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财务共享毕业论文企业

发布时间:

财务共享毕业论文企业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案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多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的财务运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下降、风险识别与管控难度增加等问题也逐步显现,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些年,财务共享模式得到诸多跨国企业的实践,也得到更多国内企业的关注。在财务共享理念的影响之下,财务管理更加体现专业化水平,数据信息传递的便捷化,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动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共享,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顺应时*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并探究积极的解决方案,希望给我国企业财务共享的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关键词: 企业 财务共享 实施难点 解决方案

20XX年12月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规定:“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随着财务共享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认识财务共享的优势,并践行财务共享之路。

1 探究财务共享中心实施的普遍意义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人才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财务共享因其在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化智能方面特有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核算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流程标准化,提高核算效率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带来了工业流水线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仍然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提高效率的主要工具。财务共享就是分工和科学管理在财务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将财务核算划分为标准化流程,统一审核标准、统一操作步骤,使财务会计专注于各个细分环节,提高熟练程度,为财务流程和处理效率带来质的改变。根据艾森哲公司(Accenture)在欧洲的调查,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财务运作成本。说明财务共享模式对于降低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具有显著效果。

量化考核,公开透明的奖惩机制

企业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这个新型组织,改变了企业内部各项分支机构中的传统财务组织体系,从而将人工成本控制理念有效地根植于其中,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标准化、同类业务规模化,使标准工时这一生产领域的成本管理概念引入了财务共享中心的KPI考核中。以同类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间作为标准工时,计算出标准单量。对考核期内实际工单量超过标准单量的员工给予奖励。这种公开透明的量化考核方式推动核算效率不断提升。

信息化智能逐渐替代人工操作

由于财务共享剥离出的是大量繁冗、重复的日常核算工作,规则固定统一,具备信息系统智能化操作的空间。现如今,业务端预生成财务数据、系统自动识别加总发票等各种便利都已成为现实。而财务共享中心可发挥规模效益,消化增加的信息化成本。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将逐渐替代更多的人工操作。可以预见,未来的财务会计将摆脱事务性工作,转型为规则设定和结果复核。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统一核算标准,增强数据可比性及有用性

传统的财务组织形式下,各成员企业间管理要求、人员素质都存在差异,容易造成风险点难以识别,核算列报不规范的情况。财务共享通过再造流程,使成员企业间的核算标准、业务流程趋于统一。统一的合同管理、统一的审核要求、统一的往来对账和清账,财务数据信息方面能够趋于规范标准,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同时,财务信息差异化的减少,也带来数据分析方面的便利,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解放财务人员,更能专注于战略及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服务经营,创造更大的管理价值。财务共享将核算型以及价值创造型财务相分离,将企业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性的事务类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战略、计划、分析、考核等高附加值的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管理的价值。

2 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管控方面的特点及内在需求

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优质资源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企业都是稀缺的。企业能够快速合理地分配有限资源,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多元化,区域覆盖更广,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资源变化,识别价值增长点,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将优质资源分配到更有价值的区域和方向。传统的财务组织模式下,财务信息层层加工汇总、信息传递慢,容易丧失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财务共享通过集中处理财务信息和高度的信息化,及时提供资源使用明细,综合考量企业在会计、资金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现状,从而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财务共享的资金集中结算的功能,可以减少各成员单位资金账户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效管控复杂风险

大型企业集团在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系数。集团管理层级增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容易造成成员企业各自为政,损害股东利益。企业风险需要及时地干预救治,单纯的制度建设和事后审计,都无法有效防御风险。财务共享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方式,增强了财务独立性,防止各成员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不当干预,信息更加透明。此外,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干预影响之下,企业能够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制度,合理利用企业风险的评价指标,将企业风险设置成自动揭示,并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语境机制,从而保障风险能够及时地预防。

3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难点

大型企业集团虽然具有成员企业数量多、同类业务量大等特点,易于发挥财务共享的规模优势,同时也具有涉及行业多、机构分布范围广甚至跨越海内外的特点,对实施财务共享提出了新的挑战。

信息系统平台很难具有普遍适用性

财务共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因此,信息系统是财务共享实施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否与企业的管理需要相适应,决定了财务共享实施的成败。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套财务核算系统,还包括资金支付、流程审批、存货管理、供应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等多种系统的集成。随着大型企业集团多元化的发展,行业跨度大、业务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决定了任何一套信息系统都难以完全适应集团内的全部行业、企业。同时,各企业往往已存在适应行业特点的业务系统,例如:酒店预订系统、客房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等。如何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对接,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减少重复录入与核对,都是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难点。

流程与标准很难统一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是一项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的核心就是流程和标准再造,包括:流程梳理、流程重组、标准确立、标准统一。在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之下,成员企业经营的业务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其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企业想要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难度较大。需要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历程以及各项制度有着充分了解,企业在此过程当中会损耗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一方面是集团统一管控的标准化需求,另一方面是各成员企业内部已存在的个性化管理需求。为使二者逐渐趋于统一化,需要打破既有的管理模式,并加强对于企业运营管理的控制力度,这样的举措不仅造成基层管理人员的抗拒,继而导致上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受阻,不利于财务共享的'实施与发展。

选址很难兼顾各方需求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践行“走出去”战略,在海外投资设厂或收购兼并海外经营机构。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攀升,2016年已达到亿美元,跃升全球第二位。成员企业地域分布广,为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带来很大的困难。受时差以及政策、法规、文化方面的差异影响,国内建立的共享中心很难对各海外项目的财务、资金等需求做出及时反应。即使对于非跨国企业集团,也存在着集团总部管控和人力成本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影响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从加强集团管控的角度,选址更倾向于集团总部,但集团总部往往位于沿海发达地区,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财务共享低成本运营的理念背道而驰。如果选址在欠发达地区,虽然降低了成本,但项目所在地往往人才比较匮乏,集团管控的力度也相对薄弱。在国内最早实施财务共享的中兴通讯,就经历了选址从集团所在地深圳,迁往成本和人才都较为平衡的西安。

财务与业务脱节

财务共享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将会计职能明确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从各企业的财务部门脱离出来,纳入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实现了专业化,但受到地域与环境的限制,难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务及其变化。如何让财务数据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更好地满足管理需求就现实地摆在财务共享中心面前。在税务方面,由于财务共享不再接触当地税务部门,税务敏感性降低,税务风险提高;同时不了解当地优惠政策,也使企业丧失了很多机会成本。

财务人员个人发展受限

财务共享的专业化和岗位细分责任制,决定了财务共享岗位从事的是大量标准化、重复性、简单的工作。严格按照既定的规范和程序执行,是对财务共享人员的普遍要求。岗位局限性强,难以获得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累积,更难有创新和发展。财务人员各项工作的实施缺少认可度、晋升空间小,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因此造成财务共享的人员流失率普遍偏高,对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都造成不良影响。

4 解决方案

选择适合企业的战略结构

虽然财务共享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集团发展的方向,但整体实施思路不应“一刀切”,应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机构分布,选择适合的战略结构。分板块、分区域建立多共享中心或者分业务逐步纳入单一共享中心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案。

分板块建立多共享中心

对于行业跨度大、同行业机构数量多的企业集团,可以考虑分板块建立多个共享中心。同板块内容易统一标准、流程,且再造后的流程符合行业特点和行业管理需要,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更高。同时,在板块内可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实施难度。分板块共享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多元化企业集团,部分企业行业较多但是行业机构数量明显过少,无法达到行业内规模优势。此外,由于各板块标准和流程不统一,板块间财务人员和财务数据无法共享,难以达到最优经济性。后期将会面临较大程度的数据分析相关方面的困难,对于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利用将成为限制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的首要因素。

分区域建立共享中心

对于机构分布广,尤其多跨国机构的企业集团,可以选择分区域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由于各国在核算制度、税收法规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如果建立全球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难以适应各区域的业务需求。因此,很多跨国企业都选择按大区建立多个共享中心,有利于满足财务共享区域内不同业务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分区域建立的共享模式能够保障各区域板块间都存在共享中心,避免出现重复建立,最大程度地实现行业跨度,保障多元化企业的趋于共享中心正常运作,从而有效迈出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一步。

分业务逐步纳入单一共享中心

单一共享中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在成本效益方面和数据共享方面也更具优势。对于行业跨度不大、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的集团企业,可选择单一共享中心。单一共享中心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可以选择业务量大、重复度高、易于标准化的业务先纳入共享范围,例如:薪酬支付、合同管理、资金调拨等业务;也可以按照先主业后副业,将成员企业分批纳入共享。这种分批分步的方式可以降低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但仍难以解决多元化、区域广所带来的固有难题。

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分板块、分区域的多共享中心,还是全球化的单一共享中心,都各有优势,也非一成不变。很多成功的财务共享,在最初阶段选择某一区域或某一板块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最终形成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也有一些企业集团,从单一主业发展为多元化经营或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进而产生分区域分行业的需求。

建立长效的“业”“财”沟通机制

财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营管理,因此,业财融合是财务共享必然选择的方向。为此,应充分发挥“业务财务”的沟通协调作用。“业务财务”是实施财务共享后,保留在集团各成员单位的部分财务人员,执行管理会计的职能。由于他们与业务的紧密度更高,被称之为“业务财务”。业务财务是财务共享数据的主要使用者,也是连接“业务”与“财务”两端的桥梁与纽带。业务财务的沟通,便于财务共享中心认识经济业务的实质,识别风险;也便于共享中心提供更具有分析价值的财务数据。

打通人员内部流动与晋升渠道

财务共享后,更细致的岗位分工,不可避免地带来员工的单调和厌倦感。为防止这种负能量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可制定定期轮岗的制度。通过岗位轮换,既可保持财务共享的专业性,又能拓展财务共享人员的视野,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轮岗不仅仅限于财务共享中心内部,也可拓展到共享单位的“业务财务”岗位。通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岗位互换,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全流程管理。财务共享中心不仅成为财务数据的中心,还可以成为集团培养财务高端人才的摇篮,让员工看到晋升的通道,从而增强员工的岗位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解决方案也有多种。财务共享能否在本企业实施成功,其核心还是企业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客观评估实施共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选择合适战略结构,确定相应的信息系统、流程标准、项目选址、沟通机制、人员管理方式等。有了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才能预估实施的难度,并取得企业高层的坚定支持。坚定不移地攻克难关、不断优化提升,达到财务共享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晓晨.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1):73.

