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英文文献作者姓名顺序

发布时间:

英文文献作者姓名顺序

根据你所投递的杂志而不同具体看问题。有的名字还让写缩写字母。

都可以 一般名在先 如果姓在先, 姓后面要加个逗号, 或者姓完全用大写

名前姓后

名在前,姓在后

英文参考文献作者姓名顺序

具体要看文章的要求。国外杂志投稿有的要求全部列出,有的要求只写前三个,后面国内的中文毕业论文要求全部列出,中文杂志大多要求全部列出。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扩展资料: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学位论文[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

都可以 一般名在先 如果姓在先, 姓后面要加个逗号, 或者姓完全用大写

根据你所投递的杂志而不同具体看问题。有的名字还让写缩写字母。

(1)独着  [1]Mackendric,PThe Greek Stones Speak:The Story of Archaeology in Greek L New York:SMartin's Press,  此种格式中,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后面加点号。论着标题必须完整无缺,后面也加点号。接下来是出版地点、出版商和出版日期。  (2)合着(两到三名作者)  [2]Meltzer,Milton and Walter HA Thoreau PNewYork:Crowell,  此种格式中,只把第一作者的名与姓颠倒,其余作者姓名保持不变。  (3)合着(三名以上作者)  [3]Scott,FS,et English Grammar:A Linguistic Study of Its Classes and SLondon:Heinemann,  (4)合着  (a)以单位名称开始  [4]United States Capitol SWe,the People:The 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Washington DC: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b)以标题开始  [5]We,the People:The 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CBy the United States Capitol SWashington DC: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5)着作(一卷以上)  [6]Graves,RThe Greek M2 Baltimore,M:Penguin,  如果你引用的资料分别来自着作的两卷,则采用这种办法;如果只来自其中一卷,则把卷数列在该书目的末尾。如:  [7]Graves,RThe Greek MBaltimore,M:Penguin,V  (6)编着  [8]Dreiser,TSister CEKenneth SLNewYork:Rinehart,  如果引用的资料来自编着中的某一作者,则把该作者的姓名放在开头。如:  [9]Lynn,Kenneth S,Sister CBy Theodore DNew York:Rinehart,  (7)引用同一作者在一本书中的内容  [10]Thomas,L “The Long H” In the Lives of a Cell:Notes of a Biology WNew York:Viking,1974,47-  (8)引用多名作者在一本书中的内容  [11] Dimock,George E,J “The Name of O” In Essays on the Odyssey:Selected Modern C E Charles H,T Blooming: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63,54-  (9)再版  [12]Orstein,Robert EThe Psychology of CNew York:Harcourt,  (10)系列出版物  [13]Downer,Alan SRecent American 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amphlets on American W  (11)译着  [14]Freud,S (1950)。Totem and TTHames SNew York:N  如果译者的内容在论文中被引用,译者的姓名则要放在目录条的开始:  [15]Strachey,J, (1950)。Totem and TBy Sigmund FNew York:N  (12)援引百科全书中的某篇文章  [16]Spilhaus,A&Jane JS(1974)。 Pollution C Encyclopedia Britannica:M  如果文章作者姓名不详细,就可以把文章名放在前面。  [17]P(1963)。The Columbia E  (13)编页码的报刊或杂志中的一篇文章  [18]Delbruck ,M(1978)Mind from Matter?The American Scholar,47 339-  (14)报纸上的一篇文章  [19]Strout,RL (1978,N10)。Another B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C   (15)编着中的文章或章节  [20]Burghardt,GM (1984)。On the Origin of Pln PKSmith(E),Play in Animals and Humans (5-42)。Oxford:Basil B  即使当文章作者和编着者是同一个人时,作者名和编者名都要列在其相应的位置,例如:  [21]Olney,J (1980)。Autobiography and the Cultural Moment:A Thematic,Historical,and Bibliographical I In JOlney (E),Autobiography:Essays Theoretical and Critical (3-27)。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  (16)网络上的文章  [22]Taylor,C (1992,August 10)。Reflections on Windows Word P Buffer:The Newsjournal of Comput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Denver [on-line]Available Internet:… N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英语专业学生写毕业论文时,“参考书目”中应该包括英语和汉语两种资料。先列英文参考书目,后列中文参考书目,最后是网络参考书目。英文按作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序,中文按作者姓名拼音的字母顺序排序。

参考文献作者姓名顺序

百度经验:参考文献列表如何快速自动排序

以WPS 2019版为例1、打开文档,选中参考文献,依次点击“开始”--->“排序”2、按拼音进行升序即可~

1、打开文档,选中参考文献,依次点击“开始”--->“排序”2、按拼音进行升序即可~

按引用的顺序排名

论文作者署名顺序按姓名

重要,这个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问题。排在最后的一般是通讯作者,基本上是导师。剩下来的位置有用的就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即使排在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的人是被列为共同第一作者,排在第二、第三的人也只能说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而排在第一的人可以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申请基金、课题,基本上是看重排在第一位置的文章数量和影响因子,除非发影响因子十多分及以上的,那么第二、第三也可以有点用。

