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羽毛球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

羽毛球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14-15世纪时的日本 ,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这种游戏时兴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 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 ,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在庄园里进行了一次“蒲那游戏”的表演。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风行开来。此后,这种室内游戏迅速传遍英国,“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877年,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 。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 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20世纪初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州,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羽毛球和乒乓球都是由网球发展而来的  大约在 1800 年,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于英国,是由网球派生而来的。我们可以注意到现今的羽毛球场地和网球场地仍非常相似。1870 年,出现了用羽毛、软木做的球和穿弦的球拍。1873 年,英国公爵鲍弗特在格拉斯哥郡伯明顿镇的庄园里进行了一次羽毛球游戏表演。从此,羽毛球运动便逐渐开展起来,“伯明顿”即成了羽毛球的名字,英文的写法是“Badminton”。羽毛球运动在我们生活中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很多人都喜欢通过打羽毛球锻炼身体,下面我就来说说打羽毛球的好处。一、舒经活血羽毛球是一个较强体力的运动,体能和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特别是体能,哪怕是冬天,一场球下来也会全身出汗,对身体起到调整和平衡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二、强身健体羽毛球运动中,需要不停地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握拍、挥拍,还要充分活动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等部位,因此对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的锻炼是非常充分的。在打球过程中,我们会不停接球需要弯腰,这也使我们腰部、腹部的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锻炼,慢慢你会发现上下肢会变粗变壮,腰腹力量变强。三、排毒养颜打羽毛球不论是夏季还是冬季,一场球下来大汗淋漓,通过汗液排除身体里的毒素,再补水,再排汗,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我们常常感觉身体轻松。四、锻炼眼力打羽毛球我们需要盯着羽毛球看,羽毛球到哪,眼神就要跟到哪,一会儿看近,一会儿看远,一会儿看高,一会儿看低,眼部的睫状肌就会不断地收缩和放松,大大促进了眼球组织的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睫状肌的功能,特别是对过度用眼的人来说,如果能坚持打羽毛球,视力将逐步得到改善。五、健脑益智羽毛球运动经常需要用脑观察对手的弱点、站位、习惯球路等等一系列特点,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战术。六、治颈椎(肩周)病在打羽毛球中我们需要手、臂、肩协调发力,还要经常抬头,所以对肩、劲频繁锻炼,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肩、颈肌肉力量,从而对颈椎,肩周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七、增强友谊通过打羽毛球、比赛等本来不认识的都互相认识了,了解对方性格,真正以球会友,友谊长存。八、开心娱乐在打羽毛球中,经常为对方高超球技、坚持不懈的精神、完美协作等等开怀大笑,让人心情愉悦,回味无穷。

羽毛球的发展史    羽毛球的起源    羽毛球运动的雏形,出现在19世纪中叶。当时印度的「浦那城」裏,有一种类似羽毛球的游戏开展得十分普遍,它用圆形硬纸板或以绒线编织成球形插上羽毛,练习者手持木拍,将球在空中轮流击出。这项活动在英国驻印度军队裏开展得尤其活跃。根据考证,类似羽毛球活动的板羽球游戏在中国古代也早就有了。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於1873年。那年在英国伯明顿镇,有一位鲍费特公爵,在他的庄园组织了一次游艺活动,由於天公不作美,户外活动只能改在室内进行。应邀来宾中有好几位是英国驻印度的退役军人,他们建议进行「浦那」游戏。当时室内场地呈葫芦状,他们在场地中间拉了一根绳子代替球网,每局比赛只能有两人参加,有一定的分数限制,大家打得非常热闹。於是,羽毛球作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性活动迅速传遍英国,为了纪念此项运动的诞生地,伯明顿(badminton)骄做地成为羽毛球的英文名字而流传於世界。    规则的演变    羽毛球游戏刚兴起时,没有人数、分数和场地的限制,参与者只需要互相对击,现代羽毛球从伯明顿庄园开始,有了一定的分数、场地和人数限制;1875年,第一本关於羽毛球规则的书在英国问世。当时的规则很简单,规定了场地呈长方形,中间挂网的高度,双方对击的要求,并没有单打,双打的区别。随著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及技术、战术的发展,规则也随之变化,出现了单、双打场地的区别及发球区的规定,发球得分及发球得分后的换区等规则,为了使比赛激烈、精彩,又规定了双方打满13平、14平(女子单打打成9平10平)时要进行加分比赛。现时国际羽联已制定了新的规则,规定只有双方打满14(女子单打打成10平)时才可进行加分比赛;又将每局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加以限制,力求使羽毛球比赛更加紧张激烈、精彩纷呈。    羽毛球运动设备也是从原始的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羽毛球从开始时的硬纸板和绒线团到木托用皮包起来,再发展到用14-16根高级羽毛插在软木托口;羽毛球拍从木板发展成椭圆形穿弦木拍。后来,规则规定球拍重95-120克,拍框长25-5厘米,宽20-5厘米,拍柄长5-40厘米,其制作材料也发展成木框钢管拍、铝合金拍、碳素纤维拍、钛合金拍。选择球拍时,应以较轻、牢固而有弹性、握在手裏舒适为原则。      世界羽毛球的发展史    1875年,第一个军人羽毛球俱乐部在英国成立。  