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养殖场产房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养殖场产房的毕业论文

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加快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本文就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相关的问题与对策作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基层畜牧养殖业已经取得了规模化的发展,而在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也的发展,因此,加大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格外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养殖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

1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品种质量不佳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品种质量不佳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会选择一些私营商贩手里购买种禽,不注重种禽品种质量,而种禽品种质量的高低与养殖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劣质的品种必然会造成种禽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疫病防治不到位

疫病是影响畜禽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问题的发生的根源在于疫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当疫病发生时,不能认识疫病、处理疫病,从而使得疫病扩散,造成畜禽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环境存在较大的隐患

就目前来看,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畜牧养殖环境还不够重视,忽略了畜禽的生活环境的管理,许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喂饱畜禽就可以,对畜禽生长环境却不加重视,尤其是畜禽的粪便,长期积留在养殖场内,畜禽的生活环境比较脏乱,而脏乱的环境就会诱发各类疾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

2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的对策

严查畜牧养殖品种质量,加大市场整顿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种禽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畜牧养殖质量,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就必须加大畜牧养殖品种质量的检查。首先,要对种禽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种禽各方面素质与相关要求相符;其次,要做好种禽品种疫病的检疫,尤其是对品种引进区,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好疫病检疫工作,杜绝一切隐患存在;再者,相关部门必须整顿种禽市场,要取缔一切不正规的品种售卖点,从而避免养殖户购买到不合格的品种。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将种禽的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要成立专业小组,狠抓种禽疫病防治工作,要加大疫病防治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将种禽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疫病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养殖户的认识,同时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将种禽疫病防治手段向养殖户普及,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保证养殖效益。

做好养殖环境的检查

保证基层畜牧养殖环境健康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布局养殖场,在建设养殖场前要考虑到光照、水源、潮湿度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挑选出最佳场址;其次,在养殖场建成后,要定期打扫,及时清理畜禽的粪便,保证养殖场空气流通,对养殖所用的工具要定期消毒,保证养殖饲料质量过关。

完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制度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养殖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要想促进养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就必须加快完善养殖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疫病防治制度,将养殖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从而降低疫病的发生;其次,要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养殖场必须聘用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负责养殖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养殖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培养一支专业的养殖管理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

基层畜牧养殖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基层畜牧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养殖管理工作。养殖管理是畜牧养殖效益的保障,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要根据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既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也要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加大专业养殖管理人员的任用,从而不断提高畜牧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作者:庞雪莲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存仙,张灵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115.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1. 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1.2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正在逐步增加,人们对皮革制品和羽绒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十分巨大,但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肉类人均占有量为380kg,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荷兰的禽蛋人均41kg,我国仅为17kg;新西兰奶类的人均占有量达,我国仅为。在工业中以畜牧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例如皮革及其制品、羽绒极其制品等商品。 1.3国家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型畜牧业,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我国的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牧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2.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 表 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种类 猪(工时/100kg肉) 肉鸡(工时/100kg肉) 火鸡(工时/100kg肉) 奶牛(工时/100kg牛奶) 牛肉(工时/100kg肉) 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 2.2畜牧机械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面我们以挤奶设备为例说明机械化的好处:机器挤奶是机械化奶牛场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如手工来完成,每头牛挤奶一次需12分钟左右,每人每工时只能挤4~5头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在5000公斤左右,每天挤奶三次,其劳动量将占总工作量的40%,且不易保证挤奶的卫生质量,机器挤奶每头牛许5~7分钟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在设计良好的挤奶车间进行,每工时可挤70~80头奶牛,同时还可以保证奶品的卫生质量和奶牛的健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奶牛产量。拿单筒式挤奶机说,每台售价2600元,按10头成乳牛计,仅分摊购置费260元。在费用开支方面,每台挤奶机每天三次挤奶耗电共计度,电费支出元。零配件全年开支50元。由于节省人工开支及奶的质量提高,头均增收不下200元,每头牛年增加产奶量以150公斤计,可增加收入225元左右,两项合计增加收入425元。扣除机器折旧费33元及直接费用(电费27元、零配件5元) 后,每头牛年可增加净收入36元。 2.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的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肉类加工业的产值不到63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禽蛋的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左右,产值不足10亿元。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如:出栏禽畜在产区就地屠宰,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而且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引起的死亡和掉膘,减少经济损失。生猪的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鸡肉的熟食加工产品较生肉分割产品可增值3~5倍或更高。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已有的研究表明,海峡两岸间一方面是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科技水平、资本实力、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诚如《两岸经贸论坛共同建议》所指出的:“两岸农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岸应结合双方的农业优势,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互惠双赢,扩大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①。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随着人类改造和支配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掠夺式资源开发等,直接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紧张。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巨大压力,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日、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中国大陆,“循环经济”也正由一个陌生的名词和概念,逐渐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和战略,并从内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陆已在辽宁、贵阳、广西贵港、广东南海、内蒙古包头、新疆石河子、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循环经济也刚刚起步,在属于薄弱环节的农业更是困难重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循环经济在农业上难以取得进展,恰恰相反,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在多年卓有成效的中国生态农业等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然而,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2003)。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上海崇明的前卫村模式以及辽宁省“四位一体”日光大棚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先进典型。其中,辽宁省农民首创的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是农业现代化新路线的体现。 此外,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食用菌生物链循环模式、有机农业开发模式、设施农业生态模式、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2004)。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绿色、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农业高新技术,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刘志(2005)、王鲁明等(2005)分别根据陕西及山东青岛的实际,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2005;李玉明,2005;袁久和,2005)。