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会计专硕毕业论文案例怎么找

发布时间:

会计专硕毕业论文案例怎么找

毕业论文的案例,可取图书馆查资料,去知网看文献。用各种搜索引擎查询。

具体课题是什么呢?

拟剧理论下现象类选秀节目的自我呈现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张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现如今的很多综艺节目,明星嘉宾的表演有很大一部分是其“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嘉宾们在其中努力进行印象管理,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景观,本文借以拟剧理论,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选秀节目中明星嘉宾参与者“后台表演”和“前台呈现”的关系,具体了解选秀综艺节目的真实与表演,重新观察作为被消费的明星嘉宾的自身符号及“人设”符号是如何应用到综艺节目当中的,并思考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才能更长久地有利于节目、受众与嘉宾的多方发展,以此为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拟剧理论;自我呈现;印象管理;《乘风破浪的姐姐》 引言在新媒体时代下,无论打开哪个视频软件,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充斥着受众的眼球,在此环境下选秀综艺节目的出圈显得极为困难。《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档主打30岁+女性成长类的选秀节目,自开播以来因议题和姐姐们的舞台表现和个人形象频繁登上热搜,可以说是2020年现象级综艺。在2021年年初,该节目又推出了第二季,在当前众多“养成类”偶像选秀中脱颖而出,在收视率和反响度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真人秀节目差异化竞争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利用媒体平台展示的综艺节目就好比欧文·戈夫曼“拟剧理论”中所称的“舞台”。从过去的非主流《超女》《快男》到现在的人设综艺,都在显示选秀节目通过对符合受众价值期待的符号呈现视听节目,以期达到控制观众心理、吸引用户参与的目的。1 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概述1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高质量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成为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主要文化产品之一。为使节目不出现同质化的问题,选秀节目也划分为好几种类型,早期的《快乐女声》《加油好男儿》,重点打造素人偶像;到前几年出现的《中国好声音》开始聚焦有舞蹈或演唱功底的选手;再到后来引进国外节目版权的《创造101》《青春有你》等,是以打造团体为主,参赛选手几乎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练习生,这些节目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偶像市场的空白,通过选拔男团、女团来打造新一代的偶像。这些选秀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播出期间,热度居高不下。目前,国内选拔男团、女团的选秀综艺节目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偶像团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类节目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2《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现状《乘风破浪的姐姐》是芒果TV的一档综艺,选取30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女艺人聚集在一个房子里,通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与练习,最后进行唱跳比拼,由现场观众投票选拔,最终突围者组成女团出道。该节目通过聚焦大龄女艺人,使在不同领域已经有所成绩的女艺人重新以练习生的身份来挑战唱跳,并通过团体公演来决定是否可以最终成团出道。这样的节目设置打破了人们对这些已经出道多年的女明星的固有印象,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除此之外,其也因为立意深刻并且是本土原创的选秀综艺而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2 戈夫曼拟剧理论与选秀综艺节目1自我呈现——理想化的表演1后台表演与前台呈现戈夫曼将社会生活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指个人扮演正式角色的社会场所或接触活动,他们在进行“舞台表演”。后台则是人们积蓄支持力量并为更正式场合的互动做好准备的地方。后台类似于剧院的后台或者摄制电影时镜头之外的活动。当安全地躲在场景之外时,人们才得以放松,并可以宣泄一下感情,充分表现自己的行为风格,这与他们在台前一直拘谨的行为完全不同。在属于比赛竞演环节的过程中,选手们的唱功和舞蹈,服装道具,整体的舞台展示最能够带来看点,带来受众对节目的点击量还有评论。在竞演的筹备过程中,选手之间的互动,选手们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及选手们自己的准备阶段,在这个后台里,他们身上的符号包括他们的个性也会成为节目的看点,观众因为喜爱某个明星,便想要关注他除了舞台表现之外的东西,当然,受众在认为观看到选手背后的真实个性,也会对其有新的认识和标签。当嘉宾的“后台表演”与原有人设和受众期待重合度较高时,即“前台呈现”与“后台表演’”相似时,观众会认为嘉宾在前台上“本色出演”,如呈现选手在台上的高光时刻和台下的艰苦训练,符合受众对选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越努力越幸运”的期待。例如张含韵在沉寂了近十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一首《Wonderful U》征服了很多人的耳朵。蓝盈莹微博里发的关于年度总结与她在节目里对团队的选择相契合,于是有了关于“蓝盈莹好胜心”“蓝盈莹拼命三郎”等热搜,“人设”已经把姐姐们“符号化”了。当“后台表演”与原有人设和受众期待存在差异时,综艺节目呈现出嘉宾台前台后的“反差萌”,如张雨绮身上的自信,李斯丹妮舞台上的飒爽女风与她们在台下却打打闹闹、互相调侃,与成熟姐姐身上的沉稳感觉带来一种“反差萌”,不符合受众原有的刻板印象,具有惊喜感和话题度,容易引发讨论,节目组也可以在社交平台引爆话题。同时, 嘉宾身上的“反差萌”可以拉近他们和观众的距离,通过嘉宾的“ 接地气”来打造节目的“亲和力”,带来综艺节目的“综艺感”。