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是替换中心词,将你的中心词用相近意思的词替换。但是这种方法还是很容易被检测出来,因为句子的核心全部换掉,意思也就可能出问题。所以主要还是要靠句式的变化(比如增加,拆分,颠倒)等来减低重复率。增加句子的长度,将一个长句,变为很多短句,每个短句增加一些部分,要保证整段话通顺。可以通过把状语变成小短句,“从到”改变为“时间由到",是句子复杂,原本连续的段落变得不那么连续。对于一些限定类的词,比如”当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把它在后面加上具体说明,变成"当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位满足要求时(表现在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使整句话结构不那么相似。如果你的整段话中,结构有相似的,比如"加强xx和xx",可以拆分为,"加强xx,加大xx",如果前后句子形式一致,内容有所不同,可以适当调换顺序。如果有一些状语,表方式方法类的,比如:"公司股价会受到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影响,股价和经营业绩有关,炒作股价可以为公司提供利益“,可以改为”由于xx和xx有关,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xx,xx,从而达到目的“。如果你的文章是正常语序,看看是否可以把它倒过来说。比如"这个方法是"改变为“是xx,xx是什么什么的方法”。正话反说,简单的话复杂化,复杂的话拆开详细解释。如果你的文章中涉及到一些专有名词,比如缩写,简写,引用等,如ST,PT,”带帽“等等,下面文章也有出现,你可以把它们换成中文的具体意思带入。多增加一些不关键的词。由于很多毕业论文要结合案例,案例里面会有数字。数字如果不要求精确,可以用大约,约等约数代替,如果要求精确,而且有特定含义,可以把它拆开,如”营业收入05万“,可以说成”其营业收入的具体数额为05万元“。当然这样必然显得啰嗦。降低重复率要一句句话的改,整个段落都是复制的要重点关注,如果把每一句话用你自己的话说一遍(变着花样说),重复率一定会降下来。关键需要耐心,不要嫌弃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每一千字大概一块钱,一篇论文一万多字,少查一次节约十几块钱。
只是查重的话,一般没有特别的要求。
论文查重之后很多同学的重复率往往都偏高,PaperPP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修改:第一招:同义词来替代我们可以使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替换原文中的词汇,再理顺前后逻辑关系进行这部分修改。第二招: 中英互译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再由英文翻译成为中午。由于是同一段文章,由于每个人的语言习惯的不同,翻译成的中文必然会不一样。反复互译,降低重复率。第三招:图表代替可以提取出文章的数据或者根据文章内容归纳出图表、思维导向图等方法来降重。第四招: 重新排版语义根据原文的意思将原文中的主动语式改为被动的语式,或者将肯定句式改为疑问句式等,当然这样的降重方法也会存在个别标红重复的提示,但是经过实践证明,使用此方法在文章的总体重复部分的减少,从而达到降重的效果。第五招:原创写作阅读理解全文,根据全文大意适当调整文章的框架和段落,把原文转换成自己的话语,对文章的大意重新描述。第六招:使用机器人降重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改,或者怎么改也没能把重复率降下来,那只能用PaperPP的机器人降重试试了。
一、校正替代、删节、加按语二、压缩对新闻导语的压缩、对新闻背景材料的压缩、对新闻主体的压缩三、增补增补资料、回叙、增补新闻事实四、改写改变主题与角度、调整结构、改变体裁、分篇、综合
0
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需要复制。一般我们会使用知网的AMLC/SMLC查重系统,专门用于检测期刊论文、已发表论文和待发表论文的重复率。普通期刊一般要求论文重复率小于30%,核心期刊更严格,重复率要小于10%。如果重复率合格,会有专人检查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所以发表论文一定要符合期刊的要求,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就业率。论文重复率不达标,将被拒绝;如果合格,符合报考条件,会有录用通知,一般不会告知具体查重结果。
发表前肯定要查重的,不过的话就不能发表的
论文已经成为社会上非常常见的评价方式,与社会上蓬勃发展的年轻用户有关,无论是毕业大计还是职务晋升都有很大关系,职务论文是期刊论文,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献资料,期刊论文中核心期刊论文的评价标准最严格,其中sci期刊是核心期刊论文,sci期刊论文的评价标准非常严格,很多写sci期刊论文的用户都非常关注论文的评价阶段,为了让期刊论文更容易理解论文的评价,paperfree 小编接下来sci期刊会在什么阶段查重呢? Sci期刊论文查重阶段主要由投稿物决定,不同期刊论文查重阶段不同,但sci期刊论文查重不合格,期刊论文不能顺利发表,sci期刊用户建议尽快进行论文查重,确保论文查重结果达到检测标准后,将论文上传到投稿物进行论文查重,sci期刊论文查重标准非常严格,基本上论文查重率超过10%不能顺利通过论文查重,sci期刊用户需要提前进行论文查重。 Sci期刊用户在事先进行论文查重时,必须注意选择与出版物机构一致的查重系统。由于不同论文查重系统的检测结果存在偏差,容易影响后期审查结果,因此需要选择机构查重系统。 当今社会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社会,论文查重系统也是参差不齐,因此在选择论文查重系统时,还需要注意许多内容,期刊用户可以到图书馆查重,因为图书馆内也有许多查重系统,而且这些查重机会是正规可靠的,查重价格也不会乱收费,可供用户查重。 许多期刊用户会选择在平台上进行论文查重,平台查重也是获取查重系统的一种方式,但要注意对于价格过低,甚至免费查重系统都不能使用,不适合进行论文查重,因为价格偏差,会使论文出现外泄等情况,不利于后期的论文考核,因此不适合进行论文查重。