1893年,英国已有14个羽毛球俱乐部,他们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了「英国羽毛球协会」。当时,英国羽毛球协会对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提高和传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项运动首先在欧洲传播,然后发展到美洲、亚洲和澳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加拿大、丹麦、马来西亚等国也相继成立了羽毛球协会。      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934年,由英格兰、法国、爱尔兰、苏格兰、荷兰、加拿大、丹麦、新西兰和威尔斯九个羽毛球协会共同协商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联)。第一任主席是汤姆斯,总部设在伦敦。    国际羽联的成立对羽毛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除了传统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照常举行外,在1948年增设了「汤姆斯杯赛」(世界男子团体锦标赛),1956年增设了「优杯赛」(世界女子团体锦标赛),并相继举办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世界杯赛」等,使世界羽毛球运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基於当时的政治原因,以中国为首的许多国家的羽毛球协会未能加入国际羽联,使一些国际性比赛相对逊色,没能真正体现世界级水平。直至1978年,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简称世界羽联),先后举办了两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国共荣获8项冠军,表明中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准。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健康、稳步地发展,经过许多国家羽毛球界的共同努力,在1981年,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正式合并,组成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联),使世界羽毛球运动产生了新的飞跃,出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国际羽联已有9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奥委会」已把羽毛球比赛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专案,羽毛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发展时机。    技术与战术的发展    羽毛球运动从开创至今,技术与战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全面,从全面到快速灵活,从快速灵活到多变,其中产生了几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在开创时期,这一时期英国选手垄断整个世界羽坛,虽然他们的技术比较单一,打法陈旧,几乎没有战术变化,但是他们的技术水平一直处於领先地位,为羽毛球运动传播到全世界立下了头功。直到  1939年,丹麦、加拿大等国选手以良好的体力和进攻型战术向英国选手发起了挑战,这才打破了英国选手称霸羽坛的局面,在第36届全英锦标赛上,英国选手仅获一枚混双金牌;第37、38届全英锦标赛冠军全给丹麦选手囊括而去。    第二次飞跃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这是羽毛球的技术与战术全面发展的时期,男子技术优势从欧洲全面转向亚洲,形成了亚洲人在世界羽坛上称雄的局面。    第三次飞跃是80年代,世界羽坛技术与战术向快速进攻、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以中国、印尼、印度、丹麦、马来西亚、韩国为代表的各国选手打法更全面,变化更多,速度更快,特长突出,攻守兼备而各领风骚,在技术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进入了世界毛球运动史上的巅峰期。    到了90年代,名将们的技术达到更炉火纯青的地步,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  世界女子羽毛球运动起步较晚,它的技术也是随著男子的技术提高而提高的。  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丹麦女子选手的技术领先一步,她们获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七项单打冠军、五次双打冠军,到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女选手吸收了男子快攻、拉吊等羽毛球打法,竞技实力显著增强,从1954年至1967年14届全英锦标赛她们获得了13次女单冠军,并获3届优杯赛冠军。60年代末期,日本女队在进攻的基础上加强了防守,以严密的防守,寻找进攻机会,从而显示了相当的优势。她们从1965-1981年接连5次获得优杯冠军,6次获全英锦标赛女单、女双冠军。          我国羽毛球的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前,在沿海少数城市虽有羽毛球活动和小型比赛,但范围很小,水平也很低。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天津举行了第1次全国羽毛球比赛,参加的单位有11个城市的男运动员49人,女运动员29人。以王文教、陈福寿为代表的一批华侨羽毛球好手的归国,给我国的羽毛球运动带来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战术,使我国的羽毛球运动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第1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即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共有21个省、市和自治区参加了比赛。由于政治原因,以我国为首的许多国家的羽毛球协会未能加入国际羽联,使一些国际性比赛相对逊色,没能真正体现世界级水平。    