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推动,而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助推。由于高科技企业通常是高风险的产业,同时融资需求比较大,因此,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企业寻求融资的过程。
近几年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迅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许多行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现行高等教育体系,虽然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但受限于培养周期长,故短时间内难以满足行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借鉴 CFA、FRM 等国际认证考试体系的成功实践经验,邀请金融科技领域(包括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的资深教授和权威专家,共同打造推出了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实用性和专业化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金融科技专业技能评估认证体系。金融科技并不神秘,也没有那么全能,不是神话化。其本质是依靠技术的力量辅助人工提高决策(信贷风险、投资等)或服务的精准性与效率,打破信息不对称,将重复性、低附加值的环节用机器替代,提高用户服务体验和便利性。技术发展与成熟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的,只有发展到一定高度,才能出现大规模应用场景,产生一定的影响力。科技金融最后落脚点还是金融,目前整体还在初级发展阶段。金融科技价值在于数据挖掘、通过技术算法支持,识别人工无法精细化实时化判断的风险及弥补人力服务效率不足的环节,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技术赋能金融本质上就是在解决数据安全、数据共享、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金融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升级改造,最终实现成本的降低、效率提高、风险的降低,服务覆盖广度及深度的提高。不管怎样,技术本身还是工具,只是人们做出精细化的决策和服务便利性上起到一定参考作用,但真正能发挥多大价值还是结合宏观经济发展规律和人的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金融科技更需要在能产生长远发展价值的领域(如网络安全、数据共享与融合、信用评级、监管科技、赋能产业等)角度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为金融健康发展提供更大保障。比如金融科技可以在解决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网络安全、金融监管、实体经济与金融匹配性不足的痛点与需求,完善基础风险保障的基础上,为实体经济和金融两者架起扎实的通道和桥梁,为金融精准化服务实体经济提供辅助决策与支持,虽然实践起来较难,较慢,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一定是会产生更大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
金融的本质三句话是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信用、杠杆、风险;为实体经济服务。第一句话,为有钱人理财,为缺钱人融资。金融归根到底是中介服务,不管什么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只有从这个原点出发,才能实现自身价值。银行,保险,证券都是如此。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筹集资金,广大股民购买股票博取收益,即使自负盈亏、没有刚性兑付,也是为资金供需双方搭建通道。 第二句话,信用、杠杆、风险。信用是金融的立身之本,是金融的生命线。一旦有信用,就有透支,透支就是杠杆。一切金融创新的本质都是放大杠杆比,但杠杆比过高就会产生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而防范金融风险、解决金融危机就要“去杠杆”。金融的精髓就是把握好三者的“度”,设计一个信用可靠、风险较小、不容易坏账的杠杆比。 第三句话,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所有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母体”,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只能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所谓“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金融的核心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是研究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样发展。比如,“货币”就是如此。它的出现首先是为了把今天的价值储存起来,等明天、后天或者未来任何时候,再把储存其中的价值用来购买别的东西。
金融科技发展应用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风险互联网科技与金融的高度融合,使金融科技这种轻资产重服务的网络模式慢慢渗透到金融模型、业务类型中,逐渐对传统金融业务产生了鲶鱼效应和示范效应,并推动金融机构产生变革。然而,网络虚拟环境信息不对称、交易过程透明度低、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使传统金融机构在原有声誉风险、系统性风险等宏观风险的同时,容易引发道德风险、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微观风险。金融科技是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产物,金融机构在发展金融科技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时,面临诸多的问题,总结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风险的动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金融科技政策的模糊、法律的缺失、监管的滞后,容易引发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如e租宝、大大集团等风险的频发;其二,互联网虚拟环境下的信息不对称、交易不透明、身份不确定,容易引发道德风险;其三,金融科技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可篡改性、受攻击性,容易引发技术风险;其四,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务的交叉性、综合性、替代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风险分类和风险识别金融科技究其本质,它还是金融,其活动没有脱离资金融通、信用创造、风险管理的范畴,没有违背风险收益相匹配的客观规律,也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和负外部性的特征。