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期刊作者单位的序号

发布时间:

期刊作者单位的序号

M——专著示例:[序号] 期刊作者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XXXX出版社,C——论文集示例:[序号]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地点:XXXXXX,N——报纸文章示例:[序号] 期刊作者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XX日报,1998-12-27,(3)J——期刊文章示例:[序号] 期刊作者.题名〔J〕 .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D——学位论文示例:[序号]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 .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R——报告示例:[序号] 报告作者.题名〔R〕 .保存地点.年份S——标准示例:[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P——专利示例:[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特别提示对于不属于MCJDRSP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1)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任选)。 (2)专著(文献类型标识:M)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论文集(文献类型标识:C)中析出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A)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论文集主要责任者(任选)。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文献类型标识:D)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国际、国家标准(文献类型标识:S)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发布年。 (6)专利(文献类型标识:P)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8)未定义类型的文献(文献类型标识:Z)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1,2是写的作者单位,通信地址只有一个来自小木虫论坛的解答:请问各位虫友:如果在发表文章时,作者名字上的左上标有1,2,其中1,2分别对应着一个不同的单位(一个作者挂两个单位),我的问题是:如果对于要求作者的第一单位为本单位的文章才给予奖励,那么如果作者名字上标 1、作者单位不能随便写的,单位应该是科研成果所有的那一个单位,不过现在很多毕业的研究生都把自己工作的单位挂上去了,有的还挂在第一单位,如果母校不追究你的话,当然OK哦,否则2、一般第一作者、第二单位的,作为科研成果,单位还是有奖励的,要打折(例如有的单位只算3),不过对于你经后评职称没有啥影响的。

论文作者单位排序

本文转自科学网,作者侯圣陶。当一篇文稿准备投出去的时候,作者们就像怀孕N个月的"母鸡"一样, 充满了喜悦, 和对即将诞生的新生命的无限期盼。 即使没有公开的争论, 参与者们(尤其是学生们)都会认真的想: 我的大名在这篇文章里应该排在哪里, 在谁之前,在谁之后, 为什么? 其实有这种想法非常自然。 纵观历史, 因为作者排名顺序而引起的争论随处可见。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很多期刊在文章里都要求作者仔细“申报”每个人的贡献。 那如何确定作者的排序呢? 第一作者: 亲自动手做实验,试验, 分析部分结果,数据 (可以是与老板共同讨论), 写出文章第一轮草稿。 第一作者属于该项目的主要动手者, 多数是正在训练期间的学生(包括本,硕,博,博士后,甚至团队里年轻的科研人员)。但是, 这个实验, 项目, 不一定是你自己设计的。 并列第一作者: 这个位置的作者, 其工作强度,参与程度,应该和上述第一作者几乎相同。 但要强调的是, 该作者一定要有对此文章关键的贡献。 其提供的数据同第一作者所为一样重要。如果拿掉该作者提供的图标论证, 此文章就不能在投到目标期刊。 由此可见, 该位置作者不是随便写上去的。 第一与最后作者之间的作者: 即使这些作者, 只要名字在上面, 就意味着他们参与了数据的产生。 或者他们的数据出现在文章里, 或者他们提供本文极为关键的技术或材料 (这一点可能有争议, 很多团队把实验员的体力劳动, 以及别的实验室提供的制剂,分析手段等不算在值得列在作者名单里的贡献。本人不同意此做法, 要根据当时的商讨结果作决定)。 通讯作者: 往往排在最后。 该位置作者应该是制定蓝图的“导师”, 负责此项目财政的“财神爷”, 和亲手修改草稿, 并定稿的“作家”。 三者往往缺一不可。 通讯作者的身份不仅光荣, 也有其实际的作用, 文章发表后, 一旦有“问题”, 或者要“获奖”, 该作者就是联系人。 要获奖还好办, 要是同行有问题, 该作者首当其冲, 要有能力回答, defend团队的工作。 倒数第二通讯作者: 该作者通常是另一个在不同单位的合作者。 其贡献几乎与主要通讯作者相近: 比如参与技术指导, 课题设计, 财政贡献, 文稿编写,修改。 重要的是, 文章中的内容,当主要通讯这不能denfend的时候, 该作者可以承担起部分责任。 看到这儿, 你应该明白了吧, 当你的导师要把名字放在你写的文章第一作者的位置的时候, 当你的主管行政的负责人一定要做通讯作者的时候,你应该理直气壮地把这面文章拿给他看。 最后, 祝辛勤的“母鸡们”,在产蛋的大道上, 愉快幸福, 高量保质。