1978年,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举办了两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我国共荣获8项冠军,表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健摩、稳步地发展,经过许多国家羽毛球界的共同努力,  1981年,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正式合并,组成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使世界羽毛球运动产生了新的飞跃,出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国际羽联已有9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臭委会已把羽毛球比赛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羽毛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发展时机      从1958年至197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虽然没有参加正式世界比赛,但技术与战术水平提高很快,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汤仙虎,侯加昌为代表的中国选手体现了快攻打法特点。快攻打法除了脚步移动快,还表现在后场跳起扣杀后快速上网高点击球、两边起跳突击、发球抢攻等方面,特别是他们“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以绝对优势压倒了印尼队和欧洲队,为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中国的快攻技术开始被国际羽坛所接受。 到60年代未70年代初,在研究中国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世界羽坛注重了速度和进攻,发展了新技术;出现了以印尼梁海量为代表的劈杀技术,以林水镜为代表的双脚起跳扣球技术,使世界羽毛球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8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有杨阳、赵剑华、熊国宝、罗天宁、阿迪、魏仁芳、拉·西德克、朴柱奉、霍那、拉尔森等。杨阳、赵剑华将快、狠、准的打法发展成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的打法;阿迪、魏仁芳发展了技术全面、快速、准确的打法。    到了90年代,运动健将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印度尼西亚年轻集团军和韩国的凶狠拼拾作风、马来西亚西德克兄弟的拉吊技术以及中国吴文凯、刘军为代表的快攻型打法在世界羽坛上各领风骚。      到了现在,我国羽毛球称霸世界。无论是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都拿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冠军。而且后备人才很多,以后中国将会继续称霸羽毛球界。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14-15世纪时的日本 ,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这种游戏时兴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 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羽毛,人手持木拍 ,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  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在庄园里进行了一次“蒲那游戏”的表演。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风行开来。此后,这种室内游戏迅速传遍英国,“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877年,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 。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  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20世纪初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州,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  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网上有很多、也很完整---我就不粘贴了。自己看吧。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及锻炼价值论文

羽毛球运动的雏形,出现在19世纪中叶。当时印度的「浦那城」裏,有一种类似羽毛球的游戏开展得十分普遍,它用圆形硬纸板或以绒线编织成球形插上羽毛,练习者手持木拍,将球在空中轮流击出。这项活动在英国驻印度军队裏开展得尤其活跃。根据考证,类似羽毛球活动的板羽球游戏在中国古代也早就有了。锻炼眼力 打羽毛球身体要灵活,眼力更要好。为什么这么说,打羽毛球的时候球是处于飞速运动的状态。而整个过程中你需要眼睛一直追随处于运动。舒筋活血 打羽毛球的过程是很消耗体力的,但是就是这样耗体力的运动,特别是打羽毛球很多的拉伸、跳跃运动动作能够很好地对身体筋骨进行锻炼排毒养颜 我们知道打羽毛球不管是在哪个季节都能出一身大汗,大量的出汗能够很好地促进身体毒素排出。身体毒素沉积越少对身体自然是好处多多。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於1873年。那年在英国伯明顿镇,有一位鲍费特公爵,在他的庄园组织了一次游艺活动,由於天公不作美,户外活动只能改在室内进行。应邀来宾中有好几位是英国驻印度的退役军人,他们建议进行「浦那」游戏。当时室内场地呈葫芦状,他们在场地中间拉了一根绳子代替球网,每局比赛只能有两人参加,有一定的分数限制,大家打得非常热闹。於是,羽毛球作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性活动迅速传遍英国,为了纪念此项运动的诞生地,伯明顿(badminton)骄做地成为羽毛球的英文名字而流传於世界。

羽毛球的发展史    羽毛球的起源    羽毛球运动的雏形,出现在19世纪中叶。当时印度的「浦那城」裏,有一种类似羽毛球的游戏开展得十分普遍,它用圆形硬纸板或以绒线编织成球形插上羽毛,练习者手持木拍,将球在空中轮流击出。这项活动在英国驻印度军队裏开展得尤其活跃。根据考证,类似羽毛球活动的板羽球游戏在中国古代也早就有了。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於1873年。那年在英国伯明顿镇,有一位鲍费特公爵,在他的庄园组织了一次游艺活动,由於天公不作美,户外活动只能改在室内进行。应邀来宾中有好几位是英国驻印度的退役军人,他们建议进行「浦那」游戏。当时室内场地呈葫芦状,他们在场地中间拉了一根绳子代替球网,每局比赛只能有两人参加,有一定的分数限制,大家打得非常热闹。於是,羽毛球作为一种高雅的娱乐性活动迅速传遍英国,为了纪念此项运动的诞生地,伯明顿(badminton)骄做地成为羽毛球的英文名字而流传於世界。    规则的演变    羽毛球游戏刚兴起时,没有人数、分数和场地的限制,参与者只需要互相对击,现代羽毛球从伯明顿庄园开始,有了一定的分数、场地和人数限制;1875年,第一本关於羽毛球规则的书在英国问世。当时的规则很简单,规定了场地呈长方形,中间挂网的高度,双方对击的要求,并没有单打,双打的区别。