会性,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而必须与有关部门高度协调,密切配合,依靠全社会力量办旅游,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旅游,这样才能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长久的持续力。 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一要加强部门协调和合作,相互配合,开成合力联合打造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二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旅游产业开发,政府部门为其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三要促使旅游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按照“自然与人文交融、商贸与休闲一体、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原则,挖掘内涵,提高品位,推进产业互动,实现联动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贵州旅游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时期,全省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具备了提升产业层次的基本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推进,信息化提升,社会化参与,加快产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可以写

贵州旅游参考文献汇总

没有英文的,这怎么样?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提要 :贵州是个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贵州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制约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对策,以保证贵州旅游的待续稳定发展。 贵州的现代旅游业开始于 1979—1980 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然而,贵州旅游收入与贵州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贵州旅游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贵州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 •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1980 年,贵州省旅游部门接待了香港师生暑期旅游团,成为贵州现代旅游业开始的标志。 1981 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贵阳分社, 1982 年成立了贵州旅游局, 1988 年,贵州省旅游局与贵州省外事办公室正式分署办公,贵州旅游业从此自成系统。 目前,贵州有四星级饭店 1 家,三星级饭店 2 家,两星级饭店 25 家,一星级饭店 9 家,共提供客房 3300 多间,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在旅游服务接待方面,现有接待机构 70 家,其中 12 家国际旅行社,有 58 家国内旅行社,配有多个语种的翻译导游人员, 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接待车队,旅游接待能力较强。 1980 年,贵州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仅 1694 人次; 1990 年上升到 24112 人次; 1995 年为 136459 人次。 贵州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发展迅速。有龙洞堡国际机场一个,还有铜仁机场、黎平机场、兴义机场、安顺机场等四个支线机场。计划建设的还有荔波机场、黄平机场、茅台机场、六盘水机场等。在公路建设方面,已经建成新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新公路、凯麻公路、顶兴公路、水黄公路、贵毕公路等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铁路运输方面,继贵昆铁路、黔桂铁路、黔渝铁路、湘黔铁路之后,相继开通了株(州)六(盘水)复线、南昆铁路等。目前贵州的交通已形成了多种运输形式相互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运输条件。 贵州旅游风景区点多,质高,面广。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8 个(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马岭河峡谷、漳江风景区、赤水四洞沟、十丈洞瀑布); 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荔波喀斯森林、赤水桫椤保护区、草海自然保护区); 2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镇远); 24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11 个自然民族村寨。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贵州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入旅游者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贵州旅游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旅游目的地人口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预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时期将会迅速到来,贵州旅游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贵州旅游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贵州的旅游业将迎来春天。就目前来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将面临一些严峻的考验: • 贵州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差。近些年来,贵州的基础旅游服务设施虽 然得长足的发展,但各项基础设施之间发展不平衡,还不能满足入黔旅游客人快速增长的需求,反过来会制约贵州旅游的大发展; • 贵州旅游可进入性较差。从 80 年代末期我省开始建设首条高等级公路 ——贵黄公路起,我省的交通运输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铁路复线、支线机场的相继投入使用,为我省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已经建成使用的各交通线路来看,很少有直达旅游景点的。也就是说,从市区到各旅游景点的道路交通状况还很恶劣,各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 • 旅游规划管理 体制不顺。由于旅游业的开发是一个多部门多待业共同完成的事业。在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主管部分林立,责权利划分不清,职能相互交叉,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的现象相当严重,损害了旅游形象,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旅游目的和动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原来单纯的观光浏览演化为增长知识、消遣娱乐、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旅游者也从原来的国内客人为主发展到国内国际齐头并进的局面,因而对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 旅游产品竞争能力不强。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许多资源具有开发价值。但是,贵州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品优势,也不等于市场优势。贵州旅游产品的打造、包装、宣传和推销的力度不够,导致贵州旅游的竞争能力不强,养在深闺无人知,最终不能实现资源到经济的转化。 • 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上,要做到“三权”分离,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行业主管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主导和行业主管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例之一。