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编辑校对的理论知识

发布时间:

编辑校对的理论知识

我觉得校对工作不难,但是知识面要丰富,要耐得住性子。楼上说的很详细了,通俗地说,就是图书、报刊、影音制品大批量复制前,那些在文字、内容、形式里找茬的人。你的提问就有好几个错别字:请教了,校对工作难么(吗)?什么是校对,都需要掌握什么知识么(呢)?谢谢,(。)那(哪)位各个(哥哥)姐姐指点一下!

编辑包括有策划编辑和案头编辑,策划的管找作者,案头管稿件整理加工。校对是对编辑加工后的稿件进行检查修订,给编辑提意见,不仅仅包括错别字,还有政治、版式、标点符号、语法、正确性(教辅)等等,当然最后还得要编辑认定。有的出版者忽视了校对造成了巨大错误。

编辑能改的不光是错别字, 还有别的 校对只能改错别字

编辑校对基础知识

编辑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编辑属于一种职业,其对应英文词汇为Editor。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活动规律及编辑实践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  校对(Text-proofing),古代称之为“校勘”或“校雠”,是出版编辑过程里的一个必须工序,主要工作是按照原稿去审查订正排印或缮写的错误。“校对”也可以是从事这个工序的人员“校对员”(Proofreader)的中文简称。

编辑 对文档进行整理 修改等校对 对文档文稿 再次进性核对 减少错误

编辑;收集资料,整理成书 校对;对照原稿校准

校对编辑基础知识题目

图书编辑要考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出版知识就是考试的内容。此外,还有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图书编辑有很多种:教辅编辑,畅销书编辑,文史哲编辑等。对于图书编辑的要求一般如下:文字功底好,有图书编辑组稿经验,中文专业为好。有创意思维,接受事物快,诚实肯干。教辅编辑和专业书籍编辑要求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电脑操作水平,能够使用一些作图、文字编辑工具,熟悉网络。

校对工作程序 校对工作的基本操作工序包括: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等各环节。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作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可以使用黑马校对软件的严格校对模式替代人工二校。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现在国内大多数出版社和报刊社均已使用黑马校对软件,基本都采用人机结合校对程序。 纸质稿件的人机结合的校对流程如下: 人工初校+技术整理→誊样→退厂改样→核红→计算机二校→人工三校→人工通读→退厂改样→清样核红→付印 人工初校可核对原稿及进行全书的技术性整理工作;计算机二校可以节省大量人工校对时间,确保准确率;人工三校和通读则可以起到最后把关的作用。 电子原稿的人机结合校对模式: 计算机一校(主要校文字性差错)→人工二校(主要校是非) +技术整理→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核红→计算机三校(主要校改动后的差错)→人工通读→退厂(或退责任编辑)改样→清样核红→付印编辑本段校对工作方法对校法 陈垣:“对校者,即以同书之祖本与别本对读”,“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 点校:将原稿放在校样上方或左方。先看原稿,后看校样,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平行点校:将原稿折叠后,覆在校样需校对的文字或图表上进行点校。 折校:把校样放在桌子上,再将一页原稿夹在两手的手指间压在校样上,并把原稿上的字句对准校样相应位置的字句逐字逐句进行校对。 读校:两人以上合作的校对方法,即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或两人)对照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本校法 陈垣:本校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 现代校对的通读检查采用的便是本校法。 校对人员在无原稿(或脱离原稿)的情况下,集中注意力辨别校样上文字的形态,理解文句的含义,通过比较、前后互证来发现错误。 运用本校法进行的通读检查,更能体现‘校对是编辑工作的延续’这一特性。” 在电子原稿大量涌现的今天,充分发挥本校法的长处,可以在互补的基础上弥补作者的失误或者编辑在加工编辑上的不足,保证和提高出版物质量。他校法 陈垣:他校者,以他书校本书。 使用与所校对的稿件内容相关的比较权威的其他图书(包括工具书),来进行具体的校对工作。 他校法常与本校法交叉运用。 他校法的功能在于释疑,通常用于解决引文、数据、习语、术语、公式、日期之类的异同问题。理校法 陈垣说:所谓理校者,遇无古本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 理,即推理判断。 理校,即通过推理分析作出是非判断。 在本校发现矛盾而又无他书可供参照时,便只能通过推理分析来判断是非,并提出疑问,由编辑部门解决。 理校也常与本校结合使用。 理校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必须是学有所长,知识面较广的校对人员才可运用,负责容易出现“以不误为误”或“以误改误”的差错。 校对的话,应该对版本、图书及中文,尤其是古文有相当的见地

