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古代史论文3000字得民心者得天下

发布时间:

中国古代史论文3000字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那国人鼓捣出来的铺天盖地的帝王电视剧,不论情节如何,总要贯穿一个千篇一律的主题,即“得民心者的天下”。如果是古代的帝王还活着,听这拍马屁的腔,肯定会高兴。推翻帝制已经一百年了,按说现在的观众和古代帝王,谁也八竿子打不着,不知为啥还专门喜好这一口?如果是观众们真心喜欢,恐怕是有病不轻;如果是观众们根本就不喜欢,则恐怕是观众的意志被编剧、导演强奸了。古代的帝王之所以得天下,除了正常世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金戈铁马,战场上抢来,一种是刀光斧影,阴谋中夺来。不管怎么得的,只要是得了,有了专制的资格,都不外乎“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但是又都需要有个“奉天承运”的名分,于是就少不了由孔儒们编一套包治百病式的鬼话,吹一通万能钥匙式“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喇叭。“民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呢?先看看前一种得天下的刘邦吧。在鸿门宴上,若不是西楚霸王项羽念一点儿昔日故旧之情,不忍心听范曾那手足相残的诡计,恐怕要坐天下还轮不着他的份儿!偏偏是刘邦超凡脱俗地善于运筹,生生地把那项羽的叔叔弄成了自己的儿女亲家,而后又生生地得那惯于用兵的韩信的生死相许。有人说,这就叫得民心。那么请问,韩信被冤杀时发出的“狡兔死,走狗烹”哀鸣,是不是也算得民心?原来“民心”就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给个尿泡逗你玩儿,行看不行吃,要吃掉脑袋。岂不是绝妙讽刺?再看看后一种得天下的赵匡胤、赵光义兄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位在兄;刀光斧影,黄袍加身,篡位在弟。按儒家思想本来都是大逆不道的。生米做成熟饭了,儒家思想嘛,理就不这样说了。忠啊义啊,最终解释权全由现实中的专制统治者来决定,作为“中华文明精华”的儒家思想就是这样媚权!依此逻辑,要想“得民心”,非得无所不用其极不可。依此逻辑,那些失败“寇”们啊,全不是不“得民心”,只是尚有或多或少的良心未泯罢了。这种颠倒黑白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高调,唱了又唱,不亦悲乎?说句实话吧,古代帝王之所以能成为帝王,无一例外都是崇尚暴力的;凡崇尚暴力的没有一个是真心“鸟”那孔儒之教的。暴力是啥?是军队。统治权的根本是啥?是兵权。因为战争说到底,一方面靠实力,一方面靠运筹。《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只要合军事规律地办事,诈而狠,就能胜,这和“得民心”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的两回事。至于宫中故事和战场是同一性质的,所以,只以胜败论英雄,免费给所有胜利者无一例外地颁发“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光芒四射的大勋章,实在是无趣的事,除了有私心地换取一杯羹以外,恐怕就是自我多情地犯贱了。

李闯王渡黄河的故事: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民心的重要性,得民心者得天下。 风暴48小时-一个总统的政变历险记贫民出身的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为改变国家的贫困面貌,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富人阶层的特权,并致力于穷人福利事业的发展。于是,引起了国内富人阶层的强列反感。2002年4月11日夜,一场震惊世界的绑架总统案上演。正当委内瑞拉人民在惶恐中为他们总统的命运而担忧时,48小时后,在他的支持者忠于他的部队的帮助下恢复了权力。国共两党结论只有一个: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尽管人材济济,武器装备得天独厚。然而,当年的国民党只注重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利益,只保护黄金荣、杜月笙等为代表的上海财团的利益。他们蔑视工农、榨取工农、视民众为草芥,贪官污吏横行天下,刮尽民脂民膏,弄得天怒人怨。国民党当年的失败正是咎由自取。