[2] 李春.多元化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难点及对策- -以广投集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3):196- 197.

[3] 李晓旭,黄晨雨.多元化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难点及解决途径[J].国际商务财会,2016(8):66- 68.

[4] 韩向东,余红燕.财务共享的中国路径[J].财务与会计,2017(12):73- 74.

[5] 王会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J].中国商论,2018(2):128-129.

[6] 王小琛.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及实践研究——以MN集团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风险及管控策略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风险及管控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随着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为国内大型企业所重视。商业银行作为大型金融服务机构,对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和应对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该类企业更加快速、有效地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跟随金融行业国际化进程。本文以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为切入点,对这一模式实施中的风险识别点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

关键词: 财务共享;财务共享服务;商业银行;风险及对策;

随着商业银行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不断进步,传统财务管理在信息传递、保真、成本控制、管理效率等方面的弊端逐渐明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逐步为国内的金融业所接受并得到推广。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过程是一项长期、复杂、涉及面非常广的工程。在这期间,可能遇到各方面的风险,如果这些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将给财务共享的实施带来更大难度和阻力,降低实施的最终效果。因此,如何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对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控,是商业银行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财务共享服务及其优势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内涵及特点。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整合财务资源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财务流程再造,并达到精益化和标准化。信息技术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财务价值创造是财务共享服务的重点,围绕这个重点,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功能实现机构,对企业中的不同业务和流程涉及到的财务人员和财务流程进行调整,达成财务基础活动的集中、标准和统一处理,是财务共享服务要实现的功能。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本身具有集中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特点,且能够达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改进整体服务质量、提高业务处理效率的目的。

(二)财务共享服务内容框架。

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战略定位、业务流程、组织与人员、信息系统、运营管理和风险与变革管理等六个方面。战略定位是整个框架的纲领,决定着财务共享服务的导向,保证整个框架中的所有环节保持与战略的一致性;业务流程、组织与人员、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则是整个框架的主体部分,是财务共享服务功能实现的基石;风险与变革管理跟随着财务共享服务的全过程,能够使得实施过程中的冲击、风险降低,达成管理模式的优化。

(三)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的优势。

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对于银行企业的整体管理提升和其自身价值的体现,都有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具有四个较为明显的优势:第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让财务人员在共享条件下能够实现不同业务领域任务的同步处理,减少了大批量的重复性工作,组织内岗位精简、人员缩减,报酬成本随之降低。同时,统一化的处理流程也可以减少其分支机构的监管成本。第二,提升内控水平,加强风险管控。财务共享服务对于商业银行内部制度及业务流程的规范,能够在岗位设置、操作标准化和信息处理等方面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管理,强化了事前和事中的风险控制,将数据和业务衔接的更紧密,让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更加完善,对操作风险的防控更加有效。第三,信息传递实时、透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在统一化上面依赖于人员素质,传递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保障性方面较差,加上组织结构问题,信息传递多次之后,难免失真。财务共享服务的集中核算和管理层级减少则可以避免这种问题,减少失真问题的出现,降低会计信息传递中的错误,更加真实地反映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第四,聚焦核心业务,增强企业竞争力。传统财务管理过程通常重核算、轻战略,在财务决策、财务分析、预算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存在短板。财务共享服务本身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加上人力资源整合,完全可以实现以财务数据及分析辅助核心业务决策,从财务管理方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的风险识别点

(一)战略规划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通常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详细的战略规划。这个过程需要确立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目标和方向、运作的模式和方法、涵盖的业务环节和范围、所需的资金投入和成本、银行高层的态度和认识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风险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管理层和普通职员的风险认识观念不足,主动防控意识缺乏;实施之前的计划准备不够充分;选择共享服务运作的模式和设定目标不当;对业务环节和范围的界定不够科学;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失误;实施成本和资金投入太大等。

(二)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之前,银行的组织架构和各部门的职能及权限都需要重新设置与分配。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动,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因财务集权化倾向明显,尤其是分支机构的财务权限集中上移,管理自主权限较少,容易产生管理抵触,带来管理上的风险;银行内部财务职能的转变和权限的重新分配,在磨合期会带来一定的冲突和适应难题,形成一定的管理风险;制度的变革必然影响组织内的利益关系,来自内部的阻力也会带来一定的责任和操作风险。

(三)人员管理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使得财务人员的工作发生一系列变化,原本的高重复性劳动被数据共享、预测分析和管理报告取代。这种职能转型,会在人员管理方面产生两个方面的'风险:工作职责和内容的大面积变动,不但会使职员产生一定抵触,还涉及到岗位重新分配的沟通等,容易产生组织人员稳定性方面的风险;共享服务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需要财务人员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部分人员会因这方面能力不足,面临业务操作失误风险。

(四)流程再造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是对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颠覆。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财务工作流程面临重新构建,容易出现的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业务环节和流程设计与整合工作具有一定复杂性,较易出现设计不合理、规划不周密的地方,带来流程上的漏洞,增加操作的风险;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提高,其在特殊业务和环境变化时容易出现无法适应银行业务需求的情况,引起流程僵化的风险;流程设计完成后,后续优化延宕,无法在执行问题出现时再次快速优化,导致执行方面的风险。

(五)系统建设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依赖各种系统开展工作。系统的建设会带来一系列的风险,包括以下方面:系统前期需要进行整合,因整合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不周引起系统设计不合理的风险;因系统设计后,其支撑能力不足导致的风险;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带来的风险;大范围的财务数据存在共享方面的风险。

(六)税收法律方面的风险。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需要进行共享中心构建,自然涉及到涉税工作转移问题。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带来税收法律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涉税转移和组织机构变革带来税务稽核工作难度加大;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对税务政策的反应及时性欠佳;涉税转移时对于税收政策的选择失当;财务共享服务与法律法规之间的适应性风险等。

三、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风险管控对策

(一)重视战略规划的实施节奏和评估。

商业银行应对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战略规划方面的风险,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管理层的风险意识问题,不但要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本身的优势与未来作用,更要认识到其中隐含的各种风险,引起足够的重视,形成充分的认识,以便按部就班地实施,控制实施节奏,使组织充分做好内外部准备工作,促进财务共享在平稳、渐进中实现;二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战略目标,紧紧围绕目标开展工作,并做好实施效果的充分评估,控制好各类风险因素,降低战略规划的风险。

(二)合理进行组织结构和职能的调整。

对于组织架构方面的风险问题,商业银行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重视组织架构的变革,合理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划分好银行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前端的会计监督,充分将业务环节与流程和财务共享服务融合,使部门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在职能、权限划分等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部门利益的平衡,使组织内部成员达成一致的认知,同时强调财务工作的中立性,以缓解组织架构变革带来的冲突和适应难点。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能认知和业务专精。

针对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管控对策:一是对财务人员职能转变中抵触心理的缓解,需要在确认职能转变具体路径的基础上,充分给财务人员提供应有的帮助,使其尽快找到合适的业务岗位,适应职能转变后的角色,减少其抵触心理,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针对职能转变后的新业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在自身业务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减少操作失误的风险。

(四)统一再造流程及后续的管理与优化。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流程再造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风险。为了对这些风险进行防控,需要财务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方面流程再造或改造应当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商业银行本身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特点,对会计政策、会计科目、数据填报规范等进行统一化的设计,并在统一设计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进行认真梳理,进行多项审批流程的管控,降低业务流程方面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再造后的流程执行中出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解决,并重视流程的管理改进和优化,并对统一业务流程中无法解决的一些特殊问题或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

(五)搭建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平台。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需要在商业银行内部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这个过程中风险的防控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财务共享实施的战略目标进行主要信息系统的搭建,安排正确的建设时机,为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提供技术上的基础;二是要根据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进行系统的集成与整合,促进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与信息系统之间的融合,搭建全面、有效的系统集成管理平台。

(六)建立柔性的税务和法律管理机制。

财务共享服务实施中带来的涉税风险,一方面需要银行加强涉税团队的建设工作,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的研究力度,谨防触碰法律底线,建立起严谨、柔性的税务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法务部门重视法律法规的政策解读,运用法律武器帮助商业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对于商业银行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起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还能提升内控水平、加强风险管控,同时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管控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财务体系发展中的大势所趋。但是,在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人员管理、流程再造、系统建设和税收法律等方面的风险问题。针对这些风险问题,商业银行需要从战略规划的实施、组织结构和职能的调整、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变和业务专精、再造流程的管理与优化、信息化管理集成平台的搭建、柔性税务和法律管理机制的建立等各个方面进行管控,以达到防控风险、实现财务共享的整体目标。

四、参考文献

[1]王怡.A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8.

