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软玉的资源分布及矿床成因模式类型关键词 资源分布 鉴定 类型前言软玉主要产于我国新疆和田,故历史上又称为和田玉,是我国出产的众多玉石品种中最好的一种。软玉在我国古代玉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古代的很多玉器都是用软玉雕刻而成的。不仅从宝石学角度看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文物价值。软玉按颜色划为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等。选购软玉首先看玉质,最好的品种是羊脂白玉,它色似羊脂雪白,质似羊膏温润,而其他的品种较差。软玉的质地越细腻 、油脂感越强越好。软玉软玉的仿制品较多,主要有仿羊脂白玉的石英岩玉、大理岩玉和玻璃。石英岩玉:是一种由石英小颗粒组成的岩石,洁白、半透明-不透明、硬度7级,可以刻划玻璃,断口处不平坦,有颗粒感。大理岩玉:是由方解石小颗粒组成,洁白、不透明、硬度3级,不能刻划玻璃,断口处也是不平坦的颗粒状。玻璃:灰白、半透明、硬度级,仔细寻找可以看到小圆气泡,断口处为平滑的弧面。一.软玉,是由细小的闪石纤维交织而成,洁白、半透明、硬度为级,可以刻划玻璃,断口处为参差不齐的纤维状。仔细对比可以找出它与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田玉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和田玉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水产的称为子玉,山产的叫宝盖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种。以下图片多来自雅园玉道等网站。子玉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矿经剥蚀被流水搬运至河流中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因为长期搬运、冲刷、分选,所以子玉一般质量较好。那么我们一般如何判断,通用标准是:无色无皮为山料,有色有皮为子料和田玉的品种软玉和田玉根据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 ,二黄,三碧,四墨,五糖。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1)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甲级白A等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4)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秋葵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8)碧玉:产于准葛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软玉鉴定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目前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等。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拿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古玉器鉴定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玉器质地的鉴定 依凭视觉观察,并借助矿物学、宝石学的检测手段,确定各种玉的矿物种属以及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坏原件的前提下,可进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测定。如古玉原有伤残,允许少量近似无损的取样分析,可借助红外光谱,X光粉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观察被鉴定的玉材光学性质与结构,并测量其晶系。按国际上宝石学及矿物学通用概念,玉仅只包括碱性单斜辉石的硬玉及钙角闪石的软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通称真玉。不属于上述范围,即为假玉或半玉。中国古代的真玉是软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共出土8件玉器,经测定全是真玉;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遗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泽遗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杂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余杭反山、瑶山遗址所出玉器,几乎全是真玉。对玉器质地的鉴定,还要研究其产地,探索古代玉器来源,研究各个地区的交往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中国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于几经辗转流传,已经和传世品等同了,近年学者依据考古新发现的资料,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明确的标准器为尺度,找出一些传世古玉器与上述标准器在形制、花纹上的相似性,从而归纳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确的时空地点,这种鉴定断代方法已为研究者所采用。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软玉在我国古代玉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很多软玉雕件,不仅从宝石学角度看有很高的价值,而且还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由于成矿带形成条件的不同,新疆和田玉与世界其他产地的软玉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颜色丰富、光洁莹润、结构细腻,而这些也使得新疆和田玉赢得了“软玉之王”的美称。富士特和田白玉城对和田玉一些基本性质作了简单的介绍,可以使您在欣赏与购买和田玉饰品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其魅力所在软玉成份与产地成分:硅酸钙镁铁 硬度: 比重: 折射率: 双折射: 软玉被确认是另一种玉,产状为纤维性的闪石晶体集合体。韧 于钢的连锁结构,被视为上等的雕刻材料,起初用作武器,后来用 作饰品。其颜色变化不一,从富含铁的深绿软玉,到富含镁的奶油 色变种,可能呈同质的、斑点的或条纹。产地:中国人雕刻软玉历史达2000多年,材料初从中亚特基斯坦进 口,后从缅甸进。其他有西伯利亚(深绿色,带黑斑点)、俄罗斯 (波菜色)和中国。软玉也分布于纽西兰北岛和南岛的各种岩石中 .还有澳大利亚(黑软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台湾、辛 巴威(深绿色)、意大利、波兰、德国和瑞士。软玉的基本性质1.矿物组成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有时会有少量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黝帘石、钙钙榴石、铬尖晶石等伴生矿物。2.化学组成Ca2Mg5(Si4O11)2(OH)2—CaFe5(Si4O11)2(OH)2,两种组分的类质同象系列,在多数情况下软玉是这两种端元组分的中间产物。3.晶系及结晶习性软玉的主要组成矿物为阳起石和透闪石,都属单斜晶系;这两种矿物的常见晶形为长柱状和纤维状,软玉本身则是纤维状矿物的集合体,具毛毡状的交织结构,因而具有极好的韧性,不易碎裂。当这些纤维定向排列时,还可以产生猫眼品种。4.结构构造软玉的典型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致密、细腻。软玉韧性好,其原因是因为细小纤维的相互交织使颗粒之间的结合能加强,产生了非常好的韧性,不易碎裂,特别是经过风化、搬运作用形成的卵石,这种特性尤为突出。玻璃:灰白、半透明、硬度级,仔细寻找可以看到小圆气泡,断口处为平滑的弧面。软玉,是由细小的闪石纤维交织而成,洁白、半透明、硬度为级,可以刻划玻璃,断口处为参差不齐的纤维状。仔细对比可以找出它与仿制品之间的差异。和田玉在我国软玉一般都为通常意思上的和田玉。