全方位展现嘉宾,塑造更立体的形象,在符合众期待的同时,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受众会继续观看和窥视行为,增强对节目的黏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把握好这种反差的度,容易导致节目过度娱乐化, 受众注意力“失焦”,偏离节目原有的设定,与节目想要传达的价值背道而驰。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经过包装的形象属于“理想化表演”,这是一种经过包装而塑造出来的个人形象,张雨绮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的“憨憨”表演等就是“理想化表演”成功的范例。2引发社交媒体多触点传播除了综艺节目的类型和节目自身的内容,受众会把节目对明星嘉宾的选择作为他们是否会是该档节目的忠实观众的评判条件。综艺节目组请到年轻用户喜欢的嘉宾,明星嘉宾自带流量,这样在节目的初期便会引来关注度。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用户会关注嘉宾的微博,以及关于他们的新闻。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一些嘉宾依靠他们自身的人设和前台、后台的表现,会使一些潜在受众“路转粉”。在鲍德里亚消费观里,只要可以引起注意力的都可以作为消费对象,受众可以对明星外表所携带的符号进行消费,同时,选手身上的角色定位、社交网络、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中被消费的对象。对综艺节目来说,选择明星嘉宾并将其后台行为和真性情呈现给受众,可以给节目带来以下增益。节目播出前,节目组利用选手进行前期宣传,制造话题。选秀节目发布预告时会利用姐姐们的舞台表现来做出蒙太奇式的剪影照片,从而制造看点和悬念,引发受众的兴趣,也会提前放出选手们在为比赛准备的照片,接受采访的视频,截取具有选手个性特色的片段,而在节目播出之后,就明星嘉宾的舞台表现自然会引来受众的讨论,这其中不乏节目组为了节目热度,也会有意“制造”话题,所以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期间,微博热搜总是有很多关于姐姐们话题,黄晓明作为节目的主持人,唯一出现度最高的男明星,与姐姐们的交流,也为节目组带来一系列的话题度。 “媒体奇观”是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媒体奇观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具体表现一般为“盛大场面”“名人文化”“娱乐经济”等。媒体通过符合受众心理期待和刻板印象的人设符号,制播出具有话题流量的节目和热点事件,营造出了各类奇观化的图景,制造出各类明星和热点事件。2印象管理——自我形象管理人们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不同舞台上认识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期待以及我们对他人思想、情感和行动的期待,会不但地根据自己身处舞台以及交往对象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姐姐们通过前台的表演进行印象整饰,印象整饰即印象管理,它是指个人试图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现象与过程,也就是自我形象的管理。1综艺节目的嘉宾选择与角色设定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节目中姐姐们的表现,网友们更是发挥集体协作的智慧,将话题延伸至姐姐们的私生活中,深扒姐姐们的“黑历史”和私生活。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姐姐们个个都是出道10几年甚至30几年的圈内资深艺人,每位姐姐身上都沉淀着许多段精彩的经历,黄圣依的奥斯卡晕倒事件,伊能静早年的婚变八卦,张雨绮的打前夫等瓜都顺着节目的热议话题被一起牵出来。网友新瓜旧瓜一齐吃,使得一些姐姐辛苦塑造的完美人设受到了一些颠覆性的破坏。经过网友柯南式的深扒,我们会发现私底下的姐姐与我们通过媒体深度报道的看到的姐姐形象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转,是因为姐姐在节目中的呈现是通过“表演”来对自己进行形象整饰,姐姐们所呈现的只是她们想要观众看到的内容,而真正的姐姐是怎样的,她们并不会直接表现。人的表演区域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前台是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不想被观众看见的地方,因此人们前台与后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姐姐们在萤幕上呈现的状态与行为举止,就是前台的表演,私底下的生活则是姐姐们的后台,是姐姐们不希望被发现的部分。2印象管理中的个体人格表现 一面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的刻板印象,以及部分受众对于节目冲突性的期待;一面是“打破标签”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对于积极的女性形象的期待,这档综艺未播先火。姐姐们拒绝被定义,努力突破成长 的态度与节目主张的“天生青春”和“姐姐”们张扬的女性主义,形成了吸引受众关注、产生传播热点、扭转观众认知的力量,成为其热播的重要原因。因此,嘉宾的选择和表现对综艺节目的成功至关重要,综艺节目需要精心挑选出镜嘉宾,严格把关。3“剧班”表演所带来的受众心理满足就像一部电影的制作完成需要剧组人员一起创作努力,戈夫曼所提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表演”中,需要一套“剧班”,来保证演出圆满完成。同样,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三十位姐姐组成了一个剧班,表演区域是舞台中央的唱跳表演和后台的精心准备,表演剧本是节目的赛制和流程,表演主体是选秀团员,剧班里强者相逢,集合的都是爆炸性的话题人物,《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核心话题离不开一个字“撕”。“综艺太后”宁静、“Battle至尊”张雨绮等等会发生舞台前和舞台后什么样的摩擦,能够让受众获得心理上对全新节目形态的满足。3 现象类选秀综艺节目对前后台界线的挑战与传播策略1“前台”与“后台”界线模糊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嘉宾除台上表演之外,在后台的表现,如姐姐们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真实情绪等,竞演的过程是即表演的前台,嘉宾需要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完成演出。而他们的准备工作则是在进行一种“后台表演”,但因为此时也有镜头,所以是在前台上展示自己的后台。