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数据库,搜索中国老年学杂志,在“杂志简介”中有投稿邮箱,望采纳
是科技核心期刊名称 中国老年学杂志 期刊CN号 22-1241/R 主管单位 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中国老年学会
这里有在线投稿
科研论文刘华山:我读《林崇德口述历史》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4,447- 龚少英、徐先彩、刘华山:英语句法意识、阅读理解监控与背景信息利用的关系。心理学探新,2010,30(3),34- 李晔、刘华山: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及问卷编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4),107- 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偏好问卷的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5),625- 程建伟、刘华山:中小学生互联网使用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0,15- 程建伟、刘华山、黄国辉:中小学生信息技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0,5,102- 吴鹏、刘华山:家庭体罚的界定、心理学解释及研究局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228- 刘华山:国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目标概览及启示。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1,66- 刘华山:试论心理健康之本,教育研究杂志(台湾)2005,9月,第11期。 Shen Lie-rong, Liu Hua-shan:Gender effects on the activation of Parent-child attachment,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集,SSCI收录。 Liu Hua-shan: Construc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of “undergraduate adaptability inventory”,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集,北京, SSCI收录。 Liu Hua-sh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elf-consciousness and mental health,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文集,北京, SSCI收录。 崔静静、魏谨、汪海燕、刘华山:1例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团体咨询。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 17(11),1405- 郑应霞、刘华山: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_完美主义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5),588- 龚少英、刘华山、郭永玉、谷传华:基于建构主义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尝试。高等函数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2),98- 刘华山:关于高中生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5,43- 程建伟、刘华山:现实疗法及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思想教育研究,2008,7,63- 程建伟、刘华山:中国文化对心理辅导过程的影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1),79- 程建伟、刘华山、梁晓燕: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小组辅导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14(3),111- 程建伟、刘华山:互联网使用:促进还是抑制青少年思维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5,51- 沈烈荣、刘华山:人际控制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增龄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2215- 沈烈荣、刘华山、徐云,大学生的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性别角色效应,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年第16卷第2期。p181-182。 沈烈荣、刘华山、徐云,亲子依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效应,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年第17卷第2期。p165-167。 沈烈荣、刘华山:成年人控制圈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3),255- 李晔、刘华山:中小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及问卷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 4,88- 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田宝:计划行为理论在求职领域的应用与评价(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118- 刘泽文、刘华山、张建新:青少年早期职业不确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心理科学,2006,29(1),198- 刘泽文、宋照礼、刘华山:求职行为的心理学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 631- 李晔、刘华山:问卷调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2,61- 张春梅、刘华山、郭立峰:我国研究生心理健康研究述评。医学教育探索,2006,5(4),381- 刘华山:教育观念更新-有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河南教育,2000年第1期。 刘华山:心理辅导的专业化与实效性,河南教育,2004,3,8- 刘华山: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标准的思考。河南教育,2006,5,36- 刘华山: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5全文转载。 刘华山:心理辅导中的支持与挑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0年第4期。 