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材料工程基础论文

发布时间:

材料工程基础论文

是值得哪方面的材料?生产设备材料、生产物料

发了

如果是新型被发现材料或者是其他材料应用到机械方面来,才算是!

材料科学基础文献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工艺学》还有很多,自己查吧

书名:材料科学基础 书号:9787302027621作者:潘金生定价:59元出版日期:2003-8-1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结合金属和合金、硅酸盐陶瓷、等各类材料,着重阐述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包括晶体学、晶体缺陷、固体材料的结构和键合理论、固体热力学和相图、固体动力学(扩散)和相变等内容。本书可用作高等院校材料系各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材料科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系材料类专业学生及广大材料工作者的参考书。 绪论第1章 晶体学基础1 引言2 空间点阵3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4 常见晶体结构及其几何特征5 晶体的堆垛方式6 晶体投影7 倒易点阵8 菱方晶系的两种描述习题第2章 固体材料的结构1 引言2 原子结构3 结合键4 分子的结构5 晶体的电子结构6 元素的晶体结构和性质7 合金相结构概述8 影响合金相结构的主要因素9 固溶体10 离子化合物11 硅酸盐结构简介12 金属间化合物(Ⅰ):价化合物13 金属间化合物(Ⅱ):电子化合物14 金属间化合物(Ⅲ):尺寸因素化合物——密排相15 间隙化合物16 合金相结构符号习题第3章 晶体的范性形变1 引言2 滑移系统和Schmid定律3 滑移时参考方向和参考面的变化4 滑移过程中晶体的转动5 滑移过程的次生现象6 单晶体的硬化曲线7 孪生系统和原子的运动8 孪生要素和长度变化规律9 孪晶和基体的位向关系10 孪生系统的实验测定11 滑移和孪生的比较12 多晶体范性形变的一般特点13 冷加工金属的储能和内应力14 应变硬化15 多晶材料的择优取向(织构)16 纤维组织和流线17 晶体的断裂习题第4章 晶体中的缺陷1 引言2 点缺陷的基本属性3 点缺陷的实验研究4 位错理论的提出5 什么是位错6 位错的普遍定义与柏格斯矢量7 位错的运动8 位错密度和晶体的变形速率9 位错的基本几何性质10 固体弹性理论简介11 位错的应力场12 位错的弹性能和线张力13 作用于位错上的力14 位错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15 位错与点缺陷之间的交互作用16 位错的起动力——派\|纳力17 镜象力18 位错的起源与增殖19 位错的塞积20 位错的交割21 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22 位错反应23 密排六方和体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24 其它晶体中的位错25 小角度晶粒边界26 位错的实验观测27 位错理论的应用(小结)习题第5章 材料热力学1 热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意义2 热力学基本参数和关系3 纯金属吉布斯自由能和凝固热力学4 合金相热力学5 相平衡热力学6 相图热力学7 晶体缺陷热力学8 相变热力学习题第6章 相图1 概述2 相律和杠杆定律3 二元匀晶相图4 二元共晶相图5 二元包晶相图6 其他二元相图7 相图基本类型小结8 相图与性能关系9 Fe\|C合金相图10 三元相图习题第7章 界面1 研究界面的意义2 界面类型和结构3 界面能量4 界面偏聚5 界面迁移6 界面与组织形貌7 界面能的测量习题第8章 固体中的扩散1 引言2 菲克定律3 稳态扩散及其应用4 非稳态扩散5 D\|C关系,俣野方法6 克根达耳效应7 分扩散系数,达肯公式8 扩散的微观理论和机制9 扩散热力学10 影响扩散的因素11 反应扩散12 离子晶体中的扩散13 扩散的实际应用——固态烧结习题第9章 凝固与结晶1 概述2 金属凝固时的形核过程3 纯金属晶体的长大4 单相固溶体晶体的长大5 两相共晶体的长大6 金属和合金铸锭组织的形成和控制习题第10章 回复与再结晶1 概述2 回复3 再结晶4 晶粒长大及其他结构变化5 金属的热变形习题第11章 固态相变(Ⅰ)——扩散型相变1 固态相变通论2 从过饱和固溶体中的脱溶(时效)3 脱溶的形核长大理论4 脱溶的调幅分解理论5 颗粒粗化6 不连续沉淀7 沉淀强化机制8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及连续转变曲线9 共析转变10 贝氏体转变11 有序—无序转变习题第12章 固态相变(Ⅱ)——马氏体相变1 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性2 马氏体相变机制和表象理论简介3 马氏体相变热力学4 马氏体相变动力学5 马氏体的回火6 马氏体时效钢的强化机制分析习题参考文献

书名:材料科学基础(修订版) 书号:9787302247616作者:潘金生、田民波、仝健民定价:70元出版日期 :2011-1-1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是《材料科学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的修订版。作为一部比较经典的高等院校教材,本书结合金属和合金、陶瓷、硅酸盐等各类材料,着重阐述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包括晶体学、晶体缺陷、固体材料的结构和键合理论、材料热力学和相图、固体动力学(扩散)、凝固与结晶和相变等内容。此次修订,除订正上一版的差错之外,还替换了不少陈旧的图表,增补了若干新的内容,并增补了习题和解题指导。