随著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及技术、战术的发展,规则也随之变化,出现了单、双打场地的区别及发球区的规定,发球得分及发球得分后的换区等规则,为了使比赛激烈、精彩,又规定了双方打满13平、14平(女子单打打成9平10平)时要进行加分比赛。现时国际羽联已制定了新的规则,规定只有双方打满14(女子单打打成10平)时才可进行加分比赛;又将每局比赛之间的休息时间加以限制,力求使羽毛球比赛更加紧张激烈、精彩纷呈。    羽毛球运动设备也是从原始的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羽毛球从开始时的硬纸板和绒线团到木托用皮包起来,再发展到用14-16根高级羽毛插在软木托口;羽毛球拍从木板发展成椭圆形穿弦木拍。后来,规则规定球拍重95-120克,拍框长25-5厘米,宽20-5厘米,拍柄长5-40厘米,其制作材料也发展成木框钢管拍、铝合金拍、碳素纤维拍、钛合金拍。选择球拍时,应以较轻、牢固而有弹性、握在手裏舒适为原则。      世界羽毛球的发展史    1875年,第一个军人羽毛球俱乐部在英国成立。  1893年,英国已有14个羽毛球俱乐部,他们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了「英国羽毛球协会」。当时,英国羽毛球协会对羽毛球运动的开展、提高和传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项运动首先在欧洲传播,然后发展到美洲、亚洲和澳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加拿大、丹麦、马来西亚等国也相继成立了羽毛球协会。      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934年,由英格兰、法国、爱尔兰、苏格兰、荷兰、加拿大、丹麦、新西兰和威尔斯九个羽毛球协会共同协商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联)。第一任主席是汤姆斯,总部设在伦敦。    国际羽联的成立对羽毛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除了传统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照常举行外,在1948年增设了「汤姆斯杯赛」(世界男子团体锦标赛),1956年增设了「优杯赛」(世界女子团体锦标赛),并相继举办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世界杯赛」等,使世界羽毛球运动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基於当时的政治原因,以中国为首的许多国家的羽毛球协会未能加入国际羽联,使一些国际性比赛相对逊色,没能真正体现世界级水平。直至1978年,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简称世界羽联),先后举办了两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国共荣获8项冠军,表明中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准。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健康、稳步地发展,经过许多国家羽毛球界的共同努力,在1981年,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正式合并,组成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简称国际羽联),使世界羽毛球运动产生了新的飞跃,出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国际羽联已有9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奥委会」已把羽毛球比赛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专案,羽毛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发展时机。    技术与战术的发展    羽毛球运动从开创至今,技术与战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全面,从全面到快速灵活,从快速灵活到多变,其中产生了几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在开创时期,这一时期英国选手垄断整个世界羽坛,虽然他们的技术比较单一,打法陈旧,几乎没有战术变化,但是他们的技术水平一直处於领先地位,为羽毛球运动传播到全世界立下了头功。直到  1939年,丹麦、加拿大等国选手以良好的体力和进攻型战术向英国选手发起了挑战,这才打破了英国选手称霸羽坛的局面,在第36届全英锦标赛上,英国选手仅获一枚混双金牌;第37、38届全英锦标赛冠军全给丹麦选手囊括而去。    第二次飞跃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这是羽毛球的技术与战术全面发展的时期,男子技术优势从欧洲全面转向亚洲,形成了亚洲人在世界羽坛上称雄的局面。    第三次飞跃是80年代,世界羽坛技术与战术向快速进攻、全面、多变的方向发展。以中国、印尼、印度、丹麦、马来西亚、韩国为代表的各国选手打法更全面,变化更多,速度更快,特长突出,攻守兼备而各领风骚,在技术上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进入了世界毛球运动史上的巅峰期。    到了90年代,名将们的技术达到更炉火纯青的地步,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  世界女子羽毛球运动起步较晚,它的技术也是随著男子的技术提高而提高的。  20世纪4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丹麦女子选手的技术领先一步,她们获得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七项单打冠军、五次双打冠军,到了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女选手吸收了男子快攻、拉吊等羽毛球打法,竞技实力显著增强,从1954年至1967年14届全英锦标赛她们获得了13次女单冠军,并获3届优杯赛冠军。60年代末期,日本女队在进攻的基础上加强了防守,以严密的防守,寻找进攻机会,从而显示了相当的优势。她们从1965-1981年接连5次获得优杯冠军,6次获全英锦标赛女单、女双冠军。          我国羽毛球的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前,在沿海少数城市虽有羽毛球活动和小型比赛,但范围很小,水平也很低。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在天津举行了第1次全国羽毛球比赛,参加的单位有11个城市的男运动员49人,女运动员29人。以王文教、陈福寿为代表的一批华侨羽毛球好手的归国,给我国的羽毛球运动带来了当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战术,使我国的羽毛球运动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第1届全国运动会羽毛球即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共有21个省、市和自治区参加了比赛。由于政治原因,以我国为首的许多国家的羽毛球协会未能加入国际羽联,使一些国际性比赛相对逊色,没能真正体现世界级水平。    