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和田玉自古以来就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水产的称为子玉,山产的叫宝盖玉。当地采玉者则根据和田玉产出的不同情况,将其分为山料、山流水、子玉三种。以下图片多来自雅园玉道等网站。软玉和田玉根据玉色可分为五大色系:一白 ,二黄,三碧,四墨,五糖。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1)白玉: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优质品种。2)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甲级白A等3)青白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区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4)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5)黄玉: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粟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秋葵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6)糖玉: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呈“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糖玉常和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7)墨玉: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成黑色。墨玉多为灰白或灰黑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黑,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于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8)碧玉:产于准葛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二.古玉器鉴定对玉制出土文物及传世文物质地、时代、名称、功能、等级、真伪等进行的考辨、识别和判定。玉器质地的鉴定 依凭视觉观察,并借助矿物学、宝石学的检测手段,确定各种玉的矿物种属以及化学成分、结晶构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坏原件的前提下,可进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测定。如古玉原有伤残,允许少量近似无损的取样分析,可借助红外光谱,X光粉晶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观察被鉴定的玉材光学性质与结构,并测量其晶系。按国际上宝石学及矿物学通用概念,玉仅只包括碱性单斜辉石的硬玉及钙角闪石的软玉,两者均为链状硅酸盐矿物,通称真玉。不属于上述范围,即为假玉或半玉。中国古代的真玉是软玉。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共出土8件玉器,经测定全是真玉;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遗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泽遗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杂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余杭反山、瑶山遗址所出玉器,几乎全是真玉。对玉器质地的鉴定,还要研究其产地,探索古代玉器来源,研究各个地区的交往和各种文化之间的影响与交流。玉器时代的鉴定 除考古发掘品,运用地质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的方法,以及参照有纪年的器物年代,确定出土玉器的年代序列,认识其演化过程外,凡是失去了出土地点,无法辨认伴出的器物和原生环境,以及传世的古玉器都需要鉴定和断代。中国有一些早年出土的玉器,由于几经辗转流传,已经和传世品等同了,近年学者依据考古新发现的资料,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明确的标准器为尺度,找出一些传世古玉器与上述标准器在形制、花纹上的相似性,从而归纳出某些古玉的地域性,重新找出正确的时空地点,这种鉴定断代方法已为研究者所采用。各级博物馆和文物收藏单位,对玉器藏品都要进行断代、辨伪、建档和定级。考古学界、文博部门鉴别真伪古玉器并确定其年代归属,大致通过以下途径: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并受到当时特定的意识形态制约,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这时期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顺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有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之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了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的地方很多。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的玉牌饰,周身满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之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从葬,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的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辽、金时代“春水玉”、“秋山玉”研究和断代,都从文献上得到了确凿的印证。“春水玉”所指为鹘(海东青)捉鹅(天鹅)图案的玉器。“秋山玉”所指为山林虎鹿题材的玉器,前者与辽史记载的辽帝行至“春捺钵”“鸭子河泺”进行狩猎活动情景相吻合,后者与辽史记载“秋捺钵”活动相一致。金人依契丹旧制,金史上称前述题材的玉器为“其从春水之服,则多鹘捕鹅,杂花卉之饰”和“秋山之饰”。⑤微观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都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各个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都了如指掌,如对龙纹、螭纹的造形和纹饰,对玉璧、玉剑饰、玉人物形象等都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三.软玉成份与产地成分:硅酸钙镁铁 硬度: 比重: 折射率: 双折射: 软玉被确认是另一种玉,产状为纤维性的闪石晶体集合体。韧 于钢的连锁结构,被视为上等的雕刻材料,起初用作武器,后来用 作饰品。其颜色变化不一,从富含铁的深绿软玉,到富含镁的奶油 色变种,可能呈同质的、斑点的或条纹。产地:中国人雕刻软玉历史达2000多年,材料初从中亚特基斯坦进 口,后从缅甸进。其他有西伯利亚(深绿色,带黑斑点)、俄罗斯 (波菜色)和中国。软玉也分布于纽西兰北岛和南岛的各种岩石中 .还有澳大利亚(黑软玉)、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台湾、辛 巴威(深绿色)、意大利、波兰、德国和瑞士。化学式:Ca2(Mg,Fe)5(OH)2(Si4O11)2软玉的基本性质1.矿物组成软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类质同象系列,有时会有少量透辉石、滑石、蛇纹石、绿泥石、黝帘石、钙钙榴石、铬尖晶石等伴生矿物。4.结构构造软玉的典型结构为纤维交织结构,块状构造。质地致密、细腻。软玉韧性好,其原因是因为细小纤维的相互交织使颗粒之间的结合能加强,产生了非常好的韧性,不易碎裂,特别是经过风化、搬运作用形成的卵石,这种特性尤为突出。5.光学性质(1)颜色:软玉的颜色有白、灰白、黄、黄绿、灰绿、深绿、墨绿、黑等(图12-2-2)。当主要组成矿物为白色透闪石时则软玉呈白色,随着Fe对透闪石分子中Mg的类质同象替代,软玉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Fe含量越高,绿色越深。