本书可用作高等学校材料院系各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材料科学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院系材料类专业学生及广大材料工作者的参考书。 目录第1章晶体学基础1引言2空间点阵1晶体的特征和空间点阵2晶胞、晶系和点阵类型3复式点阵,晶胞和原胞3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1晶面和晶向指数的确定2立方和六方晶体中重要晶向的快速标注4常见晶体结构及其几何特征1常见晶体结构2几何特征3常见晶体结构中的重要间隙5晶体的堆垛方式6晶体投影1球投影2极射投影3乌氏网及其应用4标准投影5极射投影练习7倒易点阵1倒易点阵的确定方法,倒易基矢2倒易点阵的基本性质3实际晶体的倒易点阵4倒易点阵的应用8菱方晶系的两种描述1菱方轴和六方轴的基矢关系2点阵常数换算公式3晶向指数变换4晶面指数变换习题第2章固体材料的结构1引言2原子结构1经典模型和玻尔理论2波动力学理论和近代原子结构模型3能级图和元素的原子结构4原子稳定性和能级的实验测定3结合键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4分子键5氢键4分子的结构1多原子体系电子状态的一般特点2共价分子的结构5晶体的电子结构1晶体的结合键2晶体中电子的能态3晶体的结合能6元素的晶体结构和性质1元素的晶体结构2元素性质的周期性7合金相结构概述1基本概念2合金成分的表示3合金相分类8影响合金相结构的主要因素1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2电负性3价电子浓度4其他因素9固溶体1什么是固溶体2固溶体分类3固溶度和Hume?Rothery规则4固溶体的性能与成分的关系10离子化合物1决定离子化合物结构的几个规则2典型离子化合物的晶体结构3氧化物结构的一般规律4决定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其他方法11硅酸盐结构简介1硅酸盐结构的一般特点及分类2含有有限硅氧团的硅酸盐3链状硅酸盐4层状硅酸盐5骨架状硅酸盐12金属间化合物(Ⅰ): 价化合物13金属间化合物(Ⅱ): 电子化合物14金属间化合物(Ⅲ): 尺寸因素化合物——密排相1密排相中原子排列的几何原则2几何密排相3拓扑密排相15间隙化合物1间隙化合物的分类: H?gg规则2间隙化合物的结构3间隙化合物的特性16合金相结构符号习题第3章晶体的范性形变1引言2滑移系统和Schmid定律1晶体的滑移系统2Schmid定律3Schmid定律的应用3滑移时参考方向和参考面的变化1参考方向的变化2参考面的变化4滑移过程中晶体的转动1晶体转动的原因2晶体转动的规律3晶体转动的后果5滑移过程的次生现象6单晶体的硬化曲线7孪生系统和原子的运动1晶体的孪生系统2孪生时原子的运动和特点8孪生要素和长度变化规律1孪生引起的形状变化2孪生四要素和切变计算3孪生时长度变化规律4孪生时试样的最大伸长和最大缩短量9孪晶和基体的位向关系1位向关系2孪生引起的晶向变化10孪生系统的实验测定11滑移和孪生的比较12多晶体范性形变的一般特点1晶粒边界2多晶体范性形变的微观特点3晶粒度及其对性能的影响13冷加工金属的储能和内应力14应变硬化1应变硬化现象2实际晶体的硬化行为3影响应变硬化的因素4应变硬化在生产实际中的意义15多晶材料的择优取向(织构)1概述2织构的描述和测定方法3实际金属的织构和各向异性4织构理论概述5织构的实际意义及其控制方法16纤维组织和流线17晶体的断裂1概述2脆性断裂的微观理论——Griffith裂缝理论3金属脆性断裂的特点4影响金属的韧性、脆性和断裂的因素习题第4章晶体中的缺陷1引言2点缺陷的基本属性1点缺陷类型2点缺陷的平衡浓度3过饱和点缺陷的形成4点缺陷对晶体性质的影响3点缺陷的实验研究1比热容实验2热膨胀实验3淬火实验4淬火—退火实验5正电子湮没实验4位错理论的提出5什么是位错1局部滑移2局部位移6位错的普遍定义与柏格斯矢量1柏格斯回路2柏氏矢量的物理意义3柏氏矢量和位错的表征4柏氏矢量的守恒性7位错的运动1刃型位错的运动2螺型位错的运动3混合位错的运动8位错密度和晶体的变形速率1位错密度的定义及其实验测定2位错密度和晶体的变形速率3位错密度和晶体的强度9位错的基本几何性质10固体弹性理论简介1应力分析2应变分析: 位移和应变张量3胡克定律4平衡方程5柱坐标系下的应力和应变6弹性力学的应用简介11位错的应力场1螺型位错的应力场2刃型位错的应力场12位错的弹性能和线张力13作用于位错上的力1引起位错滑移的力2引起刃型位错攀移的力3一般情形下位错受的力14位错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1同号刃型位错间的交互作用2异号刃型位错间的交互作用3平行螺型位错间的作用力4螺型位错和刃型位错间的交互作用5位于同一滑移面上的一对平行混合位错间的交互作用6交叉位错间的交互作用15位错与点缺陷之间的交互作用1刃型位错与点缺陷的交互作用能和作用力2柯氏气团和明显屈服现象3脱钉力的计算4讨论16位错的起动力——派?纳力1位错起动力的分析——Peirls?Nabarro模型2讨论17镜像力18位错的起源与增殖1位错的起源2位错的增殖机制3位错的源地和尾闾19位错的塞积20位错的交割1刃型位错与刃型位错的交割2刃型位错与螺型位错的交割3螺型位错与螺型位错的交割21面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1全位错2Shockley分位错3扩展位错4Frank分位错5压杆位错22位错反应1自发位错反应的条件2FCC中位错反应的一般表示: