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昆曲的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昆曲的文献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根据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人士魏良辅《南词引正》所载,昆曲是元朝(公元1279—公元1368)末年顾坚所创始的。一般认为昆曲在明代嘉靖年间,由魏良辅吸收海盐腔,弋阳腔的音乐给以加工提高,影响日益扩大,魏良辅配合传奇作家梁辰创作了《浣纱记》,讲述春秋时期吴越争雄之事,主人公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西施。它成为符合昆腔韵律的脚本,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的作用。万历未年昆曲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但是在清朝中叶,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在解放前几乎绝迹于舞台,解放以后,在对这一珍贵剧种进行抢救、整理的一系列工作后,昆曲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沈 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N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昆曲大师:俞振飞 俞振飞是昆剧、京剧演员,工小生,号箴非,原籍松江(现属上海市),苏州生人。 俞振飞的的父亲俞粟庐是江南的昆曲清唱家,自成一派——“俞派”。俞振飞从小学习诗词书画,6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昆曲,14岁以小生的脚色登台亮相,虽然是业余演出,但是演得有眉有目。后来跟随沈月泉深造,先后学习了200多折昆曲戏。 1931年俞振飞在暨南大学担任讲师,后在程砚秋的邀请下,辞了工作随其到北京演出,并拜程砚秋为师学习京剧小生。1934年正式转为秋声社担任专业小生演员,同时受到程继先的悉心指导。 在程砚秋的新编剧目中俞振飞塑造了很多的艺术形象:在《红拂传》里扮演李靖、在《春闺梦》里扮演王恢、在《梅妃》里扮演唐玄宗等等。 俞振飞从30年代以来先后与程砚秋、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艺术家合作。40年代末俞振飞到香港演出,1955年又回到北京。1957年再度返回上海担任上海戏曲学校校长,并且亲自任教,培养了大批的京剧人才。 俞振飞精通书画、擅长演奏笛子,多才多艺。他的嗓音先天的条件奇佳,大小嗓运用自如,并对京剧小生有独到的追求,在唱法、念白、运嗓、用气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形成了自己一套的表演风格:儒雅、端庄、充满了书卷气。 俞振飞的代表作有昆曲《游园惊梦》、《太白醉写》、《雷峰塔·断桥》、《玉簪记·琴挑》等;京剧《玉堂春》、《监酒令》、《春秋配》、《奇双会》等等。

于丹:游园惊梦

关于昆虫的文献

这种昆虫对人类危害极大,破坏力极其强能吃各种东西甚至金属

昆虫对人类有些什么影响?昆虫对人类的影响十分广泛和复杂,既对人类有益有对人类有害。一、昆虫对人类提供有益的服务1、昆虫为人类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有一些昆虫自身的产物,如蜂蜜、蚕丝、白蜡、染料、色素等是人类的食品及工业的原料。2、昆虫为农作物、树木提供传媒手段。昆虫农作物、树木、花卉的繁殖提供花粉传播,全世界有2/3有花植物靠昆虫传播花粉。3、昆虫为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一环。世界上有3%的昆虫食腐败的生物有机体和动物排泄物。在生态系统中,昆虫能分解大量的枯枝落叶、动物尸体,以及大量废物,把它们送回土壤完成物质循环。4、昆虫为动物生存提供平衡作用。世界上有4%昆虫是寄生的,寄生在其它昆虫或动物体外和体内。有一些哺乳动物在生长过程中,要靠昆虫捕捉体表的寄生虫;有一些动物靠昆虫消化食物;所以昆虫在维持某些动植物之间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二、昆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1、昆虫与人类生存争夺粮食。昆虫每年大量地毁掉人类的粮食及农产品(收获前与收获后),世界上每年至少有20~30%的农产品被昆虫吃掉。2、昆虫破坏房屋建筑。昆虫大量生存在建筑物的屋顶、屋内、地面;特别是木结构房屋常常被昆虫侵蚀,使建筑物减少寿命。3、昆虫传播疾病。昆虫传播人体或人畜疾病的能力极强,世界上有很多病毒的传播,都是由昆虫进行的。4、昆虫大量毁坏植物。昆虫中有2%是植食性的,在小范围内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当大面积虫灾发生时,可以将千亩良田毁于一旦;百顷树木灭绝。

昆虫记

具体如下,请你参考:有害方面:不少是农林植物及仓贮等的重要害虫如危害禾谷作物的东亚飞蚯、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棉花害虫如棉蚜、棉红铃虫等;危害蔬菜的菜青虫、小菜蛾等;危害森林的五尾松松毛虫、松墨天牛等;仓贮害虫如玉米象、蚕豆象等此外,白蚁严重危害建筑物、堤坝、桥梁、枕木等还有不少昆虫危害人畜健康,人的传染病有2/3以昆虫为媒介,如鼠疫、斑疹伤寒等蚊子、跳蚤、虱子、牛虻、刺蝇等为吸血昆虫,厩蝇可刺吸牛、马血液,并传染疾病

首部记载昆腔昆曲的历史文献是

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桃花扇》《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昆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之后,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腔传奇《浣纱记》。这部传奇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文人学士,争用昆腔创作传奇,习昆腔者日益增多。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到万历末年,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 它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同时,魏良辅对伴奏乐器也进行了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 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是的牡丹亭是最著名的已经在海内外进行演出而且有外文版

央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很不错,如果楼主刚刚接触昆曲,强烈推荐楼主去看看。

关于昆虫的杂志

《昆虫分类学报》《应用昆虫学报》

关于昆虫的期刊

很多的,可以到天地人教育咨询网络看看

昆虫学报华东昆虫学报你上图书馆了解一下就都知道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