不同期刊安排查重的时间不一样,建议查询期刊官网上的通知。
不同期刊安排查重的时间不一样,建议查询期刊官网上的通知。
在期刊论文查重方面,论文查重时间由期刊机构规定,不同期刊要求的查重检测时间和查重率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论文重复检查前,您可以从官方网站或直接电话咨询清楚。 在检测期刊论文时,论文的质量有相关的检测标准。当我们检测论文时,论文中的检测标准在什么范围内更为重要和关键。那么期刊录用论文什么时候查重?paperfree小编给大家讲解。 期刊查重检测时间非常重要,如果错过查重检测时间,那么期刊不能发表,但在查重检测中,论文查重时间由期刊规定,不同期刊要求重复检查时间和重复检查率要求不同,所以在论文重复检查前,可以从官方网站咨询或直接电话咨询。 在论文重复检查方面,一般核心期刊的重复检查率更为重要。在期刊重复检查方面,一般期刊的重复检查范围将在30%以内。如果是核心期刊的重复检查,期刊的重复检查率不能超过15%,有些期刊的重复检查率甚至不能低于5%。
科学划界是一个在科学哲学的历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科学划界就是为科学划定一个边界,从而把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区分开来。为了理解科学实际上是如何被定义的,科学与其他知识形式事实上是如何被区分开来的,我们有必要从本质主义的规范性划界走向建构论。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科学,应该是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就是知识。第二,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第三,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第四,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是一种建制。第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贝尔纳则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
库恩认为科学发展是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进化和革命的对立统一。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或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相比较波普尔而言也更符合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库恩认为范式是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因而他就把范式的更替不看做认识的深化,而是他们内心信念或宗教信仰的转变过程,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是一种非理性的观点。库恩同波普尔一样,不承认科学的质变、飞跃是在人类知识长期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他认为新旧范式之间是彻底的、绝对的改变,他们之间是断裂的,没有任何联系的。因而库恩也就否定了科学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和进步性。
基本定义——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科学,应该是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就是知识。第二,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第三,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第四,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是一种建制。第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贝尔纳则把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六个方面: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构成我们的各种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各种态度的力量之一;与社会有种种相互关系。历史科学的诞生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700万年,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30万年前,原始人就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开始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在距今一两万年前,原始人发明了新的劳动工具—弓箭。弓箭的发明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组织地狩猎,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剩余的猎物则被饲养起来,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畜牧的时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绕钻杆打孔的方法钻木取火,又发明了摩擦生热的制火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生产的手段;用火炼制粘土,发明了制陶技术;用火熔化铜和铁,制造出金属农具,使人类结束了一万多年的迁徙不定的生活,进入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从而开始了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通俗地说,科学是一种态度、观点、方法!