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发表一篇论文有多难

发布时间:

发表一篇论文有多难

如果你论点明确,论文新颖有创意,实用性强,论据充分,投稿应该可以成功的。之所以说投稿难是因为论文水平不高所以难以发表。

发表一篇SCI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是分ABCD区的,a区可能比较难,但是其他区域相对来说容易一些。

发表SCI 论文有多难?SCI论文发表是一名博士毕业的硬性条件。大部分高校要求博士毕业至少有一篇SCI检索的论文,但是对于博士而言,在读博期间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足可以用优秀或学术精英来表征博士的优秀了。可见发表SCI论文很难。

大学生发表论文,如果不难就有问题了。你一个大学生,也就是完成本科基础教育,理论上来说你没有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条件的,所以不建议大学生一窝蜂的发表论文。如果水平真到了另说,本来就没有到能够完成论文的水平,也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也没有做课题研究,这样纯粹为了奖学金什么的发表论文,就不太好了,不建议这样的去发表。当然,换个角度,如果就是纯粹感兴趣,想写某个专业,或者你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发表出来,那也不错,这种是可以的。但是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发表论文的水平,所以只能发比较水的文章,意义不是很大。如果你实在想发表,就写好自己投稿试试,录用了当然更好。如果必须不得不发表论文,那你可以找一些快速发表论文的机构,比如淘淘论文网这种,可以快速审核快速发表。如果不是特别必须,不建议大学生发表论文。

发表一篇nature有多难

非常高的水平,可以横着走了。《Nature》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在2012年的全球百大科学强国中,美国以2236篇的自然系列期刊论文总数摘得桂冠,这一数字是中国的7倍还要多。英国和德国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日本、法国紧跟其后,中国则位列第六。不过,该杂志还是对中国的科研前景寄予较高期望,鉴于2012年中国作者的研究类论文占《自然》系列研究期刊上所有发表论文的5%,《自然》杂志增刊编辑将中国确定为“五大重点关注国家”之一。 《自然》杂志17日公布了由其评选出的2015年度十大人物,其中出现了两张中国面孔,分别是中国中山大学的生物学家黄军就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华裔女科学家鲍哲楠。15日,《自然》杂志网站发布2020年度科学界十大人物名单,其中包括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张永振,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兰娟等人。

算很高级别吧 能被SCI期刊检索的

特别的难,而且这些文章的质量也要比较高,同时也有鲜明的立意和主题,然后也要在物理方面特别有成就。

你好:很多人都是跟你一样的情况,相信自己可以做好的从三个方向考虑:你有什么?什么好做?你会做什么?你有什么:就是找你能找到什么贷源,价格一定要有优势,没有贷源优势很难坐过竞争对手。什么好做:如果你没有贷源,那就分析什么销售量大,这样搭就算你不强,也能做的相对容易。会做什么:你自己对哪个行业的商品了解,如果对某个领域特别熟悉也是你的优势最后想说的是你的坚持度,取决于成功的速度不会多问就好,慢慢就会博学多才的。一直在的

发表一篇ei有多难

《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3万至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土建、水利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 Ei Compendex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Ei Compendex数据库每年新增的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i Compendex收录的文献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领域,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的文献语种是英文。 Ei公司在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 2009年以前,EI把它收录的论文分为两个档次 。1 、EI Compendex 标引文摘 (也称核心数据)。它收录论文的题录、摘要,并以主题词、分类号进行标引深加工。有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是判断论文,是否被EI正式收录的唯一标志。2 、EI Page One题录 (也称非核心数据)。主要以题录形式报到。有的也带有摘要,但未进行深加工,没有主题词和分类号。所以Page One 带有文摘不一定算做正式进入EI。 Ei Compendex数据库从2009年1月起,所收录的中国期刊数据不再分核心数据和非核心数据。[1] EI 对稿件内容和学术水平的要求 1、 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的工程论文, 包括的学科有: —— 机械工程、机电工程、船舶工程、制造技术等; —— 矿业、冶金、材料工程、金属材料、有色金属、陶瓷、塑料及聚合物工程等; ——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结构工程、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 —— 电气工程、电厂、电子工程、通讯、自动控制、计算机、计算技术、软件、航空航天技术等; —— 化学工程、石油化工、燃烧技术、生物技术、轻工纺织、食品工业; —— 工程管理。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八六三"高技术项目等。 3、 论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果有创新。 EI不收录纯基础理论方面的论文。