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汪怀建(2005)探讨了适合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农业生态工程模式;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等等。 但以上述各种模式并不代表我国循环型农业的全部,各地在研究、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还应从当地实际出发,既可以采用一种模式,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而且不论实行什么模式,都必须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使经济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的物质循环之中。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归类,但黄贤金等(2004)曾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发展循环型农业大体可以采用的模式: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如: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 (二)关于发展方向 对于如何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应大力提倡,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对此,季昆森(2005)也撰文指出: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实际上,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运用有更广阔的领域,其实质就是循环经济原则在发展生态农业上的运用,可称之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 (三)关于发展策略 与德国等先行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从总的来看,源于对传统农业环境后果的反思以及受循环经济思想的启发而提出的“中国循环型农业”,目前甚至还没有比较明确、统一的定义,全国上下就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解性或者概念性的初始发展阶段,尤其是对于物质循环和价值增殖等揭示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的量化研究和系统分析更是难得一见,仍有许许多多的理论、技术、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问题亟待学术界研究解决。 具体来说,一是迫切需要对循环型农业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科学解释,真正理解和把握农业循环经济丰富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方向;二是鉴于各地丰富多彩的实践已在某种程度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对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如:立体农业,农业生产物质循环利用(规模化养猪业等),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模式(休闲观光农业),农业一、二、三产业的产业链联接模式(新型农业产业化),以及生物能的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发展的新领域)等,进行更系统、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物质代谢分析及经济效益核算等,重点突出案例中的循环过程和效益评价及生态性三个方面),努力做到既总结经验(与理论研究相呼应),又努力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或措施,也是非常迫切和有益的;三是在全国还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的循环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之前,对循环型农业进行全方位探索和多视角的科学研究,逐步建立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规划,也是学术界需要大力研究的现实课题;四是人们还应从各地资源及环境等禀赋以及当前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分析、比较有关国家或国内先进地区(包括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发展的一般经验与教训,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对循环型农业的发展战略与制度 (政策)创新进行研究,为农业循环经济建设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三、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之探讨 (一)台湾循环型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尽管台湾岛内鲜有诸如“循环型农业”等提法,但台湾省在永续农业的发展、研发与发展策略等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已注意到,台湾地区是世界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台湾地区因经济快速成长,以致工业、农业污染严重,人民健康与生活环境也日益受到威胁。一方面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饮食安全等越来越重视,绿色(有机)蔬果产品广受消费者的青睐;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已对环境造成危害及长远的不良后果,并逐渐地恶化、蔓延,正在对自身居住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因而,面对循环经济时代的到来,两岸人民都应该从更高层次上重新探索人类到底应该生产什么、怎么生产,怎样消费、怎样生活…… 如:养猪业一直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畜牧业,其产值多年来高居台湾单项农产品之首,但如何减少养猪业产生的废水污染却是直接影响并决定该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之一。据报道,2004年台湾地区废污水BOD的日产生量为4223吨,其中673吨为畜牧废水,为有效控制养猪废水污染,环保部门依据“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具体的“放流水标准”,为达到上述管制标准,1990年来他们开始辅导业者设置废水处理设备。目前,台湾养猪场主要采用包括固液分离、厌气处理和好气处理三个阶段的“三段式废水处理系统”。但从总的来看,养猪业仍面临着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处境,还须进一步改善其技术效率(萧景楷等,2006)。又以岛内香菇生产废弃物(废渣)处理问题为例。2004年台湾地区的香菇总产量为4866吨,其中袋栽香菇4714吨,约占总产量的97%。除了木屑等残渣外,袋栽香菇还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显然,面对如此大量的废弃物,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已无法代为处理,而且如此大量的废弃物也不是传统之掩埋与焚烧方法等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有学者提出通过立法与民间协助,进行“源头减量”与“资源回收与再生”,以降低废弃物清理成本及避免废弃物清理时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更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基于经济诱因机制的“课税”与“补贴”的“两政策工具”,等等(魏乾城等,2006)。 再以国人比较熟悉的茶叶为例,台湾地区半发酵茶的制造技术堪称世界翘楚,其品种、栽培技术、花园设施等方面均领先于大陆;而且台湾省自1987年开始引进有机农业的理念,自1995年试作,至1998年已有35户共22公顷投入有机茶生产行列,而且有机茶生产规模仍在不断成长当中…… 诚如台湾有机农业发展协会执行秘书陈琦俊所言:人类唯有再度回到“与大自然共生”的原点,来取得安全的食粮,才是环境和人类永续生存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一切恰恰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祖国大陆所需要进一步面对和妥善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均处于初始发展阶段,而且都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循环型农业和永续农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看好。 (二)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协同发展的策略选择 为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结合当前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建议尽快研究、建立起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制度性安排。 一是要充分利用两岸现有科技合作政策和人员往来的渠道,积极开展两岸循环型农业研究人员的互访讲学、互聘客座研究人员、交换培养研究生等,通过人员的交流带动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发展; 二是要通过两岸科技交流机构的协商讨论,每年轮流在两地举办1次以上综合性的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研讨会,为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者们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新平台。从总的来看,福建省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建议由闽台科技交流协会牵头组织、发动两岸有关科研、教学单位从事循环型农业研究与实践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率先举办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理论与实践发展学术研讨会; 三是要深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具体项目与方式方法。审视近年两岸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目前尚无循环型农业方面的项目。从两岸农业资源与科技和市场整合的现实需要出发,可以考虑共选项目、共同研发、分别出资、成果共享等的具体方法与途径。而且我们建议,作为全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福建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在漳州、泉州等传统对台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内,增设闽台(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示范区; 四是要以本次两岸经贸论坛为契机,抓紧抓好新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尤其是要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欢迎台湾农民、农业企业到大陆投资、兴业,积极寻求与台湾循环型农业专家与投资者们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可以肯定,通过上述努力与制度安排,必将有力促进两岸同行专家与实践探索者们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从大陆及台湾地区循环型农业的提出与内涵、发展的历程与成效、研究的进展与成果、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发展的策略与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潜力等方面,深入分析、比较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探讨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的目标、模式、途径及其配套措施等,进而提出框架性的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策略及目标,以期促进海峡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 四、结束语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逐渐探索和总结出来的具体实践模式,农业循环经济也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并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首先简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内涵,着重探讨了大陆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比较了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及两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从以上分析与讨论中可以看出,两岸在循环型农业发展、研发与管理过程中,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又呈现出了互补的态势;通过两岸交流与合作,既可以充分了解台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发展和永续农业的运行轨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了解台湾地区有关永续农业的一系列发展模式与经验教训;通过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对比分析,还可以提出一些可相互借鉴的发展模式与对策措施,以及两岸循环型农业合作发展的目标、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等,达到既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化与共享,促进两岸循环型农业的协同发展,又可为海峡两岸共同迎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挑战开创出新的契机。