同时,科学的东西本身具有悖论!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学科的东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认为是矛盾的!其实,它反映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不同的多个复杂方面!只要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同志都十分清楚,开始的概念的建立和假说以及假定非常艰难!所以,对于科学本身的原始概念来说,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位顶尖的科学家来说,都是很困难的!所以,给出科学的基本定义需要胆识!同时,还需要深深关注人类命运的高度境界!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科学的最初认识。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条理性和结构。这一点,任何一本经典著作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几何原本》了。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条理的,也许是我不学无术,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书)。不过科学这种知识体系已不象某些知识体系那样规模那么小,讨论范围那么窄了,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其野心甚至企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么大的体系仍要保持很强的条理和结构,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但知识体系并不只有科学一种,所以必需明确科学是怎样的知识体系。定义中前面部分给出了限定,跳过一段再讨论。性质很早有人就认识到了科学是一项造福人类的社会事业,但其意义是随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而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们不易理解的。知识表现在书本里怎么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复验证,这本身就不叫知识,为什么还要强调其社会性呢?这是因为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要远远比其它对其的认识严格。不管对巫师、宗教徒、平民还是科学家来说,知识都是指正确的陈述,正确的预见,即知识就是人认为的“真理”。但只有科学家才非常严格地审视“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语句(常称为公理)是否来源于直觉、实验或有充分理由,而且严密地审查推导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并考查其任一导出结论是否与实验或生活经验相冲突。而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许多的科学家的共同劳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学的越来越发达,科学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社会性也就越强。特质“逼近真理”是强调科学的特质,与其它相比,科学最强调怀疑和创新,因为科学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觉为前提的。同时科学也非常强调继承和借鉴!认为所有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但毕竟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再正确,也只是逼近对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比如说:理想气体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温常压下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分子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气那样的真实气体。科学家们懂得他们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近似,所以他们从未指望从其理论导出的结论与真实世界无丝毫误差。所有的知识是人造的,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进化而已,他们也会有错。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不会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可见用“最逼近真理”这一词项既强调科学的严密性,又强调了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意义。成长过程“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辞海》解释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科学来源于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它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发展和作用受社会条件的制约。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方向蓬勃发展。