[2]刘喜文,谢杨,邹颖,等.商业银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研究[J].农银学刊,2019(04).

[3]景峰.财务共享模式在商业银行中应用是大势所趋[J].首席财务官,2018.

[4]陈卫兵.运用金融科技构建商业银行新型财务共享模式[J].财会学习,2019(07).

[5]刘宇.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风险与控制研究[J].商讯,2019(35).

[6]李国全,杨勇.财务共享模式下中小商业银行财务转型初探[J].中国银行业,2019(06).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财务共享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案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多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的财务运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下降、风险识别与管控难度增加等问题也逐步显现,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些年,财务共享模式得到诸多跨国企业的实践,也得到更多国内企业的关注。在财务共享理念的影响之下,财务管理更加体现专业化水平,数据信息传递的便捷化,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动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共享,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顺应时*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并探究积极的解决方案,希望给我国企业财务共享的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关键词: 企业 财务共享 实施难点 解决方案

20XX年12月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规定:“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随着财务共享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认识财务共享的优势,并践行财务共享之路。

1 探究财务共享中心实施的普遍意义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人才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财务共享因其在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化智能方面特有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核算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流程标准化,提高核算效率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带来了工业流水线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仍然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提高效率的主要工具。财务共享就是分工和科学管理在财务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将财务核算划分为标准化流程,统一审核标准、统一操作步骤,使财务会计专注于各个细分环节,提高熟练程度,为财务流程和处理效率带来质的改变。根据艾森哲公司(Accenture)在欧洲的调查,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财务运作成本。说明财务共享模式对于降低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具有显著效果。

量化考核,公开透明的奖惩机制

企业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这个新型组织,改变了企业内部各项分支机构中的传统财务组织体系,从而将人工成本控制理念有效地根植于其中,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标准化、同类业务规模化,使标准工时这一生产领域的成本管理概念引入了财务共享中心的KPI考核中。以同类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间作为标准工时,计算出标准单量。对考核期内实际工单量超过标准单量的员工给予奖励。这种公开透明的量化考核方式推动核算效率不断提升。

信息化智能逐渐替代人工操作

由于财务共享剥离出的是大量繁冗、重复的日常核算工作,规则固定统一,具备信息系统智能化操作的空间。现如今,业务端预生成财务数据、系统自动识别加总发票等各种便利都已成为现实。而财务共享中心可发挥规模效益,消化增加的信息化成本。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将逐渐替代更多的人工操作。可以预见,未来的财务会计将摆脱事务性工作,转型为规则设定和结果复核。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统一核算标准,增强数据可比性及有用性

传统的财务组织形式下,各成员企业间管理要求、人员素质都存在差异,容易造成风险点难以识别,核算列报不规范的情况。财务共享通过再造流程,使成员企业间的核算标准、业务流程趋于统一。统一的合同管理、统一的审核要求、统一的往来对账和清账,财务数据信息方面能够趋于规范标准,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同时,财务信息差异化的减少,也带来数据分析方面的便利,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解放财务人员,更能专注于战略及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服务经营,创造更大的管理价值。财务共享将核算型以及价值创造型财务相分离,将企业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性的事务类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战略、计划、分析、考核等高附加值的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管理的价值。

2 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管控方面的特点及内在需求

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优质资源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企业都是稀缺的。企业能够快速合理地分配有限资源,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多元化,区域覆盖更广,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资源变化,识别价值增长点,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将优质资源分配到更有价值的区域和方向。传统的财务组织模式下,财务信息层层加工汇总、信息传递慢,容易丧失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财务共享通过集中处理财务信息和高度的信息化,及时提供资源使用明细,综合考量企业在会计、资金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现状,从而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财务共享的资金集中结算的功能,可以减少各成员单位资金账户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效管控复杂风险

大型企业集团在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系数。集团管理层级增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容易造成成员企业各自为政,损害股东利益。企业风险需要及时地干预救治,单纯的制度建设和事后审计,都无法有效防御风险。财务共享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方式,增强了财务独立性,防止各成员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不当干预,信息更加透明。此外,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干预影响之下,企业能够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制度,合理利用企业风险的评价指标,将企业风险设置成自动揭示,并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语境机制,从而保障风险能够及时地预防。

3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难点

大型企业集团虽然具有成员企业数量多、同类业务量大等特点,易于发挥财务共享的规模优势,同时也具有涉及行业多、机构分布范围广甚至跨越海内外的特点,对实施财务共享提出了新的挑战。

信息系统平台很难具有普遍适用性

财务共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因此,信息系统是财务共享实施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否与企业的管理需要相适应,决定了财务共享实施的成败。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套财务核算系统,还包括资金支付、流程审批、存货管理、供应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等多种系统的集成。随着大型企业集团多元化的发展,行业跨度大、业务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决定了任何一套信息系统都难以完全适应集团内的全部行业、企业。同时,各企业往往已存在适应行业特点的业务系统,例如:酒店预订系统、客房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等。如何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对接,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减少重复录入与核对,都是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难点。

流程与标准很难统一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是一项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的核心就是流程和标准再造,包括:流程梳理、流程重组、标准确立、标准统一。在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之下,成员企业经营的业务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其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企业想要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难度较大。需要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历程以及各项制度有着充分了解,企业在此过程当中会损耗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一方面是集团统一管控的标准化需求,另一方面是各成员企业内部已存在的个性化管理需求。为使二者逐渐趋于统一化,需要打破既有的管理模式,并加强对于企业运营管理的控制力度,这样的举措不仅造成基层管理人员的抗拒,继而导致上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受阻,不利于财务共享的'实施与发展。

选址很难兼顾各方需求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践行“走出去”战略,在海外投资设厂或收购兼并海外经营机构。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攀升,2016年已达到亿美元,跃升全球第二位。成员企业地域分布广,为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带来很大的困难。受时差以及政策、法规、文化方面的差异影响,国内建立的共享中心很难对各海外项目的财务、资金等需求做出及时反应。即使对于非跨国企业集团,也存在着集团总部管控和人力成本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影响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从加强集团管控的角度,选址更倾向于集团总部,但集团总部往往位于沿海发达地区,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财务共享低成本运营的理念背道而驰。如果选址在欠发达地区,虽然降低了成本,但项目所在地往往人才比较匮乏,集团管控的力度也相对薄弱。在国内最早实施财务共享的中兴通讯,就经历了选址从集团所在地深圳,迁往成本和人才都较为平衡的西安。

财务与业务脱节

财务共享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将会计职能明确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从各企业的财务部门脱离出来,纳入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实现了专业化,但受到地域与环境的限制,难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务及其变化。如何让财务数据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更好地满足管理需求就现实地摆在财务共享中心面前。在税务方面,由于财务共享不再接触当地税务部门,税务敏感性降低,税务风险提高;同时不了解当地优惠政策,也使企业丧失了很多机会成本。

财务人员个人发展受限

财务共享的专业化和岗位细分责任制,决定了财务共享岗位从事的是大量标准化、重复性、简单的工作。严格按照既定的规范和程序执行,是对财务共享人员的普遍要求。岗位局限性强,难以获得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累积,更难有创新和发展。财务人员各项工作的实施缺少认可度、晋升空间小,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因此造成财务共享的人员流失率普遍偏高,对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都造成不良影响。

4 解决方案

选择适合企业的战略结构

虽然财务共享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集团发展的方向,但整体实施思路不应“一刀切”,应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机构分布,选择适合的战略结构。分板块、分区域建立多共享中心或者分业务逐步纳入单一共享中心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案。

分板块建立多共享中心

对于行业跨度大、同行业机构数量多的企业集团,可以考虑分板块建立多个共享中心。同板块内容易统一标准、流程,且再造后的流程符合行业特点和行业管理需要,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更高。同时,在板块内可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实施难度。分板块共享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多元化企业集团,部分企业行业较多但是行业机构数量明显过少,无法达到行业内规模优势。此外,由于各板块标准和流程不统一,板块间财务人员和财务数据无法共享,难以达到最优经济性。后期将会面临较大程度的数据分析相关方面的困难,对于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利用将成为限制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的首要因素。

分区域建立共享中心

对于机构分布广,尤其多跨国机构的企业集团,可以选择分区域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由于各国在核算制度、税收法规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如果建立全球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难以适应各区域的业务需求。因此,很多跨国企业都选择按大区建立多个共享中心,有利于满足财务共享区域内不同业务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分区域建立的共享模式能够保障各区域板块间都存在共享中心,避免出现重复建立,最大程度地实现行业跨度,保障多元化企业的趋于共享中心正常运作,从而有效迈出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一步。

