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环境科学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

环境科学相关论文

一 当今地球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论告诉我们,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最低级生存需求到最高级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都需要与外界事物进行关联,因此,当人类一方面享受着自己创造的文明成果时,另一方面又不断地品尝着自己亲手酿造的苦果:毫无无节制地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着生态平衡。人们因生产生活的需要对水、大气和土壤等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污染及破坏,导致可供利用的稀有物质资源越来越少,居住、饮食及生命健康已受到严重威胁,地球生物每年也有数千种消失……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目前世界上25%的疾病与死亡是因环境问题造成的,全世界每年死亡的4900万人中的3/4是因环境恶化所致,其中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事实上,片面追求物质财富所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单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出现的还有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2004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王君英教授在《中国教育报》中从宏观环境角度出发,引用大量实地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环境面临的11个方面问题。即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用水严重浪费;大气污染严重;耕地数量日益减少且土地沙化、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湿地减少且生态功能退化;森林与草地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海洋污染加剧,海洋环境不容乐观;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物种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农村面塬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等。面对如此艰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我国政府也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潜在的巨大危害,在十六大、十七大中多次提及环境保护问题,号召全民进行节能减排,树立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面对长期艰巨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任务,大学生应当首先树立先进的环保意识,从而带动整个社会进行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和谐。   二 对大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高校办学的重点环节,而环保意识教育则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道德素养的重要手段。一个高素质的人应该具备较高的环境意识,有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身相互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21世纪环境意识将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环境意识也将成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正是新世纪发展的客观要求。   其次,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所提出的新课题。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要通过制定完备的环境保护法规,组建高素质的环境执法队伍,更重要的是要倡导人民大众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大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树立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信念才能担负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重任,才能实现我国乃至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最后,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教育。通过环保意识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环保问题是关系地球和人类未来的严重问题,树立全球意识和全球观念,认识到人的价值是为人类生存做出贡献,为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能使学生学会自觉地关注身边的环境,关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树立对自己、对国家、对世界和的责任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自律意识,培养珍视和平及集体主义等美德。   三 大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分析   1.大学生环保知识较为欠缺   目前,高校教育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方面,涉及环境保护相关的课程开设的较为局限,根据上海师范大学教师陈源所做的调查现实,很多同学对废弃物资源化知识、废弃物无害化知识了解极少,既说不清其中化学机理的原委,也不明了掌握环保知识的重要意义。   2.大学生主动性不强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提出时间不长,很多学生对环保知识以及环境问题的危害后果知之甚少,加之学校教育方面的欠缺,致使部分大学生的环境保护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在:对废弃物减量化的意识、对废弃物分类的意识、节能减排意识、环保活动参与意识等方面。   3.大学生环保活动载体不多   目前,高校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及环境知识普及的主要渠道是授课、讲座、社团活动以及媒体宣传等,从实际状况来看,高校的环保活动载体不够丰富,除缺乏必要的环境相关课程缺乏设置之外,环保类学生社团的建设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致使学生环保活动多以宣传知识为主,很难深入到实践动手环节,致使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缺乏兴趣,进而影响环保意识地培养。   四 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对策   1.加强环保理论知识的普及   首先,高校作为培养教育大学生的主阵地,应当从教育角度入手积极普及大学生环保知识。高校在进行专业培养计划制定时,要重视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对于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要设立1~2门环境方面的必选选修课,如《环境学》、《生态学》等,同时还要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如《环境监测学》、《普通生物学》等,借此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点环保知识普及,让大学生对环境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和方式方法有一定地了解。   2.加强校园环保科技文化活动建设   校园环保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环境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可持续的影响。在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普及及环保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非教学方式的其他教育手段的开拓。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解环保的政策法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解决的途径等;其次,高校还可以与所在社区地方政府开展“环境共建”等大型活动,充分组织大学生与社会环保组织共同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与社会环保团体同步进行“地球一小时”关灯活动等;再次,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在大学生当中广泛开展环保知识、技能、设计等竞赛,如大连大学所开展的“节能减排设计大赛”、“宿舍省电比赛”、“环保创意大赛”等比赛,以此激发大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进而增强环保意识。   3.加强高校内部环保社团建设   高校环保活动主要由校内环保社团发起,并组织开展,如今高校环保社团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基本都成立了自己的环境保护社团。他们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环保活动来宣传和保护环境,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高校环保社团大部分都是自发组织缺乏专业指导、经费、物质等方面的支持,所以大多自生自灭。其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贡献并不明显。所以,高校应当重视环保社团的建设,加大经费及指导力度,开展的活动要突出“小、巧、精、智”,并且具有可操作性强、容易成功和见效的特点。如制作高校环保网站,在宿舍设定电池及固体废弃物回收点,设置固定环保知识宣传栏,组织大学生骑自行车外出宣传环保知识等。   总之,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高学历人才群体,应当也非常有必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为自然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尽到一份力量。同时大学生还应当在提高自己环保意识的同时,通过努力带动整个社会群体来关注环保事业,开展环保活动,最终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形成人人关爱环境、人人节能减排的良好环保氛围。

