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发布时间: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民间形式向民族形式转型的标志——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重新体味“小感触”中的大时代与大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4期《宏大叙事视野里的“鲁剧”地域美学阐释》,《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民间文化与莫言小说的传奇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人学:马克思的美学基点及其归宿》,《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6日摘要,全文收入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入王万森、刘新锁主编《文学历史的跟踪: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史料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穿越文化的心灵遇合与理性评判》,《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论〈茶馆〉的现代性》,《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新视阈中的可能性探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东方论坛》2014年第1期《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诗·革命·历史:革命叙事诗的诗学政治化阐释——兼论李季的叙事诗创作》,《东方论坛》2012年第5期《“五四”启蒙传统的回归与重构——“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6期《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人学”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结——“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3期。《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认同危机:语言视角的考察》,《东方论坛》2011年第4期。《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鲁迅新论》,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暴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及悖论性生命体验——重读<朝花夕拾>》,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镜像自我与语言建构的主体》,温奉桥主编《文学的医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日常生活”叙事与跨世纪中国小说的自我认同》,《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黄鹂声声带血鸣——孙犁抗日小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构建现代性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9年第4期《文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纠结——论新世纪小说的认同危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追索欲望时代的精神可能》,《青岛文学》2008年第5期《反思传统与悼念青春的孤本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问题》,《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天雨海风叙乡愁——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日常生活”叙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论先锋小说的崛起及其艺术影响》,《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酷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7期《“自我”的镜像:徘徊于建构与解构之间》,《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论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的艺术流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价值取向》,《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诗”与“生活”之间——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个性》,《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寻求“自我”生成的历史基点》,《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镜中飞翔:现代性文化语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现实处境与突围策略——论90年代女性写作》,《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世俗之相的摹写》,《青岛文学》2000年第5期《对话意识与狂欢化写作》,《鸭绿江》1998年第5期

可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

代表性著作及主编资料: 《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边缘的批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版;《行走的风景》(散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10月版;《走过陕北》(散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年10月版;6.《路遥研究资料汇编》(第二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7.《延安文艺研究论丛》(第一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8.《路遥纪念集》(第二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9.《路遥再解读》(第二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0.《红色延安》(合著),陕西旅游出版社2010年版;《路遥全集》(特邀编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代表性论文与评论: 1.《当代散文创作个性精神的式微与复归》——人大“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1997年摘录。2.《回归真实与自由之岸——90年代“随笔热”现象的考察》——人大“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2000年第一辑摘录。3.《九十年代散文创作中人文精神因素的考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困惑与突围的风景——20世纪90年代散文现象浅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挚恋土地的美文——浅论刘成章陕北风情散文》——人大“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2001年第3期摘录。《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刘成章散文〈安塞腰鼓〉赏析》——《名作欣赏》(核心)2001年第5期,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从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延安时期”散文现象浅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散文:当下状态解读与未来走向展望》——《当代文坛》(核心)2002年第6期。