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发布时间: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我也要投稿,有稿费咩?

打电话问啊,要是等对方回复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老师?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差距很大,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是核心(cssci),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只是普通刊物,两者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省级刊物刊物在划分级别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关于学报的:普通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都统一划归为省级刊物。因为学报的学术性,要比刊物的学术性高,所以其级别也是一个特例刊名: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主办: 内江师范学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四川省内江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1-1785   CN: 51-1621/Z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曾用刊名:内江师专学报;内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创刊时间:1986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创办于1986年,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A4开本,理科7个印张(112页),文科8个印张(128页),文理科各6期,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1-1785,国内统一刊号为:CN 51-1621/Z。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根本方向,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的统一,注重学术质量,注重社会效益,鼓励创新。努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反映教学科研成果,传递科研信息,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风建设。

应该不要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是唐山师范学院主办的,怎么会是省级期刊呢?

省刊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是省级核心期刊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是唐山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大16开本,128页,1、3、4、6期为社科版,2、5期为自然版,单月20日出版。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1、《求索人生——神曲、离骚、浮士德之比较》,《凉山大学学报》2001年3期,独著  2、《从政治文化到文化政治——近20年来文论界对文学意识形态性的辨识》,载《学术论坛》2002年1期,第一作者  3、《实践美学视野中的“滑稽”与“幽默”》,《华中师大学报》2002年4期,独著  4、《回到马克思——重提实践美学的两个基本范畴“实践”与“自由”》,《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5期,独著  5、《席勒的形式美学思想》,《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4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3年10期全文转载  6、《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论》,《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2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11期全文转载  7、《伊格尔顿的文学生产论》,《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独著。  8、《“滑稽”内涵辨析》,《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4期转摘,p189。  9、《中国当代文论与意识形态》,独著,《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3期。  10、《从社会功能论到实践论——“滑稽”与“幽默”理论在中国美学中的发展历程》,独著,《华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7年1期全文转载。11、《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兼论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独著,《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2期。12、《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独著,《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13、《诗性思维对<老子>言说方式的影响》,独著,《语文知识2007年1期。