得民心者得天下,无可厚非。 但是历史上,得天下者未必得民心。 封建王朝并非都得到了民心。先说近的,如果“得天 下者必得民心”,那清军人关,建立清朝时又得到 了什么民心?相反,由于不得民心,所以才“留头不 留发,留发不留头”,所以才“扬州十日、嘉定三 屠”。你可以说当时明朝太腐朽,把天下让给满族 建立的王朝至少好一点,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 在本文讨论的范围。至少清朝在得到天下之际, 是毫无民心可言的。当时的老百姓对这个关外的 民族并非很了解,只知道是那种比较荒蛮的游牧 人,对一个还不是太了解的民族,而且还带着“骑 马民族’,这一“恶劣”形象,当然不存在民心所向。 真就民心而言,老百姓宁愿生活在腐朽的汉族王 朝的天下,也不愿被文明程度很低的,而且因为陌 生而难以揣测、预料的异族所统治。 同样,元朝得到天下、金朝得到北方都是谈不 上什么民心所向的。如果说明朝太腐朽,失去天 下是活该的话,那么北南两宋相对而言就很冤枉 了。两宋时代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极度发达的 时代,普通人只知道唐代繁荣,其实在经济、科技 上,许多学者往往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顶 峰。据统计,北宋一年的国库收人就相当于十八 世纪整个欧洲的生产总值。而且北宋每年的收人 有几成要进贡辽国,但它依然经济繁荣,国富民 丰;金兵南下,宋室南渡后,仅用了二三十年时间 就使得南方经济达到了北宋的规模,后来南方的 繁荣与南宋的开发是分不开的。如果有人居然认 为女真、蒙古之所以胜利,是因为他们取得了广 大汉族百姓的民心,那就是在痴人说梦,缺乏历 史常识,所以,仅仅靠民心,是得不来天下的。其 实民心如水,水虽有狂暴之时,但不遇大风大力, 大多时候是木然沉静的,谁又能确定民心怎样

“得民心者得天下”据说出自三国时的司马懿,其临死前对司马师和司马昭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诸侯;得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得民心者得天下 悠悠中华五千载,我们的祖先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创造出一段又一段的辉煌,为后人所赞颂。分析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段辉煌之中,都毫无例外地闪现着一个盛世明君的身影,像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康熙帝玄烨……他们为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繁荣稳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统治着不同的时代,可他们却印证了同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  刘邦、项羽都是名载史册的英雄,可前者成就了千古霸业,后者却无奈乌江自刎,这难道真如项羽所言"此乃天意"吗?不是,刘邦项羽二人相比,项羽比刘邦更有才能,但项羽他恃才傲物,很少与属下谈心沟通,一意孤行,又兼?夫之勇,妇人之仁,最终走向了灭亡。相反,刘邦没有突出的个人才能,但他善于听取各方良言,身边谋士极多,常常与他们交心倾谈,上下沟通,月下千里追韩信就是明证。因此,他可以"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最终成为楚汉之争的胜者。  时间又过了几千年,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一位历史伟人--康熙皇帝,他有着比刘邦更为出众的才华,有着比项羽更为强健的体魄,有着比铁木真更为勇猛的军队,照说他可以安安稳稳的坐上龙椅。但是,他却遭遇了关内百姓的强烈的反抗,只因为他是满人,而他治下的却大多是汉人。在汉人的眼中,他永远是夷人,是外来者,因此,各地的反清斗争不绝,这也成了康熙的一块心病。但是,他从未想过使用武力让汉臣服。一次,他去长城察看城墙的毁坏情况,面对早已破落的长城,有的大臣认为要加固,以防来袭,但康熙却坚定地说:"我要修的是百姓心中的长城,这比真正的长城坚固好几倍!"是啊,这是明君的抉择,他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后来,他多次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无数百姓,终于使百姓臣服,成为一代明君。  "以史为镜,可以知古今。"纵古观今,我们不难看出?成就大业,一统天下,与老百姓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中国古代史3000字论文

论文找到没?若还需要的话,不妨借鉴下(历 史学研 究),

郭沫若《 青铜时代》

中国古代史论文3000字

500字左右能论出来点儿什么呢,是作文吧。

郭沫若《 青铜时代》

中国古代历史论文3000字

先秦诸子百家、社会动荡,为了站住脚,必须找到靠山,他们就寻找历代君王想用自己的思想抚佐帝王治理国家,各国所用学术不同,并且大量学术并起,所以出现百家争鸣的情况、

我的博客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论文3000字

用笔写啊 采纳我的 我是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