Thompson四面体3位错反应举例23密排六方和体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1密排六方晶体中的位错2体心立方晶体中的位错24其他晶体中的位错1离子晶体中的位错2超点阵中的位错3共价晶体中的位错4层状结构中的位错5聚合物晶体中的位错25小角度晶粒边界1倾侧晶界2扭转晶界3一般小角度晶界26位错的实验观测1表面法(或蚀坑法)2缀饰法3透射电镜法4其他方法27位错理论的应用(小结)习题第5章材料热力学1热力学在材料科学中的意义2热力学基本参数和关系1热力学第一定律2热力学第二定律3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关系4化学位3纯金属吉布斯自由能和凝固热力学4合金相热力学1二组元固溶体相的吉布斯自由能2中间相和混合相的吉布斯自由能5相平衡热力学1相平衡的化学位2化学位的图解确定3相平衡的公切线定则6相图热力学1二元连续固溶体相图的建立2二元系共晶相图的热力学确定3具有固溶度间隙相图的建立4含有金属间化合物相图的建立7晶体缺陷热力学1空位的热力学分析2位错的热力学分析3界面的热力学分析8相变热力学1固溶体脱溶分解的驱动力2由驱动力看新相形成的规律3调幅分解习题第6章相图1概述1研究相图的意义2相图的表示方法3相图的建立4相图的类型和结构2相律和杠杆定律1相律2杠杆定律3二元匀晶相图1图形分析2结晶过程分析3结晶中的扩散过程分析4非平衡结晶分析4二元共晶相图1图形分析2结晶过程分析3共晶结晶机理4初生相和共晶组织分析5非平衡状态分析5二元包晶相图1图形分析2结晶过程分析3非平衡状态分析6其他二元相图1液态无限溶解,固态形成化合物的相图2液态无限溶解,固态有转变的相图3二组元在液态有限溶解的相图4二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固态有单析反应的相图5有熔晶(再熔)反应的相图7相图基本类型小结1相图基本型式的特点2相图基本单元及其组合规律——相区接触法则3假想相图8相图与性能关系1相图与力学性能关系2相图与铸造工艺性关系9Fe?C合金相图1图形分析2结晶过程分析3组织区分析4虚线部分相图分析10三元相图1概述2三元匀晶相图3三元共晶相图4固态有限溶解,具有一个三相平衡区的三元相图5固态有限溶解,具有四相平衡区的三元相图6有化合物的三元相图习题第7章界面1研究界面的意义2界面类型和结构1按界面两边物质状态分类2按界面两边晶体取向差角度分类3根据界面上原子排列情况和吻合程度分类3界面能量1表面能2小角界面能3大角界面能4界面偏聚1晶界偏聚方程2影响晶界偏聚的因素5界面迁移1界面迁移速度2界面迁移的驱动力3影响界面迁移率的因素6界面与组织形貌1单相组织形貌2复相组织平衡形貌7界面能的测量1界面张力平衡法2测量界面能的动力学方法习题第8章固体中的扩散1引言2菲克定律1菲克第一定律2菲克第二定律3稳态扩散及其应用1一维稳态扩散2柱对称稳定扩散3球对称稳态扩散4非稳态扩散1一维无穷长物体的扩散2半无穷长物体的扩散3瞬时平面源4有限长物体中的扩散5D?C关系,俣野方法6克根达耳效应1克根达耳(Kirkendall)效应2克根达耳效应的理论和实际意义7分扩散系数,达肯公式8扩散的微观理论和机制1扩散与原子的随机行走2菲克定律的微观形式及D的微观表示3扩散的微观机制4扩散系数和扩散激活能的计算9扩散热力学1菲克定律的普遍形式2扩散系数、溶质分布等与热力学量之间的关系10影响扩散的因素1温度的影响2成分的影响3晶体结构的影响4短路扩散11反应扩散1反应扩散的过程及特点2反应扩散动力学3反应扩散的实例12离子晶体中的扩散1离子晶体中的缺陷2离子晶体的扩散机制3离子迁移率4离子电导率与扩散系数的关系13扩散的实际应用——固态烧结1固态烧结过程2初期烧结阶段的半定量分析习题第9章凝固与结晶1概述1研究凝固与结晶的意义2液态金属的结构3结晶的一般过程2金属凝固时的形核过程1均匀形核2非均匀形核3纯金属晶体的长大1宏观长大方式2微观长大方式4单相固溶体晶体的长大1平衡凝固2固相无扩散,液相完全混合的凝固3固相无扩散,液相只有扩散、无对流的凝固4固相无扩散,液相界面附近只有扩散,其余部分有对流的凝固5成分过冷6单相固溶体晶体的生长方式7晶体中的偏析5两相共晶体的长大1典型共晶与非典型共晶的形成2层片状共晶的凝固生长3共晶凝固中的成分过冷6金属和合金铸锭组织的形成和控制1铸锭三区的形成2铸锭组织的控制3特殊凝固方法习题第10章回复与再结晶1概述1研究回复与再结晶的意义2变化条件3变化过程2回复1回复过程的特征2回复过程机制3回复动力学4回复的应用3再结晶1再结晶过程的特征2再结晶过程机制3再结晶动力学4再结晶温度5再结晶后晶粒大小4晶粒长大及其他结构变化1正常晶粒长大2反常晶粒长大3再结晶图4退火孪晶5再结晶织构5金属的热变形1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2热变形引起组织、性能的变化3超塑性习题第11章固态相变(Ⅰ)——扩散型相变1固态相变通论1固态相变的一般特点2固态相变的分类2从过饱和固溶体中的脱溶(时效)1时效硬化现象及特点2脱溶过程3过渡相的结构4工业用脱溶硬化合金举例3脱溶的形核长大理论1固态相变的形核2晶核长大动力学4脱溶的调幅分解理论1调幅分解的条件——成分与温度范围2调幅分解的定量分析3调幅分解与形核长大两种脱溶方式的对比5颗粒粗化1颗粒粗化的驱动力分析2浓度分布3粗化过程和粗化速率4平衡颗粒尺寸6不连续沉淀1不连续沉淀的特征2长大理论7沉淀强化机制1位错绕过不易变形颗粒2位错切过易形变颗粒3颗粒半径最佳值4获得高强度材料的途径8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及连续转变曲线1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2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9共析转变1概述2形核长大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3先共析转变4珠光体的组织特点及力学性能10贝氏体转变1贝氏体转变的特点2贝氏体的组织形态3贝氏体的性能11有序—无序转变1概念和定义2有序合金类型3有序—无序转变的热力学分析4有序—无序转变的动力学分析5有序强化6其他有序—无序转变简介习题第12章固态相变(Ⅱ)——马氏体相变1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性1无扩散性2马氏体相变是点阵畸变式转变,有其特定结构,是低温亚稳相3伴随马氏体相变的宏观变形——浮凸效应4在马氏体相变过程中存在宏观不畸变面——惯析面5在基体点阵和马氏体点阵之间一般存在着确定的位向关系6一个板条状或透镜状的马氏体通常具有内部结构7马氏体相界8马氏体有一定的起始相变温度Ms和一定的终了相变温度M9奥氏体的热稳定化10塑性变形对马氏体相变的影响11马氏体逆转变12热弹性马氏体及伪弹性13形状记忆效应2马氏体相变机制和表象理论简介1钴的马氏体相变2铁基合金中的马氏体转变3马氏体相变的晶体学表象理论3马氏体相变热力学1马氏体相变热力学的一般特点2均匀形核理论及其局限性3非均匀形核——层错及位错在马氏体形核中的作用4马氏体形貌4马氏体相变动力学5马氏体的回火1淬火钢的回火转变及组织2淬火钢在回火时性能的变化6马氏体时效钢的强化机制分析1概述2马氏体时效钢的相组成3常规马氏体时效钢的时效硬化分析4一些新型马氏体时效钢习题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基础工程论文

