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

发布时间: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

师院是一个很好的学校,虽然她刚过了组建10周年的生日,但是她正在一积极向上的热情和行动为学校更好的明天奋斗,为太原师范大学努力。可能她看起来并不是很宽敞,很雄伟,可能第一眼你会失望,但是她的内在绝对会让你为之自豪。学校的学习风气很好,学习氛围较其他同类学校也十分浓厚,是自不错,老师也是认真负责,图书馆自习室常常连空位置都没有,特别是在考试之前,学校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学习的身影、、、学校过两年就会搬新校区了,到时候学校硬件会更好。师院是个不错的选择,来这里你可以真正学到很多东西,我们不能只看她的外表。不过我建议到师范学校还是学师范专业的好。师院位于太原市中心,真的是个不错的学校!欢迎你来师院!

本人已在师院呆了两年,在这两年里面,体会到了各种不同的感受。 在这里,学习方面,风气非常好,尤其是我们学英语的,整天早晚自习,学习在上课出勤这方面卡的也很严,为的是督促学生在大学里不要荒废了学业。图书馆很好,不过在考试前夕里面的座位很紧张。学风很好,考研的风气相当好,考研率也很高。 生活方面,8人间的宿舍,如果你是11届的女生的话,住的应该是没有阳台的那栋楼,学校因为女生多,所以保安、楼管阿姨都很负责,晚上11点熄灯,有网线,每一楼层有公共卫生间和洗漱间。 如果不是艺术类,学费算是很便宜的了 学校在各方面都还行,关键是自己的心态,保持好的心态,在学校什么事情都会遇到,毕竟也是半个社会了。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情,自然也就好了。 希望你可以在师院好好成长!

不错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大家长作风普遍,美国没去过不大了解,不过应该是比较注重培育孩子的独立人格吧。

中国是以自我观念为主导而培育人,西方为社会和被培养人利益而培育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点评

我可以帮你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厅主办)、《教学与管理》(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太原师范学院主办)上面帮你发表。我的企鹅期硫耳伞酒久期吾灸。我认识他们的领导,当然,你的文章要有一定的质量,要具备修改的基础。有意的话,可以和我联系。

一千多的,很大的新校区,位于榆次大学城内,有空可以自己坐公交去看看

本人已在师院呆了两年,在这两年里面,体会到了各种不同的感受。 在这里,学习方面,风气非常好,尤其是我们学英语的,整天早晚自习,学习在上课出勤这方面卡的也很严,为的是督促学生在大学里不要荒废了学业。图书馆很好,不过在考试前夕里面的座位很紧张。学风很好,考研的风气相当好,考研率也很高。 生活方面,8人间的宿舍,如果你是11届的女生的话,住的应该是没有阳台的那栋楼,学校因为女生多,所以保安、楼管阿姨都很负责,晚上11点熄灯,有网线,每一楼层有公共卫生间和洗漱间。 如果不是艺术类,学费算是很便宜的了 学校在各方面都还行,关键是自己的心态,保持好的心态,在学校什么事情都会遇到,毕竟也是半个社会了。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件事情,自然也就好了。 希望你可以在师院好好成长!

