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山东师范大学报社是党委组织吗

发布时间:

山东师范大学报社是党委组织吗

党的基层组织。XX巿委、县委这种才是地方组织。

山东师范大学 [英]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有校本部、长清校区、北校区三个校区,约占地30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建校56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 16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学校现设有22个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点一级学科15个,硕士点二级学科122个。64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专业15个,师范非师范性质兼有的专业8个,非师范专业41个),是国务院、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 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 1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 200多人。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 6000种,电子图书 21万册,电子期刊6600种。学校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学校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附设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等14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设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进入山东省 “十五” 重点强化建设工程。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253名,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教授、研究员2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70多人。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20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48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获奖总数及层次位居省属高校首位。自2003年以来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项目 3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000多万元。2004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08篇,居全国高校第67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3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 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高水平的山东省重点大学而奋斗。 本资料来源于你可以自己进去看

兄弟,好学校啊,真的,我有三个同学从湖南考到了那儿,呵呵,祝你快乐,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前身山东师范学院创办于1950年,1952年原齐鲁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我校。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与发展并举,立足教育,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建校五十五年来,学校共为国家输送了15万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43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700余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000余人。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2253人,其中教授、研究员270余名,副教授、副研究员670余名;博士生导师89名,硕士生导师50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200余人,硕士学位教师600余人;学校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学校根据发展需要,还聘请了5名两院院士为兼职教授,聘请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激励着一届又一届师大学子上下求索,奋发成材。1997年以来,学校共有7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69项获得省级奖励,64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以上教学研究立项。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2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2000多万元。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6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广泛的校际交流、合作关系,1990年以来接受长短期留学生1500多人次。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是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俄罗斯、加拿大、日本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 学校目前拥有三个校区,占地1200多亩,本部设在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坐落在济南长清大学园区占地3000余亩的新校区正在建设之中。学校教学、科研条件良好,图书资料充足,实验设备先进。学校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拥有先进的电子阅览设备,藏书总量28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6000种,电子图书21万册,电子期刊6600种,藏有古籍书目17万册。学校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 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教育,从195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点17个、硕士点64个,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首批试点单位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并同时开展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为鼓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早日成材,学校设有校长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学位论文奖,以奖励品学兼优、成绩突出的研究生。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党委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党总支、党支部都是当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之一,但职责范围各不同。 党委:党的各级委员会的简称。在我国,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委员会,特指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基层委员会。 党总支:党总支,党总支是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 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提问 各自主要职能 责任与义务 回答 党委: 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之一。 党章规定,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基层委员会下设若干总支部委员会或支部委员会。部分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外交外贸机构和边防要塞机关等单位,虽然党员不足100人,但领导力量配备较强的,经上一级党组织批准,也可以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基层委员会选出的书记、副书记,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党的基层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3-5年。 党总支: 总支部委员会简称“总支”,是党的基层组织的形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有党员50人以上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委批准,可建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在一些对国计民生影响重大的科研院所、工矿企业、外交外贸机构和边防要塞机关,虽然党员不足50人,但领导力量配备较强的,经上一级党委批准,也可以建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下可分设若干支部。党的总支部委员会由党的总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设书记、副书记,由总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总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 党支部: 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形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不足50人的基层单位,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可成立支部委员会。支部的领导机关是支部党员大会和由它选出的支部委员会。 支部党员大会一般每三个月召开一次,决定本支部的重大事项。支部党员大会闭会期间,由它选出来的支部委员会负责领导和处理日常工作。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二年,对支部党员大会负责,并定期向它报告工作情况 更多17条 