关于养猪场产房的毕业论文

写养猪的毕业论文?可以写写猪病的危害\及预防!可以找些书或网\报纸上的文章,直接扒到你论文里!还有人家要得 是范文吧!上面两个垃圾!!弄那些资料还用你们在着罗嗦了!

猪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不仅对养猪业发展有所影响,也关系著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养殖户对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极为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摘 要]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由于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猪流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病突然,并且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极快,感染上病毒的猪很快就会出现发热以及上呼吸道发炎的症状。近几年,甲型流感疫情更是成为了猪流感中的一个典型,成为了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猪流感对猪的养殖和猪产品市场都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对猪流感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猪流感发病的情况,简要谈谈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猪流感 特点 防治 1 猪流感的主要情况 要想做好猪流感的防治工作,首先需要对猪流感这种急性的传染病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了猪流感的特点、症状以及病理的情况下,才能对猪流感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流行特点 猪流感作为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流行的范围广。无论哪个品种、哪个性别、哪个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并且无论哪个季节都可能爆发猪流感,只是在晚秋在早春这一时间段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病猪和康复猪是猪流感最主要的传染源,并且传播的途径很广,通过飞沫经过呼吸道进行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饲料进行传播,传播速度极快。虽然说猪流感一般不会造成猪的死亡,但是大范围的感染情况,还是会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临床症状 猪流感在临床上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病急,传播快。通常只有发现猪群中有猪感染上了猪流感,在1到2天内,大面积的感染情况就会爆发。猪在感染猪流感之后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弱、体温升高等情况,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口流白沫等情况,甚至还会因为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无法站立起来。但是猪流感的病程比较短,只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通常发病后7天之内猪就能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就很可能引起死亡的现象。妊娠期的母猪抵抗力一般比较弱,如果感染上了猪流感就极易由于胎盘的感染造成流产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母猪的死亡。即便是母猪没有流产或者死亡,最终产下的猪仔即使不是木乃伊胎,也会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发育不良的情况。 病理变化 感染上猪流感的猪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那些症状,是因为猪的身体内部由于感染猪流感出现了病理变化。感染猪流感之后猪的呼吸道会出现充血、肿胀的情况,并且会附有粘稠的液体。胸腔内部也会积蓄过多的有纤维素样的浆液。心叶、肺脏尖叶等的背部和基底部还会呈现为紫红色,并且变得坚实、塌陷。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周围的肺组织反而呈现出苍白气肿的状态,器官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分明。不仅如此,染病的猪的胃肠还会出现卡他性炎症。 2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预防措施 提高猪体的抗病能力 想要降低猪感染猪流感的机率,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就是要提高猪体的抵抗力,猪的抵抗力提高了,自然不容易被病毒感染。要想提高猪的抵抗力,主要应该通过对猪进行的精心、科学的饲养。首先,要保证猪饲料干净,未被污染,其次还要注意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猪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生长所需要能量和必须的营养物质,尤其要注意猪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供给,其对增强猪的体质、提高猪的抵抗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抓好猪舍保温 猪作为一种恒温动物,其健康成长需要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为了不打破猪内外体温的平衡,提高猪对于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需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阴冷潮溼、或者多变的猪舍环境都会影响猪的生长,降低猪的抵抗力,提高猪患上猪流感的可能性。 坚持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同样有利于提高猪的抵抗力,促进猪的健康成长。坚持让猪每天都进行适当的运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运动的度,切记不可太过,例如不能让猪户进行快跑,更不能让猪因为运动而出大汗。 带猪喷雾消毒 为了尽可能减少流感病毒对猪的威胁,需要有计划的定时的对猪舍进行喷雾消毒,特别是在晚秋到早春这段疫情高发的季节更是要加强喷雾消毒工作。除了每周必须进行的一次定期消毒之外,每天还应该根据需要进行2次到3次的紧急消毒。消毒使用的喷雾容易通常是的醋酸溶液。 及时隔离病猪 正如前面所说猪流感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因此一旦发现有猪感染了猪流感病毒或者疑似感染了猪流感病毒就应该及时的将其进行隔离。另外在其他养猪户的猪出现了猪流感的情况下,养猪户应该要及时的保护和封闭好自家的猪,尽量减少无关人员之间的往来,以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播。 治疗方法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主要是针对猪的疫病比较轻的情况使用的治疗方法。如果猪仅仅出现打喷嚏、流涕或者轻微的咳嗽等症状,采取脱敏治疗的方法基本是就能够控制住疫病了。脱敏治疗的方法是对猪进行维生素C的补给,从而维持猪体的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补给的量为每次10到20毫克,每日一到两次。 抗病毒治疗 当猪的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仅仅依靠脱敏治疗已经很难控制疫病了,这时候就需要对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在猪食用的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也可以在猪饲料或者饮用水中加入克毒金刚。若在猪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则其比例应该为到,并且需要每天饲喂三次,连续饲喂三天。若是使用克毒金刚兑饮用水的方法则应该按照100g克毒金刚兑250kg水的比例,需要让猪连续自由饮用3到5天。还可以按照克毒金刚100g,水400kg,饲料200kg的比例进行拌料,用拌料对猪连续进行3到5天的饲喂。如果猪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还可以对其进行3%的安乃近的注射,注射量根据猪的体重来确定,通常每千克对应30毫克的剂量,每日注射两次,连续注射两天。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方法,对于猪流感的治疗也有很好的功效。可以将25g的杏仁、麻黄、甘草,50g的生石膏、桑皮、知母,混合起来进行研磨之后,新增到饲料中对猪进行喂养,用量为每日60g,连续喂养3天。与此同时还需要取葛根、大青叶、绿豆、贯众各150g煎水之后让猪引用。 总而言之,猪流感作为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猪的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做好猪流感的防治,极有可能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猪流感的病例和特点,总结猪流感的有效防治技术,对于猪的养殖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纯,朱萍.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畜牧兽医科技资讯,2012,02:81-82. [2]上官新乐. 猪流感和猪感冒的防治技术[J]. 农村养殖技术,2012,21:27. [3]张仕权.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中国猪业,2009,07:51 篇2 浅谈猪的疾病防治措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业也在向着大型化、规模化、科学化的新方向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养猪业,大型养殖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猪的疾病防治不到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型养猪场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种猪养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疾病种类进行归类与总结,并对种猪养殖现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并针对这些疾病提出一系列防御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猪的疾病防治 归类与总结 防御措施 一、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意义与目的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个体养殖户所养殖的猪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流行比例日益变高,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以及造成疾病的传染,从而对养殖户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不仅仅要了解常见的疾病,还要深入养殖场内部,不管观察与研究其疾病的特性。并且,在种猪肢蹄病、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面板病等各类疾病上要充分解释说明,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养殖户的损失。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炼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还可能伴随着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 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中可以选择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 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出现红肿或脓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那么,该如何做好猪消化系统疾病呢?第一: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第二: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新增抗生素以及米糠等。第三: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与猪面板病 猪的肢蹄病目前主要发病特征为猪的各个关节肿大,严重的会导致猪脚破裂,严重地情况下会使得患病的猪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1.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2.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3.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工作,保障猪舍内没有尖锐物体。一旦病猪患上肢蹄病要立刻采用药物治疗,所采用的药物有10mL安痛定、青霉素与塞米松等。 病猪患上面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面板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目前,治疗猪的面板病的主要措施有,前期防治有保障猪舍的清洁与干爽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后期治疗措施要在猪身上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或敌百虫溶液等。如果猪的面板病出现全身感染,应当进行注射青霉素与塞米松。 4.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目前,对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饲养防治与药物防治措施。饲养防治措施主要指的是猪舍通风条件要好,对猪舍要做好御寒与避暑工作,保障猪舍的总体生活环境良好。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土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各类药物。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与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第二: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第三:加强日常检验力度,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第四:要加强对猪群的检疫力度,这不仅仅包括养殖的安全,这还是对人食用猪肉这一严峻问题能否安全的关键,所以一切要掌握好搞笑的检疫方法,绝不能让一头病猪流入市场,也绝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百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记者 熊昌彪. 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体系[N]. 中国医药报,2011-03-08B01. [2]姜学良,江希玲,姜学武. 猪疾病防治的方法和措施[J]. 吉林畜牧兽医,2013,01:24-27.