科学革命的结构_西方思想史六、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是人类思想精华的凝结,科学革命又是人类思想的飞跃,理解它们无疑对思想史的研究十分重要。在此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研究科学知识的发展模式和知识更新的规律,更加显得重要。当代西方这方面的研究首推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的思想库恩(Thomas S.Kuhn,1922~)出生于美国辛辛那提城。194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当了三年研究生,重点研究科学史,尤其是物理学理论的历史。1949年在哈佛大学获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52年在普林斯顿等大学执教科学史。他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有:《哥白尼革命:西方思想发展中的行星天文学》(1957)、《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再论范式》(1969)、《必要的张力》(1977)、《黑体理论和量子不连续性》(1978)等。1968~1970年库恩出任美国科学史学会主席,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教学计划教授、美国《科学哲学》杂志主编。《科学革命的结构》是库恩的代表作,被誉为西方学术界的一个里程碑,该书仅一百多页,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科学哲学的学科界线,对各门学科甚至社会科学都有积极影响,因为它提出了一种科学知识增长的新模式。库恩反对科学知识是积累式发展的观念,主张用“科学革命”说来代替它。按照他的学说,科学知识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发展的: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如此反复循环。所谓前科学就是学科没有系统理论而众说纷纭的阶段。当这门学科有了系统理论之后。学科就进入常规科学的阶段,这样人们运用学科中的“范式”(Paradigm)去解决理论和实验中的问题。当原有的范式无法解决的难题愈来愈多时,危机就到来,学科通过科学革命,旧的范式遭到决定性的破坏,新的范式产生,学科又沿着新的常规科学的方向向前发展。库恩学说的另一个特点是从更广泛的社会心理领域和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知识的增长问题,人们把这种强调对科学事实作历史解释的科学哲学称为“历史社会学派”。“范式”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来包含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申为模式、模型、范例等,库恩用此词来表示科学发展中某一重大理论体系中的一定观点和方法的框架。范式在库恩的学说中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又是一个不甚确定的范畴。库恩自己也承认,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用范式去代替各种熟悉的观念。因为范式是理解库恩科学革命结构理论的核心概念,科学革命是通过新旧的范式的转变而实现的,因此有必要把库恩自己的解释说明介绍一下。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序言中说:他是把范式作为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在一段时期中为科学工作者团体提出典型的问题和回答。他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系统在内的范例——为某一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这就是一些历史学家在“托勒密(或哥白尼)天文学”、“亚里士多德(或牛顿)力学”、“微粒(或波动)光学”等标题下所描述的那种传统。范式在这里被理解为科学研究团体中共同遵守的理论和传统。后来他在《再论范式》一文中又说:范式一词无论实际上还是逻辑上,都是接近于“科学共同体”这个词,具体地是指集团认识中的三种根本成分:一是集团所采用的符号概括,二是为集团提供类比和给人们以启发的模型,三是作为具体的题解的范例。库恩认为,范式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规定着常规科学发展的方向,迫使科学家仔细而深入地研究自然界的某一部分,使事实对更加多样的情况具有更加精确的判决作用,甚至范式会规定问题并保证有一个稳定的解,借助它还可以猜测出某些定律来。总之,抛弃了某一范式就等于不再研究该范式所规定的这门科学。这说明范式是某一科学共同体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认识工具。库恩早年研究过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接受了那种“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的影响。因此他强调新理论和它的应用同时产生,科学研究必须同时发展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自由奔放的发散式思维,一种是一定传统制约的收敛式思维而且要善于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科学家范式的转变是“世界观的转变”,也是“洞察力的转变”,范式反过来又能影响一个人的注意力和理解力。在库恩看来,范式并不是纯粹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识体系,而是知识的社会形式,即一定社会集团的信念和行为规则,因而,他常常把认识论范围内的问题与认识论以外的问题混淆起来,把科学革命与政治革命作简单的类比。