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红豆词与红豆曲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红豆词与红豆曲毕业论文

《红豆词》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曲,出自《红楼梦》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全曲如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全曲体现出悲愁的情感,夹杂着无奈、忧愁。在雨后的黄昏,在急雨击打的纱窗下,无心睡眠,新愁与旧愁如那风雨无情的袭来。道出了饱受相思煎熬的多情儿女,茶饭不思,无心梳洗一天天消瘦、憔悴的容颜。

此处“红豆”又名相思豆,整首词开篇便有“红豆”二字,代表儿女相思之情,而整首词又多写相思之情,故后人名其“红豆曲”也算贴切。

所以一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唱出了痴情儿女,不胜相思之苦,撒泪如血,空对着画楼外开完又落,落了又开的春柳春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愁苦之情溢满纸间。两句过后,是一句过渡乐句。注意,在这句过渡乐句中也有一声编钟的敲击,就仿佛宝玉边击边唱的情景始终展现在听众眼前,非常生动。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两句,依旧是在描述儿女相思之苦,在雨后的黄昏,在急雨击打的纱窗下,无心睡眠,新愁与旧愁如那风雨无情的袭来。

扩展资料:

相关章回: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冯紫英请客,贾宝玉赴宴,席中宝玉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

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宝玉又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相关故事:

唐德宗期间举行科举考试,秀才刘春水决意上京赴考,而在临走之前,未婚妻缪秋菊与其依依不舍,接着对刘春水道:“浪中鱼,鱼跃龙门,莫学春水流(刘)逝。”

刘春水听出了未婚妻对于自己的期盼之情,便也回答道:“山里花,花开锦障,永恋秋菊妙(缪)香。”

两人交换了彼此的心意,接着便种了一棵红豆树作为两人之间的信物,缪秋菊说她会在这颗红豆树下等着刘春水的归来。刘春水也起誓,金榜题名时,便是迎娶她之日。

于是刘春水便踏上了去京城的路。刘春水一去就是五年,这五年杳无音信,缪秋菊每天都在红豆树下等着刘春水的回来。终于有一天,刘春水的义弟莫良兴骑着高头大马回来了。

但是带来的消息却是令人震惊,他说刘春水在中了探花之后便立即被安排到大理去平反,于是无暇回来接你们,可就在前几天,他与反军交战,不幸掉入洱海,估计已经被大鱼吃掉了。

缪秋菊顿时心如刀割,接着莫良兴便拿出一袋金银珠宝,对其父亲说,这是敬献员外的,作为迎娶缪秋菊小姐的聘礼,希望老员外成全。缪秋菊的父亲见钱眼开,便一口答应了。

缪秋菊想起自己与刘春水发过的誓言誓死不从。但是父亲却一直逼迫自己,缪秋菊想起自己与刘春水的情谊,便决定自缢在红豆树下。

就在缪秋菊赴黄泉的过程中,却被人救了,缪秋菊忙问,小姐是何人,为何要救我?那女子道,我乃红豆仙子,实为小姐与刘公子的情深而感动,故来搭救于你。

我将你置于杜临观去整理书籍,暂且避避婚事,待到三年之后,许你与刘春水续良缘如何?缪秋菊听后,对红豆仙子千恩万谢。

刘春水掉进洱海之后被人救起,后来又重新回到大理,将反叛军一网打尽,之后便急匆匆地回到缪秋菊处,身穿红衫,头戴金花,要迎娶缪秋菊。

可是到达她家时,才发现缪秋菊已经不知去向。于是刘春水在他们所种的红豆树下徘徊,便悲泣到,秋菊,你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寻你呢?

这时,只见红豆树上一团红云飞将下来,其中一人真是自己朝思暮想的秋菊,于是热泪盈眶地抱在一起。秋菊对刘春水说,都是红豆仙子在帮忙,快快谢过红豆仙子。

刘春水急忙拜谢红豆仙子。红豆仙子说,今天就是良辰吉日,你们就在这红豆树下拜堂成亲吧。两人忙碌一阵,邀请了周围的相亲,见证了他们的幸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豆曲

背景:取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情感:相思之情。

《红豆词》是一首由曹雪芹作词,刘雪庵作曲,周小燕演唱的歌曲。

歌词: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

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歌曲鉴赏:

歌曲为多句体乐段结构。全曲以第一乐句的节奏型为基本节奏贯穿、发展,这种数板式的节奏型加上环绕性的音调进行,似吟似诵地表达了含蓄的情感。歌曲最后两乐句与开始两乐句相同,前后的呼应增强了全曲的统一性,也进一步艺术地体现了相思之情。

整首歌曲可以说架构在抒情、婉转、规则、整齐、平和与伤感的气氛上。因此,《红豆词》所言所诉,决非尽是诗情画意,而包含痛苦与伤感的呈诉,所以演唱表现,就得明瞭作者,方能体会其中的意念,然后才能表达出它的意境。

《红豆词》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曲,出自《红楼梦》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全曲如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全曲体现出悲愁的情感,夹杂着无奈、忧愁。在雨后的黄昏,在急雨击打的纱窗下,无心睡眠,新愁与旧愁如那风雨无情的袭来。道出了饱受相思煎熬的多情儿女,茶饭不思,无心梳洗一天天消瘦、憔悴的容颜。

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红豆”即相思豆,唐代王维《红豆》诗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诗歌中常用以代指相思,此处借指血泪。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点出全曲的爱情主题。以下用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

“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扩展资料:

相关章回:

冯紫英请客,贾宝玉赴宴,席中宝玉说道:“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

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

宝玉又说道:“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

于是拿琵琶听宝玉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相思豆的故事: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他的妻子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经常泪留满面。当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鲜红的血滴。

血滴化作粒粒红豆,掉在地上生根发芽,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幼芽长成了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另一种说法,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为盼望寻找幸福泉而出走的伴侣,每天在山坡上遥望远方哭泣,泪珠洒到树枝上便长出一颗颗纯红色的“心中有心”的红豆豆。

人们把这种红豆叫做相思豆。还有一种说法,相传为战国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和他的妻子何氏所化生。据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妻何氏貌美,康王夺之,并囚凭。

凭自杀,何投台而死,遗书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两坟相望。不久,二冢之端各生大梓木,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常栖树上,交颈悲鸣。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红豆作为情人的相思物,古往今来,引发过数不清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然而,一颗红豆导致一部学术专着的产生,却鲜为人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豆曲