从汉代起,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丰富的养猪经验,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的养猪技术。据有关专家根据各地出土的陶猪和滑石猪对照当代主要猪种研究,在汉代我国就已形成至少五个类型的优良种猪。华北猪:体型较大,头部长且直,耳大下垂。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文物室收藏的陶猪圈,内有一陶猪,外型与华北猪相同,在苏北地区的汉墓中,这种体型的陶猪较为常见,如此看来,华北猪的分布范围较广。大伦庄猪:头嘴短小,颈、腿皆短,背阔微凹,腹部下垂,臀部发达。今产于江苏的泰州、泰兴、如皋一带,是我国优良猪种之一,泰州新庄汉墓出土的滑石猪,具有大伦庄猪的基本特征,看来这一猪种在汉代已经形成。四川猪:头短宽,颜面凹曲,身躯宽短,四肢结实,臀部丰厚,已具备早熟易肥的特点。贵州猪:体型小而丰圆,嘴尖细而短,属脂肪型。��(13)�� 汉唐周边地区也有养猪业。如《后汉书·朱浮传》中就谈到:"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膞而还。"东北的挹娄,《三国志·魏志·东夷传》说"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唐代室韦,《新唐书·北狄传》称其:"有牛不用,有巨豕食之。"可见东北各族人民对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是有贡献的,我国较早形成了相畜术,西汉前期已出现相猪术,《史记·日者列传》记载了一系列的相畜专家,其中"留长孺以相猪立名",可能还著有《相猪经》之类的专著,但早已失传,后人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中曾引留长孺相猪法:"短喙无柔毛者良,一厢有三牙者难留。"《齐民要术·养猪》篇首就开门见山地说:"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贾思勰虽没有注明出处,但这是留长孺相猪法却毫无疑问。从近代农民的经验看,有柔毛者体质差,生长缓慢,无柔毛者则反之;嘴短者,吃口好,增重快,嘴长而一侧牙多者,则吃口差,生长慢,生下小猪 ,亦不健康,由此可见古代的相猪术还是有道理的。对于肉用猪的选择,贾思勰提出了看外型选择的方法,"共食豕,乳下者佳,简取别饲之。""乳下者",小猪吃奶时最经常抢到奶头者,比其它小猪吃到的乳汁多,故生长发育快。� 初生小猪的养护,也形成一套专门的措施。南北朝气候寒冷,隆冬寒夜出生的小仔猪,必须采取防寒措施。《齐民要术》介绍了一种蒸法,小猪出生后放入蒸笼一宿,锅下燃以微火,使笼内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其效果如同当代妇产医院的小儿恒温箱,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人们还注意到,小猪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阉割,才能提高出肉率,并使猪肉细嫩。小猪觅食和消化能力较弱,需要补充粟、豆之类的精料,但由于精料很少,为防被大猪抢食,人们采取的方法是:"埋车轮为食场,散粟豆于内,小豚足食,出入自由,则速肥。"而大猪则被阻挡在外。这些措施使小猪的正常发育得到保证。在徐州地区的墓葬中,母猪哺乳仔猪的陶模型时有出土,其年代从两汉迄于北朝末期,如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就有两件北齐时期的作品,母猪与小猪为浮雕式一体制作,母猪膘肥肚宽,躺卧地上,五六只体态圆滚的小猪,在一起拱着乳头吃奶,场景安详亲和,可以说是《齐民要术》养猪篇的佐证。在猪的催肥方面,西汉前期发明了"麻盐肥豚豕"法。《淮南万毕术》记载:"取麻子三升,扌寿千余杵,煮为羹,以盐一升著中,和以糠三斛,饲豕则肥也。"麻子含油率很高(后世常用麻子榨油),捣碎煮熟,香味浓郁,适口性好且易消化吸收,以此喂猪,上膘很快。南北朝时期还采取减少运动的催肥方法,《齐民要术》提出"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猪圈越小,猪的活动空间越小,运动量越小,消耗也越少,养分更多地转化为肌肉和脂肪,增肥自然更快。

养殖场毕业论文怎么写的

通过对北京相关机构的调查确定,栀子、白术、牛膝均为临床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其饮片包括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白术、炒白术、焦白术、牛膝及酒牛膝。其中定性分析方面多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定量方面多采用色谱法测定部分指标成分的含量。然而,中药具有化学成分复杂,炮制方法多变的作用特点,对于中药而言,这种质量控制模式存在缺陷。基于此现状,本文以这九种药材饮片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质量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期完善和提高质量标准的控制水平。反相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研究首次采用C18反相薄层色谱代替传统的硅胶薄层色谱,对栀子、白术、牛膝等九种饮片进行定性鉴别的研究。相较于原有质量标准中的定性鉴别,本研究中白术及其炮制品的C18反相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法,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信息,提高鉴别的准确性;而各药材饮片的前处理方法更为简便,展开剂更为简单,安全;同时C18反相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反映信息一致,可用于药材的高通量、快速检测。2.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栀子、白术、牛膝等九种饮片的指纹图谱。栀子饮片及炒栀子的指纹图谱中标定了9个特征峰,焦栀子的指纹图谱中标定了5个特征峰,10批不同厂家的栀子饮片相似度在以上,10批不同厂家的炒栀子饮片相似度在以上,9批不同厂家的焦栀子饮片相似度仅在以上;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0个特征峰,不同厂家的白术饮片,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以上,10批不同厂家的焦白术相似度在以上;牛膝、酒牛膝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4个特征峰,不同厂家的白术饮片,13批不同厂家牛膝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以上,5批不同厂家酒牛膝相似度在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各饮片指纹图谱中的特征峰进行了指认。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指纹图谱中的8个特征峰得到了初步指认;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指纹图谱中共指认了6个特征峰;牛膝、酒牛膝指纹图谱中的7个特征峰得到了初步的指认;通过对各饮片指纹图谱中特征峰的初步指认,能够得到各饮片更加完整的化学成分信息。2.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栀子、炒栀子及焦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和二萜色素类化合物(西红花苷Ⅰ)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中内酯类化合物(白术内酯Ⅰ、Ⅱ、Ⅲ)和挥发油类化合物(苍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牛膝及酒牛膝中植物甾酮类化合物(p-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所建立的九种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准确度范围为95%~105%,方法学均符合规定,证明所建立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九种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3.水煎液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栀子、白术、牛膝等9味饮片水煎液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栀子、炒栀子及焦栀子水煎液中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的含量;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水煎液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及苍术酮的含量;牛膝及酒牛膝水煎液中p-蜕皮甾酮的含量,并与上述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机试剂提取液及水煎液中各类成份的含量均有较大差异,且具有一定变化规律。

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是域外引进的畜牧良种、畜牧技术等适应中国的生存环境,并且融入到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体系当中,逐渐形成有别于原生地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新品种的过程。具体的畜牧良种方面,从自古的“六畜”、“奇畜”到今天的畜牧业发展都曾受到域外因素的影响。畜牧动物如此,畜牧植物也有引进及本土化的历程,以苜蓿为代表的牧草就在引入中国后发生了较大的功能性改造。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史也是在借鉴外族经验与教训的同时才能不断创造辉煌。此外,畜禽饲养技术、畜牧兽医技术的不断成熟也掺杂着域外的因素,而域外引进的畜牧良种在提高了畜牧业地位的同时也促进了畜牧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因此研究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以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为研究对象,对历史时期域外引进的主要畜牧动物、植物及畜牧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其本土化的主要形式、影响因素及最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论证分析。论文整体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论述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及对本土化理论的把握,对“域外”、“引种”、驯化与驯养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阐释。第三章主要是对畜牧良种的引进和本土化梳理,具体从劳役牲畜及畜牧植物-苜蓿两个方面分析其引进历程及本土化。第四章主要分析域外畜牧技术的引进、畜牧良种的引进对畜牧制度的发展发挥的作用。第五章论证域外畜牧科技引进及本土的形式与影响因素。第六章在分析域外畜牧科技引进与本土化过程中总结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一一进行了阐述,也由此为着力点,从更宽泛的角度和更深入的挖掘文章的写作意义,以求切实能对域外畜牧科技的引进及其本土化有所研究创新。最后为结语部分,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做一些历史角度的思考,以期能对现实有所启发,也是完善了篇章的逻辑结构,是为本文的收尾。[1] 夏学禹. 论中国农耕文化的价值及传承途径[J]. 古今农业. 2010(03)[2] 余达忠. 农耕社会与原生态文化的特征[J]. 农业考古. 2010(04)[3] 汪慧玲,张文婷. 汉唐西北农牧分界线变迁原因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06)[4] 齐秀华. 游牧经济的生产力构成及其基本内涵[J]. 理论研究. 2009(06)[5] 罗志田. 与时偕行的中国农耕文化[J]. 中华文化论坛. 2009(S2)[6] 程芳. 浅论汉武帝“富国强兵”战略与抗击匈奴的胜利[J]. 黑龙江史志. 2009(19)[7] 王静. 魏晋南北朝的移民与饮食文化交流[J].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8] 樊志民. 农业进程中的“拿来主义”[J]. 生命世界. 2008(07)[9] 吴伊娜. 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一些认识[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04)[10] 额尔敦扎布. 游牧经济的合理内核——人与自然的和谐[J].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07(01)