蒋京川、刘华山: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班级动机氛围、学习成绩的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4),78- 陈菊珍、刘华山: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现状的团体辅导实验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65- 蒋京川、刘华山: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56- 蒋京川、刘华山: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综述。心理科学,2004,27(1),168- 张爱卿、周方莲、刘华山:责任归因、幸灾乐祸与帮助意愿的关系。心理科学,2004,27(1),2- 王中杰、刘华山:校园欺负中的欺负/受欺负者和旁观者群体研究综述。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92- 张爱卿、刘华山:人际责任推断与行为应对策略的归因分析。心理学报,2003, 35(2),231- 张爱卿、刘华山:责任、情感及帮助行为的归因结构模型。心理学报2003, 35(4), 535- 张爱卿、刘华山:行为责任归因与批评程度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 1- 刘华山:维果斯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教育心理研究,2003,3,34- 龚少英、刘华山:中学生阅读理解元认知的发展研究。心理科学,2003,26(6), 1129- 张爱卿、刘华山:人际责任归因与助人意愿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 1- 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心理科学,2001,24(4),481- 张爱卿、刘华山、刘玲玲:“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28- 郑晓边、刘华山: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干预。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3,44- 李晔、刘华山: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1,50- 刘华山: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辅导的研究,载《当代中国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刘华山:《学生心理素质特征与结构》,《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3期。 刘华山:台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1996年第 1期。 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与高师心理学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3,39- 何进军、刘华山:10~14岁优差生的认知策略及发展研究。心理科学,1996,19, 189- 刘华山:社会变革中的中国人育子观念初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32- 刘华山:“希望教育”的心理学依据。教育研究,1994,10,72- 刘华山、龙立荣、江光荣:全国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教育研究,1994,7,68- 刘华山:试论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区别与联系,人民教育,1994年第10期。 刘华山:教育实验中的控制及其设计举例。教育研究与实验,1988,2,56- 刘华山:关于“概念及其掌握”的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1,15-21会议论文刘华山:心理学与和谐社会,“心理和谐与人才强国”高层论坛,天津师大, 刘华山:价值教育及其与科学教育的区别与联系。新世纪价值教育与公民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00年6月,香港。 Liu Hua-shan: Carved stones cowherd dais on the cliff of Baoding mountain: A pictur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rsonality self-consummating perspective of ancient Chinese Z 美国心理学会(APA)第106届学术年会,1998年8月,旧金山。 Liu Hua-shan,Zhou Zong-kui: The spread and practice of Vygotsky’s psychological theor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New Learning Challenges 2005”(“新学习挑战”第二届国际研讨会2005)上报告,18,日本大阪。 刘华山:高校学生自杀状况及干预对策研究,全国心理学会第9届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研讨会分会场主题报告,2005年10月24日,上海。 刘华山: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1997年全国心理学年会宣读(1997年10月苏州 主编: 刘华山、江光荣主编:《咨询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刘华山、程刚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 刘华山主编:《学校心理辅导》(刘华山),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刘华山主编:《大学教育心理学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刘华山主编:河南省地方教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各一套),海燕出版社2003-2004年出版。 刘华山、郭永玉主编:《学校教育心理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陈沛霖、刘华山主编:《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徐虹、刘华山主编:《教育统计学》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全书23万字,本人撰写第二、六章。 主要参编参译 刘华山参编:《教育心理学》(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华山撰写第八章“品德的形成”,3万字。 刘华山参编:《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心理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署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本人撰写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载第5-10章。 刘华山参编:《心理学》(黄希庭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刘华山撰写第三、十五章。 刘华山参编:《心理学-学习与应用》(郭亨杰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刘华山撰写十五章。 刘华山参编:《简明心理学辞典》(黄希庭主编),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刘华山撰写心理统计与测量部分全部词条。 刘华山参编:《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刘华山撰写第10章。 