主要由铁阳起石组成的软玉几乎呈黑绿—黑色。(2)光泽及透明度:软玉呈玻璃光泽和蜡状光泽;绝大多数为半透明至不透明,以不透明为多,极少数为透明。(3)折射率和光性:软玉的折射率为(+),点测法:。软玉是多矿物集合体,在正交偏光下没有消光。(4)吸收光谱:软玉在498nm和460有两条模糊的吸收带,在509nm有一条吸收线,某些软玉在689nm有双吸收线。(5)发光性:紫外线下软玉为荧光惰性。6.力学性质(1)相对密度:(+)。(2)硬度:摩氏硬度为5-6。7.特殊光学效应所谓的软玉猫眼,有时又称为阳起石猫眼。是一种由平行排列的纤维状的阳起石或作阳起石和透闪石的固溶体组成的集合体,具有较好的猫眼效应。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良渚文化时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说明墓主人生前大量占有他人的劳动,也正说明了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分化,是国家形成的前奏,预示着东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于余杭境内的“良渚遗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遗址群将成为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 良渚文化的象征——玉琮 中华民族尚玉之风源远流长,玉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许多美好、珍贵、高尚事物的代称,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称。玉为美石,也是一种矿物。从矿物学角度看,玉可分为硬玉(翡翠)和软玉(阳起石、透闪石)两类。 有的研究者认为琮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财富的标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制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位于杭州市余杭县雉山村南侧的反山墓地,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贵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厘米,孔径厘米,外径厘米,重千克,是迄今发现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带浅黄色,矮方柱体,孔小壁厚,俯视如璧形。 红山文化 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迄今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在辽宁西部地区的几近千处。 位于辽宁省凌源县境内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特别是其中的“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专家们由此对中华文明起源史、中华古国史进行了新的思考: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华古国史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燕山以北的西辽河流域。 女神庙全长约22米,宽约2~9米,主体建筑长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筑遗存。庙为多室组成,主室为圆形,左右各有一圆形侧室。主室北部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连,成一横长室,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布局严谨而又有所变化。这种建筑格局,作为中国建筑的传统延续了几千年,已可追溯到此。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有关夏代年代学的研究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在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经过多学科的200位专家5年来的集体努力,目前已经达到计划预定的目标。2000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验收组进行的验收。《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周年表》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 夏代年代学研究主要遵循两条途径,一是文献中对于夏年的记载,二是对夏文化探讨的主要对象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以及二里头文化进行测年,同时参照文献中有关天象记录的推算。 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的估定包括两点:一是夏商分界,二是夏代始年。关于夏代始年的推定,“工程”主要是依据文献中有关夏代积年记载的研究,并参考天文推算的结果及相关的测年数据。 关于夏文化的上限,学术界主要有二里头文化一期、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两种意见。新砦二期遗存的确认,已将二里头文化一期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紧密衔接起来。以公元前1600年为商代始年上推471年,则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1年,基本落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第二段(公元前2132~前2030年)范围之内。现暂以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的始年。 比较四大文明古国(从时间上讲中国是最晚) 文明古国 地域 年代 古埃及 尼罗河流域 约公元前3000年 古巴比伦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约公元前18世纪 古代印度 印度河与恒河 公元前2500年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约公元前2027年 ---------------------------- 四大文明古国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这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由于外族的入侵而失去了独立,中断了古代文明。如公元前525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国灭亡;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被赫梯灭亡;古印度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北部遭到外族入侵,近代又长期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早在国家形成前,黄帝、尧、舜、禹等就先后活动于黄河流域。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经商、西周、春秋四个阶段,我国的奴隶制度经历了1600年的独立的延续、发展期,这是别的文明古国所根本无法比拟的。随着我国奴隶制在公元前476年的结束,我国的历史也就于公元前475年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比西欧于476年才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早了一千年。我国于公元前221年就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而西欧的英法则在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才开始走上中央集权的民族君主国的道路,比我国晚了1600多年。 我们的民族是个伟大的富有智慧的民族。古代史上,中国人民创造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灿若群星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然科学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历代重大科技成就(项目)在世界重大科技中所占比例为:公元前6世纪前为57.4%;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为50%;公元前1世纪到400年为62%;401年到1000年为71%;1001年到1500年为58%。明朝以前的世界重要发明和伟大的科技成就有300多项,其中有175项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从公元前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国的科技发明使欧洲望尘莫及,有许多项目比欧洲早几百年,甚至上千年。 ------------------------------------------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巳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