所谓政府主导,指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对旅游业要正确定位,给旅游业发展予宽松的产业政策和较多的投入。在旅游业发展中作好宏观调控,把旅游管理的权力最大限度地放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则应作好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协调好旅游行业内部的相互关系;加强对旅游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把好旅游质量关。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贵州比较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来源于优美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了。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泛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的环境容量较小,在大规模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加,将引起生态环境质量的迅速退化,最终又限制着旅游的发展。因此,要保证贵州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旅游发展中打出“生态”牌,在生态环境上大做文章。 第三、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旅游人文环境。从目前来看,旅游目的地总是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当地的居民素质普遍偏低。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目的、动机、兴趣爱好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旅游者更多的想要了解旅游地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将更为广泛。因此,客观上要求旅游地居民要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旅游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进行培训,这也是提高旅游地竞争实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每四、严把导游质量关,提高导游员综合素质。贵州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如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织金洞等,对发展入境旅游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贵州的导游员乃至全国的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景点的相关科学知识背景了解不多,讲解时往往局限于一些表象的东西,比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景点的外观形象等。对于景区景点的一些内在的科学性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满足游客的求知需求。今后对导游员的录用考查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要大力培养能掌握多门语言的导游员,满足国际旅游迅速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对贵州旅游资源的整体包装宣传,提升贵州旅游形象。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长期以来,贵州旅游接待人数与周边省份如云南、广西、湖南等相比差距较大,许多国内国外游客往往经过贵州直达云南而很少在贵州停留。其中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以来对贵州旅游的包装宣传不够,导致贵州的旅游形象较差,人们对贵州的了解不多,认识不深。要保证贵州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稳步前进,政府必须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贵州旅游进行包装宣传。要让国内国外的游客了解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知道贵州、向往贵州、走进贵州、怀念贵州。 第六、继续发展贵州交通事业,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得以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最近几年,贵州的旅游交通条件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省会贵阳到各旅游景区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但是,现在的各种交通条件都主要是从贵阳到各旅游城市,而连接旅游城市与各景点的道路质量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吸引回头客非常不利。因此,旅游交通的发展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贵州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把贵州的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的真正的旅游大省。 参考文献: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保继刚 楚义芳 彭华 编著 《贵州旅游地理》贵州科技出版社 杨龙 编著 《旅游管理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张广海 方百寿等 编著 《贵州旅游》 贵州民族出版社 廖善友 编著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摘要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条件优越。但在贵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限制了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从管理体制、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地居民素质、导游素质、包装宣传、旅游交通等六个方面来提升贵州旅游形象,保证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 关键词 :贵州旅游 制约因素 旅游形象 持续发展 加快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省政府 研究室 王礼全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旅游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培育的战略决策,极大地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贵州旅游业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基本具备,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开发之势,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其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先导性带动作用也开始显现。但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仍然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初期,从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不快;交通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态势仍然受部门牵制、条块分割的影响,发展的整体合力不强;缺乏精品牌,形象竞争力不强,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产业面临全面提升的压力。 在当前面临难得机遇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应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总体部署,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通过推进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推进贵州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一、提高旅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性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有效调控,有人据此把旅游业视为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确起着多方面的主导作用,包括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对旅游项目开发组织科学论证、严格审批和监督管理;对旅游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对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引导性投资;整合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其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等。