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论文文献里的网络文章是什么

发布时间:

论文文献里的网络文章是什么

文献 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网络文献是比较特殊的文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文献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它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使其所负载的信息内容既可世世代代地传递下去,也可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进行传递,成为信息时代联系世界和沟通全人类思想的纽带。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ml,1998-08-16/1998-10-­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也就是引用电子文献,方法如下:一、参考文献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二、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主要有以下几类:[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三、举例如下:[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网络评论文章是什么

(3)网络媒体对于传统媒体的相对劣势 尽管网上信息极大地丰富,但绝大多数的信息的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媒体。大量的社会信息,尤其是重大的新闻信息掌握在传统媒体手里,他们是主要的新闻原材料生产者和提供者。另一方面,对于网络媒体来说,组建自己的新闻采集队伍,不仅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更重要的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训练有素的网络记者队伍。另外,传统新闻规律、新闻实践、新闻经验、大众的认知度等等,都是网络新闻评论与传统媒体评论相比所欠缺的。 2 网络新闻评论的引导 新闻评论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引导舆论。网络新闻评论引导舆论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把以往传媒的发言权和审判权部分移交到人民手中,改变了以往传媒言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舆论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舆论监督权力的社会化、公开化、民主化。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在新闻宣传中,都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我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切实贯彻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在引导方法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强化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 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就是根据大众传播的议题设置理论,有意识地设计论坛的话题和主题来引导舆论。而且,网络新闻评论与议题设置之间也是具有互动性的,网民的观点可以被网络媒体收集、编辑、发布,从而对设置的议题产生更深的影响,进一步引导舆论。 (2)利用网络媒体言论引导舆论 邹韬奋说过:“言论固然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但却不是一切言论都可以发生舆论的力量。只有根据正确的事实和公正判断的言论,才可能发生舆论的力量。”[4]由此可见,要引导舆论,必须用正确的、具有指导性的言论。网络论坛是网络言论的重要聚集地,因此,网络媒体应积极开设网络论坛,扩大论坛影响。论坛也要为网民提供正确的言论方向,对网民的意见,正确的要予以鼓励和支持,不正确的要积极引导和纠正。 (3)提供新闻报道引导舆论 用新闻报道来引导舆论,就是在言论栏目或者论坛中提供新的新闻事实,以引导舆论。网络媒体在选择新的新闻报道时,要巧妙的过滤、选择新闻事件,使其形成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舆论倾向,也可以借助权威专家的观点,使舆论向自己一方倾斜。当出现不利于自己的舆论倾向时,应该及时加入一些其他的言论,以缓解不利局面,然后再积极进行方法和方式上的调整。 3 网络新闻评论的管理 对于网络新闻评论,如果不加规范地任由其紊乱无序的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舆论环境,对国家、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要对网络新闻评论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 (1)专门管理机构的组织管理 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管理,涉及到了多个国家部委,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文化部等几部委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国务院还在1997年成立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互联网的重大问题,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等。 从行政学的角度来说,对某个问题介入的职能部门越多,管理起来就越复杂,还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管理的漏洞和混乱,出现职能执行上的重叠或者空白。因此就需要组织一个专门机构将所有这些管理职能组织起来统一管理。 (2)建立规范的互联网法规和制度 国家从2000年起,就相继出台了多部互联网管理法规,如《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对提供网络信息服务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和规范。但是,单靠这样一项行政性的规定、这样一个部门,仍然显得过于单薄。网络言论的管理涉及技术、内容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权威部门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出一个更加系统的规范,并最终形成相关立法。 (3)网民的自我管理 在网络新闻评论尤其是网络论坛中,广大网民才是真正的主角,没有网民的积极参与,网络论坛将不称其为论坛,整个论坛的风气和氛围也是来自网民整体素质的高低。网民进行自我管理,就是网民的自我约束以及在网上讨论、发表意见时的方法、方式和尺度。论坛版主可以邀请论坛中人气旺、有水平、有管理能力的网民参与论坛的管理,这样也可以造就网民中的“意见领袖”。这种做法既可以活跃论坛,又可以提高网民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论坛的管理。 5 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我国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处在起步阶段。进一步提高网络新闻评论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新闻网站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舆论工具,网络新闻评论是党的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国际舆论竞争的重要力量。网络新闻评论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梅尔文·德弗勒大众传播绪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2] 金梦玉网络新闻务实[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3] 张隆栋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 穆欣韬奋新闻工作文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

网评文章即发布在网络上的对某一事件评论的文章。和评论差不多,但是要求内容字数较多。拓展资料: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具有的特点1、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影响力2、优秀的网评文章应有事实来支撑3、优秀的网评文章应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评说,把握主动权4、优秀的网评文章应有网络属性5、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平民和个人属性6、优秀的网评文章应该有一个好标题7、优秀的网评文章应可以参与舆论坚督