猪疾病的治疗与诊断不仅对养猪业发展有所影响,也关系著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养殖户对猪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极为关注。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浅析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摘 要] 猪流感是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由于猪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猪流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发病突然,并且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极快,感染上病毒的猪很快就会出现发热以及上呼吸道发炎的症状。近几年,甲型流感疫情更是成为了猪流感中的一个典型,成为了引起全世界广泛关注的一个国际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猪流感对猪的养殖和猪产品市场都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对猪流感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猪流感发病的情况,简要谈谈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猪流感 特点 防治 1 猪流感的主要情况 要想做好猪流感的防治工作,首先需要对猪流感这种急性的传染病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了猪流感的特点、症状以及病理的情况下,才能对猪流感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流行特点 猪流感作为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流行的范围广。无论哪个品种、哪个性别、哪个年龄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并且无论哪个季节都可能爆发猪流感,只是在晚秋在早春这一时间段内感染的可能性更大。病猪和康复猪是猪流感最主要的传染源,并且传播的途径很广,通过飞沫经过呼吸道进行传染是最主要的传染方式。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饲料进行传播,传播速度极快。虽然说猪流感一般不会造成猪的死亡,但是大范围的感染情况,还是会给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临床症状 猪流感在临床上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就是发病急,传播快。通常只有发现猪群中有猪感染上了猪流感,在1到2天内,大面积的感染情况就会爆发。猪在感染猪流感之后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弱、体温升高等情况,病情严重的还会出现呼吸急促、口流白沫等情况,甚至还会因为肌肉和关节的疼痛,无法站立起来。但是猪流感的病程比较短,只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通常发病后7天之内猪就能恢复健康,但是如果出现了并发症就很可能引起死亡的现象。妊娠期的母猪抵抗力一般比较弱,如果感染上了猪流感就极易由于胎盘的感染造成流产的现象,严重的还会直接导致母猪的死亡。即便是母猪没有流产或者死亡,最终产下的猪仔即使不是木乃伊胎,也会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表现出发育不良的情况。 病理变化 感染上猪流感的猪之所以会表现出上述那些症状,是因为猪的身体内部由于感染猪流感出现了病理变化。感染猪流感之后猪的呼吸道会出现充血、肿胀的情况,并且会附有粘稠的液体。胸腔内部也会积蓄过多的有纤维素样的浆液。心叶、肺脏尖叶等的背部和基底部还会呈现为紫红色,并且变得坚实、塌陷。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周围的肺组织反而呈现出苍白气肿的状态,器官和周围组织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分明。不仅如此,染病的猪的胃肠还会出现卡他性炎症。 2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 预防措施 提高猪体的抗病能力 想要降低猪感染猪流感的机率,最基本的预防措施就是要提高猪体的抵抗力,猪的抵抗力提高了,自然不容易被病毒感染。要想提高猪的抵抗力,主要应该通过对猪进行的精心、科学的饲养。首先,要保证猪饲料干净,未被污染,其次还要注意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猪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生长所需要能量和必须的营养物质,尤其要注意猪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的供给,其对增强猪的体质、提高猪的抵抗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抓好猪舍保温 猪作为一种恒温动物,其健康成长需要处于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因此为了不打破猪内外体温的平衡,提高猪对于流感病毒的抵抗力,需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阴冷潮溼、或者多变的猪舍环境都会影响猪的生长,降低猪的抵抗力,提高猪患上猪流感的可能性。 坚持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同样有利于提高猪的抵抗力,促进猪的健康成长。坚持让猪每天都进行适当的运动,但是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好运动的度,切记不可太过,例如不能让猪户进行快跑,更不能让猪因为运动而出大汗。 带猪喷雾消毒 为了尽可能减少流感病毒对猪的威胁,需要有计划的定时的对猪舍进行喷雾消毒,特别是在晚秋到早春这段疫情高发的季节更是要加强喷雾消毒工作。除了每周必须进行的一次定期消毒之外,每天还应该根据需要进行2次到3次的紧急消毒。消毒使用的喷雾容易通常是的醋酸溶液。 及时隔离病猪 正如前面所说猪流感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因此一旦发现有猪感染了猪流感病毒或者疑似感染了猪流感病毒就应该及时的将其进行隔离。另外在其他养猪户的猪出现了猪流感的情况下,养猪户应该要及时的保护和封闭好自家的猪,尽量减少无关人员之间的往来,以免疫病的进一步传播。 治疗方法 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主要是针对猪的疫病比较轻的情况使用的治疗方法。如果猪仅仅出现打喷嚏、流涕或者轻微的咳嗽等症状,采取脱敏治疗的方法基本是就能够控制住疫病了。脱敏治疗的方法是对猪进行维生素C的补给,从而维持猪体的白细胞内维生素C的浓度。补给的量为每次10到20毫克,每日一到两次。 抗病毒治疗 当猪的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仅仅依靠脱敏治疗已经很难控制疫病了,这时候就需要对猪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在猪食用的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也可以在猪饲料或者饮用水中加入克毒金刚。若在猪饲料中新增盐酸吗啉胍则其比例应该为到,并且需要每天饲喂三次,连续饲喂三天。若是使用克毒金刚兑饮用水的方法则应该按照100g克毒金刚兑250kg水的比例,需要让猪连续自由饮用3到5天。还可以按照克毒金刚100g,水400kg,饲料200kg的比例进行拌料,用拌料对猪连续进行3到5天的饲喂。如果猪出现体温过高的情况,还可以对其进行3%的安乃近的注射,注射量根据猪的体重来确定,通常每千克对应30毫克的剂量,每日注射两次,连续注射两天。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方法,对于猪流感的治疗也有很好的功效。可以将25g的杏仁、麻黄、甘草,50g的生石膏、桑皮、知母,混合起来进行研磨之后,新增到饲料中对猪进行喂养,用量为每日60g,连续喂养3天。与此同时还需要取葛根、大青叶、绿豆、贯众各150g煎水之后让猪引用。 总而言之,猪流感作为猪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是猪的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做好猪流感的防治,极有可能给养猪户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猪流感的病例和特点,总结猪流感的有效防治技术,对于猪的养殖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纯,朱萍.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畜牧兽医科技资讯,2012,02:81-82. [2]上官新乐. 猪流感和猪感冒的防治技术[J]. 农村养殖技术,2012,21:27. [3]张仕权. 猪流感的防治技术[J]. 中国猪业,2009,07:51 篇2 浅谈猪的疾病防治措施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养殖产业也在向着大型化、规模化、科学化的新方向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养猪业,大型养殖场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猪的疾病防治不到位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型养猪场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种猪养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疾病种类进行归类与总结,并对种猪养殖现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并针对这些疾病提出一系列防御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 猪的疾病防治 归类与总结 防御措施 一、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意义与目的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在个体养殖户所养殖的猪患上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流行比例日益变高,对于个体养殖户而言,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以及造成疾病的传染,从而对养殖户的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不仅仅要了解常见的疾病,还要深入养殖场内部,不管观察与研究其疾病的特性。并且,在种猪肢蹄病、种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病、链球菌病以及面板病等各类疾病上要充分解释说明,及时做好防控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疾病的蔓延与传播,避免养殖户的损失。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与防治工作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炼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其中,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猪突然倒地且伴随着体温升高的现象,还可能伴随着猪的四肢出现游泳形状或者口吐白沫。 在猪链球菌病防治上可以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其中可以选择强力霉素、10mL 安痛定、加 160-480 万青霉素等等。如果猪的淋巴结脓肿型症状出现红肿或脓包,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先将其切开,然后将里面的脓水排出,用药物进行清洗。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那么,该如何做好猪消化系统疾病呢?第一: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尽量不要给猪喂食已经霉变的饲料或别的东西。第二:在防御措施上也保持饮水的清洁,可以进行全群投药,在饲料中可以尝试新增抗生素以及米糠等。第三:当猪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时,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土霉素、林可霉以及5-15mL 的痢菌净,这几种药物应当分开注射。 3.猪的肢蹄病与猪面板病 猪的肢蹄病目前主要发病特征为猪的各个关节肿大,严重的会导致猪脚破裂,严重地情况下会使得患病的猪无法站立。对于患猪的肢蹄病防治工作上,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防治措施:1.要保障猪舍的环境清洁与空气流通干爽。2.要使得猪群的密度不适宜太大,以防止猪群之间的打斗。3.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工作,保障猪舍内没有尖锐物体。一旦病猪患上肢蹄病要立刻采用药物治疗,所采用的药物有10mL安痛定、青霉素与塞米松等。 病猪患上面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面板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目前,治疗猪的面板病的主要措施有,前期防治有保障猪舍的清洁与干爽且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后期治疗措施要在猪身上喷洒高锰酸钾溶液或敌百虫溶液等。如果猪的面板病出现全身感染,应当进行注射青霉素与塞米松。 4.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与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目前,对猪的呼吸道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分为饲养防治与药物防治措施。饲养防治措施主要指的是猪舍通风条件要好,对猪舍要做好御寒与避暑工作,保障猪舍的总体生活环境良好。药物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土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强力霉素等各类药物。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使用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慢性呼吸道疾病要进行长期的治疗与调理,切不可急于求成。 三、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第二: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第三:加强日常检验力度,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第四:要加强对猪群的检疫力度,这不仅仅包括养殖的安全,这还是对人食用猪肉这一严峻问题能否安全的关键,所以一切要掌握好搞笑的检疫方法,绝不能让一头病猪流入市场,也绝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顾百姓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记者 熊昌彪. 建立重大疾病防治体系[N]. 中国医药报,2011-03-08B01. [2]姜学良,江希玲,姜学武. 猪疾病防治的方法和措施[J]. 吉林畜牧兽医,2013,01:24-27.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1. 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1.2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正在逐步增加,人们对皮革制品和羽绒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十分巨大,但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肉类人均占有量为380kg,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荷兰的禽蛋人均41kg,我国仅为17kg;新西兰奶类的人均占有量达,我国仅为。在工业中以畜牧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例如皮革及其制品、羽绒极其制品等商品。 1.3国家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型畜牧业,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我国的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牧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2.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 表 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种类 猪(工时/100kg肉) 肉鸡(工时/100kg肉) 火鸡(工时/100kg肉) 奶牛(工时/100kg牛奶) 牛肉(工时/100kg肉) 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 2.2畜牧机械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面我们以挤奶设备为例说明机械化的好处:机器挤奶是机械化奶牛场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如手工来完成,每头牛挤奶一次需12分钟左右,每人每工时只能挤4~5头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在5000公斤左右,每天挤奶三次,其劳动量将占总工作量的40%,且不易保证挤奶的卫生质量,机器挤奶每头牛许5~7分钟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在设计良好的挤奶车间进行,每工时可挤70~80头奶牛,同时还可以保证奶品的卫生质量和奶牛的健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奶牛产量。拿单筒式挤奶机说,每台售价2600元,按10头成乳牛计,仅分摊购置费260元。在费用开支方面,每台挤奶机每天三次挤奶耗电共计度,电费支出元。零配件全年开支50元。由于节省人工开支及奶的质量提高,头均增收不下200元,每头牛年增加产奶量以150公斤计,可增加收入225元左右,两项合计增加收入425元。扣除机器折旧费33元及直接费用(电费27元、零配件5元) 后,每头牛年可增加净收入36元。 2.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的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肉类加工业的产值不到63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禽蛋的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左右,产值不足10亿元。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如:出栏禽畜在产区就地屠宰,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而且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引起的死亡和掉膘,减少经济损失。生猪的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鸡肉的熟食加工产品较生肉分割产品可增值3~5倍或更高。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建设养殖场毕业论文