署名作者是那些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 一般实验的实施者和执笔者为第一作者。 一般实验的设计者(指导者)等(如导师或科研团队(课题)的领队)可为通讯作者。 到了毕业的季节了,许多研究生在忙于写论文。我想谈点个人对于发表学术论文时的署名问题的看法。 论文的署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署名一则是分享成果的荣誉,二则是一种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大的科研项目如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学家之间、学术团体之间、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署名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论文的署名人数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那么署名如何排序呢?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文,有多个作者做出的贡献是等价的,可以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处理,但是作为联合通讯作者的比较少见。那些对实验过程做出了贡献 (如实验员、动物饲养员等)但没有达到作为作者的程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一般性帮助(如协助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时,在论文中必须进行致谢。 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和设计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须的重要实验设备;等等类似情况,如果当事者(方)提出要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虑的。当然有些是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讨论决定了的,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作者的责任:必须强调的是在论文上署名的作者除了分享成果的荣誉外,重要的是要对论文成果的真实性等方面负有责任。如果在论文中没有特别的分工说明,发表的论文的一旦出现了问题,如出现数据不实、剽窃、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所有作者都要承担相关责任。 现在有些刊物在发表前让作者签名,说明阅读过并同意发表论文中的数据和结论,有些刊物是规定通讯作者可以代表所有作者。还有些刊物要求明确说明每个作者的责任和贡献,如谁收集的数据;谁设计的实验,谁实施的实验;谁参与讨论,谁进行数据分析;谁执笔等。前些日子Nature 上刊登诺贝尔奖得主Linda BBuck 和共同作者发表的声明,撤销了他们2001 年发表在Nature 上的一篇论文,声明中说:"他们发现2001 年的论文数据和原始数据间有矛盾。" 文章注明了每个作者的贡献,原文是这样的:Author Contributions(作者贡献):LBBand LFH,conceived the project(获得项目),LFHand J- PMprepared gene-targeting constructs to generate the mice(准备所必须的实验材料),SSained ZZin gene-targeting techniques(负责技术培训),ZZprepared and analysed the mice and provided all figures and data for the paper(实施实验、获得数据、提供数据和图表),and LBBand ZZwrote the paper(执笔写作)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BB(通讯作者是Linda BBuck)。 不规范署名:现阶段在国内也确实存在着论文署名不规范问题,有些是属于不知道规矩,有些则是其他原因: 随便挂名;不管对论文有无贡献,只要是一个实验室的,一个研究集体的成员,每个成员几乎在每篇论文上都署名。这样可以增加每个人员发表论文的数量。 领导挂名:有时候有些研究人员为了"巴结"某些领导或掌握资源的官员,在某些论文上署上领导的大名。也有些时候是相关领导暗示或主动要求挂名。 名人被借"光"挂名:有时候有些学者为了论文审稿或发表顺利,没有征求当事人的同意,就强行将一些学问高的学者(如院士等)的名字挂上(有些可能是自己的导师等)。 为了职称晋升而挂名;有些人为了评职称急需,而在没有任何贡献的论文上挂名。 强求挂名;有些项目负责人或实验室领导强求在实验室的所有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6、为了某种目的而收买挂名;如学校评估、博士点申请等急需高质量的论文,利用金钱收买,在论文上署名。 为了毕业和学位而挂名:有些学生为了满足单位的获得学位的要求,急于毕业获得学位,在自己没有贡献的文章上挂名。 提醒导师和研究生需要注意的事情:由于某些利益目的(如考核等),有些研究生将自己硕士期间的工作,以读博士学位的单位名义发表;或者署上自己的博士导师的名字;或者论文中没有自己硕士导师的名字等等,这是非常错误的,每位导师和研究生都必须严肃对待这些事情。首先论文(成果)的产权归原单位(获得项目支持的单位)。硕士生要尊重自己导师的劳动,不能太"势力眼"。同理,博士生毕业后,博士期间的所有数据都必须以原单位的名义发表,博士生导师应该作为作者之一(如果导师负责的话,一般应该是通讯作者),原单位必须是第一产权单位。 "客座研究生"问题:现在由于扩招,有些导师没有科研经费,没有课题。研究生自己四处寻找能够提供实验条件和经费支持的导师,这些学生被称为"客座研究生"。不可思议的是学生的原单位明文规定,这些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必须是第一作者,署名是第一单位,才能申请获得学校的学位。实在难以理解,既不提供研究经费,又没有提供研究思想、实验条件,等等,等着享受成果,还有这种要求?不知道怎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哪些教授们也就同意了?不考虑学校的声誉和影响? "多栖教授"问题:当今一篇论文挂很多单位的多问题,一则是由于兼职的、 "两栖"的教授学者太多;再则是由于现实的利益关系。看看某些所谓我国"独立创新"的高质量论文,实则是在国外的实验室做的结果,由于自己在国内某个单位兼职(讲座教授之类的),这位学者的名字上会有两个甚至多个单位。还有一些学者纯粹是为了增加论文数量,在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系的论文上挂名。国内的"多栖教授"的论文署名情况也是这样的。 作为研究生还应该明白的一点是成果的归属问题:如果你从事的研究课题项目、学术思想和实验总体设计都是导师或者实验室负责人完成(或负责完成的),不管这个成果有多大多重要,即使是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成果应该归属于这个实验室,属于你的导师或项目负责人。当然,研究生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 应该承认,我们国家很多事情都在改进之中,有些规范正在建立之中。以前有些事情确实属于不知道(不知者不为过),有些则是由于利益驱动所致,如绩效考核时,有些单位规定署名靠前的作者,赋分值高,通讯作者也按照排名顺序赋分。这样就出现了有些通讯作者署名在中间或靠前的位置上。这些现象前几年很普遍,现在还存在,但已经逐渐少多了。只要大家明白了相关规矩,相关政策逐渐完善合理,自然就会走上正规了。但是那些领导随便决定作者顺序、导师可以随意将论文的第一作者赠送给某人的做法是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