1 写软文首先要选切入点,即如何把需要宣传的产品、服务或品牌等信息完美的嵌入文章内容,好的切入点能让整篇软文看起来浑然天成,把软性广告做到极致。 2 设计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方向,控制文章走势,有冲击力强的标题。 3 完善整体文字,按框架丰富内容,润色具体内容。 4 反复沟通和完善。 当然,如果你需要更好的软文,那么可以找公关公司或者记者撰写,如今互联网上也有许多个人提供专业的软文写作服务。

网络新闻评论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翻版或延续,即网络媒体评论,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网友说话》等栏目。它是指网络媒体编辑就新近发生的新闻或变动的事实,在新闻网页上所设的言论专栏里发表或发布的署名评论。这种形式的网络新闻评论是以Web网页传送评论文章,同传统的媒体评论相似,都是单向传递信息,用户只能被动的接受网页评论观点。它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观点,是报纸评论功能在网上的延伸。另一种形式是网络媒体论坛。所谓网络媒体论坛,是网络媒体在互联网上为网民提供的就新闻和社会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的场所,是在相互传递和交换信息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用户交流网。网络论坛制造了一种开放的信息传播环境,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促进了信息获取能力和言论表达权利的平等。而网络的匿名性使言论的发表者获得了更高的安全感,但同时也对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什么是网络文献

文献在现代的解释为“记录有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具体地,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的结合体。 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指典籍,献指人才。朱熹《论语集注》中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后该词向偏义词演化,偏重于“文”,单指典籍。 文献的属性 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 知识性 记录性 物质性 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文献的等级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 零次文献: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文献 一次文献:论文,报告等 二次文献:比如各种文摘 三次文献:各种综述性的文章 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文献的载体 作为有形载体的文献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目前已知的文献载体包括这样一些: 古代的载体 甲骨:包括龟甲和兽骨,应用于商代。 金属:应用得最多的为青铜,即铜与锡的合金,也有少量铁、金银等,流传于先秦时期。 石:以石为载体的文献包括碣、碑、崖刻等,从秦朝到现代都有应用。 竹木:将竹或木头劈成长而窄的竹木片,称为竹木简,可用来记录文字,广泛应用于先秦至三国两晋时期。此外,还有以宽木板作为书写载体的,称为牍。 帛:即丝绸,始见于商,流行于秦汉时期。 纸:纸最早发明于西汉初年,公元150年左右,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到东晋基本取代竹木。 古代国外主要载体:包括古埃及使用的莎草纸、古印度使用的贝叶及中世纪欧洲使用的羊皮纸。 现代载体 现代的文献根据载体形式分为 印刷型文献:是以纸质材料为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手段而形成的文献形式,是目前整个文献中的主体,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献形式。它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随身携带,随处随时阅读。但存贮密度小,体积大,占据空间大,不便于保存。 缩微型文献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照相为记录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文献形式,包括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等。缩微型文献的优点是体积小,便于收藏和保存,价格便宜等,但阅读需要有较复杂的阅读设备来支持。目前在整个文献中,所占数量较少。 声像型文献是以磁性和感光材料为介质记录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其优点是存取快捷,可闻其声,见其形,易理解。 电子数字型文献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记录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这种文献存贮容量大,检索速度快捷、灵活,使用方便。电子数字型文献又分为光盘文献和网络文献。 文献的产生方式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的主要方式包括文献的产生方式包括“著”、“述”、“编”和“译”四类: 著:古代亦称“作”、“造”、“著作”,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即强调原创性。 述:相对于著来说,述就是“古已有之,有所承因”,即在前人著作基础上进行解释、疏通和解说。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事实上,以今天的眼光看,《论语》、《春秋》等著作的原创性也是很高的。 编:又叫纂、辑,是根据一定体例编辑旧文,重要特征是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篡改,一般都注明出处。常见的编纂成果包括总集,如《诗经》、《乐府诗集》、《全唐文》等;类书,如《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丛书,如《四库全书》等;档案类编,如《清代文字狱档案》等;资料摘抄,如《清稗类钞》等。 译:即翻译,将一种语言的文献转换为另一种文献。中国古代最早的翻译是佛经翻译,东汉明帝时期,大月氏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为佛经翻译之滥觞。后来重要的佛经翻译家有东晋的释道安、鸠摩罗什,唐代的玄奘等。明代以后中国开始出现学术翻译,重要的翻译家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人徐光启、魏源等。佛经翻译中有部分文学故事,但真正的文学翻译始于近代,主要翻译家是林纾。新文化运动以后,鲁迅等人都翻译过大量的文学作品。