《红豆词》并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曲,出自《红楼梦》第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全曲如下: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全曲体现出悲愁的情感,夹杂着无奈、忧愁。在雨后的黄昏,在急雨击打的纱窗下,无心睡眠,新愁与旧愁如那风雨无情的袭来。道出了饱受相思煎熬的多情儿女,茶饭不思,无心梳洗一天天消瘦、憔悴的容颜。

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红豆”即相思豆,唐代王维《红豆》诗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之句,诗歌中常用以代指相思,此处借指血泪。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点出全曲的爱情主题。以下用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

“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在冯紫英家的酒宴上,宝玉独出心裁地拟出一个新鲜酒令:“如今要说出悲、愁、喜、乐四个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缘故。

说完了,饮门杯(各人用的酒杯)。酒面上(即饮酒前)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即饮完酒后)要席上生风(就眼前的东西即兴说出)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上面的诗句就是宝玉第一个作的示范。

书中这一段情节,写宝玉“富贵闲人”放荡生活的另一个侧面。通过他的结交,作者揭示了当时与上层阶级生活联系着的都市中淫靡逸乐的社会习俗风气。其中所有的曲令都各自切合不同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和教养。可见作者所熟悉的生活面是很广的,描摹的本领也很大。

这样的旋律、节奏、以及配乐,都是很明显的地方曲艺的特点,而借鉴地方曲艺的一些特点和元素运用到这首《红豆曲》中,使得乐曲既符合这首词原本“小曲”的特点,又生动、亲切,极有韵味,仿佛宝玉就在我们眼前深情的吟唱一般。曲作者真真煞费苦心!

而这两句的旋律发展也是很有特色的。第一句,到“抛红豆”三个字处,旋律发展到了高音部分,强调了此处悲愁的情感。

第二句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基本和第一句一样,是和这两句的诗词格律相符的一种前后对应、呼应的关系,而第二句的旋律发展相对第一句来说要收一点,配乐也要收一些,使乐曲更多了一种无奈、忧愁的情感。

红豆毕业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风景在路上议论文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6年的青春悄然经过,曾经那个叼着奶嘴的小包子已经变成”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16年的成长之路,让她看过数不胜数的风景……

两岁时,叼着小玩具的她,躺在天然无污染的、自家妈妈亲手制作的小被上,眨着水眸,凝视着远处忙碌的妈妈,看着贼兮兮的爸爸悄悄地走到妈妈身后,好奇的吧唧吧唧小嘴,为什么爸爸要偷偷的拥抱妈妈?为什么妈妈看着爸爸的眼睛笑呢?长的后的她才明白,两岁无知的她看过这世间最美的风景——相濡以沫的爱情。

六岁时,仰着小脑袋望着天空的她,被白白的小狗吸引,身为野丫头的她,淘气的爬上墙头,当然那只白白的小狗被她一并的拉上来,就在她悠然自得的哼着小曲并沾沾自喜的时候,意外发生……经过医生的诊断,她的胳膊断,必须马上手术,经过漫长的几个小时,虚弱的她睁开眼睛瞧着母亲,刹那间,她明白,她亲身体验这世界另一种最美的风景——血浓与水的亲情。

十二岁时,趴在桌子上偷偷抹泪的.她,丝毫没有看到同桌担忧的眼神,待她擦干泪水,仰起头,努力微笑时,同桌的嘴角轻轻的勾勾,当然,这个细微的动作被她捕捉到,细心的她并没有直说,只是将这个微笑的动作埋在心底,深深的感激,这时,她知道,她经历另一种最美的风景——坚强不摧的友情。

16岁的她见证相濡以沫的爱情,体验血浓与水的亲情,经历坚强不摧的友情,这些都是她在成长路上欣赏到的最美的风景,相信16岁以后的她会欣赏更多的风景!

前些天,跟伙伴去登了一次山,开始上山时,我们你争我抢,都想早些目睹站在山顶上极目远眺的滋味,可最后到了山顶上,却失望透了。眼前只有一些枯枝乱叶,视线被肆意生长的野草遮了个遍,我们都不停在抱怨。那滋味就像是每日浇水施肥,悉心照料的花朵,却开出了丑陋的样子一般无法忍受又不忍割舍,只稍作休息,我们便启程下山了。

下山时的我们早已没了那份激情,一个个垂头丧气。这时不知谁喊:“快看!好多花儿!"抬头,只见落叶,飞蝶,野花,一切都那么美好。而这些在我们上山时却从未注意。这时我们才意识到:风景在路上。

当我们为了一个目标用尽全力去达到时,往往都忽略了过程的美好,其实成功与否不是那么重要,而是在过程中那些温暖过,感动过我们的人是否记得,与这些人同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记录下旅行的点点滴滴,这所有的一切都会成为生命中一道无法磨灭的风景。

我们并不孤单,一路上都有人同行。怀念那些纯真质朴的岁月。那些摇着铃铛哼唱着童谣的日子。那些躲在树荫下贪婪的吮吸着冰棒的日子,那些在校园操场上奔跑着的日子。那些日子我们手牵着手一同走过。

虽然我们与这些日子渐行渐远,但回头时,他们总会清晰地浮现在眼前。他们都不曾离开。

人生漫漫,我会珍惜在旅,途中的每一分,每一秒。留恋路途上旖旎的风景。真正的风景在路上!

在我们们奔跑寻找梦想的时候,却忘了欣赏路上的风景。 ——题记

你是否留意过校园之路的景色?

又是一个春天,花圃里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艳得开放着。春天意味着新的开始,象征着活力。我仿佛又看到老师正在拿着铲子一下一下的翻土,然后蹲下,洒下几颗种子,再用手抚平,浇水。

同学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笨拙的种下一棵种子,我知道他们种下的不只是花,还是一个又一个的梦想。

中午,吃完饭,操场上的同学们有打篮球的,也有观看的,还有……形形色色的人干着形形色色的事。但让我最难忘的还是他们。

那矫健的身姿,完整的阐述了运球、投球、传球这三个动作。想着自己的梦想奔跑,摔倒了再爬起来。

这不正是少年应有的风采吗?