刘华山参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教材》(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刘华山撰写第8章。 刘华山参译:《教育心理学》(维果斯基原著),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刘华山翻译第18章 2009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名师”称号。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 2004年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2001年主编的《学校心理辅导》获华东地区优秀图书一等奖、安徽图书奖二等奖。 2001年获华中师大第三届桂子山“学生科研园丁奖”。 1997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3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 1989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
这个建议去邮局查询,邮局有一本报刊订阅的大书,很详细。
找到了五台山的寿字图片,很吉祥,也很大气,哪里能买到这位观同大师的字呢!五台山寿字书法
现代年轻人喜欢电子阅读,老年人则喜欢纸质阅读。对于老年人的养老来讲,既要重视物质养老,更离不开精神养老,阅读是老人精神养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老年人都是以传统的居家养老生活为主。因此,老人们退休后,在家里建设书房,在书宅里寻找生活乐趣和生命意义,这对安顿老年人的心灵与意志是有好处的。老年人阅读需求难满足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社会的养老模式仍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机构养老为补充。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很大程度上需要居家养老的模式来满足。老年人相对其他群体来说有较多的闲余时间,有些老年人是刚离开了工作岗位,心理上会有些落差情绪,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来打发时间,逐渐适应退休生活;有些是物质生活得以满足,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有些是平时工作较忙,退休后才有闲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学习以前想学的东西;有些老年人则是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感到孤独和寂寞,需要阅读来缓解;也有些热爱阅读写作的,兴未尽,书还读,笔不搁……老年人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障碍。第一,阅读不便。居民区周边的书店、报刊亭纷纷关门,使得老年人想买本书、买份报都有困难。公共图书馆的设置也比较少,辐射面比较小,分布也不平衡,这就造成了很多老年人因为图书馆离家比较远或者行动不便,出行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多数老人又不会网购,买书买报成为一大难题。第二,眼睛不便。老年人视力较差,非常希望有大号字体的图书供他们阅读。第三,老年人喜欢安静不好热闹,在公共场所的环境人多喧嚣,不适合老年人的性格特点。资深老年法律文化专家姜宝律师表示,受传统养老文化影响的老年人,在居家养老中虽有精神文化诉求,但缺乏高品质文化养老的理念。而公共文化服务提供者及文化产品开发者则更多受到中青年劳动力人群的影响,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尚未得到重视。书房是老年人阅读的最佳场所快节奏的生活渐渐消磨了人们的读书欲望,图书馆太肃静,书店商业,咖啡馆又太热闹,对于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书房居室是主要的生活场所,因此,在家中建设书房无疑就成为了最适合老年群体进行阅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继续学习的最佳场所。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家庭装修房子都会留出一间书房,文房四宝一应俱全,端的是读书人的样子,其实安慰的是一颗爱书读书的心。现在的网络信息量很大,有时候不需要去翻阅厚厚的书本,在网上即可浏览阅读。但老年人对于传统的阅读还是偏爱的,很欣赏“放下手机,打开书本”这句话,真正的阅读是可以找回内心安宁的。“匆匆间,我也年近六旬,到了退休年龄。老伴儿便倾积蓄为我购了一个书房,让我作文作画用,至此,我才算有了专用的书房。书房虽够不上豪华、气派,却倍觉温馨。每天最快乐的时光莫过于归隐书香,陶醉于书中的字里行间,荡涤心灵的懒散。”邵先生喜欢藏书、读书,于是便与书房有约。有了书房,这些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就有了安身的地方。“我总以为,相比于网络书籍的快餐式阅读,纸质书籍的阅读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似乎更适宜于沉浸在一个典雅、惬意的阅读环境里。书房藏书、读书的传统模式,随手翻阅、精读与粗读的悠闲自在,读读停停、停停读读的阅读印迹,都能够为我营造乐此不疲的读书世外桃源。每个月,我都会有几本这样的书陪我度过不眠之夜,来感悟人生,或深入地体验书中的风景,抑或去挖掘生命的意义,乃至发现时代正能量的可贵价值。”于是,这养老书房的美妙福地也就在不经意间慢慢地呈现了。老年书房塑造文化养老新方式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年杂志社社长李耀东认为:老年书房是文化养老的有力抓手,倡导老年人书房生活,在家里开辟属于自己的文化空间。老年书房,不仅是开展全民阅读的应有之义,也是全社会尊老敬老的体现,值得大力推广。教育家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教育,致力于学术,终其一生,勤学不辍。他晚年移居香港,摆脱了政务的羁绊,重新过起了寂寞而又清静的书斋生活,为自己的学者本色添上了浓重的最后一笔。李先生,曾是市文联退休干部,“在岗时,我最大的心愿是开一家书屋。平日里,人家不要了的书刊,我都要。长年累月,我积攒的旧书刊都堆在老宅的楼上。退休后,我就真的开书屋了,不卖书,只租借。书屋里的书,百分之八十是我积攒的旧书刊。我的书屋有一些旧版书,比如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世界名著系列,我闲暇时会读雪莱的诗、屠格列夫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国内的朦胧诗选……这是一个以文化养老为目的的书屋。”每一个书房养老故事的背后,承载的是老年人对于文化的渴求,都是为了那一个深沉的书房情结和一颗安静的心。相关专家表示,“要适应老年人文化需求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养老书房可以积极引导和激活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老年人退休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建设家中书房可以使老年人简单便捷地享受阅读生活。”走进书房掩上门,或欣赏佳作、品茗远眺,或网上检索、周游天下,或修身养性、轻松思考。陶醉书海、忘情“网事”、悠闲自在、怡然自得。有了这样的书房,会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有趣,助推老年人的文化养老。
你可以拨打中国老年学杂志的官方电话,向他们说明你想要撤稿,具体流程需要你向那边咨询才能知道。
万方数据库,搜索中国老年学杂志,在“杂志简介”中有投稿邮箱,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