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金华市2020年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

发布时间:

金华市2020年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

金华市胜利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_html金华市胜利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_html金华市胜利小学少先队工作总结_html金华市胜利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_html给你找了这几个,不知您满意不

金华市2020年度教育科研优秀论文

您好,文章保证原创,附带权威知网检测报告,但要怎样给你呢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民族脊梁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天地英雄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3、胡鸿烈 钟期荣:散尽家产培养人才-------树人立德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4、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义无反顾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5、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践行**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颁奖词】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6、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心灵强者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7、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人生如炬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8、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大医医心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颁奖词】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9、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有信延信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颁奖词】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10、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真爱无疆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

1、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这位科技界巨擘,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他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上世纪60年代,闵恩泽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也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闵恩泽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把催化剂科学技术扩展到了应用于生物质资源的加工利用。2001年起,他指导的生物柴油生产和应用的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3、胡鸿烈 钟期荣:散尽家产培养人才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4、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颁奖词】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5、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颁奖词】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6、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颁奖词】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7、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8、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颁奖词】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9、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颁奖词】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10、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每天守候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颁奖词】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集体奖:“嫦娥一号”研发团队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仅30岁。副总指挥34岁,副总设计师37岁,总体主任设计师36岁。这是一群航天才俊,3年多来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数传定向天线研制、卫星热设计、导航与控制分系统设计、测控数传分系统设计、紫外月球敏感器、数管分系统设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拿下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2007年11月7日,当“嫦娥一号”卫星以超出设计预期的精准度进入环月工作轨道的那一刻,举国欢庆、全民振奋,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愿望终于梦想成真。

2020年金华市教育科研论文

0579-82265012 0579-82265227,在浙江金华市区江南的婺州街1188号,边上有新农贸市场。从火车西站下车坐K37路公交车到终点即到学院门口;从汽车南站下车,打的起步价左右的价格即可到学院。 麻烦采纳,谢谢!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在婺城区婺州街1188号。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浙江省金华市,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金华市属地方性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浙江高职界的“浙大”。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和校际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法国、芬兰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招收有尼泊尔等6个国家的留学生。学校还与新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四川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中西部地区院校开展对口交流合作。

主持课题近20项:市级课题《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在省普九十周年大会上交流。县级课题《深化学校整体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篇论文获县市级奖,学校6次举办县相关现场会和取得集体荣誉30余项。国家级课题《尝试教学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研成果二等奖,市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10余篇论文获县市国家极奖,2篇论文在国家刊物上发表。省级课题《小学科学“多感官参与”学法研究》,结题报告获县一等奖,论文获市一等奖,优质课等科研成果在省台播出。国家级课题《关于优化学困生学习策略的研究》,被国家级专业学术委员会评为优秀课题,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在《浙师大学报》上发表。省级课题《农村小学建构性活动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获金华市基教科研成果二等奖,8次举办县市级现场会和专题研讨会,论文获国家、市级奖多篇。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探究与实践》获市名师优秀课题奖。省小学数学骨干培训班课题报告《关于“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获优秀毕业论文市级课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生性研究》,论文获区一等奖、市二等奖。另外,还县区级课题《农村小学科研型骨干教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坚持健康第一,创建特色学校》、《多感官参与学习与非智力因素研究》、《构建小学科学“多感官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均获得县区级基教科研唱歌奖。撰写论文获奖或发表30余篇:发表的论文有:《关于优化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干预策略》、《更新观念、充分尝试、提高质量》《小学科学“多感官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课堂尝试教学,学生自学成功》《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探究》《构建农村小学科学活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等8篇。 获国家、省级奖的论文有:《寓唯物辩证法与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实施义务教育后话提高》《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更新观念、充分尝试、提高质量》《课堂尝试教学,学生自学成功》《多感官参与学习与非智力因素探索与实践》《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实践探索》等9篇。获县(区)、市级奖或得到县(区)交流的论文有:《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究》、《浅谈尝试教学中的练习设计》、《深化学校整体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实际,构建目标,突出重点,以研促训》、《农村小学科研型骨干教师培养的探索》《从认识中起步,在实践中提高—谈学校实验教学管理》、《狠抓体育落实,讲究育人实效,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学习新课标,践行新课程,活用新教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评价策略探索》《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加快学校内涵式发展》、《关于我区小学均衡化发展的思考》、《助推学校发展“引擎”,促使学校快速发展》、《小学建构 性活动教学研究》、《构建农村小学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小学数学思维训练的探索与实践》等20来篇。