《四声之目是谁最早提出的》 《中州学刊》1986年4期《朱骏声著目述略》 《清华大学学报》1987年4期《〈箧中集〉与杜甫》 《中州学刊》1987年11期《新发现的一批严羽评李白诗资料摭谈》 《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通行本曲品校补》 载《文史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水经注校的评价与整理问题》 《南开文学研究》1987年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编撰方面的一些问题》 《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从武力强宗到文化士族──吴兴沈氏的衰微与沈约的振起》 《浙江学刊》1990年第4期《南朝五史校点稽疑》 《出版工作》1990年第11期《吴兴沈氏考略》 《浙江方志》1991年第4期《士庶天隔 文心相通──刘勰 、沈约文学思想异同论》 《江淮论坛》1991年第5期《八病四问》 《辽宁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周顒卒年新探》 《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态势的形成──从古诗十九首到南朝文学谈起》《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论竟陵八友》 《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永明诗歌平议》 《文学评论》1992年第6期《永明文学集团述论》 《浙江学刊》1992年第6期《昭明太子与梁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文选学论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若无新变 不能代雄──永明诗体辨释》 《中国诗学》第二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从沉寂走向活跃──中古文学史料出版与研究展望》 中华书局编《书品》1993年第1期《“六义”与诗教──读毛诗序臆扎》 《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极摹世态炎凉 曲尽人情变态──从忧庵集窥探戴名世晚年心境》《江淮论坛》1994年第1期《从洛神赋李善注看尤刻文选的版本系统》《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9期转载《全唐小说志疑》 《原学》第三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5年版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23号1995年9月《半生心血浇注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3期《文选与“文选学”》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玉台新咏杂识》 《中国诗学》第四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有关文选“苏李诗”若干问题的考察》 《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有关上古、中古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创刊四四十周年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玉台新咏版本研究》 《中国古籍研究》第1辑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玉台新咏成书年代新证》 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五卷。1998年4月版。又刊发在日本中国艺文研究会编《学林》第24号中。《关于金楼子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四 辑中华书局《道教在六朝的流传与江南民歌隐语》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七言诗渊源辑考》 《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略说郭店楚墓竹简的学术史意义》 《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归于平淡后的思考》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前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徐陵年谱简编》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俞曲园批校〈水经注释〉初读琐记》 《书品》1999年第1期《别求新声于异邦——介绍近年永明声病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 《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古今乐录〉辑存》 《文学与文化》第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关于袁宏道的佚文》 《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8日《一桩未了的学术公案——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的一个推测》 《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走出散文史研究的困境——-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秦汉文学研究新资料之一》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文献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二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3月出版《关羽目录》 《关羽、关公和关圣》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蔡邕著述摭录》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4期《<独断>与秦汉文体研究》 《文学遗产》2002年5期《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韩国中国语文学会编《中国文学》第38辑2002年11月《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 《齐鲁学刊》2003年1期《蔡邕行年考略》 《文史》2003年1期总62期《贾谊<诗>学寻踪》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徘徊与突破——二十世纪先唐文学史论著概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1期《班固<典引>及其旧注平议》 《<文选>与文选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世纪之交的文学史料研究》 《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19日《秦汉文学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东观著作的学术活动及其文学影响研究》 《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文学评论》2004年3期《蔡文姬和她的作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期《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汉唐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1期《<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曹植创作“情兼雅怨”说略》 《光明日报》2006年1月27日“文学遗产”专刊《回归与超越——漫议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感问题》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贾谊的学术背景及其文章风格的形成》 《文史哲》2006年第2期《在继承中创新的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27日《秦汉区域文化的划分及其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 《文学遗产》2007年第3期《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8日《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文史哲》2007年第5期《“鲁学”解》 《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释“齐气”》 《文献》2008年第1期《梁孝王集团的文学想象》 《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西谛书话的启迪》 《文学评论》第3期《秦汉时期的巴蜀文学略论》 《重庆社会科学》第2期《中华古籍在世界的传播及其意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2期《贾谊所见书蠡测》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子虚赋><上林赋>的分篇、创作时间及其意义》 《文史》2008年第2期《黄河以北地区的文学发展》 《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河西四郡的建置与西北文学的繁荣》 《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秦汉时期的“三楚”文学》 《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纸张的广泛应用与汉魏经学的兴衰》 《学术论坛》2008年第9期《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期《<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段玉裁卷入的两次学术论争及其他》 《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刘师培及其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引论》 《文学遗产》2010年第4期《展现五十年文学研究的整体风貌》 <光明日报>2007年1月2日第4版《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简评<册府元龟>中的秦汉史料价值》《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10期《寂寥的文化老人和他的书-----读王伯祥<庋榢偶识>随感》 《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8日<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咸阳碑序》 三秦出版社2003年出版。《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6期《姜亮夫先生及其楚辞研究》 与江昌合撰 《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近年来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瞥》《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中古文学领域的开拓者------试述曹道衡先生的学术历程及其成就》 《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尔来倏忽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 《人民政协报》2003年9月30日。《<续修四库全书补编>刍议》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3年4期《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 《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南朝佛学与文学序》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版《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序》 人民出版社2010 年5月版《明小宛堂覆宋本<玉台新咏>影印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刘向<列女传>研究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在古代文学与语言学之间徜徉──访康乃尔大学东亚系梅祖麟教授》 《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分期·评价及其相关问题——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三人谈》  《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考古发现与先秦、秦汉典籍文化》  《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走向通融:汉魏六朝文学史的文献学研究———刘跃进先生学术访谈录》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期待中的焦虑——关于古代文学研究几个问题》 《东方丛刊》2007年第2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及其意义》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 《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说起》 《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文学研究所藏乾隆元年博学鸿词制科一等一名刘纶试卷说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楚歌声中的屈原(上)》 《文史知识》2009年第11期《楚歌声中的屈原(下)》 《文史知识》2009年第12期《画坛巨擘的心灵记录——读〈潘天寿诗存〉札记》 《文艺研究》2010年第3期《退潮之后读顾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5月5日第10版《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级别太低,发还不如不发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版面费

长江师范学院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的重庆市涪陵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支点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  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1年由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31年的涪陵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和涪陵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涪陵师范学院,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