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书籍推荐

发布时间:

日语专业毕业论文书籍推荐

作为专业搞日语的人,第一个时尚话题和第四个村上春树作品分析,让人感觉有趣儿,题目二和三与时代和现实比较脱节,恐怕作者和读者都会感觉枯燥陈腐。再比较一与四,四所要反映的「时代观念」稍嫌抽象和空泛,虽然有意思,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阅读底子,对日本正统的经济、文化的广博知识以及对通俗大众文化的理解、恐怕很难形成有说服力的论点,最后的结果恐事倍而功半。题目一新鲜有趣,有时代感,虽然有一定专业性,而且公开发表的论据资料比较多,不过提炼论点时,参考一些文化比较学者的相关书籍和一些期刊可能是捷径。祝你成功。

1.买的话代价也太高的了吧!!2.你问问你们导师,可不可去图书馆借。我们学校写毕业论文,参考书直接图书馆借,要满10本吧,中文的也可以的撒,网址要15条。千字真地是随便写哦,我们要1W字。4.百度 里打 日本雅虎 等日本网站直接搜日文资料。还有个网址可能对你有用 里面好多日本人,你去交流44看5.百度百科很好用,照着他翻译点资料。6.题目问题,找学长啊,最后有学长当时存的草稿资料。7.题目 创新真地很艰苦,不如写个通常的题目,因为资料好找啊,一大堆资料,随便抄一句,也就满6000了。8.和导师关系搞好点,多跑去跟他交流,听他的没错!!9.实在不想写,去网上搜代写的吧 俗称枪手!!10.推荐个我曾经想写的论文 变形金刚与日本文化 ,很有创新的题目,写的人不多,就是资料太难找,而且设计到变形金刚就会有很多 片假名,挺麻烦的!!

本人大学生。日语专业。只想说:入门很简单。想看懂什么。呵呵。第一、教材:专业教科书性质:新编日语1-4. 南方大学日语专业全部用它。内容一般,比较旧。有音频。 综合日语。北方大学都用它。不要问我南北为什么有差别。我只知道新编日语上外出版社出的,综合日语北大出版社出的。自学性质教科书:标准日本语。相信你肯定见过黄色封面,使用者广泛。据说亮剑里的台词,参照了这本。。。你如果想背单词,随便买本星火N4N5词汇就行,或者背教材后面的单词也行。第二,如果想做练习。推荐《新日本语能力考试》这套书(中文的)和《新日语能力考试考前对策》(日文的)两套习题。正常中国人一般都是N4N5水平。孩子你可能是N4或N3。直接上淘宝。照着书名买,买得到假货我把用过的教科书赔给你。愿我的答案有帮助。祝好。

..这些都不好写。。写日本那边的某个作家的一生。就OK了。结语就做一下总结,很容易写的。百度,维基上搜一下就有资料。呵呵,本人就写芥川龙之介。嘿嘿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啊。我老师说她超喜欢我的论文。。呵呵楼主不要想太多啦,也不用想太深奥。。现在大学生那么多,谁会去详细看你的论文。。你的又不是博士论文~~

日语毕业论文书籍推荐

..这些都不好写。。写日本那边的某个作家的一生。就OK了。结语就做一下总结,很容易写的。百度,维基上搜一下就有资料。呵呵,本人就写芥川龙之介。嘿嘿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啊。我老师说她超喜欢我的论文。。呵呵楼主不要想太多啦,也不用想太深奥。。现在大学生那么多,谁会去详细看你的论文。。你的又不是博士论文~~

