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更正下,不是邮电大学,是西安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创建于1950年,毕业生大多在通信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很好地发挥专业
在功能分子设计合成、杂化材料、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等方面,承担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50多篇,SCI、EI收录论文180篇,获发明专利3项,曾荣获湖北省“青年科技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编著《纳米材料制备技术》一部,2004年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该编著的繁体版《奈米材料原理与制备》,在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碳纳米管研究方面,在阵列碳纳米管的可控性制备、性能及应用领域做了许多系统的研究,这些成果先后在JACS, ACIE, AM等权威的化学和材料期刊上表论文近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1篇,影响因子IF大于0的论文17篇,被引用650次,SCI他引529次,单篇他人引用达109次。申请和获得授权的专利8项。有关三维碳纳米管阵列的研究在CC上发表以后,AM副主编立即约稿详细介绍这一工作。受美国科学出版社邀请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中撰写有关阵列碳纳米管的长篇综述,共15页,近2万字。获上海合成金属国际会议(ICSM2002) 青年科学家奖The Synthetic Metals Young Scientists Award和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主要研究方向: (1)进行高b值、良好透光范围的,具有热稳定性的,能与聚合物骨架、无机三维网络键连、透明性能好的二阶非线性光学功能杂环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功能研究; (2)设计制备新型二阶非线性光学功能和热释电功能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3)碳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采用低廉原料控制合成高纯、高产的特种碳纳米材料,微波辅助碳纳米管的绿色高效的功能化修饰,基于特种碳纳米管的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研究; (4)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5)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能电池制备与应用。 无铅铁电压电材料方向长期研究大各向异性压电陶瓷材料、无铅压电陶瓷材料、低温烧结压电陶瓷材料、大功率压电陶瓷材料及大功率压电变压器、压电陶瓷变压器及其系列高压电源、压电陶瓷耦合固体继电器研究、多层压电陶瓷器件、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等具有实用性的电子产品。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湖北省等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110余篇被SCI、EI收录,获国家专利3项,美国专利1项。已研制出的压电陶瓷变压器高压电源,于1987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的PMMN四元系大功率压电陶瓷变压器达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开发的BA—ZD—1型压电陶瓷电击器,创产值1900多万元,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将陶瓷变压器应用于雷达显示系统,研制出军用压电陶瓷变压器雷达电源,已通过省级鉴定,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多年来一直应用在我国驻港、驻澳部队的舰载雷达、岸防雷达系统。研制出的压电陶瓷耦合固体继电器,技术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BNT系及铌酸盐系等无铅压电陶瓷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已经制备出高介电、高压电、高铁电性能无铅压电陶瓷,相关论文已经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并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主要研究方向: (1)无铅压电陶瓷及应用,特别是研究无铅陶瓷材料组成、结构及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以及新型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及器件的设计,研究性能特异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复合无铅压电材料、低温烧结无铅压电陶瓷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2)无铅铁电薄膜及其应用,特别是无铅铁电薄膜的制备、生长行为、薄膜与衬底之间的界面效应,薄膜中电畴结构,压电、铁电相界运动,薄膜的性能、机理以及铁电薄膜器件的研究; (3)无铅铁电压电微小型器件开发应用,特别是微机械理论、微机械材料与微结构、微细加工技术、微传感器与集成铁电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science 点击查看收藏馆 点击查看本刊投稿指南 本刊收录在:Ei Compendex (2008年) 提示: EI COVERAGE: CORE 主题分类: Chemistry: Nuclear Chemistry Chemistry: Physical Chemistry Engineering: Nuclear Engineering Material Science and Metallurgy: Nanomaterials Physics: Particle Physics Physics: Solid State Physics 好象2008年还不是SCI!是个EI!