每天天空还黑漆漆的时候,跑操的铃声一响,同学们就在操场集合,准备跑操。

因为我们是一班,所以第一声口号声就是我们班喊出的。“文者称雄,武者称霸,八年一班,雄霸天下”,是多么的激昂,多么的振奋人心。随后传来别的班的口号声,依旧是那么激昂,那么振奋人心。

此时天边已微微泛红,操场上的我们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风景,只不过是缺少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所以即使在路上,我们也要学会欣赏。

其实风景就在路上,不要让匆忙掩盖了你迷茫的双眼。

太阳东升西落,风吹落花瓣穿过走廊。风景,常常使我们心旷神怡。每个人的漫漫人生路都会有许多道美丽的风景线,但阅读却是我人生路上必不可缺的那一道风景线。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虽然谈不上饱读诗书,但读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书是可以的。我从不挑书读,但那必须为好书。

小时侯我最欢读诗,不为什么,就为了“红豆生南国”里的“红豆”好吃,“花落知多少”中的“花落”好看,当时的我们就是这样天真而单纯。

而随着长大,我不再会有那样童真幼稚的想法,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会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勉励自己。

也会细细品尝书中的滋味。人生难免有别离,面对分别,王维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而王勃是“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大气豪迈;面对国家问题,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来告诉我们答案……

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纸质书籍却被人类疏远,我不同。我是旧派的人,离竹摇影,野泉滴砚的少年光景挥之末去,电脑敲打文学的时代来了,心中向往的竟还是红日赏花的幽情。书店再小还是书店,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我汉语言文写现代文论文我觉没写哪写问题看想写师要求楼说写周树我觉太写鲁迅东西太深奥主题太咱定能写现代文候我写沈文《边城》舍《骆驼祥》比较点写舍《月牙》《莎菲士记》茅盾《夜》我写张玲《倾城恋》 代文写王蒙《组织部新轻》宗璞《红豆》杜鹏程保卫延安》柳青《创业史》史铁《命若琴弦》《我遥远清平湾》l舍《茶馆》余秋雨《文化苦旅》 外代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西蒙·波娃《第二性》约翰·弥尔顿《失乐园》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罗曼·罗兰《约翰·克斯托夫》司汤达 《红与黑》

红豆公司毕业论文

查询步骤如下:

1、打开百度搜索,键入“中国知网”。

2、点击中国知网网站,进入该网站首页。

3、点击上方搜索框右侧的出版物检索按钮。

4、点击出版来源导航中的“期刊导航”。

5、点击“期刊导航”后,获得如图所示的搜索框。

6、以检索“红豆教育”这份学术期刊为例,如图所示。

7、获得“红豆教育”这份学术期刊的搜索结果。

中国知网知网阅读-全球领先的数字图书馆 全天开放的大众知识服务!面向海内外读者提供杂志(期刊)、图书、工具书、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全文的在线阅读和下载服务。

一个VI设计的失败往往表现在: 1、对该企业的视觉定位模糊不清,让人觉得似是而非或产生不正确的联想; 2、视觉效果与企业经营范围和理念乃至企业文化的精髓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3、设计师的平面设计功力不足,作品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外在的美感; 4、过于追求时尚,缺乏长久的生命力;未来属于VI设计品牌,尤其是属于全球性的品牌。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的经济是建立在vi设计品牌之上的,而非建立在商品之上,我们知道消费者的内心谈到vi设计品牌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想到一个笼统,比如说麦当劳,看到它一个M,开始想到一个品牌的笼统。 第二个想到什么样的性能; 第三个层次才是它的潜意识,这个潜意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告诉你;而从专业的术语来说塑立品牌的过程就是: 1.如何理解品牌的价值? 2.你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当中定位究竟如何? 3.与消费者沟通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4.怎样打动消费者?能够拥有一个琅琅上口,简洁明快的企业标识来代表企业名称,品牌名称和徽标固然是一件大多数企业所期待的.但是在现实中,这种充满了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标识并不是可以轻易获得的,它往往需要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形象识别设计师付出艰辛的劳动才有可能获得.在企业标识设计过程中,一般应坚持以下几个羁绊原则: 1. 简洁醒目,易读易记 简洁醒目的识别标识给信息接受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易读易记更是在纷繁世界中区分信息的基本要求. 2. 构思巧妙,暗示属性 一个与众不同的企业标识设计,在设计上还应该充分体现企业的内涵,体现企业品牌的特点,暗示产品的优良属性. 3. 富蕴内涵,情意浓重 品牌大多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解释或释疑。有的就是地名,有的是一种产品的功能,有的或是一个典故。富蕴内涵,情意浓重的标识,能唤起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美好的联想,从而使其倍受青睐。 江苏红豆集团抓住红豆是美好情感的象征物,把它作为自己公司的服装品牌和企业名称,从而使“红豆”具有教高的知名度。红豆是一种植物,又名相思豆,提起它,人们就会想起唐代王维的那首千古绝唱,勾起人们的相思之情。把“红豆”作为品牌,表达了企业对消费者的关爱。年轻的情侣通过互赠“红豆”服装表达爱慕之意,离家的游子以红豆服装寄托思乡之情。红豆服装正是借“红豆”这一富蕴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情意浓重的品牌名称红起来的。 4.避免雷同,超越时空 标识设计雷同是实施企业形象运营的大忌,因为企业要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就要不断提高知名度,超越竞争对手。雷同的标识只能会使消费者对企业形象含糊,从而有损企业自身。例如:“小护士”是一种美容产品品牌名称,一些不法厂商推出了“小护土”来鱼目混珠,结果只能是消费者对其产品产生厌恶,根本不可能树立起对该产品的信心,更不要说提升该企业的形象了。

以前做过vi设计的作业,你这问题怎么说呢,vi设计包括的东西很多,它们之间既要统一又要有各自的特色。这个是很难把握的。主要的还要突出公司的特色。至于ai软件问题,只要会这个软件,做设计时,应该没什么问题。不会就例外了!

