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国际专利申请只有A类文献,没有B类文献

发布时间:

国际专利申请只有A类文献,没有B类文献

IPC的现实作用1、传统作用的延续在《IPC使用指南》中指出:IPC是使各国专利文献获得统一分类的一种工具。借助这种国际统一的专利文献分类系统,可以为各专利局及其他用户建立一种有效的专利文献检索工具,从而对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作出评估。在信息服务方面,IPC还有以下作用:(a)利用分类表编排专利文献,可以使用户方便地从中获得技术上和法律上的信息;(b)作为对专利信息用户进行选择性报导的基础;(c)作为对某一个技术领域进行现有技术水平调研的基础;(d)作为进行工业产权统计工作的基础,从而对各个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做出评价。另外,IPC还是各专利局进行审查管理和统计的工具。2、作为实现计算机智能化分类的工具无庸讳言,IPC是基于纸件专利文献和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方针和原则,以今天的眼光看似乎有点过时。但看问题要看本质,IPC的本质是一种分类导航式索引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就是对专利文献进行标引。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一种已经经受实践检验的索引系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仍有其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对于智能化分类而言,其基本解决方案是将IPC改造成一种可机读的“电子版”。这种可机读的电子版,实际上是一个以IPC作为树结构框架的电子语言表达表,既将IPC现行的技术术语词汇加自然语言或短语的描述方式改造成用技术术语词汇、关系词汇、以及词与词之间关系组配和逻辑关系表达的描述方式。通过计算机编程,对编码申请说明书八大部分中的技术术语词汇(包括同义词)、关系词汇(包括动词、介词等)等进行词频统计、位置统计和关系统计,对词与词之间关系组配和逻辑关系表达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加权统计和垃圾处理,最终按与IPC电子版的相关程度列出分类位置。所列出的分类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十几个。因为,这时我们已不简单地把它们看作传统意义上的主分类、副分类,而是将它们当作对申请案的标引来使用,进而为下一步的专利文献智能化检索创造条件。如上文所说,这种改革将是对IPC的结构性改革,难度较大、工作量也相当可观,但一旦建成,意义将十分重大。届时,在专利审查流程上将不需要专门的分类审查员去完成对申请案的人工分类,需要做的事情将主要集中在由若干分类专家在流程外通过收集反馈意见,研究电子表的改进,丰富电子表的内涵等来维护这个电子语言表达表。处理分类纠纷的工作还是放在审查部门,只是要将纠纷处理结果汇总到专家手中即可。此项工作也许会有一条较长的路要走,但笔者认为,专利申请的智能化分类最有可能成为实现专利智能化审查的先驱。3、可作为实现计算机智能检索的重要工具 作为另一个IPC待开发的领域是借助IPC实现计算机智能化检索,包括智能化确定或扩展检索领域,智能化分析、取舍检索记录等。计算机智能检索是目前信息技术业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我局改进中国专利检索系统的努力方向。实现中文专利文献的智能检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查全率和查准率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审查效率和改进审查质量的目的。要解决智能化检索问题,从软硬件条件分析,似乎都不存在太大问题。目前也有一些商业检索系统初步实现了基于同义词表的智能检索,但碍于先天不足,往往失于泛泛,不适用于专利文献检索。笔者认为使专利文献智能化检索停留在纸面上的主要原因是确定实现智能化检索的技术方案及为实现技术方案需要完成的大量基础性工作。从技术解决方案角度观察,单纯的全文自由词检索和单纯的人工标引或自动分词标引都不能彻底解决专利文献检索问题。因为,中文是以字与字的组合所构成的词作为文字描述单元的,所以造成更多的不确定性。检索一般通用文字,问题也许还不突出。但检索包罗万象的专利文献,显得能力不足。利用IPC进行检索,则可以弥补上述检索的不足。因为IPC是按照科学的分类方法,将具有相同属性的技术主题分入同一类号。在同一类号下,不仅仅可以查找到与发明相同的主题,还可以查找到相似的技术方案。另外,虽然目前许多数据库对其源数据进行了很好的加工,例如进行深度标引,但是其标引也是有一定的原则的,对过于普通的词汇,则一般不作标引。如果采用专利分类作为标引表示,则不仅可以包括这些词汇,还可以从技术内涵上涵盖专利文献的技术特征、技术主题、甚至技术方案。因此必须采用字、词加分类标引的组合检索模式才能解决中文智能化检索问题(人工标引可以保留,但应作为辅助手段,专门针对某些特殊领域做深度标引和源数据的改进提升)。为此,我们可以在两个方面发挥IPC的作用。其一,除了需要采用全文检索技术外,对于词的检索,必须建立一套词表,其中包括同义词表。而IPC及与之配套的《关键词索引》可以成为生产所说的词表的基本框架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利局有条件成为中文科技领域同义词库的基本生产基地。这种词表可能具有这样的特征:与每个行业所使用的词表相比,该词表可能都不是最好或最流行的,但与所有行业相比没有比它更好或更流行的。其二,上文提到的电子语言版IPC,以及所确定的分类标引,是丰富检索的重要手段,并将作为一条现实途径,在专利文献的智能化检索中得到应用。利用IPC的领域划分、分类系统、和位置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智能化检索。如,我们仅在检索式中输入一个主分类或一个技术领域名称,甚至一个关键词,智能化检索系统就能够自动在相关范围内完成检索,得到你希望但并未完整表达,而是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模拟分析、确定、整合的检索要求,从海量数据库中提取您所期望的检索记录。