《实用日语写作教程》这本《实用日语写作教程》是由王秀文、山鹿晴美编著的。书本里面的内容多涉及日语写作的注意点以及写作技巧。前面三课分别是:稿纸的使用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口语与书面语。这是学习日文写作最基础的三个方面,这本书里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并且,写作肯定和日常会话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论是中文还是日文都是要求用书面语写作。总之,这本书非常适合刚刚初学日语写作的同学。《日语写作教程》本书是由凌蓉、山岸爱美(日)共同编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日语写作教程》。本书是日语专业写作教材,全书以日语写成,共15课。涵盖了各种文体,如自我介绍、书信、说明文、短评、随笔、小论文、调查与报告等。每课结构如下:1.对某种文体的定义以及特点进行介绍分析。2.在每个文体的教学中,提供1~2篇该文体的范文,并对范文进行点评。这也是本书中最大的特色。3.详细介绍每个文体的写作方法、写作要点以及常用的表达形式以及短语。4.提供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实践,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本书的教学架构清晰,内容丰富实用,不论是日语专业学习者还是自学者都可以适用。且经过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多年试用,是一部比较成熟完善的日语写作教材。《日语作文教室》另外,也比较推荐吉田妙子老师编著的《日语作文教室》,中日双语对照,一共3本一个系列,分别是《入门篇》、《进阶篇》、《常见错误解析》,这一个系列都非常不错。《文法入门篇》适合N3以下同学,题目由浅至深,由具体到抽象,可自由选用练习。每题除了提供作文范例外,还针对可能会用到的语法进行解说及练习,并可利用应用课题练习学习。题材丰富,语法解说清晰,每册还另附有学生的作文事例。《进阶篇》适合N2/N1同学,着重于较困难的论述型文章,针对八大类常见的题型作重点提示分析,帮助熟练掌握初级语法并能正确运用的学生更进一步提升作文能力。《常见错误解析》是对于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易犯的错误表现,作了详尽说明。总结了日语作文学习者出现的高频错误,包括词汇、语法。

关键要看你写什么方面的论文,日语原版书一般都很贵,至少都是1000多日元的,折合人民币要100以上的。也有便宜的,日本的book off书店有便宜的,如果你有朋友在日本叫他们给你买好了。我自己也去淘了不少几百日元的书。还有就是你自己在网上搜搜,输入关键字,在日本google搜搜,很多都出来了,尤其是你只是想找点人文方面的东西。比如日语颜色和中文颜色的对比,日本的饮酒文化等等。最好和中国的对比一下。

我也正在准备日语论文, 我是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我们要求一万多个字呢。建议你最好去图书馆,或者去当地的书店买几本书,其实网上也有很多关于日本的。你也可以登录日本雅虎去搜一些。

日语毕业论文书籍推荐书目

本人日语专业大四生,毕业论文想写关于日本文学方面的,请问能写些什么啊?楼主要采纳哈●◇◆

其实,文学作品的比较 会比较好写~~可以是中日有相似点的作家(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内作品的比较。等等。为什么说这个好写点呢,因为,你会介绍作者的生平啊写作背景啊之类滴~~很占数字滴哦~~而且也好套框框~~PS~~其实我毕业论文写滴是日本文化~~8过我们同学很多都写文学类~~看他们感觉比较轻松滴样子~~\(^o^)/~

..这些都不好写。。写日本那边的某个作家的一生。就OK了。结语就做一下总结,很容易写的。百度,维基上搜一下就有资料。呵呵,本人就写芥川龙之介。嘿嘿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啊。我老师说她超喜欢我的论文。。呵呵楼主不要想太多啦,也不用想太深奥。。现在大学生那么多,谁会去详细看你的论文。。你的又不是博士论文~~

我也正在准备日语论文, 我是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我们要求一万多个字呢。建议你最好去图书馆,或者去当地的书店买几本书,其实网上也有很多关于日本的。你也可以登录日本雅虎去搜一些。

日语毕业论文书籍推荐理由

对小日本的东西不感兴趣

中文书有《岩松看日本》、《鉴真东渡》,日文书有『鉴真』 安藤更生 <人物丛书>吉川弘文馆 『圣徳太子 鉴真』高崎直道编訳 还可以找与唐招提寺相关的资料,应该有用。祝你顺利

