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博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怎么写

发布时间:

博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怎么写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怎么写如下:

1、定课题

这一步可以上百度就本专业去查找一些论文题目,一般每个专业都有论文题目库,找到这个论文课题库,里面的题目都是一些比较大的题目,其实这些题目都只是方向性的。那么可以从这些方向性的大题目中,找到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两三个方向,再从方向中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来生成我们最终的论文题目。

2、找资料

定了课题之后,很多同学就开始发懵,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到底怎么写,写哪些部分哪些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为什么每篇论文里都要求有参考文献?那就是让大家学习用的。第二步就是去找资料,到知网、万方等论文数据库,把自己题目中的关键词作为索引,找上五到十篇参考文献,看看人家的写作方法,思路创新,大纲构架。

3、列大纲

一定要先梳理出来大纲。一般第一章都是绪论或前言,就是谢谢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是一些偏理论的东西。第三章一般就是现状描述,第四章分析问题,第五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来一个结语就可以了。

4、查重降重

毕业论文写完要查重,查准率过高一般打回修改,所以写完后自己要提前查重修改。

【找国外模板,对比出创新点,各个地方借鉴,然后改重。做到重复率合格,不要改重一个,有对比创新、交叉创新,贴合当下热门,即可】

对大部份研究生而言,写毕业论文是一项重大工程,攸关是否能顺利取得学位。如果能在起步时获得正确的信息,将可事半工倍。专家们认为,只要有合适的论文题目、好的指导教授及态度,完成论文将不如想象中那么困难。

首先要了解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有什么差别?「成功的论文」(Successful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A Guide to 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from Proposal to Completion)一书作者David Madsen指出,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差别并不大,两者都需使用正式语言,学生必须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研究结果要公正。差别在于硕士论文所研究的重点、范围、变量及事件比较狭窄,例如,硕士论文可能只探讨某所学校、某个班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博士论文研究的范围则可能是一所学校整学期的教室互动关系。抄袭解疑|创新规划|满意付费|V信Editorking|企鹅②⑥⑦⑤②③②⑤⑥①|问题导向|数据说话|理论支持|

没有论文写作经验的学生,要如何准备写论文呢?美国有几位专家提出他们的建议,分述如下:

选择论文题目

撰写论文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研究题目。首先应找出自己研究领域中特别感兴趣的,这点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兴趣,常常无法完成论文。最好从自己有兴趣的研究领域寻找论文题目范围,然后问自己这个题目是否可成为一个调查或实验计划。

着有「两学期内完成硕博士论文」(Completing Your Doctoral Dissertation or Master’s Thesis in Two Semesters or Less)的 Evelyn Hunt Ogden 认为,学生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太专注于一个主题可能减缓研究速度,并可能使研究结果偏斜。她觉得如果能找出一个客观、且能以统计数字回答的问题较好。最好是找指导教授或是系里想要研究的题目,这些可从平日指导教授的建议或暗示得到讯息,也可以翻阅系里历年出版的论文,如果论文中有「建议作进一步研究」等字句,则可考虑作为论文研究主题。Ogden还建议研究生不要花一个周末以上的时间思考论文题目,而且应在读研究所初期便决定,这样你所读、所作的实验和研究可逐步引导你完成论文。

选择指导教授

找论文题目固然重要,选择一位支持你的指导教授也同等重要。Ogden 在她的书中提供了一套性格测验,决定学生和教授是否匹配。有时选择一位好教授不见得是明智之举,严格的教授反而好,因为他们更有效率,而且看重你的研究。

论文组织秘诀

Ogden 和 Madsen 所着的书列举许多论文写作的秘诀,Ogden 建议空出办公室或书房的一面墙当作研究展示区,将论文各章节的标题依序张贴,然后将各章节的初稿内容贴在各章节标题下,如此可一目了然。Madsen 的书中则提供各种作笔记的技巧,可有效率的简化研究过程。他建议研究生用 index 卡作笔记,并在上方写上内容摘要,然后根据内容摘要分类归档。等搜集相当研究资料后,就可写论文大纲了。

谨守论文完成期限

给自己定一个论文完成的日期及每周进度,例如先决定论文的页数,再将页数除以预计完成论文的时间。假使论文有160页,并预计在八周完成,则每周就得写20页。

着有「研究所生存指南」(Graduate School Survival Guide)的作者 Wanda Pratt 建议,研究生应每周定期与指导教授见面,每次见面前均应准备充分,例如,完成哪些工作?是否符合进度?会面后并应e-mail简短的摘要给指导教授,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这也是研究过程中很好的记录。

适时奖励自己

写论文本是辛苦事,所以论文完成某个进度后,应奖励自己一下,例如,外出看场电影、去郊外走走等,让自己头脑请醒,远离一下工作。英语俗谚不是说「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吗?

许多学生以为他们的硕博士论文应是件重要著作,必须有显著价值。实际上,写论文只是学习如何做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便在学业完成后继续从事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生在写论文过程中常觉得疲惫,完成实验或论文似乎遥遥无期,不过只要不失去勇气,成功就在黑暗隧道的尽头等着你。等你完成论文,通过论文答辩,戴上方帽子时,你会发现一切的辛苦与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个经历将让你终身难忘!

博士论文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学术作品之一,其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经验和规则,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博士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

详谈博士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

博士对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分享

论文写作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博士论文更是难上加难,不光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那么如何想好一篇论文呢?下面就是一名博士针对论文写作的几个经验分享。希望可以给正在准备论文写作的博士生们一个参考。

1.提早开始,早比晚好

关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论文这个事情,我觉得我卡住了一个很好的点:博士资格考试通过以后,我花了一个学期做研究计划以及获得研究课题的校方审批同意,然后一个学期搜集数据,然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准备论文的写作了。

开始写论文并不需要等待你的理论读得完美,采访资料整理得一丝不苟-就像你说英语不需要等待英语完美再说,而是因为说英语才慢慢变好。我建议研究资料搜集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开始写方法论、理论框架、导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更多地引经据典。如果你只是等待等待,可能越等越害怕越觉得没有准备好。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才开始写论文的-就像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哪怕你还不会,可是旁边有教练看着、理论知识听了一些,你就需要鼓足勇气跳进池子开始扑腾。

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庆幸在我的论文最开始阶段加入了“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那是华大写作中心为了博士生写论文开设的一个全新项目,面对全校各个专业的要写论文的同学,费用是25美元用来购买食物,时间是6月16日-20日一周早上9点到下午5点,内容包括讲座、座谈会、分组讨论、一对一培训、论文写作、全组分享等等。一共有20名博士生入选。

我很庆幸自己在很早的时候加入了这样一个训练营,开始写下了我博士论文的第一个字,列出了第一个基本框架,在每个人都奋笔疾书的时候开始整理我的采访内容,和辅导的同学谈话说我的论文思路。

我很庆幸在论文最开始的阶段,在这个为期五天的朝九晚五的训练营里,我得以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转化,有了一些基本的论文写作的思路,认识了一些可以互相鼓励的朋友。这个开头,开得漂亮。而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别拖延,该开始时就开始,该出手时就出手。

2.别等完美, 兼顾各章

我的公共事务系的David Layton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千万不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试图把论文的一章也到完美然后再交给导师看 - 因为一方面,达到你认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无论你觉得多么完美,交到导师手中还是会被修改,有时候还可能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看来,你多花的“达到自己完美的时间”属于浪费。

经济效益里面有个“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在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想的90%-99%的水平,这其中每一分的提高都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每一分投入获得的增长减小。

对于论文的初稿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达到心中的完美 - 如果能够达到自己水平的优良,觉得无愧于自己的中上水平,不会让老师看了直摇头,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始上交初稿等待回馈了。导师的回馈非常重要,他们的一席话、一些反馈可能可以减少你花一两个月的冤枉时间在黑暗里独自摸索。

在等待回馈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下一章的初稿撰写工作了,多头抓起而不是只顾一头,也是保持论文效率的一个关键。毕竟一篇博士论文不是靠一个章节的质量取胜,而是总体的效果。建议大家合理平衡的分配时间,努力兼顾到每一章。“短板效应”里面讲到,一个桶子到底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如果别的板子都很长可是有一块很短,桶子总容量还是大不到哪里去。此概念放到写论文这个浩大工程里,我们应该尽量平衡时间让每一章节都质量不错,而不要花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在某一两章,结果其他寥寥草草不合格。

别等待完美才交初稿,兼顾各个章节。

3.每天坚持,保持惯性

如果同样是20个小时,一种是每天4个小时坚持五天,一种是两天每天10个小时,前者效率会比后者好很多。

写作需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格式。如果每天都能有写作的时间和规律,每次需要切换到写作状态的时间所需更短。

其实每天坚持,保持惯性这一点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别好——在我的一年的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曾经有两次长期的停止状态:一次是夏天回国45天,雄心壮志想要整理好所有采访录音并且写好一个发现章节,最后回美国前一天发现只写了不到三页,而且录音也没怎么整理。一次是春假去夏威夷的两周,同样也是想得很美好,资料随身带,结果没写几页。所以我知道了自己是那种放假玩只能尽情玩,同时想要学习只是美好幻想的人。所以我一年中的两个月时间可以说是没有写论文的。

我发现放假回来以后进入状态,甚至于逼迫自己在电脑前静下心来都是困难的。我也发现经过长时间的停滞,想要突然一下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是不大可能的。每次大的停滞总是需要花时间又从零开始,积累效率。

而个人写作效率很高的时候,一个是暑假回国前每天在Suzzallo图书馆的9-4点,那时候我白天写作,中午带上中饭、水果和酸奶,下午去打羽毛球或者游泳,把“方法论”一章和“介绍学生”这章的大部分搞定。

另一个是春季学期和清华男神L教授在法学院图书馆自习的晚上7-11点,在三个月里,我订正、调整、收尾,效率也是很高。我注意到这两段高效率的时间我都是基本固定写作时间、地点,没有长期中断。

从我个人和周围朋友的经验角度来说,如果说大家可以的情况下,不妨每天都安排一些时间出来固定写作,中间不要有长距离的空隔和中断。并且在每次停笔的时候,记住自己写到了哪里,明天或者下一次应该从哪个方面接下来写。给自己的一个小笔记能够成为下次重新获得灵感的线索。

让写作保持一种惯性,一旦惯性开始,就不要轻易丢掉这种惯性。

4.联系导师, 主动跟进

如果说我觉得自己有哪个方面做得很好,我觉得我充分利用了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跟他们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和亲切的互动。

首先,教授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导的学生也不是我一个 - 从研究生学习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会叫的鸟儿有虫吃,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你不主动联系教授而等着人家大忙人来找你,那么有一阵好等的。所以一定要积极主动。在整个委员会中有一位主席(Chair)具有很高的生杀大权,至少在我们系,如果chair点头,你被其他成员为难的机率不大 - 而如果其他成员都赞同而主席不放你,你还是毕不了业。

我在学年开始就告诉了我的chair Sandra Silberstein教授心中的时间安排,我希望一年之内可以把文章写完并且毕业。她思索了一下,告诉我在她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很少,但是有过,而且我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做到。她承诺会尽力配合。