你在百度上搜“土木概论论文”!!!  范文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它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土木工程共有六个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  土木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古代的土木工程有很长的时间跨度,大致从公元前500年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的土木工程活动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导致土木工程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为止,前后经历了两千多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科学理论发展及其缓慢,土木工程也没有突破习惯的发展。  远古时代,居住和交往的需要,人类开始了掘土为穴,架木为桥的原始的土木工程活动,我国黄河流域的仰邵文化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有供居住的浅穴和直径为5—6米的圆形房屋。中国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并逐渐形成与此想适应的风格,公元14世纪的建造的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应县的木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筑。与此同时,欧洲的以石拱结构为主的古代房屋建筑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均反映了欧洲这一时期建筑施工和结构的最高成就。从17世纪中页开始到20 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300年间,国外的建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土木工程进入了定量分析阶段。一些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新工具的发明,都使土木工程科学日渐完善和成熟。到了近代,二战结束之后,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现代科学日益进步,从而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尤其是我国,土木工程在这一段时间内,更是突飞猛进,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无论是在技术理论上,还是在基础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越来越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土木工程的发展。远古时代,人们巢居穴处,后来石器的出现,人们开始利用工具建造简单的住房,到明清时期,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和规模都达到了顶峰。解放后,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入的不断加大,一座座高楼想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在中华大地。  建筑工程就是兴建房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的总称。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场所。  房屋建筑一般包括十个部分:(1)埋在地下的基础和地下室(2)承载外力并把力传到基础的柱子,楼板,梁,框架墙,屋盖及支撑体系(3)四周的饿维护结构和中间的隔墙(4)房屋内外的装饰(5)控制环境的供暖,通风,空气调节,照明,防火隔声等系统(6)楼梯间,电梯或自动扶梯等垂直传输系统(7)闭路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等通讯体系(8)电力系统(9)卫生设备和给水排水系统(10)垃圾处理系统。  Pier Luigi Nervy说过:建筑结构说穿了,不过就是受力体的反力与内部应力如何与外力达到平衡。建筑首先要解决,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受力的问题。我们把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科称为建筑力学。建筑力学有可以分为:静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体系。建筑力学是讨论和研究建筑结构及构件在荷载和其他因素影响的工作状况,也就是建筑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在载荷作用下,承受载荷和传递载荷的建筑结构和构件会引起周围的物体对它们的作用,同时物件本身受载荷作用而产生变形,并且存在着破坏的可能性,但是结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而结构的承载能力的大小是与构件的材料,截面的几何尺寸,受力性质,工作条件和构造情况有关。而这些关系都可以由力学关系式通过计算而得以解决。  