山东师范大学报社

1、图是超级λ_k-连通(k=4,5)的一个Ore型充分条件2、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教学质量评价研究3、超立方体中求解LIP的改进程序4、L-闭包空间的c-可数紧性5、基于EDP算法的股票价格预测6、基于特征点和轮廓特征的粘连数字分割7、基于Multi-Agent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系统模型的设计与研究8、网格中通过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实现的权限管理系统9、基于PDIUSBD12芯片的计算全息三维显示的USB接口设计10、W301水分子在HIV-1蛋白酶和配体ABT-538结合中作用的QM/MM研究11、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程控变焦透镜12、星载氢频标微波腔小型化研究综述13、基于LabVIEW的倒频谱在齿轮和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14、大型园区网络可靠性设计与实现15、散射型KBOs的原始轨道分布模拟

山东省委党校学报学报

(3)关于太谷县转型跨越发展的思考郭侠军(6)推进会业综合治理维稳工作迈上新台阶王晋明(8)山西文化改革发展:脉络、成就与推进周荣科学社会主义(11)少数民族族群对核心州体系的认同分析——以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例莫素娟(15)中国特色社金主义理论钵系科学性橼侯艾蓉(18)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及其现实启示周献术(21)邓小平政治发展观的三维特征刘艳萍(24)邓小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探讨张辰(27)邓小平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任会芬党史党建(31)完善“四种机制”化解“四个危险”孙珠峰(34)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四维透析赵跃先(38)推动网络党建持续健康发展刘丰杰(41)完善县委书记干事创业的激励机制陈焕文吴迪(44)论干部培训机构的智者角色屈亚经济与社会发展(47)马克思消费理论对低碳生活的启示柯利(50)循环经济本质研究的新视角李英姿(53)基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探析——以山西省为例林洁(56)煤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规范与创新闫萍(59)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对策——以五保户、低保户为研究视.角许英康虎吕世辰(61)农村信用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以山西省晋城市为例马东彦任志江(64)基于减贫公用事业改革中的亲贫规制蒋寒迪行政与法(67)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出自善治的视角——出自善治的视角马明华(70)有限政府权力界限的多维解析郭华生(74)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政府主导作用李小勇(77)创新公共行政文化推进行政审批蛘左宏碧(80)法治精神·法律教育·法律人梁华林(83)提高应对涉检网络舆情的能力杨丽娟孙瑞峰(86)环境公益诉权行使的冲突及其解决机制田信桥杜晓斌(90)商业诽谤行为的司法认定及法律规制冯昱强 注意:杂志目录每期更新,仅供参考。

山东师范大学报社介绍

我是山师的可以加我405452449

个人感觉不是很难,山师初试的指定专业书目并不是很多,出题的难度也不算大。现当代是国家国家重点学科,报考人数一般是最多的。文艺学、教育学、古典文献这些专业报考人数都不是很多。具体可以登陆山师研究生院网站,查询当年的报考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至于就业情况,其实可以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导师有时也会给你提供一些机会,关键是如何把握。就我所知有出版社,报社,学校等等。考研贵在坚持,加油吧。