《路遥研究述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泛文学化时代散文研究的几个问题》——《理论与创作》2003年第2期。《“大散文”:意象阔远的散文天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抒情机制的确立与抒情散文的兴盛——“十七年时期”散文现象浅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生命写作学刍论》——《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散文化时代的小说走向》——《当代文坛》2005年第2期;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文学观点》观点摘录。《由民间到广场:“延安时期”陕北民歌的彰显之路》(第一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泼洒激情铸美文——刘成章〈扛椽树〉赏析》——《名作欣赏》2006年第11期。《“人道主义”视阈下的新时期散文写作——“新时期散文现象”浅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4期。《应当以怎样的姿态研究“当代散文”》——《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5期。《八十年代以来“延安时期作家”全集、文集出版情况概述》——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当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8年10期。《在不断突破中前行——高鸿长篇小说创作论》——《当代文坛》2010年1期。《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延安”元素》——《文艺争鸣》2010年10期。《“延安时期”文化自觉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4期。《由<高干大>看“延安文艺”的转型之路》——《延安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25.《乡土中国的文学言说》(合作)——《延河》2012年第4期,《文学报》2012年5月10日整版转载。《路遥:一位真正活在读者心中的作家》——《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9日“学林”版。《创新还是炒作——我对“在场主义散文”倡导者的几点看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19日“文学”版。《<讲话>催生强大文化合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28日“特别策划”版。《西部散文:捍守精神高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6月8日“文学”版。《批评家不妨搞点创作》——《文艺报》2008年12月9日第2版。《文艺评论要关注“小人物”的创作》——《文艺报》2010年3月22日第2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中国文化报》2012年5月17日第7版。《新近发现的路遥1980年前后致谷溪的六封信》,《新文学史料》2013年第3期。《为什么路遥作品历久弥新》,《文艺报》2013年5月27日。《温暖情怀与励志功能——读<平凡的世界>》,《人民日报》2013年6月25日第24版。代表性文学作品:散文《漫步秦直道》(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散文《我的“延川老乡”——关于北京知青的记忆》(《新华文摘》2013年第14期);小说《土地纪事》(《当代》1989年第6期);小说《窑变》(《延河》1990年第6期);散文《书信的话题》(《散文》2000年第11期)。主持重要课题: 延安时期作家类型生成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年);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011年);编纂“延安文学档案·散文卷”,国家社科出版基金子项目(2013年);参加学术会议: 10参加第九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大连);10参加第11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并大会发言(济南);11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京);5 参加“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大会演讲(西安);

《“吃人”叙事的历史变形记》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全文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论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人民”话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6期《民间形式向民族形式转型的标志——从“新秧歌剧”到“新歌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评陈军著<戏剧文学与剧院剧场——以“郭、老、曹”与北京人艺为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6期《重新体味“小感触”中的大时代与大境界》,《鲁迅研究月刊》2012年第12期《当代文学史写作:方法、可能与限度》,《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扬子江评论》2009年第4期《宏大叙事视野里的“鲁剧”地域美学阐释》,《东岳论丛》2014年第3期《民间文化与莫言小说的传奇性》,《文艺争鸣》2004年第6期《人学:马克思的美学基点及其归宿》,《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敞开与遮蔽:文学史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云梦学刊》2004年第6期,《社会科学报》2006年12月6日摘要,全文收入余三定主编《当代学术史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全文收入王万森、刘新锁主编《文学历史的跟踪:19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述史料辑》,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穿越文化的心灵遇合与理性评判》,《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论〈茶馆〉的现代性》,《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新视阈中的可能性探寻》,《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4期《论废名小说中的儒家文化意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3期《论新时期中后期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2期《革命时代的生活与文学之美——<这边风景>简论》,《东方论坛》2014年第1期《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情”的政治与抒情的政治学:20世纪中国政治抒情诗》,《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诗·革命·历史:革命叙事诗的诗学政治化阐释——兼论李季的叙事诗创作》,《东方论坛》2012年第5期《“五四”启蒙传统的回归与重构——“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三)》,《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第6期《中国现代性悖论语境中的思考与写作》,《海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年第12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认同建构及其叙事表征》,《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0期。《“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困局——“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之二)》,《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10期。《“人学”话语与“人民”话语的纠结——“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认同困境及其叙事表征》,《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3期。