相较于舞台,选手们的的社交账号也是另一个“前台”的展示,嘉宾在社交账号上发布综艺节目有关的内容,这是他们与节目的互动,在每一期播出前,不光是节目组,明星嘉宾都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出预告,这其中会有节目的播出时间和本期看点,而在该期播出后,不少嘉宾还会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感悟,引发二次传播,为节目增加热度。2后台成为观众窥私欲的场所《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的选手多为出道的成熟艺人,不至于出现前者那般近乎重复的人物形象。嘉宾参加节目之前自身就有的知名度和参加节目之后所带来的话题度能够为节目引流,观众对于他们看好喜爱的的嘉宾有一定的好奇心,节目组满足受众对其舞台背后的窥探,也就将受众的注意力从明星本身转移到了节目上。3《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传播策略众多女团综艺节目定位于女性成长,《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是如此,从接到任务后进行训练的场地、集体居住的宿舍和在后台接受节目组采访,这些画面的都是通过一种真人秀与比赛竞技所结合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节目组所打造的姐姐们共同生活的特定环境,在大众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在这里凸显出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矛盾。此后的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可以采用舞台竞技的方式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选秀节目的,但此后更多的综艺选秀节目可以不再如之前一样以批量的工业化女团形象为参照,而是掺杂更多的人性情感与个人经验对照,形成女团形象的新认知,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三十位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鲜明个性,舞台隐喻关照到了大家的日常生活,观众在看她们无论是舞台前区还是后区的表演,便会产生共鸣。通过艺人全方位形象的呈现,受众会得到情感的反馈,并且会探讨社会对30岁女性的包容,4 结语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选秀综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的选秀综艺节目也在紧跟形势。首先,国内选秀综艺节目正在不断丰富选秀对象的选择,增加节目的多样性;其次,《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出现,显示出国内选秀综艺开始注重节目的精神内核,不断增加节目立意的深度,并且开始丰富节目内容,注重节目效果的专业性;最后,国内逐渐开始出现原创综艺,并增加节目的创新性。同时,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后台形象前台化位移,明星形象在经历了节目塑造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以及通过这档节目,在社交平台话题引爆效应,还有嘉宾姐姐们社交账号引流带来的粉丝经济,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应如何应用才能更长久地有利于节目、受众与嘉宾的多方发展等。只有不断增加节目的创新性和内涵,才能为大众呈现出更好的作品。六、参考文献[1]陈朝彦 拟剧理论视阈下《吐槽大会》中明星的自我呈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徐明明,徐昕从纪录片到真人秀——拟剧理论视角下《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第二季研究[J]电视研究,2017(09):63-[3]沈成菊真人秀节目中的拟剧特点分析——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J]科技传播,2014,6(22):228-[4]高涛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之“拟剧理论”浅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4(04):74-[5]陈雪 大众传播中的“后台表演”现象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6]朱燕丹拟剧理论视角下电视真人秀的特点及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5,23(04):68-[7]李文嘉,唐嘉蔚拟剧理论视阈下声乐演唱节目的建构与叙事创新——以《声入人心》为例[J]戏剧之家,2020(31):154-[8]栾轶玫,郭爽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拟剧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的嘉宾选择与角色设定[J]视听界,2020(04):34-[9]王文姝,林晓华拟剧理论视域下直播带货的表演解析[J]新闻论坛,2020,34(05):15-[10]栾轶玫,郭爽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拟剧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的嘉宾选择与角色设定[J]视听界,2020(04):34-[11]刘晔拟剧理论视域下明星“人设”特点及建构策略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7):217+[12]渠瑶台前幕后:拟剧理论视角下的“网红”现象[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7):45-[13]于江琦网络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创新及反思[J]视听,2021(01):34-[14]张丽阳议程设置理论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视听,2021(01):35-[15]郑艺晗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成功之道[J]东西南北,2020(08):82-[16]刘娜,梁潇媒介环境学视阈下Vlog的行为呈现与社会互动新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47-[17]董晨宇,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新闻与写作,2018(01):56-[18]王长潇,刘瑞一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J]当代传播,2013(03):10-12+