办学历史沿革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的,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58年,学校的体育系、艺术系相继分离出去,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1970年,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学的前身)。1981年8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建校60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20万多名合格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35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5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2000人,长短期外国留学生300多人。 新中国建立前,山东曾有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抗日战争时期迁往安徽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迁回济南,1948年春改为山东师范学院,设五科及一进修班,有教员30多人、学生464人。1948年秋济南解放,师范学院自行解散。   济南解放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创办的华东大学抽调部分干部和师生,吸收旧山东师范学院的部分师生,建立起教育学院。1949年11月,教育学院一度独立改为山东师范学院,次年4月,执行全国整编方案,又被撤销,其中一部分人员仍回华东大学,一部分人员并入山东省行政干校。   1950年9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华东大学与山东大学合并,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人员与山东省行政干校调出的部分人员,在济南城南关营盘街前济南蚕桑学校旧址筹建山东师范学院。9月18日,华东大学66名学生转到山东师范学院,10月15日至25日招收新生进行报名,10月27日至29日举行新生考试,提出的办学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高度文化与科学水平和教育的专门知识与技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教育事业服务的中等学校师资。”当时,全校有专任教师31人、兼任教师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教员4人、助教6人;另有干部16人、职员17人、工人14人。设立国文、史地、教育、数理化、博物、艺体等六个系,招收第一届学生301名(国文45、史地46、教育51、数理化42、博物53、艺体64),学制定为三年,后因社会急需师资提前一年毕业;附设中学教员训练部,招收失业中学教师69名,每期三个月,属短训班性质;共有300多名学生在校学习。当时全院仅有图书8000多册、显微镜6架、钢琴两架,体育场长不足60米,房舍狭窄,设备简陋。第一任院长兼党组书记田佩之(原山东公学校长、解放区山东大学副校长、华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务长刘力行、国文系主任赵毅生、史地系主任廉立之、教育系主任田佩之兼、数理化系主任王峻岑、博物系代主任李长楫、艺体系副主任田友龄。   1951年7月,山东师院从苏州华东革命大学和天津华北革命大学又聘调20多名教师任教,如心理学教授章益、教育学教授傅统先等,把原来的数理化系分为数学和理化两个系,把艺体系分为艺术和体育两个系,使山东师院由6个系增为8个系,图书也增加到5万多册,还在千佛山下确定了新校址,开始兴建一楼(二层教学楼)、一厅(饭厅)和四幢平房宿舍,安置了部分系科,招收第二届学生345名、中学教员短训班学员70名。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在中央教育部“发展师范教育”的方针指导下,山东师院被列为“调入”一类的院校。上级相继将私立齐鲁大学理学院的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师生和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以及天算系和文科部分教师,青岛美术专科学校的32名学生,上海高校的部分理科器材,调入了山东师范学院。院系调整后的山东师院由8个系发展为中文、历史、地理、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艺术、体育等10个系,校舍也扩大很多,院部和文、史、教、地、数等系在准备调整时已由营盘街和千佛山下迁到济南商埠经五路纬九路,物、化、生三系迁到经五路纬七路,艺、体两系驻在十二马路道德街,而将千佛山下的校舍调给了山东财经学院。院系调整后的山东师院,教师发展到140多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26人、讲师25人、教员25人、助教42人;职工发展到132人,其中干部职员70人、工人62人;从全国招收了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以及两年制专科生和一年制速成班,在校学生达到1300多名;图书增到25万多册,仪器设备也大量增加。院系调整前后,院长兼党组书记余修,副院长兼副书记刘洪轩(1953年3月任职),教务长王大彤,副教务长田仲济。   1953至1957年是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中央对教育提出“整顿巩固,加强重点,提高质量,稳步发展”的方针,并相继召开两次全国高等师范教育会议,发布《关于改进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指示》,制订发展高师教育的规划。