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吧,希望对您有帮助。我怎么成了“校对专家” 周 奇 出版界的许多人称我为“校对专家”,而且加了诸如“顶级”、“权威”之类的溢美之词。对于这个称号,我自愧名不副实,因为我实在不是什么“校对专家”,更无从谈起“顶级”和“权威”。但是,在“校对是简单劳动”观点颇为流行的当今,我还是乐意接受“校对专家”这个称号。我23岁进入出版社,从助理编辑干起,先后担任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期刊主编、出版社副总编和总编辑,一直干到退休,整整做了40年编辑工作,称得上“老编辑”。从80年代到90年代,在编辑工作之余,做过一些编辑理论研究,写过《图书编辑工作的本质》、《编辑主体在审读加工过程中的创造性作用》、《期刊定位与总体编辑构思》、《西方出版社的编辑工作》、《试论编辑职业道德》等十余篇编辑专业论文,还参与我国第一部编辑学论著《实用编辑学》和第一部研究西方出版的论著《外国出版概况》的编写,勉强算得上“编辑理论研究者”。然而,现在出版界却给了我一顶“校对专家”的桂冠。 我怎么成了“校对专家”?这得讲讲“我与中国版协”的故事。还是在1989年,中国版协成立了“教育工作委员会”,我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时的老领导王业康同志,时任中国版协秘书长,邀我参加“教育工作委员会”。那时,我还在总编辑任上,作为“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只是参与教育工作规划的研究,没有承担实际任务。1990年8月,委员会内部开始分工,我和副主任孙培镜同志分管校对员的教育培训。10月,我们举办“在京出版社青年校对竞赛”,企图通过竞赛摸清校对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竞赛活动,我们发现了校对队伍建设方面的不少问题:校对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校对人员的语言文字水平亟待提高,相当部分的校对人员缺乏与校对工作相适应的知识结构。中国版协的领导,迅即决定开展校对专业培训,提高校对队伍的整体素质。在这个背景下,我受版协委托,主持筹办“全国优秀校对培训竞赛”。1992年9月,首届“全国优秀校对(社科、文学)培训竞赛”在京举行,一年后接着主办了第二届“全国优秀校对(科技、教育)培训竞赛”。我们试图通过“先培训、后竞赛”的形式,激发广大校对员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同时摸索校对专业培训的方法。 参加两次培训竞赛活动的,都是地方版协和中央部门出版社选拔的优秀校对员。每次活动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9天时间进行强化培训,培训的内容很广泛,除校对知识和技能外,还讲授汉字规范、语法、修辞、逻辑等语言文字知识,以及心理学、管理学、系统论、高新科技知识。授课老师都是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如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清华大学教授魏宏森、中国科协研究员王洪、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王铁琨和厉兵等。第二阶段用5天时间备赛和竞赛,消化讲授的知识,检验培训的效果。两次培训竞赛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轰动效应,推动了校对队伍建设。把培训与竞赛结合起来的做法,得到王子野、宋木文、叶至善等版协领导的首肯。叶至善说:“把培训和竞赛结合起来,是个创造,是提高校对人员素质、发现优秀人才的有效形式。” 1994年,中国版协领导决定召开“全国校对工作研讨会”,进一步推动校对队伍建设。这年6月,我退休,于是全力参与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全国校对工作研讨会”于9月在西安召开。全国的校对精英齐聚一堂研究校对工作,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是破天荒的。正是这次研讨会,把我推进校对学问的殿堂。 由于出版界普遍轻视校对工作,“校对是简单劳动”、“校对不创造财富”之类的论调颇为流行,校对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校对工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校对工作者长期积累的内心压抑在研讨会上爆发了。天津的一位校对科长,1米8的汉子,走上主席台竟然泣不成声。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虽然一肚子的委屈,却十分热爱校对工作,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不计名利。谈起校对工作的乐趣来,艰辛和委屈便烟消云散。陕西人民出版社校对科长程浩,在校对岗位上苦干了24年,眼睛己经熬成深度近视。但是,她的第一篇校对论文题目却是《校对美》。她在论文中这样描述自己在校对过程的内心体验:“客体上的一个错字、错符,对主体感官的刺激,会引发主体的一丝窃喜;又一个刺激,又引发一丝窃喜。”“无数个小喜悦如一朵朵浪花,不停地、无序地冲击着校对者的心扉,组合成伴随着校对过程始终的愉悦感。”校对工作孤独而寂寞,她却把校对工作戏称为“关起门来指点江山,自我称雄”。这令我十分震惊和感动。 在研讨会上,与会校对工作者不约而同地要求中国版协成立校对专门委员会,组织全国校对工作者学习业务,交流经验,研究理论,同时维护校对工作者的权益。主持研讨会的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卢玉忆,当即拍板成立“校对研究委员会”。随即,研讨会变成了“全国校对工作者代表大会”,拟制委员会章程,推选委员和主任。我就这样被推上“校对研究委员会”主任坐位,开始研究校对理论与实务的生涯,并且一干就是14年。 在这14年里,我一头扎进现代校对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中,主持了两次全国校对队伍状况调查,主持召开了6次全国校对理论研讨会和4次校对专题研讨会,主持开办了1期校对师资培训班、11期校对科长培训班、9期校对员培训班,制订了《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和《图书校对工作基本规程》,主编了《校对培训教程》、《现代新闻出版编校实用手册》、《现代书刊校对技能手册》和4本校对论文选集,还编写了《现代校对学概论》。 于友先主席还是在署长任上,在一次编辑理论研讨会上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校对是一门大学问。我当然赞成他的观点,也在各种场合引用这句话,但当时对这句话的真切内涵并无深切的理解。感谢中国版协学术委员会主任吴道弘先生的点拨,他要我做一番“校对阅读与编辑阅读之比较研究”。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研究学问的重要方式。阅读是编辑工作的基本方式,也是校对工作的基本方式,但是,两种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从两种阅读之比较入手,请教了许多资深校对,阅读了许多校对论文,将两种阅读的对象、目的、方式、方法以及与阅读关系密切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等,进行深入的比较,终于明白了校对学问之所在。2007年8月,我把比较研究得到的认识,写成一篇10万字的文章,题目就叫做《校对阅读与编辑阅读之比较研究》。我先做校对工作者的学生,又把学来的东西加以梳理、归纳、提升,再去做校对工作者的“先生”。我就是这样成了“校对专家”的。 2008年,我已经77岁了,力不从心了,便把“主任”让给比我年轻的同志。我在辞职报告中这样写道:“这14年,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更学到了许多知识,对人生也有了别样的感悟。”这是从心底里发出的真心话。