文献(literature、document)的概念定义:“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如:甲骨文、碑刻、帛书、图书、连续出版物、录音磁带、缩微平片、电影片、光盘等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分类文献的出版类型经常是信息服务部门对文献保存、管理和提供使用的依据,按其性质、特点和出版方式可分为10大类型:科技图书(Sci-Tech book)是对已发表的科研成果、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性的概括论述。特点:成熟,全面,可靠,时效性差用途:初步了解一般性问题阅读型:教科书(Textbook)、专著(Monograph)、文集(Anthology)等工具型:词典(Dictionary)、百科全书(Encyclopedia)、手册(Handbook)、年鉴(Yearbook)等科技期刊(Sci-Tech journal)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性出版物,每期版式基本相同,有固定的刊名,有连续的年、卷、期号。特点: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发行面广。 科技期刊的类型学术性:一般性期刊Journal,汇刊Transactions,各种学报Acta、通报Bulletin、评论Reviews、进展Progress等快报性期刊:各种通讯Letters、短讯News等检索性期刊:index,A专利文献(Patents)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在接受申请和审批发明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出版物的总称。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表、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相关的法律性文件。科技报告(Technical Reports)科技报告是国家政府部门或科研生产单位关于某项科学研究成果的正式报告,或是对研究和试验过程中各阶段进展情况的实际记录。特点:内容比较专深具体,能代表一个国家和专业的发展水平与动向。是不定期出版物,一个报告为一单行本,有统一编码。比期刊论文新颖详尽出版周期短,能反映一个国家或某一学科的科研水平。具有保密性。会议文献(Conference Paper)会议文献是指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种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报告。特点:学术性强,内容新颖。会前文献:日程表、 会议议程、 预印本、论文摘要会后文献: 经整理、编辑的正式 文献学位论文(Disseration)指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毕业生为获得某种学位所撰写的论文。根据不同的学位,一般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特点:具有独创性,内容专一,论述详细、系统,是经过一定审查的原始研究成果。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是经过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以特定的文件形式出现的标准化工作成果。特点:是对标准化对象描述详细、完整、内容可靠、实用,有法律约束力,适用范围明确,是从事生产、设计、管理、产品检验、商品流通、科学研究的共同依据,也是执行技术政策所必需的工具。政府出版物 (Government Publication)是指各国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出版的文献,又称官方出版物。行政性文献(包括立法、司法文献),主要有政府法令、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决议、指示、统计资料等,主要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科技文献主要是政府部门的研究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科技政策文件、公开后的科技档案等。特点:内容范围广泛;具有权威性;一些非正式出版的文献不易收集。用途:对了解各国的方针政策、经济状况及科技水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产品资料(Product literature)是厂商为推销产品而印发的介绍产品情况的文献,包括产品样本、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厂商介绍等。特点:反映的技术比较成熟,数据也较为可靠,内容具体、通俗易懂,常附较多的外观照片和结构简图,形象、直观。但产品样本的时间性强,使用寿命较短,且多不提供详细数据和理论依据。用途:1、作为技术人员设计、制造新产品的一种有价值的参考资料。2、了解各厂商出厂产品现状、掌握产品市场情况及发展动向。技术档案(Technical Records)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所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如课题任务书、计划、大纲、合同、试验记录、研究总结、工艺规程、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交接验收文件等。特点:内容真实、详尽、具体、准确可靠,保密性强,保存期长久,是科研和生产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很大参考价值。用途:了解生产领域和科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技术窍门

文献按出版形式可以分为图书、连续出版物、档案、实物资料以及电子出版物和其他资料,如谱谍、碑刻拓片、图录、表册等

参考文献是网络文章

网上的文章属于“互联网[OL]”类型参考文献。示例: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文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大类:(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F & IG(2)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也就是引用电子文献,方法如下:一、参考文献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二、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主要有以下几类:[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三、举例如下:[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网址

可以,网络参考文献引用有固定的格式(网文)作者文章题名[EB/OL]链接地址访问时间(编辑时间)合适采纳

论文参考文献是网络文章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ml,1998-08-16/1998-10-­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也就是引用电子文献,方法如下:一、参考文献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二、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主要有以下几类:[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三、举例如下:[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有解的话通知我我找到了

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adercom/news/20011219/根据《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可知:参考文献标注: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1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的著录问题及处理国家标准GB/T7714-2005(代替GB/T7714-1987)规定,同一文献在文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首次引用的序号(正文中引文页码或起止页码放在“[ ]”外,与“[ ]”同为上标。示例:“张某某[4]15-17……”“张某某[4]55……”“张某某[4]70-75……”,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2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章时的标注问题及处理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序号。示例:引用多篇文献裴伟[570,583]提出……;莫拉德对稳定区的节理模式的研究[255-256]。还有一种类似此种情况的,文中同时列出多个作者,作者之间用顿号隔开,对其标注时,就在其列出的每个作者上方用标号注明,如张三[1]、李四[2]、王五[3],标号要尽可能地靠近引文处。示例:此外,各类反思文章也比较多,其中比较在代表性的有刘洪波[2]、黄宗忠[3]、裴成发[4]、邱五芳[5]等人的文章。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1专著(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它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它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179-[2]  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3] PIGGOT T MThe cataloguer’s way throng AACR2: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M]  London:The Library Association,[4]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5] World Health O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6]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7]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曾氏,1845(清同治四年)2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它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年,卷(期)报纸题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1]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2]  陈驰论人权的宪法保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1):1-3标准序号主要责任者(任选)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任选):出版者(任选),出版年(任选)例如:[1]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4  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徐新阿尔泰运动及相关的地质问题[M]//陈毓川,王京彬中国新疆阿尔泰山地质与矿产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5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3[P]1989-07-6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扩展资料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资料:光明网-社科学术专著参考文献缘何难规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