回答 我们知道,校园是老师和同学们工作、学习的场所,优良的校园环境,可以给我们以心旷神怡、美好的感觉我们的校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绿化还算不错,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教室外面、过道走廊张贴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我们都在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催人奋进的环境,使同学们在优良环境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家在优美、整洁、温馨的环境中一天天健康地成长,做一名文明的社会公民! 可是,文明、和谐的校园里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课余时间有的同学在教学楼、宿舍楼前的花池上摆起擂台,在万年青、千年矮上面练起梅花桩,好生生的桂花树、香樟、广玉兰也招来他们的摇、拽、踢、拉食堂开水房前的水龙头竟有大半被扭成冲天炮,为了啥?只为了方便自己能洗头,只为了刷牙不带杯子头发也许漂柔了一些,口腔也许清新了一阵,但你们的良知进了潲水桶,人格进了下水道有的同学在教室的课桌上、校园的墙壁上或在上学、放学路上乱写乱画;有的同学随手往教学楼下扔垃圾;有的同学把食品包装等垃圾随手乱扔乱弃;有的同学打扫卫生时为了少走几步路,图个自己方便,把垃圾倒在操场的垃圾桶里有的同学扫地时不提水、浇水,现场制造沙尘暴,伤己伤人伤机器(学校的电脑、投影机等电教设备寿命大打折扣)我们还看到在很多地方窗台和墙面长期不抹,很多位置扬尘和蛛网数月不除,莫不成待到地老天荒自己掉光?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应该都看到了二(3)班同学在过道的黑板上写的倡议书提醒我们应该如何善待校园环境“学校是我家,环境优佳靠大家”这些话不仅仅是写在黑板上的标语,也不仅仅是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它应该是我们每个人付诸的行动,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一种爱护学校的责任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学习和生活因为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学会做人,更加文明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我们沐浴着阳光,吸取着营养可优美的环境它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我们每一个人去创建和维护的“鲜花还要绿叶扶,校园更需同学护”,作为学校一员的我们应该为学校的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关注自己一举一动,共创你我文明校园”,共同营造一个美丽温馨、干净整洁、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我希望,即将毕业的初三年级同学,要带头维护校园的干净和美丽,为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做出榜样,让他们看到你们的实际行动,学到你们身上的责任心和做事的认真态度“大家添一份自觉。 更多3条 

1000字的,有的了。

环境科学相关期刊

环境类很权威的应该就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S&T),还有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EI)也是一区TOP期刊。WaterResearch (WR)是水领域的顶级,而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ACP)是大气领域的顶级,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SBB)为土壤类的Top。此外,像Carbon, Scientific Report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JHM), Langmuir, Bioresource Technology (BT), Analytical Chemistry (A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P), Chemosphere等,虽不是顶级,但都是很优秀的期刊。

