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专利奖2022

发布时间:

中国专利奖2022

2022年国家科技发明奖申报截止时间4月15日。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对候选人所做出的技术发明,从难易复杂程度、技术思路新颖程度、技术创新程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推广应用程度、已获经济或者社会效益及发展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据此决定授奖等级。

甘肃省中国专利奖2022

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2日。中国专利奖设中国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银奖、优秀奖。中国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中评选产生,中国专利金奖项目不超过30项,银奖项目不超过6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银奖、优秀奖从外观设计专利中评选产生,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项目不超过10项,银奖项目不超过15项。

2022年国家科技发明奖申报截止时间4月15日。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对候选人所做出的技术发明,从难易复杂程度、技术思路新颖程度、技术创新程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推广应用程度、已获经济或者社会效益及发展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据此决定授奖等级。

2022年中国专利奖申报

截止时间2022年10月12日。中国专利奖设中国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银奖、优秀奖。中国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中评选产生,中国专利金奖项目不超过30项,银奖项目不超过60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银奖、优秀奖从外观设计专利中评选产生,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项目不超过10项,银奖项目不超过15项。

专利的保护是有区域性的,你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只在中国给予保护,如果你没申请国外的专利,在国外您的专利是属于公共技术,任何人都可以实施,也可以买卖专利产品;唯独不可以出口到中国,因为你在中国有专利权。如果想在国外申请这个专利的话,需要你在首次专利申请后12个月内提出申请,过期了,就不能再申请国外的专利了。

向当地专利局申报

2022年国家科技发明奖申报截止时间4月15日。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产品包括各种仪器、设备、器械、工具、零部件以及生物新品种等;工艺包括工业、农业、医疗卫生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各种技术方法;材料包括用各种技术方法获得的新物质等;系统是指产品、工艺和材料的技术综合。国家技术发明奖的评审,对候选人所做出的技术发明,从难易复杂程度、技术思路新颖程度、技术创新程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推广应用程度、已获经济或者社会效益及发展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据此决定授奖等级。

中国专利奖2022东南大学

一、南京大学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为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成员,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二、东南大学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简称“东大”,本部位于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高校,为“建筑老八校”、卓越大学联盟、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简称南航(NUAA),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以理工类为主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四、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南理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由工信部、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全国专利工作试点示范高校等,是全国18所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B8协同创新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素有“兵器技术人才摇篮”的美誉。五、苏州大学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大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苏州大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理工大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南大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代码是10291,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Tech University),简称“南工”,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A类高校。学校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于2001年合并组建而成。其一源头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和南京化工学院等历史时期;另一源头可追溯到同济医工学堂于1915年创建的附设机师科,后历经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同济高级工业学校、南京建筑工程学校等历史时期。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新模范马路校区和江浦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历史沿革民国16年(1927年)6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成立,设有化工系。民国17年(1928年)2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为国立江苏大学;同年5月,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改为国立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土木系、机械系、化工系、电机系、食品工业系以及其他3所高校的部分系科和机构合并组建南京工学院,学校设有化工系。1958年8月,南京工学院化工系从学校分出,单独创建南京化工学院。1995年4月,南京化工学院更名为南京化工大学。民国4年(1915年),上海同济医工学堂机师科建立。民国11年(1922年),改为同济大学附设中等机械科。民国15年(1926年),改为同济大学附设中等机师学校。民国22年(1933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职业学校,设土木、机械二科。民国24年(1935年),改为国立同济大学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0年11月,更名为华东工业部同济高级工业学校。2001年2月,南京化工大学更名为南京工业大学;同年5月,原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新南京工业大学。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6月,学校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开办本科专业91个。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教职工30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40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人才132人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3个,省部级重点高层次人才139人次、省部级重点高层次团队35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质量工程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建筑学、安全工程、生物工程、工程管理、化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制药工程、安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地质工程、化学、交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江苏省品牌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江苏省特色专业:自动化、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应用化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环境工程江苏省重点专业类:机械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自动化类(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土木类(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地质类(勘查技术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安全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工业工程)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4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自主设置)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重点学科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6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生物化工、化工过程机械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6个):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生物技术与医药制造、公共安全与节能、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先进能源技术与装备、土木工程防灾与节能、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科研机构截至2021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级科研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5个。科研成果2020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93篇,其中Nature子刊7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4项(含重点项目3项、优青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8项;国家社科基金11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中国专利奖2项。获批江苏省前沿引领技术基础研究专项1项,省杰青项目2项、省优青项目4项。截至2021年3月,“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46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入选2016年度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截至2021年3月,“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9994余项。2022年,南京工业大学“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名单。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10月,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中外文图书231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211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7万种,中外文数据库112个。合作交流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海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高校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项目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化工与建筑行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截至2021年6月,学校与法国勃艮第大学合作举办机器视觉“1+2”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大学合作举办机械工程、制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以及土木工程等4个“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机械工程、制药工程项目入选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项目;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东华盛顿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1+2+1”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英国剑桥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学生交流项目;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十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的海外留学生600余人。

中国专利奖授奖

截止2021年中一知识产权代理的专利一共有47个,荣获过中国专利奖。

截止到2021年为止,大约一共有47个获得过中国专利奖,其中银奖有两项,优秀奖有38个。

加油站可以打电话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