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武汉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

武汉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百度百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江西师范大学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是江西省刊最早的学报。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坚持“二为”方向,强调学术品位,注重对当代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突出理论研究的思想性、前瞻性、地域性、师范性、创新性、可读性。尤其重视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的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不属于吧应该不在这范围之内的

好像不是。你查最新的北大核心期刊目录。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不是的。

不是

专著《侦查构造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27万字 《侦查权力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38万字《刑事诉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3万字编著1、主编《刑事诉讼法学学习指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总5万字《荆楚诉讼论坛》(第一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总7万字2、副主编《诉讼法学》 ,群众出版社2006年11月版,2万字《法理学教程》,群众出版社 2006年11月版 ,3万字《法理学教程》,湖北警官学院(校内用书)2002年版, 5万字《刑事诉讼法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万字3、参编《刑事诉讼实训指南》,法律出版社2014年7月版,7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00问》,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万字《新编刑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万字《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5万字《公安行政执法教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万字《刑事诉讼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6万字《〈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解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万字合著《检察机关自侦办案模式转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年12月版,5万字《婚姻法学释解》,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承当字数25万字《刑事诉讼程序改革之多维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3万字 1、1996年第2期,“试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确立的方式及其内容”,《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哲社版)》(政治类核心刊物),第二作者2、1996年第3期,“试论我国辩护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警学经纬》,第二作者3、1996年第6期,“公安工作与新《刑事诉讼法》”,《警学经纬》,第二作者4、1997年第6期,“对单位犯罪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警学经纬》,独撰5、1997年第4期,“公安行政处罚的缺陷及其调控”,《犯罪对策研究》,第一作者6、1997年第2期,“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如何处理与律师的关系”,《武汉检察》,独撰7、1997年第3期,“轻刑化与中国刑罚改革的思考”,《云南警学》,独撰8、1999年第6期,“试论我国物权立法的若干原则”,《湖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独撰9、2000年第1期,“浅析公务悬赏广告”,《公安部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分院学报》,独撰10、2000年第1期,“悬赏通告之法律分析”,《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独撰11、2000年第2期,“论物权行为理论的借鉴与吸收”,《河北法学》(法律类核心期刊),独撰12、11/2002,“论网络犯罪的特点与综合调控”,《新世纪公安侦查工作思考》(第三届中西南地区侦查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独撰13、2002年第12期,“刑事诉讼法学与刑事侦查学的比较教学研究”,《公安教育》,第一作者14、10/2002,“浅析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独撰15、12/2002,“公安警察院校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及原因剖析”,《公安警察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武汉出版社,独撰16、2003年第4期,“中国区际刑事诉讼法律之比较研究”,《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独撰17、2004年第2期,“公正与效率之间的艰难抉择——论辩诉交易在我国的可行性”,《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第一作者18、4/2004,“刑事侦查中被害人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侦查理论与实践》(2004年北京市侦查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独撰——本文获得该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9、8/2004,“关于公安法学教育定位的若干思考”,《走向现代公安法学教育之路》(中国首届公安法学教育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独撰——本文获得该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2004年第4期,“中俄刑事陪审制度的沿革及展望评述”,《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第一作者21、10/2004,“前科消灭的证据价值研究”,《法商研究》(2004专号)(法律类核心期刊),独撰22、2004年第4期,“我国侦查构造的改革基础及完善目标”,《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独撰23、8/2004,“侦查程序中被害人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及完善”,《侦查学论从》(第五卷)(第五届中西南地区侦查研讨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湘新出准字(2004)第064号独撰——本文获得该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4、10/2004,“论我国对沉默权应有的正确取舍态度”,《侦查讯问与人权保障研究》(公安大学侦查讯问与人权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独撰25、10/2004,“刑事证据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证据学论坛》(第八卷),中国检察出版社,独撰26、2004年第6期,“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不容置疑”,《比较法研究》(法律类核心期刊),独撰27、2005年第1期,“论程序分流在我国侦查程序中的构建”,《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独撰28、2005年第1期,“清代刑事救济程序研究”,《中外学术导刊》,独撰29、2005年第4期,“刑事免责制度的实践意义及构建模式”,《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独撰30、2005年第2期,“论刑事免责制度在侦查程序中的构建”,《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第一作者31、5/2005,“论侦查程序中的刑事免责制度”,《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增刊)(民族类核心期刊),独撰 