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中药论文2000字左右

发布时间:

关于中药论文2000字左右

写论文的时候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我所要研究的课题是“中国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对一个医药批发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药品的来源和销售,每个医药企业都有固定的供应商和一定的营销手段,药品的供应需要医药物流的支持,而销售呢,就需要医药销售的支持,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与发展,是随着医药物流和医药销售而走的。 然而,在进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慢慢的对企业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一个医药批发企业如果想做大做好,就要运用网络,建立医药电子商务,这样医药批发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最后,我根据自己的个人看法,对医药批发企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几点归纳, 本次我要做的课题的目的和意义是:随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批发企业也孕育而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医药批发企业又是药厂与医院、药店的连接线,所以,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和发展再医药行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时,本次所做的课题,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医药批发企业现状与发展。使我对医药批发企业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同时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题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  摘要:为顺应中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新时代需求,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索和创新是实现中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组成。在进一步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质量的目标下,上海中医药大学通过对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的实践与探索,打造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人才培养路径;中药高等教育;中药学专业  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健康中国”国家战略需求的提出,为中药高等教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契机,也为推动中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内在动力。各院校坚持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双思维”,推进中药高等教育改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及大中药健康产业的转型优化新态势,加快推动中药行业从传统转向绿色智能。但目前中药学类专业定位和专业布局与其存在一定差距[1],培养专业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产业人力需求、高校间中药本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同质化倾向、部分高校中药学类专业的设置与区域中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整合还未达到与前沿研究进展深入对接等诸多不足,使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链新兴行业对跨学科、多元化的需求。因此,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着力提升中药学专业人才内涵特质,使之具备的综合素质能适应更为动态、复杂、开放的中医药发展环境,从而服务国家战略、匹配大中药健康事业发展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我校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  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地处上海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为依托,坚持“立德树人”与“传道授业”同向同行,加大将地域优势与优质学科资源直接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的力度,保障中药高等教育与国家及上海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以造就具备“合、通、博、辨”(知行合一、汇通中西、旁搜博览、慎思明辨)4大特征的高质量中药学专业人才,不断提升与中医药科技创新、健康服务特色优势及上海开放型地区经济形势的吻合度。  2.1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即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交融。中药学专业的重要特点是专业实践性强,有效培养学生“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2],在中药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验、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时长,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反复强化,达到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效果。(1)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有效更新,打好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功底。围绕提升中药学专业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分析、中药炮制学、中药综合实验等多门主干课程课堂教学中导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3]、研究性[4]、情景式[5]等混合教学模式,配合“基本型—综合型—研究创新型实验”的梯次拓展实验教学体系以及中药基本技能多站式考核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四年学制中递进式强化,打造扎实过硬的专业基础功底。(2)科学思维的有效融入,创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环境。学校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锻炼,以众多高水平科研平台为支撑,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向人才培养集聚。例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做到科学思维融入全覆盖,依托高水平科研实验平台营造早期介入科学研究训练的环境,通过低年级学生与导师结对、高年级学生毕业实习等载体,将优质学科资源转化为中药学专业资源。在2017年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6]。(3)研究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兴趣与自信。学院以“学术导向,兴趣驱动”为理念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资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中药的热情与原创能力。此外,灵活设置毕业实习时间段,严格实施“一人一题”,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生物医药集聚优势融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在此过程中得以拓展、延伸以及应用。学生开发“中药饮片识别”APP、“药用植物虚拟解剖实验室”等科创成果在2016年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中得到展示。  