浅析红豆毕业论文

50年代的作家基本无法挣脱政治意识的束缚,无法跳出“爱情+革命”的枷锁,而宗璞的《红豆》却能够真正从爱情本身出发,真实地描写青年知识分子的真实情感生活,写出了丰富性和复杂性,反拨了传统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模式,体现了作家对爱情、对人性的一种关怀。 读宗璞的《红豆》,满眼的兰芷,宗璞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中描摹真切、语言简约,纯净沉郁,以质朴无华的文字传达爱之深,痛之切的情思,真实而感人,字里行间充满雅韵逸致,文化气氛浓郁。 可以说宗璞是一位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又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化”过的知识性女作家。宗璞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正是有着这样特殊是文化气息,使她在后来的创作中流露出一种真实的创作风格。 她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1953年毕业后,大部分时间在《世界文学》编辑部工作。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世事纷争,岁月留下了一些难以忘却的记忆。当江玫不期然而面对那两颗色泽依旧“十分匀净而且鲜亮”的红豆时,一段不寻常的往事如潮般涌上心头。宗璞的《红豆》是运用倒叙的方式描写全国解放前夕女大学生江玫与银行家少爷齐虹之间的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恋爱故事,揭示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小说通过一个爱情悲剧,表达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自己道路和前途的人生命题。这篇作品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与艺术激情,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在短小的篇幅内可贵地表达了知识分子自己的叙事视角,虽然浮光掠影,却隐晦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大痛苦与大欢乐交织在一起的时代洪流中所面对的人生选择和内心矛盾,突现出作者在当时特殊年代对青年的爱情观和心理活动的人性关怀。 然而,《红豆》面世以来,由于当时读者对《红豆》理解的视角和主题的切入点不同,以及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了读者的解读产生了分歧,并且有许多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在1958年“反右”的大风波中,难免受到严厉的批判。令人遗憾的是,生活在当时环境下的作家没有重视《红豆》发表后所引起的读者的注意和知识分子的共鸣与欣赏,而一味地站在政治的角度上看《红豆》。具体的说,《人民文学》10月号上刊登了孙秉富的《批判〈人民文学〉七月号上的几株毒草》和《这是什么样的革新——本刊编辑部整理》两篇文章,无疑将《红豆》一棍子打进了死胡同。孙在文中明确指出“小说《红豆》也是一株莠草,受了党的六年教育的女主人公江玫在回忆她过去的那个极端仇视人民革命,在解放前夕怆惶逃往美国的贵族大学生的时候,是多么惋惜,怅惘和悲痛。”让人更加痛心的是,1958年7月,北大海燕文学社召开了题为“《红豆》问题在哪里?”的座谈会更把《红豆》往死里送。几乎全部与会者都义无返顾或者言不由衷地判定《红豆》是一个宣扬小资产阶级恋爱至上,暴露了作者思想改造不彻底的坏作品。 其实,为什么会出现当时这种恶劣的批判情况,应该是当时的作家在“双百”方针提出来的一个历史性的错误理解。结合当时作家的革命心理,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当时的作家将“文艺为社会服务”错误理解为“文艺为政治服务”,然后片面地强调政治的重要性,演绎着“文艺为社会——社会为政治”的怪圈。谢冕先生曾说:“中国特有的社会忧患总是抑制文学的纯美倾向和它的多种价值,总是驱使它向着贴近中国现实以求有助于改变中国生存处境的社会功利方向。”整体上说,当时文艺界存在的目的就是歌颂无产阶级英雄的纷纷涌现,而不是为探索人性奥秘、表达真情实感,挖掘并感染人性中真切存在的爱情、亲情等元素。所以出现了这种政治意识形态深刻影响创作主体的荒诞现象,并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泛滥成灾。有些文章尖锐地指出:“这篇小说特别突出的陈旧恋情的痛苦回忆,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值得党的工作者江玫如此痛苦的怀念?”这些指责完全歪曲了文本误读了作家,是毫无道理的恶意攻击,在今天看来是极为荒谬可笑的。事实上,当时许多作家仍然没有跳出“爱情+革命”的枷锁,而宗璞却能够正视现实,正视具体的人生,写出了江玫、齐虹这样生活在充满了复杂矛盾是世界中活生生的人,真切而生动。 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江玫与齐虹从相识,相恋到最后决裂分手的全过程。幻想、期待、甜蜜、痛苦、矛盾、悲伤……这一系列丰富的心理活动,在爱情和革命两条线索的交错发展下,小说真实而令人信服地记录下江玫性格与心灵的清晰脉络。拨开纷扰的爱情雾霭,透露出的正是主人公热诚而透明的心,江玫的信仰与追求,也是祖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那个生机勃勃、孕满希望的年代里一代人拥有的共同的真诚信念,符合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从迷惘到觉醒、软弱到坚强的思想感情发展逻辑。不但揭示了“爱情为革命服务”的主题,而且显示了人的本性和感情的丰富和复杂性。 其实作家宗璞在真实地将这对恋人恋爱中的欢乐、痛苦、缠绵描写得细致入微,感人肺腑的同时,就是要激起当时在爱情上的种种正确观念的产生。让这种对爱情如泣如诉的抒写能够在那个以歌颂为主的“文学独白”的年代绽放光彩,让更多的人特别的作家更多地去思考人的思想,人的内心活动,以及人的价值观念等因素,让中国的文艺界多生产一些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作品。可以说《红豆》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它不仅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且表达了一种爱情观念。所以小说中齐虹与江玫的三次冲突中表现出来的“凶残”本质,可以理解为青年人对爱情的痴迷、深情。 可以肯定,宗璞的《红豆》是一部真真切切的爱情小说,它通过江玫与齐虹的一场恋爱表明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爱情观念。同时,作品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刻画也正表明了《红豆》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人性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痕迹,这是一种文艺界真实美的启明星。

《红豆》是宗璞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1957年第7期的《人民文学》杂志。

小说以倒叙的笔法,讲述了北京解放前夕,大学生江玫与恋人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从而展现了在时代巨变面前,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艰辛而曲折的心灵历程。全篇充满温馨浪漫的情调和浓郁含蓄的人情味,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唯美的风格。

1956年,作为新来的干部,江玫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大学母校。总务处为她安排的宿舍恰是她上学时住过的房间。房间内一切如旧,她在耶稣像后找到了自己当年放的小盒子,里面是镶着两粒红豆的银丝指环。她拿起这两粒依然鲜亮的红豆,往事像一层烟雾一样从心上升起,泪水遮住了她眼睛。

1948年,江玫上大学二年级,她的生活中闯进了两个人。一个是她的同屋、物理系大四学生萧素,另一个是萧素的同班同学齐虹。萧素以渐进引导的方式,启蒙了江玫的革命思想,鼓励她加入歌咏团唱《黄河大合唱》,在新诗社读艾青和田间的诗,带她阅读革命书籍,邀请她在诗歌朗诵会中扮演《火把》中的唐尼,让她参加墙报抄写、游行救护等工作。

江玫从萧素的身上看到革命的力量,意识到萧的生活是和千百万人联系在一起的,非常炽热,似乎连石头也能温暖,从而产生了对共产党的认同。

与此同时,出身于资本家的家庭、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白色面孔的齐虹,以他在音乐和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赢得了江玫的爱情。二人爱得如痴如醉。但是,江玫日益感到两人的思想差距,其实早在爱情的初始,江玫就隐约感到某些方面她和齐虹的看法永远也不会一致。

逐渐的,除了自己的疑问之外,母亲和萧素的看法,也使她爱情心灵里的“空隙”更无法填满。无止境的争吵和哭泣,让爱情成为两人的折磨,她陷入无法取舍的挣扎,他不知么就闯进了她的生命,她也永远不会知道该如何把他赶出去。而一心想要独占江玫的齐虹更加焦躁,举止越来越专横。