32、6/2005,“侦查构造的独立性问题研究”,《江汉论坛》(增刊)(社科类核心期刊),独撰33、8/2005,“新闻自由与侦查不公开的冲突与互动”,《中国诉讼法判解》(第三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独撰34、10/2005,“境外赌博犯罪查处的程序法视角研究”,《诉讼理论与实践》,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独撰35、11/2005,“抓捕怪案中的侦查方法评说”,《侦查论坛》(第四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独撰36、1/2006,“论我国刑诉法对公约“特工行动”的借鉴与吸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独撰37、2006年第1期,“程序法视角下的境外赌博犯罪研究”,《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独撰38、2006年第2期,“职务犯罪的预防及惩治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第一作者39、2006/02/17,“惩处境外赌博犯罪面临的四个问题”,《检察日报》,2006年2月17日第3版,独撰40、4/2006,“清朝乾隆53年之逮捕证考究”,《警史钩沉》(内刊),独撰41、6/2006,“论死刑复核的权力运作及制度建构——兼评最高法院死刑复核权的回收”,《首届法律适用国际高层论坛优秀论文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第二作者42、7/2006,“刑事诉讼构造的研究起源及概念辨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增刊),独撰43、7/2006,“侦查公开若干基础理论问题辨析”,《侦查学论丛》(第七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独撰44、2006年第4期,“我国构建预审法官制度的否定性思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独撰45、10/2006,“我国《刑事诉讼法》侦查程序再修改研究”,《江汉论坛》(增刊),第三作者46、10/2006,“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侦查程序再修改的具体建议”,《江汉论坛》(增刊),第二作者47、11/2006,“人权保障与警察机关的权力规制”,《公安教育的人文视域》,武汉出版社2006年11月,独撰48、12/2006,“城市自杀秀中的警察角色定位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与城市纠纷解决机制》(内刊)[全国副省级城市法学会第18次年会论文汇编(二等奖)],第一作者49、11/2006,“平等抑或平衡:侦查构造中的侦辩关系辨析”,《现代侦查》(第二辑),群众出版社2006年11月,独撰50、2007年第1期,“侦查程序中的非法取证问题评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51、2007年第一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零容忍理论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增刊),第一作者52、2007年第2期,“赌博罪与非罪的若干新视点研究”,《政治与法律》(法律类核心期刊),第二作者53、2007年第2期, “创新与发展:江西新余、萍乡警务改革模式之评析“,《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独撰54、2007年第3期,“论诊所法律教育在公安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独撰55、2007年第3期,“城市自杀秀中的若干警务认识误区探析”,《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独撰56、2007年第4期,“公安院校实施诊所法律教育的难点分析”,《公安教育》,独撰57、2007年第5期,“侦查权权力属性热议之冷思考”,《湖北警官学院学报》,独撰58、2007年第6期,“零容忍执法政策若干理论问题之评析”,《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ISSN1671第一作者59、2007年8月上旬刊,“中部崛起理论的程序法制研究”,《商场现代化》(经济类核心期刊),独撰60、2007年第9期,“境外赌博犯罪的经济危害及惩处研究”,《科技信息》,独撰61、2007年11月,“侦查公开与程序参与原则之研究”,载于《公安学论丛》(第三卷),法律出版社,独撰62、2008年1月,“程序法视野下的中部崛起理论研究”,载于《首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独撰63、2008年3月,“从侦查程序的完善看刑事诉权的缺失与构建”,载于《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独撰64、2008年第9期,“刑事被害人诉权行使渠道之现实性分析————以“产婴证奸”现象为切入点“,载于《求索》(中文核心期刊、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期刊),独撰 65、2008年第5期,“警察临战若干基础性问题的法学诠释”,载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P51-P55,ISSN1673-2931,CN42-1743/D,独撰66、2008年第4期,Jurisprudence Views on Producing Infant to Prove Rape,Journal of Politics and Law(季刊),P73-P76,独撰67、2008年11月,“证据视野下的“产婴证奸”现象考量”,载于《证据学论坛》(第14卷),P146-P153,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9099-0,独撰68、2008年11月,“对检察官客观性观点的几点质疑”,载于《检察论丛》(第13卷),P251-P261,法律出版社ISBN9-787-5036-9091-4,独撰69、2008年12月,“刑事诉讼法修订中的专家意见比较与评析——以公安机关侦查执法活动为视角”,载于《现代侦查(第三卷)》,群众出版社ISBN9-787-5014-4137-2,P1-P10,独撰70、2009年第1期,“侦辩交易的提出及若干形态分析”,载于《四川文理学院学报》,P27-P30,ISSN1008-4886,CN51-1533/G4,独撰71、2009年第1期,“群体性事件警务处置中的慎用警力原则研究”,载于《湖北警官学院学报》,P10-P14,ISSN1673-2931,CN42-1743/D,第一作者72、2009年第2期,“医患矛盾之激化与警察介入纠纷之利弊考量”,载于《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ISSN1671-685X,CN14-1287/D,独撰73、2009年第3期,“刑事诉权视野下的侦辩交易研究”,载于《法治研究》,ISSN1674-1455,CN33-1343/D,独撰——本文被《首届中国警学论坛文集》(罗锋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ISBN978-7-81139-337-8/D290,P610-617)全文转载。74、2009年9月,“重点学科建设基础性理论之研究”,载于《荆楚诉讼论坛》(第一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ISBN978-7-81139-660-7,P9-17,独撰75、2009年12月,“公安招录改革背景下的侦查学教学内容研究”,载于《侦查学论丛(第10卷)》(中西南地区公安政法院校侦查学术研讨会2009年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39-833-5,P478-484,独撰76、2009年第6期,“公诉权的客观性与追诉性之评述”,载于《北方法学》,ISSN 1673-8330,CN23-1546/D,P100-105,独撰77、2010年第1期,“公诉权基本属性特征之定位”,载于《云梦学刊》,ISSN1006-6365,CN43-1240/C,P76-80,独撰78、2010年第2期,“群体性事件警务处置中的慎用强制措施原则研究”,载于《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ISSN1008-8121,CN36-1213/D,P91-95,独撰79、2010年第3期,“群体性事件警务处置中的慎用武器警械原则研究”,载于《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ISSN1671-0541,CN22-1307/D,P18-22,独撰80、2010年3月,“我国公安教育发展回顾与改革前景探析”,载于《公安学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ISBN 