2.2汇通中西  汇通中西,即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传统理论能力的同时,强化国际化视野和中医药融入世界能力的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秉承“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将融入中医药思维的教学案例全覆盖写入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指南[7];另一方面加大国际化合作力度及普及面,通过“海外名师”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境外访学、短期交流等多种方式,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且具备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中药学专业人才。(1)中医药思维的有效聚焦,打造一流中医药精品教育。为了培养学生中医药思维成为经常性思维习惯、引导学生重视中医药经典着作的学习,通过在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引入导修课程;开设中医文化趣谈、中华文明史撷要等传统文化类课程;新增说文解药等通识拓展类课程,将中医药思维序贯于4年的培养方案中。另外在中药学讲授过程中,吸纳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8],例如“历久弥香数陈皮”“九九重阳探茱萸”等,结合名师名医的中医药学术思想、中药文化现象切入中药性能功效、精准把握思辨特点,协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思维与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辩证关系。(2)国际视野的有机融合,内化中医药文化认同感。学校致力于为师生创造更多的国际化发展机遇与平台。依托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巴美国圣马丁大学、香港大学等合作机制,推进骨干教师各类访学进修、学习计划,增加学生在学期间赴海外交流人数,帮助师生扩充自身国际知识储备、开拓国际视野。同时,发挥学生参与建设具有国际传播力的中医药慕课及“药论———一带一路与中药”系列微视频拍摄的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而树立起自身在中药学专业知识传承过程中的责任感、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2.3旁搜博览  旁搜博览,即为构建学生广博的中医药知识体系。为了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积淀,学校重点营造开放的、一流的学术环境和学习环境,加强课程中心、文献资料库等网络资源建设,并设定教师坐班答疑制度保障,着力拓展及融合中药质量标准化、中药创新药物研究等交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群体知识结构的多元组合效应,增强学生适应中医药发展的契合性和时效性。(1)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有效构筑,实现学生博览并蓄的条件保障。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基础设施、信息化和实践条件对中药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对外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近年来以“浸润式学习”为理念拓展开放式学习与讨论式学习空间。充分挖掘学分制及优质网络平台潜力,建设“走近中药”“中药麻黄”“杏林探宝———带你走进中药”“中药与文化”等品牌课程,创建开放性、交互性和自主性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内在需求、有效地进行知识内容的选择和学习。(2)多学科的有效交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融合理解。学校强调科研反哺教学,鼓励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开设本草基因组学、中医药与“一带一路”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课程的品牌课程群。同时,每月邀请学术大家、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行业专家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凸显交叉科学特有的发展性、前沿性和创新性。此外,精心打造学科融合性课程,对专业核心知识点进行关联、衔接和组合,引导学生树立及强化对中药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化观念,提升交叉知识的有效融会贯通。  2.4慎思明辨  慎思明辨,即为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形成批判性思维。学校通过建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跨界协同德育”工作体系,实现100%的课程建立德育目标并渗透德育元素。此外,通过热点话题的引入,鼓励学生在扎实学习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1)专业特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发挥价值取向引领的作用。近年来,学校始终把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生命线,把优秀传统文化菁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挖掘中药的职业行为与德育相关的元素。例如: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以中药文化的角度阐释中药药性中的对立统一、中药理论中的破立有度等方面特性[9],达到“以文化人”的作用。此外,将科研学术思路作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的途径,撰写22门核心课程学习指南和教学设计汇编,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专业成才与价值观完善的同频共振,有效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层次。(2)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建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等主干课程中为学生提供小班化教学环境,并构建中药药性理论分析、中药质量标准进展、药事热点讨论等若干情境或案例,激活课堂教学。例如“以马兜铃酸毒性事件论中药传承与创新”“从药性角度看干姜、附子、吴茱萸的毒性”“从对黄疸的认识比较利胆退黄与利湿退黄的异同”等话题,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以开放的角度进行详细探问、加强信息分析处理,达到明晰分辨的效果。  实施成效  上海中医药大学近3年通过对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的探索及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已初步呈现,具体表现在:①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知识技能及实验技能大赛中连续多次荣获团体第一及多个个人奖项的佳绩,凸显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通达;②新增9门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市级精品课程、全英语示范性课程,取得3项教育教学类项目研究支持,在专业教学中逐步实现经典传统与现代科技相贯通;③不断优化、丰富软硬件条件,吸纳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帮助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2篇(含SCI论文3篇),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和拓展;④结合德育元素加强课内、课外批判性思维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中远志杯、上汽教育杯、知行杯等竞赛及评选活动中表现出色,获市级及以上奖项27人次,增强学生自身知识储备与创新能力的运用相融通。3年来学生出国和升学率平均约占30%;毕业就职于研发公司、科研院所、药学服务、文化信息、大健康相关企业的人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15.8%,实现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上海地域中药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传播与推广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杨琳,郭宏伟,彭代银,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中药学类专业设置的思考[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5):85-88  [2]郭宏伟.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研究[J].中医教育,2017,36(2):10-13  [3]尤丽莎,安叡,梁琨,等.构建“为学习而评价”的有机化学评价体系[J].药学教育,2016,32(3):20-23  作者:沈岚 夏瑜桢 徐宏喜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范文来源:学术堂