红山 文化 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区,其中辽河流域是其发祥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山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
摘要:红山文化玉器是西辽河流域史前玉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的代表,在这一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也日渐成熟完善。红山的先民们在制作玉器方面已能成熟掌握切割、琢磨、圆雕、 浮雕 、透雕等基本 方法 ,同时还能成熟运用双面雕、钻孔、掏膛、镂空、线刻、抛光及装饰技巧。根据玉器结构及其表面所保留的加工痕迹考察。红山文化玉器在切割和雕琢中运用了旋转性工具――砣具。这一通过砣片旋转研磨进行加工制作的工艺,即使在今天仍被普遍运用,是制作玉器的一个重要工具。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砣机
一
红山文化玉器古玉属于东北玉系统,质地为阳起石或透闪石,硬度较大,在当时没有如现在一样的高硬度金属工具的条件下,加工如此坚硬的石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代加工玉器的主要手段是碾玉,即将金刚石放在旋转的砣上,利用摩擦力使其成型,然后琢磨,尔后才可成玉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在玉器的制作过程中,碾磨和琢磨是不可缺少的制作过程。所谓碾磨又叫“光亮”、“抛光”,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链子,磨玉器的粗糙部位,使其平整。并通过应用氧化烙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器显露出光洁、温润和晶莹的质地。琢磨也是加工玉器的重要手段。因为玉石特别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砣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冲、压、勾等工艺一点一点地琢磨而成。制玉工艺品最早是源自石工艺之中的,并且承袭了磨制石器工艺,是随着玉、石的分化逐步演化而来的,但是应晚于玉石的分化,如果玉石分化是从旧石器时期人们选择石料开始的话,那么制玉工艺与炻器工艺分化就应该从新石器时代磨制炻器开始。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工艺主要有直接打击法、砸击法、间接打击法三种,与制玉工艺联系较少。“磨制工艺,是把炻器表面磨光、磨出刃锋,并把石材磨制成型,这在炻器的制作上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进步。”①磨制石器工艺过程:
(1)切割。将石材打制或切割成一定形状的粗坯,在扁平的石材上加沙蘸水,用木片压擦,从两面切成沟状,然后切断。
(2)研磨。放在大的砥石上加水磨,磨光滑。
(3)钻孔。用石钻、骨锥、木杆或竹管加沙蘸水在石器的上部磨透打钻。可见,磨制石器工艺是通过切割、打磨、钻孔三种工已艺完成的。这三种工艺完全被早期制玉工艺沿袭下来,在这一时期玉石分化也已经完成。制玉与制石工艺虽已开始分化,但并未完全脱离,这很可能是由于石玉匠还同在一个作坊内工作的缘故。红山文化有大量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体现了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艺。
玉器制作步骤主要包括:
(1)切割成材。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制作玉器的过程中普遍使用切割成材技术,使器物大致具备要加工的形状,经过切割后形成玉材,形状已基本规则整齐。
(2)打磨加工。红山文化先民们在制作玉器的过程中一般不直接利用切割成材的玉料,而是将玉料进行近一步加工,使边缘棱角变得圆润光滑,把平面加工出弧度。
(3)钻孔。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已熟练掌握了管钻孔技术,并且在钻孔后还要对孔边缘锋利的楞进行打磨和处理,使钻的孔既规整又达到圆润光滑的效果。
(4)施加文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大部分都有文饰,对玉器施加文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刻线和研磨。刻线一般用来表现动物的头部和鸟的羽翼。
红山文化玉器上的另一种装饰是在玉器表面磨出一种很浅的瓦沟状文饰。这种纹饰主要用于对较薄片状的玉器如勾云形玉佩、玉璧饰等进行装饰。由于瓦沟状纹具有深线起伏随形体而变化及瓦沟的深线、宽度匀称的特点,并且它能随着光线照射度的变化和器物的摆动时隐时现,所以更宜表现玉器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虽然制玉工艺与制石工艺在制作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区别,既抛光工艺。如前所述,磨制玉器大多都会运用抛光工艺,使玉器表面比炻器细腻整洁。制玉工艺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是由于制玉工具砣机的出现,这一新式工具的诞生给制玉工艺带来了一场空前的革命。
二
红山玉器的制作工具主要是砣机。砣机即磨玉机,明代人称之为“琢玉机”,清朝时被称作是“水凳”。在玉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琢玉的工具砣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制玉工具中最重要的得力工具,这一工具将制玉工艺推向琢磨玉器的崭新阶段,它标志着制玉工艺彻底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工艺。
红山文化玉器中以砣成形的有勾云形器、扉楞、孔、刃状边、勾形饰。如玉龙,高26厘米,断面直径至厘米,板材30×28×2,其底面积840平方厘米,厚2厘米。②“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这些只有用陀机才能做到。砣机是在什么时候被发明的,这是我国玉器史上长期争论并且很难统一的一个问题。
如国内赵汝珍认为砣矶发明于原始社会:“至唐虞之时用玉尤为繁多,制玉亦见精良,改用陀磨而不全用手工艺矣。”③夏商周时期出现青铜砣机,是一种跪式结构,高约30至50厘米,一手拉动弓弦转动,另一手拖玉琢磨,所谓玉人就是坐在砣机前托玉蘸调水沙磨玉的人。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制造出铁制砣机,并出现了专司砣机转动的辅助工人。由几人共同操作完成磨玉工作。铁制砣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人操作的足踏高腿桌式砣机,唐代已出现了我们如今所说的“碾子”。唐宋时期人们以“碾”训“砣”,借用碾子旋转来象征砣机琢玉,这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碾玉也就是用砣机制玉之意。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玉初剖时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④这是对明代玉机的记载。