1978年,在香港成立了世界羽毛球联合会举办了两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我国共荣获8项冠军,表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为了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健摩、稳步地发展,经过许多国家羽毛球界的共同努力,  1981年,国际羽联和世界羽联正式合并,组成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使世界羽毛球运动产生了新的飞跃,出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国际羽联已有9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际臭委会已把羽毛球比赛列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羽毛球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发展时机      从1958年至1979年,在这一时期,中国虽然没有参加正式世界比赛,但技术与战术水平提高很快,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以汤仙虎,侯加昌为代表的中国选手体现了快攻打法特点。快攻打法除了脚步移动快,还表现在后场跳起扣杀后快速上网高点击球、两边起跳突击、发球抢攻等方面,特别是他们“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以绝对优势压倒了印尼队和欧洲队,为推动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此,中国的快攻技术开始被国际羽坛所接受。 到60年代未70年代初,在研究中国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世界羽坛注重了速度和进攻,发展了新技术;出现了以印尼梁海量为代表的劈杀技术,以林水镜为代表的双脚起跳扣球技术,使世界羽毛球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8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有杨阳、赵剑华、熊国宝、罗天宁、阿迪、魏仁芳、拉·西德克、朴柱奉、霍那、拉尔森等。杨阳、赵剑华将快、狠、准的打法发展成拉吊进攻和变速突击的打法;阿迪、魏仁芳发展了技术全面、快速、准确的打法。    到了90年代,运动健将的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新的技术又开始形成。印度尼西亚年轻集团军和韩国的凶狠拼拾作风、马来西亚西德克兄弟的拉吊技术以及中国吴文凯、刘军为代表的快攻型打法在世界羽坛上各领风骚。      到了现在,我国羽毛球称霸世界。无论是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都拿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冠军。而且后备人才很多,以后中国将会继续称霸羽毛球界。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14-15世纪时的日本 ,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这种游戏时兴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 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羽毛,人手持木拍 ,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 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  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在庄园里进行了一次“蒲那游戏”的表演。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风行开来。此后,这种室内游戏迅速传遍英国,“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1877年,第一本羽毛球比赛规则在英国出版。 1893年,在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羽毛球协会 。1899年,该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每年举办一次,沿袭至今。  羽毛球运动从斯堪的纳维亚到英联邦各国,20世纪初流传到亚洲,美洲,大洋州,最后传到非洲。 1934年,成立了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总部设在伦敦。  1939年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通过了各会员国共同遵守的《羽毛球竞赛规则》。 本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欧美国家的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其中英国丹麦美国加拿大的水平相当高。  50年代亚洲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马来西亚取得两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同时印度尼西亚队在技术和打法上有所创新很快取得了霸主地位。六十年代以后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逐渐移向亚洲。  1981年5月国际羽毛球联合会重新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从此揭开了国际羽坛历史上新的一页,进入了中国羽毛球选手称雄世界的辉煌时代。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从此羽毛球运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羽毛球运动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小型球类运动。由于它的运动器材简便,不受场地限制,两把拍子一个球,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有网无网,无论室内、室外,只要有一小块空地,就能进行活动和锻炼。羽毛球运动特有的风格,它一方面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竞技性比赛项目,另一方面,它是一项普及性很强,老少皆宜的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充满乐趣。无论是从事竞技性运动,还是一般性的大众健身活动,多需要在场上不停地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击球。