分业务逐步纳入单一共享中心

单一共享中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在成本效益方面和数据共享方面也更具优势。对于行业跨度不大、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的集团企业,可选择单一共享中心。单一共享中心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可以选择业务量大、重复度高、易于标准化的业务先纳入共享范围,例如:薪酬支付、合同管理、资金调拨等业务;也可以按照先主业后副业,将成员企业分批纳入共享。这种分批分步的方式可以降低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但仍难以解决多元化、区域广所带来的固有难题。

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分板块、分区域的多共享中心,还是全球化的单一共享中心,都各有优势,也非一成不变。很多成功的财务共享,在最初阶段选择某一区域或某一板块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最终形成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也有一些企业集团,从单一主业发展为多元化经营或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进而产生分区域分行业的需求。

建立长效的“业”“财”沟通机制

财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营管理,因此,业财融合是财务共享必然选择的方向。为此,应充分发挥“业务财务”的沟通协调作用。“业务财务”是实施财务共享后,保留在集团各成员单位的部分财务人员,执行管理会计的职能。由于他们与业务的紧密度更高,被称之为“业务财务”。业务财务是财务共享数据的主要使用者,也是连接“业务”与“财务”两端的桥梁与纽带。业务财务的沟通,便于财务共享中心认识经济业务的实质,识别风险;也便于共享中心提供更具有分析价值的财务数据。

打通人员内部流动与晋升渠道

财务共享后,更细致的岗位分工,不可避免地带来员工的单调和厌倦感。为防止这种负能量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可制定定期轮岗的制度。通过岗位轮换,既可保持财务共享的专业性,又能拓展财务共享人员的视野,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轮岗不仅仅限于财务共享中心内部,也可拓展到共享单位的“业务财务”岗位。通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岗位互换,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全流程管理。财务共享中心不仅成为财务数据的中心,还可以成为集团培养财务高端人才的摇篮,让员工看到晋升的通道,从而增强员工的岗位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解决方案也有多种。财务共享能否在本企业实施成功,其核心还是企业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客观评估实施共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选择合适战略结构,确定相应的信息系统、流程标准、项目选址、沟通机制、人员管理方式等。有了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才能预估实施的难度,并取得企业高层的坚定支持。坚定不移地攻克难关、不断优化提升,达到财务共享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晓晨.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1):73.

[2] 李春.多元化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难点及对策- -以广投集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3):196- 197.

[3] 李晓旭,黄晨雨.多元化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难点及解决途径[J].国际商务财会,2016(8):66- 68.

[4] 韩向东,余红燕.财务共享的中国路径[J].财务与会计,2017(12):73- 74.

[5] 王会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J].中国商论,2018(2):128-129.

[6] 王小琛.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及实践研究——以MN集团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1、企业价值评估的现金流量比率分析及研究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及其完善探讨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5、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

6、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7、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8、加速财务管理国际化,助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9、论技能竞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10、我国能源资源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及评估

11、中国制造2025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与启示

12、财会规范化管理途径探析

13、论企业加强内部审计应解决的若干问题

14、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与发展

15、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

16、完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研究

17、浅谈会计职业道德

18、浅谈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与建议

1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20、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1、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数据的影

22、谈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ERP沙盘模拟的教学环节

23、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在管理会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4、实践教学下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进

25、管理会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26、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以XXX为例

27、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互结合的对策

28、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9、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实施与建议探析

30、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31、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强化专项资金管理探究

32、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影响分析

33、小议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

34、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分析

35、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36、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

37、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相互协调

38、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研究

39、浅探权责发生制运用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必要性

40、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措施的研究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基本结构如下:

1、标题:

文章的大纲。每一种文章的标题、风格都是多样的,但无论是哪种形式,都应始终体现作者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与整体或不同侧面。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分为一般题目、副标题、副标题。

2、目录:

一般来说,论文篇幅较长,带有副标题。论文的题名设置,由于其内容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也较大且较为复杂,所以通常设置目录。

3、内容提要:

全文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作者用极其经济的笔墨,勾勒出全文的整体面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揭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简要描述了全文的框架。

4、关键词:

那些表明文献主要主题内容但不规范的词语。它是从一篇论文中选择的一个词或术语,用于文档索引,用来表示全文的主要信息项。一篇论文可以选择3 ~ 8个单词作为关键词。

5、正文:

通过实际调查获得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例证或现象

提出的事实根据应当客观真实,必要时应当注明来源。以前研究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在理论分析中,应该清楚地把别人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区分开来。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作品,都应注明出处。

本人的分析,讨论和结论。使事实、前人的成果与本人的分析和讨论有机结合,注意逻辑关系。

6、结论:

结论应是本文的最终结论和总结性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该是整篇文章的结尾,是整篇文章的目的,而不是局部问题或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对文章每一段摘要的简单重复。

结论可以采用“结论”等词,要求精练,准确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观点及其意义和作用,也可以提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准确、完整、清晰、简洁。

7、致谢:

感谢声明可以放在正文的最后,表达对以下方面的感谢:国家科学基金、科研奖学基金、合同单位、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资助和支持;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并提供便利的组织或者个人。

财务管理 涉及到 企业管理 的所有重要方面,正是其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才使得它们成为财务管理的重点的研究对象,而财务管理反过来又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从定量方面进行决策的依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教学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构建思考 》

摘要: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和职业 教育 的现状,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深化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必要性和迫切性.针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教学的特征,以及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分析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今后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高职;职业能力;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

1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日益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梳理近十几年来教育部及相关部委发布的一系列相关文件可以看出,对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始终围绕职业技能培养,要求加强实践育人.2006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高职院校的优势所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满足新时期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是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也提到“培养兼具较高 文化 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实现优秀人才在职业领域与教育领域的顺畅转换.”«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2011)对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Gcation)的最新定位是:“职业技术教育是主要为学习者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而设计的教育课程.这样的课程可能有基于工作的成分(即实习).完成这类课程之后可以获得所在国的主管当局(如教育部、雇主协会等)和(或)劳务市场以从业为目的而认可的与劳务市场相关的职业资格”.而从高职教育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实践教学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现职教目标的重要手段.虽然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针对实践教学提出并采用了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但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却形成一个共识:即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职业院校实施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是职教本质的必然选择.目前的高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仍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始终处于从属位置;(2)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和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使实践教学无据可依,导致实践教学随意性增大,有时难以得到保证;(3)实践教学内容较陈旧,绝大部分实践教学仅针对会计核算过程,很少涉及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没有体现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特色;(4)教学过程中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和考核 方法 ,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5)进 入职 业教育的学生素质相对较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造成实践教学效果不佳;(6)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与学生规模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上述问题导致财务管理教学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财务管理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视为一种教学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实践教学”及其“职业能力”的内涵界定

“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

实践教学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根据实验、设计和生产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做结合,以学生自我学习和操作为主,从而获得感性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汤百智等2006).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联系,但它并非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实践教学组织建立在专业能力与方法能力基础之上,着力培养学生在职业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社会能力.在实践教学组织方面,多数学者仍遵循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逻辑,把理论教学视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实践教学只不过是充当学习理论知识的手段而已.当然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框架是一个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框架,强调的是整体的教学行动与典型的职业行动的整合.”(蔡则祥2007).职业教育教学组织应从传统“学科体系”向“行动体系”转变.实践教学的目的和功能不仅仅定位于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上.长期以来,我们对实践教学的内涵理解是线性化,偏重于“硬实践”,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的内涵不仅包括“硬实践”,还包括“软实践”,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以及实践 经验 的积累等实践教学活动(蔡则祥2007).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应突破单纯的技能训练层面,而是要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去理解.

“职业能力”的内涵界定

“职业能力”所指的“职业”具有特定的含义,它直接对应的是与生产、技术、管理或服务密切相关的“职业”.这些“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是能够胜任一定的职业任务,并能直接影响职业活动的效率.职业教育中的“职业能力”可定义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根据“职业能力”的定义,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在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景之中,通过对已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包括敬业、创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信念、职业道德)等的类化迁移,并得到发展与整合以后,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eBsedEaducation,又称CBE)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国外运用到职业教育与培训中来,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理念逐步成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的主导理论,并深入到职业教育的教学领域.CBE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正是以胜任岗位工作要求作为出发点、以能力为基础的模式.本文构建的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教学模式正是借鉴CBE理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在确定目标时最大程度地反映职业对培养对象的要求,自始至终强调与职业有关的各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技能训练及其考核评价在模拟的职业情景中完成,从而能够体现CBE理论的精粹,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的需要并为谋生作好准备.