到清代,砣机被称为“水凳”。李澄渊1891年(光绪17年)应英国医师卜君要求而作《玉作图说》是较完善的关于砣机的图像资料。⑤他“历观玉琢琢磨各式绘以成图”(《玉作图》序),经现场调查作了写生,每图都辅以文字说明,不仅描绘了玉匠劳动操作的场面,还将重要工具一一注明。从中可见清代玉工如何操作水凳。这种碾机是经历代玉匠改进而得的,是一流的古代碾玉设备,被称为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机(高凳或水凳)。现代的砣机有两种:一种为电动砣机,砣子是用钻石粉制成,所以又称为沙砣,转速10~5000转每分钟;⑥另一种是蛇皮钻,类似牙医的修牙机,转速达3000至20000转每分钟。⑦现代砣机不用蘸水砂,只用细流水即可,效率更高。故此,砣机在制玉工艺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玉器更生动精美,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的制作工艺。
(1)玉龙。龙被称作是中国人的图腾,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制作工艺堪称精湛。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玉龙最早发现于1971年春内蒙古赤峰市蒙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这块玉龙是用一整块碧绿色铀岩玉圆雕而成,兼有乳白色玫瑰纹,细部采用圆雕、线圆雕手法表现,锻断面成扁圆形。其吻部前伸,略向上翘,嘴紧闭,鼻端平齐,上沿起锐利的棱线,一对圆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前眼角圆而起楞,眼尾细长上挑,额及颚底皆刻有细密的棱形网状纹,颈脊起长鬃,长约20厘米,占龙体的三分之一,呈扁平薄片状弯曲上卷披向后背,两侧磨出不明显的线凹槽,龙尾向内弯曲,末端圆尖,背部一对圆孔。
(2)兽面纹玉佩和勾云形玉佩。兽面纹玉佩用较薄的长方形片状玉制作,有镂空出对称的双角、双眉、双耳及鼻、口等,下部有3-7个獠牙,尖锐犀利,兽眼狰狞,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砣具。勾云玉佩用对磨镂空的方法,塑造出弯卷的沟角,镂空部位两侧形成宽缓斜坡,镂空以外的部位沿着轮廓的走向打磨出宽缓的线凹槽,这些斜坡和凹槽能折射不同角度的光,并呈层次感、立体感,造型优美流畅。
(3)马蹄形玉箍。其形似马蹄,因器内中空呈箍状而得名。这类玉器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其雕琢十分费工夫,原始先民在雕琢这种器物是采用了线锯搜空(即以钻杆在器物边缘钻一小孔,穿入绳线,加入适当的水和研磨料往复穿梭进行切割的方法)、掏膛取芯的方法使之出现弧线形琢磨痕迹。在古代尚未出现金属丝线时,即能依靠竹木纤维或兽皮藤条制成一件玉雕,着实需要费一番心血。
(4)玉璧。绝大多数为长圆形,玉璧边缘处呈刃状,截面近似于菱形,上侧中央常钻有两个小孔作穿系用。红山玉璧还有双联璧和三联璧,做法是在一个上小下大的长圆状玉片上分别琢磨出两个或三个由小到大的圆孔,然后才在外缘上依中孔的位置两侧各切磨出一个人字形,打磨成刃状。
(5)玉鸟。多为扁体,常做成双翅挺展的�形,最长不超过4厘米,头上仰,方尾,有爪的作攀附形状,腹部靠头处有一小孔,腹部中间厚两侧薄,背平,用纹勾勒出鸟的羽毛。
(6)玉龟。先切割出形状,周边进行圆雕,用阳线简略几笔刻画出龟的头部、龟爪和龟尾,然后打磨光滑,有的在尾部穿孔。玉龟略呈方形,一般5厘米左右,匍匐状,背部稍微向上凸起。
四
从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与良渚文化玉器制作工艺比较来看。良渚文化聚落在东海之滨的太湖平原,属于海洋性文化。1936年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在浙江杭县的良渚镇附近的六个地点进行了小规模开发,出土了一批泥制黑衣陶器,还搜集到一批石器,并调查了1930年发现的随葬玉制棕璧的墓葬。他对这些资料作了及时地整理,写了《良渚》一书,保存了这些考古资料。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根据考古学的命名原则,将该遗址命名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我国南方发现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良渚文化发现前后,杭嘉湖地区多次出土良渚古玉。1903年天宁寺湾出土大型玉璧;1930年,在苏嘉公路桥北端出土一批玉器;1937年双桥发现90多件玉器。⑧考古界一般认为良渚文化玉器的时代为周汉之间。自1973年发掘吴县草鞋山首次确定良渚文化琮璧的时代后,⑨相继发掘了江苏吴县张陵山(1977年)⑩等大型良渚文化墓地,出土了上千件琮璧玉器和装饰玉器。红山、良渚文化大件玉器均出自墓葬,玉器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墓葬的规模,与器件数与规模成正比,但红山与良渚玉器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红山文化的琢玉技术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已具有了比较丰富的制玉 经验 。红山文化琢玉的最大特点在于玉匠对玉材的熟炼运用,能较好地把握器物的造型特点,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红山文化玉器制作的最大特色就是“神似”。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龟、鸟等只在主要部位加以刻画,线条都为线凹槽纹,或隐或现,富于变化。玉龙躯体光洁无纹,头部精雕细琢。红山古玉的穿孔、抛光、琢刻都十分简练得体。
与红山玉器相比,良渚古玉则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它缺少红山玉器那种精细灵气,它以线刻技术闻名。最能体现良渚文化玉器制作水平的是兽面纹的刻画。方柱形玉琮四面中间立槽,槽两边基本等距离,每一节上下间距几乎相等,误差极小。琮的兽面图基本相同,兽面不在侧面中间,而是在旋角上,两个半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使兽面的鼻、口更具形象。兽面的纹饰刻划最细的仅丝米,内眼圈直径只有2毫米,只可在放大镜下才能清晰辨别,琢玉水平十分精湛。
另外,对于制作工艺中的镂空的方法也不一样。红山文化以砣具镂空为主,称为“砣具镂空”,如勾云形玉佩就是用砣具双面对磨而成。镂空末端呈尖线状,镂空处上宽下窄,边缘似薄刃是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的独自砣具镂空特征。良渚文化则以呈钻配合软性线具楼空为特色,称“线具镂空”。
从玉的制作工艺可以辨别玉器的真伪。红山文化玉器已有上百件被科学地发掘出来,它对填补和丰富我国上古玉文化的内容起了推动作用,也导致中国史上“玉兵时代”的再提出和文明起源的再讨论。11 文物界对玉的性质及玉器所反映的文化特征进行的考古研究,进一步提高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注 释:
①徐惟诚.中国 百科 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②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③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④宋应星.天工开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308.
⑤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⑥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 雕刻 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⑦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⑧卫聚贤.吴越考古汇志[J].说文月刊,1939,(3).
⑨殷志强.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J].北方文物,1988,(1):8-12.
⑩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试谈红山文化玉器类型
摘 要: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造型多样,类型划分方法也有多种,按照玉器形制及使用功能,红山文化玉器可分为装饰类、工具类、 动物类 和宗教典礼类4种类型,这些造型多样、寓意深刻的玉器,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反应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类型