因此,青年男女经常进行羽毛球锻炼,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培养不怕困难,不甘心落后,顽强的拼博精神,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一、是一种全身运动项目     二、可调节运动量      羽毛球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幼,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青少年可作为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机能的有效手段进行锻炼,运动量宜为中强度,活动时间以40-50分钟为宜。适量的羽毛球运动能促进青少年增长身高,能培养青少年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老年人和体弱者可作为保健康复的方法进行锻炼,运动量宜较小,活动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达到出出汗、弯弯腰、舒展关节的目的,从而增强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儿童可作为活动性游戏方法来进行锻炼,让他们在阳光下奔跑跳跃,并要求他们能击到球,培养他们不畏困难、不怕吃苦、不甘落后的品质。三、不受场地限制  羽毛球运动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的原因之一是它不受任何场地限制,正规比赛场地面积仅41-74平方米,长40米,宽00米(双打)或18米(单打),平时进行羽毛球活动只要有平整的空地就可以了。脑力工作者和职业劳动者利用工间操、上下班前后的时间在空地上开展羽毛球活动,能够恢复疲劳,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人们还可把打羽毛球作为娱乐活动,休闲养性,活动身体,从而达到全面提高身体机能的目的。锻炼价值:一、娱乐性1、自娱性 羽毛球作为一种娱乐活动,参与者在球的对击过程中,通过不停的奔跑和身体的变化,努力地去把球击到对方的场地。 每当击球者在击出一个好球或赢得一个球时都能使自己兴奋并达到一种成功的喜悦。同时球的飞翔又有快慢、轻重、高低、远近、狠巧、飘转等变化,使这种运动本身充满了丰富的乐趣。 2、观赏性 由于羽毛球技术的千变万化,使羽毛球运动有很高的可观赏性。如猛虎下山的上网技术,蛟龙出水一样的跳起击球,身如满弓的扣杀,犀牛望月似的抢扑救球,进攻时似高屋建瓴、势如破竹,防守时的绵绵细雨、固若金汤。 一切都在展示着羽毛球运动的力与美,使观赏者像吟读一首动人诗,如浏览一幅悦目的画,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往返。二、锻炼性1、增强体质 羽毛球运动可以全面增强人的体质。前场、后场快速移动击球,中后场的大力扣杀球,被动时的扑救球,双打的换位击球等都需要练习者有较好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灵敏素质、柔韧素质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 扣杀需要力量;在双方对拉回合的过程中,为了取得主动需要有较快的速度、耐力和速度耐力;在扑救球时(多半是被动情况)又需要有很好的灵敏和柔韧;双打中又需要极快的反应与判断能力。 因此,经常从事该项体育活动可以发展人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可以提高人们上下肢及躯干的活动能力,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能力,调节神经系统并提高其抗乳酸的能力,而且能起到增进健康、抗病防衰、调节精神的作用。 2、培养意志 羽毛球运动因其竞争性、对抗性、大强度等诸多因素的要求,使意志品质在该项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羽毛球比赛经常遇到这类情况,即运动员出现了"极点"∶喘不上来气、身体无力、眼前发黑、感觉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这种现象不是一方出现,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往往是双方先后都会出现,甚至几乎是同时出现(如一个球打了很多回合),这时就看谁能再坚持一下,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之中。那么靠什么去坚持,就要靠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信念。 即使不在比赛中,这项活动也需要较强的意志,否则你将不会很好地完成该项练习,使练习中应该产生的愉悦、趣味及锻炼价值荡然无存。 3、陶冶心理 羽毛球活动包括对对方战术意图的揣摩,对各种战机的把握,对自己运用什么战术的选择等智力因素,因此经常从事该项运动可以使人思维敏捷。 同时,由于比赛的紧张、竞争的激烈,使练习者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的锻炼,在竞争中,强化进取精神,使人的智、勇、技在竞争与对抗中得到升华。 经此磨炼,能够做到临危不乱,泰然处之,既增长了智慧又陶冶了心理,不仅能在羽毛球活动中应付自如,而且能以良好的形态,正确的人生观去面对事业、家庭、荣辱等。

羽毛球发展现状论文

你这篇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一、参加羽毛球运动的作用: A参加运动并不等于身体就可以得到健康。 B从体育运动中学习在学校中学不到的哲理。 C把在球场上学到的东西灵活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把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用到球场上。人们现在所从事的各种体育项目,其发展历程都是各种各样的。 进行羽毛球运动所需设施:羽毛球拍2支、羽毛球1个。除此之外仅需一块平坦的地面(土地或水泥地)即可。方便人们进行羽毛球锻炼,在人们的心中受欢迎程度较高。 今天,人们从事体育运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和丰富娱乐生活。然而,体育运动尽管可以增进健康,但如果是过度运动,反而会给身体造成伤害。不少学生就因为过量的运动,造成膝盖、腰。肩、手腕、脚踝等部位受伤。如果年纪轻轻的,就因为运动过量而造成浑身伤病,那就失去了增进健康、丰富娱乐生活的目的了。从事羽毛球运动的目的,由于动机和项目本身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但是,其中最基本的可以说是:培养遵纪守法精神。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追求精神、技术、身体三方面的平衡发展。把比赛、训练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把实际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体育运动中。在树立自信心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光明正大的作风。体会成功与失败的感觉。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或理由,可能还有很多。但是,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要培养良好运动习惯。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羽毛球在亚洲发展的最好,其次是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其他地方发展的就很差。和乒乓球的世界格局差不多。就世界人口来说是一项少数人的运动。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14-15世纪时的日本 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这种游戏时兴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 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现代羽毛球运动诞生在英国。1873年,在英国格拉斯哥郡的伯明顿镇有一位叫鲍弗特的公爵,在庄园里进行了一次“蒲那游戏”的表演。因这项活动极富趣味性,很快就风行开来。此后,这种室内游戏迅速传遍英国,“伯明顿”(Badminton)即成为英文羽毛球的名字。