我于是制作了一个详尽的进度表,并且在每次写完一章节、请英语为母语的朋友帮我修改过语法以后发给她(这样教授的时间精力不会浪费在帮我改英语语法上面,而且到了博士程度,英语写作水平也应该不会太差)如果有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会在章节末尾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注。Sandra教授会看完以后用Word的Track Changes 和Comments功能标注她的修改和意见。然后我把所有的修改看过以后和她约着见面一小时 - 一方面讨论一些她的评价修改意见里我不太懂的地方;一方面讨论下一章的思路、写法。

和她见面的这一个小时对我来说非常有益:我常常带着笔记本去记下我们的对话,Sandra教授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她指导过那么多学生的经验、她写文章的思路……然后我会把这些对话记录下来,引导我写作下一个章节。

除了她以外,我也常常和另一位导师人类学的Stevan Harrell 教授见面聊论文:他会说普通话、彝族话还有粤语,是个正宗的中国通,教过的中国学生无数,对于我的研究课题非常感兴趣。是他从我的论文初期开始便热烈地鼓励我,认为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是他在我每个章节写完以后很快地回复我,并且给予真挚且积极中肯的评价;也是他邀请我到他的班上做演讲,分享我的研究成果……被一位经验丰富、了解中国的老教授一路带着、鼓励着、指引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知道有人为我摇旗呐喊、加油鼓劲。

5.与人作伴, 同写互助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吗?那是一个与人作伴、同写互助的典型例子,我在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里,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聆听各种资源策略。

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我知道了大家来自华大的各个专业 - 从机械工程到心理学,从历史到女性研究,当然还有学英语的我;我知道了大家的论文进度分布在各个地方 - 有人只差了一个简介章节,并且计划两个月后毕业,有人开始了半年到一年写了几章,还有一个字都没有动笔的我。我也听说了每个人的写作偏好 - 有人喜欢打开摇滚音乐边听边摇摆边打字,有人会把自己绑在椅子上两小时不能动,有人喜欢安静的图书馆靠窗的角落,有人只能在桌子很乱的环境里才文思泉涌。五花八门,十分有趣。

这是一个学习的社区、平等交流互相帮助的地方:一方面,写作中心安排了成功写完毕业论文的前辈们给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用的是什么reference软件,什么写作软件,如何安排写作进度,如何跟导师沟通,遇到瓶颈怎样处理……他们都毫不吝啬分享了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并且再三强调因人而异,我们大可以尝试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20个博士生之间也有了很多的交流和分享 - 尤其是那些已经开始、写了一段时间的同学们,交流了很多。

训练营结束以后,我和拉美裔、理工科的Bralio相约一起去图书馆写文章,我们常常带着零食一起分享、互相照看电脑、一天写得差不多了便一起聊聊当天的进展以及下一次的安排。他是我的writing buddy,写作伙伴。身边有人同样为着博士毕业论文而奋斗、笔耕不倦让我觉得很安心,我们互相鼓励,一起进步。

Bralio在我们一起写作了三个月以后把他的文章上交并且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努力和经历鼓励了我。我见证了他的刻苦努力,也看到了他获得毕业证书站在荣誉舞台上的一刻,这种鼓励,不言而喻,他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而我的论文后半段有了清华男神L教授的陪伴,他经常和我一起自习,写他的法律文章,我写我的英语论文。我们自习完走回家的路上讨论每天的写作进展程度、顺利和卡壳的地方 - 我喜欢和学者一起交流,不光是听别人的意见反馈,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的思路也被点亮了。能够把一个问题先说清楚,写下来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

建议大家也找到写作的伙伴,一方面是一起的努力和陪伴,一方面也是互相交流、说出想法。当你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时候,动力是很足的。

6.全面计划,层层推进

博士论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花时间精力无数。

如同建房子要有图纸、做项目要有进度,我始终相信,不管写什么科目的博士论文,也应该科学、系统的层层推进,关于时间和内容上的合理规划。

我是这样看待自己的文章架构的:六大章节,每一个章节下分几块。举例来说:第二章“方法论”,需要写到的是五大块:“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差异”、“定性研究的局限性与优点”、“我所采用的方法:采访、观察、资料搜集”、每个方法的利弊、我作为研究者身份对于最后结果的影响。每一大块里面又可以细分几个部分。而每天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写完中间的一小块。

这样,一篇200多页的论文被分解成为了30-50页的章节,每一章又被分成了5-10页的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分下去,需要完成的就是1-2页的小单位了。虽然说我完全同意内容有完整连贯性,不能够依字数而定,但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庖丁解牛,化整为零”的小游戏,因为从心理上的畏惧感降到了最低点,而每次完成小单位的任务都给自己划一个勾、点一个赞,便能很有动力地去做下一个部分。我常常鼓励自己,“已经完成了1/8了”,“已经快到这一章的1/3了”,“这一部分已经写了超过一半了”……自己心里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时,层层推进,每次只要做好一个小的部分就好。

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在空白板上方写在自己的题目,然后开始竖行写下几章的名称,每一章横向展开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部分下面能够分几大块……这样一个树形结构是你论文的主干地图,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你的心里有一张这样条理清晰、枝干明确的图,你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就不容易走丢,也不容易只拘泥于一个部分(参见策略二:兼顾各章)。你会很清楚现在的进度在哪里,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

这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使人的心理压力降低,完成每项任务成就感提高,同时有更为明确清晰的方向,更加能够注重当下。强烈建议大家尝试。

7.借鉴前人,参考名著

当我不知道美国英语博士论文为何物的时候,我跑到图书馆借来了包括华大、哈佛、哥大、斯坦福等美国著名高校教育系、英语系、传播系、话题看上去与我研究相关的20多篇论文,每一篇都像一本书那样厚。(比如哈佛Liu J 撰写的"Asian student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US universities: an emic perspective"; Chen X撰写的"Sojourners and foreigners: Chinese students' relationship-building with Americans in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 比如华大英语系学姐Hee Seung和Zheng Xuan的毕业论文)我把自己埋在这些厚厚的论文堆里,看前人是怎样写的,从字数、内容到样式上有了初步了解。

读多了便也发现大多论文在结构上都有引言、摘要、致谢、目录、介绍、研究问题、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局限性、所作贡献、以后研究方向、文摘等构成。在立意上会研究一个专业内精细的问题,从以往文献的角度整理整合前人的观点和认知,在方法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用该方法研究、利弊、贡献在于哪里。从语言角度上比较中立客观,书面化专业化,逻辑思维很严谨……读别人写好的博士毕业论文使我有了直观的第一印象。

在准备博士资格考试、读完书单所列文献的准备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本特别有用的书,在此推荐按给大家 -《Completing your qualitative dissertation: a road map from beginning to end》 by Linda Dale Bloomberg and Marie Volpe。我用了五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240页的`书,做了很多笔记,而且后来一直有参照这本书。作者通过与很多博士生的采访,了解帮助和阻碍撰写博士论文的因素,并就此对症下药、提供建议。他们把博士论文的基本部分定义、注意事宜、常见问题都予以归纳,从心态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教授的观点都进行了采集,如果一幅地图带我走过博士论文的撰写征程。

我的文末参考文献有16页、300多本书籍或者期刊文献,其中一部分是理论内容,一些是方法内容,一些是别人相关课题的博士论文……我觉得自己很多时候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通过最开始的参考模仿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过程,又在每天的写作过程中细化提炼,不断成熟。

我非常建议大家读读贵院系历届学长学姐的优秀毕业论文 - 这直接反映了贵系的水平要求和格式规范,是很有价值的一手参考资料。同时可以学习和你课题相关的其他学校学生文章,认真参考起来你会发现很多共同之处,八九不离十。可以的话也找些博士论文撰写参考攻略一类的工具书,一方面心里有大的全景图,另一方面每一个章节也能看到注意事项。

不要从零开始一个人摸索,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和奋斗。

看得越多,摸得约透,写起自己的文章才越得心应手。

另外,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一般大家会做阅读笔记(我当时做了将近50页的word笔记),写博士课题研究申报计划的时候也会有好几十页成文的文章,这些内容都可以利用起来:有些部分可以直接复制黏贴,有些可以作为基础进行删减订正。总之,以前的努力都是可以转换到现在的论文里面的,写博士论文并不是从零 开始。

8.先捡容易,建立信心

中国有句俗话“专拣软柿子挑”,这句话在我的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体现得淋漓极致。我认为写作一般是越写越顺;先易后难,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不为“欺软避硬”的行为不好意思,这种有选择的、挑拣容易内容先写的策略对我十分可行。

理论和以往文献于我而言都是深奥的部分,个人觉得比较头疼的内容,我怕一开始没有基础就试图攻克难关,拿不下会影响心态和信心。所以最开始,我选择的是难度最低、最易上手的方法论部分: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研究方法、有哪里优点、有哪些局限性?如何招募到研究参与者的?他们的隐私和人权是如果得以保障的?搜集资料的时间有多长、哪些具体措施、资料怎样分析和整合、具体方法对于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影响性……这些内容虽然琐碎,可是写起来却可以就事论事,直接简单,也不需要华丽优美的文字,或者深奥复杂的逻辑思考。

洋洋洒洒把方法论写出来以后,发现已经有了20来页文字,这对于写作初期的我是极大的鼓励!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找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入手对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作用不可小视。

写出来不怕亲笑话,我也曾经在八字还没有一撇、文章一半都没写到的时候遇到瓶颈,不知道怎么继续。 于是我决定调整顺序,把“致谢辞”先写出来 - 感谢一路上帮助和参与我的成长的朋友们、师长们、家人们。写着写着,我发现原来一路上那么多贵人相助,自己原来那么幸运!于是从中也获得了动力,满心欢喜、打了鸡血般继续投入了下一段的写作环节。

我的导师建议,我个人也很赞同,把导言这章放到最后:虽然导言讲述的是你做什么课题,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论文结构如何等等并不复杂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论文的内容结构都在调整,不到最后没有定型的版本。同时,不到最后也可能缺乏对你文章的全面系统的理解,以及高屋建瓴、简介归纳的能力。

9.调整期望,不求完美

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了的毕业论文)。因为有太多人花了太多时间写,且越到后面越没有动力,最后没有完成。所以后来圈里说,只要写完的,就是好的毕业论文。

哪怕说亲们对着学术有着很严谨的态度,想要把毕业论文成果出书,其实也是可以在毕业了以后任教职的同时修改文章、准备出版,还可以在教书的生涯中继续你的相关研究,扩充数据,补充内容。我见到不少教授都是在任教的前六年里把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整理出书。很少有人一毕业就能够直接把文章出书;追求一步登天比较困难。

对于毕业论文的预期的确因人而异,并且是看你想要什么。如果你觉得不管花多少时间都要写得完美,我尊重你的想法和选择。与我,毕业论文是我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个必经阶段,是我展示几年所学成果的好机会,是一个阶段的重要印记,是我丰富人生里面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用心上交了一篇良好到优秀水平的文章便是无愧于心,自己满意了。我的生活要继续,如果可以一年完成论文质量良好,我不愿花好几年的时间达到所谓的完美。我愿意把时间花在别的地方做其他的事情。

在我很明确了我的文章预期之后,我也和我的教授交流了想法:我希望这篇文章是实践意义和应用效果大于理论意义的,我希望我的文章可以给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子、教中国学生的美国教授一些实际意义,让他们看到一些内部人士(insider)的想法和做法。至于理论框架,我希望达到中上水平,但不着重于理论的创新。我的委员会成员很尊重和支持我的想法,我们都同意也许多花一年,我能够写出更漂亮的理论,更严谨的论据,更好的毕业论文。但是在我个人的情况下,没有这个多花一年的必要。我得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实际操作层面、访谈资料综合整理、意见建议提出的部分,而理论部分达到要求即可。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很明白要在自己充满信心、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把论文搞定。我不要做出完美的毕业论文,我只要交出一份不错的、用心了的、教授满意的毕业论文即可,以后还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整理出书。

