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历史文献选读

发布时间:

中国历史文献选读

这个主要还是看你像考哪个学校???你要根据所考学校要求的目录看书,这些书都是出题老师选择的书目,其他书你看了也白看。 这些目录都在各学校的研究生院里查找。

1、正史、史料类:《春秋》《尚书》《史记》《汉书》《三国志》2、通史类: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白寿彝《中国通史》3、通俗史类:个人很喜欢《明朝那些事儿》系列,好看且基本都是有趣的正史

朝代史 (1)史前 ①《中国原始社会史略》(张维罴)兰州大学出版社 ②《原始社会史》(林耀华)中华书局 ③《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吕振羽)河北教育出版社 ④《中国新石器研究》(佟柱臣)巴蜀书社 ⑤《新石器时代》(尹达)三联书店 ⑥《中国原始社会史》(宋兆麟)文物出版社 ⑦《炎黄氏族文化考》(王献唐)齐鲁书社 ⑧《中华远古史》(王玉哲)上海人民出版社 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张之恒)南京大学出版社 ⑩《仰韶文化研究》(严文明)文物出版社 (2)先秦史 A、文明起源 ①《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社科院考古所)文物出版社 ②《中国文明的起源》(夏鼐)文物出版社 ③《走出疑古时代》(李学勤)辽宁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 ⑤《中国国家起源》(高光晶)河南大学出版社 ⑥《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大学出版社 ⑦《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问题的论辩》(王东平)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⑧《黄河文明的曙光》(许顺湛)河南大学出版社 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朱乃诚)福建人民出版社 ⑩《古史辨》(顾颉刚)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文物出版社 ?《五帝时代研究》((许顺湛))中州古籍出版社

初试之前先看要看的哪几本教材就行哈,这些书目在勤 思的网站上都有的。等初试后再看其他的著作。先把初试过了哈,祝你成功

外国历史文献选读

本科生课程设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10-11学年第1学期本科生课程 序号 课程号 课程名 学分 周学时 总学时 1 02111600 简帛文献与学术史 0 0 0 2 02113241 研究生古希腊语(上) 0 0 0 3 02130011 中国古代史 (上) 0 0 0 4 02130020 中国近代史 0 0 0 5 02130101 中国历史文选(上) 0 0 0 6 02130120 中国史学史 0 0 0 7 02130130 外国史学史 0 0 0 8 02130180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 0 0 0 9 02130252 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 0 0 0 10 02130610 英国史专题 0 0 0 11 02131050 基督教文明史 0 0 0 12 02131130 冷战与中国 0 0 0 13 02131220 欧洲文艺复兴 0 0 0 14 02131230 二十世纪世界史 0 0 0 15 02131310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 0 0 0 16 02131400 埃及学专题 0 0 0 17 02131480 战后东亚政治发展 0 0 0 18 02131771 现代希腊语 (1) 0 0 0 19 02131821 现代希腊语入门和辅导(1) 0 0 0 20 02131991 基础意大利语(1) 0 0 0 序号 课程号 课程名 学分 周学时 总学时 21 02131992 基础意大利语(2) 0 0 0 22 02132040 中国历史文化导论 0 0 0 23 02132080 世界史通论 0 0 0 24 02132090 外文原版教材阅读指导 0 0 0 25 02132150 社会史研究导论 0 0 0 26 02132260 民国时期大学文史学科发展史 0 0 0 27 02132330 秦汉史专题 0 0 0 28 02132370 蒙元史专题 0 0 0 29 02132612 魏玛德国史 0 0 0 30 02132630 法国史 0 0 0 31 02132670 日本思想史 0 0 0 32 02132680 韩国史通论 0 0 0 33 02132750 中国通史 (古代部分) 0 0 0 34 02133000 中国边疆地区史 0 0 0 35 02133102 基督教拉丁语(2) 0 0 0 36 02133620 古希腊罗马史 0 0 0 37 02133630 中世纪欧洲史 0 0 0 38 02133650 美洲史 0 0 0 39 02133670 外文历史文献选读 0 0 0 40 02133682 外文历史史料选读(下) 0 0 0 序号 课程号 课程名 学分 周学时 总学时 41 02138360 宋史专题 0 0 0 42 02138550 中世纪西欧经济与社会 0 0 0 43 02138870 明清经济与社会 0 0 0 44 02139160 欧洲一体化研究 0 0 0 45 02139190 非洲史 0 0 0 46 02139370 俄国史专题 0 0 0

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世界历史文献选读

学习世界历史,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接受史学理论,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

日本历史 与明治时代的取得的历史性进步相比,大正天皇时代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远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20年,对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来说,是黑暗的2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于侵略扩张。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我国东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发动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约30多万中国军民惨死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和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征被保留下来。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于9月29日同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于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殁。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历史学类专业有: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博物馆学、国际关系学、文物保护技术等。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