在此精神指导下,山东省人民政府于1953年撤销山东财经学院,把校舍和部分人员并入山东师院,中文、历史、艺术、体育四系又从济南商埠迁到千佛山下,名为三院,但教育系停止招生。1954年,国家又以230亿(建国初期币值)投资山东师院基本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千佛山下新址建成了教学大楼两幢(各8900多平方米)、图书和办公大楼一幢(6200多平方米)、教职工宿舍楼两幢(各1500多平方米),以及幼儿园、卫生所等。1955年暑期,进行第二次迁校,全部由济南商埠迁到千佛山下,实现了集中办学。1956年又增设外语系,并且各系都扩大招生,招收本科生940名、专科生675名,比前几年每年招生数增加一倍多。到1957年,山东师院有中文、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体育、艺术(音乐、美术两个专业)等10个系11个专业,教师增到511人(教授25、副教授21、讲师72、教员50、助教317、教辅36),职工增到388人(干部39、职员152、工人197),在校学生3083人,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高等师范学校。1956至1957年,彭畏三、张滨黄相继任院长,苏克强、许用思相继任党委书记。副院长刘洪轩、刘震,副书记董子宜、陈福惠。   这一时期,师生普遍参加学习马列主义和时事政治,经常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在校内外演活报剧、展览漫画、义演损献,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报名参加军事干校,慰问军烈属,制订《爱国公约》;连续数年寒暑假留校参加“镇反”和“三反”、“五反”运动,分批参加济南市的“三反”、“五反”工作队,参加农村的“土改”工作队,等等,受到了实际的阶级斗争和民主革命的锻炼。   这一时期,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理论的教学和教育实践。山东师院刚建校就设立了教育系,并组织全院干部和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逻辑学,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1952年春,调进一批有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担任各系基础课和教学法课的教学工作。院系调整后,各系普遍开设了教育学和心理学课,以及教育史课,又将山东省实验中学和第一工农速成中学划为山东师院的附属中学,作为教育实验和见习、实习的场所。1955年,实验中学划归省属,工农速中改为山东师院附中,还建立了和平路小学,1956年改为山东师院附属小学。随后,各系科与济南市以至全省不少中学建立了联系,把教育见习、实习列入教学计划,广泛开展了教育实践活动。   这一时期,学校十分重视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山东师院建校初期,根据中央政务院“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增设了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程;1952年学习苏联,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形式,都学习凯洛夫《教育学》的办法。1953年又提出“教学改革应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主”,“学习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要生搬硬套”。并在教学检查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1954年开始围绕编写教材掀起改革热潮。当时,强调教材内容要联系中学实际,要吸收国内外科学研究新成果,要批判地吸收旧教材的内容,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相互联系,等等。改革的结果,使当时开设的125门课程,有73门自编了新讲义,占总数的58%。   这一时期,学校十分重视远景规划和基本建设。从1954年1月开始,余修院长亲自带领基建委员会成员,连续数月研究布局、勘察现场、设计蓝图、检查施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至1955年7月完工)就建立起两幢各89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和一幢6200多平方米的图书和办公大楼(即现在的文化楼),当时被誉为济南市三大民族形式建筑群之一,至今仍然结构坚固、形体壮观,既具有民族风格,又充满时代气息。   这一时期,学校就重视了函授教育。山东师院在1956年4月建立函授部,1956年暑期开设中文、生物、化学三个专修科,学制三年,在全省范围内招收达不到大专毕业水平的中学教师500多名,以后还办过夜校和业余大学,为多形式的培养师资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学校还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1952年院系调整时,学校领导尽力多争取一些老教师来山东师院任教;随后又大批培养青年教师,形成梯队;精心制订培养规划,逐人落实进修计划;并且经常深入宿舍,了解教学、科研情况,重视人才、培养人才。    1958至1962年,我国进入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年五年计划时期,中央对教育提出“要走自己的路”和“教育大革命”的口号,强调师范院校要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因而,山东师院从招生到基建都继续扩大和发展。