在这里,我并不是教大家滥竽充数,昧着良心交低质量的作品。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看看对自己的要求和对文章的预期是什么。如果你不求完美,但求良好到优秀,然后获得学位、腾出时间给生活的下一个部分,那么写完文章所花时间应该可以省去不少。

而且,完善论文的机会毕业以后还多着呢,并不是写完了上交了就再也没有机会改了。但是写好了毕业论文一张博士文凭在手,可以给你很多机会的通行证。

10劳逸结合,懂得调整

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写累了的时候。如果说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过了也就度过了。如果到了看着屏幕就想吐、看着书本材料就头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议可以暂停一下,休息一下。

写博士论文就想跑一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千万不要因噎废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体健康,跟进营养,同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

我知道坐在电脑面前写论文弄久了会脖子肩膀手腕酸痛,所以我经常坚持去打羽毛球,一个星期能够有三到五次,即可以思想上放空,也可以眼睛远眺,还可以拉拉筋、舒展一下身体。每次打完球大汗淋漓的时候我都有一种畅快不已的感觉。

我也会一两周去跳一次莎莎舞,拉丁社交舞的一种。在和人的交谈聊天中、在拉丁音乐的奔放柔情里、在旋转跳跃闭上眼的时候,我觉得很放松,也很快乐,自己的脑子得到了休息,身体也获得了锻炼。

每个人各自喜欢的放松方式不一样:我身边朋友有人爱游泳,有人喜逛街,有人看电影,有人做饭菜,有人唱歌儿,有人爬山……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不管这法那法儿,让你开心放松的就是好方法。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放肆玩。我觉得哪怕写论文很辛苦,也一定别忘了给自己放松休息找乐子。机器用多了也需要保养滴油,更何况是人的身体呢?劳逸结合才能够跑好跑完马拉松,才能写好写完你的毕业论文。

如果你很辛苦了,累得不想写了;或者刚刚完成一大章节,想犒劳一下自己了,都可以去休息放松一下,丝毫不要有罪恶感和内疚感。你就边休息变想:磨刀不误砍柴工,会玩的人才会学哈:)劳逸结合、懂得调整才能细水长流,攻克下“马拉松”一般的毕业论文。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希望大家不仅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亲自去实践,有自己的实践经验。这样写出的论文才更有血有肉。以上对论文写作经验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博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

详谈博士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

博士对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分享

论文写作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博士论文更是难上加难,不光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那么如何想好一篇论文呢?下面就是一名博士针对论文写作的几个经验分享。希望可以给正在准备论文写作的博士生们一个参考。

1.提早开始,早比晚好

关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论文这个事情,我觉得我卡住了一个很好的点:博士资格考试通过以后,我花了一个学期做研究计划以及获得研究课题的校方审批同意,然后一个学期搜集数据,然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准备论文的写作了。

开始写论文并不需要等待你的理论读得完美,采访资料整理得一丝不苟-就像你说英语不需要等待英语完美再说,而是因为说英语才慢慢变好。我建议研究资料搜集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开始写方法论、理论框架、导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更多地引经据典。如果你只是等待等待,可能越等越害怕越觉得没有准备好。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才开始写论文的-就像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哪怕你还不会,可是旁边有教练看着、理论知识听了一些,你就需要鼓足勇气跳进池子开始扑腾。

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庆幸在我的论文最开始阶段加入了“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那是华大写作中心为了博士生写论文开设的一个全新项目,面对全校各个专业的要写论文的同学,费用是25美元用来购买食物,时间是6月16日-20日一周早上9点到下午5点,内容包括讲座、座谈会、分组讨论、一对一培训、论文写作、全组分享等等。一共有20名博士生入选。

我很庆幸自己在很早的时候加入了这样一个训练营,开始写下了我博士论文的第一个字,列出了第一个基本框架,在每个人都奋笔疾书的时候开始整理我的采访内容,和辅导的同学谈话说我的论文思路。

我很庆幸在论文最开始的阶段,在这个为期五天的朝九晚五的训练营里,我得以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转化,有了一些基本的论文写作的思路,认识了一些可以互相鼓励的朋友。这个开头,开得漂亮。而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别拖延,该开始时就开始,该出手时就出手。

2.别等完美, 兼顾各章

我的公共事务系的David Layton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千万不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试图把论文的一章也到完美然后再交给导师看 - 因为一方面,达到你认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无论你觉得多么完美,交到导师手中还是会被修改,有时候还可能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看来,你多花的“达到自己完美的时间”属于浪费。

经济效益里面有个“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在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想的90%-99%的水平,这其中每一分的提高都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每一分投入获得的增长减小。

对于论文的初稿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达到心中的完美 - 如果能够达到自己水平的优良,觉得无愧于自己的中上水平,不会让老师看了直摇头,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始上交初稿等待回馈了。导师的回馈非常重要,他们的一席话、一些反馈可能可以减少你花一两个月的冤枉时间在黑暗里独自摸索。

在等待回馈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下一章的初稿撰写工作了,多头抓起而不是只顾一头,也是保持论文效率的一个关键。毕竟一篇博士论文不是靠一个章节的质量取胜,而是总体的效果。建议大家合理平衡的分配时间,努力兼顾到每一章。“短板效应”里面讲到,一个桶子到底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如果别的板子都很长可是有一块很短,桶子总容量还是大不到哪里去。此概念放到写论文这个浩大工程里,我们应该尽量平衡时间让每一章节都质量不错,而不要花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在某一两章,结果其他寥寥草草不合格。

别等待完美才交初稿,兼顾各个章节。

3.每天坚持,保持惯性

如果同样是20个小时,一种是每天4个小时坚持五天,一种是两天每天10个小时,前者效率会比后者好很多。

写作需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格式。如果每天都能有写作的时间和规律,每次需要切换到写作状态的时间所需更短。

其实每天坚持,保持惯性这一点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别好——在我的一年的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曾经有两次长期的停止状态:一次是夏天回国45天,雄心壮志想要整理好所有采访录音并且写好一个发现章节,最后回美国前一天发现只写了不到三页,而且录音也没怎么整理。一次是春假去夏威夷的两周,同样也是想得很美好,资料随身带,结果没写几页。所以我知道了自己是那种放假玩只能尽情玩,同时想要学习只是美好幻想的人。所以我一年中的两个月时间可以说是没有写论文的。

我发现放假回来以后进入状态,甚至于逼迫自己在电脑前静下心来都是困难的。我也发现经过长时间的停滞,想要突然一下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是不大可能的。每次大的停滞总是需要花时间又从零开始,积累效率。

而个人写作效率很高的时候,一个是暑假回国前每天在Suzzallo图书馆的9-4点,那时候我白天写作,中午带上中饭、水果和酸奶,下午去打羽毛球或者游泳,把“方法论”一章和“介绍学生”这章的大部分搞定。

另一个是春季学期和清华男神L教授在法学院图书馆自习的晚上7-11点,在三个月里,我订正、调整、收尾,效率也是很高。我注意到这两段高效率的时间我都是基本固定写作时间、地点,没有长期中断。

从我个人和周围朋友的经验角度来说,如果说大家可以的情况下,不妨每天都安排一些时间出来固定写作,中间不要有长距离的空隔和中断。并且在每次停笔的时候,记住自己写到了哪里,明天或者下一次应该从哪个方面接下来写。给自己的一个小笔记能够成为下次重新获得灵感的线索。

让写作保持一种惯性,一旦惯性开始,就不要轻易丢掉这种惯性。

4.联系导师, 主动跟进

如果说我觉得自己有哪个方面做得很好,我觉得我充分利用了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跟他们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和亲切的互动。

首先,教授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导的学生也不是我一个 - 从研究生学习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会叫的鸟儿有虫吃,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你不主动联系教授而等着人家大忙人来找你,那么有一阵好等的。所以一定要积极主动。在整个委员会中有一位主席(Chair)具有很高的生杀大权,至少在我们系,如果chair点头,你被其他成员为难的机率不大 - 而如果其他成员都赞同而主席不放你,你还是毕不了业。

我在学年开始就告诉了我的chair Sandra Silberstein教授心中的时间安排,我希望一年之内可以把文章写完并且毕业。她思索了一下,告诉我在她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很少,但是有过,而且我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做到。她承诺会尽力配合。

我于是制作了一个详尽的进度表,并且在每次写完一章节、请英语为母语的朋友帮我修改过语法以后发给她(这样教授的时间精力不会浪费在帮我改英语语法上面,而且到了博士程度,英语写作水平也应该不会太差)如果有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会在章节末尾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注。Sandra教授会看完以后用Word的Track Changes 和Comments功能标注她的修改和意见。然后我把所有的修改看过以后和她约着见面一小时 - 一方面讨论一些她的评价修改意见里我不太懂的地方;一方面讨论下一章的思路、写法。

和她见面的这一个小时对我来说非常有益:我常常带着笔记本去记下我们的对话,Sandra教授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她指导过那么多学生的经验、她写文章的思路……然后我会把这些对话记录下来,引导我写作下一个章节。

除了她以外,我也常常和另一位导师人类学的Stevan Harrell 教授见面聊论文:他会说普通话、彝族话还有粤语,是个正宗的中国通,教过的中国学生无数,对于我的研究课题非常感兴趣。是他从我的论文初期开始便热烈地鼓励我,认为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是他在我每个章节写完以后很快地回复我,并且给予真挚且积极中肯的评价;也是他邀请我到他的班上做演讲,分享我的研究成果……被一位经验丰富、了解中国的老教授一路带着、鼓励着、指引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知道有人为我摇旗呐喊、加油鼓劲。

5.与人作伴, 同写互助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吗?那是一个与人作伴、同写互助的典型例子,我在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里,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聆听各种资源策略。

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我知道了大家来自华大的各个专业 - 从机械工程到心理学,从历史到女性研究,当然还有学英语的我;我知道了大家的论文进度分布在各个地方 - 有人只差了一个简介章节,并且计划两个月后毕业,有人开始了半年到一年写了几章,还有一个字都没有动笔的我。我也听说了每个人的写作偏好 - 有人喜欢打开摇滚音乐边听边摇摆边打字,有人会把自己绑在椅子上两小时不能动,有人喜欢安静的图书馆靠窗的角落,有人只能在桌子很乱的环境里才文思泉涌。五花八门,十分有趣。

这是一个学习的社区、平等交流互相帮助的地方:一方面,写作中心安排了成功写完毕业论文的前辈们给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用的是什么reference软件,什么写作软件,如何安排写作进度,如何跟导师沟通,遇到瓶颈怎样处理……他们都毫不吝啬分享了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并且再三强调因人而异,我们大可以尝试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20个博士生之间也有了很多的交流和分享 - 尤其是那些已经开始、写了一段时间的同学们,交流了很多。

训练营结束以后,我和拉美裔、理工科的Bralio相约一起去图书馆写文章,我们常常带着零食一起分享、互相照看电脑、一天写得差不多了便一起聊聊当天的进展以及下一次的安排。他是我的writing buddy,写作伙伴。身边有人同样为着博士毕业论文而奋斗、笔耕不倦让我觉得很安心,我们互相鼓励,一起进步。