但是,除了旅游资源经营具有垄断性外,旅游业的其他业务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性,因而旅游业也应顺应市场要求,尊重市场供求原则,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 因此,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现代理念发展旅游业。一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即以旅游需求为基础,确定开发方向、开发规模和开发特色,打造发展亮点,在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快对旅游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改进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减少行政干预,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政府实行投入引导的同时,创新思路,通过特许经营权出让、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手段筹集发展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开发格局;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餐饮、酒店、商业等方面形成产业集聚。四是按照“大市场”的要求,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应将旅游业从政府部门过多包揽的怀抱中解脱出来,将其放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更多地经受市场的竞争,更多地发挥市场对它的调节作用,从而开拓大市场,实现大发展。 二、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要求,进行资源和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把旅游产业变成产业旅游,加快构建特色旅游经济体系。 旅游业不仅综合性很强,关联度较高,而且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因此,旅游经济具有特殊的运行规律。这是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产业规模还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其发展过多地依赖资源,依赖景区景点,粗放式经营突出,依靠先进科技进行深度开发滞后,产业链短,关联度不高,组成旅游产业各部分之间只是形成了一种松散的结合和简单的数量关系,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加上体制机制的制约,与资源禀赋和现有条件相适应的旅游经济体系尚未形成。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要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思路,遵循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对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其他相关产业范畴包容在旅游业里面,实现良性互动,构筑特色旅游产业框架,加快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基础条件建设,在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建设的同时,改善运输组织方式,增加国内航线和航班,增设国际航班。同时加快酒店业等接待设施建设,使之能适应大旅游发展的需要。二是有机整合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克服过去那种只重“游”而忽视其他要素的倾向,把分散的要素整合起来,把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开发等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特别是把把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形成依托中心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大产业格局。三是注重特色和抓住比较优势,对景区景点进行深度开发,尤其应在文化开发上下功夫,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塑造品牌,提升产业质量。四是加强旅游经济内部主导行业的培育。实践证明,旅行社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越来越起着龙头的作用。应尽快改变过去过度依赖风景资源来发展旅游业的做法,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把旅行社作为旅游经济的主导行业加以培育。目前全省旅行社达120多家,但其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在旅游业发展中难以起到“龙头”作用。应适应客源由自然流量为主体向以竞争流量为主体转变的新变化,根据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需要,选择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旅行社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产业,以合理组织旅游生产力,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资源重组等途径加快培育旅游企业集团。五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关键要素。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应高度重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支持学校办好相关专业,促使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且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三、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新型模式,创新旅游信息交流方式,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快速提高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对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和提高产业层次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旅游产业的市场广阔,涉及面宽,加上游客层次不同,群体各异,尤其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向游客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种旅游信息,实现网络化服务。 在这方面,国内外很多地方积累了成功的做法。一些地方的旅游信息服务已具体到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景点、所能提供的住房及其价格等信息,都能从其网站查阅,并配有图片,方便旅游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国内很多地方也加快了旅游产业信息化步伐。 贵州旅游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一是应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旅游信息数据库,加快信息发布和交流,大力推进网络化服务。可选择在贵阳、遵义、安顺等大城市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促使现有网站增加栏目,丰富内容,提高制作水平,从而为游客提供景区景点、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各种旅游服务价格以及旅游商品购买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快市场营销网络化,优化销售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在产品宣传、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快运用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扩大旅行社网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提升贵州旅游服务质量,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推动器。 