浅析机械化和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一个工业国家的人均畜产品量是反映国家发达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近年来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和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畜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而没有实现机械化的畜牧业,就如同一辆没有内燃机的车子,怎能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 1. 畜牧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1.1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耕地和市场的约束,效益增长乏力,对农民增收拉动力减弱,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找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必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对外开放,农副产品市场将会受到冲击,而畜产品生产由于劳动密集度高,目前还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紧跟国际市场,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 1.2市场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表明畜牧业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品正在逐步增加,人们对皮革制品和羽绒制品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我国畜牧产品的产量十分巨大,但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丹麦肉类人均占有量为380kg,我国人均占有量仅为;荷兰的禽蛋人均41kg,我国仅为17kg;新西兰奶类的人均占有量达,我国仅为。在工业中以畜牧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商品的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例如皮革及其制品、羽绒极其制品等商品。 1.3国家政策支持畜牧业发展,并指明了发展方向。 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今后的畜牧业发展中,应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高效型畜牧业,走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加快我国的畜牧业现代化步伐,以更好地适应入世后国际市场对畜牧产品质量严格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2.机械化对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能发挥重要作用 2.1世界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水平与发挥的作用。 欧美发达国家的畜牧机械化的迅速发展始于20世纪的50~60年代,至70年代,畜牧机械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发展的主要畜牧机械化设备包括:草原建设机械化、牧草收获机械化、饲料加工机械化和畜禽饲养机械化,其中饲养机械化包括各类畜禽的喂饲、供水、清粪和粪便处理、畜禽舍及其环境控制,畜禽产品采集和初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设施。这些机械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畜牧业的收入。在饲草生产方面,人工草场面积占草场面积的比例较大,一般多在10%以上,有的总面积较小的国家,此比例高达60%。在这些高质高产的人工草场上更能发挥机器的效率,饲草青贮保证牲畜全年的食物供给。在饲料加工方面,欧美的饲料加工厂正向大型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方向发展。如美国的饲料工业已居十大工业的第九位,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000余吨。在饲养机械化方面,饲养场正在向更大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机械化饲养已比较普遍,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美国为例,从30至70年代,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表所示。 表 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种类 猪(工时/100kg肉) 肉鸡(工时/100kg肉) 火鸡(工时/100kg肉) 奶牛(工时/100kg牛奶) 牛肉(工时/100kg肉) 1935-1939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1970-1974年畜禽产品劳动生产率 注:资料来源:美国农业统计年鉴,1975。 2.2畜牧机械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是以一家一户的中、小型养殖场为主,畜牧机械化可以将农民从养殖业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扩大养殖规模,这样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促使以农民投资为主的家庭养殖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了,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畜牧业将会进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道路。 下面我们以挤奶设备为例说明机械化的好处:机器挤奶是机械化奶牛场的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如手工来完成,每头牛挤奶一次需12分钟左右,每人每工时只能挤4~5头奶牛,头均年产奶量在5000公斤左右,每天挤奶三次,其劳动量将占总工作量的40%,且不易保证挤奶的卫生质量,机器挤奶每头牛许5~7分钟可以节省一半的时间,如在设计良好的挤奶车间进行,每工时可挤70~80头奶牛,同时还可以保证奶品的卫生质量和奶牛的健康,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奶牛产量。拿单筒式挤奶机说,每台售价2600元,按10头成乳牛计,仅分摊购置费260元。在费用开支方面,每台挤奶机每天三次挤奶耗电共计度,电费支出元。零配件全年开支50元。由于节省人工开支及奶的质量提高,头均增收不下200元,每头牛年增加产奶量以150公斤计,可增加收入225元左右,两项合计增加收入425元。扣除机器折旧费33元及直接费用(电费27元、零配件5元) 后,每头牛年可增加净收入36元。 2.3大力发展畜牧业产品加工设备,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我国的肉类产量居世界第一,但肉类加工业的产值不到630亿元,仅占食品工业产值的,禽蛋的加工量仅为总产量的1%左右,产值不足10亿元。现代化畜牧业产品加工企业是连接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千家万户的农民家庭养殖必须依托龙头加工企业,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加工还可以有效地促进畜产品的增值,如:出栏禽畜在产区就地屠宰,不仅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而且可避免因长途运输引起的死亡和掉膘,减少经济损失。生猪的初加工可增值30%~50%,精加工可增值1倍以上;鸡肉的熟食加工产品较生肉分割产品可增值3~5倍或更高。为此,要按照现代化和国际化标准,引进、开发、研制、推广畜牧产后加工设备,为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共享的产业化链条打下基础,促进畜牧业生产环节向更加广泛的领域发展,提高畜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3.结束语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畜牧机械化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市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老直辖市畜牧养殖发展的比较早,技术上也走在全国的前列,笼养鸡、猪小区化养殖、奶牛的工厂化养殖都在全国闻名,畜牧业多年的发展也培养出大量技术人才,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为我市快速发展畜牧机械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更应该把握这一有利形势积极推动畜牧机械化的发展。