本人日语专业大四生,毕业论文想写关于日本文学方面的,请问能写些什么啊?楼主要采纳哈●◇◆

日语学习类书籍畅销榜:第一名: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附光盘)——新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教学节目用书书籍介绍:我国惟一的一套与“日本语能力考试”相适应的教材。 拥有最广大的读者群体,深受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以及国家权威考试部门的推崇。不少研究生导师也把它列为考试指定书目。第二名:别笑!我是日语学习书书籍介绍:与以往枯燥乏味的日语教材不同,这本书精心选编了当今热门话题的语句,最具有现场感的对话!最重要的是,它还专门针对自学者的特点,总结整理出了更加科学,更加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三名: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语 中级(上下册)(附光盘2张)书籍介绍:本书由知名的日本语学、汉学以及日语教育界的学者执笔,并充分考虑到中国读者学习日语的需要,既注重打好基础,也不忽视实用性。与旧版相比,在内容、场景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为了提高读者与日本人交流时用日语介绍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的能力,将会话场景主要设在中国,同时每篇会话后编排一篇与会话内容相关联的短文作为课文,使话题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第四名:完全掌握 2级 日本语能力考试语法问题对策书籍介绍:本书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对功能词的用法,词义,连接方法进行详尽说明,既有助于通过日语能力考试,同时还能帮助学习者提高实际生活中的日语应用能力的辅导用书现在的市面上却不多见。第五名:大家的日语1书籍介绍:本套教材沿用《新日语基础教程1、2》的教学方式,清晰地提出学习项目和学习方法,精心地设计会话场面和出场人物,并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第六名:新日本语能力考试N1语法练习篇 适合2010年改革后最新考试题型第七名:精选日汉汉日词典(新版)第八名:日语基础语法整理第九名:完全掌握 1级 日本语能力考试语法问题对策第十名:初学者开口说日语(附MP3光盘一张)