《中国社会科学》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点评

海子提纲及资料汇总关键词: 海子 走不进的春天——从《春天,十个海子》读海子的死亡意识一,分析《春》诗歌的内涵:1,负面情绪的总爆发(哀伤、绝望、迷茫等)2,从情感的躁动分析《春》中的死亡意识二,联系海子相关诗歌解读《春》:1,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反向解读《春》中海子的死亡情结2,对照海子其他诗作分析《春》(即“海子的死亡倾向”)形成的必然性三,从海子的人生经历到《春》的情结:主要通过对海子人生几个关键时期经历的分析形成立体的对《春》的最后“呐喊”的认识海子的存在是短暂的,他在人间的停留就如同流星般辉煌而永恒。孔子曾对儿子言:不学诗无以言德二十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一种语言的性质要通过诗歌来体现。侯铁平(河北北方学院中文系) “春暖花开”与“孤独痛苦”交奏一曲的二重唱——读海子《面朝大海_春暖花开》的片见 张家口师专学报第20卷 第1期 2004年2月(摘要)诗人海子,在社会商品经济文化的冲击下,由于生活的贫穷,失去了亲情、友情、爱情,精神上孤独痛苦,“面朝大海”疑无路,但他热爱生活,追求“春暖花开”又一春的幸福与祥和。两者矛盾对立,明示暗隐,二重合唱,奏成了一曲韵美名萃的乐章。内涵深邃隽永,哲理堪长致雅,脍炙人口。 许道军(安徽巢湖学院中文系) “幻象的死亡”和“真正的死亡”——论海子的死亡哲学 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 第6卷 第5期 总第68期(摘要)海子的哲学形成于对老庄哲学的反叛和突围。一方面, 它体现为“道家暴力”,认为万物的生存受“元素的秘密”控制,生存过程即是死亡过程,特别是天才诗人们命运注定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它也相信“道”的对立转化、死亡再生的功能 ,通过有目的的死亡 ,能够加速再生的到来,海子的大部分诗篇特别是《太阳·七部书》探讨的就是这个命题。但海子反对“幻想”和“幻象”的诗歌 ,他认为这些都没有触及人生的真理和真相,忽略生命存在的本身。虽然海子的死亡哲学的终极目的也是追求人的不死与不朽,但它强求真实的“死亡再生”,就会让他为追求真实而从“幻象的死亡”走向“真正的死亡”。童科军(宁波鄞州五乡中学)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死亡意识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年 17期(摘要)海子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下简称《面》)是在1989年1月13日 ,而两个月后的3月26日,年仅25岁的他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对于《面》这首诗,它在海子的抒情诗歌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诗歌所蕴涵的丰富信息,评论者给予了不同的见解。苗立源在《中学语文教学》吴国祯(安徽安庆一中) 参透艺术与生死的法门——海子《神秘故事六篇》解读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 第23卷 第2期(摘要)海子《神秘故事六篇》是个明晰又神秘的文本。其核心是讲述土地与水统照下艺术与生命的关联:艺术承担着生命的复活、延续与安定,同时艺术家以生命来实践艺术,祭献艺术。而故事情节的铺展则带有浓厚的民间底层意味与东方的神秘气息。丁伯林(安徽池州师范专科学院中文系) 海子激荡着屈子情怀的诗歌烈士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 第23卷 第2期(摘要)海子去世已经15年了,今天他的诗歌却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本文意在将海子与屈原的比较中阐释海子诗歌的深层意蕴与情感内涵,找出海子诗歌之所以愈益受到重视的原因,从而更好地认识海子及其诗歌。黄晶晶、江飞(安徽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 海子诗歌:痛苦的“心灵历险”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第23卷第6期(摘要)无论是形而下的物质层面, 还是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痛苦对于海子、对于海子的诗歌都是不可忽视的因子。曾经相对优越的家世,现在贫穷的家境,远远不是海子诗中所表达的感受清贫的温馨,而是海子难以回避又难以割舍的诗歌尴尬,这直接呈现于他的诸多关于母亲、关于贫穷、关于爱情的诗篇之中。爱情理想被贫穷粉碎之后的海子,最终因为诗歌理想的支撑和召唤,从此在诗歌的征途上一路狂奔。王平(四川南充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 论海子诗歌的生命意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1月 第3卷 第6期(摘要)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章启群(北京大学哲学系) 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评刘小枫先生的一个观点兼谈海子自杀事件 《学术界》(双月刊)总第99期 2003年第2期(摘要)刘小枫先生所谓诗人自杀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这一命题 ,在理论依据和基本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 ,在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从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来看 ,诗人自杀与其他人自杀没有本质的不同。作为诗人海子与作为哲学教员的查海生的自杀 ,没有本质的区别。就其自杀本身来说 ,应该是一件普通的非正常死亡事件。这种死亡的方式在海子身上只具有一些个人化的特征。所谓这种死亡的诗的意义以及形而上意义之说 ,都是外在于事件本身的。雨田 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倾听海子的谎言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4年27期(摘要)从山海关到你住的地方并不远。但是你不想再走下去了,这地方挺好,没有人打扰。于是你坐在铁轨边上,冷静地写好遗书。然后将目光望向远远的天空,沉思了。火车的到来打断了你的沉思。你躲开车头,计算好车行的速度,将自己准确地送进两轮中的空间,一如你作诗时的投入和果敢。这一刻? 邓少卿(四川通江县中学) 精神对肉体的超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哲学解读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2004年27期(摘要)有人曾说:“一个热爱精神事物的人必定是淡于物质奢华的,而一个人如果安于简朴的生活,他即使不是哲学家,也相去不远了。”海子就是这样一位“让精神栖身于茅屋”的、与哲学家相去不远的当代诗人。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的存在具有二重化性质:一方面,作为肉体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薛蓓蓓(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无法走进的春天——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名作欣赏》2003年 01期张宁生(安徽安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走向海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月 第22卷 第2期(摘要)诗人海子的死震惊了文坛。