Bralio在我们一起写作了三个月以后把他的文章上交并且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努力和经历鼓励了我。我见证了他的刻苦努力,也看到了他获得毕业证书站在荣誉舞台上的一刻,这种鼓励,不言而喻,他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而我的论文后半段有了清华男神L教授的陪伴,他经常和我一起自习,写他的法律文章,我写我的英语论文。我们自习完走回家的路上讨论每天的写作进展程度、顺利和卡壳的地方 - 我喜欢和学者一起交流,不光是听别人的意见反馈,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的思路也被点亮了。能够把一个问题先说清楚,写下来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

建议大家也找到写作的伙伴,一方面是一起的努力和陪伴,一方面也是互相交流、说出想法。当你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时候,动力是很足的。

6.全面计划,层层推进

博士论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花时间精力无数。

如同建房子要有图纸、做项目要有进度,我始终相信,不管写什么科目的博士论文,也应该科学、系统的层层推进,关于时间和内容上的合理规划。

我是这样看待自己的文章架构的:六大章节,每一个章节下分几块。举例来说:第二章“方法论”,需要写到的是五大块:“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差异”、“定性研究的局限性与优点”、“我所采用的方法:采访、观察、资料搜集”、每个方法的利弊、我作为研究者身份对于最后结果的影响。每一大块里面又可以细分几个部分。而每天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写完中间的一小块。

这样,一篇200多页的论文被分解成为了30-50页的章节,每一章又被分成了5-10页的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分下去,需要完成的就是1-2页的小单位了。虽然说我完全同意内容有完整连贯性,不能够依字数而定,但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庖丁解牛,化整为零”的小游戏,因为从心理上的畏惧感降到了最低点,而每次完成小单位的任务都给自己划一个勾、点一个赞,便能很有动力地去做下一个部分。我常常鼓励自己,“已经完成了1/8了”,“已经快到这一章的1/3了”,“这一部分已经写了超过一半了”……自己心里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时,层层推进,每次只要做好一个小的部分就好。

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在空白板上方写在自己的题目,然后开始竖行写下几章的名称,每一章横向展开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部分下面能够分几大块……这样一个树形结构是你论文的主干地图,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你的心里有一张这样条理清晰、枝干明确的图,你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就不容易走丢,也不容易只拘泥于一个部分(参见策略二:兼顾各章)。你会很清楚现在的进度在哪里,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

这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使人的心理压力降低,完成每项任务成就感提高,同时有更为明确清晰的方向,更加能够注重当下。强烈建议大家尝试。

7.借鉴前人,参考名著

当我不知道美国英语博士论文为何物的时候,我跑到图书馆借来了包括华大、哈佛、哥大、斯坦福等美国著名高校教育系、英语系、传播系、话题看上去与我研究相关的20多篇论文,每一篇都像一本书那样厚。(比如哈佛Liu J 撰写的"Asian student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US universities: an emic perspective"; Chen X撰写的"Sojourners and foreigners: Chinese students' relationship-building with Americans in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 比如华大英语系学姐Hee Seung和Zheng Xuan的毕业论文)我把自己埋在这些厚厚的论文堆里,看前人是怎样写的,从字数、内容到样式上有了初步了解。

读多了便也发现大多论文在结构上都有引言、摘要、致谢、目录、介绍、研究问题、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局限性、所作贡献、以后研究方向、文摘等构成。在立意上会研究一个专业内精细的问题,从以往文献的角度整理整合前人的观点和认知,在方法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用该方法研究、利弊、贡献在于哪里。从语言角度上比较中立客观,书面化专业化,逻辑思维很严谨……读别人写好的博士毕业论文使我有了直观的第一印象。

在准备博士资格考试、读完书单所列文献的准备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本特别有用的书,在此推荐按给大家 -《Completing your qualitative dissertation: a road map from beginning to end》 by Linda Dale Bloomberg and Marie Volpe。我用了五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240页的`书,做了很多笔记,而且后来一直有参照这本书。作者通过与很多博士生的采访,了解帮助和阻碍撰写博士论文的因素,并就此对症下药、提供建议。他们把博士论文的基本部分定义、注意事宜、常见问题都予以归纳,从心态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教授的观点都进行了采集,如果一幅地图带我走过博士论文的撰写征程。

我的文末参考文献有16页、300多本书籍或者期刊文献,其中一部分是理论内容,一些是方法内容,一些是别人相关课题的博士论文……我觉得自己很多时候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通过最开始的参考模仿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过程,又在每天的写作过程中细化提炼,不断成熟。

我非常建议大家读读贵院系历届学长学姐的优秀毕业论文 - 这直接反映了贵系的水平要求和格式规范,是很有价值的一手参考资料。同时可以学习和你课题相关的其他学校学生文章,认真参考起来你会发现很多共同之处,八九不离十。可以的话也找些博士论文撰写参考攻略一类的工具书,一方面心里有大的全景图,另一方面每一个章节也能看到注意事项。

不要从零开始一个人摸索,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和奋斗。

看得越多,摸得约透,写起自己的文章才越得心应手。

另外,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一般大家会做阅读笔记(我当时做了将近50页的word笔记),写博士课题研究申报计划的时候也会有好几十页成文的文章,这些内容都可以利用起来:有些部分可以直接复制黏贴,有些可以作为基础进行删减订正。总之,以前的努力都是可以转换到现在的论文里面的,写博士论文并不是从零 开始。

8.先捡容易,建立信心

中国有句俗话“专拣软柿子挑”,这句话在我的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体现得淋漓极致。我认为写作一般是越写越顺;先易后难,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不为“欺软避硬”的行为不好意思,这种有选择的、挑拣容易内容先写的策略对我十分可行。

理论和以往文献于我而言都是深奥的部分,个人觉得比较头疼的内容,我怕一开始没有基础就试图攻克难关,拿不下会影响心态和信心。所以最开始,我选择的是难度最低、最易上手的方法论部分: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研究方法、有哪里优点、有哪些局限性?如何招募到研究参与者的?他们的隐私和人权是如果得以保障的?搜集资料的时间有多长、哪些具体措施、资料怎样分析和整合、具体方法对于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影响性……这些内容虽然琐碎,可是写起来却可以就事论事,直接简单,也不需要华丽优美的文字,或者深奥复杂的逻辑思考。

洋洋洒洒把方法论写出来以后,发现已经有了20来页文字,这对于写作初期的我是极大的鼓励!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找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入手对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作用不可小视。

写出来不怕亲笑话,我也曾经在八字还没有一撇、文章一半都没写到的时候遇到瓶颈,不知道怎么继续。 于是我决定调整顺序,把“致谢辞”先写出来 - 感谢一路上帮助和参与我的成长的朋友们、师长们、家人们。写着写着,我发现原来一路上那么多贵人相助,自己原来那么幸运!于是从中也获得了动力,满心欢喜、打了鸡血般继续投入了下一段的写作环节。

我的导师建议,我个人也很赞同,把导言这章放到最后:虽然导言讲述的是你做什么课题,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论文结构如何等等并不复杂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论文的内容结构都在调整,不到最后没有定型的版本。同时,不到最后也可能缺乏对你文章的全面系统的理解,以及高屋建瓴、简介归纳的能力。

9.调整期望,不求完美

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了的毕业论文)。因为有太多人花了太多时间写,且越到后面越没有动力,最后没有完成。所以后来圈里说,只要写完的,就是好的毕业论文。

哪怕说亲们对着学术有着很严谨的态度,想要把毕业论文成果出书,其实也是可以在毕业了以后任教职的同时修改文章、准备出版,还可以在教书的生涯中继续你的相关研究,扩充数据,补充内容。我见到不少教授都是在任教的前六年里把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整理出书。很少有人一毕业就能够直接把文章出书;追求一步登天比较困难。

对于毕业论文的预期的确因人而异,并且是看你想要什么。如果你觉得不管花多少时间都要写得完美,我尊重你的想法和选择。与我,毕业论文是我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个必经阶段,是我展示几年所学成果的好机会,是一个阶段的重要印记,是我丰富人生里面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用心上交了一篇良好到优秀水平的文章便是无愧于心,自己满意了。我的生活要继续,如果可以一年完成论文质量良好,我不愿花好几年的时间达到所谓的完美。我愿意把时间花在别的地方做其他的事情。

在我很明确了我的文章预期之后,我也和我的教授交流了想法:我希望这篇文章是实践意义和应用效果大于理论意义的,我希望我的文章可以给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子、教中国学生的美国教授一些实际意义,让他们看到一些内部人士(insider)的想法和做法。至于理论框架,我希望达到中上水平,但不着重于理论的创新。我的委员会成员很尊重和支持我的想法,我们都同意也许多花一年,我能够写出更漂亮的理论,更严谨的论据,更好的毕业论文。但是在我个人的情况下,没有这个多花一年的必要。我得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实际操作层面、访谈资料综合整理、意见建议提出的部分,而理论部分达到要求即可。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很明白要在自己充满信心、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把论文搞定。我不要做出完美的毕业论文,我只要交出一份不错的、用心了的、教授满意的毕业论文即可,以后还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整理出书。

在这里,我并不是教大家滥竽充数,昧着良心交低质量的作品。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看看对自己的要求和对文章的预期是什么。如果你不求完美,但求良好到优秀,然后获得学位、腾出时间给生活的下一个部分,那么写完文章所花时间应该可以省去不少。

而且,完善论文的机会毕业以后还多着呢,并不是写完了上交了就再也没有机会改了。但是写好了毕业论文一张博士文凭在手,可以给你很多机会的通行证。

10劳逸结合,懂得调整

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写累了的时候。如果说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过了也就度过了。如果到了看着屏幕就想吐、看着书本材料就头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议可以暂停一下,休息一下。

写博士论文就想跑一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千万不要因噎废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体健康,跟进营养,同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

我知道坐在电脑面前写论文弄久了会脖子肩膀手腕酸痛,所以我经常坚持去打羽毛球,一个星期能够有三到五次,即可以思想上放空,也可以眼睛远眺,还可以拉拉筋、舒展一下身体。每次打完球大汗淋漓的时候我都有一种畅快不已的感觉。

我也会一两周去跳一次莎莎舞,拉丁社交舞的一种。在和人的交谈聊天中、在拉丁音乐的奔放柔情里、在旋转跳跃闭上眼的时候,我觉得很放松,也很快乐,自己的脑子得到了休息,身体也获得了锻炼。

每个人各自喜欢的放松方式不一样:我身边朋友有人爱游泳,有人喜逛街,有人看电影,有人做饭菜,有人唱歌儿,有人爬山……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不管这法那法儿,让你开心放松的就是好方法。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放肆玩。我觉得哪怕写论文很辛苦,也一定别忘了给自己放松休息找乐子。机器用多了也需要保养滴油,更何况是人的身体呢?劳逸结合才能够跑好跑完马拉松,才能写好写完你的毕业论文。

如果你很辛苦了,累得不想写了;或者刚刚完成一大章节,想犒劳一下自己了,都可以去休息放松一下,丝毫不要有罪恶感和内疚感。你就边休息变想:磨刀不误砍柴工,会玩的人才会学哈:)劳逸结合、懂得调整才能细水长流,攻克下“马拉松”一般的毕业论文。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希望大家不仅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亲自去实践,有自己的实践经验。这样写出的论文才更有血有肉。以上对论文写作经验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论文的写作共过程的话,这个论文写作过程你首先要去采集资料,对他进行分析就可以了。