9-787-5118-0544-7,P96-110,独撰81、2010年第5期,“网络民意在交通肇事案件处理中的价值评析”,载于《交通企业管理》,ISSN1006-8864,CN42-1302/F,P71-72,独撰82、2010年第10期,“纺织类高校法学专业发展定位及其展望研究”,载于《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ISSN1672-6847,CN35-1268/C,P57-58,独撰83、2010年第30期,“当代湖北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诉权解读”,载于《学理论》,ISSN1002-2589,CN23-1106/D,P65-66,独撰84、2010年12月,Learning and absorbing 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in Police College ,载于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EEET2010),EI、ISTP收录85、2010年12月,“情报收集工作中若干新科技侦查手段研究”,载于《侦查学论丛》(第11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ISBN978-7-81139-8?-?86、2011年第2期,Principle of Three Cautions in police response to Mass incidents,载于Asian Social Science,ISSN 1911-2017,独撰87、2011年第2期,“两型社会与武汉ETC收费系统之正义解读”,载于《中外企业家》,P80-83,ISSN1000-8772,CN23-1025/F,独撰88、2011年3月,“Means of stealing secrets and anti-stealing by electronic technology in Secret War”,载于《201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Neural Computing(FSNC2011)》,IEEE Catalog Number: CFP 1114M-PRT, ISBN 978-1-4244-9216-9,P354-357,独撰89、2011年3月,“Escaping the Siege:Problems and Solutions about Law Disciplines in WTU”,载于《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1)》(ISTP收录),IERI,USA出版,ISBN 978-0-9831693-8-3,P422-426,独撰90、2012年第1期,“刑事附带民事诉权之滥用及其规制”,载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SSN1009-3699,CN42-1596/C,P67-70,独撰91、2012年第1期,“刑事诉讼中举报权之滥用及其规制”,载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ISSN1009-5160、CN42-1818/Z,P16-19,第一作者92、2012年第1期,“达马斯卡权力模式下欠薪入罪现象分析——以《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为切入点”,载于《长江论坛》,ISSN1005-3980,CN42-1344/D,P55-59,独撰93、2012年第1期(下),“纺织类高校诊所法律教育的应用现状调研报告”,载于《群文天地》,ISSN1009-6302,CN63-1027/G2,P282-283,独撰94、2012年2月,“诊所法律教育方法在我国发展现状之评析”,载于《2012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2)》(CPCI收录),IERI,USA出版,ISBN 978-1-61275-006-4,P239-244,独撰95、2012年第2期,“纺织类高校专业存在及发展的评价标准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法学专业为例”,载于《纺织教育》,ISSN1000-615X,CN31-1013/G4,P118-121,独撰

(1)稿件需用计算机打印,并寄软盘。用字要规范,字迹和图要清晰;打印的稿件需加大字号和行距。作者可通过E-mail投稿,但不要和文字稿重复。(2)题名(含中英文)。应符合索引要求,一般不超过20个字。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的内容,并符合题录。(3)作者姓名(含中英文)。英译名用汉语拼音,姓全部大写,名字第一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4)作者单位。包括部门、单位、省市名,邮编。英文邮编之后加列国名。(5)摘要(含中英文)应尽量写成报道性,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结论等。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以300字内为宜。(6)关键词(含中英文)。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名词和术语,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第一关键词应能体现出文章的学科分类,每篇文章给出3-8个关键词,写在摘要下方。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江西师范大学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是江西省刊最早的学报。主要刊登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坚持“二为”方向,强调学术品位,注重对当代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探讨,突出理论研究的思想性、前瞻性、地域性、师范性、创新性、可读性。尤其重视人文科学的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的研究。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不是,是中文科技核心期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为《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以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现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维普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全文数据库。本学报荣获2007年度湖北省高校优秀学报。

应该不是吧~个人感觉武汉科技大学的科研水平没到那个程度~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百度百科

专著《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民族出版社教材《社会人类学讲义》,与王晔合编林耀华教授遗作,鹭江出版社,2003。“体质人类学”、“人类学理论轨迹”,庄孔韶主编;《人类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1949年以来的台湾的民族学/人类学研究”,载与王建民、胡鸿保合著《中国民族学史》下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体质人类学与民族学”、“语言学与民族学”,载宋蜀华主编《民族学理论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语言与民族文化”、“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载林耀华主编《民族学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1997年修订再版。“进化学派”、“博厄斯学派”、“结构人类学派”诸条,载《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地理环境与民族教育”、 “民族地区的文化模式与民族教育”,孙若穹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译著《中国文化经典名言》英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张小明:《藏传佛教》,中国画报出版社,(汉英)2004郝瑞:“人类学研究的种种困惑”,民族艺术,1-4/2004,连载。黄树民:“比较方法在人类学中的应用与滥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第3期。郝瑞:“人类学调查的种种困惑”,《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王庚武:“论海外华人的中国文化中心”,郝时远主编《海外华人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高斯明:“论人类学科学的整体性”,中央民族大学学报5/2000。