红山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区,其中辽河流域是其发祥地。1971年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图的大玉龙被鉴定为红山文化遗物,红山文化玉器讨论和研究开始兴盛,自70年代至今阜新胡头沟、朝阳牛河梁等多地的玉器被源源不断的发掘,古老的红山文化玉器震惊了海内外人士,学界对其研究也深入到了各个层面,本文将对其类型作主要探讨。
一、装饰类
和原始先民制造的青铜器、石器一样,红山文化玉器也存在着大量的装饰类玉器,可以佩戴在人们的手、耳、颈等部位。
玉环――玉环是壁的一种,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用来佩戴在手腕和手臂上,充当手镯、臂镯,小的可以佩戴在手上、耳朵上或者作为串饰佩戴在衣服上。在牛河梁发现的玉器均佩戴在手腕上;
玉珠――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玉珠类型已经非常丰富,在形状上有圆珠、半球、扇圆形以及扁圆薄片形,可以串起来充当衣服上的饰物或佩戴在颈部。巴林右旗那斯台发掘的玉珠有60余件,其他如城子山、胡头沟遗址也有大量玉珠发现;
玉�――形状多为扁平圆形或环形,上面有一个缺口。从已经出土的情况来看,玉�多放在墓主的耳边,因而推测是重要的耳饰。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出土有两件玉�,形状为圆环形,有一缺口,在墓主耳部。
二、工具类
在已经发现的考古遗址中,工具类的玉器和某些石制或陶制的生产工具非常类似,因而工具类玉器应是仿照实际的工具进行雕琢而成的。
玉斧――玉斧和普通的石斧类型相似,都为梯形弧刃,做工非常精致但没有刃口,因而应为非实用玉器。在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玉斧为长方形,和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斧外形非常接近;
玉棒――这种玉器在红山文化玉器中非常常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柱状,一端呈圆弧凸起,且有两匝凸棱,另外一端为漫圆尖,还有一类是长柱形,一端是椭圆形的斜面,另一端则为圆尖状。胡头沟遗址发掘了4件玉棒属于第二种类型,牛河梁遗址发掘的一件玉棒则属于第一种。根据这类玉棒的形状,可以推测是模仿石椎、石磨棒而制造的,著名的考古学家古方则提出是萨满巫师使用的鼓槌;
玉勾形器――这类玉器出土的不多,那斯台遗址曾经出土过一件,颜色为青色,呈扁平体,两面均磨刃,锋部为弯钩,末端有孔,其中内援间还有一个凹形槽,应作为复合器使用。
三、动物类
这类玉器在已经发掘的遗址中所占比例也较多,在动物造型上有猪、鸟、鱼、龟等多种。
玉猪龙――这是红山文化中非常典范的代表,在多处遗址中都曾发掘。各地的玉猪龙形态差别不大,均为身体蜷曲,头部和猪类似,竖耳圆眼,口微张,口眼间有横向沟纹皱褶,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玉器富予了和人类生活相关的猪的体态特征,因而“猪龙变化说”拥有很大一部分支持者。这种玉器可分为两种:一种蜷曲如环,首尾相接或相近,头部比较大,双耳竖起,双目圆睁,头部有一圆形小孔。牛河梁、敖汉下洼、那斯台、巴林左旗尖山子等地都有这种玉器。还有一种,首尾明显分开,双目为梭状,没有双耳,在颈后有弯勾状长鬣。这种玉龙比较少,当前仅在三星他拉发掘出一件,精雕细琢,通体抛光,体态造型都非常完美,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好的龙形象;
双猪首环形器――这种玉器当前也仅在知城子山发掘1件,整体为长条形,顶侧为三联弧状,器身中部有3个并排圆孔,两端均有一个猪首,且两个猪首的神态相近,耳朵较大,额头隆起,眼睛呈菱形,底面平直中部有4个漏斗状小孔;
兽面形器――该玉器也仅在牛河梁遗址发掘出1件,在墓主人腹部正中,因而有学者如郭大顺推测为腰带饰。颜色为淡绿色,器体扁平,耳部较大,为圆尖状,竖起,眼睛及鼻孔用圆孔刻出,鼻、嘴均用阴线表示,嘴唇紧闭,嘴角下咧,中部有两个小孔,能够穿系捆绑;
玉鸟――这种玉器发掘出的较多,除正式发掘品外,还有采集品和传世品。体态多样,造型不一,在胡头沟、那斯台、阜新县福兴地均有出土;
玉�――即民间所说的猫头鹰,�形象也较为常见。主要有两类:一类翅膀略微展开,爪攀附,背面有2或3个横穿孔,在斯台遗址中可以看到。还有一类翅膀展开幅度较大,圆弧形,没有爪,背面有一孔,胡头沟遗址中能够看到这类;
玉龟――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多见的类型,说明龟对当时人们来说一种重要的存在。牛河梁遗址发掘出一件,龟壳状,雕琢精湛,尤其是龟的龟纹雕刻非常细致逼真,也是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玉龟;
玉鱼――红山文化遗址附近多有河流经过,而古代人们渔猎是人们生存的重要保证,也是重要的装饰品造型的素材。玉鱼为扁锥形,颈部刻有阴刻线纹,左侧有浅槽,双目对穿呈孔;
玉蚕――蚕也是古代先民重要的崇拜生物,在缺乏自然知识的理解下人们希望自己可以像蚕一样转而再生,同时用来祈求丰衣足食。那斯台遗址共发掘了4件玉蚕,造型相近、制作较为粗略,体态也较为原始,是迄今为止所发掘的最早的蚕形象。
四、宗教典礼类
古代先民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产生了各种巫术崇拜和宗教典礼,这种玉器造型和其他类型相比较为独特。
玉璧、双联璧、三联璧――其中玉璧的形状外缘为圆或方圆,内缘都是圆形,边缘处均磨薄,一侧边缘中部有1―4个圆孔,也有少数无钻孔。这类玉器见于胡头沟、牛河梁遗址;双联玉上小下大,上端有半圆、圆弧、尖圆等3种形状,下端则为圆或方圆,中部有两个钻孔,边缘均磨薄,上下体连接处有凹痕。这种玉器出土较少,在牛河梁遗址发掘了3件;三联玉璧有两种,一种在造型上和双联玉璧相近,只不过体中部的圆孔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体侧有凹痕,在胡头沟发掘出1件。还有一种为长条状,一侧平直,一侧为三联弧形,中部有3个圆孔。在内蒙古的那斯台遗址发掘出1件; 玉箍形器――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范代表,数量较多,大都为扁圆筒状,腹壁斜直,部分玉箍形器的平口边缘有两个圆孔。在牛河梁遗址中有出土,置于墓主头骨下面或胸部;
勾云形器――勾云形器形体扁薄,造型上和卷云或变体动物较为相似。勾云形器和其他玉器相比形态较为多样,包括5种,一种为长方形,中部圆形镂空,两侧勾角略直,器体两面非常光平。在牛河梁遗址中发掘的就属此类;第二种也为长方形,中部同样镂空但为勾云状,外围有浅凹槽纹,两侧勾角弯曲较为明显。城子山、那斯台遗址发掘的当属此类;第三种大略为方形,中部和二类相同,上下两端各有一对勾角,上端边缘处尖状小凸,下端中部有尖齿状小凸,器体两侧各有一个较长的勾角,下端向外弯曲,为圆尖形。巴林右旗巴彦他拉苏木发掘的玉器当属此类;第四种为椭圆形,中部有3个三角形排列的圆孔,上侧及两侧均外弧,下侧中部外有尖齿状小凸。在牛河梁遗址发掘的当属此类;最后一种为圆角长方形,上下侧呈长边平直状,左右侧略弧,中部和四类一样有3个三角形排列圆形小孔,左右两侧中部有方形小凸,下侧两端尖角内收,正、反两面均有浅凹槽纹路。这种玉器目前仅在牛河梁遗址出土1件。
事实上,除了上述4种类型外,红山文化玉器中还有 人物类 玉器,但是此类玉器目前所发掘数量较少,学界对于其特征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疑惑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这类玉器造型各异、大小不一,主要分为石雕人像和玉人面饰两种,那斯台遗址出土了两件石雕人像,4件人面形石饰。巴林右旗出土了1件玉人面饰。
综上所述,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分为动物造型和宗教典礼类两种造型,其他类型地位并不突出。这些造型多样、寓意深刻的玉器,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反应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2011,(03).
〔2〕王小磊.红山文化典型玉器浅析[J].大众文艺,2011,(21).
〔3〕吕昕娱.试析红山文化玉礼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4〕崔岩勤.红山文化玉器教学资源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5〕吕军,栾兆鹏.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综述[J].北方文物,2000,(03).