论文的写作过程怎么写1. 选好主题(1)选与专业有关的,这是选主题的基本要求(2)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比较丰富,是为了保障后面的写作可以找到比较多参考文献;不要为了追求论文创新,而去选择没有有关相关研究文献题目,那么后面写论文时很难的。2. 收集文献收集大量和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献;收集和阅读文献的目的是为了看看他人的课题是有怎样的研究思路,也是为了适当的“借鉴”他人的研究生框架。3. 拟写提纲结合自己的主题,在充分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拟写自己的写作提纲;拟写提纲需要注意的是,提纲里每个小标题的确定,都熬考虑到自己有没有能力完成相关的内容。4. 填写内容,完成初稿根据确定好的提纲,进行内容的填写;在填写内容的过程里,虽已经有文献的内容是不可以直接复制粘贴,但可以进行借鉴再加入一些自己的东西。5. 依照导师的意见修改,最后定稿初稿出来后,发给导师;毕业论文都是需要按照导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才可以最后定稿,导师同意签字可以参与答辩。

【找国外模板,对比出创新点,各个地方借鉴,然后改重。做到重复率合格,不要改重一个,有对比创新、交叉创新,贴合当下热门,即可】

对大部份研究生而言,写毕业论文是一项重大工程,攸关是否能顺利取得学位。如果能在起步时获得正确的信息,将可事半工倍。专家们认为,只要有合适的论文题目、好的指导教授及态度,完成论文将不如想象中那么困难。

首先要了解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有什么差别?「成功的论文」(Successful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A Guide to 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from Proposal to Completion)一书作者David Madsen指出,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差别并不大,两者都需使用正式语言,学生必须展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研究结果要公正。差别在于硕士论文所研究的重点、范围、变量及事件比较狭窄,例如,硕士论文可能只探讨某所学校、某个班级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博士论文研究的范围则可能是一所学校整学期的教室互动关系。抄袭解疑|创新规划|满意付费|V信Editorking|企鹅②⑥⑦⑤②③②⑤⑥①|问题导向|数据说话|理论支持|

没有论文写作经验的学生,要如何准备写论文呢?美国有几位专家提出他们的建议,分述如下:

选择论文题目

撰写论文最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研究题目。首先应找出自己研究领域中特别感兴趣的,这点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兴趣,常常无法完成论文。最好从自己有兴趣的研究领域寻找论文题目范围,然后问自己这个题目是否可成为一个调查或实验计划。

着有「两学期内完成硕博士论文」(Completing Your Doctoral Dissertation or Master’s Thesis in Two Semesters or Less)的 Evelyn Hunt Ogden 认为,学生的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太专注于一个主题可能减缓研究速度,并可能使研究结果偏斜。她觉得如果能找出一个客观、且能以统计数字回答的问题较好。最好是找指导教授或是系里想要研究的题目,这些可从平日指导教授的建议或暗示得到讯息,也可以翻阅系里历年出版的论文,如果论文中有「建议作进一步研究」等字句,则可考虑作为论文研究主题。Ogden还建议研究生不要花一个周末以上的时间思考论文题目,而且应在读研究所初期便决定,这样你所读、所作的实验和研究可逐步引导你完成论文。

选择指导教授

找论文题目固然重要,选择一位支持你的指导教授也同等重要。Ogden 在她的书中提供了一套性格测验,决定学生和教授是否匹配。有时选择一位好教授不见得是明智之举,严格的教授反而好,因为他们更有效率,而且看重你的研究。

论文组织秘诀

Ogden 和 Madsen 所着的书列举许多论文写作的秘诀,Ogden 建议空出办公室或书房的一面墙当作研究展示区,将论文各章节的标题依序张贴,然后将各章节的初稿内容贴在各章节标题下,如此可一目了然。Madsen 的书中则提供各种作笔记的技巧,可有效率的简化研究过程。他建议研究生用 index 卡作笔记,并在上方写上内容摘要,然后根据内容摘要分类归档。等搜集相当研究资料后,就可写论文大纲了。

谨守论文完成期限

给自己定一个论文完成的日期及每周进度,例如先决定论文的页数,再将页数除以预计完成论文的时间。假使论文有160页,并预计在八周完成,则每周就得写20页。

着有「研究所生存指南」(Graduate School Survival Guide)的作者 Wanda Pratt 建议,研究生应每周定期与指导教授见面,每次见面前均应准备充分,例如,完成哪些工作?是否符合进度?会面后并应e-mail简短的摘要给指导教授,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这也是研究过程中很好的记录。

适时奖励自己

写论文本是辛苦事,所以论文完成某个进度后,应奖励自己一下,例如,外出看场电影、去郊外走走等,让自己头脑请醒,远离一下工作。英语俗谚不是说「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吗?

许多学生以为他们的硕博士论文应是件重要著作,必须有显著价值。实际上,写论文只是学习如何做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便在学业完成后继续从事研究。

大部分的研究生在写论文过程中常觉得疲惫,完成实验或论文似乎遥遥无期,不过只要不失去勇气,成功就在黑暗隧道的尽头等着你。等你完成论文,通过论文答辩,戴上方帽子时,你会发现一切的辛苦与努力都是值得的,这个经历将让你终身难忘!

博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图片

对于很多的博士生来说,写博士毕业论文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劫难一样,可能经历过了就不愿再回忆。博士的毕业论文写作,不仅仅要求非常的多,还需要自己做研究,自己做论述,总之一篇博士毕业论文不写个两三页是完全不可能的。“博士的毕业论文到底有多厚”这个话题上了热搜,很多的博士都纷纷的晒出了自己像是一本书一样的毕业论文。那么关于博士生的论文到底有多厚?以下是我的看法:

一、博士的毕业论文至少得有两百多页

一般来说,一篇博士论文至少是需要两百多页的,就像是一本书一样,非常的厚。如果,一位博士毕业生,他的毕业论文非常的薄的话,评审老师们可能就会觉得这个学生的态度有很大的问题,于是他的论文可能就不会通过。所以,很多的博士生为了尽量表明自己认真的态度,就尽量在写论文的时候多写一些。

二、博士这个学位也不是那么好拿的

很多的人觉得考上博士,拿到博士学会是很简单的。其实,博士的学位真的不是那么的好拿。一般来说,博士毕业论文必须要花费学生可能一两年的时间。论文学完之后,还需要经过层层的审核,如果一关不过的话,可能就毕不了业了。所以,很多的博士为了能毕业压力都会特别的大。

三、希望每一位博士都能够顺利的毕业

一个人能够经历重重的困难,读到博士真的非常的不容易,如果博士毕不了业的话,可能之前的很多努力都白费了。所以,希望每一位博士都能够顺利的毕业,拿到属于自己的毕业证书。

关于博士生的论文到底有多厚?以上是我的看法,你的看法是什么?欢迎留言交流。

详谈博士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

博士对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分享

论文写作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要面对的难题,博士论文更是难上加难,不光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还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那么如何想好一篇论文呢?下面就是一名博士针对论文写作的几个经验分享。希望可以给正在准备论文写作的博士生们一个参考。

1.提早开始,早比晚好

关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论文这个事情,我觉得我卡住了一个很好的点:博士资格考试通过以后,我花了一个学期做研究计划以及获得研究课题的校方审批同意,然后一个学期搜集数据,然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准备论文的写作了。

开始写论文并不需要等待你的理论读得完美,采访资料整理得一丝不苟-就像你说英语不需要等待英语完美再说,而是因为说英语才慢慢变好。我建议研究资料搜集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开始写方法论、理论框架、导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更多地引经据典。如果你只是等待等待,可能越等越害怕越觉得没有准备好。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才开始写论文的-就像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哪怕你还不会,可是旁边有教练看着、理论知识听了一些,你就需要鼓足勇气跳进池子开始扑腾。

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庆幸在我的论文最开始阶段加入了“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那是华大写作中心为了博士生写论文开设的一个全新项目,面对全校各个专业的要写论文的同学,费用是25美元用来购买食物,时间是6月16日-20日一周早上9点到下午5点,内容包括讲座、座谈会、分组讨论、一对一培训、论文写作、全组分享等等。一共有20名博士生入选。

我很庆幸自己在很早的时候加入了这样一个训练营,开始写下了我博士论文的第一个字,列出了第一个基本框架,在每个人都奋笔疾书的时候开始整理我的采访内容,和辅导的同学谈话说我的论文思路。

我很庆幸在论文最开始的阶段,在这个为期五天的朝九晚五的训练营里,我得以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转化,有了一些基本的论文写作的思路,认识了一些可以互相鼓励的朋友。这个开头,开得漂亮。而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

别拖延,该开始时就开始,该出手时就出手。

2.别等完美, 兼顾各章

我的公共事务系的David Layton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千万不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试图把论文的一章也到完美然后再交给导师看 - 因为一方面,达到你认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无论你觉得多么完美,交到导师手中还是会被修改,有时候还可能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看来,你多花的“达到自己完美的时间”属于浪费。

经济效益里面有个“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在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想的90%-99%的水平,这其中每一分的提高都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每一分投入获得的增长减小。

对于论文的初稿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达到心中的完美 - 如果能够达到自己水平的优良,觉得无愧于自己的中上水平,不会让老师看了直摇头,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始上交初稿等待回馈了。导师的回馈非常重要,他们的一席话、一些反馈可能可以减少你花一两个月的冤枉时间在黑暗里独自摸索。

在等待回馈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下一章的初稿撰写工作了,多头抓起而不是只顾一头,也是保持论文效率的一个关键。毕竟一篇博士论文不是靠一个章节的质量取胜,而是总体的效果。建议大家合理平衡的分配时间,努力兼顾到每一章。“短板效应”里面讲到,一个桶子到底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如果别的板子都很长可是有一块很短,桶子总容量还是大不到哪里去。此概念放到写论文这个浩大工程里,我们应该尽量平衡时间让每一章节都质量不错,而不要花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在某一两章,结果其他寥寥草草不合格。

别等待完美才交初稿,兼顾各个章节。

3.每天坚持,保持惯性

如果同样是20个小时,一种是每天4个小时坚持五天,一种是两天每天10个小时,前者效率会比后者好很多。

写作需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格式。如果每天都能有写作的时间和规律,每次需要切换到写作状态的时间所需更短。

其实每天坚持,保持惯性这一点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别好——在我的一年的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曾经有两次长期的停止状态:一次是夏天回国45天,雄心壮志想要整理好所有采访录音并且写好一个发现章节,最后回美国前一天发现只写了不到三页,而且录音也没怎么整理。一次是春假去夏威夷的两周,同样也是想得很美好,资料随身带,结果没写几页。所以我知道了自己是那种放假玩只能尽情玩,同时想要学习只是美好幻想的人。所以我一年中的两个月时间可以说是没有写论文的。

我发现放假回来以后进入状态,甚至于逼迫自己在电脑前静下心来都是困难的。我也发现经过长时间的停滞,想要突然一下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是不大可能的。每次大的停滞总是需要花时间又从零开始,积累效率。

而个人写作效率很高的时候,一个是暑假回国前每天在Suzzallo图书馆的9-4点,那时候我白天写作,中午带上中饭、水果和酸奶,下午去打羽毛球或者游泳,把“方法论”一章和“介绍学生”这章的大部分搞定。