北京解放前夕,萧素突然被捕,齐虹的反应让江玫清楚地意识到两人间的鸿沟无法跨越。与此同时,江母告诉了江玫她父亲死亡的真相。原来,十五年前,江父也是因思想罪被抓走,不明不白地再没有回来。

父亲的屈死和母亲的眼泪,切身的家庭悲剧,让江玫更清楚自己的人生选择。最后,在国仇家恨的交错下,她坚定地拒绝与齐虹一起去美国,以“我不后悔”为两人的爱情画下了句点。

扩展资料:

作家宗璞从大学开始创作小说,1950年后以她感到文学的范围越来越窄,只能写工农,而且有模式。她认为与其写一些公式化的东西,不如不写。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她觉得可以依个人意愿写东西了,于是,结合平素的所见所感,她以自己熟悉的知识分子和校园生活为题材,创作小说来表现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的十字路口的内心搏斗。

在当年的年底,她完成了小说《红豆》。《红豆》送到《人民文学》编辑部后,编辑们无异议通过这篇小说 ,将其作为“双百”方针的创作体现,发表在1957年7月《人民文学》“革新特大号”上。

对于江玫造成人生重大影响的两股力量,作家并没有拘囿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基于一种苍白的观念进行概念化处理,做出简单价值判断。与常见的革命者形象不同,萧肃给予江的并不是苍白的理念,而是让江感到她 是给人以安慰、知识和力量,是通过一种人性的关怀把她带入一个新天地。

而对于齐虹,作者对他自私、专横本性的暴露也处理为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一个基于阶级分析的标签。更重要的是,作者同样注意到在恋爱过程中其性格多重侧面的表现,彰显出人性的复杂。

艺术特点

象征手法

作者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象征、隐喻等手法。例如,小说以“粉红色的夹竹桃”作为江玫安稳生活的比喻,在遭受爱情磨难,眼见母亲病重,得知好友被捕,发现父亲之死的真相后,她平静的生活彻底粉碎,这时“借着闪电的惨白的光辉煌,看见窗外阶上夹竹桃被风刮到阶下”。“小鸟儿”,是萧素给江玫取的绰号,带有追寻人生方向的喻意,小鸟飞出粉红色夹竹桃的过程,便是她从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到成熟的革命工作者的成长。

诗化意境

整部作品带有细腻而悲思的情愫,散发出诗意的气韵。作品用诗画般的语言尽情地描写江玫与齐虹之间的爱情。例如,“他们……看到迎春花染黄了柔软的嫩枝,看到亭亭的荷叶铺满了池塘,他们曾迷失在荷花清远的微香中,也曾迷在桂花浓酽的甜香中,然后又是雪花飞舞的冬天”,以大自然的生机活力来表现青年人爱情的甜蜜。