1958年扩大招收本科生1172名、专科生237名,并组织各系师生下乡大办农中,在校内大办工厂,还同意体育系独立出去成立山东体育学院,艺术系与山东艺校合并成立山东艺术专科学校;1960年继续扩大招收本科生1339名、专科生82名,增建政治系,恢复教育系。三年中,系科虽然还是10个,但规模有较大发展,1961年春在校学生增到4200多名;基建方面先后建成教学大楼一幢(注:即原文史楼,77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四幢、教工宿舍楼九幢,还有健身房、大礼堂、教工食堂、幼儿园、化研所、贸易楼,等等,总建筑面积达到8万多平方米。1961年秋,随着国民经济的暂时困难和学校教育规模的压缩,山东师院减少了各系的招生名额,全院只招生600多名,不到1960年招生数的一半。接着,大力学习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及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即“高教六十条”,强调“教学为主和劳逸结合”的原则,提出“调整充实,提高质量”的口号,在1962年恢复体育系,停办教育,系,并将生物、地理两系二、三年级的部分学生(计304名)转入山东财经学院,招生也进一步减少到508名(本科415、专科93),生物、地理等系暂停招生。学校集中精力总结“教育大革命”的经验教训,讨论制订切合实际的办学方向、政策、条例和措施。1961年前后,刘砥石代理党委书记,刘洪轩任院长。副书记董子宜、王士举,副院长王大彤、叶锦田、田仲济。   1963至1965年,党中央在全国继续贯彻落实“八字方针”,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山东师院在全国形势的推动下,要求师生员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落实“高教六十条”的精神,根据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任务,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加强对教学、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和师资培养等工作的领导,努力提高教育质量。1963年,学校多次组织干部和教师讨论和检查教育方针贯彻执行情况,强调切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坚强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战士,真正的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名符其实的又红又专的人民教师;并且组织师生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干部围绕反对官僚主义、分散主义和铺张浪费等问题,相继开展“五反”和“四清”运动,逐步形成了认真教学、勤俭节约、助人为乐、民主团结的风气。196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对有关高等院校进行调整的指示精神,又决定撤消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将音乐、美术两个专业调回山东师院,重建艺术系,实行主、副科制,本科四年,即主修美术(或音乐),兼修音乐(或美术),仍在艺专办学,学生毕业后既能教音乐又能教美术;同时,根据中央关于加强理论队伍建设的指示,学校决定建立教育学、世界近现代史(重点是亚、非、拉)、中国现代文学等研究室,开始重视和加强了科学研究工作。是年,国家还拨款近30万元,建设教工宿舍12、13、14楼和青龙街277号、196号、200号、龙凤街6号,以及山东师院附属小学的部分教学用房。1965年7月中、下旬,省办济南英语专科学校缩编并入山东师院(教师30多人、干部10多人、学生400多人),成立英语系;10月下旬,位于济南北郊五柳闸的山东农学院实验农场(345亩土地)调给山东师院,作为师生学农的基地;11月24日,决定在历城窑头公社办一所农中,办一个中等技术人员训练班;还组织师生到八里洼办学,轮流到部队当兵,要求各系建立学工、学农、学军基地等。省里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建立自己的一套,打破资本主义和苏联的框框,培养出更好的人材”,强调山东师院的中心任务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纲,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坚决贯彻毛主席的《“七三”批示》(全面安排学生活动,减轻学生负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到1965年,山东师院有中文、历史、政治、外语(英、俄专业)、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等11个系12个专业,教师543人(教授13、副教授26、讲师90、教员43、助教339、教辅35),职工497人(干部123、职员179、工人195),在校学生2796人,还有附中、附小等。1965年前后,党委书记张滨黄,院长刘洪轩,副书记刘砥石、董子宜,副院长叶锦田、王大彤、田仲济、刘明凡、张维冷、付效宗。   这一时期,学校师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58年,全校130多名干部、教师到邹平农村进行劳动锻炼,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办教育、兴水利、改农具,受到农民欢迎。有1348名学生分批到临沂、菏泽、济南等地区帮助13个县办起各类民办学校665处,招收学生25000多名。1959年又下放数十名干部、教师到泰安农村进行劳动锻炼。1960年,抽调38名干部到寿光县参加保粮保钢增产节约运动;抽调3800多名师生到齐河参加“三秋”劳动。1964年冬,中文、历史、政治等系师生到齐河、平度、陵县等地参加农村“社教”运动。1965年冬,全院应届毕业生和大批机关干部和教师到历城等县参加“四清”工作队。   