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增强产业整合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发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的地位,延伸旅游业的内涵,加快形成大产业格局。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不断证明正,任何资源都可能具备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供人们开发利用。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广泛性非常突出,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多,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依托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文化、商贸,以及工业、农业和相关基础设施条件,依托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这就决定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必须以旅游为纽带,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商贸、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协调动作的产业链条,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只有在高度的社会整合作用下才能实现。因此,旅游业的社会性,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而必须与有关部门高度协调,密切配合,依靠全社会力量办旅游,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旅游,这样才能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长久的持续力。 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一要加强部门协调和合作,相互配合,开成合力联合打造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二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旅游产业开发,政府部门为其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三要促使旅游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按照“自然与人文交融、商贸与休闲一体、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原则,挖掘内涵,提高品位,推进产业互动,实现联动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贵州旅游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时期,全省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具备了提升产业层次的基本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推进,信息化提升,社会化参与,加快产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贵州省旅游业论文参考文献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 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 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通车里程有沥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0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 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一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特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入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性交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3)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4)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书目: 《旅游经济》1984-1992年合订本,1994年第1期。 《消费经济》1988-1993合订本。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于学谦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方针政策与法规》,中国旅游出版社。

第三章 我们应该做的 (1)支持社区积极参与符合国家目标和优先项目的旅游政策和计划的制定、实施、监测和评估工作,并组织社区的宣传活动,使人们意识到从旅游发展中所获得的利益。 (2)通过旅游活动,为人们提供广泛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机会,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在边远地区开发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增加农村的收入。 (3)旅游发展规划要确保旅游目的地的遗产及其完整性,尊重社会和文化规范,特别是要尊重当地固有的文化传统,在旅游业可能损害当地社区和社会价值的情况下,控制旅游业的发展速度。 (4)与旅游从业人员合作,鼓励他们为旅游目的地树立正确的形象而进行有效的促销,通过教育、信息和交流等方式,使游客意识到当地社会的文化及其对游客的态度。 (5)承认人力资源开发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制定有利于吸收当地劳动力资源的长期计划,采取适当措施为妇女和青年广泛而又积极地就业提供机会。 (6)通过政府、私营机构和有关方面的联络和沟通,促进并加强国际协调和监督,以便宣传旅游的积极影响并消除旅游的消极影响。 (7)进一步调动当地和国际上的力量,消除和控制与旅游业有关的弊病和对人的剥削,特别是对妇女、儿童和其他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剥削。 (8)鼓励各国政府在国际和国内颁布法律,加强执法,通过协议采取行动,不让犯罪分子有藏身之地,以铲除旅游过程中不利的社会影响。 (9)认识在“二十一世纪议程”中旅游业的重要性,因为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途径,像其它产业一样,旅游业也会消耗资源,产生“垃圾”,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但会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其中对生物的多样性和脆弱性的生态体系(例如珊瑚礁、考古遗址、高山、海滨和温地)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世界各国都应当遵守生态旅游的准则。 (10)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以便制定并最终通过一个“全球旅游业的职业道德准则”。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但与此同时旅游业产生的种种弊端对社会产生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旅游业所带来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弊端的治理。 参考文献 [1]谢彦君﹑陈才﹑谢中田﹑《旅游学概论》、2003、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86﹑187页 [2]郑本法﹑《旅游产业的十大功能》一文(见《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经济》1988年第3期)