高斯明:“人类学与美国”,《民族译丛》1/1989。李济:《中国人的形成》,与胡鸿保等合译,载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李光模编《李济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论》,与王曼萍合译,华夏出版社,1989。学术论文汉语民族一词的语境中性与皮格马利翁效应,《思想战线》2011年第4期中国文明结构:少数民族发展与国家安全社会和谐,《文明》2010第1期汉族:不断飘移的民族,《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2期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昆明宣言》起草,2009年7月31日通过。“少数民族发展与中国社会和谐”,《中国民族报》,2009“少数民族看奥运,多少祈盼在心中”,《中国民族报》,2008年8月9日第6版。“第四代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和谐”,《文化产业》,2008年5月,创刊号。“民族文化传统与川北灾区震后重建”,《中国民族》6/2008“社会和谐与民族文化公平传承”,《中国民族报》,2008,4月11日,第6版“好想的摩洛哥与难说的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代译序》,商务印书馆,2008“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民间文化研究”,《民间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第11-15页。“重建有神的社区”,《中国民族报》2007年3月23日第6-7版“简论中国的多元文化与和谐社会”,《思想战线》,2006年第2期。Putting the Shattered World Together Again,China’s Ethnic Groups, V 02, N2, “人类学视野下的东西方文化比较”,《民族艺术》,2003,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搭建跨文化理解的新平台”,《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2003年11月21日第12版。“民族学的学科内涵与人才培养”,《光明日报》,2003年6月17日B4版。人大报刊复印转。“试论民族学的知识结构与应用领域”,《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3/6/第1-4页。“中国民族概念的确切含义”:Wrestling with the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Minzu”, in Gyanendra Pandey and Peter Gescheire : The Forging of Nationood, Manohar Publishers and Distributors, New Delhi,India, 2003“弱势群体的主体性与现代社会的互主性”,《中华读书报》,2002/5/15第17版“在开放中守护传统:斯洛文尼亚的民族和民族工作”,《世界民族》2001第6期。“‘民族概念’与中国民族研究的可能范式”,载《人文世界》2001年第1卷,第204-19页。“凉山彝族婚改文献的民族学解读”,与胡英姿合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5;另载《凉山民族研究》2001年年刊(内部)。“我所理解和从事的人类学”,《广西民族学院学报》,3/2001“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林耀华教授祭文”,《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2001“林耀华教授与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中国民族》,1/2001。“中国的西部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亚洲报告2000》。“涂尔干及其学术遗产”,《社会学研究》,5/2000。“林耀华教授的学术生涯”,《民族教育研究》,3/2000。“马林诺斯基与中国人类学”,《民族艺术》,3-4/1999(连载)。“1949年以来的台湾民族学”,《广西民族研究》,2、4/1999(连载)。“中国的现代化与民族学的中国化”,《满族研究》3/1995。“关于中国多元文化的事实、理解与表述”,马启成等编:《民族学与民族文化研究-纪念林耀华教授从教5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与人合撰,《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1988。“中国民族学的南北特色”,何龚等编《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论中国的民族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宁夏社会科学》4/1985。会议论文“百年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民族区域自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12-5;日本滋贺县立大学2012-12-8“构建和谐社会与重建语言社区”,2007-11-11日,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讲课。“从穷则思变到富而好礼:和谐社会的人类学思考”, 2007,10月31日,水利部移民局黄山培训班讲课。“构建和谐社会与重建有神的社区”,2006,12,18,北京师范大学“传统社区文化与少数民族公共卫生安全”,2006,7,10,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的‘两区’开发与少数民族权益保护”,2005,3,5,中央民族大学“公民、居民、城乡、贫富与族群:凉山农村流动人口问题的人类学分析”,2002年12月14-17花莲,台湾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从社会发展史到文化生态学-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范式转换”,2002年7月恩施,中国民族学会年会“概念、政治与历史文化-也谈‘民族’一词的用法与译法”,1998年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讨会。“中国统一的维系力量”,1997年6月13日美国Palo Alto高等中学国际活动日讲座。“中西民族概念比较”,1997年2月4日,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讲座。“民族-西方概念与中国事实”,1997年3月5日,华盛顿大学人类学系讲座。“重建后中国民族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995年5月14日在青年民族学者座谈会发言。“中国民族概念的确切含义”,1995年2月6-9日新德里SEPHIS WORKSHOP论文。“传统中国的社会家族主义与文化天下主义”, 1994年11月25-27日香港科技大学东亚种族认同研讨会论文。承担学术课题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国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改革前沿探索,乐施会、国家民委(2012)“自然资源开发与社会文化和谐”,中国-瑞士国际研讨会,(已执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人口双向流动和景观、机制和政策管理需求研究”,民大,2010“世界主要国家民族识别和民族政策资料收集和比较研究”,国家民委,2010“人类学民族学国际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昆明宣言起草,国家民委,2009“中国民族学导论”,中宣部、教育部马工程、主要参与人“中国少数民族水电移民补偿安置体系研究”,中国水电集团,2008“贵广高速铁路社会评估和少数民族发展计划”,世界银行、铁道部2008“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保护与发展”2006,12月,国家民委文宣司,执笔人之一。“中国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调查报告提纲”,3,国家宗教局、执笔人之一。“从社会发展史到文化生态学”,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内参2003刊登。“民俗文化与时代精神”,2002“论弱势群体的主体性及其在当代语言中的缺失”,2002“民族-西方概念与中国事实”, 1996“与时俱进的中国民族概念及其含义”,在编写论著《中国各民族百科全书》中方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与英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民族文化》,黄河出版社集团,30万字《东西方文化比较》-教材20万字《民族学/人类学通用教程15讲》-教材20万字《体质人类学》教育部部颁教材,20万字