不仅如此,现代网络空间的多维开放性和多向互动性,使得金融科技风险的波及面、扩散速度、外溢效应等影响都远超出传统金融。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科技业务主要风险类别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P2P业务,容易引发信用风险。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科技业务,由于我国信用环境不健全、信用录入数据不完整,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为P2P平台提供资金托管服务,基于平台自身制定项目审核和资金管理,一旦平台出现信用问题,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容易引发对传统金融机构资金托管的责任追究,导致信用风险爆发。(二)是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支付、众筹和互联网理财等合作,容易引发法律风险。传统金融机构利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投资网上货币市场基金,逐步拓展到定期理财、保险理财、指数基金等,支付机构会利用资金存管账户形成资金池,从而导致备付金数量剧增,支付机构违规操作挪用备付金引发客户兑付困难,从而引发法律风险;与违规经营企业合作导致的非法集资、集资、洗钱等违法问题发生,容易引发法律风险。(三)是金融机构搭建金融科技综合经营平台,容易引发操作风险。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布局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将金融投资、融资服务、证券交易、基金购买等金融业务植入网上平台,通过打通银政保业务界限,提高综合化经营水平,增强客户粘性。金融科技平台的便捷性促使平台更新信息并便于用户操作,然而,一方面由于网上开户容易缺乏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容易引发投资者操作不当,另一方面,由于业务交叉容易引起内部控制和操作程序的设计不当,由此造成投资者资金损失或身份信息泄露,进而引发操作风险。(四)是金融机构与P2P、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银行合作,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一方面,P2P、互联网理财违规采用拆标形式对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息、集中兑付等,容易引发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账户活跃度较高并投身到金融科技领域,存在着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因素,一旦货币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资金挤兑,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五)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容易引发信息技术风险。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很大程度取决于网络平台的IT技术、风险识别技术、抵御黑客和病毒攻击技术。近年来,伪基站、伪造银行服务信息、信息“拖库”“撞库”事件频发,如果防备不当,极易发生信息技术风险。(六)是金融机构涉及宝宝类货币基金业务,存在监管套利风险。一方面导致产品功能跨界。另一方面可能从监管标准不一中套利。例如,互联网“宝宝”类产品投资与银行协议存款资金不属于一般性存款、不需要缴纳存款准备金,被一些人士认为是一种监管套利行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风险应对机制目前,监管部门已经着手金融科技行业跨界互联网理财和跨界金融业务规范的制定,传统金融风险应对机制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的金融创新。一方面,互联网业务在确立负面清单、行为监管和投资者适当性原则等方面通过创新科技监管防范风险;另一方面,加强对资产、资金端、投资者的分类保护强化风险控制能力势在必行。此外,根据《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无论是银行集团各附属机构之间、附属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交叉产品和合作业务的协同,或是其所属机构的公司治理、资本和财务等,都必须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全面持续的并表管控。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布局金融科技或者与相关企业合作时,为防范风险跨业传染,同样必须将金融科技的风险类别融入现行风险管理体系中,构建一体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表后总体风险状况。(一)合理把控金融科技内控风险,首先,应建立完备的金融机构防范金融科技风险内控机制,提高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操作管理以及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其次,加强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管控,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有效防范道德风险;第三,加强账户和资金流转监测,严格身份识别、交易审核、大额对账等;第四,建立金融机构子公司风险承担、风险转移的差异化经营策略,有效防范和化解声誉风险;最后,建立风险预警应急措施,对涉嫌非法集资、集资、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预警、早处理、早报告,一旦发现采取清收措施,并快速启动司法保护程序,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二)加强金融科技信息科技风险防范,首先,提升金融科技核心技术水平,运行安全防范体系,如维护操作系统安全、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金融信息和数据安全防范技术等,防范系统故障、黑客攻击、病毒植入等技术风险;其次,自建信用信息征集和应用系统,配合监管机构实现信息共享,运用信息科技技术实现现场与非现场检查,有效防范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的非法集资、集资、洗钱等犯罪活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最后,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挖掘、区块链等技术,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和风险预警模型,有效防范防止信息泄露等产生的法律风险。