《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认同危机:语言视角的考察》,《东方论坛》2011年第4期。《叙事的耗散与主体的困境——19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叙事的自我建构与认同危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艺术》,《石家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鲁迅新论》,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暴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乡土中国的情感记忆及悖论性生命体验——重读<朝花夕拾>》,姜振昌、刘增人主编《鲁迅新论》(第二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镜像自我与语言建构的主体》,温奉桥主编《文学的医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1期。《“寻根”作家的认同焦虑与构建“文化中国”的难局》,《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日常生活”叙事与跨世纪中国小说的自我认同》,《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黄鹂声声带血鸣——孙犁抗日小说研究>的方法论启示》,《东方论坛》2010年第5期。《当前青少年学生文学阅读调查研究》,《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叙事的自我认同及其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小说的辩证》,《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构建现代性进程中的乡土中国形象》,《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新世纪小说的影像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9年第4期《文学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纠结——论新世纪小说的认同危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1期。《传媒景深中的中国现代文学景观》,《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新世纪小说的新闻化叙事批判》,《东方论坛》2008年第3期《追索欲望时代的精神可能》,《青岛文学》2008年第5期《反思传统与悼念青春的孤本书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寻绎及其文化阐释》,《东方论坛》2013年第4期。《论中国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文史结合”问题》,《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和大视野的历史图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1期。《天雨海风叙乡愁——读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第1期《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唐都学刊》2005年第1期《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日常生活”叙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论中国现代散文的“情”“志”之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论先锋小说的崛起及其艺术影响》,《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充满张力的寓言化叙事——重读〈孔乙己〉》,《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期《“酷虐”与“复仇”:奴隶时代的心理证词》,《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7期《“自我”的镜像:徘徊于建构与解构之间》,《泰山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视角及其归宿》,《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论中国现代散文小品的艺术流变》,《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论“文化寻根”小说的渊源及价值取向》,《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诗”与“生活”之间——论中国现代散文的语言个性》,《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寻求“自我”生成的历史基点》,《泰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镜中飞翔:现代性文化语境中“自我”的重建》,《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故乡记忆与儒禅文化精神》,《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现实处境与突围策略——论90年代女性写作》,《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世俗之相的摹写》,《青岛文学》2000年第5期《对话意识与狂欢化写作》,《鸭绿江》1998年第5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投稿

这些文献可以,但是太单调,建议多找些著作!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可追溯到创刊于1958年的《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是海南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报。随着海南师范学院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原《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编国内刊号为CN 46-1075/N,国际刊号为ISSN 1674-4942,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开放办刊的科学发展观,反映海南师范大学和全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海南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是海南师范大学主管和主办的综合学术类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水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述评和综述等学术论文。主要内容有: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学报自创刊以来,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走过了内刊,国内公开发行,国内国际公开发行,扩版增容的发展历程,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愈扩大。目前收录本刊全部或部分论文的科技文摘期刊和数据库主要有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和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摘和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和中国化学化工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地理学文摘和中国地理学文献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和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等。本刊曾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海南省第一届、第二届优秀期刊奖等。2008年又获“海南省首届优秀出版物政府奖”。作为海南省办刊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校学报,本刊广纳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热忱关注在读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注重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报道,依靠海南师范大学所具有的学科、人才和区域优势,办成特色鲜明的精品期刊。 数学计算机物理生物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主编:韩长日ISSN:1674-4942CN:46-1075/N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邮政编码:571158