呵呵!是滴

5-6:国家新闻出版署“总编业务培训班”,进修1994-1995:美国加州伯克力大学人类学系,进修教育人类学博士课程1993-1998: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教育人类学在职博士候选人,博士1993-1994: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国家教委出国人员培训部,英语培训1988-1989:中央民族大学外语系托福英语班,结业1991-1992: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85-1987: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硕士1983-1984:中央民族学院高级英语培训班学习,结业1978-1982: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学士 中央民族大学1999至今: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开设课程:西方教育人类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与研究方法、国外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会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双语教育、社会科学与教育人类学理论、文化人类学、民族教育学、专业外语等1992-1999: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开设课程:西方教育人类学理论与实践、国外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会学、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双语教育、中外教育史、民族教育学研究方法、专业外语等培训班授课:共四届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岗前教育学、心理学培训班;中央民族大学、国家民委处级干部硕士研究生课程班1987-1992: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教研室,讲师开设课程:教育原理、教学论、教育管理学、德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评价学、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民族教育学、双语教育等培训班授课:共三届全国教育局长、学校校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1982-1987: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教研室,助教开设课程:教育学原理、教学论、教育管理学、心理学、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学、教育评价等培训班授课:新疆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贵州省黔东南、黔西南地区、市、县、民委教育系统干部、民委干部参加的研究班 《乡土知识与文化传承——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论文集》,主编,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Special Issu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China’s Society,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Guest Editor: Teng Xing with Rebecca CLOTHEY, Volume 7-2, 《经济文化类型与校本课程建构》,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乡土教材应用调查研究》,主编,民族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应用研究———在学校教育和扫盲教育中使用情况的调查》,主编,民族出版社,2011年版《书斋与田野:滕星教育人类学访谈录》,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多元文化教育:全球多元文化社会的政策与实践》,主编,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教育的人类学视野——中国民族教育的田野个案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著,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多元文化社会的女童教育——中国少数民族女童教育导论》,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民族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理论、政策与实践》,主编,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族群、文化与教育》,著,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西部开发与教育博士论坛》,主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民族教育学通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凉山彝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与文本撰述》,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民族教育50年》,执行主编,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文化变迁中的中国凉山彝族双语社会与双语教育》,著,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实地考察报告1998年3月《学校教育评价》(国家教委推荐教材),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4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概论》,合著,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民族社会学》,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民族教育经济学》,主编,《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民族经济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教育大辞典·民族教育分册》,编委,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1世纪中国与世界丛书》,编委,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世界教育史大事记》国家教委审定高校文科教学参考书,主编,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副主编,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年版《社会科学大辞典》,教育学科编委,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中外教育名人辞典》,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文化学辞典》,编委,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手册》,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20世纪文库》,教育学科编委,华夏出版社,1985年-1991年版 白英/问,滕星/答:《 民族文化传承与双语教育发展》,思想战线,2015年第2期。 