日本毕业论文导师推荐书籍

《菊与刀》菊与刀》的作者,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却教会读者剥离看似匪夷所思的表象,将主观想法抛却一边,而通过日本文化的外在细节、表面现象,深入其肌理来观照日本的人生观。我们不妨将此看作欣赏日本文化图景的全新方式——不是把文化中菊和刀对立分开,区别对待,而是要站在远处,将二者结合起来,从整体上看,互补地来看,那才是真正的日本文化,并且显得那么自然而情有可原。一应该说,日本文化之所以然,都可以在其岛国地理环境的框架内得到隐约或间接的暗示。这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学论断,却为我们提供一丝理解其文化渊源的线索。日本是个单一民族、单一文化的岛国,土地的有限、物资的贫乏,使那里的生活条件并不宽裕,为了生存,就要奋斗。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人都无法孑然一身,独立于群体而生存,合作分工比矛盾冲突更有可能生存下去。是故,日本民族的集体凝聚力由此产生。这似乎是一个人口与地理位置均不占优的民族所能摆出的一种反抗与自持的姿态,其背后或许隐藏着整个民族的生存忧患意识。于是,一种普遍的信仰也就建构起来了——对等级制度的信仰,即对于控制、命令与服从的信仰。在恶劣的外界环境中,这种等级制带来一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带来秩序与安全:“日本人将这个严密等级体系视作安全和稳定。只要人们位于已知的界限范围内,只要日本人履行已知的义务,那么他们还是可以信赖这个世界。”(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8年 下同)这个民族就仿佛努力试图抓住手中的流沙般不确定的命数,将其固定、沉淀下来,让不可捉摸的世界(尤其是充满不可捉摸的灾难的世界)变得尽在掌控之中。这是日本民族的意志与强力。于是,日本式“各安其位”的社会等级观念,便是我眼中日本文化的“内核”。应该说,等级观念本身即是日本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日本,等级制度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对客观外部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等级制的存在便有了合理性,甚至在日本人的伦理观中,等级即代表伦理,等级等价于正义。等级制不再仅仅是统治阶层的专制工具,它还许诺了秩序与安全,带来一套“正义”逻辑,并获得了合法性说明。而日本文化的其他枝节就催生依附于这种“各安其位”的理念,并渗透于日常礼节、辈分、年龄、性别等具体生活层面。故在日本人的价值观中,社会高于自我。“集体力量是强大的”犹如一个信念,在集体社会的万丈光芒下,自我被照射得渺小、苍白而微不足道,自我精神空间亦被压缩。在这样一个分工明确的集体中,每个人都是社会大机器上的小部件,做着分内的工作,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集体意识”、“服从意识”从小就被灌输。只有被社会所接纳,才会被自己的所属群体所认同,也就是说,日本人的自我价值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界认可来实现的,他们借社会这面“镜子”看见自己。正因如此,日本人操持着过于严苛的自我监督,且尤其重视别人(尤其是强者、上级)对自己的评价。于是,我们也就不难理解日本“耻文化”的思路了。“耻文化”有一个前提,即对社会的广泛认同甚至被其同化,而羞耻感就产生于对社会体制“越轨”的那个瞬间。如果所做之事不合规矩,就会被视为是“丢面子”。可见,它亦打着社会等级制的底色,“一个人培养自重是因为有社会的存在”(),这种外部约束具有权威性、绝对性。此外,日本人对集体如此看重,以至于他们似乎生来就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而存在的。而对于“情义”的看重,是日本人精神上的一条锁链——他们自小便这条锁链套住,它划定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界限,并在意识萌动之初便加以灌输。就像“裹小脚”一般,长大后即使放了脚也无法复原成天然的大脚;日本人默认了这层枷锁的合理性,认为生来就应戴着这副镣铐,心安理得地被约束、被牵制。这是社会对个体的规训,日本人的集体价值观,犹如在新生儿的身上打下烙印,伴随着他的下半生而不曾消褪。“情义”便是等级制所滋润的伦理观,它弥散在日本民族沉重的人际关系中,如他们所呼吸的空气一样理所应当。而“情义”在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细节中,为日本人的人生观罩上了限制性的藩篱,在一些“情义”与“正义”的冲突较量中(如在战争中,屠杀行径被认为是对天皇的效忠),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在“道德困境”里作着困兽之斗。我们甚至可以透过等级制度这面棱镜,来分析日本看似“精神分裂”的民族性格。《菊与刀》中就有这样一段精彩而形象的描述——“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和平礼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既固执僵化而又审时度势;既顺从而又憎恨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而又背信弃义;既无所畏惧而又胆小怕事;既保守而又善于接受新事物。