学校一般有数据库的比如CNKI,维普,万方等参考别人的论文,只要标注了,就不算作弊了

会计专硕毕业论文案例

会计专硕其实是偏向于应用研究的,所以会计专硕论文一般不会要求做实证,而是要做案例分析,而学术型则要求做实证。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又称专业会计硕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简称MPAcc)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 专业代码为125300。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是规格不同的两种学位类型,各有侧重,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要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既要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又要深入探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有规律。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注重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与保障制度,保证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和培养质量。加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培养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培养条件,是保证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注重教师的职业培训,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合理知识结构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积极选聘会计实际部门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人员参与培养会计硕士研究生。要具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场所及设备条件,加强教材、课件、案例库建设和图书资料、网上文献信息数据库、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网络接入条件等教学设施建设。要与会计实际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和合作,能提供良好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基地。

会计专硕论文是案例,会计专硕论文是需要用案例进行分析的。以下是会计硕士的相关介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是一种技能类学位,是为了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健全和完善我国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领导与协调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有关培养工作。试点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重视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各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抓好学科建设,理顺办学体制,试点单位可根据需要成立专门工作组织,专人负责。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会计硕士

在写会计专硕毕业论文时是通过淘宝商家找案例公司的。从开始下决心动笔到结束中间有无数次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觉得写不下去的时刻。但当写完之后再回来总结一下毕业论文的套路,会觉得以毕业为目的的论文真的非常简单。会计专硕注意:写毕业论文和装修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性——是个发生频率低,但工程量巨大的事情。很多人可能活了20多年第一次接触论文(或装修),悲催的是从开始了解相关知识到独立完成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中间难免要走很多弯路。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案例

回答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可以从财务分析方面着手写。因为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实现如下企业管理的目的: 1、可以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的经济管理活动; 2、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 希望能帮助到你。祝你生活愉快! 提问 您好 想问一下写固定资产减值有没有比较冷门的上市公司推荐啊 回答 比较冷门的上市公司。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名字叫:希望教育集团 提问 还有其他的推荐吗 回答 吉峰科技 提问 吉峰科技写固定资产减值好写吗 回答 是比较好写的,因为他们刚上市的时候股值在158元。现在只有5元左右了,降得很厉害。 提问 华夏航空可以当做成本核算来写毕业论文吗 回答 是可以的哦 提问 可以再给我一些写固定资产减值的冷门上市企业吗,我选一下 回答 有这些的哦。赣锋锂业、上海瀚讯、永兴材料 提问 哪个最适合写固定资产减值 回答 永兴材料 更多14条 