环境相关的论文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  论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的  客观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径  毕学云,张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蔚县075700)  摘要:在简要介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西  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人口压力、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技术的滥用和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是  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  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环境危机;客观必然性;根治途径  中图分类号: X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  1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  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  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  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  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  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 、全球变  暖,等等。  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  50a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  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  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  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  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  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  濒临灭绝; 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  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  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  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  报告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健康与长久  发展。如果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生态环境就有可能  发生突然变化,将导致水资源质量发生突变,新的疾病蔓  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气候出现异常变  化。  2 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  今天当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将人类推到生死存亡  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  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  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  要有这几种见解: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  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②“进  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  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③“人口说”,认为环  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  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  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  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  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⑦“技术说”,认  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  ⑧“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  获得利润。⑨“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  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  痪无力。⑩“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  会制度。  上述各说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深  刻,不能切中生态环境危机根源的要害。笔者认为,造成  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有如下这些原因:   1 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  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危机、生态冲突这些问题跟西  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的关联。西方文化有3个显  著特征: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仅漠视跟自然  的和谐,还漠视跟其它社会、其它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  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  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  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以毁  坏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  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等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传  ·48·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整个二十世纪,人类消耗  了1420亿t石油、2650亿t煤、380亿t铁、 6亿t铝、 8  亿t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  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  资源,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  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  障年限仅40a;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  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a。与此同时,地球环境遭到严重污  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物种毁灭、气候变  暖、荒漠扩大、灾害频发,一场全面的危机摆在人类面前。   2 人口压力  如前所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个最大的生  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负载阈限。而处在生物圈中食物  链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物圈的负载能力已达  到了极限,难以为继。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如果  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 ,而  人类所需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 ,最  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据悉,世界人口在有公元纪元  以来的第一个1000a里,只有3亿人。而在第二个1000a  里,就猛增至约60亿人。在这第二个1000a里,世界人口  有过两次大的增长。第一次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 从  1750年到1900年的150a间,世界人口从原来的8亿增至  17亿。这期间的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  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高速增长期。从1950  年到1981年,世界人口从25亿猛增至50亿。31a里人口  就猛增了1倍。在此期间,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  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更有  甚者,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与贫困的扩大是同步  的。   3 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  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  境。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进程中,只知道一味地  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却没有认识到地球承载人类生存  的能力,取决于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过  程,这个系统的发展既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  的一面,即过度耗竭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最终  将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  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有三个途径: ①非生物资  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资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  ②向环境的排放(污染和废物排放往往超出环境的自净  能力) 。③生物量的损失(可更新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更  新速度) 。  因此,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总压力超过了地球  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环境危机。关于这  一点,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  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  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  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  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由此可见,正是人类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对  生态资源肆无忌惮地无度挥霍,才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  恶化,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性灾难。因此,  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态基本规律办事,运用使发展  更少地依赖地球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承载能力达  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躲过大自然对  人类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惩罚。   4 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  我们知道,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从自然  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  之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类在和环境  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和苦斗,极大地发展了自己,增强了改  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后,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  耗为手段,以高速度、高发展为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  目的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的后果是对环境的高污  染和高破坏,是以牺牲环境来求取发展的。在今天当环  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  定的直接因素,在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发不断,生态资  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人类才对这种传统生存方式  的缺陷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  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联大第44 /  228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  原因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  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  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遵循着  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生存方式。高物质消费生  活方式驱动着高资源消耗的生产,而高资源消耗的生产  又导致了地球环境状况的恶化。环境危机的出现无不与  这种浪费型、破坏型的传统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现在每1年燃烧的矿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万年  的时间才能形成。  对这种传统的高消耗生产方式和高消费生活方式,  有识之士称其为“发展的失败”。具体地说,即正是传统  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等几乎所有方面组成了  威胁生态环境的社会惯性力量。