篮球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篮球是1891年由美国春田大学的詹姆斯·奈史密斯先生发明和创造的。最早的篮球竞赛规则,也是奈史密斯先生制定的。  当时他制定篮球规则的宗旨是:  ①篮球运动是用手进行的运动,球是圆的;  ②手拿着球走或者跑都是不允许的;  ③运动员可以到场上任何地方,只要不影响和妨碍对方运动员;  ④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不允许发生身体接触;  ⑤篮圈应该是水平的。  根据这5条基本原则,奈史密斯先生制定出最原始的篮球竞赛规则。最原始的篮球竞赛规则一共有13条。这13条的基本内容是:  1.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扔球。  2.球员可以用单手或双手向任何方向抢、打球,但绝对不能用拳头击球。  3.球员不能带球走。  4.必须用手持球,而不允许用头顶、脚踢球。  5.不允许球员用肩撞、手拉、手推、手打、脚绊等方法来对付另一方的队员。任何队员违反此规则,第一次被认为是犯规,第二次再犯规,就要被强行停止比赛,直到命中一个球后才能重新上  场参加比赛。如果有意伤害对方球员,就要取消他参加整个比赛的资格,且不允许替补。  6.用拳击球就是违反第3条和第4条规则  7.如果任何一方连续犯规3次,就要算对方命中一球。连续犯规的意思是指:在一段时间里,对方队员未发生犯规,而本方队员接连发生犯规。  8.如果防守者没有触到球或干扰球,当球投入篮内并停留在篮里就算中篮。如果球停在篮筐上,而对方队员触动了篮筐,也算命中一球。  9.当球出界,球将由第一个接触球者扔进场内。若有争论,裁判员将球扔进场内。掷界外球允许5秒钟,如果超过5秒钟,球判给对方。  10.主裁判员是球员的裁判,他有权吹犯规。当某队连续3次犯规,他将通知副裁判员。他有权宣布取消某队员的比赛资格。  11.副裁判员是球的裁判,他可决定什么时候球在比赛中,并要计时、决定球的命中、记录命中的球数以及承担通常裁判员应该承担的责任。  12.比赛在两个 15分钟内进行,中间休息 5分钟。  13.球命中最多的一方获胜,如果平局,经双方队长的同意,比赛可延至再命中一球为止。  这原始的13条篮球竞赛规则,虽然不系统,不完整,有些条文还不够明确,但对初期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成为现代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规则就显得更加重要,它要求严格、科学、系统地管理篮球竞赛。  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代篮球运动最早起源于美国,自1891年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初创时期、完善时期、普及时期、全面提高时期,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篮球职业队走上奥运赛场,更是推动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一个再创佳绩的新阶段。以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中美国“梦之队”的绝妙表现,显示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技能、能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仍继续向着“高”、“快”、“全”、“准”等趋势发展,从而使人感受到篮球竞赛的球场越来越小、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短、球场变化越来越快、攻守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近、比分越来越高以及女子与男子的对抗形式越来越难分伯仲。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有制空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  篮球竞赛规则对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  三、“全”的演进  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第二,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才华和综合水平。  四、“准”的发展  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比分的特点是: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准确性提高。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的准确性提高。  由上可见,若想成为世界性强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面整体成员中高大队员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锋队员的数量和质量,能给对方构成威胁力和实战攻击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队员以核心的组织才能、掌握绝招;  第四,全队个人和整体做战的速度与节奏;  第五,具有独特的个人与全队整体防守的意识作风和看家本领;  第六,教练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智能结构,树立科学化训练思想,并与科学管理神妙结合。

篮球运动 起源与发展

篮球(basketball),是奥运会核心比赛项目,是以手为中心的对抗性体育运动。起源于美国。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现译名为美国春田大学,Springfield College)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1904年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36年篮球在柏林奥运会中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职业选手可以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主要的国际性篮球组织是成立于1932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篮球联合会(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好处:锻炼身体,磨练意志,能长的更高,增加反应速度。你打了就知道了。