具体信息到赢手网查看百度搜索:赢手网

国外的专利尤其是PCT申请有很多过程,A、B、C代表不同状态时候的同一件专利的情况,比如说公开时候的文本编一个号码,公开后审查时候修改的又编个号码,授权时再编一个号码,这个比较复杂,得看具体的编号意义用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基础上形成的并作为基本或主要编号序列的文献。第一公布级 A 第二公布级 B第三公布级 C国际申请文献种类及其代码A1—附有检索报告的国际申请说明书;A2—未附检索报告的国际申请说明书; A3—单独出版的检索报告。

国际专利分类法是一种国际通用的管理和利用专利文献的工具。 (1)使各国专利文献获得统一的分类工具,以便于对专利文献进行分类管理、使用、查找; (2)用以在各种检索中使用,如作为为确定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包括对技术先进性和实用价值作出评价)而进行专利文献检索时的一种有效检索工具; (3)利用IPC分类表编排专利文献,使用户可方便地从中获得技术上和法律上的信息; (4)作为对所有专利信息用户进行选择性报导的基础; (5)作为对某一个技术领域进行现有技术水平调研的基础; (6)作为进行专利统计工作的基础,从而对各个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状况作出评价。ipc分类:国际专利分类系统按照技术主题设立类目,把整个技术领域分为5个不同等级:部 、 大类、 小类、大组、 小组。

国际专利分类表B

1、第一分册——人类生活需要(农、轻、医);2、第二分册——作业、运输;3、第三分册——化学、冶金;4、第四分册——纺织、造纸;5、第五分册——固定建筑物;6、第六分册——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7、第七分册——物理;8、第八分册——电学。扩展资料:IPC分类表分类表定义了五个分类原则:1、总体分类一些技术主题应尽可能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类,而不是将其单独分类。2、功能分类根据功能分类,将技术主题划分为功能分类岗位;如果分类表中不存在功能分类位置,则应将其分类为相应的应用分类位置。3、应用类别部分技术课题根据应用类别划分为应用分类岗位;如果在分类表中不存在应用分类位置,则将其归类到相应的职能分类位置。4、既有功能分类又有应用分类一些技术主题分为功能分类和应用分类。如果分类表中不存在功能分类位置,则只分类为应用分类位置。如果分类表中没有应用分类位置,则只对功能分类位置进行分类。5、独立请求权的分类和请求权的由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专利分类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分类)

第一分册——人类生活需要(农、轻、医);第二分册——作业、运输;第三分册——化学、冶金;第四分册——纺织、造纸;第五分册——固定建筑物;第六分册——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第七分册——物理;第八分册——电学。此外,IPC分类表还有专门的使用手册。国际专利分类系统的体系结构如下: 国际专利分类系统按照技术主题设立类目,把整个技术领域分为5个不同等级:部 、 大类、 小类、大组、 小组。比如:部:B——作业、运输;大类:B64 --表示飞行器、航空、宇宙飞船。大类类号用二位数标记;小类:B64C--表示飞行。小类类号用大写字母标记;大组:B64C25/00-- 表示起落装置。大组类号用1-3位数加/00标记;小组:B64C25/02-- 标记是将大组/00中的00改为其他数字小组内的等级是依次降低的,但从  分类号上看不出来,只能根据小类前的圆点数目加以判断。如:25/02 起落架;25/08 非固定的;25/10 可快放的,可折叠的或其他的;25/18 操作机构;25/26 操纵或锁定系统;25/30 应急动作的。