因此,仅仅从其中一个  方面入手,或是以为更新的技术本身就会解决这样的问  题,或是寄希望于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肯定是要失败  的。事实上,许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技术专家,当然还  有各方面的社会科学家都明确认识到,如果不对人类迄  今所处的生存方式,或者说对整个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  思,人类断难改弦更张。   5 技术的滥用  如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  ·49·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  它使人类能更大规模地采矿、办工业,从而向自然界索取  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同时向环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废弃  物。尤其是化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合成许多自然界  根本没有的化学品,在排入环境后长期在食物链中循环,  危害人体健康。  可见,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  和掠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科学技术是  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为害人类的一面,又有造福人类的另  一面。人类只有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环境保  护方面,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  系列技术,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采取清洁生产方  式,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把对环境的负荷减少到  最低限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  的永续发展。   6 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  自由经济制度要求整个社会关系商品化,要求按照  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买卖、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  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励,甚至放纵私人自  由地无限制地从事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动。然而,这些活  动大多是以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  获取其高额利润的。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只图急功近利,  不顾长远后果。而正是这种对利润的贪婪导致了对大自  然的严重破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无内在目标和固定方  向,仅仅服从于供需力量的调节。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某  些人类的共有物(即共有资源) ,如空气、水等人类生存所  必需的物质基础,往往被少数人或集团用做换取个人或  集团利益的牺牲品。  对此,美国著名学者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  教授曾指出: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趋向于流向能  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收益的生产项目及其所属的企  业。在这种体制下,投资实际上由公司决定。而公司作  出选择的依据是收回投资和创造利润的周期的长短。它  们当然选择周期短的。不幸的是,有利于环境的,同时从  长远看经济效率更高的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  而且资金和利润的回收周期长,因此不可能在自由市场  经济体制下为投资者们所喜欢。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资金分配不可能自发地照顾环境质量所代表的社会  效益。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强对自由经济活动  的干预、控制和调节,以克服自由经济“无形之手”所无法  触及的个人权利的滥用和资源浪费之流弊,防止共有物  悲剧的发生。  3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治途径  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  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在发展  中,不顾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  然资源和能源,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  问题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数地  区的消费极高,但大部分人类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  满足。正是工业化国家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加  剧了环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区的贫困。  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铲除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  源,需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  产和可持续消费等4个方面入手。   1 控制人口增长  根据世界人口学家估计,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亿人  的速度在增长,到2030年,人口将可能达到100亿。地球  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显得赶不上人口增长的  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尤其对  土地、水、物种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并造成了森林的锐减,  土壤的退化,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浪费,物种的减少等一  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  境,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务。   2 开发可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  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人们在使用过  程中,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几乎是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  坏微乎其微。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煤、  石油、天然气开采压力,减轻生态环境破坏的一条重要途  径。   3 可持续生产  可持续生产是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而不危及子  孙后代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生产。实行可持续生产的主  要途径是在工业发展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利  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  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物量生产  经营活动。按照联合中巴黎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的定  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  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达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是: ①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代替毒性  大、污染重的产品。②调整原料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  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  ③调整企业技术结构,用消耗少、效益高、无污染、少污染  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产生大、污  染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④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  “三废”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  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⑤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减  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⑥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  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最终的  处理、处置。⑦建立无废工业区。  (下转第54页)  ·50·  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小区,开展规范的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试验性建设湿地  恢复工程。  (4)建立湿地公园。在北戴河湿地等近城市区和南  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区的湿地,规划建设具有保护和开  发相协调的示范性特色湿地公园,同时发挥湿地的生态  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5)探讨建立并逐步健全湿地保护社区参与机制。  在参照国内外其它地区社区参与湿地保护成功经验的基  础上,探讨性建立符合秦皇岛沿海湿地保护实际的社区  参与机制,使沿海湿地的保护和湿地所在县、乡、村社区  经济利益协调发展,让群众从保护湿地中得到实惠,从而  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保护行动。  参考文献  [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湿地公约履约指南  [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 2 ]国家林业局,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 北京: 中国林  业出版社,   (上接第50页)   4 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21世纪议程》提出,世界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  持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  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避免  工业化国家的那种过分危害环境、无效率和浪费的消费  模式,工业化国家要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其他援助。  政府和商业界对改变消费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具体手段有:运用经济刺激,改变消费行为;调整价  格结构,使价格能够反映出环境的价值;取消对不可持续  消费模式的保护性补贴;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的经验  和意识等等。  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以环境标志(绿色标志)  制度为核心的绿色消费浪潮,对转变不可持续消费模式  产生了推动作用。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某一个国家依  据环境标准,规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必须符合环  境保护的要求,对符合或者达到这一要求的产品颁发证  书或标志。如果商品上印制了特定的环境标志,就表明  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  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再  生和回收利用。  参考文献  [ 1 ] [美]D 米都斯,等 增长的极限[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 2 ] 王进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3 ] 陈鸿清 发展新思路[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4 ] 王样荣 生态与环境[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5 ] [德]狄特富尔特,等 人与自然[M ] 三联书店,   [ 6 ] 戴星翼 走向绿色的发展[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接第51页)  吸入鼻腔才有效, 45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新城疫II系疫苗  免疫, 15日龄时翼内皮下刺种鸡痘疫苗。在免疫各种疫  苗前后3天内饲料中不加抗菌素药物。   8 消毒  室内和所用设备都要定时进行消毒。   1 地面消毒 用1%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水进行  喷洒消毒,每周进行1次。   2 空间消毒 在育雏前20天用熏蒸法进行消毒。每  立方米空间用42ml福尔马林溶液倒入盛有21g高锰酸钾的  容器中,熏蒸后密闭24~48h,然后通风换气放出甲醛气体。   3 设备消毒 我们用的温度计、湿度计、饮水器、食  槽等设备,都要用新洁尔灭或生石灰粉等药品冲洗,然后  用净水洗净,在阳光下晒干,即达到消毒效果。  4 小结  通过对褐马鸡雏鸡的研究饲养,除获得了适合雏鸡生长  的基本因子的理论数据外,还得出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1 行为习性  雏鸡刚能站稳行走就表现出好动、好斗的习性,特别  爱啄抱窝鸡的冠和眼, 3日龄时行走奔跑速度加快,爬坡  能力增强,在野外不易抓到。雏鸡从9日龄时开始有沙  浴现象,两周后夜间飞到架上休息,每天的上午8: 00 ~  10: 00时,下午的5: 00~7: 00时,是其活动和取食最旺盛  的时候,中午11: 00~14: 00时不爱动,也不肯取食,但这  个时间饮水较多。   2 健康标志  雏鸡早晨粪便的颜色、形状基本能代表其是否健壮,  如果呈圆柱状、条状、棕绿色、表面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着,  说明鸡健康;如果盐成份增加,呈白色糊状或石灰浆样的  稀粪,多感染了痢疾;如果是黄白色、黄绿色并附有粘液、  血液等恶臭稀便,说明感染伤寒等急性病。  鸡群中的啄羽、啄肛、啄趾及其它异食现象和有无软  腿,能帮助判断日粮中营养是否充足和平衡,以便及时调  节各种营养元素。   3 生长情况  从鸡群中选即将进入亚成体的5只鸡分别在6周龄、  7周龄、8周龄、9周龄测量其6个相关指标,通过计算、比  较得出:雏鸡在即将进入亚成体时,也就是49日龄以后,  生长速度最快。