他的死是诗的悲哀诗的不幸。从诗歌创作来说,海子的死为他的诗歌创作画上了一个令人惋惜的句号;从诗歌影响来说,海子的死为他的诗歌安上了飞翔的翅膀。 刘晓峰(湖北孝感学院中文系) 走进天国——海子构筑的精神家园 2002年10月至11月孝感学院第三届“金秋读名著”活动付军龙 “歌唱生命的痛苦”——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 文艺评论 2003年 06期(摘要)与那些风云一时旋即被遗忘的诗人相比 ,海子是幸运的 ,他没有速荣的显赫 ,可也没有速朽的悲哀。海子生前饱尝寂寞 ,处于生活和艺术的边缘 ,作品仅艰难地发表 5 0首 ,死后却声誉日隆 ,不但诗集接连出版 ,诗界频繁纪念 ,而且被推举成 2 0世纪为数不多的中国诗歌大师之一 ,①倪霞(浙江嘉兴学院中文系) 海子的诗与思 嘉兴学院学报 2002 年1 期(摘要)海子首先是个思想家 ,其次才是一个诗人。在他的诗里 ,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交际工具 ,而是它们自身。它们从“普遍性”中挣脱出来 ,还原 (或者是建构 )出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并非是柏拉图的“理想图”,而是“理想园”被焚毁后的残迹。依稀可见的是海子在残墟上探索寻求再建构的可能 ,而这再建构似乎充满“为难” (不仅是艰辛 ) ,这是在人类经验和人类幻想之间的撕扯。他似乎很难将这两者融合起来 ,尽管他说他看到了黄昏之后的朝霞 ,但那是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希望而已。钱静(江苏扬州教育学院中文系) 以梦为马——海子抒情诗的诗性解读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 期(摘要)海子是一个天才诗人 ,也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海子始终不肯放弃他的诗歌理想 ,为此不惜放弃世俗的幸福 ,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海子抒情诗中的孤独、痛苦、死亡意象源于其生命情绪的“悲剧意识”。他生活和成长的那段历史 ,使每个追求思想出路的人 ,都陷于希望与失望、呐喊与彷徨、悲观与乐观之中 ,有着太多的困惑与不适应吕鸿均 孙燕冰 论海子诗歌的哲学取向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年02期(摘要)文章以海子的诗歌文本和诗歌理论为依据,从哲学角度透析其中的精神内涵,着重探讨其与尼采、雅斯贝斯、海德格尔哲学观点的内在联系,从诗性、神性、人性的不同方位探索海子的诗歌理想所达到的深度,从而确立海子诗歌的哲学立场和人文品位,使海子研究有新的开拓。余蕾(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讲师) 论海子抒情诗中的浪漫精神 求索 2002年 01期(摘要)浪漫精神是海子身上最为明显和突出的精神气质 ,而且这种精神气质在他的诗歌文本中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和呈现。可以说 ,正是这种浪漫精神给海子的诗歌写作提供了强大的能量来源和内驱力 ,从而保证了他旺盛不衰的创作激情。也是这种浪漫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海子诗歌的审阎怡秋(内蒙古民族师院中文系) 自焚的火焰——试论海子的短诗 内蒙古民族师范学报(汉文版*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 02期(摘要)海子的短诗更真实地接近他的生存状态。海子对终极价值的思索与追寻、对个体生存困境的深沉感悟以及眷恋一切美好事物的悲剧情怀使海子陷入迷惑与痛苦之中。为了付与价值渴望在自己生命中的主体位置 ,他不惜放弃一切现实幸福之路。这样 ,死亡意象便占据了他诗歌的核心位置 ,具有宽容之美、未知之美、凄厉之美。他的诗句源于情感的涌动 ,在艺术想象和语言组织方面显示了强烈的个人化特点。 李运淼 李在荣(湖北荆门市东宝中学) 绝不做世俗欲望的奴隶——从《春天,十个海子》解读海子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5年 03期【摘要】海子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种格格不入使他的诗作充满浪漫色彩,营造出了特有的超现实的境界。他的诗钟情于原始苍凉的生命存在,对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实生活作了悲壮的摒弃,转而深情地歌颂死亡。这种情绪在《春天,十个海子》中体现得相当强烈。下面我们试从该诗解? 崔勇(浙江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海子《亚洲铜》:作为文化反思的文本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 04期(摘要)当代诗歌研究中,海子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作家。作为海子的一部重要的作品,《亚洲铜》提示了海子诗歌创作的许多重要信息。本文认为《亚洲铜》一诗是海子在80年代中期对“文化寻根”热的呼应,是海子独特的文化反思的一个文本。 吴国珍(安徽大学) 断裂的飞翔——海子论 2004/2004-06-30张文武(安徽大学) 海子的永恒轮回 2004/2004-05-01张利(武汉大学) 海子诗学初探 2004/2004-05-01梁云 海子抒情诗风格论谈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 02期(摘要)海子以抒情诗创作为起点,最终转向史诗写作,成为当代诗坛上最有成就的年青的史诗诗人。本文把论述重点放在海子的抒情诗方面,对海子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发扬本民族诗歌传统,在神性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探索,并阐明海子神性抒情语体的建立和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对当代诗文化观念的影响罗宗强(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 论海子诗中潜流的民族血脉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 02期(摘要)海子作为一位必将传世的诗人, 除了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他的诗歌中也潜流着民族文化的血脉。首先是他浓厚的乡土情怀,海子的乡土情怀与古代诗歌所体现出来的乡土情怀之间的有联系也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海子的乡土情怀泛化了;把思乡的我与故土都心象化了。同时海子诗中的故土情结还给向往的故土蒙上了一层梦幻中的远古色彩。海子诗中潜流的民族血脉之二,是他的诗中反映的历史观念,有着我国古代诗文和古代思想观念的明显影响。最后,在海子的创世说中,水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把水看作万物生长的来源,而且,把水看作一种精神的象征,这又与汉民族农耕社会水生万物的古老观念有着相连的血脉