〔6〕刘国祥.牛河梁玉器初步研究[J].文物,2000,(06).
我很无奈,非专业。
1、元谋人遗址
元谋人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大那乌村北约500米的山腰,距县城7公里。元谋人化石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之一,后正式被定名为"直立人元谋新亚种",简称"元谋人"。遗址中还出土有云南马、剑齿虎、剑齿象等早更新世动物化石,打制石器及炭屑。
2、穿洞古人类遗址
穿洞古人类遗址位于贵州省安顺以北26公里的普定县城郊,是距今16000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该遗址发掘出人类完整头骨两件,哺乳动物碎骨18000件,单个牙齿500多枚,动物化石13个属或种。出土石制器物20000余件,骨器1000余件,以骨锥最多,另有骨铲、骨针、骨棒等。此外,发现用火遗迹多处。
3、蓝田人遗址
蓝田人遗址化石及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物出土地点。在陕西省蓝田县东15公里处的公王岭和县西北10公里处的陈家窝村两地。
1963年9月,在陈家窝村厚30米左右的红色土层底部,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下颌骨化石。1964年5月又在公王岭红土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了一个不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化石,两地相距约30公里。
4、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 ,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 。
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河姆渡遗址出土陶片达几十万片,还有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1927年开始发掘,洞内曾发现3个完整的头盖骨和一些残骨,是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化石的发现地。山顶洞人代表一万多年前新人的类型,是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人类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谋人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穿洞古人类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姆渡遗址
红山 文化 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区,其中辽河流域是其发祥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山文化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
摘要:红山文化玉器是西辽河流域史前玉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的代表,在这一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也日渐成熟完善。红山的先民们在制作玉器方面已能成熟掌握切割、琢磨、圆雕、 浮雕 、透雕等基本 方法 ,同时还能成熟运用双面雕、钻孔、掏膛、镂空、线刻、抛光及装饰技巧。根据玉器结构及其表面所保留的加工痕迹考察。红山文化玉器在切割和雕琢中运用了旋转性工具――砣具。这一通过砣片旋转研磨进行加工制作的工艺,即使在今天仍被普遍运用,是制作玉器的一个重要工具。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砣机
一
红山文化玉器古玉属于东北玉系统,质地为阳起石或透闪石,硬度较大,在当时没有如现在一样的高硬度金属工具的条件下,加工如此坚硬的石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代加工玉器的主要手段是碾玉,即将金刚石放在旋转的砣上,利用摩擦力使其成型,然后琢磨,尔后才可成玉器,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在玉器的制作过程中,碾磨和琢磨是不可缺少的制作过程。所谓碾磨又叫“光亮”、“抛光”,是用紫胶、木、葫芦、牛皮及铜制的链子,磨玉器的粗糙部位,使其平整。并通过应用氧化烙等一些化学粉剂原料作介质,使玉器显露出光洁、温润和晶莹的质地。琢磨也是加工玉器的重要手段。因为玉石特别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砣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冲、压、勾等工艺一点一点地琢磨而成。制玉工艺品最早是源自石工艺之中的,并且承袭了磨制石器工艺,是随着玉、石的分化逐步演化而来的,但是应晚于玉石的分化,如果玉石分化是从旧石器时期人们选择石料开始的话,那么制玉工艺与炻器工艺分化就应该从新石器时代磨制炻器开始。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工艺主要有直接打击法、砸击法、间接打击法三种,与制玉工艺联系较少。“磨制工艺,是把炻器表面磨光、磨出刃锋,并把石材磨制成型,这在炻器的制作上无疑是一项重大的进步。”①磨制石器工艺过程:
(1)切割。将石材打制或切割成一定形状的粗坯,在扁平的石材上加沙蘸水,用木片压擦,从两面切成沟状,然后切断。
(2)研磨。放在大的砥石上加水磨,磨光滑。
(3)钻孔。用石钻、骨锥、木杆或竹管加沙蘸水在石器的上部磨透打钻。可见,磨制石器工艺是通过切割、打磨、钻孔三种工已艺完成的。这三种工艺完全被早期制玉工艺沿袭下来,在这一时期玉石分化也已经完成。制玉与制石工艺虽已开始分化,但并未完全脱离,这很可能是由于石玉匠还同在一个作坊内工作的缘故。红山文化有大量玉器出土,这些玉器体现了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艺。
玉器制作步骤主要包括:
(1)切割成材。红山文化的先民们制作玉器的过程中普遍使用切割成材技术,使器物大致具备要加工的形状,经过切割后形成玉材,形状已基本规则整齐。
(2)打磨加工。红山文化先民们在制作玉器的过程中一般不直接利用切割成材的玉料,而是将玉料进行近一步加工,使边缘棱角变得圆润光滑,把平面加工出弧度。
(3)钻孔。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已熟练掌握了管钻孔技术,并且在钻孔后还要对孔边缘锋利的楞进行打磨和处理,使钻的孔既规整又达到圆润光滑的效果。
(4)施加文饰。红山文化出土的玉器大部分都有文饰,对玉器施加文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刻线和研磨。刻线一般用来表现动物的头部和鸟的羽翼。