悍卫我们美丽的家园去年暑假,我有幸去到古都西安,站在黄河边上,不由地想起了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景象,这等壮观的景象如今已被“大漠狂风起,风沙漫天飞”所取代,而“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好也被满眼黄沙取而代之,就连土地的捍卫者——挺拔的白杨也已经干枯……这一切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人类应该是大度的,应该给我们的后代一份大礼,给他们一个美丽可爱的地球。为此,我们应该更为关注我们的环境,并付诸行动,共同悍卫我们美丽的家园。为此我们应该对症下药,先要了解一下我们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给我们自身带来的危害。一、 大气污染由于工业的不断进步,导致不少企业家为了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工业废气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多种有毒气体发散到空气中,里面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当这些有毒气体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时,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同时,具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因此,大气污染的影响与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对眼睛也有刺激作用。二、 水体污染水是人类重要环境因素之一,也是地球上的宝贵财富。据统计我国有近300个城市缺水。水资源短缺,不仅影响工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也对农牧业造成影响。由于缺水,不得不进一步大量抽取地下水,结果使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常州、宁波等二十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由于生活废水、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让我们的生命之源也被污染,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惨重的,水源污染后她会传播传染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引起慢性中毒,主要是农药及化学毒物;致癌作用,主要是工业废水中的致癌化学物质;恶化水的感官性状;妨碍水体的自净作用;影响工农业生产,可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及品质。三、 噪音污染噪声和微波对环境的污染,同属物理污染,特别是噪声,它已是现代城市居民每天感受的公害之一。随着工业的高度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猛膨胀,噪声也越来越多。噪音污染会使听觉器官的听觉适应有一定的限度,在强烈噪声持续作用下,听力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听觉疲劳。但是,长时间遭受过强的噪声刺激,就会影响器质损伤,造成听力下降。当人们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之下时,由于声压很大,常伴有冲击波,可造成听觉的急性损伤,称暴震性耳聋。四、 光污染光污染在城市繁华的街道上,不少商店用大块镜面或铝合金装饰门面,有的甚至从楼顶到底层全部用镜面装璜,人们几乎置身于一个镜子的世界,而分辩不出方向。在日照光线强烈的季节里,建筑物的钢化玻璃、釉面砖墙、铝合金板、磨光花岗岩、大理石和高级涂料等装饰,明晃晃,白花花,眩眼逼人。据测定,白色的粉刷面反射系数为69~80%,而镜面玻璃的反射系数达82~90%,比绿色草地、森林、深色或毛面砖石装修的建筑物的反射系数大10倍左右,大大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成为现代城市中新污染源之一。光污染会伤害人们眼晴的角膜和虹膜,引起视力下降,增加白内障的发病率。从这几点我们应该真切地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首先我们应该植树造林,第一,植物能利用光能,制造氧气。第二它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每公顷森林和公园绿地,每天可分别吸收固定1050和900公斤CO2。第三植物能防风固沙,加速降尘。第四植物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第五它能调节气候,增加降水。第六植物可以吸收毒物,杀灭病菌。第七指示植物,监测环境。利用敏感度高的植物,可监测大气污染及污染物质。空气中SO2浓度达到1-5ppm时,人才能闻到气味,而紫花苜蓿在3ppm时就会出现症状。唐菖蒲对氟化物特别敏感,用它可监测磷肥厂周围大气的氟污染。第八植物可以减弱噪音,利人健康。第九植物五颜六色,美化生活。植物是绿化美化城乡的最佳材料。五颜六色的植物花朵、许多植物散发的芳香,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其次我们应该分类回收垃圾,垃圾分类回收,可大大减少垃圾填埋量,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还可以避免因填埋场的防渗漏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地下水的污染等环境隐患;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10万余元人民币,垃圾分类收集可大幅度减少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进行资源再利用。再次我们应该大量使用环保玻璃,减少城市里面的光污染,让我们的眼睛不再感到刺眼,让温度适当的降低一些多一些凉爽。对于废水、废气的处理已经成为老生常谈,我们应该把这些处理措施强制性的落到实处,让废水、废气能够真正得到处理后排放,还我们一条条清澈的生命之源和清新的空气。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我自知自己力量的薄弱,不能一夜之间恢复地球的美丽,也没有魔力顷刻间让地球变得更美。但,我是地球生命长河里的一个小分子,我要为我们美丽的家园贡献我的一份力量。随手关上一盏灯,随手捡起废弃的电池,清早为校园中的小树浇浇水,周末的时候扫扫街道……我的心里都有着不可言表的喜悦感: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但是,许多人的力量合在一起将是巨大的。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几个人的事,而是我们全人类共同的事,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创建我们美丽的家园。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安全生产事故频次,防止突发环境事件,确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民生工程的关注点。  中国化工业价值链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显赫的地位,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在化工领域尤其是中小化工企业存在的问题,是不可懈怠和轻视的;改善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强企业安全防患意识,提升环保部门的环境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我们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中,已经注意到了本位主义和牺牲环境为代价所带来的最终恶果,国家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开展的清洁生产运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示范项目,以促进中小型企业的认知和意识,足有收效。  安全地生产、清洁地生产,企业的获益包括:提高安全生产、环保能力,降低事故、员工受伤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与加强当地社区、工业、价值链、买方市场的综合效益,相关经验将作为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的环保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国际劳工组织估计,6亿人在受到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影响,每年约有230万男子和妇女与工作有关,包括近36万死亡事故,估计有195万宗与工作有关的疾病的疾病死亡。由此总总,全世界平均4%GDP的总量被消耗掉,有什么“低碳经济”可言呢?对于生病的工人的保护,每年的费用在持续发生,疾病和损伤引起的就业——不仅是劳工权利,而且是一项基本人权。  对于中国,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不危及后代人的利益,政府,地方政府和业界应制定和实施更加严厉的安全生产、清洁生产、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等法规和政策,以减少对中国本土、人类环境的污染。  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防治与控制、自然生态保护、核安全监管、环境安全保护等,政策应当先行。对于以省级主要领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也应当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策略,过去比较注重经济份额的考量,以“政绩”应迅速转为对国家法规和政策执行力的考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过程。