(三)构建金融科技风险量化监测指标体系,首先,运用量化指标,分析金融科技运行、强化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和宏观决策,金融机构可在资产品质端另列金融科技板块,定期提供金融科技产品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资本等量化指标风险监测。其次,可依托现行风控指标模型选择指标,例如经由横跨银行?证券与保险采用的流动性覆盖率(LCR)与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防范兑付流动性风险,利用资产组合的五级分类监测防范信用风险,或者通过关键风险敞口提列资本来防范操作风险。最后,从综合统计的视角构建风险数据采集的基本框架,通过汇集金融科技子平台相关信息构建指标体系,形成一套与现行风险管理制度融合统一的监测框架,作为传统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补充。(四)避免金融科技风险传染发生,首先,金融科技在大量客户的相互迁徙和交叉等日趋复杂化下,应制定单一用户画像?个别交易对象或关联企业所属集团?特定商品风险头寸?特定信息服务提供商等风险集中型态的限额,抵御交易过于集中而产生交叉传染的风险。其次,对于金融机构所属的不同网贷子平台可建立同一人、同一关联人或同一关联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用平台间借款金额阀值的动态风险调整机制,有效防范跨平台借贷行为可能产生的违约或者恶意诈欺风险。最后,建立金融科技板块重大突发信用事件通报机制,及早防范危机发生时的交叉感染风险。
还是去学学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思想吧。一定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核心。想想当前人们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微博、IPHONE、GOLF、啤酒、世界杯哪个都得去关注核心用户或客户。孔子、释迦牟尼为何比凯撒、忽必烈影响更广更久?是他们对人民大众的影响不同。为千千万万人民大众服务才是正确的理念。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为少数人群服务。为人民服务还是为金钱服务?涉及各自的价值观、世界观、伦理观!
货币
当然是金融了!
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借鉴 CFA、FRM 等国际认证考试体系的成功实践经验,邀请金融科技领域(包括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的资深教授和权威专家,共同打造推出了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实用性和专业化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金融科技专业技能评估认证体系。CGFT认证项目体系分为三个级别,分别对应行业应用、数字转型和前沿趋势。具体来讲,在一级认证体系中,学员将全面了解金融科技行业,掌握金融科技从业所需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金融学、财务会计、数据分析、金融大数据,机器学习、量化建模、区块链、Python等,了解金融科技场景应用,具备金融科技行业应用能力。在二级认证体系中,学员会较深入了解金融数字化,初步掌握量化金融、金融风险管理、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 技术核心原理思想方法及应用,深刻理解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具备数字化和智能化项目解决架构和实施管理能力。而在三级认证体系中,我们将帮助学员了解金融科技行业前沿技术及应用,包括数字化转型、数据化运营、数据中台、开放银行等,让学员对行业发展趋势有较准确的理解、分析、判断和洞察,能够在所从业的细分金融科技领域就金融科技技术应用有较深入分析,具备较强的解决方案架构、行业分析、技术论证和项目管理决策能力,并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近几年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迅速,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许多行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现行高等教育体系,虽然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但受限于培养周期长,故短时间内难以满足行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借鉴 CFA、FRM 等国际认证考试体系的成功实践经验,邀请金融科技领域(包括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的资深教授和权威专家,共同打造推出了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认证项目。该项目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实用性和专业化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同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金融科技专业技能评估认证体系。 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读书会丨银行数字化转型生死战:如何金融科技师继续教育官网
飞贷金融科技天网量化风控的三大核心,“第一是数据源的建设,涵盖一整套数据获取、加工、整理和应用的技术;其次是反欺诈技术的应用,在互联网的高速交互下做好身份识别、黑产攻击拦截等;第三是建立一整套大数据驱动的评分体系,涵盖征信及互联网化的数据应用,配以动态定额定价策略机制,在客户体验良好的情况下进行精准风控,同时还能实现风控模型的快速迭代。”o
三大核心,
“存贷款与融资服务”领域涵括网贷、征信、众筹等产品;“支付与清结算服务”包括移动支付、P2P汇款等内容;“投资管理服务”典型代表是智能投顾与智能投研等;“市场基础设施服务”的内容则最为广泛,意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安全等技术所带来的金融产品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