据学术堂了解,首先,第一作者通常是论文工作的主要完成人,这一点当无异议。在多数情况下,第一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执笔者,但这一点常有例外。例如,不少导师在为顶级学术刊物撰写论文时,往往亲自执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漂亮,也更容易中),但是仍然把做具体的学生放在第一。近年来,在各顶级学术刊物上,共同第一作者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是现体制下看重论文的第一作者、以及科研合作日益增多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很多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由多人共同完成,并且可能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确实很难分清谁的贡献更大。  再说说通讯作者。设置通讯作者,其原本目的是为了方便读者和论文作者联络。因为学生、博士后等人员的流动性,因此导师提供固定地址(主要是email地址),作为通讯作者。同时,通讯作者也是和编辑部直接打交道的人,往往需要一定的cretit和经验。在目前科学界的评价体系中,通讯作者被看作是论文学术credit的所有者。在多个课题组平等合作、贡献相当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共同通讯作者。  对于一篇论文,其学术思想来自第一作者还是通讯作者?这点非常难说。一般来说,刚刚入门的学生,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老板提出的想法完成工作。对於比较资深的如课题组成员,如高年级的博士生、博士后等,他们的工作独立性较强,作为第一作者往往对于学术思想的贡献也很大。就作为通讯作者的导师这方来说,很多的大老板主要时间和精力都在外面跑经费和拉关系,具体的学术细节常常无暇过问。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很可能指出研究方向的人,但是却不一定是提出具体研究思路的人。  必须要说明的是,关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署名原则,虽然是有国际通行惯例的,却因学科、国家和地区、课题组的习惯风气而异。比如说,欧美的导师,通常作为通讯作者把名字署在最后。而我注意到,日本某个做纳米材料的大老板,从来都是作为通讯作者把名字放在第二。欧洲一个做计算材料学的课题组,则是学生自己投稿、自己做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导师并不在文章上打星号。尽管从选题到具体工作和论文修改,导师都是很负责地作出了贡献。  近年来我在论文署名上大致按照这样的原则:  (1)尽量由完成主要工作的学生自己执笔写出论文初稿,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  (2)如果工作的完成过程中,其他学生(或博士后)的贡献有限,那么我作为通讯作者和第二作者,其他学生根据贡献放在后面;  (3)如果除第一作者外的其他学生对本工作也有较大的贡献,那么依照贡献分别作为第二、第三作者等,我的署名在这些学生的后面;  (4)如果论文写作过程中,有校内其他老师的参与,那么哪个老师的贡献较大,就作为通讯作者,同时名字出现在其他老师的前面。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顾名思义就是论文放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作者,一般的论文都是导师放在前面的。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应该说,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省略了通讯作者。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希望能帮到你~

回答论文作者署名顺序应按对论文所作贡献大小排序于文题下,作者之下提行注明作者单位全称(包括科室)和邮政编码;若是多科室、多单位合作课题,则在姓名右上角标出序号,再在姓名下方提行序号写明各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排序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进行更改。署名作者是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所有署名作者都要对论文负责

期刊作者单位不是自己单位

不算。如果期刊还没有出刊那么还可以联系编辑给您更改过来,已经出刊的话那么相对应的数据库上的单位也是错误。作者一般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有时也指某种理论的创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苏联、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等国的版权法中,作者指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与方法,直接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

你可以给杂志社打电话开个证明就行,祝你好运!

期刊论文作者单位

“第一作者署名单位”的意思就是在发表论文时,有很多个作者,但是这个作者是最重要的作者,他所处的单位即是第一作者署名单位

1,2是写的作者单位,通信地址只有一个来自小木虫论坛的解答:请问各位虫友:如果在发表文章时,作者名字上的左上标有1,2,其中1,2分别对应着一个不同的单位(一个作者挂两个单位),我的问题是:如果对于要求作者的第一单位为本单位的文章才给予奖励,那么如果作者名字上标 1、作者单位不能随便写的,单位应该是科研成果所有的那一个单位,不过现在很多毕业的研究生都把自己工作的单位挂上去了,有的还挂在第一单位,如果母校不追究你的话,当然OK哦,否则2、一般第一作者、第二单位的,作为科研成果,单位还是有奖励的,要打折(例如有的单位只算3),不过对于你经后评职称没有啥影响的。

期刊作者单位错了

您好,如果期刊还没有出刊,那么还可以联系编辑给您更改过来,如果已经出刊,那么相对应的数据库上的单位也是错误的,以知网为例,需要你自己写申请书,签字盖章按手印,然后寄给中国知网,一般半年内可以更改过来

理论上,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如果单位不一致,根据科睿唯安sci收录习惯,第一通讯单位地址是第一单位地址,也就是默认通讯作者单位地址作为第一单位地址。所以很多高校要求第一作者地址和通讯作者地址需要一致,并且为第一通讯单位,否则单位不认可,不作为奖励计划(现在可能sci已经无奖励了)。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不一致,意味着通讯作者出思路和钱,第一作者在自己的单位进行实验。这种情况大多数是通讯作者为了照顾第一作者,否则不会同意的。总结一下,对于期刊,作者单位自己定,他们不管,主要是根据合作双方机构对发论文的要求,来满足双方利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