署名原则:以实验生物学为例。作为论文署名的人员应该是在实验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全过程中做出了实质性(或主要)贡献的人。按照惯例,一般作为实验的实施者,又是论文的执笔者,自然应该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如研究生、博士后、一些年轻学者等。导师或者项目(课题、实验)的设计者,对论文的主体主要负责的人一般作为通讯作者,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联系出国做博士后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扩展资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作者姓名顺序规则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有关文献,是论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反映研究工作的背景和依据,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论著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还免除了抄袭或剽窃的嫌疑国内外检索系统通常不仅收录论文的题名、关键词、摘要,还收录其参考文献,其中参考文献的质量和数量是评价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起点和深度以及科学依据的重要指标,也是期刊质量量化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引用频次等统计分析的重要信息源 因此参考文献的数量和著录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论文的质量和出版物的整体水平 正确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不必大段抄录原文,只摘引其中最重要的观点与数据,可以大大节约论文的篇幅 本刊要求来稿作者,凡是引用参考文献的成果 (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图表和其他资料) 均需要对参考文献在文中引用的地方予以标注,并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 作者应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书写参考文献著录项1、参考文献的分类按参考文献的提供目的划分,可分为引文文献、阅读型文献和推荐型文献3大类①引文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为正文中的直接引语 (如数据、公式、理论、观点、图表等) 或间接引语而提供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②阅读型文献是著者在撰写或编辑论著的过程中,曾经阅读过的文献信息资源③推荐型文献通常是专家或教师为特定读者、特定目的而提供的、可供读者查阅的文献信息资源2、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参考文献目前共有16个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 学位论文D, 报告R, 标准S, 专利P, 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档案A, 舆图CM, 数据集DS, 其他Z凡无法归属于前15个类型的文献,均可以用Z来标志3、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参考文献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并在序号中加[]对于常见的各类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如下:1) 著作:作者姓名,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2) 期刊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J]期刊名称,年,卷 (期) :页码3) 会议论文集:作者姓名 题名[C]//论文集名称,会议地点,会议日期4)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 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 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姓名 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获取路径6) 电子文献:作者姓名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含文献载体标志) 见其它]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更新或修改日期) , 获取路径7) 报告:作者姓名 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8) 标准:标准号 题名[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同一著作中作者姓名不超过3名时,全部照录,超过3名时,只著录前3名作者,其后加“, 等”其他:数据库 (DB) , 计算机程序 (GP) , 光盘 (CD) , 联机网络 (OL) 4、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 (左顶格) 或“[参考文献]” (居中) 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 …,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690及ISO 6 9 0-2,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者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辛希孟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张筑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4]冯西桥 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5]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 (期) :起止页码 [5]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 (3) :167- [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3, 33 (4) :62-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 (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68-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 (版次)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10)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9]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0]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曰期 (任选) [11]学术堂 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EB/OL]-03- [12]万锦堃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 (1983-1993) 英文版[D B/C 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百度经验:参考文献列表如何快速自动排序

连续出版物的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外名可缩写,缩写后首字母大写,并省略缩写点) 专著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C]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文专利号,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的著录格式   标引项顺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告   标引项顺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