免费给你会计

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探讨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有多方面,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一、会计核算形式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方式下,会计核算形式是将记账凭证的内容按会计科目登记到日记账、明细账以及总账中。因此,围绕如何减少登账,特别是登记总账的工作量而产生了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分别是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以及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等五种。这样,一方面各有侧重地反映会计信息,同时,发挥总分类账对明细分类账的统辖作用,通过各账之间的核对发现可能出现的记账错误,及时加以纠正。但这些核算形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或简化转抄的工作而不能完全避免,这就决定了这些处理形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手工处理的局限性。计算机处理采用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即在系统内建立“临时凭证文件”用以存放未记账的凭证,建立“历史凭证文件”用以存放已记账的会计凭证,并不设其他的日记账及明细账文件,需要时可根据设定的条件从“凭证文件”中建立索引读取,分别以总账、日记账或明细账的形式随时输出。  二、账薄的概念与分类的变化  所谓账簿是指根据会计凭证序时、分类记录经济业务的簿籍,按其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手工会计中账簿属于数据存储。一张新凭证产生后,将其数据按会计科目、金额及方向进行转抄、登记到相应的日记账或分类账中。而电算化改变了这种处理过程:首先是账簿的概念发生了变化,电算化后的会计账簿只不过是根据记账凭证按会计科目进行归类、统计的中间结果,在电算系统内部根本不存在手工意义下的各种账簿;其次,会计账簿划分为日记账,总账及明细账的必要性已不存在。电算化以后,只要选定一个会计科目,软件系统就可将涉及到该科目的所有业务全部筛选出来形成所谓的账簿,不管这个科目是现金类还是存款类,是总账科目还是明细科目,而且只要对筛选的结果按日期进行排序或索引,所有的账都可按日记账的形式输出。  三、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  在手工核算的前提下,日记账、总账要使用订本账,明细账要使用活页账,通过设置不同的账簿来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簿记录不能空行、隔页,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更正法和红字冲销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是打印输出的,可装订成活页式,不可能是订本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只要输入的凭证正确,软件系统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以便更详细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采用输入“冲销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似于红字更正法,以便留下修改的痕迹。四、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化  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手工核算形式下会计人员按不同的分工,各司其职,组织会计工作的运转。而电算化会计中的人员,除会计专业人员外,还有系统管理员和操作员等,按新的分工形式完成会计工作的运作。原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内部控制措施在电算化后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等试算平衡的检查;凭证的借贷平衡审查;余额、发生额的平衡检查,都由计算机来完成。因此,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分为以组织控制措施为主的一般控制和以计算机控制程序为主的系统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变化: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建立在不相容的职务互相分离的基础上。电算化后,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会计职责的集中,原手工操作下不宜合并的岗位,采用电算化后可以合并,某些会计人员可能既从事数据的输入、处理,又负责数据的输出、报送,他们可能熟悉数据来源的相互关系、数据如何处理、分配及输出的使用等方面知识,同时也熟知内部控制的缺陷,这就有可能使他们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非法的删改处理,增加了人为出现错误与弊端的可能性,所以,有必要增加新的可行的内部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将放在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的控制、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人机交互处理的控制、计算机系统之间连接的控制几方面。按不同的职责划分操作权限,设置操作密码,杜绝未经授权的人员操作计算机软件。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日常维护以及在排除故障时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  五、审计内容随之发生了改变  电算化以后,同样需要审计的监督职能,所不同的只是审计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项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进行处理,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出错或被非法篡改,计算机只会无条件地按给定的错误程序和方法处理有关会计事项,而这些则是肉眼不可见的,这就增加了审计风险和审计难度。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要增加对计算机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六、对财务报告也产生了影响  现代会计学有两个分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对外编报财务报告,管理会计主要对内部。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必须遵循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相关会计制度与准则,而对内的财务报告的内容、编报原则以及报表格式则根据管理上的需要决定,并不固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将会改变目前会计准则中规定的报表体系和陈报方式。这一结合一旦成为现实,财务报告将不再区分为对外财务报告与对内财务报告,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不断加速,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可以的,有选题有内容