国际专利分类表是根据1971年签订的《国际专利分类斯特拉斯堡协定》编制的,是目前惟一国际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和检索工具。  IPC按照五个等级分类,部(Section)、大类(Class)、小类(Subclass)、主组(Main Group)、分组(Group),  其中部是分类表中最高等级的分类层,按照领域不同,分为八个大部,用一位的英文字母标记,分别是A.H。每个部分下属设有多个大类,大类是由二位数字组成,每个部下面有不同数量的大类,例如:A01,农业;林业;畜牧业;打猎;诱捕;捕鱼;小类有一个大写字母组成,例如:A01B,农业或林业的整地;一般的农业用机械或工具的部件、零件或附件;每个小类细分为许多组,其中有主组和分组,主组由高层类别号加上一位到三位的数组成以及“/oO”组成,例如:A018I/00,手动工具;分组由小类类别号以上以及小类类别号的标记加上一个一位到三位的数字,在加上除“oo’’以外的二位到四位数组成。  虽然IPC对各个类别做了明确的定义,但是具体给专利标记分类时,需要遵循IPC的分类原则。IPC分类表分类表定义了5个分类原则:  (1) 整体分类  有的技术主题应当尽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分类,而不是将它的各个组成部门分别分类。  (2) 功能分类  技术主题按功能分类分入功能分类位置;分类表中不存在该功能分类位置的,分入适当的应用分类位置。  (3) 应用分类  有的技术主题按应用分类分入应用分类位置;分类表中不存在该应用分类位置的,应当分入适当的功能分类位置。  (4) 既功能分类又应用分类  有的技术主题既按功能分类分入功能分类位置,又按应用分类分入应用分类位置。若分类表中不存在该功能分类位置,则只分入应用分类位置;若分类表中不存在应用分类位置,则只分入功能分类位置。  (5) 独立权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的分类  国际专利分类表的特点  首先,从IPC的定义可以看出,IPC类别标记是多层次的,层次的深度达到了5层。其次,从IPC类别的划分原则上看,按照不同的划分原则,一个专利往往有多个标签,从USPTO的官方网站上检索到的专利,IPC标记绝大数都是多个的,例如:专利号为4,910,036的美国专利的IPC号为:A23L I/0522;A23L 1/321 A23L 1/391 A23L 001/321A23L 001/195;A21D 002/36。日文的专利提供的IPC标记也是多个的。造成多IPC标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IPC类别系统分类原则之间存在重合,有些专利按功能分类有一个相应的IPC,同时按照应用分类也会有一个相应不同的TPC标记。  例如:能装入多个胶卷、并可按需要曝光其中制定胶卷的照相机及其在飞机上的装置。即按功能分类分入G03B 1 9/06,而按应用分类分入B64D47/08。

a类b类c类期刊有哪些

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试行)  一、A级学术期刊  A1级:(3)  《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  A2级:(11)  《法学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现代外语》、《数学学报》、《计算机学报》、《哲学研究》、《历史研究》、《经济学动态》、《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求是》  二、B级学术期刊  B1级:(43)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改革》、《经济学家》、《中国工业经济》、《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宏观经济研究》、《生态经济》、《消费经济》、《世界经济》、《财政研究》、《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统计研究》、《税务研究》、《投资研究》、《审计研究》、《保险研究》ⅰ度丝谘芯俊贰ⅰ吨泄驳呈费芯俊贰ⅰ墩治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高校理论战线》、《高等教育研究》、《文学评论》、《科研管\\理》、《应用数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法学》、《中国体育科技》、《中国图书馆学报》、《学术月刊》、《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电子学报》、《计算机科学》、《中国软科学》、《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经济日报》(理论版)  B2级:  经济学:(10) 《财经科学》、《经济科学》、《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南开经济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地理》、《当代经济科学》、《当代经济研究》  管理学:(10) 《南开管理评论》、《管理工程学报》、《战略与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管理现代化》、《宏观经济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科学》、《市场营销导刊》  金融学:(8)《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中国金融》、《银行与企业》、《农村金融研究》、《金融论坛》、《国际金融》、《金融与经济》  保险学:(6)《中国保险》、《保险理论与实践》、《保险职业学院学报》、《社会保障研究》、《上海保险》、《中国社会保障》  世界经济学与贸易经济学:(8) 《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经济评论》、《世界经济文汇》、《国际经贸探索》、《国际贸易问题》、《中国流通经济》、《国际贸易》、《商业时代》(理论版)  农业经济学:(7)《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观察》、《乡镇企业研究》、《农村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现代化研究》  财政税收学与投资学:(6)《国有资产管理》、《中国资产评估》、《中国财政》、《中国税务》、《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  会计学:(8)《财务与会计》、《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审计》、《财会月刊》、《财会通讯》、《会计之友》、《中国会计评论》、《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  统计学:(6)《数理统计与管理》、《中国统计》、《预测》、《统计与决策》、《统计与预测》、《统计与信息论坛》  法学与人口学:(8)《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评论》、《比较法研究》、《法学家》、《中国人口科学》、《人口与经济》、《人口学刊》  政治学:(8)《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导刊》、《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国际问题研究》、《教学与研究》、《党建研究》  哲学:(7)《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与辩证法》、《自然辩证法通讯》  语言学:(8)《当代语言学》、《中国翻译》、《中国比较文学》、《外国语》、《语言研究》、《外语界》、《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  经济信息与系统工程:(7)《经济与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文信息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学报》、《控制与决策》  计算机科学:(5)《软件学报》、《计算机应用》、《中国图像图形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电子商务与电子技术:(8)《电子商务》、《中国金融电脑》、《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通信学报》、《电子技术应用》、《光电工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数学:(12)《系统科学与数学》、《运筹学学报》、《应用数学》、《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计算数学》、《数学进展》、《应用概率统计》、《数学年刊·A辑》、《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数学研究与评论》、《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教育学:(8) 《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学学刊》、《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高等教育》、《中国大学教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体育学:(4)《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科学》、《体育与科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学:(3)《大学图书馆学报》、《档案学研究》、《情报学报》  历史学:(3)《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  综合性社科:(12)《文史哲》、《民族研究》、《旅游学刊》、《城市发展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学术研究》、《中国科学研究》、《江海学刊》、《江汉论坛》、《国外社会科学》、《中国劳动科学》  高校学报:(13)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吉林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厦门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  中央各部委主办学术期刊(须入选CSSCI)  三、C级学术期刊  除以上A、B两类所列期刊之外,凡进入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目录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期刊,均认定为C级学术期刊。