2020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

如何写教育论文:视野要大 切口要小录旧作一篇在此,希望能给大家启示。 如何写教育论文: 视野要大 切口要小 ——评委们的希望和建议 日前,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的评委们。 特点:贴近实际 角度创新 求深求实 当评委们谈起这次论文评审的感受和参评论文的特点时,大家都深有体会。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认为今年的参评论文,能够用一种新的角度来看待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如杭州高级中学许刚《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一文,论述物理教学中要渗透人文观。事实上,这体现了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强调文理渗透。以前,我们总是把知识点当作一个学科的支撑体系,而这篇论文就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本源。现实生活中的物理,既有物理学科的知识,也包括化学,更有人文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渗透,不是拼凑,而是自然的融合。同时,今年的参评论文能就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发散性的思维。如衢州常山县大桥头初中李明山《让问题助产出更多的新思想-―社会课“问题探究法”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探究社会课教学,强调教学思路要围绕着问题创设、问题解决,来提高课堂教学。这就显示出作者思考的深度。另外,参评论文中所反映出来的基本教育教学理念还是比较科学的、前沿的,如有的论文提出反对异化语文教学,即反对仅仅教授写作技巧,强调情感体验的过程;农村小学语文交际课的探索,强调“交流”而非“表达”, “听说领先”;而音乐教学不能过分讲究技法,违背艺术教育规律等都是如此。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副主任盛群力认为本次论文在选题上更加务实。以前的论文很多是长篇大论,这次的论文切入点小且实在,大多来源于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论文选题更加贴近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如论文中提到教育公平、以学生为本、减负增效等。论文的主题更加多元化。如有的论文谈到了学生性知识教育、学生恋爱问题等。这也表明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他认为大多数论文的写作更加规范了。从框架到细节,都符合一篇论文的标准,这是个很大的进步。 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周志毅认为本次选送的论文,大多来自一线的教师且论文的内容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际联系得更紧密了,空洞的文章少了。这是很好的变化,是评选者导向的结果。如有两篇论文印象很深,一篇是谈数学生活化作业的,另一篇是写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这两篇论文写的内容比较贴近教师的日常教学实际,研究的问题都是教学中常见的但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不足:选题不当 生搬理论 泛泛而谈 评委谈到教师撰写论文的不足时,评委们的见解是一针见血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谷平认为一些教师的论文选择的题目太大,喜欢面面俱到,多泛泛而谈,少真知灼见。文中术语概念太多,而且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自己也不熟悉这些概念,所以引用的理论与论文主题常常不符合。 盛力群也认为有些论文在论述上,应注意理论的合理运用和展现。叙事研究是重要的,但有理论支撑更重要,不能只就实践论实践,变成琐碎的事件展示。不少论文整体框架有欠缺,不注意各部分的内在逻辑顺序,结果没有得到好的评价,这是很可惜的。 方展画说,从他所读过的一些论文来看,其中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一线教师往往不重视形式、不注重理论的渗透;而现在有些教师却矫枉过正,论文以及其他科研报告的“八股化”倾向突出;理论基础、研究原则、研究方法,似乎一个都不能缺,有过分包装的趋势。二是从整个研究过程来看,个别教师有“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应该体现在过程中,而不是在结果中。但是因为缺席了过程,所以最后的论文只能东搬西抄、七拼八凑。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应该强调行动研究、叙事研究。而不是那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实验研究。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永祥认为教师写论文的缺点主要在于问题意识不强,揭示不出教育现象背后的那些隐形问题、潜在问题,也概括不出典型问题,所以多是描述的,面上的东西,没有深度。教师写文章追求结构完整,没有关注点的突破。其实必须有点的突破才是好文章。在论文格式上,有些教师的文章既不像论文,又不像研究报告,很不规范。 周志毅则认为有些教师写论文主要的问题是选题不当。有的太理论化,不适合教师来写;有的缺乏新意;有的缺乏一个好的切入点;有的盲目“追风”,追求时髦。在写论文时,有的教师没有注意到自身研究的条件和优势,缺乏对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导致自己身边本来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悄然流失,而自己却常常为找不到“写什么”而深陷苦恼中。 