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加快发展基层畜牧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管理。本文就基层畜牧养殖管理相关的问题与对策作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对策

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基层畜牧养殖业已经取得了规模化的发展,而在基层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基层畜牧养殖也的发展,因此,加大基层畜牧养殖管理格外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养殖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促进基层畜牧养殖业的更好发展。

1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品种质量不佳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品种质量不佳是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一些养殖场为了节约养殖成本,会选择一些私营商贩手里购买种禽,不注重种禽品种质量,而种禽品种质量的高低与养殖质量有着直接的关联,劣质的品种必然会造成种禽质量不合格,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疫病防治不到位

疫病是影响畜禽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疫病问题的发生的根源在于疫病的防治工作不到位,当疫病发生时,不能认识疫病、处理疫病,从而使得疫病扩散,造成畜禽大量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养殖环境存在较大的隐患

就目前来看,基层畜牧养殖过程中,对畜牧养殖环境还不够重视,忽略了畜禽的生活环境的管理,许多养殖户认为只要喂饱畜禽就可以,对畜禽生长环境却不加重视,尤其是畜禽的粪便,长期积留在养殖场内,畜禽的生活环境比较脏乱,而脏乱的环境就会诱发各类疾病,影响到畜禽的健康生长。

2基层畜牧养殖管理问题的对策

严查畜牧养殖品种质量,加大市场整顿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种禽品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畜牧养殖质量,而要想推动基层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就必须加大畜牧养殖品种质量的检查。首先,要对种禽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种禽各方面素质与相关要求相符;其次,要做好种禽品种疫病的检疫,尤其是对品种引进区,相关部门要严格把好疫病检疫工作,杜绝一切隐患存在;再者,相关部门必须整顿种禽市场,要取缔一切不正规的品种售卖点,从而避免养殖户购买到不合格的品种。

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在基层畜牧养殖管理中,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将种禽的疫病防治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要成立专业小组,狠抓种禽疫病防治工作,要加大疫病防治的宣传,提高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将种禽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的疫病进行重点宣传,提高养殖户的认识,同时要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将种禽疫病防治手段向养殖户普及,从而避免疫病的发生,保证养殖效益。

做好养殖环境的检查

保证基层畜牧养殖环境健康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当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首先,要合理布局养殖场,在建设养殖场前要考虑到光照、水源、潮湿度等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挑选出最佳场址;其次,在养殖场建成后,要定期打扫,及时清理畜禽的粪便,保证养殖场空气流通,对养殖所用的工具要定期消毒,保证养殖饲料质量过关。

完善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制度

在基层畜牧养殖中,养殖管理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而要想促进养殖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就必须加快完善养殖管理相关制度。首先,要建立疫病防治制度,将养殖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将相关责任落实到人的.身上,从而降低疫病的发生;其次,要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养殖场必须聘用专业的养殖管理人员负责养殖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养殖管理人员的专业管理水平,加强养殖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为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培养一支专业的养殖管理队伍,从而不断提高养殖效益。

基层畜牧养殖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快基层畜牧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养殖管理工作。养殖管理是畜牧养殖效益的保障,养殖户应当高度重视养殖管理工作,要根据当前畜牧养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既要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也要做好疫病的防治工作,要加大专业养殖管理人员的任用,从而不断提高畜牧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作者:庞雪莲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戴存仙,张灵敏.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05:115.

[2]尹建波,邓子华.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南方农业,2015,27:178+182.

毕业论文养殖场消毒

消毒是预防和扑灭畜、禽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养殖场合理使用消毒药要做到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消毒药理想的消毒药应具备以下特点:①有较强的消毒能力所选用的消毒药应具有强大的杀菌和杀病毒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杀灭入侵的病原。②有广谱杀菌能力广谱消毒药对多种病原都具有控制和杀灭作用,一方面可以控制多种疫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③不损害被消毒物品,不会在畜禽及其产品中残留。④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经济效益是养殖场最关心的问题,而消毒药又是每个养殖场的固定开支之一,因此,所选用的消毒药应低廉易得。⑤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失去作用。⑥还要根据疫病流行特点、畜禽品种和日龄等,有针对性地选用。⑦选用时要查看其有效成分,因为有些消毒药虽商品名不同,但有效成分是相同的。⑧常用的消毒药有氢氧化钠、碘伏、高锰酸钾、甲醛、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漂白粉、石灰乳、苯酚、爱迪伏、新洁尔灭、来苏儿等。(2)按要求配制消毒药消毒药配制时要特别注意配伍,漂白粉不能与硼酸、盐酸配伍;新洁尔灭不能与碘、碘化钾、过氧化物配伍等;配制消毒药应选用含杂质少的深井水或自来水;一般的消毒药用水稀释后稳定性会变差,所以要现用现配;配制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要针对不同的杀菌谱选药,按使用说明正确配制。(3)注意以下事项①消毒药要求保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否则会造成消毒药的吸潮、分解、失效。②养殖场应多备几种消毒剂,定期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③购买和使用消毒药要注意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④消毒药不能随意混合使用,防止相颉颃的两种成分发生反应,削弱甚至抵消消毒作用。⑤将需要消毒的环境或物品清理干净,去掉灰尘和覆盖物,有利于消毒剂发挥作用。⑥消毒池内的消毒药应定期调换,以确保有效的消毒效果。⑦免疫前后1日和当日不喷洒消毒药,前后2~3日和当天不得饮用含消毒药的水,否则,会影响免疫的效果。⑧及时选用和更换最佳的消毒新产品,以达最佳消毒效果。