1、贺桂梅,《“传统文化热”:“国家”与“文明”的交互塑造》,《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9日。暂未收录。2、贺桂梅,《批判的想象力:代际与阶级》,《中华读书报》2014年2月12日。暂未收录。3、贺桂梅,《马年春晚舞台上的“中国/梦”》,《中华读书报》2014年3月12日。暂未收录。4、贺桂梅,《“个人的”如何是“政治的”——我的性别研究反思》,《南开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5、贺桂梅,《马年春晚与“中国梦”想象》,《文艺争鸣》2014年第6期。6、贺桂梅,《1940-1960年代革命通俗小说的叙事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8期。《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7、贺桂梅,《海战电影与日本新民族主义》,《中华读书报》2014年9月3日。8、贺桂梅,《“中国”意识与当代文学(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0期。9、《记忆的消费与政治——南京!南京!与金陵十三钗的变奏》,《文化研究》2013年第15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1月。10、《超越“现代性”视野:赵树理文学评价史反思》,《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11、《开放文学研究——以“20世纪中国文学”为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收入《走向学术前沿》,武汉出版社,2012年。12、《直面当代历史的情感结构》,《现代中国》第1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3、《重返80年代 打开中国视野》,《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3期。《社会科学报》2012年6月14日转载。收入《重构我们的文学图景:70后的文学态度与精神立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4、《“文化自觉”与“中国”叙述》,《天涯》2012年第1期。15、《革命与“乡愁”——〈红旗谱〉与民族形式建构》,《文艺争鸣》2011年4月号。16、《打开文学的历史视野——浩然与当代文学的激进实践重读》,《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17、《文学批评的“想象力”》、《谈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南方文坛》2011年第1期。18、《激活历史经验与学术知识的力量——解读刘复生》,《南方文坛》2011年第1期。19、《亲密的敌人——、中的性别/国族叙事》,《文艺争鸣》2010年第9期。20、《作为方法与政治的整体观——解读汪晖的“中国问题”论》,《天涯》2010年第4期。21、《“20世纪中国文学”论与现代文学学科体制》,《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第3期。22、《“可见的女性”如何可能:以为中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3期。23、《穿越当代的文学史写作——洪子诚教授访谈》,《文艺研究》2010年6月。24、《文学性与当代性: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研究》,《文艺争鸣》2010年5月号。25、《叠印着(古代与现代)两个中国:1980年代“寻根”思潮重读》,《上海文学》2010年第3期。26、《打开60年的“原点”:重返八十年代文学》,《文艺研究》2010年第2期。《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与现实关注》,《天涯》2010年第5期。27、《重讲“中国故事”》,《天涯》2009年第6期。28、《70-80年代文化转型和“五四”的重构》,《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4卷·1,胡星亮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29、《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文艺报》2009年8月29日。30、《1950-1970年代诗歌的“四板块”与“重写诗歌史”》,《新诗评论》2009年第1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31、《80年代、“五四”传统与“现代化范式”的耦合——知识社会学视角的考察》,《文艺争鸣》200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9期转载。32、《从“春华”到“秋实”——严家炎教授访谈录》,《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33、《1990年代中国危机与知识分子主体重建》,《天涯》2009年第3期。34、《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21期转载。35、《“十九世纪的幽灵”——80年代人道主义思潮重读》,《上海文学》2009年第1期。36、《1980年代“文化热”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上),《励耘学刊》(文学卷),2008年第1辑(总第7辑),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年7月。《1980年代“文化热”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下),《励耘学刊》(文学卷),2008年第2辑,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年1月。  37、《重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第4期。  38、《重读浩然:“金光”或“魅影”之外的文学世界》,《南方文坛》2008年第4期。《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9期转载。39、《想像“文化中国”的方法——“寻根”思潮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现代中国》第十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40、《文化理论与经典重读》,《文艺争鸣》2007年第8期。41、《后/冷战情境中现代主义文化政治——西方“现代派”与80年代中国文学》,《上海文学》2007年第4期。42、《赵树理文学的现代性问题》,收入《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3、《“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文艺理论》2007年第5期转载。44、《“延安道路”中的性别问题——阶级与性别问题的历史思考》,《南开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第3期转载。45、《性/政治的转换与张力——早期普罗小说中的“革命+恋爱”模式解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年第5期。另名为《“革命+恋爱”模式解析——早期普罗小说释读》,《文艺争鸣》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1期转载。46、《“当代文学”的建构及其合法性依据》,《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47、《知识分子、革命与自我改造——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转载。48、《新历史语境下的“文学自主性”》讨论,《上海文学》2005年第4期。49、《知识分子、革命与自我改造——丁玲“向左转”问题的再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2期。《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7期转载。