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写好论文观后感

发布时间:

写好论文观后感

写好一篇观后感,首先要被观看的内容认真把握,然后抓住最主要的感受。条理清晰的把它写出来。

论文写作观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读后感的格式(简单的说):  第一段 把书中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  第二段 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哪哪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 联系实际生活,把书里的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  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  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  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首先要审清题目。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亲 需要发表论文

读后感

从格式上来说,观后感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段:第一段把影视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如《开学第一课》讲了什么,想表达什么。第二段选择一个比较重要的点,也可以是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我觉得哪些比较好,我有什么样的看法。比如就选开学第一课中的其中一个内容——方块字之美。第三段联系实际生活,把影视里的内容和生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一下真情实感,生活中怎么样,我觉得应该怎么样,我学到了什么。比如开学第一课中提到的武以振魂,结合实际写写你学习了中国的哪些传统武术。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观后感基本就写出来了。当然 不一定就三段。中间可以自己分,详略得当就好但是 结构层次一定要鲜明,观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感”要联系社会实际,努力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其次一定要知道。观是写的基础,只有看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开学第一课所讲的中华骄傲,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观看才能找到观和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

观后感怎么写成论文

1、联系实际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2、重在“感”不少学生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扩展资料:观后感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中学生优秀作文评选》(后简称《中评》)一书中所选四篇读后感,《〈珍惜今天〉读后感》,采用的是边述读边发感的形式,其余三篇均采用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正是研读了《高尚的白杨树》这篇文章才抓住和理解了“文中阐明了为什么每行排头和排尾的白杨树比中间靠紧排列的白杨树都矮一些的道理”,进而悟出了“处在同样环境和同样条件里,必须加强竞争意识,积极奋进,努力向上,才能取得超越同类的成绩和收获”的感发点,这就为写好这篇读后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例《中评》一书中《不忘国耻,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电影〈七七卢沟桥事变〉观后感》这篇文章,我军将士“奋起反击,与敌人展开殊 死搏斗”的精神,就是从人物上所确立的感发点。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中评》一书中《主旋律----读高尔基一段话的中心作为感发点的。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第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中评》一书所选的四篇读(观)后感,在这点上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在这一点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一文,尽管文章的主体部分阐述的道理很深刻,但开头没有必要的述读,是一点缺陷。 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联想到校园学习有竞争、民族国家之间有竞争等。充实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含量,使所“感”深刻而有说服力。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第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第五、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平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1、要弄懂原作:"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2、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扩展资料读后感格式要求一、格式和写法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主标题,下一行是读《……》有感,为副标题。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六、要审清题目。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漫长的暑假开始了,对于爱读书的我,这个时期可太珍贵了,不可以浪费啊!所以我一鼓作气读了好几本书。最让我收益非浅的是《鲁滨孙漂流记》。它既惊险刺激又蕴涵深意,让我懂得许多道理。《鲁滨孙漂流记》情节引人入胜。我看这本书时好象自己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正经历着狂风暴雨,独有一人站在荒岛上。那种大难不死,绝处逢生的快感在我心头油然而生。文章讲了不甘待鲁滨孙在家中,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工作。他瞒着父母出海闯天下。一次,他被海盗浮去当了奴隶,但聪明的鲁滨孙利用打渔时间,成功的出逃了。一位船主救了他,继后他就在一个小岛上守着自己的种植园。但他天生不屑守成,倾心开拓,经人说服,他决心再次出海贩些黑人来当作奴隶,这次他们遭遇大风暴,全船十几人只活下他一人。鲁滨孙流落到荒岛上,但他不叹命运,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禽,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成一个井井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哪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鲁滨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永不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动者,他本可以生活的舒舒服服的,不愁吃不愁穿,但他却三翻五次的离开小康之家,出海闯荡,这让我感到脸红。我们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只要有了那么一点小成绩,自己就回把尾巴翘得老高,沉溺于成功中,不再努力了,最终不思进取的结果是一败涂地。的,不愁吃不愁穿,但他却三翻五次的离开小康之家,出海闯荡,这让我感到脸红。我们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只要有了那么一点小成绩,自己就回把尾巴翘得老高,沉溺于成功中,不再努力了,最终不思进取的结果是一败涂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都还不错,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过上好日子,成大器,早就帮他们准备好以后的路,通常是考大学—立业—成家,千篇一律。而现在的年轻人早以习惯了被人牵着走,什么都依赖大人,走着大人早为自己铺好的路。鲁滨孙不愿走父母为自己设计好的路,抛开小康之家,出海闯天下。大人铺好的路虽然好走,但经受不住风雨,自己闯出的天下,才是最持久,最美丽的。鲁滨孙在荒岛上,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禽,。富兰克林说“劳动是幸福之人”,有了辛勤劳工,就会有幸福生活。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向鲁滨孙学习“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做。”《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在苦难中领悟真谛,在闯荡中明白世理,在危难中寻找奇迹。

论文文献观后感怎么写

你好,这种观后感可以根据实际感受去写,可以结合内容去写。观后感可以提炼一下中心,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例如,通过《如何写论文》,我学到了写作技巧,知道了如何论述等。

01 观后感的写作格式包括开头、感受、形式、事例、结尾。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电影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范例: 观《长江7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7号”(其实是一只外星狗)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说出自己的感悟 把一切视为无物

第一段写什么时间观看的,第二段写注意内容,第三段写最主要的感受,第四段联系实际写。

论文观后感怎么写格式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属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性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  “读”,是指在文章开头交代读了何人何文,有何感发点;“感”,是在“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中学生优秀作文评选》(后简称《中评》)一书中所选四篇读后感,《〈珍惜今天〉读后感》,采用的是边述读边发感的形式,其余三篇均采用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第一,要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正是研读了《高尚的白杨树》这篇文章才抓住和理解了“文中阐明了为什么每行排头和排尾的白杨树比中间靠紧排列的白杨树都矮一些的道理”,进而悟出了“处在同样环境和同样条件里,必须加强竞争意识,积极奋进,努力向上,才能取得超越同类的成绩和收获”的感发点,这就为写好这篇读后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确立感发点。既是文章的理论基础或中心论点,又是写文章的“入手处”,千万马虎不得。选好了这一“入手处”,文章写起来就会象打开闸门的水,一泻而出,使文章一气呵成,前后贯通。不仅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否则,会在文章一开头就给自己人为地设立障碍,使文章不能顺畅表达。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品德等特点、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例《中评》一书中《不忘国耻,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电影〈七七卢沟桥事变〉观后感》这篇文章,我军将士“奋起反击,与敌人展开殊 死搏斗”的精神,就是从人物上所确立的感发点。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中评》一书中《主旋律----读高尔基一段话的中心作为感发点的。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第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包括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及作者的交代,用简洁的话概括有关文章内容和总体感受,也可提出明确的感发点,也有开头交代一下所读作品写作背景的。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中评》一书所选的四篇读(观)后感,在这点上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在这一点处理的很好。而《主旋律----读高尔基的一段话有感》一文,尽管文章的主体部分阐述的道理很深刻,但开头没有必要的述读,是一点缺陷。 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例《中评》一书中《读〈高尚的白杨树〉有感》一文,作者联想到校园学习有竞争、民族国家之间有竞争等。充实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扩大了文章的含量,使所“感”深刻而有说服力。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从现实中联想引申到的材料,缺一不可,而且应自然融和。   第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根据不同类型的读后感可采用不同的结尾形式。   第五、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平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