会计毕业论文的案例去哪找

毕业论文的案例,可取图书馆查资料,去知网看文献。用各种搜索引擎查询。

拟剧理论下现象类选秀节目的自我呈现研究——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张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现如今的很多综艺节目,明星嘉宾的表演有很大一部分是其“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嘉宾们在其中努力进行印象管理,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景观,本文借以拟剧理论,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选秀节目中明星嘉宾参与者“后台表演”和“前台呈现”的关系,具体了解选秀综艺节目的真实与表演,重新观察作为被消费的明星嘉宾的自身符号及“人设”符号是如何应用到综艺节目当中的,并思考如何处理这种关系才能更长久地有利于节目、受众与嘉宾的多方发展,以此为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的传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拟剧理论;自我呈现;印象管理;《乘风破浪的姐姐》 引言在新媒体时代下,无论打开哪个视频软件,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充斥着受众的眼球,在此环境下选秀综艺节目的出圈显得极为困难。《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档主打30岁+女性成长类的选秀节目,自开播以来因议题和姐姐们的舞台表现和个人形象频繁登上热搜,可以说是2020年现象级综艺。在2021年年初,该节目又推出了第二季,在当前众多“养成类”偶像选秀中脱颖而出,在收视率和反响度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在真人秀节目差异化竞争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利用媒体平台展示的综艺节目就好比欧文·戈夫曼“拟剧理论”中所称的“舞台”。从过去的非主流《超女》《快男》到现在的人设综艺,都在显示选秀节目通过对符合受众价值期待的符号呈现视听节目,以期达到控制观众心理、吸引用户参与的目的。1 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概述1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高质量的综艺节目应运而生,成为大众文化消费时代的主要文化产品之一。为使节目不出现同质化的问题,选秀节目也划分为好几种类型,早期的《快乐女声》《加油好男儿》,重点打造素人偶像;到前几年出现的《中国好声音》开始聚焦有舞蹈或演唱功底的选手;再到后来引进国外节目版权的《创造101》《青春有你》等,是以打造团体为主,参赛选手几乎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练习生,这些节目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偶像市场的空白,通过选拔男团、女团来打造新一代的偶像。这些选秀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播出期间,热度居高不下。目前,国内选拔男团、女团的选秀综艺节目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偶像团体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类节目的选择也越来越丰富。2《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现状《乘风破浪的姐姐》是芒果TV的一档综艺,选取30位年龄在30岁以上的女艺人聚集在一个房子里,通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与练习,最后进行唱跳比拼,由现场观众投票选拔,最终突围者组成女团出道。该节目通过聚焦大龄女艺人,使在不同领域已经有所成绩的女艺人重新以练习生的身份来挑战唱跳,并通过团体公演来决定是否可以最终成团出道。这样的节目设置打破了人们对这些已经出道多年的女明星的固有印象,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除此之外,其也因为立意深刻并且是本土原创的选秀综艺而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2 戈夫曼拟剧理论与选秀综艺节目1自我呈现——理想化的表演1后台表演与前台呈现戈夫曼将社会生活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指个人扮演正式角色的社会场所或接触活动,他们在进行“舞台表演”。后台则是人们积蓄支持力量并为更正式场合的互动做好准备的地方。后台类似于剧院的后台或者摄制电影时镜头之外的活动。当安全地躲在场景之外时,人们才得以放松,并可以宣泄一下感情,充分表现自己的行为风格,这与他们在台前一直拘谨的行为完全不同。在属于比赛竞演环节的过程中,选手们的唱功和舞蹈,服装道具,整体的舞台展示最能够带来看点,带来受众对节目的点击量还有评论。在竞演的筹备过程中,选手之间的互动,选手们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以及选手们自己的准备阶段,在这个后台里,他们身上的符号包括他们的个性也会成为节目的看点,观众因为喜爱某个明星,便想要关注他除了舞台表现之外的东西,当然,受众在认为观看到选手背后的真实个性,也会对其有新的认识和标签。当嘉宾的“后台表演”与原有人设和受众期待重合度较高时,即“前台呈现”与“后台表演’”相似时,观众会认为嘉宾在前台上“本色出演”,如呈现选手在台上的高光时刻和台下的艰苦训练,符合受众对选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越努力越幸运”的期待。例如张含韵在沉寂了近十年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以一首《Wonderful U》征服了很多人的耳朵。蓝盈莹微博里发的关于年度总结与她在节目里对团队的选择相契合,于是有了关于“蓝盈莹好胜心”“蓝盈莹拼命三郎”等热搜,“人设”已经把姐姐们“符号化”了。当“后台表演”与原有人设和受众期待存在差异时,综艺节目呈现出嘉宾台前台后的“反差萌”,如张雨绮身上的自信,李斯丹妮舞台上的飒爽女风与她们在台下却打打闹闹、互相调侃,与成熟姐姐身上的沉稳感觉带来一种“反差萌”,不符合受众原有的刻板印象,具有惊喜感和话题度,容易引发讨论,节目组也可以在社交平台引爆话题。同时, 嘉宾身上的“反差萌”可以拉近他们和观众的距离,通过嘉宾的“ 接地气”来打造节目的“亲和力”,带来综艺节目的“综艺感”。