足球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原来写过一篇足球产业的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第一个因踢球名垂史册的人 西汉时期的项处是第一个因足球而名垂史册的人,不过他的经历却很不幸。《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名医淳于意为项处看病,叮嘱他不要过度劳累,但项处不听,仍外出踢球,结果呕血身亡,这也使得项处成为了世界上有史可查的第一个狂热“球迷”。 史上第一份首发名单 竞赛图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场地四周设有围墙。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宋代蹴鞠图 南宋《武林旧事》曾列出了“筑球三十二人”竞赛时两队的名单与位置:“左军一十六人:球头张俊、跷球王怜、正挟朱选、头挟施泽、左竿网丁诠、右竿网张林、散立胡椿等;右军一十六人:球头李正、跷球朱珍、正挟朱选、副挟张宁、左竿网徐宾、右竿网王用、散立陈俊等”。这恐怕是历史上的第一份足球“首发名单”了。 最早的著名球星 元《宋太祖蹴鞠图》 宋代,踢球的艺人们组织了自己的团体,称为“圆社”,专门推广蹴鞠活动和比赛。北宋时期的高俅就出身于圆社,王明清的《挥尘后录》记载,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这要算是最早的著名球星之一了。 宋人刘邠的《中山诗话》则记载了另一个因踢球而扬名的人,秀才柳三复球技出众,他知道宰相丁谓喜欢踢球,为了升官,他天天等候在宰相府球场的围墙外,有一天终于等到球飞出了墙外,柳三复捡起球以还球为名进了相府,在拜见丁谓时,他把球抛在空中,一面跪拜,一面用头、肩膀、后背等部位巅球,球一直未落地,丁谓见此大悦,给了柳三复一个官职。 从春秋时期到元明时代,蹴鞠经历了发展到高潮的过程,但到了清代,这项活动却走入了衰落。1863年,现代足球运动在英国诞生,揭开了足球发展的又一历史篇章。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虽后风靡世界。由于足球运发动发展,国际比赛也随之出现。1896年,第一界现代奥运会在希腊举行时,足球就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丹麦以9:0大胜希腊,成为奥运会第一个足球冠军。因为奥运会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到了1928年(第九界奥运会)足球比赛已无法持续。 1928年奥运会结束后,国际足联召开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举办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锦标赛。这对于世界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初这个新的足球大赛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1956年,国际足联在卢森堡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易名为“雷米特杯赛”。这是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主席33年(1921-1954),是世界足球锦标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后来,有人建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于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决定更名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 世界杯赛的奖杯是1928年,国际足联为得胜者特制的奖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饰技师弗列尔铸造的。其模特是希腊传说中的胜利女神尼凯,她身着古罗马束腰长袍,双臂伸直,手中捧一只大杯。雕像由纯金铸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为流动奖品,谁得了冠军,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界杯赛前交还给国际足联,以便发给新的世界冠军。此外有一个附加规定是:谁连续三次获得世界冠军,谁将永远得到次杯。 1970年,第九界世界杯赛时,乌拉圭、意大利、巴西都已获得过两次冠军。因此都有永远占有次杯的机会,结果是巴西队捷足先得,占有了次杯。 为此,国际足联还得准备一个新奖杯,以发给下界冠军。1971年5月,国际足联举行新杯审议会,经过对53种方案评议后,决定采用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的设计方案---两个力士双手高擎地球的设计方案。这个造形象征着体育的威力和规模。新杯定名为”国际足联世界杯“。该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当时价值2万美元。1974年第十界世界杯赛,西德队作为冠军第一次领取了新杯。这回,国际足联规定新杯为流动奖品,不论哪个队获得多少冠军,也不能占有此杯了。

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现代足球起源地是在英国。传说在11世纪,英格兰与丹麦之间有过一场战争,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在清理战争废墟时发现一个丹麦入侵者的头骨,出于愤恨,他们便用脚去踢这个头骨,一群小孩见了便也来踢,不过他们发现头骨踢起来脚痛,于是用牛膀胱吹气来代替它——这就是现代足球的诞生。 12世纪初,英国开始有了足球赛。比赛是娱乐活动,一年两次,一般在两个城市之间举行。 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1862年,在英国诺丁汉郡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俱乐部。 1989年国际足联开始正式把五人制足球纳入管理范围之内,成为其主管团体。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比赛目的是尽量将足球射入对方的球门内,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当比赛完毕后,得分最多的一队则胜出。如果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得分相同,则须看比赛章则而定,可以抽签、加时再赛或互射点球(十二步)等形式比赛分高下。足球比赛中除了守门员可以在己方禁区内利用手部接触足球外,球场上每名球员只可以利用手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控制足球(开界外球例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