虎技能,滕星:《 G州民族类中学藏汉双语“一类模式”教师队伍结构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周兰芳,滕星:《英国牛津民族志会议的历史演进与经验总结》,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彭亚华、滕星:《美国教育人类学研究主题的重心变化与发展》,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巴战龙、海路、陈学金/问,滕星/答:《中国教育人类学新进展——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六十九》,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全球化时代“三种认同”与中国民族教育的使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与陈学金合撰) 《论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几个根本问题》,《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与陈学金合撰) 《语言规划与双语教育》,《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与海路合撰)《壮汉双语教育的问题及转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tegrate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eng xing, P163-168, Special Issu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China’s Society,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Guest Editor: Teng Xing with Rebecca CLOTHEY, Volume 7-2, 《新疆喀什、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实地考察与对策研究》,《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与陈学金合撰)《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多元文化教育发展》,《中国民族教育》,2011年 第09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新疆双语教育》,《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 第01期《教师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绩的一项个案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 第06期《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百年发展历史与文化功能述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05期《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 第04期《田野工作与教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04期《“静寂的课堂”——一项民族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04期《“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 第01期《乡土知识:收藏、研究与开发》,《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法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6期《“好学”与“难用”——对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回顾与反思》,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2009年05月《文化多样性与现代教育——答中央电视台记者白英问》,《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文化差异与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一种教育人类学的视角》,《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师院校角色定位的思考》,《教育导刊》,2008年第5期《奥格布(Ogbu)对教育人类学的贡献及影响——教育人类学学者访谈录》,《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对中国少数民族新创文字扫盲教育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中国百年乡土教材演变述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二辑·序言》《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与田野工作》(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进展与问题》《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年中国教育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回顾与思考——教育人类学学者访谈录》,《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7期《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自主选择——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问题访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教育领域中的国家整合与地方性知识》,《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启示》,《中国民族教育》,2007年第5期《20世纪80年代后的中国民族教育研究发展综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人类学发展历程——兼谈与教育社会学的比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第5期《民族教育: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第一作者,与关凯合作),《中国民族报》2006年11月17日《民族地区教育要让学生“学得好”“用得上”》,第一作者,《中国民族报》,2006年3月24日《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优惠政策新论》,《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中国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与教育平等》(第一作者,与马效义合作),《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从书斋到田野——谈教育研究的人类学范式》(第一作者,与巴战龙合作),《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第一作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小康社会与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在田野中追寻教育的文化性格》(第一作者,与徐杰舜合作),《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人类学·田野工作·教育研究》(第一作者,与巴战龙合作)《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人类学的田野工作——一个教育人类学家的关怀、经验和信念》,《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十八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社区变迁与双语、双文化教育 ———台湾地区少数民族社区变迁及学校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人类学田野工作综述》,《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西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综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族群、文化差异与学校课程多样化》,《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全球化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徐杰舜、周建新主编: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243页Bilingual society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of the Yi ethnic minority of the Liangshan Yi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China amid cultural change—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analysis, May—June,2002\V35,N3 ,Chinese Education and S《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应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349—351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21世纪我国民族学院(校)的办学模式应作重大调整》,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352—356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568—572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与大学外事工作改革刍议》,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573—577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西部开发与民族地区教育若干关系思考》,滕星著:《族群、文化与教育》,第343—348页,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召开的“种族文化国家认同对教育的影响”大会论文集,2001年版Objects,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and Method of research in Ethnic Minority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 March-April, 2001\V34, N2, Chinese Education and SThe Idea of Plurality and Unity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and China’s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Its Ethnic Minorities, March-Apral,2001\V34,No2 ,Chinese Education and S《影响与制约凉山彝族社区学校两类模式双语教育的因素与条件》,《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凉山彝族社区学校实施彝汉双语教育的必要性》,《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国外教育人类学学科历史与现状》,《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中国民族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文化变迁的中国凉山彝族双语社会与双语教育──历史现状问题与思考》,《第二语言(汉语)教学论集》,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新疆和田维吾尔族维汉双语教育考察报告》,《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儿童人格研究》《海峡两岸儿童人格教育研讨会论文集》,《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面向21世纪的市场经济与少数民族教育》(与苏红合作),《教育科学》1998年第1期《民族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试论民族学校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与张俊豪合作),《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4期《试论民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第一作者,与张俊豪合作),《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与苏红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少数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与历史沿革》(与哈经雄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对象特点内容与方法》,《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与辍学问题》(与美籍学者香港大学白杰瑞教授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论教学评价的规律和原则》,张健主编:《中国教育科研成果概览》,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859页《中国少数民族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中国边政》,118期(1992年),台湾《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与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国边政》,116期(1992年),台湾《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综述》,《民族教育研究》,1990年第4期《我国原始公社制民族与教育》,《教育史研究》,1990年第2期《教育评价的规律与原则》,《教育科学》,1989年第1期《将民族教育导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求是》,1989年第1期《对中央民族学院教学改革的调查与建议》,耿金声、王锡宏主编:《民族教育改革与探索》,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页《现代人类应付挑战的必由之路——终生教育》,《外国教育研究》,1988年第1期《试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教育》,《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第1期《中学应开设公民教育课》,《光明日报》,1988年5月14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整体改革初步探讨》,《中国农村地区教育整体改革》,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文化背景与教育》,《教育简讯》,1987年第4期《对社会主义教育职能的再认识—兼谈教育培养目标》,《天津教育学院院刊》,1987年第2期《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价学》,《未来与发展》,1987年第1期《民族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教育科学研究》,1987年第1期《教育评价的历史与发展》,《教育简讯》,1987年第1期《对我院教学改革的调查与建议》,《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试论我国民族教育》(与张养吾合作),《民族教育》,1986年创刊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探索》《第一届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会论文集》,1985年第3期《教育哲学概说》,《百科知识》1984年第12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2期全文转载)《高师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步设想》,《课程教材教法》,1984年第1期《青少年犯罪心理调查与分析》合作,《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论文集》1982年版 《文化、教育与发展——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白杰瑞主编,滕星、马效义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理解人类差异——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科普曼、歌德哈特著,滕星、朱姝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全球视野:教育领域中的族群、种族与民族性》(西马哈偌等主编,滕星、马效义等译),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国际教学、教师教育百科全书》(米查尔·J·丹金著),合译,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终身教育导论》(保罗·朗格让著),主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985二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