50、《三个女人与三座城市——世纪之交怀旧视野中的城市书写》,《南方文坛》2005年第4期。《人文学者的想象力》,《南方文坛》,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9、《“现代文学”的确立与50-60年代大学体制》,《教育学报》2005年第3期。收入《教育:知识生产与文学传播》,陈平原主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6期51、《先锋小说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艺研究》2005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期。收入《2005文学评论》,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52、《赵树理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现代中国》第六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53、《挪用与重构——80年代文学与五四传统》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上海文学》2004年第5期。54、《1990年代小说中的北京记忆》(删节版),《读书》2004年第1期。《1980-1990年代小说中的北京记忆》(全文版),《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10期转载。55、《文学性:洞穴或飞地——关于文学“自足性”的简略考察》,《南方文坛》2004年第3期。56、《“再解读”:文本分析与历史解构》,《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第6期。《20世纪40至70年代文学研究:问题与方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第2期。57、《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三种资源》,《文艺研究》2003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4年第3期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1期转载。收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文化批评文选》,陈惠芬、马元曦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期。58、《知识分子、女性与革命——从丁玲讨论延安另类实践中的文化冲突问题》,《Hwanghae Review》(《黄海文化》,韩国汉城),2003年。《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2004年第7期转载。59、《宗璞访谈录:历史沧桑与作家本色》,《小说评论》2003年第5期。收入《宗璞文学创作评论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60、《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与女作家出版物》,《现代中国》第三辑,2003年5月。收入《大众传媒与现代文学》,陈平原、山口守主编,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61、《女性文学的“现代传统”》,《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18日。62、《面对卑微者的不幸人生——解读杨绛散文〈老王〉》,《语文建设》,2003年第1期。63、《当代中国人文思想分化的要素及其过程》,《Korean Critical Review 》(《文学评论》,韩国釜山),第46-66页,2002年。64、《“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研究的实践和可能性》,《解放军艺术学报》,2001年第3期。《东方》2001年第8期转载。65、《“现代”·“当代”与“五四”——新文学史写作范式的变迁》,《现代中国》(集刊)第一辑,陈平原主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66、《跨学科视域中的20世纪中国文化研究》,《文艺争鸣》,2000年第1期。后收入《2000中国年度论文选》,漓江出版社,2001年。67、《从晚清说起——对陈平原90年代学术史研究的读解》,《文艺争鸣》,2000年第3期。68、《世纪末的自我救赎之路——1998年“反右”书籍出版的文化分析》,《上海文学》,2000年第5期。69、《镜城地形图——评〈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读书》,2000年第5期。70、《“没有屋顶的房间”——读解戴锦华》,《南方文坛》,2000年第8期71、《八十--九十年代对“五四”的重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年第4期。72、《九十年代女性文学面面观》,《文艺报》1998年6月18日。《新华文摘》1998年9期转载。73、《伊甸之光——徐小斌访谈》,《花城》1998年第5期。74、《沈从文〈看虹录〉研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2期。收入钱理群主编的《对话与漫游——四十年代小说研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75、《有性别的文学——女性话语的诗学实践》,《北京文学》1996年11期。76、《个体的生存经验与写作——陈染读解》,《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3期77、《性别的神话与陷落》,《东方》1995年第4期。78、《新话语的诞生——重读〈班主任〉》,《文艺争鸣》1994年第1期。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可追溯到创刊于1958年的《海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是海南创办最早的高等学校学报。随着海南师范学院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原《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新编国内刊号为CN 46-1075/N,国际刊号为ISSN 1674-4942,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坚持质量第一、以人为本、开放办刊的科学发展观,反映海南师范大学和全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态,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海南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是海南师范大学主管和主办的综合学术类期刊,主要刊载具有较高水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述评和综述等学术论文。主要内容有:数学研究、物理学研究、化学与化工研究、生命科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学报自创刊以来,经过近50年的不懈努力、辛勤耕耘,走过了内刊,国内公开发行,国内国际公开发行,扩版增容的发展历程,期刊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愈扩大。目前收录本刊全部或部分论文的科技文摘期刊和数据库主要有德国数学文摘(Zentralblatt MATH)、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和中国数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物理学文摘和中国物理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化学化工文摘和中国化学化工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地理学文摘和中国地理学文献数据库、电子科技文摘和电子科技文献数据库等。本刊曾获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海南省第一届、第二届优秀期刊奖等。2008年又获“海南省首届优秀出版物政府奖”。作为海南省办刊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校学报,本刊广纳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热忱关注在读研究生的科研活动,注重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报道,依靠海南师范大学所具有的学科、人才和区域优势,办成特色鲜明的精品期刊。 数学计算机物理生物化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 主管单位:海南师范大学主办单位:海南师范大学主编:韩长日ISSN:1674-4942CN:46-1075/N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99号邮政编码:571158