《中国古代史》(上册)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 宁欣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 王桧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史》 郭大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通史:

一本山东版的《历史学基础辅导全书》就基本搞定了

著作: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再版)。《浙江区域史研究:1000-1900》(主编),杭州出版社,2003年。《江南市镇:传统历史文化聚焦》(与陈晓燕合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1900-2000》(主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宋朝简史》(与吴铮强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选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史学文存(1936-2000):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论文集》(选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宋史·食货志>补正》(与梁太济同著),中华书局,2008年。《传统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商务印书馆,2009年。《龙泉司法档案选编 第一辑 晚清时期》,中华书局,2012年。《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与郑嘉励合著),中华书局,2012年。部分论文:《唐宋城市研究学术史批判》,《人文杂志》2013年第1期。《两宋“城市文化”新论》,《文史哲》2012年第5期。《理论与方法:近三十年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史学月刊》2012年第5期。《龙茶与羔酒,得失不足评》,《酒史与酒文化研究》,2012年第1期。《唐代市制再议》,《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宋代城市税制再议》,《文史哲》2011年第3期。《略论元初四明儒士的遗民心态》,《中国史研究》2011年第1期。《宋代州县城市市制新议》,载《文史》2011年第1辑,第151-169页。《再论南宋国家财政的几个问题——答刘光临君》,载《台大历史学报》第46期(2010年12月),第177-231页。  《技术传播与社会进步:1930年代浙江蚕桑统制案例分析》,载Christian Lamouroux(蓝克利)主编《中国近现代行业文化研究: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传承与功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第69-89页。  《杂学谓博:江南市镇考察忆旧》,载王家范主编《明清江南史研究三十年:1978-2008》,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86-95页。  《唐宋转折视野之下的赋役制度研究》,载《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17-23页;收入李华瑞主编《“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63-277页。  《意象与现实:宋代城市等级刍议》,《史学月刊》2010年第1期,第34-41页。   《视角、史料与方法:关于宋代研究中的“问题”》,载《历史研究》2009年第6期,第18-24页。《宋徽宗:“昏庸之君”与他的时代》,载《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15-120页。《努力构建以本土经验为基础的史学理论体系一一从宋代“货币地租”问题的争论谈起》,载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第39-48页。《中国史研究:“国际化”还是“中国化”》,载《历史研究》2008第2期,46-48页。《从宋代财政史看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地方化》,载《史学月刊》2007年第7期,14-16页。《宋代城市管理制度》,载《文史》(中华书局)2007年第2期(第79辑),187-228页Behind the form: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agriculture encouragement system in the Song dynasty, in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 1, N 3, July, 2006, 高等教育出版社, 427-448《精英们“地方化”了吗?——试论韩明士〈政治家绅士〉与“地方史”研究方法》,载(北京)《唐研究》第十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53-672页。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与选读 一、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 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内容大部分是殷商王室占卜 的记录。 二、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 国,约 1200 多年。 三、 《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 、 ,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尚书》是中国最 古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 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四、 《诗经》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 篇, 《诗三百》 又称 。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并沿用至今。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 法是赋、比、兴。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五、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 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 990)西征犬戎(约前 947 年) ,下至智伯被灭(前 453 年) 。 优缺点: (1)首创国别体。 (2)与《左传》互相参证补充,史料价值高。 (3)缺点:文风、语言不统一。 六、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 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七、 《左传》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 ,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 ,简称《左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 。 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 ,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3 年) ,以《春秋》为本,通过记 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八、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 294 卷,历时 19 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 元 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 16 朝 1362 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 有极重要的地位。 九、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 元狩元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 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 司马迁(公元前 145 年~公元前 90 年)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 西韩城南芝川镇)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著有《史记》 。 《史记》的成就: (1)创立史书纪传体; (2)内容广泛,规模宏大; (3)厚古薄今,思想进步; (4)尊重史实,秉笔直书; (5)文学成就巨大。 不足:P107 十、 《汉书》 《汉书》 ,又称《前汉书》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 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 、 、 1 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 ,下至新朝的王莽地 皇四年(公元 23 年) ,共 230 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 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成就:P109 缺点:P110 十一、 《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 ,记载 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 195 年历史。