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核心素养在我国什么时候提出

发布时间:

核心素养在我国什么时候提出

提出已经很多年了好像是2015年可以问问度娘

核心素养就其内涵而言,应当以个体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等为重点;就学科属性而言,核心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并不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从人的成长发展与适应未来社会的角度出发,跨学科跨情境地规定了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素养;就功能指向而言,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而更有助于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核心素养的提出: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业界也将其称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核心素养什么时候提出

提出已经很多年了好像是2015年可以问问度娘

核心素养就其内涵而言,应当以个体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等为重点;就学科属性而言,核心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并不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从人的成长发展与适应未来社会的角度出发,跨学科跨情境地规定了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素养;就功能指向而言,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而更有助于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核心素养的提出:2015年3月30日,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业界也将其称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明确了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并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核心素养什么时候明确提出的

回答 亲,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是在2014年由教育部提出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再次掀起了一股“核心素养”潮。 核心素养研究是一种持续的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历来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关注。 更多6条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明确了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并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扩展资料: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科学性。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第二,注重时代性。充分反映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全面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确保研究成果与时俱进、具有前瞻性。第三,强化民族性。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突出强调社会责任和国家认同,充分体现民族特点,确保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参考资料:人民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

核心素养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明确了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并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提出已经很多年了好像是2015年可以问问度娘

我国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以下从四个方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8、48+25、68+27、27+68…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加数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内涵。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突破难点。 二、具有创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渗透核心素养 杜威曾说:“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数学问题的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创新地学习数学。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例如:《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的环节中,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猜一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接着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滚动一周。并让学生指出哪个圆的直径最长?哪个直径最短?哪个圆的周长最长?哪个圆的周长最短?最后总结:圆的直径的长短,决定了圆周长的长短。 又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大部分学生受前面学习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影响,会有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的猜想。这时,教师出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验证。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 9个数的个位都是3的倍数,它们能否被3整除?通过验证,学生发现先前的猜想是错误的,于是就会产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这时教师利用错误,引导学生观察第2列数“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数能否被3整除?再观察观察,你想到什么?接着指出:看来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个位,也与数的排列顺序无关,那么,究竟与什么有关,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与各位数的乘积有关2、可能与各位数的差有关3、可能与各位数的和有关等等这些猜想,这时教师放手让学生自探主究验证,将大错化小错,小错化了。 三、进行合理提炼, 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模型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为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提供桥梁,而且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工具。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并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构建面积公式这个数学模型时,首先应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探究图形面积的一种简单方,学生能够轻松地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这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相对应的量进行分析,并初步得出:当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时,这两个的图形的面积相等。于是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等于底乘高。接着提出如果要去测量现实生活中一块很大的平行四边形的田地,你认为数格子的方法合适吗?从而引导学生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行计算。 又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当学生已经初步感知规律后,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学生纷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并重点提出a+b=b+a这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a和b可以是哪些数,这样不仅关注学生了运算定律的形式化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核心素养

英语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一、强调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联系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合理创设情景,在整合英语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科学创设英语情境,可以增加开放性的任务活动(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是指有利于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发挥具体化情境功能作用,顺利激起学生求知欲、探索欲,主动参与到英语课堂中,高效培养语言能力。二、深挖教材内容,形成良好文化品格在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学生良好文化品格的形成至关重要,深挖英语教材内容是有效手段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在解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其规范化深层次挖掘,引领学生准确理解、掌握、内涵课文知识点的过程中深层次把握课文主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文化品格。以“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为例,在课题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准确把握课文主题背景、文化背景等,深挖课文教学内容,构建跨文化教育情境,利用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分析、探究基于课题知识的课堂问题,便于学生在学习、掌握英语知识过程中全方位准确把握不同国家在文化方面存在的差异,在突破“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课文教学重点和难点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顺利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实现课文教学目标中提升英语教学设计层次。三、加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合作探究,将其穿插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在英语课堂内外相互作用下,科学培养班级不同层次学生英语思维品质。以“healthy eating”为例,在课题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合作探究方法,深化班级学生英语课堂参与环节,指导班级各小组学生阅读“healthy eating”课文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共同探究对应的问题,在分析、解决课题问题中不断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培养英语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围绕“healthy eating”课文主题,引导班级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在真实的英语情境中分工、协作,进一步理解课文新知识点。课题教学结束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延伸英语课堂,让班级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进行针对性实践,巧用英语新旧知识中完成课题实践作业,在层层实践作用中科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高效完成英语课题教学任务中彰显英语教学设计魅力。四、强化教学实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我们要强化教学实践,为学生构建多样化实践平台,使其在理论、实践相互作用下不断增强自主 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与效率,高层次培养英语核心素养。以“Friendship”为例,在课题教学设计中,我们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要深化课堂教学实践环节,以“Friendship”为主题,开展基于阅读、写作等的实践活动,设置不同层次实践任务,科学指导班级学生参与实践并完成实践任务,顺利提升英语学习能力,高效学习英语学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