建议: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避免功利 当评委谈到给写论文的教师提好建议时,大家极为热情,纷纷抛玉。 方展画说教师写论文文章切口要小,不要动不动就是素质教育、均衡化之类的,而是应该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把素质教育、均衡化这些宏大命题具体化。其次,不要求全求大,一篇论文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或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论文不是一个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周谷平说教师写论文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视野必须要大,要尽可能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吃透自己运用的理论,争取在自己的文章中进一步完善选用的理论;而选题角度要小,这样才可以挖掘深刻。比如德育研究,现在人们常常强调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强调生态伦理等,但教师们往往泛泛而谈,论文价值不大。其实,可以选择几个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如新课程语文教材中删去了《手套》一文,因为文章写主人公打死熊,文末用熊皮为爷爷做了一双手套。文章强调的是战胜自然,动物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与自然和睦共处,显然不符合现在的理念。教师可以寻找几篇这样的被删除文章,并找几篇现在新选入的课文,分析对比其不同处,从而论述文本体现的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的不同,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结果,让学生真正理解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这样切口小,有实证研究,又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的文章才是有价值的。 周志毅说,教师写论文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注意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从中发现研究的问题,因为课堂是教师最好的实验室。教师要善于独立思考,打破思维定势,不人云亦云,不迷信专家。这样才会有创新。 浙江教育报刊社副社长王舒说,目前,学校很重视教科研工作,因为这是提升教师素质的好途径,而论文是教师教科研成果较好的呈现方式,教师论文应来自实践,应是实践的反思与总结,是实践的理论升华。教师的论文不是教育理论的“高端”发现,而是要强调教育理论的“终端”运用和结合实践的创新。 备注: 2005年4月26日上午,浙江教育报刊社和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05年浙江省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结果揭晓(获奖名单详见4月30日 《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 这次活动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任终评委主任。评委会由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方展画、副院长朱永祥、浙江教育报刊社社长张序炎、副社长王舒,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谷平、教育系副主任盛群力,杭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周志毅等领导、专家组成。 活动更受到广大读者关注,共收到参评论文3500多篇。今年的参评论文,在整体上有明显的变化。参评文章多为教师自发来稿,教师个人撰写的研究论文占了参评论文的大多数。其论文主要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反思,或者是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的整理。 这次论文评选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师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希望这样的论文评选对浙江省教育事业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促进作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名师名校长成长的一个环节。《教育信息报》是教师们自己的报纸,办报者正努力创造各种机会为教师服务,每年一次的评奖活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希望读者多多参与,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

去年是5月初公布的(可能是5月5日?),好像是公布在浙江教育报网站上。

教育教学优秀论文

本科期间能够拿到省级论文奖,已经很不错了。首先,大部分本科生即使到了大四都不知道论文是怎么一回事情,毕业论文也是瞎写或者找人代写;其次,获得省级论文奖能够在很多地方帮助到你,首先是评奖学金,肯定有加分。然后就是保研名额,现在很多高校都要求推免生必须发表一定的学术成果,或者发表了学术成果会有加分。每个班的保研名额又有限,如果能够一篇论文的加持,即使是加个1分,那也会甩开很多竞争对手。最后,如果你保研或者考研,面对导师复试的时候,你拿出你曾经的获奖文章,导师会看重你。因为读研说白了就是跟着导师后面做科研、写论文,导师当然愿意招有经验的学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