而江玫因红豆而引发的怀旧情绪和情不自禁的泪水,则使作品带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感伤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红豆》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宗璞(pú)(1928—)女,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1928年7月生于北京,十岁时随家庭南迁到昆明。上过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中。194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曾在中国文联、文艺报等单位工作。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后来又抱病奋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其第一部《南渡记》已于1987年问世,获得了好评。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宗璞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西征记》、《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宗璞的一篇文章《紫藤萝瀑布》。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宗璞弟弟的资料冯钟越,飞机结构强度专家。长期从事飞机结构设计与强度研究工作。在新型歼击机结构强度计算与试验,航空结构分析系统(HAJIF)的开发研制和航空结构静、动、热强度试验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冯钟越,1931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市)。祖籍河南省唐河县。祖父冯台异是清朝进士,在湖北崇阳当过知县。父亲冯友兰曾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是国内外著名学者。母亲任载坤毕业于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辛亥革命前辈任芝铭的女儿。冯钟越先后在昆明、北京完成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部学业。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在大学读书时他就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的积极分子,于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冯钟越开始参加工作走向生活的时候,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建设的序幕刚刚拉开,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起步,航空工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开始建设。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放弃了留校和去昆明工作的愿望,毅然报名服从组织分配,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被分配到沈阳飞机制造厂,加入了建设航空工业的行列。 当时,航空正业按照中央确定的由修理到制造、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发展方针,在完成了由修理到制造的转变以后,从1955年开始筹建航空科研机构,开展研究设计工作。1956年,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成立了,从此冯钟越开始了飞机结构强度的研究工作。 在冯钟越从事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的25年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飞机战术技术性能的提高,飞机结构布局形式不断改变,因而在强度计算方面,传统的理论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所以,开辟新领域、研究新技术、实现新突破,以满足研制新型飞机的需要,就成为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的主要课题。加之,电子计算机日益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研究亦成为强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种形势下,冯钟越知难而进,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果,攻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从而推动了飞机结构强度研究的不断进步,为发展祖国的航空科研事业作出面贡献。 冯钟越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能把握本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确定科研工作的主我方向,规划科研铝攻关课题,一旦研究课题确定以后,就亲自组织实施,带头攻关。他既有战略思想,又有战术目标;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上,他胸怀全局,指挥若定,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脚印。他对科技人员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并以身作则,说到做到。在审查报告时,他对其中的数学公式都要逐一验算,甚至连标点符号、错别字也不放过。 冯钟越在科技工作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带出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科技工作的实干家。对科技人员压担子、上课题,既大胆放手,又及时给予指导,使他们在科技工作的实践中增长才干。他很关心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外语水平的提高,给予他们学习进修的机会。他特别注意技术尖子的发现和培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年科技专家刘夏石就是冯钟越当时重点培养的技术尖子之一。 冯钟越本人在回顾25年来从事飞机强度工作的实践时写道:“我认为自己有较强的求知精神,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因此能够提出一些带方向性的建议和支持那些有创建性的想法。由于这些年来接触的技术领域较多,因此知识面也比较开阔,能够解决一些技术难点和组织指导较大的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实施。”由于在科技工作中的建树,他成长为祖国第一代飞机结构强度专家,先后被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航空学会理事、航空工业部科技委委员,1981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 冯钟越在科技工作上的建树使他成为名符其实的专家,而他又有出众的文学素养,喜文艺,娴诗词,且工书法篆刻。他去世的时候,冯友兰为儿子写了挽联: “是好党员,是好干部,壮志未酬, 泪洒岂只为家痛; 能娴科技,能娴文艺,全才罕遇, 招魂也难再归来。” 冯钟越为我国的航空科研事业奋斗了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飞机结构强度工作的开创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1年开始建立航空工业,1956年,我国已经制造出喷气式飞机。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航空科研事业,独立自主地设计制造自己的航空产品,实现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转变,已经提到航空工业的议事日程。 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成立并开始设计我国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飞机。冯钟越是飞机设计室的强度组长,主管歼教1飞机的强度工作。他主持制定了强度计算方案,签发了主要设计图纸,拟定和发出了全机静力试验大纲和试验任务书,协助试验室领导组织了全机静力试验的准备工作。歼教1飞机全机静力试验顺利通过,强度完全合格,为新机上天试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夏,冯钟越受领导的委托,冒酷暑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参加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初教6飞机的强度复查工作。经全机静力试验证明,经过复查加强以后的飞机满足了强度要求。 1958年以后,冯钟越相继参加两种高空高速歼击机的设计工作。这两种飞机都是小展弦比机翼,传统的工程梁理论已不能用于这种类型机翼的应力分析。他采用以梁和抗扭盒为基本元件的矩阵位移法,使用计算机对东风113飞机进行了应力分析。同时,还进行了矩阵力法的应用探讨。1961年8月航空研究院成立以后,冯钟越任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摸透(消化)从苏联引进的米格-21飞机,为以后自行设计新型歼击机创造条件。他组织领导了对米格-21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翻译和消化工作,以期掌握该机强度计算的特点。为了验证其计算方法,组织和指导了一些试验件的试验研究工作。在摸透米格-21飞机的过程中,他没有满足于只了解该机的一般情况,而要求弄清楚原报告选用的计算参数、载荷类别大小、计算方法、计算结果、材料的选用,以及气动加热问题处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对尚没有掌握超音速飞机设计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在摸透过程中,对原报告中数据不协调和计算数据有错误的地方进行了更正,保证了数据和图纸的一致性,使飞机工厂有一套完整的、数据正确的强度报告,作为处理生产问题的依据。 为适应自行研制新机的需要,在消化米格21飞机强度计算报告的基础上,他重视引进新技术,亲自参与并组织科技人员抓紧对小展弦比机翼应力分析和影响系数的研究,并以直接刚度法为基础,编制机翼应力变形分析计算程序。此外,他还领导了蜂窝结构、整体壁板和新材料的应用研究和优化设计,为设计新型歼击机作技术储备。 1964年,开始自行设计我国第一架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在歼8飞机设计中,冯钟越负责全机的结构强度和试验工作。他从我国飞机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歼8飞机强度计算原则》,确定了飞机各大部件的计算方案。他强调要在吸收米格-21飞机成功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所前进”,充分利用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歼8飞机强度计算水平实现新的突破。机翼的设计计算采用米格-21飞机三次静不定解法,用LCVY位移法给出影响系数,校核计算用有限元法。机身的强度计算仍采用传统的简化假设。冯钟越签发了歼8飞机的主要设计图纸。为确保设计质量和飞机安全上天,他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工作,经全机静力试验证明,歼8飞机的强度工作是成功的。冯钟越为歼8飞机制定的强度计算原则及做法,后来在其他新机研制中得到借鉴或沿用。 歼8飞机在1985年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由于冯钟越是歼8飞机研制的主要参加者,在歼8飞机设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6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发给他特等奖光荣册。 1970年以后,冯钟越参加了歼9飞机设计方案的论证工作。由于歼9飞机的飞行速度已经超过热障,他把研究工作的重点转向热结构问题,特别是热结构的规范和强度计算的标准问题。 1973年以后,他组织领导了水轰5飞机、运7飞机、运8飞机、运10飞机的全机静力破坏试验。所有这些试验项目都做到一次成功,满足了设计生产单位的定型要求。我国有限元法应用研究的开拓者有限元法的研究和应用是从飞机设计的实际需要中提出来的。1958年,我国开始设计两种超音速歼击机——东风107和东风113飞机。由于这两种飞机都是小展弦比机翼,传统的工程梁理论已不能用于这类飞机机翼的强度刚度计算。当时摆在冯钟越面前的问题是:必须寻求一种小展弦比机翼的计算方法,以解决飞机设计中所碰到的这一关键技术问题。 众所周知,小展弦比机翼在强度与刚度方面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相对厚度小,应力水平高,对应力分析的精度要求更高,但是又因结构十分复杂,其内部空间小,除提供收放起落架及存放油箱需要外,还要悬挂各种操纵面(襟翼、副翼),所以以平面假设为基础的工程计算方法已不再适用,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结构分析方法;二是小展弦比机翼的颤振分析是设计的一大关键,而颤振分析(当时认识水平上)基于准确的结构柔度影响系数矩阵(而传统的工程计算方法对此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说,必须找到这样一种方法,它既能给出准确的应力和变形,同时又能给出结构的柔度影响系数矩阵。 