建筑材料在建筑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材料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人类最早穴居巢处,几乎没有建筑材料的概念,后进入到石器铁器时代,开始掘土凿石为洞,伐木搭竹为棚,利用最原始的材料建造最简陋的房屋。后来,用黏土烧制砖瓦,用岩石制石灰,石膏,建筑材料从天然进入了人工阶段,为建造教大的房屋创造了条件。18世纪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建筑材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钢铁,水泥,混凝土及其他材料的相继问世,为现代的建筑奠定了基础。20世纪后,建材性能和质量的弊端改善,品种的不断增加,以有机材料为主的化学建材异军突起,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建材如绝热材料,吸声隔热材料,耐火防火材料,防水抗渗材料,防爆防辐射材料应运而生,这些材料为房屋建筑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现在的建筑中,工程质量的优劣通常与所采用材料的优劣,性能及使用的合理与否有直接的联系,在满足相同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使用方法,都对工程的造价有直接的影响。

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首先是作为工程物质基础的土木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 会有飞跃式的发展。 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 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 钢材的大量应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 十七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十九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 。于是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得到蓬勃发展。除应用原有的粱、拱结构外,新兴的桁架、框架、网架结构、悬索结构逐渐推广,出现了结构形式百花争艳的局面。 建筑物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于是在大江、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面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从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发展。 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工程化学基础论文

他山之玉,拿去攻石吧摘 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本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章节为例,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和评价手段等不同方面阐述了一些备课体会,提出了几点关于在工科学生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和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物理化学 环境工程 热力学 备课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借助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的理论及其提供的实验手段,研究化学科学中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体系行为最一般的宏观、微观规律和理论[1],是学习化学、化工、环境、生物、材料等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环境工程是一门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边缘科学,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相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向深度、广度进军的标志,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一步深化的表现[2]。中南民族大学于2000 年开设环境工程专业,对该专业学生来说,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继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之后的一门理论化学,同时又为后继课程如环境生态学、大气污染控制等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地位。由于我校是一所民族院校,部分学生的理科基础相对薄弱,而物理化学本身理论性较强,内容较抽象,概念和公式较多,一直被学生视为比较难以掌握的课程。因此,如何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通过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授课体系的重组,使学生更轻松、全面、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知识,是物理化学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是一项艰巨的改革任务。