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构建原理

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和能力本位教育(CBE)理论的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出发点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以专项能力确定教学模块(教学单元),以模拟职业情景创造学生训练、演习的环境,以职业能力分析表中对应某一“职责”的综合能力为模块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也就是说,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是以就业 市场调查 为前提,以“职业能力分析表”为总目标,以对应职责的综合能力作为设置模拟职业情景和确定现场考核标准的依据并进行演习考核,以专项能力中的各技能或技术指标为教学着力点,从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实施模块式教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摈弃原有的“把理论教学视为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的理念.同时,也并非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割裂开来,而是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核心,理论教学贯穿其中,围绕实践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基本框架

企业在经营中会遇到四大财务问题:投资问题、筹资问题、日常经营与管理问题、利润分配问题.围绕着这几个主要的财务问题进行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就构成了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因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务性,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其作用越来越突出,由此成为各高职财会类相关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既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又能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本文仅对财务管理这一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作探讨,作为一门 财经 类专业核心课程,其实践教学应作为教学的主导部分,而不是理论教学的依附.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图中流程描述如下:根据市场调研设置专业后,要组织专业工作分析会,分析专业领域内都做哪些工作,形成“职业能力分析表”,确立实践专业针对就业的若干职责,对应每一职责就有一个综合能力目标;以“职业能力分析表”为基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确定综合能力包括哪些专项能力,对应每一综合能力就有一个组成此综合能力的各专项能力,由专业工作职责对应综合职业能力开发课程;专项能力再划分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友包含具体的技能或技术指标,确定专项能力有哪些具体的技能或技术指标组成,对应每一专项能力就有一个组成此专项能力的技能或技术指标.财务管理职责(课程)的综合能力中的专项能力(实践教学模块)包括:(1)投资管理;(2)筹资管理;(3)日常资金营运管理;(4)利润分配管理.需要说明的是图中虚线部分非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1)根据实践教学模块所需完成的工作划分典型工作任务,再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具备的具体职业能力.以此确定教学目标.财务管理的四大教学模块中,投资管理包括项目投资与证券投资,其典型工作任务包括“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证券股价”和“证券投资收益率计算”等;筹资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包括“筹资需求量预测”,“筹资 渠道 的选择”,“筹资方式的选择”,“资金成本计算”,“筹资风险的衡量”,“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等;日常资金营运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包括“现金持有量控制”,“信用政策的制定”,“存货控制”等;利润分配管理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等.每一模块贯穿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2)按各实践教学任务设置模拟的职业情景.模拟的职业情景是实践教学的载体.本文提出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理想的教学环境是真实的职业情景,很显然,现阶段达不到这个要求.因此,设置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景,让学生训练.创设模拟职业情景可参照ERP企业管理沙盘,借鉴企业实际经营案例,多媒体虚拟现实,或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等.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幻灯片、录音、录像、投影仪、投影片、VCD等手段进行情景模拟,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财务管理职业情景,让学生置身于财务管理环境中,体验财务管理的实际运用.

(3)实践教学中技能演练与理论知识的安排.要完成每一典型工作任务都需要具备一些具体的职业能力,而财务管理的这些职业能力与许多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相比较而言,更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因此,实践教学中穿插必要理论知识的讲授.理论知识的安排过程中涉及到把握度的问题,高职特点强调以理论“够用”为度.以“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教学为例,在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财务可行性分析,其技能要求与理论支撑内容见表1.教学过程中不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人为划分其比例,目前大多教学模式都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写进教学计划中,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应该把理论知识的讲授看成是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是为了保证高职学生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整个实践教学过程都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

(4)评价考核.日常教学以专项能力为目标,以组成各专项能力的各技能或技术指标为教学着力点.而评价考核则是在模拟职业情景中,针对综合能力按量化方式进行,次序为单项技能指标(三级指标)的评价考核⇒工作任务(二级指标)的评价考核⇒专项能力(一级指标)的评价考核⇒综合能力的评价考核.在各综合能力评价考核完成以后,再对学生的 学习态度 、创新精神、钻研精神、务实精神等诸方面跟踪.然后综合评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出学生职业能力的成绩档次及其总体描述,最后记入学生档案(见表2).以筹资管理模块为例说明,见表3.

4实际应用中尚需解决和完善的几个问题

实践教学的载体问题———校企合作?校办企业?行业办学?

前文提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理想的教学环境是真实的职业情景,这实际上就是对实践教学理想的载体的要求.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建实训室,购置实训设备和实训软件,力求营造出仿真的模拟职业情景.但是无论如何仿真,和真实的职业情景终究存在差距.2014年6月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可以看出,国家鼓励社会办学,行业办学,企业办学,促进产教融和,努力发展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等方式的职业教育,在制度层面上,真实的职业情景的实践教学将成为可能.解决实践教学的载体问题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建立校企深度合作新机制.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模式.行业、企业要深入地参与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在市场需求调研、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高职院校则要主动关注企业用人需求变化,根据需求变化,调整专业方向和知识技能结构,确定培养规模.只要校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合作企业就能够提供场所承担更多的实践教学任务.二是设立校办实体企业以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这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三是行业办学的院校,可以要求所处行业提供实践教学的真实的职业情景.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教学模式的保证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作为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首先是一个职业实践者,传统意义的教师将面临新的挑战.首先,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学科单一,实践能力较欠缺,难以应对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结构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导致教师对学生进行以职业能力本位的教学在指导上的困难,如果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模式无法达到综合化与实践化,对学生的指导则会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现在处于知识更新较快的时代,一项职业能力不断有新的内容补充,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维还停留在原有的知识传授上,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知识授受模式,形成以实践促认知的新思维,又要求教师走出校门去参与 社会实践 获得实践体验,重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具体做法上,学院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在校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实习.再次,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更强调教师之间合作意识.一种职业能力往往有多项具体技能综合构成,甚至一项技能又拆分更多细微的技能,例如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技能,可拆分为点钞、小键盘录入、翻打传票、客户存取款业务处理,还包括礼仪,顾客沟通等,这就要求同一课程的教学需要多位教师的合作.师资队伍的建设的另一个途径是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许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这一途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高水平的能工巧匠作为行业的佼佼者,因自身工作原因不愿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其次是薪酬没有吸引力.

完善与实践教学模式配套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管理和评价工作

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大致包括:实践教学模式的规划与论证,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控制,后期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三方面.

(1)实践教学模式的规划与论证.首先根据本校实际教学情况,教学资源以及财务管理教学实践活动的运行情况,对实践教学现状做出有效的评价,作为实践教学模式的规划与论证的依据;其次,从实践教学目标出发,论证实践教学模式是否能确保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掌握其从业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即要保证实践教学内容与将来职业工作相适应;再次,要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以及建立各项 规章制度 .

(2)实施过程中的动态控制.加强过程控制是保证实践环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实践教学所需资源的是否保证;实践教学环境的设计;实践教学过程是否能有效地监督管理.

(3)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涉及的问题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的确定,各指标权重的赋值以及评价主体与客体选择等.

实践教学模式本身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

许多传统职业的内涵和外延正快速变化,不少技术更新加快,更新周期缩短,作为实践教学基础的职业能力分析不是一成不变,而要反复进行,对已经制定的职业能力分析表也要经常修改,及时调整和完善.在内容上,要根据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对综合职业能力、个人素质的新需求,扩大职业能力分析的范围.不仅分析专业能力还要分析非专业能力,例如分析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不仅分析职业能力还要分析个人素质.在分析方法上,在单一职业、单一专业的能力分析完成后,要向职业群的分析、相关专业群的能力分析转化;从静态分析向动态分析转化.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实践教学模式本身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地更新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6).

[2]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Z].2012.

[3]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关于“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部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4]陈素琴,卢新国.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2015,(25).

[5]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C].中国大学教学年会,2007,(3).

[6]张惠忠.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构想[J].会计之友,2013,(11).

[7]汤百智,蒋满英.高职“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开发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6,(22).

[8]杨定安,丁伟雄.多层次、开放性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4).

《 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分析 》

摘要:本文提出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笔者学习和教学实践经验,就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改革对策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一、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缺乏。财务管理作为应用型学科,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中,财务管理课程一直以来都占据着核心地位,课程设置必须为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然而,传统财务管理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很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授上,旨在学生能够快速系统的获取专业知识,在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上并不合理,进而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传统的财务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围绕教师开展教学,学生在教学中过于被动,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操作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2.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性。大部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仍然沿用传统模式,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也有所缺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学习为主,教师通过对财务管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内容,学生更多的只有生搬硬套,在学习中难以培养其创新能力,无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面对比较复杂的现实案例时,学生往往无法通过对所学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实际问题得到解决。

3.教师队伍建设不理想。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属于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这些教师相对年轻,缺乏教学经验,难以充分把握财务管理教学的特点开展教学。再加上这些教师更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能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案例相对呆板,在知识点的讲解中又缺乏趣味性,不仅使学生难以理解,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导致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改革对策

1.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为了解决高职传统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加强财务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在传统财务管理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因此,必须对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局面进行改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更多的是扮演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与引导,掌握 学习方法 ,使其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应围绕实性知识的讲授开展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知识的传授中贯穿理论知识,这并不是说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要使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理论知识的讲授的局面得到改变,使教学的趣味性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此还可以使琐碎的理论探索得到减少,为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空间。

3.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企业相应岗位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就要与企业保持积极的交流与沟通,做好毕业生回访工作,这样才能够充分认识到时代发展形势,并以此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同时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与劣势,据此不断改进教学,使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4.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科学的 教学方法 ,例如,ERP沙盘模拟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以及情境教学法。本文对前三者进行介绍:

第一,ERP沙盘模拟教学。这是一种将学生的管理意识寓于游戏当中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考察学生的经营、运作能力,通过沙盘来体现学生的经营管理成果,使复杂、抽象的财务管理理论变得直观形象,不仅使学生的企业运作与资金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学生更加接受这种在游戏中获取知识的教学,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第二,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理论教学相比,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促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 总结 与归纳,学生的成就感得到增强,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得以激发。由于财务管理具有管理课程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企业日常财务活动与生产活动进行总结与归纳,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不甚了解,因此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在理论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一些实际案例引入教学当中,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授,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如此就可以使学生的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得到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并围绕此展开深入的研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使财务管理教学得到进一步完善,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推动高职院校教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卫华.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经济,2014

[2]王晓凤.关于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华章,2009

[3]刘琳.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有关财务管理教学专业毕业论文推荐:

1.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3.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

4. 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个人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6. 有关财务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7.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硕士论文吧,一般可以这样,到网上下载一些本专业的论文多看看,然后看着哪个比较熟悉,能够自己发挥一些,或者几篇论文有联系的弄在一起,就是自己的了。大部分都是这样做的,自己编一篇是在是太费劲了。

财务共享下毕业论文

1、首先在首页写出论文标题财务共享下会计。2、其次在下方写出论文要求的开头格式。3、最后写出论文正文即可。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案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多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的财务运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下降、风险识别与管控难度增加等问题也逐步显现,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些年,财务共享模式得到诸多跨国企业的实践,也得到更多国内企业的关注。在财务共享理念的影响之下,财务管理更加体现专业化水平,数据信息传递的便捷化,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动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共享,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顺应时*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并探究积极的解决方案,希望给我国企业财务共享的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关键词: 企业 财务共享 实施难点 解决方案

20XX年12月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规定:“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随着财务共享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认识财务共享的优势,并践行财务共享之路。

1 探究财务共享中心实施的普遍意义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人才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财务共享因其在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化智能方面特有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核算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流程标准化,提高核算效率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带来了工业流水线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仍然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提高效率的主要工具。财务共享就是分工和科学管理在财务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将财务核算划分为标准化流程,统一审核标准、统一操作步骤,使财务会计专注于各个细分环节,提高熟练程度,为财务流程和处理效率带来质的改变。根据艾森哲公司(Accenture)在欧洲的调查,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财务运作成本。说明财务共享模式对于降低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具有显著效果。

量化考核,公开透明的奖惩机制

企业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这个新型组织,改变了企业内部各项分支机构中的传统财务组织体系,从而将人工成本控制理念有效地根植于其中,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标准化、同类业务规模化,使标准工时这一生产领域的成本管理概念引入了财务共享中心的KPI考核中。以同类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间作为标准工时,计算出标准单量。对考核期内实际工单量超过标准单量的员工给予奖励。这种公开透明的量化考核方式推动核算效率不断提升。

信息化智能逐渐替代人工操作

由于财务共享剥离出的是大量繁冗、重复的日常核算工作,规则固定统一,具备信息系统智能化操作的空间。现如今,业务端预生成财务数据、系统自动识别加总发票等各种便利都已成为现实。而财务共享中心可发挥规模效益,消化增加的信息化成本。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将逐渐替代更多的人工操作。可以预见,未来的财务会计将摆脱事务性工作,转型为规则设定和结果复核。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统一核算标准,增强数据可比性及有用性

传统的财务组织形式下,各成员企业间管理要求、人员素质都存在差异,容易造成风险点难以识别,核算列报不规范的情况。财务共享通过再造流程,使成员企业间的核算标准、业务流程趋于统一。统一的合同管理、统一的审核要求、统一的往来对账和清账,财务数据信息方面能够趋于规范标准,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同时,财务信息差异化的减少,也带来数据分析方面的便利,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解放财务人员,更能专注于战略及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服务经营,创造更大的管理价值。财务共享将核算型以及价值创造型财务相分离,将企业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性的事务类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战略、计划、分析、考核等高附加值的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管理的价值。

2 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管控方面的特点及内在需求

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优质资源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企业都是稀缺的。企业能够快速合理地分配有限资源,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多元化,区域覆盖更广,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资源变化,识别价值增长点,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将优质资源分配到更有价值的区域和方向。传统的财务组织模式下,财务信息层层加工汇总、信息传递慢,容易丧失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财务共享通过集中处理财务信息和高度的信息化,及时提供资源使用明细,综合考量企业在会计、资金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现状,从而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财务共享的资金集中结算的功能,可以减少各成员单位资金账户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效管控复杂风险

大型企业集团在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系数。集团管理层级增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容易造成成员企业各自为政,损害股东利益。企业风险需要及时地干预救治,单纯的制度建设和事后审计,都无法有效防御风险。财务共享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方式,增强了财务独立性,防止各成员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不当干预,信息更加透明。此外,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干预影响之下,企业能够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制度,合理利用企业风险的评价指标,将企业风险设置成自动揭示,并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语境机制,从而保障风险能够及时地预防。

3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难点

大型企业集团虽然具有成员企业数量多、同类业务量大等特点,易于发挥财务共享的规模优势,同时也具有涉及行业多、机构分布范围广甚至跨越海内外的特点,对实施财务共享提出了新的挑战。

信息系统平台很难具有普遍适用性

财务共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因此,信息系统是财务共享实施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否与企业的管理需要相适应,决定了财务共享实施的成败。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套财务核算系统,还包括资金支付、流程审批、存货管理、供应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等多种系统的集成。随着大型企业集团多元化的发展,行业跨度大、业务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决定了任何一套信息系统都难以完全适应集团内的全部行业、企业。同时,各企业往往已存在适应行业特点的业务系统,例如:酒店预订系统、客房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等。如何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对接,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减少重复录入与核对,都是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难点。

流程与标准很难统一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是一项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的核心就是流程和标准再造,包括:流程梳理、流程重组、标准确立、标准统一。在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之下,成员企业经营的业务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其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企业想要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难度较大。需要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历程以及各项制度有着充分了解,企业在此过程当中会损耗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一方面是集团统一管控的标准化需求,另一方面是各成员企业内部已存在的个性化管理需求。为使二者逐渐趋于统一化,需要打破既有的管理模式,并加强对于企业运营管理的控制力度,这样的举措不仅造成基层管理人员的抗拒,继而导致上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受阻,不利于财务共享的'实施与发展。

选址很难兼顾各方需求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践行“走出去”战略,在海外投资设厂或收购兼并海外经营机构。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攀升,2016年已达到亿美元,跃升全球第二位。成员企业地域分布广,为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带来很大的困难。受时差以及政策、法规、文化方面的差异影响,国内建立的共享中心很难对各海外项目的财务、资金等需求做出及时反应。即使对于非跨国企业集团,也存在着集团总部管控和人力成本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影响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从加强集团管控的角度,选址更倾向于集团总部,但集团总部往往位于沿海发达地区,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财务共享低成本运营的理念背道而驰。如果选址在欠发达地区,虽然降低了成本,但项目所在地往往人才比较匮乏,集团管控的力度也相对薄弱。在国内最早实施财务共享的中兴通讯,就经历了选址从集团所在地深圳,迁往成本和人才都较为平衡的西安。

财务与业务脱节

财务共享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将会计职能明确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从各企业的财务部门脱离出来,纳入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实现了专业化,但受到地域与环境的限制,难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务及其变化。如何让财务数据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更好地满足管理需求就现实地摆在财务共享中心面前。在税务方面,由于财务共享不再接触当地税务部门,税务敏感性降低,税务风险提高;同时不了解当地优惠政策,也使企业丧失了很多机会成本。

财务人员个人发展受限

财务共享的专业化和岗位细分责任制,决定了财务共享岗位从事的是大量标准化、重复性、简单的工作。严格按照既定的规范和程序执行,是对财务共享人员的普遍要求。岗位局限性强,难以获得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累积,更难有创新和发展。财务人员各项工作的实施缺少认可度、晋升空间小,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因此造成财务共享的人员流失率普遍偏高,对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都造成不良影响。

4 解决方案

选择适合企业的战略结构

虽然财务共享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集团发展的方向,但整体实施思路不应“一刀切”,应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机构分布,选择适合的战略结构。分板块、分区域建立多共享中心或者分业务逐步纳入单一共享中心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案。

分板块建立多共享中心

对于行业跨度大、同行业机构数量多的企业集团,可以考虑分板块建立多个共享中心。同板块内容易统一标准、流程,且再造后的流程符合行业特点和行业管理需要,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更高。同时,在板块内可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实施难度。分板块共享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多元化企业集团,部分企业行业较多但是行业机构数量明显过少,无法达到行业内规模优势。此外,由于各板块标准和流程不统一,板块间财务人员和财务数据无法共享,难以达到最优经济性。后期将会面临较大程度的数据分析相关方面的困难,对于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利用将成为限制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的首要因素。

分区域建立共享中心

对于机构分布广,尤其多跨国机构的企业集团,可以选择分区域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由于各国在核算制度、税收法规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如果建立全球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难以适应各区域的业务需求。因此,很多跨国企业都选择按大区建立多个共享中心,有利于满足财务共享区域内不同业务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分区域建立的共享模式能够保障各区域板块间都存在共享中心,避免出现重复建立,最大程度地实现行业跨度,保障多元化企业的趋于共享中心正常运作,从而有效迈出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一步。