关于中药论文4000字左右

一、版式及论文 统一要求A4纸打印,格式如下。 (一)摘要:中英文对照(要求分页),中文500字左右。 中文:宋体,小四号字;英文:Times New Roman四号 (二)论文 标题: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小标题:宋体,四号字 作者: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居中 班级: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5000~10000字,宋体,小四号字(上下54cm,左右17cm,页眉5cm,页脚7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三)参考文献格式(宋体,小四号字;英文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杂志写法: 作者(等)(题目)[J]刊物名,年,卷(期):页 例如:[1]常新亮,等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12(15):1~7 著作写法: 作者(等)书名地址:出版社,年,页 例如:[1]李明物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8~62 英文格式: 作者(等)(题目)刊物名,年,卷(期):页 例如:[1] Dupont B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In:White H J,Smith R,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Houston Intrem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1997,44~46 (四)按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的顺序打印后装订成册(各项均要求分页) 二、分项要求 (一)题目:论文题目一定要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能准确的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 (二)目录:“目录”二字用三号字、宋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目录的各章节应简明扼要,其中每章题目采用小三号宋体字,每节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要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间用“…………”相连。 (三)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简要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中英文摘要均要有关键词,一般为3—5个,各关键词之间要空二格。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四)正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应占据主要篇幅,正文是对设计(论文)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三线表)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1.图、表、公式 图: 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 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2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3符号、序号 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序号一般按层次使用“一”“二”“三”……“(一)”“(二)”“(三)”……“1”“2”“3”……“(1)”“(2)”“(3)”……表示。文中各级序号不得混用。 4页眉和页码 页眉和页脚、页码均从正文部分开始编写。页眉一律设为“峨眉学院2008届生毕业设计(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右上书写。 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参考文献及附录: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都要在引用的地方用符号“[1]”右上标标识,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采用规范化著录格式,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三、打印规格 一律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默认形式(上下2

想个论文题目。 然后去网上找相关资料 不要全部模仿 找你自己觉得可效仿的某部分,然后就自己写一部分出来

近几十年,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在用传统方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同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及西医学的研究手段,从不同侧面进行了探索,在一定范围内揭示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并为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但是,由于中医学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也由于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某些缺陷,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在许多方面都不尽人意,甚至陷入某些误区,因此必须认真考虑和探讨。 习惯上把中医理论的研究分为两种形式,即文献型的传统研究和借助现代科学理论的现代研究。文献型研究往往是继承性研究,而现代研究被认为是对中医学的发展研究。这种划分是对中医理论研究的误解,客观上阻碍了中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不应该把是否借助现代科学作为区分继承和发展研究的标准,关键在是否有利于中医学或整个医学的发展,是否能够为人类提供新知识。 当前,有些研究如果不能科学的评价其结论就会阻碍中医学的发展。假如在解剖学找不到经络的实体,就认为人体的经络现象不存在,势必动摇对中医学理论和概念的信念,影响中医学的发展。很多临床医生不从中医角度思考组方,而只考虑中药的药理,就是受这种研究思路影响的结果。究竟采用怎样的研究思路,才能真正有利于中医学的发展? 中医理论产生在古代,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古代科技手段的限制,中医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体系。表现在理论概念的模糊不清,理论之间缺少严密的逻辑关系和某些理论的明显的主观倾向,造成中医理论研究,不论传统研究还是现代研究很难通过理论或实践来否定某些理论。 中医学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中医古代哲学的基本思想如气一元论思想、阴阳学说等,使得中医先辈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进行观察研究和总结时,注意的焦点多在人体的整体联系和人体的某些整体规律上。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医学对人体的某些整体规律或人体的某些深层规律有比西医更深的认识,这恰好是西医学的研究最易忽略的。因此,中医理论的现代研究,必须立足于这个基本出发点。要在全面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透过中医理论本身的表达,寻求中医理论中蕴藏的对人体深层规律或整体规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某些新的理论和假说,推论某些结论,预测某些事实,从而推动中医学乃至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 中医基本理论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内经》的构成看,涉及到医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物候学、食物学、农学、哲学、逻辑学、史学、社会学、伦理学、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此后又有两千多年的发展,是长远的研究对象,有取之不尽的研究课题。但也必须看到,在这些理论中有些古人对长期临床实践的忠实记载或是对人体某些实际信息和现象的客观描述,并结合当时先进的哲学思想加以理论阐释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或多种联系。尽管在其理论表达上可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以临床医疗实践实际现象观察为基础的真实记录以及所反映出来的规律都是实实在在的,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的,这正是中医理论科学价值所在。因此,进行中医理论现代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很可能有某些新的发现,或揭示出西医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尚未认识到的人体生命规律。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依赖思辩所得的结果和臆说是大量存在的。如用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进行的机械甚至僵化的演绎推理,用人体构造牵强附会的类比自然界构成的“天人相应”等,都是以主观臆测的联系代替实际存在的联系。事实上,中医理论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且随着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知识和经验的逐步积累而不断更新,不断淘汰。 中医和西医是从不同的角度把握人体的,中医强调整体性,从宏观上动态上并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认知生命;西医强调个体分析,从微观上形态上,并通过还原分析的方法认知生命。对疾病的认识上,中医认为肌体局部失调与全身机能失调并重,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表现出的症状和体征,特别强调局部与全身状态的综合判断;西医重视局部器官的病变,主要诊断依据是理化指标与局部器官的症状和体征,并特别强调局部器官病变的多层次检查分析。 因此,在中医理论现代化的今天,中医基础理论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用西医学的理论验证中医理论,也不是追随西医的发展亦步亦趋,更不是以西医理论代替中医理论,而是在保持自身特色,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引进现代多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手段。进一步完善中医自身的理论,创立新观点,提出新学说,以便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中医的治疗效果。只有这样中医学才能在整个医学科学、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然中医理论乃至整个中医学将会面临主体性危机。