看级别了,一般的EI收录很简单, 参加IEEE的会议,好多国内举行的,只要投稿,就可以中,只要是IEEE出版的,都会被收录,2 是被期刊的话,看质量了,呵呵

从发表角度来说,SCI比EI要难发表得多,EI主要是针对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发表,SCI则是综合性的,任何专业都是可以投稿发表的,SCI主要是学术期刊,EI有学术期刊也有学术会议,有的作者投稿EI屡投屡中,而投稿SCI却很难中稿,因此,SCI难度要大得多。                                    SCI和EI都是学术文章,写作格式上没有区别,SCI作为一个检索工具其实是非常好的,它的宗旨与其他检索工具略有不同,这个我之前已经有介绍,其他的检索工具主要目的是“收全”,即把特定学科或范围内的相关重要文献全部收录,而SCI则主要通过引文关注研究过程,包括起始、传承、后续。所以它在期刊的选择时对引文和参考文献有严格的要求。会议的话,肯定是ei好发,很多会议只要投稿基本没有不中的。期刊就不一定了,我所在的学科中文ei比一般三区四区的英文sci难发。英文期刊ei(不是会议论文)了解的不多,身边的同事投的也比较少,可能是期刊较少,官网也比较难找

据学术堂的了解, EI索引是国际论文标准,国际着名三大索引之一,《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出版的着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  EI每月出版1期,文摘3万至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  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  例如:动力、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矿冶、金属工艺、机械制造、管理、土建、水利、教育工程等它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发表一篇science有多难

sci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三区次之,四区更普通。sci一区,影响力最高,相当于体育界的国际冠军,代表你的科研水平达到了本专业中的最高水平。发一篇SCI二区的难度可想而知。

发表一篇sci有多难

我发过两篇一区的sci论文第一篇花了大概两年时间,中间拒稿一次。拒稿意见是编辑作出的,但是当时三个审稿专家都觉得这个idea非常的Interesting的,不过工作量显得比较小,因为我当时只算了一维的问题。所以我比较厚脸皮地向编辑提出了申诉意见,认为既然专家认为这个想法比较的有意思,问题在于工作量比较小的话,就不应该是拒稿,而应该是大修。当时主编接受了我的申诉,让我重新做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一次,因为第一次的审稿流程已经结束了不能更改。增加二维的结果之后,重新投稿,换了一个编辑,又大修四次,最后才录用。大修的主要意见是认为我的算法相对于前人没有明显的改进,只做到了内存消耗降低了20~30%左右、CPU计算时间的加速比8倍左右的程度。在评审专家的要求下,仔细去查找了加速比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原因。找到原因之后,做到了大概一个五倍左右加速比,内存消耗经过仔细的程序设计降低40%左右。最终才录用了。第二篇文章的录用相对来说,就比较顺利一些。因为我最开始投稿的结果就已经达到了将计算时间减小了一个量级的效果,就是原来需要20秒左右的话,我的算法只需要两三秒钟。然后经过大修两次之后录用。只花了大概十个月左右的时间。所以我觉得中不中的难度主要的取决于自己工作是不是确实对于学科的发展有一个很明显的意义,或者相对于前人的结果有一个很明显的进步。(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而有的人从讲师到教授估计要二十到三十年时间,基本上十五年左右都算正常速度。十五年专职搞科研,可能就发了五六篇SCI,很难吧?至于良莠不齐的问题,因为SCI也分一、二、三区

据学术堂了解,SCI一共收录3700多本期刊,所有的期刊根据学科领域来划分的话,一篇文章能够找到几十个适合投稿的刊物如果文章是跨学科论文的话,适合投稿的期刊的数量就更多了  sci发表一篇论文难度需要根据学科领域来分情况讨论,某些学科领域自身就具有容易发表的优势,更容易做出成果对于sci某些学科来说,能够很容易的作出成绩,这样想要发表一篇论文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这个学科领域的行业现状和评审规则本身要求就比较低  至于发表一篇sci论文难度有多大,需要根据期刊每年最新的影响因子来探讨,因为期刊的影响因子每年都会更新,但每年更新的数值相差不会太多大多数国内单位都会以期刊的影响因子来判断期刊的学术价值,所以说不同期刊发表一篇sci论文的难度自然也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不同而不同

SCI是顶尖期刊,sci论文在国内应2113该是最不好发表5261的。发表一篇SCI能保证毕业4102,发1653表两篇能保证找到工作,发表三篇保证找到好工作。所以对于博士而言,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的话,而且其中还有一篇顶级期刊,那么在就业层面基本上是任何一个高校或研究院所都抢着要的状态。所以说,如果能发表5篇以上,就足够让一名博士拿5个博士学位,同时还能找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