全方位展现嘉宾,塑造更立体的形象,在符合众期待的同时,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受众会继续观看和窥视行为,增强对节目的黏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把握好这种反差的度,容易导致节目过度娱乐化, 受众注意力“失焦”,偏离节目原有的设定,与节目想要传达的价值背道而驰。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经过包装的形象属于“理想化表演”,这是一种经过包装而塑造出来的个人形象,张雨绮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的“憨憨”表演等就是“理想化表演”成功的范例。2引发社交媒体多触点传播除了综艺节目的类型和节目自身的内容,受众会把节目对明星嘉宾的选择作为他们是否会是该档节目的忠实观众的评判条件。综艺节目组请到年轻用户喜欢的嘉宾,明星嘉宾自带流量,这样在节目的初期便会引来关注度。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用户会关注嘉宾的微博,以及关于他们的新闻。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一些嘉宾依靠他们自身的人设和前台、后台的表现,会使一些潜在受众“路转粉”。在鲍德里亚消费观里,只要可以引起注意力的都可以作为消费对象,受众可以对明星外表所携带的符号进行消费,同时,选手身上的角色定位、社交网络、人际关系,都可以成为综艺节目中被消费的对象。对综艺节目来说,选择明星嘉宾并将其后台行为和真性情呈现给受众,可以给节目带来以下增益。节目播出前,节目组利用选手进行前期宣传,制造话题。选秀节目发布预告时会利用姐姐们的舞台表现来做出蒙太奇式的剪影照片,从而制造看点和悬念,引发受众的兴趣,也会提前放出选手们在为比赛准备的照片,接受采访的视频,截取具有选手个性特色的片段,而在节目播出之后,就明星嘉宾的舞台表现自然会引来受众的讨论,这其中不乏节目组为了节目热度,也会有意“制造”话题,所以在《乘风破浪的姐姐》播出期间,微博热搜总是有很多关于姐姐们话题,黄晓明作为节目的主持人,唯一出现度最高的男明星,与姐姐们的交流,也为节目组带来一系列的话题度。 “媒体奇观”是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媒体奇观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具体表现一般为“盛大场面”“名人文化”“娱乐经济”等。媒体通过符合受众心理期待和刻板印象的人设符号,制播出具有话题流量的节目和热点事件,营造出了各类奇观化的图景,制造出各类明星和热点事件。2印象管理——自我形象管理人们会在特定的情境中,不同舞台上认识到别人对我们行为的期待以及我们对他人思想、情感和行动的期待,会不但地根据自己身处舞台以及交往对象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姐姐们通过前台的表演进行印象整饰,印象整饰即印象管理,它是指个人试图影响他人对自己印象的现象与过程,也就是自我形象的管理。1综艺节目的嘉宾选择与角色设定网友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节目中姐姐们的表现,网友们更是发挥集体协作的智慧,将话题延伸至姐姐们的私生活中,深扒姐姐们的“黑历史”和私生活。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姐姐们个个都是出道10几年甚至30几年的圈内资深艺人,每位姐姐身上都沉淀着许多段精彩的经历,黄圣依的奥斯卡晕倒事件,伊能静早年的婚变八卦,张雨绮的打前夫等瓜都顺着节目的热议话题被一起牵出来。网友新瓜旧瓜一齐吃,使得一些姐姐辛苦塑造的完美人设受到了一些颠覆性的破坏。经过网友柯南式的深扒,我们会发现私底下的姐姐与我们通过媒体深度报道的看到的姐姐形象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反转,是因为姐姐在节目中的呈现是通过“表演”来对自己进行形象整饰,姐姐们所呈现的只是她们想要观众看到的内容,而真正的姐姐是怎样的,她们并不会直接表现。人的表演区域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前台是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后台则是为前台表演做准备的、不想被观众看见的地方,因此人们前台与后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姐姐们在萤幕上呈现的状态与行为举止,就是前台的表演,私底下的生活则是姐姐们的后台,是姐姐们不希望被发现的部分。2印象管理中的个体人格表现 一面是“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是非”的刻板印象,以及部分受众对于节目冲突性的期待;一面是“打破标签”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对于积极的女性形象的期待,这档综艺未播先火。姐姐们拒绝被定义,努力突破成长 的态度与节目主张的“天生青春”和“姐姐”们张扬的女性主义,形成了吸引受众关注、产生传播热点、扭转观众认知的力量,成为其热播的重要原因。因此,嘉宾的选择和表现对综艺节目的成功至关重要,综艺节目需要精心挑选出镜嘉宾,严格把关。3“剧班”表演所带来的受众心理满足就像一部电影的制作完成需要剧组人员一起创作努力,戈夫曼所提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表演”中,需要一套“剧班”,来保证演出圆满完成。同样,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三十位姐姐组成了一个剧班,表演区域是舞台中央的唱跳表演和后台的精心准备,表演剧本是节目的赛制和流程,表演主体是选秀团员,剧班里强者相逢,集合的都是爆炸性的话题人物,《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核心话题离不开一个字“撕”。“综艺太后”宁静、“Battle至尊”张雨绮等等会发生舞台前和舞台后什么样的摩擦,能够让受众获得心理上对全新节目形态的满足。3 现象类选秀综艺节目对前后台界线的挑战与传播策略1“前台”与“后台”界线模糊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嘉宾除台上表演之外,在后台的表现,如姐姐们的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真实情绪等,竞演的过程是即表演的前台,嘉宾需要以个人或团体的形式完成演出。而他们的准备工作则是在进行一种“后台表演”,但因为此时也有镜头,所以是在前台上展示自己的后台。相较于舞台,选手们的的社交账号也是另一个“前台”的展示,嘉宾在社交账号上发布综艺节目有关的内容,这是他们与节目的互动,在每一期播出前,不光是节目组,明星嘉宾都会在社交平台上发出预告,这其中会有节目的播出时间和本期看点,而在该期播出后,不少嘉宾还会在社交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感悟,引发二次传播,为节目增加热度。