……”()乍一看,日本人的性格确实自相矛盾,但不同的态度取决于不同的情境——而日本人所面对的是强者还是弱者,才是决定其态度的关键。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形,却在日本式等级观念的投射下,显得情有可原,有根有据,再正常不过了。二虽然日本人选择这种严密的等级制度有其合理性,但压在他们身上的包袱实在太重了,就好似一片薄薄的面包上涂抹着一层厚厚的奶酪。这就需要一个缓冲地带,在恰当的时机给过紧的社会机制松松绑。在《菊与刀》中,作者罗列了日本人好酒、洗热水澡、性关系等日常生活片段,借以说明日本人乐于满足自己的感官欲望,对欲望不做过多的节制,“把肉体享乐当做一种艺术来加以培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文化是自我放纵的哲学,本书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满足感官欲望的前提是要承担更重大的义务。这类“润滑剂”增加了严密体制的灵活性,而同时,肉体享乐与履行义务之间又是互不妨碍、彼此独立的“两个世界”,恰似天平的两端,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而除了艺术化的肉体享乐之外,日本文化中更重要、更具精神性的解脱之法无疑是自我修练,该书作者则将其比作“磨掉自己‘身上的锈’”。也许,正是贫乏的物质条件,使这个民族的生存智慧转向了精神领域,这种修炼具有强调精神的反物质主义倾向。可以想见,日本民族强大的自我克制能力一定需要对意志的修练。对于日本人来说,履行社会义务并不是一种“自我牺牲”,也“感受不到自我怜悯和自我正义”();相反,他们对“诚”十分看重,认为如果一个人怀着诚心主动去履行对社会的“情义”,便被视为一个道德高尚、极有修养的人。这是完全认同社会体系、被其完全同化的结果,当人与社会的步调一致,内心与外界的冲突也就不复存在,心境归于平和。此时,自我修炼的初衷也就达成了。我们可以设想,在人未受自我修炼之初,其内心想法与外界定位存在着某种“错位”,人的精神在进退两难的矛盾中游移着,因被撕扯而痛苦。于是,他们以禅宗为寄托,主张灭欲及消除自我,而其关键在于“专心”,也就是“心守一点”。人在专注于一点时,身心全然沉湎其中,也就感受不到“自我”的存在,“自我”就此泯灭,物我两忘,而臻于“无我”境界——这便是修道之人所渴求的境遇,“人的意志与行动之间‘缝隙全无,丝发亦难’”(p373)。这更像是对外界强制力发自内在的巨大反弹,修道之人希望通过禅宗做到“心如止水”、“波澜不兴”,全然不受外界干扰,“像死人一样活着”;他们起码可以暂时卸下自我监视的千斤重担,不复受到“羞耻心”的胁迫,回归内心的宁寂。然而,我们亦可以看到,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修身之法也黏附在严密的社会等级网之中。它默认了外在的社会强制力,而转向自我的重新塑造,不管是全身投入的诚意,还是“活死人”的心境,都是为了寻求在一个体制框架内“更好地生活”、“使心境归于平和,不再痛苦”,力图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而非冲破、撕裂等级制这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于是,它本身也成为了体系中的一部分。三传统日本文化的等级观念在给日本带来稳定与秩序的同时,也具有潜在的、致命的危险。其中就包括与等级观伴随而来的强者逻辑,以及对个体的过度压抑与伦理观的弱化。日本人太注意社会对其个体所投来的目光。个人依赖于社会,同时被其繁杂交错的网缚住了,逃离不得。更可悲的是,日本人既生活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又离不开整套社会机器,被既定、成熟、僵化的社会体制所包围、吞噬。这里有一个“养鸟”的例子:“喜欢养鸟的人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笼中的鸟儿即便放出去,也往往会飞回笼子。”(萨苏评注 )在日本人的观念中,遵守规则带来安全感,一旦离开了自己的岗位,个体就是一个无用的螺丝钉,丧失了自我定位能力,可轻易地被命运之轮碾碎。然而,当自我被过度压抑,其自身反思能力就相应减弱,而有赖于外界价值观的约束。在日本人看来,“耻是道德的根本”(),“非正义”来自于耻辱而非罪恶,乔治·桑塞姆爵士曾说:“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日本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这种判别恶的能力,或者说不愿解决这些恶的问题。”(),也许日本人认为,社会会代替他们思考,帮助他们解决“恶的问题”,而不需要渺小个体做出无谓而艰难的道德抉择——只是他们没有料到,社会体制本身也可以制造罪恶。而日本等级观念所造成的罪恶,在其对外战争中以极端的方式展现出来。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世界的“强者”们信奉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日本又怎会错过这一学习机会?日本人为其侵略活动所寻找的理由,不是“战争目的的永恒正义性”,而是“日本迫切需要得到世界的尊重”(),也就是说,他们渴望在整个世界的“等级金字塔”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且以“成王败寇”的逻辑力争上游,成为强者。