分业务逐步纳入单一共享中心

单一共享中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在成本效益方面和数据共享方面也更具优势。对于行业跨度不大、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的集团企业,可选择单一共享中心。单一共享中心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可以选择业务量大、重复度高、易于标准化的业务先纳入共享范围,例如:薪酬支付、合同管理、资金调拨等业务;也可以按照先主业后副业,将成员企业分批纳入共享。这种分批分步的方式可以降低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但仍难以解决多元化、区域广所带来的固有难题。

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分板块、分区域的多共享中心,还是全球化的单一共享中心,都各有优势,也非一成不变。很多成功的财务共享,在最初阶段选择某一区域或某一板块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最终形成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也有一些企业集团,从单一主业发展为多元化经营或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进而产生分区域分行业的需求。

建立长效的“业”“财”沟通机制

财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营管理,因此,业财融合是财务共享必然选择的方向。为此,应充分发挥“业务财务”的沟通协调作用。“业务财务”是实施财务共享后,保留在集团各成员单位的部分财务人员,执行管理会计的职能。由于他们与业务的紧密度更高,被称之为“业务财务”。业务财务是财务共享数据的主要使用者,也是连接“业务”与“财务”两端的桥梁与纽带。业务财务的沟通,便于财务共享中心认识经济业务的实质,识别风险;也便于共享中心提供更具有分析价值的财务数据。

打通人员内部流动与晋升渠道

财务共享后,更细致的岗位分工,不可避免地带来员工的单调和厌倦感。为防止这种负能量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可制定定期轮岗的制度。通过岗位轮换,既可保持财务共享的专业性,又能拓展财务共享人员的视野,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轮岗不仅仅限于财务共享中心内部,也可拓展到共享单位的“业务财务”岗位。通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岗位互换,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全流程管理。财务共享中心不仅成为财务数据的中心,还可以成为集团培养财务高端人才的摇篮,让员工看到晋升的通道,从而增强员工的岗位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解决方案也有多种。财务共享能否在本企业实施成功,其核心还是企业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客观评估实施共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选择合适战略结构,确定相应的信息系统、流程标准、项目选址、沟通机制、人员管理方式等。有了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才能预估实施的难度,并取得企业高层的坚定支持。坚定不移地攻克难关、不断优化提升,达到财务共享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晓晨.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1):73.

[2] 李春.多元化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难点及对策- -以广投集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3):196- 197.

[3] 李晓旭,黄晨雨.多元化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难点及解决途径[J].国际商务财会,2016(8):66- 68.

[4] 韩向东,余红燕.财务共享的中国路径[J].财务与会计,2017(12):73- 74.

[5] 王会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J].中国商论,2018(2):128-129.

[6] 王小琛.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及实践研究——以MN集团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财务共享毕业论文初稿

1、首先在首页写出论文标题财务共享下会计。2、其次在下方写出论文要求的开头格式。3、最后写出论文正文即可。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难点与解决方案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向着多元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带来的财务运作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下降、风险识别与管控难度增加等问题也逐步显现,财务工作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近些年,财务共享模式得到诸多跨国企业的实践,也得到更多国内企业的关注。在财务共享理念的影响之下,财务管理更加体现专业化水平,数据信息传递的便捷化,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充足的动力,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共享,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顺应时*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面临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并探究积极的解决方案,希望给我国企业财务共享的发展带来积极意义。

关键词: 企业 财务共享 实施难点 解决方案

20XX年12月财政部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规定:“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随着财务共享理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开始认识财务共享的优势,并践行财务共享之路。

1 探究财务共享中心实施的普遍意义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人才的竞争,也是成本的竞争。财务共享因其在流程管理、绩效管理、信息化智能方面特有的优势,能够极大地提高核算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流程标准化,提高核算效率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带来了工业流水线的新时代。时至今日,仍然是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提高效率的主要工具。财务共享就是分工和科学管理在财务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将财务核算划分为标准化流程,统一审核标准、统一操作步骤,使财务会计专注于各个细分环节,提高熟练程度,为财务流程和处理效率带来质的改变。根据艾森哲公司(Accenture)在欧洲的调查,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财务运作成本。说明财务共享模式对于降低企业财务运营成本具有显著效果。

量化考核,公开透明的奖惩机制

企业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这个新型组织,改变了企业内部各项分支机构中的传统财务组织体系,从而将人工成本控制理念有效地根植于其中,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业务流程标准化、同类业务规模化,使标准工时这一生产领域的成本管理概念引入了财务共享中心的KPI考核中。以同类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间作为标准工时,计算出标准单量。对考核期内实际工单量超过标准单量的员工给予奖励。这种公开透明的量化考核方式推动核算效率不断提升。

信息化智能逐渐替代人工操作

由于财务共享剥离出的是大量繁冗、重复的日常核算工作,规则固定统一,具备信息系统智能化操作的空间。现如今,业务端预生成财务数据、系统自动识别加总发票等各种便利都已成为现实。而财务共享中心可发挥规模效益,消化增加的信息化成本。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升级,将逐渐替代更多的人工操作。可以预见,未来的财务会计将摆脱事务性工作,转型为规则设定和结果复核。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统一核算标准,增强数据可比性及有用性

传统的财务组织形式下,各成员企业间管理要求、人员素质都存在差异,容易造成风险点难以识别,核算列报不规范的情况。财务共享通过再造流程,使成员企业间的核算标准、业务流程趋于统一。统一的合同管理、统一的审核要求、统一的往来对账和清账,财务数据信息方面能够趋于规范标准,极大地提高了财务信息质量。同时,财务信息差异化的减少,也带来数据分析方面的便利,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解放财务人员,更能专注于战略及财务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的核心是服务经营,创造更大的管理价值。财务共享将核算型以及价值创造型财务相分离,将企业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性的事务类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战略、计划、分析、考核等高附加值的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发挥财务管理的价值。

2 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管控方面的特点及内在需求

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优质资源无论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企业都是稀缺的。企业能够快速合理地分配有限资源,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大型企业集团发展多元化,区域覆盖更广,需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资源变化,识别价值增长点,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将优质资源分配到更有价值的区域和方向。传统的财务组织模式下,财务信息层层加工汇总、信息传递慢,容易丧失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财务共享通过集中处理财务信息和高度的信息化,及时提供资源使用明细,综合考量企业在会计、资金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资源共享现状,从而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财务共享的资金集中结算的功能,可以减少各成员单位资金账户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有效管控复杂风险

大型企业集团在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同时,也在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风险系数。集团管理层级增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容易造成成员企业各自为政,损害股东利益。企业风险需要及时地干预救治,单纯的制度建设和事后审计,都无法有效防御风险。财务共享采用扁平化的组织方式,增强了财务独立性,防止各成员企业经营管理层的不当干预,信息更加透明。此外,在财务共享中心的干预影响之下,企业能够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信息制度,合理利用企业风险的评价指标,将企业风险设置成自动揭示,并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语境机制,从而保障风险能够及时地预防。

3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共享实施难点

大型企业集团虽然具有成员企业数量多、同类业务量大等特点,易于发挥财务共享的规模优势,同时也具有涉及行业多、机构分布范围广甚至跨越海内外的特点,对实施财务共享提出了新的挑战。

信息系统平台很难具有普遍适用性

财务共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产物。因此,信息系统是财务共享实施的基础。信息系统是否与企业的管理需要相适应,决定了财务共享实施的成败。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套财务核算系统,还包括资金支付、流程审批、存货管理、供应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等多种系统的集成。随着大型企业集团多元化的发展,行业跨度大、业务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决定了任何一套信息系统都难以完全适应集团内的全部行业、企业。同时,各企业往往已存在适应行业特点的业务系统,例如:酒店预订系统、客房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等。如何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对接,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减少重复录入与核对,都是大型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难点。

流程与标准很难统一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是一项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的核心就是流程和标准再造,包括:流程梳理、流程重组、标准确立、标准统一。在企业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之下,成员企业经营的业务不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其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都存在着诸多差异,企业想要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难度较大。需要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历程以及各项制度有着充分了解,企业在此过程当中会损耗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一方面是集团统一管控的标准化需求,另一方面是各成员企业内部已存在的个性化管理需求。为使二者逐渐趋于统一化,需要打破既有的管理模式,并加强对于企业运营管理的控制力度,这样的举措不仅造成基层管理人员的抗拒,继而导致上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受阻,不利于财务共享的'实施与发展。

选址很难兼顾各方需求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践行“走出去”战略,在海外投资设厂或收购兼并海外经营机构。发改委发布的《中国对外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攀升,2016年已达到亿美元,跃升全球第二位。成员企业地域分布广,为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带来很大的困难。受时差以及政策、法规、文化方面的差异影响,国内建立的共享中心很难对各海外项目的财务、资金等需求做出及时反应。即使对于非跨国企业集团,也存在着集团总部管控和人力成本压力等各方面原因,影响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从加强集团管控的角度,选址更倾向于集团总部,但集团总部往往位于沿海发达地区,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财务共享低成本运营的理念背道而驰。如果选址在欠发达地区,虽然降低了成本,但项目所在地往往人才比较匮乏,集团管控的力度也相对薄弱。在国内最早实施财务共享的中兴通讯,就经历了选址从集团所在地深圳,迁往成本和人才都较为平衡的西安。