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此,提出几点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中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备课体会。 1 教学目标不同专业对同一门课有不同要求,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工学学科,相对理学学科而言,对物理化学的要求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针对环境工程专业,我们选择的是印永嘉等编的《物理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对于大二学生来讲,他们在大一时已经学习过无机及分析化学,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物理化学的知识基础,而要想在十分有限的54 个学时内将这门课的内容理解清楚、掌握牢固,这对于学生或者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把书本变薄不是删减一些该讲的内容,而是在对教学大纲的深刻理解,对教材的精心领会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基础上,抓住要领,理出章节的重难点,强调关键性、规律性的东西。热力学部分是物理化学的核心所在,而热力学的核心在于两大定律,即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本文要探讨的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章节的备课思路。本章在整个热力学部分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深入,又为后面更进一步的探讨作出必要的铺垫。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的:深刻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此基础上掌握几个新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即S 、A 和G 并学会DS 、DA 和DG 的计算,结合第一章的内容辨析一些热力学函数并推导它们之间的重要关系式。2 教学内容本章共包括十个小节:(1)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3 )卡诺循环与卡诺定律;(4 )熵的概念;(5 )熵变的计算及其应用;(6 )熵的物理意义及规定熵的计算;(7)亥姆霍兹自由能与吉布斯自由能;(8)判断过程方向及平衡条件的总结;(9)热力学函数的一些重要关系式;(1 0 )DG 的计算。其中,( 1 )、( 2 ) 和( 3 ) 主要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的背景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这部分在本章中是基础,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其中重点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深刻理解。( 4 )、( 5 ) 和( 6 ) 则是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基础上导出状态函数熵,并在热力学第三定律基础上进行熵变的计算,该部分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因为熵是继第一章中学习到的内能、焓之后又一个十分重要的热力学状态函数,对其理解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学习。( 7 )、( 8 ) 和(9 )则是另外两个状态函数-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以及由此提出的方向判据,辨析已经学过的一些热力学函数并学会推导它们之间的关系式。这个部分是本章的难点,要求学生结合第一章和第二章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处理,这些函数如内能、焓、熵以及吉布斯自由能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 因此, 需要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1 0 )则是综合运用热力学知识对不同情况下的DG 进行计算。物理化学作为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一方面对于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要求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物理化学发展的前沿也要做一适当的介绍,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熵函数为例,重点是平衡态熵理论,但对非平衡态熵理论、信息熵、物理场熵等现代熵理论也简单进行介绍,并推荐一些参考书,让有能力和兴趣的同学可以得到提高[3]。 3 教学方案1 与基础化学衔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大一已经学习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其中有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等章节知识与物理化学部分重叠。到大二学习物理化学时若照本宣科,面面俱到,不仅学生没兴趣,而且加重了学时的负担。