另一个是春季学期和清华男神L教授在法学院图书馆自习的晚上7-11点,在三个月里,我订正、调整、收尾,效率也是很高。我注意到这两段高效率的时间我都是基本固定写作时间、地点,没有长期中断。

从我个人和周围朋友的经验角度来说,如果说大家可以的情况下,不妨每天都安排一些时间出来固定写作,中间不要有长距离的空隔和中断。并且在每次停笔的时候,记住自己写到了哪里,明天或者下一次应该从哪个方面接下来写。给自己的一个小笔记能够成为下次重新获得灵感的线索。

让写作保持一种惯性,一旦惯性开始,就不要轻易丢掉这种惯性。

4.联系导师, 主动跟进

如果说我觉得自己有哪个方面做得很好,我觉得我充分利用了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跟他们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和亲切的互动。

首先,教授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导的学生也不是我一个 - 从研究生学习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会叫的鸟儿有虫吃,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你不主动联系教授而等着人家大忙人来找你,那么有一阵好等的。所以一定要积极主动。在整个委员会中有一位主席(Chair)具有很高的生杀大权,至少在我们系,如果chair点头,你被其他成员为难的机率不大 - 而如果其他成员都赞同而主席不放你,你还是毕不了业。

我在学年开始就告诉了我的chair Sandra Silberstein教授心中的时间安排,我希望一年之内可以把文章写完并且毕业。她思索了一下,告诉我在她的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很少,但是有过,而且我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做到。她承诺会尽力配合。

我于是制作了一个详尽的进度表,并且在每次写完一章节、请英语为母语的朋友帮我修改过语法以后发给她(这样教授的时间精力不会浪费在帮我改英语语法上面,而且到了博士程度,英语写作水平也应该不会太差)如果有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会在章节末尾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注。Sandra教授会看完以后用Word的Track Changes 和Comments功能标注她的修改和意见。然后我把所有的修改看过以后和她约着见面一小时 - 一方面讨论一些她的评价修改意见里我不太懂的地方;一方面讨论下一章的思路、写法。

和她见面的这一个小时对我来说非常有益:我常常带着笔记本去记下我们的对话,Sandra教授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她指导过那么多学生的经验、她写文章的思路……然后我会把这些对话记录下来,引导我写作下一个章节。

除了她以外,我也常常和另一位导师人类学的Stevan Harrell 教授见面聊论文:他会说普通话、彝族话还有粤语,是个正宗的中国通,教过的中国学生无数,对于我的研究课题非常感兴趣。是他从我的论文初期开始便热烈地鼓励我,认为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是他在我每个章节写完以后很快地回复我,并且给予真挚且积极中肯的评价;也是他邀请我到他的班上做演讲,分享我的研究成果……被一位经验丰富、了解中国的老教授一路带着、鼓励着、指引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知道有人为我摇旗呐喊、加油鼓劲。

5.与人作伴, 同写互助

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吗?那是一个与人作伴、同写互助的典型例子,我在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里,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聆听各种资源策略。

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我知道了大家来自华大的各个专业 - 从机械工程到心理学,从历史到女性研究,当然还有学英语的我;我知道了大家的论文进度分布在各个地方 - 有人只差了一个简介章节,并且计划两个月后毕业,有人开始了半年到一年写了几章,还有一个字都没有动笔的我。我也听说了每个人的写作偏好 - 有人喜欢打开摇滚音乐边听边摇摆边打字,有人会把自己绑在椅子上两小时不能动,有人喜欢安静的图书馆靠窗的角落,有人只能在桌子很乱的环境里才文思泉涌。五花八门,十分有趣。

这是一个学习的社区、平等交流互相帮助的地方:一方面,写作中心安排了成功写完毕业论文的前辈们给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用的是什么reference软件,什么写作软件,如何安排写作进度,如何跟导师沟通,遇到瓶颈怎样处理……他们都毫不吝啬分享了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并且再三强调因人而异,我们大可以尝试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另一方面,我们20个博士生之间也有了很多的交流和分享 - 尤其是那些已经开始、写了一段时间的同学们,交流了很多。

训练营结束以后,我和拉美裔、理工科的Bralio相约一起去图书馆写文章,我们常常带着零食一起分享、互相照看电脑、一天写得差不多了便一起聊聊当天的进展以及下一次的安排。他是我的writing buddy,写作伙伴。身边有人同样为着博士毕业论文而奋斗、笔耕不倦让我觉得很安心,我们互相鼓励,一起进步。

Bralio在我们一起写作了三个月以后把他的文章上交并且成功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努力和经历鼓励了我。我见证了他的刻苦努力,也看到了他获得毕业证书站在荣誉舞台上的一刻,这种鼓励,不言而喻,他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而我的论文后半段有了清华男神L教授的陪伴,他经常和我一起自习,写他的法律文章,我写我的英语论文。我们自习完走回家的路上讨论每天的写作进展程度、顺利和卡壳的地方 - 我喜欢和学者一起交流,不光是听别人的意见反馈,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的思路也被点亮了。能够把一个问题先说清楚,写下来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

建议大家也找到写作的伙伴,一方面是一起的努力和陪伴,一方面也是互相交流、说出想法。当你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时候,动力是很足的。

6.全面计划,层层推进

博士论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花时间精力无数。

如同建房子要有图纸、做项目要有进度,我始终相信,不管写什么科目的博士论文,也应该科学、系统的层层推进,关于时间和内容上的合理规划。

我是这样看待自己的文章架构的:六大章节,每一个章节下分几块。举例来说:第二章“方法论”,需要写到的是五大块:“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差异”、“定性研究的局限性与优点”、“我所采用的方法:采访、观察、资料搜集”、每个方法的利弊、我作为研究者身份对于最后结果的影响。每一大块里面又可以细分几个部分。而每天我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写完中间的一小块。

这样,一篇200多页的论文被分解成为了30-50页的章节,每一章又被分成了5-10页的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分下去,需要完成的就是1-2页的小单位了。虽然说我完全同意内容有完整连贯性,不能够依字数而定,但我个人很喜欢这个“庖丁解牛,化整为零”的小游戏,因为从心理上的畏惧感降到了最低点,而每次完成小单位的任务都给自己划一个勾、点一个赞,便能很有动力地去做下一个部分。我常常鼓励自己,“已经完成了1/8了”,“已经快到这一章的1/3了”,“这一部分已经写了超过一半了”……自己心里有一个全盘的计划时,层层推进,每次只要做好一个小的部分就好。

建议大家可以尝试在空白板上方写在自己的题目,然后开始竖行写下几章的名称,每一章横向展开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部分下面能够分几大块……这样一个树形结构是你论文的主干地图,磨刀不误砍柴工。如果你的心里有一张这样条理清晰、枝干明确的图,你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就不容易走丢,也不容易只拘泥于一个部分(参见策略二:兼顾各章)。你会很清楚现在的进度在哪里,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

这种分解再整合的过程使人的心理压力降低,完成每项任务成就感提高,同时有更为明确清晰的方向,更加能够注重当下。强烈建议大家尝试。

7.借鉴前人,参考名著

当我不知道美国英语博士论文为何物的时候,我跑到图书馆借来了包括华大、哈佛、哥大、斯坦福等美国著名高校教育系、英语系、传播系、话题看上去与我研究相关的20多篇论文,每一篇都像一本书那样厚。(比如哈佛Liu J 撰写的"Asian students'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US universities: an emic perspective"; Chen X撰写的"Sojourners and foreigners: Chinese students' relationship-building with Americans in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 比如华大英语系学姐Hee Seung和Zheng Xuan的毕业论文)我把自己埋在这些厚厚的论文堆里,看前人是怎样写的,从字数、内容到样式上有了初步了解。

读多了便也发现大多论文在结构上都有引言、摘要、致谢、目录、介绍、研究问题、理论方法、研究方法、局限性、所作贡献、以后研究方向、文摘等构成。在立意上会研究一个专业内精细的问题,从以往文献的角度整理整合前人的观点和认知,在方法论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用该方法研究、利弊、贡献在于哪里。从语言角度上比较中立客观,书面化专业化,逻辑思维很严谨……读别人写好的博士毕业论文使我有了直观的第一印象。

在准备博士资格考试、读完书单所列文献的准备过程中,我看到了一本特别有用的书,在此推荐按给大家 -《Completing your qualitative dissertation: a road map from beginning to end》 by Linda Dale Bloomberg and Marie Volpe。我用了五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240页的`书,做了很多笔记,而且后来一直有参照这本书。作者通过与很多博士生的采访,了解帮助和阻碍撰写博士论文的因素,并就此对症下药、提供建议。他们把博士论文的基本部分定义、注意事宜、常见问题都予以归纳,从心态到知识、从理论到实践、从学生到教授的观点都进行了采集,如果一幅地图带我走过博士论文的撰写征程。

我的文末参考文献有16页、300多本书籍或者期刊文献,其中一部分是理论内容,一些是方法内容,一些是别人相关课题的博士论文……我觉得自己很多时候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通过最开始的参考模仿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过程,又在每天的写作过程中细化提炼,不断成熟。

我非常建议大家读读贵院系历届学长学姐的优秀毕业论文 - 这直接反映了贵系的水平要求和格式规范,是很有价值的一手参考资料。同时可以学习和你课题相关的其他学校学生文章,认真参考起来你会发现很多共同之处,八九不离十。可以的话也找些博士论文撰写参考攻略一类的工具书,一方面心里有大的全景图,另一方面每一个章节也能看到注意事项。

不要从零开始一个人摸索,一定要充分利用资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思考和奋斗。

看得越多,摸得约透,写起自己的文章才越得心应手。

另外,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一般大家会做阅读笔记(我当时做了将近50页的word笔记),写博士课题研究申报计划的时候也会有好几十页成文的文章,这些内容都可以利用起来:有些部分可以直接复制黏贴,有些可以作为基础进行删减订正。总之,以前的努力都是可以转换到现在的论文里面的,写博士论文并不是从零 开始。

8.先捡容易,建立信心

中国有句俗话“专拣软柿子挑”,这句话在我的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体现得淋漓极致。我认为写作一般是越写越顺;先易后难,符合事物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不为“欺软避硬”的行为不好意思,这种有选择的、挑拣容易内容先写的策略对我十分可行。

理论和以往文献于我而言都是深奥的部分,个人觉得比较头疼的内容,我怕一开始没有基础就试图攻克难关,拿不下会影响心态和信心。所以最开始,我选择的是难度最低、最易上手的方法论部分:研究主要采取的是什么方法、为什么要选择这些研究方法、有哪里优点、有哪些局限性?如何招募到研究参与者的?他们的隐私和人权是如果得以保障的?搜集资料的时间有多长、哪些具体措施、资料怎样分析和整合、具体方法对于研究结果可能存在的影响性……这些内容虽然琐碎,可是写起来却可以就事论事,直接简单,也不需要华丽优美的文字,或者深奥复杂的逻辑思考。

洋洋洒洒把方法论写出来以后,发现已经有了20来页文字,这对于写作初期的我是极大的鼓励!所谓“万事开头难”,能够找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入手对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作用不可小视。

写出来不怕亲笑话,我也曾经在八字还没有一撇、文章一半都没写到的时候遇到瓶颈,不知道怎么继续。 于是我决定调整顺序,把“致谢辞”先写出来 - 感谢一路上帮助和参与我的成长的朋友们、师长们、家人们。写着写着,我发现原来一路上那么多贵人相助,自己原来那么幸运!于是从中也获得了动力,满心欢喜、打了鸡血般继续投入了下一段的写作环节。