本纪和列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时的范晔, 成就:P112 缺点:114 十二、 《三国志》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三国志》全书一共 六十五卷, 《魏书》三十卷, 《蜀书》十五卷, 《吴书》二十卷。与《史记》 (司马迁) 《汉书》 、 (班 固) 《后汉书》 、 (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成就:P115 缺点:117 十三、 《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是有南宋袁枢(1131—1205)所撰,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 ,终于〈周世宗之 征淮南〉 ,共 1300 多年。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 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 239 事,另附录 66 事。 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十四、 《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 ,又名《华阳国记》 ,是一部专门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 志著作,由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 年) 。全书共 12 卷,约 11 万字。记录 了从远古到东晋永和三年巴蜀史事,记录了这些地方的出产和历史人物。洪亮吉认为,此书与《越绝书》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志。 《华阳国志》内容结合了历史、地理、人物三方面的内容,较为全方位地反映 了这一地区的历史。 史料来源:P307 十四、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又称《伽蓝记》 ,为北魏人杨炫之 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 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与郦道元《水经注》 一起,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成就:P309 缺点:310 十五、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简称《西域记》 ,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 成。 《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为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 19 年间之游历 见闻录。其中,包括玄奘游学五印,大破外道诸论的精彩片段,高潮迭起。 十六、 《史通》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 《史通》包括内 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全书内容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以及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 史之得失。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两大类。 成就与缺点:P336 十七、 《文史通史》 《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 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 《文史通义》共 8 卷,包括内篇和外篇两部分,内篇 5 2 卷,外篇 3 卷。 成就:P338 十八、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毕其一生心血,全书约 60 余万字分为 50 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 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 30 目, 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 论纵横新见选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了王夫之进步 的历史现和政治思想倾向。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汉族复兴的大道。 成就:P340 缺点:P341 十九、 《日知录》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之一。 《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 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 《日知录》内容宏富,贯通古今。三十二卷本《日知录》 有条目 1009 条,其内容大体划为八类,即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财赋、典礼、舆地、 艺文。 二十、 《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 ,为中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史专著。 《明儒学案》系统记载、总结论述明代 学术思想的发展演变和流派,是明代思想史,哲学史,学术史的专著。作者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 家”之一的黄宗羲。 价值:P369 二十一、何谓编年体?有何有优缺点? 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编排史实,是编写历史最早 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 二十二、何谓“春秋笔法” 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 巧。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 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 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二十三、简述《左传》在中国史学上的成就。P59 二十四、 《资治通鉴》的主要成就有哪些?P64 二十五、何谓实录?,将整个朝代的实录完整地保存至今天地实录书有哪几部? 实录就是按照真实情况,把实际情况记录或录制下来。也是编年体的一种,一般以皇帝的谥号 或庙号为书名,也有以王朝命名。在南北朝时期已有。 《明实录》《清实录》 、 、 二十六、胡三省对《资治通鉴》作的注有哪些特点?P66 二十七、为什么纪传体史书会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正史” 。 中国纪传体史书体现它的人文价值,立传撰书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而纪传体为士大夫提供 这样一个平台,被士大夫认可。而传记里大人物的行为为天下人做了示范作用,符合封建阶级的统 治。再者纪传体史书,有其相当的艺术价值,要求撰写人又较高的文采,是对读书人的一种肯定, 传记里的人物不在北一个个历史时间限制而生动活波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为读者所接受。 二十八、史书纪传体为什么会在汉代产生? 首先,经济角度。汉朝结束了秦朝的混乱统治,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经 济高度繁荣。这就为史记这一部史学巨著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其次,政治角度。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儒家重视修史, 3 孔子曾亲自编订《春秋》 。儒家思想的成熟,使得统治者重视历史的记录及教育意义,也成为加强 封建统治的重要方式,政治制度给予了史记重要的政治基础。 第三,个人角度。司马迁出身史学世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史学教育,史记的完成,与司马迁 个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 二十九、班马异同论 “班马”指的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与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两人在史学上、文学 上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既有类同之处,又有不同特点。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班固所著《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 代史。《汉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是把“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汉书》前半部照抄《史记》,武帝以后是新作。 司马迁及其《史记》在思想上既吸取了各家学说,又自成一家之言,具有卓越的思想和批判精 神。班固及其《汉书》在思想上尊奉儒家,有明显的正统观念。《汉书》从儒家伦理道德出发,肯 定了一些正直之士,批判了一些奸佞小人,这与《史记》有类似之处,但不具有《史记》那样强烈 的思想锐气和广泛的人民性,有时还表现出与《史记》针锋相对的观点。 《史记》与《汉书》在史传文学上都有高度成就。《史记》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的先河,成为 中国史传文学的千古典范。《汉书》在描写手法上继承了《史记》的一些传统,又呈现出不同的风 格。它没有《史记》那样的奇崛多姿,但文章组织严密,语言受到汉辞赋散文影响,繁富绮丽,凝 炼整饬,具有一种雍容典雅之美。 4

中国历史文选论文

我的博客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

论文找到没?若还需要的话,不妨借鉴下(历 史学研 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