新体育、足球世界。

《新的综合:文化视野》,《文学评论》198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以下简称“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88年第7期全文转载。《宗教与人心》,《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9期全文转载。《文学史与人史》,《当代作家评论》1988年第6期,《文摘报》 1989年1月8日 摘要介绍。《人性恶的证明》,《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89年第8期全文转载。《人生之谜》,《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7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入“海马文学丛书”《五异人传》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惨烈人生》,《文艺评论》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4期全文转载。《吴越的逍遥》,《当代作家评论》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6期全文转载。《苍凉之诗》,《当代作家评论》199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5期全文转载。《贾平凹:走向神秘》,《文学评论》199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0期全文转载。《叩问宗教》,《文艺评论》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转载。《“新儒林外史”与“新京味小说”》,《理论与创作》1993年第2期,《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5期全文转载。《这一代人的牺牲意识》,《文艺评论》199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7期全文转载。《重新发现历史》,《文艺评论》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世纪末的流浪与求索》,《当代作家评论》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4年第4期全文转载。《“汉味小说”风格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4期全文转载。《当代神秘潮》,《文艺评论》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全文转载。《从呐喊到冷嘲》,《文艺评论》199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全文转载。《新生代的崛起》,《文艺评论》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1995年第4期摘要介绍。《“57族”的命运》,《文艺评论》1995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5期全文转载。《当代文论与人文精神》,《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7期全文转载;并为邹明山主编的《文化转型与文艺》一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收入。《面对民众》,《文艺评论》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5年第10期全文转载。《“知青族”的旗帜》,《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6年第3期全文转载。《“文革”记忆》,《文艺评论》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96年第3期全文转载。《写我们的当代史》,《新东方》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介》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6年第6期全文转载。《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6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世纪末的文化漩流》,《文艺评论》1996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6年第12期全文转载;并被愚士选编《以笔为旗》一书(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收入。《五四情结》,《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第一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五四情结”与当代思想》,《文艺评论》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1997年第5期全文转载。《九十年代的思想裂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全文转载。《女权之思》,《文艺评论》1999年第3期。《新中国文学民族性的回顾与思考》(与王庆生先生合作),《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被全文收入《1999年度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全球化时代的文学选择》,《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0年第9期全文转载。并获中国文联2000年度优秀文艺论文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德国文化的奇观》,《青年思想家》2000年第1期。《俄苏文学与20世纪中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建立“二十世纪学”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二十世纪:亚洲的再崛起》,《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论八十年代以来文学世俗化思潮的演变》,《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4期摘要介绍。《探索女性文学新思路》,《文艺评论》2001年第4期。《当代文坛还缺什么?湖北作家还缺什么?》,《文艺新观察》2001年第1期。《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佛家精神》,《益阳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20世纪俄国作家与宗教》,《吉首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欧美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长江学术》第1辑,“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8期全文转载,并被收入《2002年文学评论选》(漓江出版社2003年版)。《当代“京味小说”与北京文化精神》,《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新时期文学中的“后现代”思潮》,《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重新认识毛泽东》,《粤海风》2003年第2期。《〈红楼梦〉与当代文学》,《文艺评论》2003年第2期。《新时期“新潮小说”的流变与现代派思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王蒙与外国文学》,《长江学术》第4辑。《唐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超越虚无主义的尝试》,《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读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的随想》,《〈张居正〉评论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新生代”与传统文化》,《理论与创作》2004年第1期。《20世纪城市文学的风景》,《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新生代女作家:回归传统的尝试》,《文艺报》 2004年3月11日 。 