这一时期,学校形成了爱护公物、勤俭节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良好风气。自1958年以后,山东师院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山东农村,加上学校重视思想政治和劳动教育,师生中形成了热爱劳动的风气。大家在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千佛山下校园内,拉砖抬土,平整操场,修路垒石,义务建校;普遍开荒种菜,植树栽花,美化校园;多数系班都建立了理发组、修鞋组、维修组,自己动手检修门窗教具、设法节约水电、相互理发修鞋。广大青年学生和教职工积极开展学习雷锋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活动,学先进、赶先进的空气十分浓厚。1963年3月,全院师生员工收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报告,以及雷锋生前战友关于雷锋事迹的介绍;学习雷锋同志的日记;4月份听“五好战士”钱正康同志的报告,等等。各系班纷纷出墙报、提倡议、订计划、写日记,宣传雷锋的事迹,学习雷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助人为乐、舍己为公的精神,较普遍地做到了为祖国而勤奋学习,自觉牺牲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团结互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一时期,学校的业余教育和函授教育有较大发展。1958年开始办业余大学,开设过中文、政治、物理、数学、外语(英、俄、德、日、法)三年制专科和五年制本科班。1959年5月,省函授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山东师院为主担负全省的本科函授教育,并协助各师专办专科函授教育。是年暑期,招收函授生880名,有专科毕业程度入学的二年制和三年制本科班,也有高中毕业程度入学的五年制本科班,相继开设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教育等8个专业,在全省设立了6个函授站,共有本专科函授生1893名。1960年又招收函授生500多名。1963年以后还增设了英语、俄语两个专业。为提高我省中等学校师资水平作出了贡献。   这一时期,师生结合集体大搞科研的开展也取得一些成果,例如:1958至1959年,在自然科学方面有数学系安装的电子模拟计算机,物理系试制的晶体管、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和超声波洗尘器,化学系研制的多种试剂,化研所研制的绝缘漆,生物系研制的生长刺激素和人体寄生虫调查、济南鼠类调查,地理系编的《山东自然地理》、《济南地理》、《山东河流志》及山东各地区水文、气候、地貌、植被的调查;在社会科学方面有中文系编写的《“五四”以来文艺思想史》、历史系编写的《近百年山东人民反帝斗争史》等。1960年,物理系试制成功“半导体非线性电阻”,地理系编制了《平度县总体规划》,政治系、马列室编写出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哲学教科书(上下册)、中共党史教科书,历史系编写出《山东通史》、《毛主席论历史科学》等。但由于急于求成,研究不深,多数成果比较粗糙,未能出版或推广应用。   从1958年开始,学校相继制订了《教师教学工作暂行办法》、《科研工作暂行办法》、《助教培养试行办法》、《学生科研活动组织条例》、《学生勤工俭学方案》、《山东师院勤俭办学方案》、《领导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和改进工作方法若干规定》,等等。广大干部和教师经常带领学生下乡下厂,开门办学,调查研究,深入课堂、宿舍和餐厅,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广大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性纪律性很强。   这一时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立志当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深入人心,毕业生普遍地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分配,多数到地县中学任教,在艰苦地区留得住、用得上。许多毕业生数十年如一日,桃李满天下,已成为特级教师、劳动模范和各级学校教育领导骨干。据不完全统计,“文革”前入学的毕业生13000多人,现在(注:指校史成书时间)是特级教师的数百人,高级教师1万多人,大学教授、专家、学者两千多人,全国优秀教师、省拔尖人才、劳动模范数百人。         资料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校史》(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还有很多不一一摘录了。自己看吧

山东师范大学报社在哪

首先再仔细回想一下最后一次见到学生证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如果能找到当然最好。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只好先给学生处和辅导员打电话,然后补办一张。

打个出租车不就行了/何必这么费劲

济南市区的校区。祝顺利!

你好你可以在火车东站门口东面坐31路到"文化东路站"下车,下车后沿着文化东路向西走一点路南就是山师老校出山师北门沿着文化东路向西步行200米左右到达历山路十字路口,在十字路口北侧中央的站台乘坐BRT2号线到"历山路站"下车,站内换乘BRT1号线到达长途汽车站(换乘不要钱的,全部只要花1块钱,最快也最便宜)在山师北门路北的车站坐18路直达"火车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