我的导师建议,我个人也很赞同,把导言这章放到最后:虽然导言讲述的是你做什么课题,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论文结构如何等等并不复杂的问题,但是很多时候论文的内容结构都在调整,不到最后没有定型的版本。同时,不到最后也可能缺乏对你文章的全面系统的理解,以及高屋建瓴、简介归纳的能力。

9.调整期望,不求完美

博士圈里流行一句话“the best dissertation is a done dissertation”(最好的毕业论文就是写完了的毕业论文)。因为有太多人花了太多时间写,且越到后面越没有动力,最后没有完成。所以后来圈里说,只要写完的,就是好的毕业论文。

哪怕说亲们对着学术有着很严谨的态度,想要把毕业论文成果出书,其实也是可以在毕业了以后任教职的同时修改文章、准备出版,还可以在教书的生涯中继续你的相关研究,扩充数据,补充内容。我见到不少教授都是在任教的前六年里把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整理出书。很少有人一毕业就能够直接把文章出书;追求一步登天比较困难。

对于毕业论文的预期的确因人而异,并且是看你想要什么。如果你觉得不管花多少时间都要写得完美,我尊重你的想法和选择。与我,毕业论文是我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个必经阶段,是我展示几年所学成果的好机会,是一个阶段的重要印记,是我丰富人生里面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用心上交了一篇良好到优秀水平的文章便是无愧于心,自己满意了。我的生活要继续,如果可以一年完成论文质量良好,我不愿花好几年的时间达到所谓的完美。我愿意把时间花在别的地方做其他的事情。

在我很明确了我的文章预期之后,我也和我的教授交流了想法:我希望这篇文章是实践意义和应用效果大于理论意义的,我希望我的文章可以给到美国留学的中国学子、教中国学生的美国教授一些实际意义,让他们看到一些内部人士(insider)的想法和做法。至于理论框架,我希望达到中上水平,但不着重于理论的创新。我的委员会成员很尊重和支持我的想法,我们都同意也许多花一年,我能够写出更漂亮的理论,更严谨的论据,更好的毕业论文。但是在我个人的情况下,没有这个多花一年的必要。我得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实际操作层面、访谈资料综合整理、意见建议提出的部分,而理论部分达到要求即可。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我很明白要在自己充满信心、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把论文搞定。我不要做出完美的毕业论文,我只要交出一份不错的、用心了的、教授满意的毕业论文即可,以后还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整理出书。

在这里,我并不是教大家滥竽充数,昧着良心交低质量的作品。我只是觉得每个人都可以看看对自己的要求和对文章的预期是什么。如果你不求完美,但求良好到优秀,然后获得学位、腾出时间给生活的下一个部分,那么写完文章所花时间应该可以省去不少。

而且,完善论文的机会毕业以后还多着呢,并不是写完了上交了就再也没有机会改了。但是写好了毕业论文一张博士文凭在手,可以给你很多机会的通行证。

10劳逸结合,懂得调整

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写累了的时候。如果说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过了也就度过了。如果到了看着屏幕就想吐、看着书本材料就头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议可以暂停一下,休息一下。

写博士论文就想跑一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千万不要因噎废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体健康,跟进营养,同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

我知道坐在电脑面前写论文弄久了会脖子肩膀手腕酸痛,所以我经常坚持去打羽毛球,一个星期能够有三到五次,即可以思想上放空,也可以眼睛远眺,还可以拉拉筋、舒展一下身体。每次打完球大汗淋漓的时候我都有一种畅快不已的感觉。

我也会一两周去跳一次莎莎舞,拉丁社交舞的一种。在和人的交谈聊天中、在拉丁音乐的奔放柔情里、在旋转跳跃闭上眼的时候,我觉得很放松,也很快乐,自己的脑子得到了休息,身体也获得了锻炼。

每个人各自喜欢的放松方式不一样:我身边朋友有人爱游泳,有人喜逛街,有人看电影,有人做饭菜,有人唱歌儿,有人爬山……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不管这法那法儿,让你开心放松的就是好方法。

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放肆玩。我觉得哪怕写论文很辛苦,也一定别忘了给自己放松休息找乐子。机器用多了也需要保养滴油,更何况是人的身体呢?劳逸结合才能够跑好跑完马拉松,才能写好写完你的毕业论文。

如果你很辛苦了,累得不想写了;或者刚刚完成一大章节,想犒劳一下自己了,都可以去休息放松一下,丝毫不要有罪恶感和内疚感。你就边休息变想:磨刀不误砍柴工,会玩的人才会学哈:)劳逸结合、懂得调整才能细水长流,攻克下“马拉松”一般的毕业论文。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希望大家不仅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亲自去实践,有自己的实践经验。这样写出的论文才更有血有肉。以上对论文写作经验就分享这么多,希望对大家有参考价值。

所以说概率只有30%左右。你必须要达到教授级的水平,因为这个论文不能够出任何的差错。本科和这个相比真的是太简单了。

博士论文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学术作品之一,其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经验和规则,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博士论文写作的几大经验。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怎么写好

论文的写作过程,其实包括选取论点,然后再引用论据进行论述

写论文之前,需要确定论文的主题,这个是很关键的。确定好论文的主题,这个时候可以去中国知网了解该主题的论文情况,比如这个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这个主题的意义。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去谷歌学术搜英文论文。这个时候,你也大致了解了目前该主题的情况,要去思考这个主题还有哪些没被人做过的。一般看了20篇论文左右,你心目中肯定是有了一定的想法。想好大概写的内容,就可以根据框架写内容了。工科论文框架一般前言,方法,实验,结论

第一:先确定你的论文主题。

第二:将你的论文主题放到知网中,搜索主题相近或相同的硕博论文、或发表在比较好的杂志上的期刊。将他们下载下来。

第三:整体浏览一下已下载文章的框架,提炼出比较好的框架套用在自己的论文中。

第四:先将自己论文大的框架设定好(也就是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之后就可以根据一级标题或二级标题的内容再次输入到知网中,进行相关搜索,从而确定三、四级标题,将论文内容细化。

第五:以上这些都做好后,那你的论文基本上就相当于完成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补充各级标题的具体内容了。对于内容的补充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那就是你可以通过一些公众号、论坛、新闻或相关报告中查找相关内容。最好找近一年发布的内容,因为知网文章上线的时间基本上是一年,如果你找的新闻之类、论坛上的文章是近一年的,那么恭喜你,你基本本上可以将那些内容全部复制到你的论文当中,因为这些内容基本上不会被检测到重复。

第六:当你将第五步做好了,那么你的论文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根据自己写的多篇论文经验来看,如果第五步用心点做的话,那么你之后的论文修改工作将会很少,尤其是不需要降重。我目前写的1篇硕士论文,3篇本科论文都是按照以上步骤严格执行的。每篇论文的重复率都很低,都不需要做降重修改。

以上就是环球青藤小编关于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步骤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本平台哦!

写论文前应做好以下两点准备工作

第一、选题

在进行论文写作的时候,论文标题是非常重要的。论文标题应该切合论文主题,论文标题是论文全篇的线索。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写作。

第二、搜集信息并写提纲选择主题和标题以后,我们要开始撰写论文的大纲,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写什么论文,我们都需要仔细研究数据,独立进行思考。不要全部引用别人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论文大纲穿插我们的结构和论文思想。以上两点准备充足后就可以进行论文的初稿创作了。

写好论文初稿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写论文首先要有题目,目录,摘要,关键词和正文和参考文献这六个部分。

1.题目要注意准确、简练、醒目、新颖,可以吸引读者。

2.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要可以清晰地体现出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和每个部分的大概内容。

3.提要要求要短、精、完整,字数可以控制在400字左右。

4.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论文需要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

5.论文正文:

(1)正文开头之前要加引言:引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要有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具体步骤为提出论点;用论据和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6.最后要将参考的文献和一些资料写在文章末尾。

毕业论文写作全过程怎么写

毕业论文主要有哪些步骤怎么写毕业论文

再过一个多月,全国各大高校都要开始毕业论文答辩了。这个时候正是大家忙着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那么毕业论文怎么写呢?写毕业论文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毕业论文的写作流程主要从开题,到写作提纲的提交到搜集资料撰写初稿,再到经过导师的一遍遍审核,历经千辛才会最终定稿。下面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毕业论文的写作主要有哪些步骤。

一、 确定选题

首先要确定选题,主题并不是随便选的。选题要有价值性、创新性、可行性。

总之,要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能力选择大小、深浅、适度的课题。而且要注意:课题易小不宜大;课题深浅要适度;选题应以所学专业科内容为主,不要选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方向。

二、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或者是通过大量阅读、查阅文献资料。

(一) 社会调查调查的对象内容:专业、论文需要确定对象内容;调查的方式与方法:蹲点、泡面、提问等。

(二)读、查资料文献:精选;选摘要点、观点;研究消化作为我所用“提炼过程。”

三、 确立论点、选定材料

(一) 明确论点是关键 (论点明确)

(二)明立论点要力求正确、有新意(观点新颖----最近两年的热点问题)

(三)确立论点要写出论点句。总论点----分论点

(四) 根据论点筛选材料 (丰实-——翔实——提炼)

四、编写写作提纲

(一) 拟定标题写出论点

(二) 确定层次分出段落

(三) 取舍材料列示论据

(四) 理顺文脉合理布局

(五)运用简明概括性语言

五、撰写初稿(草稿是成功的关键——要注意结构层次和语言文字)

(一) 结构要严谨、层次要分明

(二) 毕业论文的'语言特点:

1、准确、客观、严谨

2、规范、统一性、标准性

3、简明、严简意骇

4、平实、自然质朴(与文学作品不同)

5、生动、语言鲜明、实有生气

六、修改定稿

(一)中心论点是否正确、鲜明、深刻是否有所创新;标题是否恰切“画龙点睛。”

(二)论证是否充分、理论、实事——摆事实、讲道理(至少有两个以上案例)。

(三)结构是否完整、严谨;层次是否清楚、条理;思路是否连贯、流畅。

(四) 布局是否合理——详略得当。

(五)语言是否符合论文的要求;文字、标点运用是否恰当、准确;文面书写是否规范。

(六) 引用资料是否准确。

毕业论文的写作基本上要经过这些步骤,尤其是在最后一步修改定稿,你会经历一遍一遍又一遍的打回修改,终于等到导师允许定稿的话,你的毕业论文基本上就已经搞定了,接下来要等的就是学校对自己撰写的毕业论文进行重合率检测,顺利过关的话,就可以准备论文答辩。

1.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难以结合实际;而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过于狭窄,又难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会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对于毕业论文题目的确定,通常可以采取先选出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再围绕该研究方向查找文献资料,通过阅读、思考、分析材料逐渐把毕业论文题目范围缩小的方法。

比如,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果对英语语法感兴趣,可以先选出大的毕业论文题目“On English Grammar”,然后查找相关的文献。如“如何学习英语语法”、“如何使英语语法教学走出平淡”、“解读报刊英语中的语法隐喻”等文献资料 。对师范类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应进一步缩小,围绕英语语法教学和学习来选择。比如可以选择“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论中学英语语法的教学”、“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英语语法教学定位的几点思考”等题目,谈谈英语语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再结合师范专业的特点和在实习中的一些体会来写作,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使得所述内容不至于空洞。

2.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收集得到的材料一开始没有必要都通读,可以先翻翻目录或索引,找出与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有关或紧密相连的章节。通过泛读,大致了解本论题有关的研究现状和前景,避免重复别人的工作。在这些过程中,有几样事情需要做:概括出与毕业论文题目有关的研究现状,整理出毕业论文提纲或大致思路,熟悉基本的毕业论文格式与写作规范。

3.撰写毕业论文

在写毕业论文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注意段落与章节之间的逻辑性。对于理学方面的毕业论文还应当注意理论论证的严密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同时论述要以论题为核心展开;二是论文的阐述宜客观,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三是文章内容的叙述要详略得当,要注意避免重复。对于有新意、有争论的观点,则要讲透,绝不能吝惜笔墨。

以上就是青藤小编关于毕业论文写作步骤的相关分享,希望对正在写论文的你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论文写作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在本平台进行查看哦!