C刊,指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一些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水平的简单认定,分为A类、B类、C类,各单位不一定,标准也不一致。各单位根据各自依托的文件,结合自己单位的研究特点,将刊物划归为A类,其次为B类,再次为C类(有些单位成为一、二、三类),其中C类刊物有时会称作C刊。但C刊也有另外一个常用概念。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CSSCI期刊。这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CSSCI即南大核心的缩写。

国际a类期刊有哪些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A+类的为《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A类按排名分别为《印染》、《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印染助剂》、《合成纤维》、《毛纺科技》、《纺织导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和《纺织科学研究》。B+类分别为《中国麻业科学》、《丝绸》、《上海纺织科技》《产业用纺织品》、《轻工机械》、《针织工业》、《染整技术》、《山东纺织科技》、《纺织科技进展》、《非织造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福建轻纺》、《现代纺织技术》、《广西纺织科技》。B类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天津纺织科技》、《国际纺织导报》、《纺织器材》、《江苏纺织》、《四川丝绸》、《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化纤与纺织技术》、《中国纺织》、《纺织机械》、《纺织标准与质量》、《国外丝绸》、《江苏丝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类分别为《辽宁丝绸》、《黑龙江纺织》、《麻纺科技》、《麻纺织技术》、《上海毛麻科技》、《国外纺织技术》、《国际服装技术》、《纺织教育》、《四川纺织科技》、《现代生活用品》。

A类表示国际上极少数的顶级刊物和会议,鼓励我国学者去突破;B类是指国际上著名和非常重要的会议、刊物,代表该领域的较高水平,鼓励国内同行投稿;C类指国际上重要的、为国际学术界所认可的会议和刊物。

有没有国际专利

实际上,“国际专利”只是一个俗称,可以认为PCT专利是所谓国际专利的一种形式或方式。

严格来说,并没有“国际专利”这个概念,因为专利具有地域性,它是分国家/地区的,因此会有中国专利、美国专利、欧洲专利等国家/地区专利的说法。目前,对于国际专利通常可以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是,把国际专利理解成“PCT国际申请”,即PCT国际专利申请;而广义上,则可以把国际专利理解成“国外专利”。PCT是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简称,是在专利领域进行合作的国际性条约。其目的是为解决就同一发明创造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时,减少申请人和各个专利局的重复劳动。在此背景下,《专利合作条约》(PCT)于1970年6月在华盛顿签订,1978年1月生效,同年6月实施。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加入PCT,同时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受理局、国际检索单位、国际初步审查单位,接受中国公民、居民、单位提出的PCT国际申请。截至2017年3月,PCT成员国增加至152个。PCT不是一种专利类型,而是一种专利申请途径,因此,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通过PCT途径申请专利”,即专利的PCT申请。因为PCT申请分为国际阶段和国家阶段两个阶段,故国际阶段又经常称“PCT国际申请”。所以若需要申请国外专利,可以选择通过巴黎公约直接进入或者通过PCT途径进入。详细可查看了解PCT专利和国际专利的区别

没有国际发明专利证书这一说,专利是有地域性的。只有走PCT国际申请途径然后获得所在国专利权的。如果是在中国,看专利号就能看出来,第五位是8或者9的,是国际申请途径进入中国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