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为文化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糟粕也会随着外来旅游者悄然而至,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意识予以腐蚀。如: 表现在价值观念上,当地居民已有人开始以羡慕的眼光观察着外来游人的生活方式,并开始疑虑自身的人生价值;表现在道德观念上,当地有些居民通过观察外来游人的生活方式,开始怀疑传统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是非标准;有的在外来文化面前自惭形秽;有的热衷于模仿西方旅游者的气魄和服饰,但却因其条件所限难免显露出东施效颦的滑稽。 6 污染自然环境,败坏社会风气 旅游产业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表现为:旅游交通的频繁和飞机、汽车、游艇等交通工具废气排放量的增加,使旅游接待地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剧;各种旅游设施的过度兴建,不仅有“三废”污染的问题,而且破坏了原有自然景观的布局;旅游者对名胜古迹的触摸攀爬和乱刻乱画,使名胜古迹的原始风貌及其存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旅游者摩育接踵而至,大大地增加了接待地的垃圾处理量,加上一些旅游者随意丢弃废物的不良行为,致使当地垃圾成堆,蚊蝇成群,昔日那和谐宁静、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已荡然无存;特别是外来旅游者不适当地狩猎、采集、露营、野炊以及为了寻求刺激而对旅游资源的施暴行为,接待地居民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开山辟路、大兴土木,都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山火四起,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 如果说旅游产业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可限期得到治理,那么旅游产业对社会风气的败坏却是难以好转的。受外来游人的影响,接待地的社会病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且有日趋蔓延之势。有的人以“个性解放”为名,行酗酒、卖淫、吸毒、迷信之实。又有人在金钱的诱惑和纵欲意识的驱使下,肆无忌惮地违法犯罪。 第二章 旅游产业的社会治理 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既有积极功能,又有消极弊病。无论是积极功能,还是消极弊病,都是有一定条件的。一般地说,旅游产业的功能是主要的、现实的,而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是次要的、潜在的。因此,应当在澄清认识的基础上,发挥和扩大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抵制和清除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使旅游产业沿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而不应因噎废食。鉴于这种认识,许多专家学者和有关人士都对旅游产业社会弊病的治理想对策,提措施。 1 加强旅游规划,防止过度发展 必须对旅游接待量进行适度控制——在制定旅游规划时,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在实施旅游规划时,则应根据情况的变化,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力避因旅游产业的超负荷发展而产生社会问题。 2 进行舆论引导,提高承载能力 旅游接待地的政府部门通过舆论传媒,引导当地居民,不断提高他们在心理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承受能力;使其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产业给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以便为发展旅游产业尽心尽力。 3 生产健康产品,丰富游览内容 1997年中国旅游工作的主题就是,大力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办好'97中国旅游年。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应向游客提供满足人类正当需求的旅游产品,其旅游活动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一切违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碍积极健康的东西,必须加以抵制。而力争实现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持续发展,将旅游行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则是1999年中国旅游工作的思路和奋斗目标之一。 4 健全管理体制,重视宣传教育 旅游接待地的政府部门应利用国家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法规,对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予以强行治理和控制。特别是要健全和完善全国性、系统性与旅游产业相关的管理条例和政策法规,建立和强化专门负责治理和控制的执行、监督和管理机构,严厉惩罚那些违规犯罪的社会群体或个体,把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内。与此同时,尤其要重视宣传教育,强化对旅游产业社会弊病的软控制。既要对外来旅游者进行宣传,让其了解旅游接待地的有关的注意事项和政策法规,以便预防由于无知而发生违规行为;更要对旅游从业者和当地居民进行教育,以便提高其思想认识,增强其思想上的免疫力。自1980年以来,世界旅游组织(WTO)每年为世界旅游日确定一个主题。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对旅游产业社会功能的发挥和对旅游产业社会弊病的治理。这些主题分别是: 1980年,旅游为保存文化遗产,为和平及相互了解作贡献。 1981年,旅游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1982年,旅游的骄傲:做文明的客人,文明的主人。 1983年,旅游和度假是所有人的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1984年,旅游为国际谅解、和平与合作服务。 1985年,开展青年旅游,文化和历史遗产为和平与友谊服务。 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促进力量。 1987年,旅游促进发展。 1988年,旅游:从中获取教益。 1989年,自由旅行,促成世界一家。 1990年,旅游,未获认知的产业,有待开发的服务。 1991年,通讯、信息和教育:旅游发展的动力。 1992年,旅游是促进社会经济一体化和增进各国人民了解的途径。 1993年,争取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持的永久和谐。 1994年,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旅游。 从1992年之后,中国旅游业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作为从全局上树立中国旅游形象的一个重要措施。从中也可看出中国为了弘扬旅游产业的社会功能和治理旅游产业的社会弊病做出的努力。中国旅游业的宣传主题分别是: 1992年,中国旅游观光年。 1993年,中国山水风光游。 1994年,中国文化古迹游。 1995年,中国民众风情游。 1996年,中国度假休闲游。 1997年,中国旅游年。 1998年,中国华夏城乡游。 1999年,中国生态环境游。 2000年,中国神州世纪游。 2001年,中国体育健身游。 2002年,中国民间艺术游。 2003年,中国烹饪王国游。 2004年,中国百姓生活游。 2005年,中国旅游年。 2006年,中国乡村游。 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 中国旅游业不仅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而且还确定相应的宣传口号。从这些宣传口号里,更可看出中国在弘扬旅游产业社会功能、治理旅游产业社会弊病方面所下的决心。如: 1998年华夏城乡游的口号是:现代城乡,多彩生活。 1999年生态环境游的口号是:反璞归真,怡然自得。 2000年神州世纪游的口号是:文明古国,世纪风采。 1997年5月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通过了世界旅游领导人会议《关于旅游业社会影响的马尼拉宣言》。因该宣言是专就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发表的,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是权威性的,故全文录之,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们来自世界77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私营团体的代表聚集一堂,出席世界旅游组织和菲律宾共和国政府联合举办的“关于旅游业社会影响的世界领导人会议”;我们认真讨论了旅游业的社会影响,研究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影响,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负面效应;我们相信旅游业将继续不断地为各国和社区带来社会、经济利益,且旅游业并不是造成社会问题或与之相关问题的唯一原因;我们决心消除产生于旅游业或其相关活动的社会弊病。

我会

贵州旅游业论文

我会

可以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