“大东亚”共荣圈便是日本人精心策划、为自己“度身订制”的等级框架,在这一体系中,日本人自然作为最顶端的上等民族居高临下,而被其侵略的民族成了金字塔底层的“小弟弟”们,他们可以被任意践踏,因为他们是弱者。这符合日本的等级正义观。同时,日军士兵在战争中残忍杀害战俘与平民,不仅能在藐视弱者的等级观念中找到依据,而且在“绝对服从”的权威意识形态的灌输下,士兵早已完全丧失了个人自我意识的反省与觉醒。有学者曾言:“在罪恶的极权统治下,(人的)不思想所造成的灾难可以远胜于人作恶本能的危害的总合”(Hannah Arendt, 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最终,日本沿着战争的轨道发疯似地前行后,驶进了自我毁灭的死胡同。结果与代价是巨大而惨痛的,与开始“赢得世界尊重”的愿望适得其反,日本连同被侵略的民族一样,受战火蹂躏后,终落得两败俱伤。而今天值得我们反思的,不单单是战争罪行与法西斯军国主义,还要重新审视渗透于日本文化肌理的等级观念。《菊与刀》的最后一章名为“投降后的日本人”,作者曾粗略地构想出日本可能的未来发展图景。在她的诠释下,“菊”与“刀”被注入了新的观念与生命力——“菊花不经线圈支撑和人工修剪照样可以保持秀美的姿态”,它象征着“一套比较自由、宽松的伦理体系”;“刀”的形象则暗示了“对自己‘身上的锈’负责,擦干净它……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它成为了“理想和自我负责者的比喻”()。作者看出了文化的两面性,并在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力图找到新的“平衡点”,而非将所有日本价值观与等级制度捆绑在一道,沉入历史的深渊。从这里,我们亦可感受到,作为一位人类学家,作者发自内心地相信“普世价值”的力量:她力图搭起一块平等的基石,以取代原先以不平等为代价的社会运转机制。四《菊与刀》的评注者萨苏,曾将此书比作新版美、日、中“三国演义”。中国人与日本人,在部分文化层面具有默契与共性,比如在“社会”与“自我”的关系、“好面子”等问题上,中国人与日本人往往能心领神会;而作为一个美国人,《菊与刀》的作者面对这种完全异质的文化,往往要大费周章地分析研究,才能捕捉到一些头绪。然而,在有些情况下,劣势反而会转化为优势,这位美国作者可以敏锐地捕捉到东方人习以为常的文化现象或细节,同时站在新鲜、客观的角度,进行令人耳目一新的意义解读,产生一种陌生化效应。于是,比较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了而《菊与刀》带给我的启示还远非如此。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是一位人类学家,她开出了审视异质文化的两个条件,“硬心肠”(tough-mindedness)与“宽容心”(generosity):前者表示要尽可能地抛弃偏见,去贴近异质文化,客观承认文化之间的不同,并且尊重差异的存在;而后者则要求包容这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安全的世界,“鼓励文化上的差异就能够产生一个动态的世界”()。这个声音,回荡于二战后满目疮痍、遍地疾苦之声的世界,自有一种感化人心的撼人力量;即使放在今天,也仍然掷地有声。她展示给我们一种可能的姿态——即对待与自己不一样的人或看法,可以不理解,可以不认同,但首先要尊重其存在的价值。正如书中所言:“只有信仰坚定的人,才能异乎寻常地宽容……对于其他生活方式的理解,将会增强对自身文化的热爱,使自身获得愉快和丰富的经验。”()这亦是本尼迪克特女士写作此书时的信念。

关键要看你写什么方面的论文,日语原版书一般都很贵,至少都是1000多日元的,折合人民币要100以上的。也有便宜的,日本的book off书店有便宜的,如果你有朋友在日本叫他们给你买好了。我自己也去淘了不少几百日元的书。还有就是你自己在网上搜搜,输入关键字,在日本google搜搜,很多都出来了,尤其是你只是想找点人文方面的东西。比如日语颜色和中文颜色的对比,日本的饮酒文化等等。最好和中国的对比一下。

日语原版书需要从日本亚马逊邮寄,或者向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申请。论文的话可以从这里下载:日语专业的话,个人认为还是选一个日本语学的题比较好。你可以选个中日对照的题目。

[1] 陈奇佳.日本动漫艺术概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5.[2] 陈仲伟.日本动漫化的全球化与迷的文化[M].台北唐山出版社,2004:159.[3] 曹田泉.动漫概论[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78.[4] 白晓煌.日本动漫[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145.[5] 刘建.映画传奇:当代日本卡通纵览[M].上海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110. 李霄,仪建红.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1,17:138.津坚信之.日本动画的力量[M].秦刚,赵峻,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57.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