(三)论文 晚清翻译机构与在华美国传教士 [J] 德州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5,(1)   《万国公报》与美国在华传教士的西学翻译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5,(1)   中国近代国际法翻译第一人——丁韪良 [J]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2)   晚清在华英美传教士西学译介的本土化 [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5,(3)   围绕《闽省会报》中译介的考察 [J] 宁德师专学报, 2005, (4)   近代上海科技翻译界的“美国流”[J] 上海翻译, 2006, (1)   林乐知的翻译活动与晚清政治变革的互动 [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6, (1)   论林乐知的西学翻译及其在晚清的接受 [J] 国外文学, 2006, (1)    晚清厦榕两地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之比较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6, (1)   晚清入闽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的西学翻译 [J] 闽江学院学报, 2006, (1)   嘉约翰的翻译:中国医学译史上的里程碑 [J] 社科研究, 2006, (4)   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 [C] 福建省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晚近在华美国传教士的《圣经》汉译 [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美国传教士对晚清科技翻译的贡献 [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 (3)   狄考文西学翻译发凡 [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6年7月教学科研论文专辑   晚清美国传教士在澳粤的西学翻译 [J] 韶关学院学报, 2006, (8)   近现代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百年西学翻译 [J] 外国语言文学, 2006, (3)   《中东战纪本末》: 美国传教士军事翻译之经典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年12月增   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 [J] 梧州学院学报, 2007, (4)   晚近教科书与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翻译活动[C]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2006 年12月   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以中国第三次翻译高潮中译坛美士“三杰”个案等为例[D]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12月   前缀a-构成的词的特性 [J] 英语辅导, 1984, (5)   代美国俚语的来源与特点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2, (2)   英语异叙与拈连修辞法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6, (2)   斯特短诗哲理的根源和表现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6, (4)   英语中法语借词的嬗变及发展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7, (3)   词汇“Pyramid”框架与记忆“Downstairs”阶梯 [J] 英语天地, 1998,(8)   英语“垂悬”现象透视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8, (4)   弗罗斯特短诗的哲理思想 [J] 福建外语, 1998年增刊   现代美国俚语的构筑框架及美学特征 [J] 福建外语, 1999年增刊   霍桑的散文《秋天》的艺术特征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9, (3)   形似的美感—译泰勒诗歌《捕捉苍蝇的蜘蛛》偶得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2, (3)   漫步大学英语的英诗长廊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3, (1) “译”彩纷呈:《火与冰》三译文得与失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3, (3)   匠心独运 各显神韵─“Spring Pools”译文比较论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4, (2)   可读性:不容忽视的翻译标杆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4, (4)   论英语基础阶段素质教育的层次定位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0, (3)   “中选”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J] 福建高教研究, 1998,(1)   师专特色的大学英语面面观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8, (1)   “中期选拔”的竞争及激励机制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8, (2) 警惕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滑坡 [N] 闽东日报, 1999年2月22日   中学英语教学任重道远 [N] 闽东日报, 1998年6月9日   英语素质教育与小学启蒙职责 [N] 闽东日报, 1998年2月17日   英语素质教育与家庭角色扮演 [N] 闽东日报, 1998年1月20日 (四)课题“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独立,2006,已结题;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宁德师范学院科研项目一等资助,独立,2006,已结题;   《实用翻译》,宁德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09-2010;   《高级英语》,重庆市(省级)精品课程,排名第4,2007-2010(注:2010年增补);   《大学英语》,重庆市(省级)精品课程,排名第6,2010年;   《信息科技英语翻译》,重庆邮电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10-2013,已结题;   “信息科技英语翻译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负责人,2010-2012;   “模因论视域下的信息科技英语翻译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排名第2,2014-2015,在研中;   “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排名第2,2014-2016,在研中;   2014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排名第2,12—12,在研中; “弗罗斯特诗歌及其译作系列比较论”课题,宁德师范学院2003年校级社科三等资助,独立,已结题;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译著,24万字),重邮人才引进科研基金项目,独立,2010-2012,已结题;   信息翻译研究创新团队,重庆邮电大学,校级,负责人,2012年11月;   《爱德华·泰勒诗选》(译著,15万字),重庆邮电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独立,2014-2015,在研中。 (五)获奖 《社会契约论》(译著),重庆翻译学会第十三次年会上获重庆翻译学会第四次优秀翻译成果奖,三等奖,独立,2015年12月; 《哈佛百年经典》第24卷与第32卷(译著),“第四届天府翻译奖优秀成果”译著奖,一等奖,第1译者,2015年9月;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译著),重庆翻译学会第九次年会上获重庆翻译学会第三次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2011年11月; 宁德师范学院2011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独立,2011年12月; “英语互动社区”,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5,2010年7月; 论文“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福建省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优秀奖,独立,2006年5月; “英语词汇立体教学方法”项目,“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校级奖)”,三等奖,独立,1998年9月; 宁德师范学院大学英语四级教学奖,一等奖,独立,1997年10月; 《福建译报》首届译文比赛鼓励奖,独立,1990年6月。 (六)学术会议与交流 “美国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小组发言:“弗罗斯特短诗的哲理思想”, 北京大学-纽约州立大学联合举办,2001年10月24-27日; “传教士与翻译—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小组发言:“论林乐知的西学翻译及其在晚清的接受”,北京大学-瓦西塔浸会大学联合举办,2004年5月23-25日; 重庆翻译学会第13次年会,第三分场专家点评,重庆文理学院,2015年12月12日; 重庆翻译学会第11次年会,大会主旨发言:“云翻译时代通译的困境与专译的出路”,长江师范学院,2013年12月21日; 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大会主旨发言:“三维视角下的名家名著重译观”——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为典型案例,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4月23日; 第一届江南高校外语学术交流会翻译组主持人,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4月9日; 重庆市翻译家协会2010年年会,大会主旨发言:“重庆市翻译家协会如何走出困境?”,南山文高楼,2011年1月08日; 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暨重庆翻译学会第8次年会,大会主旨发言:“九问重庆翻译”,以及小组发言:“小翻译,大学问?”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12月26日; 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莎士比亚446周年诞辰纪念大会,重庆大学,2010年4月23日; 第一届重庆高校英语教学学术论坛,重庆邮电大学,2010年2月23日; “重庆翻译教育发展研讨会”,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2014年6月17日; “2014重庆市高校翻译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研讨会”,重庆邮电大学,2014年6月21日;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学术交流,“非译·杂译·真译·善译”,2010年6月12日;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武夷学院,2009年12月11-13日;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晚近教科书与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翻译活动”,集美大学,2006年12月16-17日; 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福州,2006年5月26日;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泉州师范学院,2005年12月16-18日; 福建师范大学,为全校本科生讲座:“走出英语词汇记忆的误区”,1992年5月23日; 宁德师范学院,为中师讲座:“翻译与文化”与“翻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2005与2007年;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中师讲座:“翻译漫谈”与“高考的第三只眼睛”,2006与2008年; 宁德师范学院,为全校本科生讲座:“大学英语四级冲关策略”,2011年10月11日;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为2013与2014外院新生讲座:“翻译基础”,2013年10月13日和2014年11月03日; 重庆邮电大学翻译协会,为协会会员讲座:“如何应对英语四六级翻译”,2013年11月2日; 四川外国语大学,为硕士生讲座:“象牙塔翻译到市场翻译的距离——兼谈乱象丛生的当代文学翻译”,2014年5月22日;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本科生宣讲“重邮翻译硕士招生简介”,2014年10月26日和2015年5月20日;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主讲:中国译论之翻译标准嬗变,2015年9月17日。