毫无疑问,他重视社会、历史、心理等因素对认识过程影响的思想是可取的,但把科学革命与政治革命作简单类比却是把人类认识自然的复杂过程简单化。例如,他认为在范式的选择问题上就像政治革命一样,有关团体的赞成是更高的标准,而团体的赞成又是依据该团体成员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念作出的。这样,就很难与唯心主义、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划清界限。()应该说,库恩强调科学共同体作用的思想是可取的。在他看来,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很难归结为某一个人,科学共同体作为一个集体的认识主体,是解决范式所规定的问题和疑难的强有力工具,也是推动科学革命的重要力量。科学共同体由相同的范式而团结起来,与使用其他范式的科学共同体相互竞争,各自发展以范式为基础的实验、仪器、论文和书籍等,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在库恩看来,这些专业团体就是专业成就的唯一仲裁者。库恩还强调新旧范式之间的不可比性,反对新旧理论之间具有对应或继承的关系,他反对把牛顿力学说成是爱因斯坦理论的特例,认为那样做实际上已对牛顿定律在某种程度上作了重新解释,只有承认牛顿的理论是错误的,爱因斯坦理论才能被接受。这似乎不符合人类认识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忽视了旧理论在科学探索时的借鉴作用。总之,库恩的学说是很有启发性的,然而他并没有找到一种说明科学连续发展的客观性标准,也没有说明范式转换的合理性依据。因而,有人认为库恩的科学革命说仅有辩证法的外观,即从量变到质变的相互转化,但在揭示这种发展的内在辩证特征上不够全面,对于范式的说明有过多的实用主义色彩。库恩的这些不足为后来的许多科学哲学家所补充和修正。科恩关于科学革命的思想科恩(I.Bemard Copen,1914~)是另一位研究科学革命的思想家。他是一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的退休教授,写有《科学中的革命》,对十七世纪以来的科学革命进行了详细探讨。他认为该书是从一种新的、严格的史学观点来考察科学革命的尝试。他不同意库恩科学革命起源于危机、是范式的根本转换的说法。在他看来,并非所有的科学革命都像库恩说的那样起源于危机,库恩的范式转换只适合于某个学科的某个时期。科恩强调科学革命是科学进步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科学革命不是知识发展的中断,新旧理论之间也并非完全不相容,诱发科学革命的因素很多,可以是新理论、新范式的出现,也可以是现有的知识和信息的综合,或是新的研究方法、科学研究仪器的发明。尤其重要的和可贵的是,他认为科学革命不仅会对科学本身发生重要影响,而且还会对人类的整个思想发生影响,因而科学革命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重要作用。科恩喜欢把科学革命放到整个社会的政治革命和社会改革的背景下来分析。他企图纠正人们的一些看法。他说:“人们在判断某些特定的事件是否具有革命性这方面的观点,也是不断变化的,哥白尼革命就是一个很恰当的例子。那种认为随着1543年《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天文学出现了一场革命的看法,只不过是十八世纪天文学家们幻想的产物而已;这种看法曾流行一时,以致哥白尼革命一度成了革命范式。然而,历史学家对历史证据的批判性考察证明,那根本不是什么哥白尼革命,它充其量可以被称之为是一场伽利略和开普勒革命。”他认为,要给科学革命下定义是很难的,科学革命往往是指“连续性的打破,已经可以承前启后的新秩序的确立,旧的、为人熟知的事物与新的不同寻常的事物之间的分水岭等”。他认为,科学革命也和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一样,有不同的等级,有重大的革命和小型的革命。科学革命的特征是它仅对科学的现行的知识结构构成威胁,而不对整个社会构成威胁。对人们的影响也不是那样的直接,有的影响是它的实际应用带来的。毫无疑问,每一革命都是一场进步。科恩指出,即使到了二十世纪,科学家和科学史家也没有普遍认为,科学是通过一系列的革命而进步的。一般认为科学中发生革命是极为罕见的,通常科学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而发展的。然而正是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影响了人们的看法,人们不得不承认在科学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大的革命,革命过程是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型的组成部分。自此之后,哥白尼式的革命在一些学科发生观念和范式改变的时候,被人频频使用。科恩经过研究,认为科学革命有四个阶段,判定是否是科学革命也有四个标准;这是科恩著作中最值得我们重视的地方。科学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思想革命”阶段,即某一科学家或科学家小组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或某一些问题而提出一种新的知识框架。第二阶段是对一种新的方法。概念或理论的信仰阶段,即人们以文字的形式将新的规律、新的发现发表出来,开始影响别的科学家和同行。第三个阶段是一种思想或一组思想已经开始在科学共同体的成员中广泛地流传起来。科学中的革命在这最初的三个阶段中,都有可能失败,如有的文献被放进了档案,无人问津;或文献没有付印,得不到流通。第四阶段是把某位科学家或某科学家小组思想上的成就进行公开交流。鉴别科学革命是否发生,有四个检验的方法。第一个是当时目击者的证明,第二个是对据说曾经发生过革命的那个学科以后的一些文献进行考察,第三个是有相当水平的历史学家、尤其是科学史学家和哲学史学家们的判断,第四个是对现存的科学传统和构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