关于科技的论文2000字左右

正1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建筑设计行业重大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吹响了建筑业发展改革的新号角,明确了我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很简单的

关于历史的论文2000字左右

哈哈,我看了一下,这位仁兄应该是历史作业小论文吧。我觉得应该以过去为主题,最好是历史上的一些争议的东西。比如说马谡失街亭谁之过?究竟可不可以成败论英雄等主题。

两千字的论文,可以以传承中国历史文化为己任为主题,发挥想象写吧。

论改革变法。。。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变法,商鞅变法、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也有人加戊戌变法的或者邓爷爷的改革)。我们的历史总是从历史局限性来议论。为什么会展开变法?如何策划成功呢?什么时候需要变法?等等,不要说太多什么人民的选择等废话,也不要说运气。。。我们考量客观的,不要带主观判断的。希望能多读些客观历史,不需要强加判断好坏的,历史再坏,它已经发生过了,而且算是祖宗,没必要带有色眼镜。

可以进行对比,比如论唐宋几次变法的异同,从内部原因外部意义等方面分析。如果还嫌大,就直接论大清王朝和沙俄政府统治异同,从性质、意义、机构,都进行了哪些统治人民的手段,哪些好处,哪些坏处等等。如果嫌旧,那就可以分析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的变化,特别是三个代表和中国梦的联系

关于化工的论文2000字左右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浅析 01-19 浅析危险化学品行业安全标准化的实施 01-07 对中小液化石油气站储罐火灾的几点看法 12-15 浅析化学灾害事故处置中个人防护问题 12-01 浅谈化工企业泄漏的治理措施 10-27 浅谈乡镇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10-27 论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0-27 化工企业对外来施工队伍的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10-27 浅论化工安全生产责任制 10-27 我国涂装作业安全及安全标准化现状 10-17 浅谈泄漏造成的危害、原因及预防 05-21 浅谈安全生产方针的科学实践 05-15 浅述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化工企业) 05-14 溶解乙炔气瓶安全技术浅析 05-13 剖析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及存在问题 05-08 浅述化工厂异常噪音和振动 05-08 浅述职业性(三起)隐匿式砷化氢中毒事故病因分析 05-07 浅论建立OHSMS的必要性 05-06 试论危险化学品仓库加强安全管理 05-06 浅述氯碱企业安全用氯管理 05-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