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怎么写如下:

1、定课题

这一步可以上百度就本专业去查找一些论文题目,一般每个专业都有论文题目库,找到这个论文课题库,里面的题目都是一些比较大的题目,其实这些题目都只是方向性的。那么可以从这些方向性的大题目中,找到自己比较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两三个方向,再从方向中找到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点,来生成我们最终的论文题目。

2、找资料

定了课题之后,很多同学就开始发懵,不知道该写什么内容,到底怎么写,写哪些部分哪些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为什么每篇论文里都要求有参考文献?那就是让大家学习用的。第二步就是去找资料,到知网、万方等论文数据库,把自己题目中的关键词作为索引,找上五到十篇参考文献,看看人家的写作方法,思路创新,大纲构架。

3、列大纲

一定要先梳理出来大纲。一般第一章都是绪论或前言,就是谢谢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第二章是一些偏理论的东西。第三章一般就是现状描述,第四章分析问题,第五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再来一个结语就可以了。

4、查重降重

毕业论文写完要查重,查准率过高一般打回修改,所以写完后自己要提前查重修改。

如何写论文?很多人都会告诉你,写论文的第一步是要先阅读大量文献。

为什么呢?你的导师身经百战阅文无数,祥衡他不会知道你连最起码的论文是什么东西都没搞清楚。但事实上大部分人第一次写毕业论文的时候,确实根本没搞明白论文是什么东西。甚至没见过一篇像样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看文献是只会耽误时间,而且看的越多越乱。

因为每一篇文献都很长,有很多论文用词语序又非常涩(可能是降重的后果),如果从头读到尾需要花很长时间。再次,你如果从来没有写过论文,可能无法分辨论文中的垃圾和精华,知网上的论文多如牛毛,毫不夸张的说,很多垃圾文献,读完之后对你的研究成果毫无帮助。就好比,你从来没进过厨房,连菜都不会选不会切,就开始弊答看研读大厨的菜谱,准备做一道大菜了,是不是感觉少了什么步骤?

因此,在你弄清论文结构之前,千万不要贸然下载一堆文献(讲真下载谨携做了你也看不下去)。因此建议写论文的第一步:你需要隐清搞清楚一篇合格毕业论文的结构是什么。不管你是本科还是研究生,不管是文科商科还是理工科,毕业论文都穗备山有着相对固定的结构。毕业论文一般分为5-6个章节。(根据每个学校或学科的要求可能有些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是这个结构)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理论基础(或文献综述)第三章:研究假设第四章:论证过程第五章:研究结论第六章:研究不足与展望虽然每个学科的标题和内容不完全一样,但体都是这个思路,并且这几个章节环环相扣,每一章都需要有前一章的佐证。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一般包含几个二级标题:分别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论文结构等……一听标题你就应该知道,这一部分基野埋本都是空话套话,主要讲的是研究背景和目的,你既租岁慧然选了这个选题,这些内容闭着眼都能写出来,建议先做到脑中有个初步思路即可,不用着急写,建议放在论文的最后时间来写。(不建议论文按照章节顺序来写,比如绪论部分就可以放在偏后的位置。)关于写作顺序我会在第二步氏信握说。

第二章:理论基础(或叫文献综述)部分相对还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写论文与写其他文章最大的不同就是你的每一句观点和结论都必须有出处一要么通过你自己的实验论证,要么需要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支持。因此这一部分的歼庆内容相当于盖楼的地基。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一部分正因为是前人研究基础,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引用文献,基本上初稿都不用自己写的,所以也不用花太多时间,最后降重即可严格意义上说,必须是先有了理论基础才能往下一步进行的,但今天如果需要按常理出牌,我就不用来写回答了。既然说的是以毕业为目的完成论文,我给的技巧是:这一步可以放在核心部分之后写。(第二步中我会详细介绍写作顺序)。这里插一句引用文献,关于引用格式可以参考每个学校的引文标注规范。可以边写边标注,也可以写完再统一标注。

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它和第四章是全文写作的核心!请注意我说的是写作的核心,并非答辩和整个论文的核心(整个论文的核心一般是第坦猛三章和第五章),但是对于写论文来说,这两个章节是我建议必须最先完成的。因为学科不同,这两个章雀游节的差异册扮较大,但是总的方向一致。我就拿我自己的论文(社会学类)举例吧。我的第三章内容是实证分析,包含的二级标题是访谈调研、研究假设与模型的建立、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简而言之第三章一般是在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上论述你提出了怎样的研究假设。也是你整篇文论的核心观点。

第四章:论证过程。一般是在第三章提出研究假设的基础上,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以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这个滚穗部分一般在需要花的时间一般比较长(但非写作时间,而是研究的时间),因为会有计算或者研究的过程。(而且如果做出来验证结果有问题,还得反复重新做)

第五章:研究结论。这一部分其实在整个论文中是极为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应用类的学科。因为他不仅阐述你的研究过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你在第三章中提的假设到底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而且关系到你的研究成果或论文的成果到底有什么意义,有没有实用价值。请记住:在论文写作时,第五章研究结论是重点,但不是难点。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你第三章和第四章搞定了,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基本上可以一气呵成文思泉涌但如果第三章和第四章裹足不前,或出现种种错误,那第五章也不要想写的顺利进行。因此再次强调:第三章和第四章才是写作的重难点。

第六章:就更为简单了:研究不足与展望。这一部分个人认为无关紧要,因为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当你写作的时候你一定能找出一万个缺陷,所以最后自我批评的时候挑几个不那么原则性的问题说一说,比如:调研对象范围不够广,理论模型可以再细化等等希望后人可以继续研究等简单展望一下。这里可以参考借鉴一下别人的文献都是怎样我批评和展望的,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讲到这里,相信你对每一个章节的大体内容已经了解了下面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也是学姐认为针对你们这个阶段,开始写论文前比较重要的一步:写作顺序和时间的分配“简单操作”第二步:在搞清楚结构的基础上,安排好每个章节写作的先后顺序和时间投入。为什么我说安排写作顺序和时间分配非常重要?但凡写过论文的同学自己心里应该有点数,即使给你留够一年的时间写论文,你也一定会拖到不能再拖为止所谓DDL是第一生产力,说你有本事提前半年开始每天匀速有条不素的写论文我是不信的,谁不是最后被DDL逼疯,每天不眠不休的赶进度呢?因此用这个骚操作顺序,合理分配好时间投入以后,即使时间比较紧张,也依旧能如期且出色的完成论文。效率最高的写作顺序如下:先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这样安排顺序:首先前文已经闸述了,第三四五三个章节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其实当你在你准备选题的时候,这三章的计划就应该早已经有了雏形。如果是有实验的研究,可能需要早就把实验做的差不多了。所以一定要趁着研究过程还热乎着赶紧把核心部分写出来,这时候是效率最高的。如果完成了这四个章节,那你的论文初稿基本已经完成90%了、最后两个章节,第一章绪论和第六章不足与展望,那就是洒洒水啦,绝对轻飘飘的搞定。最后说一下时间分配:时间分配上,按照刚才写的写作顺序的章节:第三章(提出假设)——第四章(论证过程)——第五章(研究结论)——第二章(理论综述)——其他(随意),依次送减。为什么这样安排时间呢?第一是重要性决定时间分配。这个上文已经阐述过了。第二是如果时间真的来不及,从第二章到最后的部分可以在查重前大段复制粘贴,先把初稿完成。再通过降重和修改的方式通过查重,以争取时间。第三步:下载相关文献阅读,只读核心部分虽然我不赞成一上来就阅读大量文献,但你完成了论文框架和第二步写作排序以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下载和阅读文献了。但是阅读文献也是有技巧的:首先,通过前两步,你已经熟悉了论文的结构和套路,知道了每篇论文的核心在什么位置,那么你开始读文献的时候,一样只要看他的核心部分就可以了。一般先看摘要,大概只要花几分钟,如果觉得有点参考价值,先拉到第五章的研究结论,再看第三章的假设模型。基本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掌握了。通过筛选部分你认为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你只需要挑选几篇精华文章作为重点参考的内容。那你可能会问,自己写论文时需要的引用文献这么多,真的需要一一看完吗?嘿嘿,这里也分享一个技巧,你筛选的精华论文里,必然也有很多引用文章,所以你可以顺藤摸瓜,直接引用别人论文里引用的文献即可。第四步:按安排好的顺序开始写作。这一步其实已经在第二步中详细讲述了,这里只是提醒一下步骤,前面三步其实都是准备阶段,到这里才开始真正的动笔!第五步:交初稿初稿的写作是从0到1的过程,一定是痛且量大的,但记住,在初稿这个环节,因为工作量巨大,千万别追求完美,只要按我上面的方法,达到字数任务即可。这个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网上流传一句话:“当你把论文初稿糊完交上去的时候,你就成功的把痛苦转移到导师的身上了,因为他要愁怎么给你改论文。关于导师修改这个环节我不便多阐述,因为不同学校不同导师对论文的要求和审核程度天差地别,负责的导师会给你逐段批注修改,也有很多导师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不论是哪一种导师,你依然要切记,论文还是得靠自己。在这里非实名点赞我的导师,对我的论文修改十分仔细,甚至格式问题也都一一找出,让我在初稿后就不断优化细节问题,避免了不少麻烦。感动…….第六步:降重导师修改的差不多后,就是降重的环节了。写初稿时那时候糊弄的债要现在来偿还了,但不要被吓到,技术上并不是难事。建议第一遍降重的时候先从学校图书馆检测一下,会有详细的重复的地方标注,便于修改。如果学校提供的查重次数有限,也可以使用蝌蚪论文、维普等可靠的查重系统检测,然后根据查重报告进行修改降重。一般查重率最高的地方就是理论基础,因为可能存在大段大段复制粘贴的情况,以及引用内容较多。关于降重的方法,没有什么捷径,就是一句话一句话的修改,但是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只要用语文知识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阐述一遍就行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前面让大家把理论基础不要放这么前面的位置开始写,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先复制粘贴就好,等降重的时候再逐句修改,但此时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需要的只是一点点时间。下面给大家附上一篇之前总结的一些论文降重技巧。第七步:排版,调整细节,提交终稿——请追求完美。关于排版和细节调整,千万不要小看。虽然每个学校对排版和规范性的要求不完全一样,但严谨的排版和避免低级错误是学术规范的体现,也能最大程度上避免答辩时导师对你学术不严谨的挑刺。这方面一般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规范手册,主要是细心细心再细心!并严格按照要求来修改规范化。最后祝大家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