2后台成为观众窥私欲的场所《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的选手多为出道的成熟艺人,不至于出现前者那般近乎重复的人物形象。嘉宾参加节目之前自身就有的知名度和参加节目之后所带来的话题度能够为节目引流,观众对于他们看好喜爱的的嘉宾有一定的好奇心,节目组满足受众对其舞台背后的窥探,也就将受众的注意力从明星本身转移到了节目上。3《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传播策略众多女团综艺节目定位于女性成长,《乘风破浪的姐姐》也是如此,从接到任务后进行训练的场地、集体居住的宿舍和在后台接受节目组采访,这些画面的都是通过一种真人秀与比赛竞技所结合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节目组所打造的姐姐们共同生活的特定环境,在大众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在这里凸显出了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矛盾。此后的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可以采用舞台竞技的方式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选秀节目的,但此后更多的综艺选秀节目可以不再如之前一样以批量的工业化女团形象为参照,而是掺杂更多的人性情感与个人经验对照,形成女团形象的新认知,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三十位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鲜明个性,舞台隐喻关照到了大家的日常生活,观众在看她们无论是舞台前区还是后区的表演,便会产生共鸣。通过艺人全方位形象的呈现,受众会得到情感的反馈,并且会探讨社会对30岁女性的包容,4 结语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选秀综艺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的选秀综艺节目也在紧跟形势。首先,国内选秀综艺节目正在不断丰富选秀对象的选择,增加节目的多样性;其次,《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出现,显示出国内选秀综艺开始注重节目的精神内核,不断增加节目立意的深度,并且开始丰富节目内容,注重节目效果的专业性;最后,国内逐渐开始出现原创综艺,并增加节目的创新性。同时,国内选秀综艺节目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后台形象前台化位移,明星形象在经历了节目塑造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以及通过这档节目,在社交平台话题引爆效应,还有嘉宾姐姐们社交账号引流带来的粉丝经济,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应如何应用才能更长久地有利于节目、受众与嘉宾的多方发展等。只有不断增加节目的创新性和内涵,才能为大众呈现出更好的作品。六、参考文献[1]陈朝彦 拟剧理论视阈下《吐槽大会》中明星的自我呈现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徐明明,徐昕从纪录片到真人秀——拟剧理论视角下《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第二季研究[J]电视研究,2017(09):63-[3]沈成菊真人秀节目中的拟剧特点分析——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为例[J]科技传播,2014,6(22):228-[4]高涛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之“拟剧理论”浅析[J]南方电视学刊,2014(04):74-[5]陈雪 大众传播中的“后台表演”现象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6]朱燕丹拟剧理论视角下电视真人秀的特点及策略研究[J]今传媒,2015,23(04):68-[7]李文嘉,唐嘉蔚拟剧理论视阈下声乐演唱节目的建构与叙事创新——以《声入人心》为例[J]戏剧之家,2020(31):154-[8]栾轶玫,郭爽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拟剧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的嘉宾选择与角色设定[J]视听界,2020(04):34-[9]王文姝,林晓华拟剧理论视域下直播带货的表演解析[J]新闻论坛,2020,34(05):15-[10]栾轶玫,郭爽后台表演的前台呈现——拟剧理论视角下综艺节目的嘉宾选择与角色设定[J]视听界,2020(04):34-[11]刘晔拟剧理论视域下明星“人设”特点及建构策略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7):217+[12]渠瑶台前幕后:拟剧理论视角下的“网红”现象[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7):45-[13]于江琦网络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创新及反思[J]视听,2021(01):34-[14]张丽阳议程设置理论在综艺节目中的应用——以《乘风破浪的姐姐》为例[J]视听,2021(01):35-[15]郑艺晗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的成功之道[J]东西南北,2020(08):82-[16]刘娜,梁潇媒介环境学视阈下Vlog的行为呈现与社会互动新思考[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11):47-[17]董晨宇,丁依然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新闻与写作,2018(01):56-[18]王长潇,刘瑞一网络视频分享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戈夫曼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的观察与思考[J]当代传播,2013(03):10-12+

具体课题是什么呢?

毕业论文案例分析怎么找案例

去文献里找呗,注明引用就行了

那么在论文里面想要加入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其实就是举例子。就先通过一段话,先说明你要讲的一些鲜明的结论,然后再把你的案例在后面,用你自己的话简述一下就行了。

毕业论文的案例,可取图书馆查资料,去知网看文献。用各种搜索引擎查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