财务与业务脱节

财务共享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将会计职能明确划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从各企业的财务部门脱离出来,纳入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实现了专业化,但受到地域与环境的限制,难以了解企业的经营业务及其变化。如何让财务数据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更好地满足管理需求就现实地摆在财务共享中心面前。在税务方面,由于财务共享不再接触当地税务部门,税务敏感性降低,税务风险提高;同时不了解当地优惠政策,也使企业丧失了很多机会成本。

财务人员个人发展受限

财务共享的专业化和岗位细分责任制,决定了财务共享岗位从事的是大量标准化、重复性、简单的工作。严格按照既定的规范和程序执行,是对财务共享人员的普遍要求。岗位局限性强,难以获得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累积,更难有创新和发展。财务人员各项工作的实施缺少认可度、晋升空间小,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因此造成财务共享的人员流失率普遍偏高,对于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都造成不良影响。

4 解决方案

选择适合企业的战略结构

虽然财务共享已经成为各大企业集团发展的方向,但整体实施思路不应“一刀切”,应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机构分布,选择适合的战略结构。分板块、分区域建立多共享中心或者分业务逐步纳入单一共享中心都是可以选择的方案。

分板块建立多共享中心

对于行业跨度大、同行业机构数量多的企业集团,可以考虑分板块建立多个共享中心。同板块内容易统一标准、流程,且再造后的流程符合行业特点和行业管理需要,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更高。同时,在板块内可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效率,降低实施难度。分板块共享也并非适用于所有多元化企业集团,部分企业行业较多但是行业机构数量明显过少,无法达到行业内规模优势。此外,由于各板块标准和流程不统一,板块间财务人员和财务数据无法共享,难以达到最优经济性。后期将会面临较大程度的数据分析相关方面的困难,对于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利用将成为限制财务共享中心发展的首要因素。

分区域建立共享中心

对于机构分布广,尤其多跨国机构的企业集团,可以选择分区域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由于各国在核算制度、税收法规等方面差异性较大,如果建立全球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难以适应各区域的业务需求。因此,很多跨国企业都选择按大区建立多个共享中心,有利于满足财务共享区域内不同业务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分区域建立的共享模式能够保障各区域板块间都存在共享中心,避免出现重复建立,最大程度地实现行业跨度,保障多元化企业的趋于共享中心正常运作,从而有效迈出行业发展的关键性一步。

分业务逐步纳入单一共享中心

单一共享中心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在成本效益方面和数据共享方面也更具优势。对于行业跨度不大、分布区域相对集中的集团企业,可选择单一共享中心。单一共享中心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可以选择业务量大、重复度高、易于标准化的业务先纳入共享范围,例如:薪酬支付、合同管理、资金调拨等业务;也可以按照先主业后副业,将成员企业分批纳入共享。这种分批分步的方式可以降低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的阻力,但仍难以解决多元化、区域广所带来的固有难题。

在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分板块、分区域的多共享中心,还是全球化的单一共享中心,都各有优势,也非一成不变。很多成功的财务共享,在最初阶段选择某一区域或某一板块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最终形成统一的财务共享中心。也有一些企业集团,从单一主业发展为多元化经营或加快海外拓展的步伐,进而产生分区域分行业的需求。

建立长效的“业”“财”沟通机制

财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经营管理,因此,业财融合是财务共享必然选择的方向。为此,应充分发挥“业务财务”的沟通协调作用。“业务财务”是实施财务共享后,保留在集团各成员单位的部分财务人员,执行管理会计的职能。由于他们与业务的紧密度更高,被称之为“业务财务”。业务财务是财务共享数据的主要使用者,也是连接“业务”与“财务”两端的桥梁与纽带。业务财务的沟通,便于财务共享中心认识经济业务的实质,识别风险;也便于共享中心提供更具有分析价值的财务数据。

打通人员内部流动与晋升渠道

财务共享后,更细致的岗位分工,不可避免地带来员工的单调和厌倦感。为防止这种负能量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可制定定期轮岗的制度。通过岗位轮换,既可保持财务共享的专业性,又能拓展财务共享人员的视野,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轮岗不仅仅限于财务共享中心内部,也可拓展到共享单位的“业务财务”岗位。通过“共享财务”与“业务财务”岗位互换,了解企业集团的财务全流程管理。财务共享中心不仅成为财务数据的中心,还可以成为集团培养财务高端人才的摇篮,让员工看到晋升的通道,从而增强员工的岗位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

5 结束语

大型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解决方案也有多种。财务共享能否在本企业实施成功,其核心还是企业充分认识自身特点,客观评估实施共享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选择合适战略结构,确定相应的信息系统、流程标准、项目选址、沟通机制、人员管理方式等。有了对自身的正确认识,才能预估实施的难度,并取得企业高层的坚定支持。坚定不移地攻克难关、不断优化提升,达到财务共享的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晓晨.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1):73.

[2] 李春.多元化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难点及对策- -以广投集团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6(3):196- 197.

[3] 李晓旭,黄晨雨.多元化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难点及解决途径[J].国际商务财会,2016(8):66- 68.

[4] 韩向东,余红燕.财务共享的中国路径[J].财务与会计,2017(12):73- 74.

[5] 王会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J].中国商论,2018(2):128-129.

[6] 王小琛.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及实践研究——以MN集团为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毕业论文财务共享模式

财务共享论文找到方法就好写,首先你要了解案例,手中掌握案例的资料

其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写:

1.财务共享的现状、目标、服务范围、组织架构设计等

2.财务共享各部门运作的功能设置

3.财务共享中心的绩效效果分析

4.财务共享出现的问题

5.财务共享的解决措施

财务共享中心的职能划分为:出纳、费用、应收、应付、总账、税务etc。

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运作成本较低

2. 对财务的管理水平以及效率提升

3. 对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层面提供支持

4. 流程具体化后,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

第一种是集中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原 有的不同财务组织中的工作人员集中到一个特定地点,建立共享服务中心,这是一种实现共享服务的惯用方法,并已被许多跨国企业所采用。此种方法要求将企业内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相关财务人员集中到一个单一地点,即将财务人员集中在 一个成本较低、具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点。同时,为了适应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提高其运作效率,企业也经常对其流程进行重组与再造。此外,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也经常要求企业实施新的统一的系统以代替企业内原有的相当数量的分散并传统的系统,以上的作法给企业带来了包括人员成本、固定资产成本以及信息系统成本的降低。在这种模式下,原本在企业中负责会计业务处理的一线业务人员将成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共享服务中心仍是企业的一部分,仅具有相当有限的自主权,其成本也一般会被分配回各个使用其服务的企业内部部门中。第二种是建立一个全新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一个全新的共享服务中心将引发组织的重大结构调整,它需要一个全新的地点、全新的人员、全新的信息系统以及全新的流程,这些全新的因素将为共享服务中心的独立运作创造充分的条件。由于整个共享服务中心都需要全新的因素,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成本高、筹建缓慢,不能响应整个集团巨大而迫切的财务共享需求。第三种是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需要将人员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地点,而是通过运用系统及其他技术,将不同地理位置的员工联结起来,这种模式最大的不足在于由于缺少经常性的面对面的沟通,将会导致不同地域员工之间合作的困难。而且,一些组织还 发现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上,建立虚拟共享服务中心所需要的企业内部网络、视频会议等设施条件往往并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尽管如此,当企业无法实现为了建立共享服务中心面需要的员工和地域配置时,虚拟共享服务中心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之间通过共享资源、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来提高整体业务效率和竞争力,而营运资金管理则是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变化分析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和要素视角进行。具体而言,可以从生产、营销和采购三个渠道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及从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等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可能的绩效分析思路:基于渠道视角的绩效分析:1. 生产渠道的绩效分析:对生产环节进行资金管理的关键指标包括期初和期末的存货周转期、生产成本、生产周期等。可以通过比较企业在共享模式前后的存货周转期、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等指标来评估生产渠道的绩效变化。2. 营销渠道的绩效分析:营销渠道的资金管理重点在于应收账款周转期和销售额等指标。可以通过比较企业在共享模式前后的应收账款周转期、销售额和销售毛利率等指标来评估营销渠道的绩效变化。3. 采购渠道的绩效分析:对采购环节进行资金管理的关键指标包括应付账款周转期、采购成本、采购周期等。可以通过比较企业在共享模式前后的应付账款周转期、采购成本和采购周期等指标来评估采购渠道的绩效变化。基于要素视角的绩效分析:1. 应收账款周转期的分析: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之间的关系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比较企业在共享模式前后的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和应收账款周转期等指标来评估应收账款管理的绩效变化。2. 应付账款周转期的分析:应付账款周转期是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企业与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可以通过比较企业在共享模式前后的应付账款、采购成本和应付账款周转期等指标来评估应付账款管理的绩效变化。3. 存货周转期的分析:存货周转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资金周转速度。可以通过比较企业在共享模式前后的存货成本、存货周转率等指标来评估存货管理的绩效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绩效分析时,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此外,也可以采用一些统计方法(如t检验等)来检验分析结果的显著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