冯钟越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问题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国际上也在刚刚开始探索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在众说纷纭中,冯钟越认定结构分析的矩阵方法就是出路。于是他组织人力开展研究工作,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弄清方法原理,试算例题。当时,设计室只有手摇式计算机,算一个10阶矩阵代数方程,往往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结构分析的矩阵方法初步入了门,掌握了位移法和力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 1961年,成立航空研究院(国防部六院)。冯钟越及时向六院提交了他亲自起草的“小展弦比机翼强度刚度研究”课题的立题报告。六院批准了冯钟越的报告,并作为六院的重点研究课题列入科研计划,由他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从思想上、技术上指导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课题组成员长驻北京进行技术攻关,并得到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在课题研究中,冯钟越治学态度严谨,不仅高度重视理论研究,而且重视试验验证工作。在课题研究全面铺开的同时,他克服一切困难又亲自组织力量生产了1:5金属模型,以便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接着又进行了难度较大的机翼结构影响系数的实测工作,为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后来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小展弦比机翼强度刚度研究”课题经过3年努力,于1965年圆满完成了课题规定的研究任务,并提交了可供型号设计实际使用的小展弦比机翼应力分析和柔度影响系数计算的位移法、力法、直接刚度法、子结构分析法等相应的有限元分析程序,基本上接近于当时的国际水平。 从1964年开始,我国自行研制歼8飞机,冯钟越果断地决定把自行研制的有限元法用于歼8机翼的校核计算,使我国飞机设计采用了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的、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电子计算机在我国自行设计的飞机上得到实际应用。该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结构分析系统——中国计算力学的里程碑 1975年4月,三机部六院在西安召开了飞机和战术导弹强度研究十年规划会议。根据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和各方面的迫切要求,冯钟越认为我国已经具备了研制大型通用结构分析系统的条件,建议将通用有限元航空结构分析系统研制作为强度研究的重点课题。部院同意并批准了冯钟越的建议,将航空结构分析系统的研究课题列入部院的科研工作计划,并先后任命冯钟越为结构分析系统I、Ⅱ、Ⅲ型的主任工程师。 航空结构分析系统I型(汉语拼音缩写为:HAJIF1),是用于结构静力分析的软件系统。从1976年5月开始研制,1979年9月通过部级鉴定。它是我国首次研制成功的大型、通用、效率较高的航空静力结构分析应用软件系统。 结构分析系统I型,可分析结构在气动载荷、集中载荷和惯性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应力。系统采用了有独创性的多级子结构和局部对称性分析技术,通用性强,便于分析任何形态的大型复杂结构。系统建立了面向用户的结构分析专用语言,使用灵活,易于掌握,便于组织专用程序。系统具有数据自动生成能力,大大减少了人工劳动。系统提供了自动分块加有效列和超元矩阵两种解法。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便于系统的扩充与修改。系统具有中断与诊断功能。 结构分析系统Ⅰ型投入使用后,提高了分析大型航空结构的能力,为飞机强度设计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计算手段,从而提高了飞机的设计质量,缩短了研制周期,是实现航空技术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鉴定认为:“用计算机解决大型复杂结构,建立结构分析自动化程序系统,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实现,填补了国内空白,是航空工业重大科研成果,对新机研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连工学院钱令希指出:“结构分析系统I型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计算力学的里程碑。”这项成果获1979年三机部和国防工办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结构分析系统Ⅱ型(HAJIF-Ⅱ),是用于航空结构动力分析的软件系统。该系统于1979年11月开始研制,1981年10月通过部级鉴定。 航空结构动力分析系统,具有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计算、主动控制系统的颤振计算和部分突风响应计算等功能。其规模具有2.8万条FORTRAN语句、27个模块、31条固定流程,结构模型可以有7000自由度,可以计算70个特征向量。在非定常空气动力计算中,每个翼面的空气动力分块数可达200块,可以计算5个翼面。在颤振和突风响应计算中使用的形态可达50个。 该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航空结构动力分析系统,经过实际使用证明工作可靠,能够满足目前航空结构固有振动和气动弹性分析的迫切需要;在力学、数值计算和程序设计中采用了不少国内外70年代后期的新技术,具有国内的先进水平。这项成果获1981年三机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结构分析系统Ⅲ型(HAJIF-Ⅲ),是用于航空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软件系统,1977年开始论证,1981年开始研制,1985年通过部级鉴定。冯钟越在完成立题论证、组成了研制工作班子、待研制工作开始起步以后,于1982年10月因病逝世。 结构分析系统Ⅲ型拥有近8万条FORTRAN语句,具有较齐全的非线性分析功能。它在自动选取载荷增量步长、自动确定节点自由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该系统填补了我国大型结构非线性分析系统的空白,达到国外80年代初期的先进水平。该成果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研制HAJIF系统的同时,冯钟越还组织并指导了结构多约束优化设计系统的研制。这项工作于1979年开始,1981年结束。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把先进的有限元分析和数学规划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飞机结构打样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该项目获1988年部级成果一等奖、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致力于航空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已经提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议事日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时,冯钟越所思考着的问题是如何改变飞机强度工作的落后面貌,尽早实现试验和计算手段的现代化,乃至整个飞机设计和制造的现代化。他认为我们试验室技术装备陈旧,要想把试验研究搞上去,必须更新装备。 1979年,冯钟越两次出国考察,参观了美国和联邦德国的科研机构和飞机公司,了解了两国飞机强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水平。他看了人家的,但更多的则是想到自己如何发展的问题。他说:“衡量水平的规模和标准最主要的是看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他认为,我们在强度研究工作方面不能等硬件,而要从软件的发展上尽快赶上去,并促进硬件的发展。要大力加快试验技术计算机化的进程。应该集中人力、财力,有重点有步骤地逐步实现试验技术的计算机化,改变目前仍停留于人工操作的落后状态。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担负着大型飞机鉴定性试验和疲劳、振动及瞬态热应力试验,而现有的试验设备技术落后、效率低、误差大、试验周期长,很难适应试验工作的要求。他积极向部院领导建议,从国外引进必需的先进设备,以加速强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经部领导批准以后,冯钟越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对引进项目进行了调查论证,从而使引进的项目在技术上达到先进,在价格上比较合理。 为解决瞬态热应力试验设备的落后状态,1977年12月和日本日立公司签订合同,引进日立-80计算机系统,即计算机控制加热加载、瞬态热应力测试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这套设备投入使用以后,瞬态热应力的试验技术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随着航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疲劳试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研制的模拟式和数模混合式自动协调加载设备与国外通用的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模拟式液压伺服加载系统相比,在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为改变这一落后状况,部批准从美国MTS公司引进一套100通道数控协调加载系统。该系统可用于120吨级大型飞机的疲劳试验,兼容静力试验。这是当时国内技术先进的疲劳试验设备。 为了实现飞机设计和制造的现代化,在航空结构分析系统的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以后,冯钟越把研究方向转向关于实现飞机设计与制造自动化这一领域,即研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系统。为了寻找依据,借鉴国外的经验,他把这个课题作为1979年访美时考察的重点之一。在大量收集国内外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立题论证工作,亲自撰写了《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的途径》论证报告。1980年,冯钟越正式向部院领导提出“立足国内现有硬件,不失时机地开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工作”的建议,很快得到部院领导的支持和赞同。1980年底,7760CAD/CAM课题组组成,部任命冯钟越为这个课题组的主任工程师。1981年,他带病冒着盛夏酷暑奔波于北京、沈阳、西安、成都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和联合攻关事宜。正当7760CAD/CAM的研制工作开始起步的时候,1982年10月,冯钟越不幸病逝。7760CAD/CAM系统于1986年研制成功,并获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者:张树楫)简历 l931年12月31日 生于北平(今北京市)。 195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任沈阳飞机制造厂总装车间工艺室主任,后任厂设计科强度组长。 1956年 任沈阳飞机制造厂飞机设计室强度组长。 1961年 任国防部航空研究院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副主任,1962年任主任,1965年调总师办主管结构、强度、试验工作。 1970年 任四川成都歼击机设计研究所强度室主任。 1973年 任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 1982年10月 逝世于北京。主要论著1 冯钟越.三角机翼的影响系数和结构分析.航空技术参考资料,1960. 2 冯钟越.小展弦比机翼的气动弹性问题.国际航空,1960. 3 冯钟越.空气弹性力学引论.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63. 4 冯钟越.歼击机疲劳分析的参数方法.国外航空技术,1973. 5 冯钟越.弹塑性分析方法.固体力学中的有限元素法(译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6 冯钟越.计算图象在产品结构分析上的应用.固体力学中的有限元素法(译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7 冯钟越.计算控制的伺服液压试验设备在大尺寸结构验证试验上的应用.国外航空技术,1979. 8 冯钟越.用于静力分析的航空结构分析系统I型.航空学报,1980(1). 9 冯钟越.模拟飞机结构坠毁的计算机程序.国际航空,1981(9). 10 冯钟越.有限元素法在中国航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英国《FiniteElement News》杂志,1981(2、3)(英文).