在从事养殖工作中,养殖场的消毒非常重要,但是,有些养殖户在消毒过程中,消毒剂选择不合理、消毒方法不当等导致消毒不彻底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使消毒达到及时杀灭病原体,有效切断传播途径的效果,控制疫情,消毒操作中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x0d\x0a一、消毒剂选配要得当\x0d\x0a养殖者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要求和环境条件等,使用当地兽医防疫部门推荐的消毒剂。选购时检查其标签和说明书,以确定是否是兽医药监部门批准生产、销售的合格、有效期内的消毒剂。同时考虑消毒剂是否具有价格低廉、易溶于水、无残毒,对被消毒物无损伤,在空气中较稳定,使用方便,对预防和扑灭的疫病有广谱、快速、高效消毒等作用。使用中按要求采用科学的配制方法。根据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实际所需的浓度、适宜的温度和溶剂的选择等,药剂要现配现用,不宜久置;有些消毒药液一次配制多次使用,但应先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测定结果进行配制使用。\x0d\x0a二、消毒方法要适当\x0d\x0a根据不同的消毒环境、消毒对象和被消毒物的种类等具体情况选择对其可产生高效可行的消毒方法。一般以喷雾、浸润、饮水、熏蒸等方式进行。另外还有火焰、高温、蒸煮、生物发酵等消毒方法。生产中,设计科学的消毒程序,对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品种的药剂配合使用时应避免配伍禁忌。实施消毒时,先使用稀释好的消毒药剂直接进行消毒,等作用一定时间后,清除被消毒物上的污物,特别是有机物的清理要彻底。再用消毒药剂重复消毒一次,这样操作的效果会更好。长期使用消毒剂要交叉用药,避免大剂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剂,否则,易产生耐药性,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和动物产品药残超标。因此,生产中须根据具体情况交叉用药。\x0d\x0a三、预防性消毒要重视\x0d\x0a预防性消毒对疫病防控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定期开展消毒。尽管有时没有发生疫病,但如果不及时消毒、净化环境,则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病原体的数量和毒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易发疫情。同时,消毒中还会存在盲区以及通过空气、野鸟、老鼠、周围的环境、树木等媒体传播,同样存在威胁。因而,应经常对进出车辆、人员及物品、圈舍场所、用具等,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是养殖场重要且必需的环节,消毒方法的正确与否是预防养殖场疫病感染和控制疫病暴 发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养殖场高效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消毒剂的选择在选择消毒剂时通常遵循以下原则:l在使用条件下高效、低毒、无腐蚀性,无特殊的气味和颜色,不对设备、物料、产品产生污染。2在有效抗菌浓度时,易溶或混溶于水,与其他消毒剂无配伍禁忌。3对大幅度温度变化显示长效稳定性,贮存过程中稳定。4价格合理。(二〉常用消毒剂l碱类:主要包括氢氧化钠、生石灰等,一般具有较高消毒效果,适用于潮湿和阳光照不到的环境消毒,也用于排水沟和粪尿的消毒,但有一定的剌激性及腐蚀性,价格较低。 氢氧化钠(又称苛性钠、烧碱或火碱,实践中常以2%的溶液用于环境、器具消毒,消毒1~2 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石灰(生石灰), 20份石灰加水到100份制成石灰乳,用于涂刷墙体、栏舍、地面等,或直接加石灰于被消毒的液体中,或撒在阴湿地面、粪池周围及污水沟等处消毒。不直用于金属笼具的消毒,宜现配现用,以免失效,价格较低。2氧化剂类:主要有双氧水、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高锰酸钾用于皮肤创伤及腔道炎症,也用于有机毒物中毒,腔道冲洗及洗胃,~溶液,创伤冲洗 %~o. 2%溶液。3卤素类:主要有氟化纳、漂白粉、碘酊、氯胺等,对真菌及芽孢有强大的杀菌力,1%~2%的碘町常用作皮肤消毒,碘甘油常用于黏膜的消毒。漂白粉广泛应用于栏舍、地面、粪地、排泄物、车辆、饮水等消毒。饮水消毒可在1000公斤河水或井水中加6~10克漂白粉, 10~30分钟后即可饮用,地面和路面可撒干粉再洒水,粪便和污水可按1:4的用量, 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漂白粉,价廉而有效。5醇类: 75%乙醇常用于皮肤、工具、设备、容器的消毒。6酚类:有苯酚、鱼石脂、甲酚等,消毒能力较高,但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污染环境,价格 也较高。甲酚皂溶液(来苏):用于器械、圈舍、场地、排泄物的消毒,配成5%~1O%溶液,遮光密闭保存。7醛: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皖等,可消毒排泄物、金属器械,也可用于栏舍的熏蒸,可杀菌并使毒素下降。具有剌激性、毒性,长期会致癌。8表面活性剂: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消毒净、度米芬,一般适于皮肤、黏膜、手术器械、污染的工作服的消毒。(三〉消毒剂的使用注意事项l将需要消毒的环境或物品清理干净,去掉灰尘和覆盖物,有利于消毒剂发挥作用。料盆、饮水槽等净物器具,应每天清洗一次,每周消毒一次,受污染时随时消毒。2养殖场应多备几种消毒剂,定期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3消毒药不能随意混合使用,酚类、 醛类、氯制剂等不宜与碱性消毒剂混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等)不宜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等)混合使用。4及时选用和更换最佳的消毒新产品,以达最佳消毒效果。

消毒是预防和扑灭畜、禽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养殖场合理使用消毒药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消毒药

理想的消毒药应具备以下特点:

①有较强的消毒能力

所选用的消毒药应具有强大的杀菌和杀病毒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杀灭入侵的病原。

②有广谱杀菌能力

广谱消毒药对多种病原都具有控制和杀灭作用,一方面可以控制多种疫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

③不损害被消毒物品,不会在畜禽及其产品中残留。

④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经济效益是养殖场最关心的问题,而消毒药又是每个养殖场的固定开支之一,因此,所选用的消毒药应低廉易得。

⑤在消毒环境中比较稳定,不易失去作用。

⑥还要根据疫病流行特点、畜禽品种和日龄等,有针对性地选用。

⑦选用时要查看其有效成分,因为有些消毒药虽商品名不同,但有效成分是相同的。

⑧常用的消毒药有氢氧化钠、碘伏、高锰酸钾、甲醛、过氧乙酸、次氯酸钠、漂白粉、石灰乳、苯酚、爱迪伏、新洁尔灭、来苏儿等。

(2)按要求配制消毒药

消毒药配制时要特别注意配伍,漂白粉不能与硼酸、盐酸配伍;新洁尔灭不能与碘、碘化钾、过氧化物配伍等;配制消毒药应选用含杂质少的深井水或自来水;一般的消毒药用水稀释后稳定性会变差,所以要现用现配;配制消毒液并非浓度越高越好,要针对不同的杀菌谱选药,按使用说明正确配制。

(3)注意以下事项

①消毒药要求保存在阴凉、干燥、避光的环境下,否则会造成消毒药的吸潮、分解、失效。

②养殖场应多备几种消毒剂,定期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

③购买和使用消毒药要注意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④消毒药不能随意混合使用,防止相颉颃的两种成分发生反应,削弱甚至抵消消毒作用。

⑤将需要消毒的环境或物品清理干净,去掉灰尘和覆盖物,有利于消毒剂发挥作用。

⑥消毒池内的消毒药应定期调换,以确保有效的消毒效果。

⑦免疫前后1日和当日不喷洒消毒药,前后2~3日和当天不得饮用含消毒药的水,否则,会影响免疫的效果。

⑧及时选用和更换最佳的消毒新产品,以达最佳消毒效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