中国历史悠久,珍贵古籍灿若星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百年,由于战争、自然灾害以及外国的劫掠等原因,古籍遭受巨大损失。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积极进行保护,为以后古籍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古籍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认识水平、管理漏洞以及有些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等诸多原因,使许多珍贵的古籍被破坏、散佚甚至卖到国外,这是国家与民族的重大损失,针对当时的情况党和政府在1949-1957年间曾采取了多种积极保护措施。1、党和国家对古籍保护的政策指导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部、军政委员会、地方人民委员会等部门都曾发布政令、通告、指示,制定条例、办法等为古籍保护提供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导。1、保护古籍图书,避免古籍散佚、毁坏的政策1、规定古籍的范围,并要求对古籍进行认真保护、保管1951年5月5日,川南人民行政公署下达保护文物的补充指示,其中第五点:“图书:古版及各种珍贵版本、孤本、绝本、抄本、金石拓本与不常见书籍、碑版、图书版片、简牍、档案、志书、年检、佛经、名人书法、墨迹等应负责征集,妥为保护与保管[1]。”1951年8月西南区制定《西南区土地改革期间保护民族文物暂行条例》,将报刊、杂志、图书档案均列入必须严密加以保护的范围[1]。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关于古籍、珍贵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1]。1951年9月10日,中南军政委员会向各地发出《关于健全各级文物管理委员会与加强保护历史文物图书手迹的通知》[1]。1951年11月1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发布通告,指出:“历史文物包括古代金石、碑帖、书籍、字画……应很好地收集保管。”1951年,川西人民行政公署第17次行政会议通过《川西区保护历代古籍文物暂行办法》第四条指出:“各种珍贵版、孤本、绝本、抄本与不常见之书籍……近代具有价值之中外图书、仪器、报章、杂志、图表,均应妥为保管,不得毁损[1]。”1956年,四川省文化局指示各地“注意保护古旧图书资料”(以文社〈56〉第210号文件发出)。2、禁止将古旧书籍作为造纸原料1951年3月2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通令中指出“造纸纸浆工厂、作坊今后不得再行收购古书故纸为造纸原料,否则以破坏民族文物论处”[1]。1951年12月,为了加强古旧图书的搜集与保护工作,中央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用旧版书做纸浆材料的指示》[1]。3、避免珍贵古籍散佚1950年12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通知西南各省人民政府在减租退押时期应注意部分地主借口完成这一任务,将其所藏古书、字画贱价出售,分散破坏的行为[1]。1951年1月21日,西南军政委员会通令各级人民政府密切注意查禁将有历史价值之文物、图书、碑板任意破坏,零散出售,以及各寺庙僧道退押,售卖庙中各种宝贵经典[1]。1955年湖北人民委员会为保护图书文物,防治散佚损坏,向各市县发出通知,指出“土改中没收地主之书籍文物,均为国家财产……为各机关团体收藏者需进行一次清理登记,防止散佚损坏”[1]。4、禁止珍贵古籍流向国外1950年5月,政务院公布《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1]。1951年6月,文化部颁布关于“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对一些图书要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才能运往国外展览、交换、赠予,发给准许执照者准许出口

我认为不是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经写手315网站查证,太原学院学报属于省级或国家级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