对学校编辑部的认识

回答 学生会编辑部是学院和同学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与学生交流的纽带,它本着以服务学院和同学为宗旨,因此编辑部是院团委学生会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编辑部分为记者组、审稿组、排版组和打字组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负责不同的工作,虽然这几个小组的工作性质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同样一致的目的。编辑部是一个有纪律有组织的大家庭,温馨,和睦。 对于编辑部来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出版校刊,刊登在校刊上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心灵感悟、说情感故事、畅谈古今中外好有学院近期所展开的一些活动。我们的主要以滋润大学生活,张扬青春个性为宗旨,给全院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学生会编辑部主要负责院刊院报的排版,打印。像你们院要定期出院报,你们就要负责写新闻稿,所以大多数的院内活动你们都是要去的,需要采集一些图像信息,节目结束了,就要你们忙了。还有就是经常会有同学向你们投稿,你们就得挑好的出到院报上,有时候需要你们动手打字了。所以说如果喜欢写作的话,推荐你加入编辑部,写的好文章随时可以给你发表。至于怎么加入编辑部嘛,每个学校也不同,像我们就是大一开学有学生会纳新,你关注一下时间,去小小的面试一下就行了,应该好过,毕竟那些部长不想干活,干事多 提问 逻辑通顺是什么 回答 逻辑通顺是语言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叙事 提问 编辑部好进嘛? 回答 要进编辑部,肯定要文笔好。其次是多学习一些电子排版的只是。还有就是要表示出你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吧! 要得是你的积极态度~ 看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的表现 更多5条 

对校报编辑部的认识

学生会肿么了 我是副主席

你对校编辑部了解多少?请写出最近你关注的热点新闻现象?你觉得校报应该突出哪方面的内容?你对我们校报有什么建议么?你喜欢读书写文章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分配写作与学习的关系呢?如果你的立场与校报有冲突,你会怎么做?

学报编辑部是学校的直属部门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学院学报》的编辑和出版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坚持办刊方向,遵守国家出版法规,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科建设、增进学术交流、扩大学校影响等服务。 二、 在编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提出、确定本刊的指导原则和编辑方针并组织实施。 三、负责制定学报编辑部工作规程及有关条例并督促实施。 四、负责提交年度学报出版计划,研究、决定本刊的栏目和内容。 五、负责做好组稿、选稿、审稿、定稿、校对、出版、发行的各项组织安排工作。 六、负责安排来稿的登记、编号,及时向作者反馈处理意见,并做好保密工作。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七、负责来稿的初审,做好来稿的专家复审,常务副主编、主编终审,特别稿件编委会复核等组织工作。 八、组织编辑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和业务进修,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提高全体编辑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学术水平。 九、负责本部门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提供、报批、实施上网等工作;负责本部门年度档案收集、整理和建档归档工作。 十、完成学校领导或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编辑部工作岗位职责编辑部主任 (1)负责编辑部的行政事务及编辑出版业务的领导工作,包括工作计划制定、工作安排、召开编前、编后会及编辑部的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印刷质量问题的把关等。 (2)协助主编组织召开编委会,组织评刊活动,收集编委、作者、读者对学报的办刊质量、栏目设置及编辑工作的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措施。 (3)制定每期的编辑出版计划及终审、终校工作。 (4)负责分管栏目稿件的初审、送审及编校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讨论。 (5)定期召开编辑部工作会议,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 (6)负责对外联系及交流工作,组织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会、研究会的有关活动。 编辑 (1)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及编校工作,以及分管栏目的组稿工作及组织相关的专题研讨。 (2)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包括与出版局、质检中心、各数据库中心、学会、研究会的外联工作。 (3)承担编辑部的编务工作,包括来稿登记、稿费发放、财务报销及文书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维护学报(社科版)的网站运行以及数据库更新工作。 (5)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 (6)做好编辑部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