若能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很自然地融合到物理化学教学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讲授中,可以首先启发学生回顾在无机化学中学到的热力学知识,让学生自己提出这些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基本概念。在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已的回答作出判断时,教师就对体系与环境、热与功、内能与焓、热力学第一定律等重叠内容做复习性介绍,这时学生往往会全神贯注。最后在此基础上才开始引入热力学第二定律。由于尊重了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4],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知识的渐进性。2 与专业课程衔接长期以来容易给学生留下一个错觉,物理化学原理和所学专业很难有直接关联。事实上,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运动形式和物理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物质化学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正因为如此,物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理论和方法被运用到环境保护中,对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此,教师可以将物理化学知识与环境专业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环境保护离不开生态学,而生态系统又是生态学的核心。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必然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利用热力学定律,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能量流动的大小、方向和形式。根据热力学定律,人们弄清了生物群从环境和食物中接受的能量用在新的有机质的建造上的“百分之十规律”,得出了“生物量金字塔”等规律,并由此提出了对保护环境有重大作用的“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等生态学规律[5]。3 采用多层次教学方式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有差别。心理研究和教学经验证明凡是过浅过易或者过深过难的教学内容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每位教师面对六十多位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而上课只能有统一的教学进度,要达到个性化教育,首先要能让每个上课的人都有收获。为此,必须使课堂教学能够产生多层次、多方位的效果。多层次,能使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感到有收获,又有继续学习和深入钻研的空间;学习吃力的同学也能学到基本内容,并有继续学习的欲望;学习兴趣不大的人,也知道达到基本要求的底线是什么[6]。这时,课堂教学应当着力于重点内容的讲解与科学方法的分析, 力求用“ 启发式”,有意识地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布置有一定深度的问题,通过对比促使学生发现问题、适度讨论等都是可采用的方法。教师在精心备课的同时,做到心中有案,目中有人,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讲究教学方法。4 评价手段考核是检查、评价学生水准和才智的一种方法,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此,任课教师可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手段[7]。(1)加强课堂提问 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大学教学中一般很少课堂提问,其实课堂提问是检验学生听课效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它可以使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每次课可以利用五分钟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提问,由此来检验学生对于上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考虑以一定的权重计入平时成绩。(2)加强平时考核 按我校规定平时成绩应占总成绩的30%,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的平时成绩不能随意。为了更好地反应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我们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可以开卷,但必须独立完成。虽然用时不多,但是很能反映出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同时,学生也会感到一定压力,上课注意力就会集中。