《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曾获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创作奖(1998年)。《世纪末文化思潮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曾获武汉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0年)。《别了,20世纪》,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代表性著作及主编资料: 《当代散文流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7月版;《边缘的批评》,太白文艺出版社2009年6月版;《行走的风景》(散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00年10月版;《走过陕北》(散文集),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年10月版;6.《路遥研究资料汇编》(第二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7.《延安文艺研究论丛》(第一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8.《路遥纪念集》(第二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9.《路遥再解读》(第二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0.《红色延安》(合著),陕西旅游出版社2010年版;《路遥全集》(特邀编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代表性论文与评论: 1.《当代散文创作个性精神的式微与复归》——人大“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1997年摘录。2.《回归真实与自由之岸——90年代“随笔热”现象的考察》——人大“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2000年第一辑摘录。3.《九十年代散文创作中人文精神因素的考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困惑与突围的风景——20世纪90年代散文现象浅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1期全文转载。《挚恋土地的美文——浅论刘成章陕北风情散文》——人大“现当代文学文摘卡片”2001年第3期摘录。《高原生命的火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刘成章散文〈安塞腰鼓〉赏析》——《名作欣赏》(核心)2001年第5期,入选人教版中学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参考书》。《从自由言说到自觉言说的整合——“延安时期”散文现象浅论》——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散文:当下状态解读与未来走向展望》——《当代文坛》(核心)2002年第6期。《路遥研究述评》——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泛文学化时代散文研究的几个问题》——《理论与创作》2003年第2期。《“大散文”:意象阔远的散文天地》——《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抒情机制的确立与抒情散文的兴盛——“十七年时期”散文现象浅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生命写作学刍论》——《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散文化时代的小说走向》——《当代文坛》2005年第2期;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文学观点》观点摘录。《由民间到广场:“延安时期”陕北民歌的彰显之路》(第一作者)——《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泼洒激情铸美文——刘成章〈扛椽树〉赏析》——《名作欣赏》2006年第11期。《“人道主义”视阈下的新时期散文写作——“新时期散文现象”浅论》——《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4期。《应当以怎样的姿态研究“当代散文”》——《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5期。《八十年代以来“延安时期作家”全集、文集出版情况概述》——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当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历史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8年10期。《在不断突破中前行——高鸿长篇小说创作论》——《当代文坛》2010年1期。《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延安”元素》——《文艺争鸣》2010年10期。《“延安时期”文化自觉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意义》——《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4期。《由<高干大>看“延安文艺”的转型之路》——《延安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25.《乡土中国的文学言说》(合作)——《延河》2012年第4期,《文学报》2012年5月10日整版转载。《路遥:一位真正活在读者心中的作家》——《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7月9日“学林”版。《创新还是炒作——我对“在场主义散文”倡导者的几点看法》——《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19日“文学”版。《<讲话>催生强大文化合力》——《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5月28日“特别策划”版。《西部散文:捍守精神高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6月8日“文学”版。《批评家不妨搞点创作》——《文艺报》2008年12月9日第2版。《文艺评论要关注“小人物”的创作》——《文艺报》2010年3月22日第2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中国文化报》2012年5月17日第7版。《新近发现的路遥1980年前后致谷溪的六封信》,《新文学史料》2013年第3期。《为什么路遥作品历久弥新》,《文艺报》2013年5月27日。《温暖情怀与励志功能——读<平凡的世界>》,《人民日报》2013年6月25日第24版。代表性文学作品:散文《漫步秦直道》(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散文《我的“延川老乡”——关于北京知青的记忆》(《新华文摘》2013年第14期);小说《土地纪事》(《当代》1989年第6期);小说《窑变》(《延河》1990年第6期);散文《书信的话题》(《散文》2000年第11期)。主持重要课题: 延安时期作家类型生成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9年);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011年);编纂“延安文学档案·散文卷”,国家社科出版基金子项目(2013年);参加学术会议: 10参加第九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大连);10参加第11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学术年会并大会发言(济南);11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京);5 参加“延安文艺与20世纪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大会演讲(西安);

这些文献可以,但是太单调,建议多找些著作!

就学报来说,你可以看一看学报的封面,上面就表明的又是否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级别越高表明论文价值越大。如全国核心期刊等。当然,文科类大学在全国排名越靠前,它的学报也越有价值。看你上面所列的学报应该都不是特别核心的期刊。其他的文学类杂志《理论与创作》应该还是比较专业的。其实,如果你的论文中有引用上述文献中引用别人的观点或话语的内容,应该直接找到原出处,直接列上书名是最好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