环境化学相关文献

论文的成果要有创新,数据可靠,文字精炼(一般不超过8000字),无著作权争议。  稿件要附有中英文摘要,图表要有中英文题目。表格排三线表。  来稿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文中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如h(小时);mg·L-1(毫克/升)等,不能使用ppb,ppm等此类缩写单位,具体可参考本刊。  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  1)期刊文献:作者(列出前三人,后加“,等”或“,”中外文都要姓前名后)论文名期刊名(外文要斜体),年,卷(期):页码(起—止)  2)书籍文献:作者书名(正书名:副书名)卷(册)版次(初版除外)出版地:出版单位,年:页码(起—止)  3)专利文献:专利人专利名称:国家,专利号时间  4)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名//著者书名卷(册)版次(初版除外)出版地:出版单位,年:页码(起—止)  投稿文责自负,切勿一稿两投。编辑部可对投稿做文字和编辑技术上的修改和删节。  作者在投稿到本刊三个月后,如未收到本刊答复,可通知编辑部后,将稿件改投它刊。投稿无论是否发表恕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论文发表前1-2个月寄送作者校样并收取版面费。文章录用后,作者如需提前发表,请联系编辑部。  刊出论文将提供给有关的文献检索刊物和光盘出版机构。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付给。如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本刊作适当处理。

环境设计相关论文

我是知道如何处置你具体怎么想,谢谢

这里有"环境艺术设计"范文及标准格式,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