(3)加强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我校在物理化学课程上已经实现了教考分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绩评定是按照标准答案进行的,成绩的确定是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进行的,学生的成绩基本能呈正态分布,避免了成绩偏高或偏低的不正常现象,由于有一定的不及格率,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5 结语物理化学是一门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对环境工程专业基础理论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它在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体的问题,受到教师的知识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强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1] 杨春荣,单静颖物理化学教学中课题式教学法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6,22(2):30-[2] 薛云波环境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62-[3] 高贵军物理化学教学改革探研[N]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18(6):31-[4] 张开仕教学研究,2005,28(6):541-[5] 平措结合培养专业目标实际进行物理化学教学[N]西藏大学学报,2007,22:90-[6] 王新葵,石川,靳长德,等物理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6,3:99-[7] 周子彦,谢玉忠对提高物理化学教学

小型火力发电厂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层状修复体体外构建骨软骨复合物的实验研究正戊烷异构化非贵金属催化剂研究分析锡基陶瓷色料新工艺研究及工业试验松原市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综合信息模拟管理研究温度应力化学(TMC)耦合条件下岩石损伤模型理论与实验研究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环境影响研究ABS装置干燥系统改为氮气循环的工艺研究新型充油顺丁橡胶研制与生产化学发光检测器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在石化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基于SC和肝细胞三维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肝脏片层的实验研究几类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化学研究用二维模型优化W型裂解炉的操作条件构建全生物化组织工程血管的种子细胞及血管基质的实验研究化学外加剂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组织工程化人骨的体外初步构建研究不同强度周期性压力对组织工程软骨的影响基于温敏性壳聚糖水凝胶的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髓核的初步实验研究骨组织工程中一种转基因生物缓释体系的构建化学交联海藻酸盐明胶水凝胶的研究工程塑料在过氧化氢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及工程应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膨胀土中微观结构与工程性质之间关系的研究乳化降粘技术及其在集输中应用的研究基因工程人抗角蛋白抗体在人体组织和细胞内的反应定位及作用研究液化石油气混空气工程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复合厌氧化学沉淀-A/O处理有机胺废水的研究红树林来源白浅灰链霉菌MGR072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和核糖体工程优化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血管的方法初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题目组科研活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研究

电气工程基础论文

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简称EE)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 电气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电气工程的发展前景同样很有潜力,使得当今的学生就业比率一直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电气系统所在领域是一个充满希望且具有挑战性的领域。 说电气系统属于工程专业,是因为工程学的挑战在于要设计所有电路系统,并把它们聚类成一个整体。Cyber-physics system是最有代表性的前沿电路系统,包括物联网、普适计算、传感器。美国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在机构名称上有的学校称电气工程系,有的称为电气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有的称为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等等。该学科(系)在科研、教学及学术组织形式上与国内电气工程学科有较大不同。了解国外学科状态及教学、科研方向,对调整我们的学科方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