文章即article,只要是被ISI收录的文章就是sci的文章,即会有相对应的影响因子。
中科院SCI分区和JCR分区区别为:依据不同、划分不同、归类不同。一、依据不同1、sci分区:sci分区是按期刊的三年版的平均影响因子来划分的。2、JCR分区:JCR分区是把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的上一年的影百响因子按降序排列,然后进行等分。二、划分不同1、sci分区:sci分区分为四个区度,每个区所占的比例是不相等的,一区:前5%;二区:6%~20%;三区:21%~50%;四区:51%~100%。2、JCR分区:JCR分区分为四个区度,每个区所占的比例是相等的,前25%(含25%)划分为1区,前25 -50% (含50%)为2区,前50-75% (含75% )为3区,75%~100%为4区。三、归类不同1、sci分区:sci分区基于JCR分区,将176个小类专业合并为了医学、生物学等14个学科。2、JCR分区:JCR分区按照小类的专业将学科归类174个小类。
虽然是两个概念,但是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中科院的分区参考了JCR的分区标准(都是基于索引数据),不过中科院的分区比JCR的分区更严格一些。以下可能对你有所帮助(摘自小木虫):汤森路透JCR分区法:JCR将收录期刊分为176个不同学科类别。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4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1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5 -50% (含50%)为2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0-75% (含75% )为3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75%为4区;中国科学院SCI分区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每年的JCR数据,将学科分为14个大类和174个小类。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分为4四个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5%(含5%)期刊划分为1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0% (含20%)为2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50% (含50% )为3区;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50%为4区;存在没有进入四个分区的SCI收录期刊。
虽然是两个概念,但是还是有一定联系的,中科院的分区参考了JCR的分区标准(都是基于索引数据),但是中科院的分区比JCR的分区更严格一些。以下可能对你有所帮助:汤森路透JCR分区法: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25%(含25%)期刊划分为1区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5 -50% (含50%)为2区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0-75% (含75% )为3区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75%为4区中国科学院SCI分区法: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根据每年的JCR数据,将学科分为14个大类和174个小类。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分为4四个区:1、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前5%(含5%)期刊划分为1区2、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5-20% (含20%)为2区3、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前20-50% (含50% )为3区4、各学科分类中影响因子位于学科中总刊数的后50%为4区
jeccr杂志影响因子在29左右。因为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最新统计:JECCR杂志2017-2018年共发表499篇论著和综述,在2019年已被引用3639次。 因此,截止目前即时影响因子:29,按照往年经验,今年发布的SCI影响因子过7分肯定没问题,在六月份公布的结果中,还会略有上涨。JECCR期刊官网提供了审稿周期信息。从提交到第一决定的平均时间约为8天,从提交到给出审稿意见的平均时间约为27天,从提交到接受的平均时间约为95天,出版时间约为21天。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
影响因子是1972年由E1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期刊评价指标。学术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一般认为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我是润勉论文网的袁老师,以上是我了解到的资料,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登陆我的网站详细咨询!
一、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什么? 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表征期刊影响大小的一项定量指标。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计算公式:IF(k)= (nk-1+nk-2) / ( Nk-1+Nk-2)。 二、如何查询期刊影响因子 首先,查询影响因子要知道具体的查询地址,外文期刊和中文期刊的查询地址不同。 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 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有需要的读者请到图书馆咨询部查询。 其次,查询影响因子必需知道期刊缩写名,这个有很多规则,具体如下: 单个词组成的刊名不得缩写 部分刊名由一个实词组成,如Biomaterials,nature,science等不得缩写。 刊名中单音节词一般不缩写 英文期刊中有许多单音节词,如FOOD,CHEST,CHILD,这些词不得缩写。如医学期刊hearand lung, 缩写为Heart Lung,仅略去连词但少数构成地名的单词,如NEW,SOUTH等,可缩写成相应首字字母。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可缩写为N Engl J Med,不应略为New Engl J Med,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urgery可缩写为S Afr J Surg,不可缩写为South Afr J S另外,少于5个字母(含5个字母)的单词一般不缩写,如Acta,Heart,Bone,Joint等均不缩写。 刊名中的虚词一律省略 国外学术期刊刊名中含有许多虚词,如the,of,for,and,on,from,to等,在缩写时均省去。如Journal of chemistry缩写为J chem, Archives of Med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网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 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ISI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指的是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为此,作为一部检索工具,SCI一反其它检索工具通过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上做法上的特点,使得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和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此外,ISI每年还出版JCR(《期刊引用报告》,全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对包括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4700种期刊之间的引用和被引用数据进行统计、运算,并针对每种期刊定义了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等指数加以报道。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统计数据及计算的影响因子等指数,而成为一种期刊评价工具。图书馆可根据JCR提供的数据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论文作者可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决定投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