内容简介:

1956年,作为新来的干部,江玫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大学母校。总务处为她安排的宿舍恰是她上学时住过的房间。

房间内一切如旧,她在耶稣像后找到了自己当年放的小盒子,里面是镶着两粒红豆的银丝指环。她拿起这两粒依然鲜亮的红豆,往事像一层烟雾一样从心上升起,泪水遮住了她眼睛。

1948年,江玫上大学二年级,她的生活中闯进了两个人。一个是她的同屋、物理系大四学生萧素,另一个是萧素的同班同学齐虹。

萧素以渐进引导的方式,启蒙了江玫的革命思想,鼓励她加入歌咏团唱《黄河大合唱》,在新诗社读艾青和田间的诗,带她阅读革命书籍,邀请她在诗歌朗诵会中扮演《火把》中的唐尼,让她参加墙报抄写、游行救护等工作。

有着一张清秀的象牙白色面孔的齐虹,以他在音乐和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赢得了江玫的爱情。二人爱得如痴如醉。

北京解放前夕,萧素突然被捕,齐虹的反应让江玫清楚地意识到两人间的鸿沟无法跨越。与此同时,江母告诉了江玫她父亲死亡的真相。原来,十五年前,江父也是因思想罪被抓走,不明不白地再没有回来。

父亲的屈死和母亲的眼泪,切身的家庭悲剧,让江玫更清楚自己的人生选择。最后,在国仇家恨的交错下,她坚定地拒绝与齐虹一起去美国,以“我不后悔”为两人的爱情画下了句点。

创作背景

作家宗璞从大学开始创作小说,1950年后以她感到文学的范围越来越窄,只能写工农,而且有模式。她认为与其写一些公式化的东西,不如不写。

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她觉得可以依个人意愿写东西了,于是,结合平素的所见所感,她以自己熟悉的知识分子和校园生活为题材,创作小说来表现知识分子在时代巨变的十字路口的内心搏斗。在当年的年底,她完成了小说《红豆》。

《红豆》送到《人民文学》编辑部后,编辑们无异议通过这篇小说 ,将其作为“双百”方针的创作体现,发表在1957年7月《人民文学》“革新特大号”上。

百度百科--红豆

红豆食品厂毕业论文

食品厂实习周记(三)

实习期间,我置身于实际企业生产环节,了解了各种食品的生产工艺 和流程,有助于我预习专业理论知识。

在厂方技术讲解员不厌其烦的讲解过程中,使我们对食品工业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与之前的预习相联系, 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 收获颇丰。 我们实习了两家著名食品企业,分别是沈阳统一企业有限公司、沈阳燕京啤酒有限 公司,所参观的生产线有方便面、绿茶、啤酒。我们通过参观实习,在无形中有了几种 食品工厂的印象。在这次实习中我看到了预习中经常看到的生产设备如罐装机、传送装 置、油炸机等;以及一些较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如洗瓶/灌装/封盖三合一机。在三个生 产线中唯一有员工和产品直接接触的是方便面生产线,但统一企业的消毒设备非常完 整,值得信赖。在实习中不难发现,大多数的生产环节都是机电一体化,仅有少数检验 以及装料工作需要人力。 在燕京啤酒厂, 啤酒的生产线为密封装置, 企业规模也比较大。 在参观过程中,让我感触较深刻的是每家的企业的管理文化。两家企业在墙壁上随 处可见的各种标语、图画等都给人一种严格的氛围,如统一方便面生产车间中就有这样 一句话:“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让我体会到努力工作的必要。在统一 企业我们感受到的是比较人性化的工作氛围,从厂区设计、休息区的设置以及待客之道 都让人感到十分温馨。 这次参观实习过程中,让我认识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影响 力,学到了很多实际的专业知识,相信会为以后的学习、毕业论文以及工作打下一定的 基础。 最后,感谢学院为我们提供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感谢各位老师在这几天陪我们走 过,感谢各个厂区给我们提供实习的场所以及其技术讲解员的细心讲解!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以写食品生产工艺、卫生安全等方面。开始也不会写,还是寝室哥们给的文方网,帮写的《山药多糖的提取、分离、功能性及其功能食品工艺研究》,很快就通过了萌发对粮食主要营养成份的影响及其断奶食品的工艺研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鲜鸡肉挤压食品工艺条件的研究“麻辣菽肉”大豆组织化食品的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复合马铃薯粉油炸及膨化休闲食品工艺研究挤压五谷杂粮营养早餐谷物食品的研究山药功能性食品工艺与储藏稳定性研究非天然脂肪酸链氨基酸的磷酰化合成及性质研究桂花糯米糖藕食品的工艺研究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师专业素养研究鱼肉仿真工程食品生产工艺及设备研究时产10t宠物食品厂设计油菜籽工艺水综合利用与处理的研究组织改良技术对平菇方便休闲食品风味及品质的影响微波在绿色食品干燥中的工艺及设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洛阳市旅游食品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HACCP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研究食品超高压保鲜技术理论及实验研究猕猴桃真空加工技术研究高水分蒸煮挤压面类食品及在麻辣食品中的应用食品辐照国内外法规标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变性淀粉与食品胶体协同作用的研究牛肉微波方便食品、速冻方便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新型紫马铃薯功能性食品工艺研究荞麦早餐食品的工艺优化及质构特性的研究咸鸭蛋清的超滤脱盐及脱盐蛋清功能性质的研究湖南省食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内蒙古杂粮食品营销策略问题的研究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昌乐食品厂经营发展战略研究啤酒小麦品种筛选、制麦工艺优化与啤酒糟的综合利用新疆民族式快餐与西式快餐运营管理对比研究豆制品辐照保鲜技术研究猕猴桃果汁润肠通便和排铅功能研究姬菇与草菇加工产品的研制及其质量控制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