红山文化玉器上的另一种装饰是在玉器表面磨出一种很浅的瓦沟状文饰。这种纹饰主要用于对较薄片状的玉器如勾云形玉佩、玉璧饰等进行装饰。由于瓦沟状纹具有深线起伏随形体而变化及瓦沟的深线、宽度匀称的特点,并且它能随着光线照射度的变化和器物的摆动时隐时现,所以更宜表现玉器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虽然制玉工艺与制石工艺在制作上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区别,既抛光工艺。如前所述,磨制玉器大多都会运用抛光工艺,使玉器表面比炻器细腻整洁。制玉工艺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是由于制玉工具砣机的出现,这一新式工具的诞生给制玉工艺带来了一场空前的革命。
二
红山玉器的制作工具主要是砣机。砣机即磨玉机,明代人称之为“琢玉机”,清朝时被称作是“水凳”。在玉器制作的整个过程中,琢玉的工具砣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制玉工具中最重要的得力工具,这一工具将制玉工艺推向琢磨玉器的崭新阶段,它标志着制玉工艺彻底从制石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工艺。
红山文化玉器中以砣成形的有勾云形器、扉楞、孔、刃状边、勾形饰。如玉龙,高26厘米,断面直径至厘米,板材30×28×2,其底面积840平方厘米,厚2厘米。②“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这些只有用陀机才能做到。砣机是在什么时候被发明的,这是我国玉器史上长期争论并且很难统一的一个问题。
如国内赵汝珍认为砣矶发明于原始社会:“至唐虞之时用玉尤为繁多,制玉亦见精良,改用陀磨而不全用手工艺矣。”③夏商周时期出现青铜砣机,是一种跪式结构,高约30至50厘米,一手拉动弓弦转动,另一手拖玉琢磨,所谓玉人就是坐在砣机前托玉蘸调水沙磨玉的人。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制造出铁制砣机,并出现了专司砣机转动的辅助工人。由几人共同操作完成磨玉工作。铁制砣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隋唐时期出现了一人操作的足踏高腿桌式砣机,唐代已出现了我们如今所说的“碾子”。唐宋时期人们以“碾”训“砣”,借用碾子旋转来象征砣机琢玉,这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碾玉也就是用砣机制玉之意。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载:“凡玉初剖时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④这是对明代玉机的记载。
到清代,砣机被称为“水凳”。李澄渊1891年(光绪17年)应英国医师卜君要求而作《玉作图说》是较完善的关于砣机的图像资料。⑤他“历观玉琢琢磨各式绘以成图”(《玉作图》序),经现场调查作了写生,每图都辅以文字说明,不仅描绘了玉匠劳动操作的场面,还将重要工具一一注明。从中可见清代玉工如何操作水凳。这种碾机是经历代玉匠改进而得的,是一流的古代碾玉设备,被称为一人操作足踏高腿桌式砣机(高凳或水凳)。现代的砣机有两种:一种为电动砣机,砣子是用钻石粉制成,所以又称为沙砣,转速10~5000转每分钟;⑥另一种是蛇皮钻,类似牙医的修牙机,转速达3000至20000转每分钟。⑦现代砣机不用蘸水砂,只用细流水即可,效率更高。故此,砣机在制玉工艺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玉器更生动精美,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
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的制作工艺。
(1)玉龙。龙被称作是中国人的图腾,自古以来在人们心中龙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制作工艺堪称精湛。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玉龙最早发现于1971年春内蒙古赤峰市蒙牛特旗三星他拉村,这块玉龙是用一整块碧绿色铀岩玉圆雕而成,兼有乳白色玫瑰纹,细部采用圆雕、线圆雕手法表现,锻断面成扁圆形。其吻部前伸,略向上翘,嘴紧闭,鼻端平齐,上沿起锐利的棱线,一对圆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前眼角圆而起楞,眼尾细长上挑,额及颚底皆刻有细密的棱形网状纹,颈脊起长鬃,长约20厘米,占龙体的三分之一,呈扁平薄片状弯曲上卷披向后背,两侧磨出不明显的线凹槽,龙尾向内弯曲,末端圆尖,背部一对圆孔。
(2)兽面纹玉佩和勾云形玉佩。兽面纹玉佩用较薄的长方形片状玉制作,有镂空出对称的双角、双眉、双耳及鼻、口等,下部有3-7个獠牙,尖锐犀利,兽眼狰狞,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砣具。勾云玉佩用对磨镂空的方法,塑造出弯卷的沟角,镂空部位两侧形成宽缓斜坡,镂空以外的部位沿着轮廓的走向打磨出宽缓的线凹槽,这些斜坡和凹槽能折射不同角度的光,并呈层次感、立体感,造型优美流畅。
(3)马蹄形玉箍。其形似马蹄,因器内中空呈箍状而得名。这类玉器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其雕琢十分费工夫,原始先民在雕琢这种器物是采用了线锯搜空(即以钻杆在器物边缘钻一小孔,穿入绳线,加入适当的水和研磨料往复穿梭进行切割的方法)、掏膛取芯的方法使之出现弧线形琢磨痕迹。在古代尚未出现金属丝线时,即能依靠竹木纤维或兽皮藤条制成一件玉雕,着实需要费一番心血。
(4)玉璧。绝大多数为长圆形,玉璧边缘处呈刃状,截面近似于菱形,上侧中央常钻有两个小孔作穿系用。红山玉璧还有双联璧和三联璧,做法是在一个上小下大的长圆状玉片上分别琢磨出两个或三个由小到大的圆孔,然后才在外缘上依中孔的位置两侧各切磨出一个人字形,打磨成刃状。
(5)玉鸟。多为扁体,常做成双翅挺展的�形,最长不超过4厘米,头上仰,方尾,有爪的作攀附形状,腹部靠头处有一小孔,腹部中间厚两侧薄,背平,用纹勾勒出鸟的羽毛。
(6)玉龟。先切割出形状,周边进行圆雕,用阳线简略几笔刻画出龟的头部、龟爪和龟尾,然后打磨光滑,有的在尾部穿孔。玉龟略呈方形,一般5厘米左右,匍匐状,背部稍微向上凸起。
四
从红山文化玉器制作工艺与良渚文化玉器制作工艺比较来看。良渚文化聚落在东海之滨的太湖平原,属于海洋性文化。1936年西湖博物馆施昕更先生在浙江杭县的良渚镇附近的六个地点进行了小规模开发,出土了一批泥制黑衣陶器,还搜集到一批石器,并调查了1930年发现的随葬玉制棕璧的墓葬。他对这些资料作了及时地整理,写了《良渚》一书,保存了这些考古资料。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根据考古学的命名原则,将该遗址命名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我国南方发现的第一个新石器时代文化。良渚文化发现前后,杭嘉湖地区多次出土良渚古玉。1903年天宁寺湾出土大型玉璧;1930年,在苏嘉公路桥北端出土一批玉器;1937年双桥发现90多件玉器。⑧考古界一般认为良渚文化玉器的时代为周汉之间。自1973年发掘吴县草鞋山首次确定良渚文化琮璧的时代后,⑨相继发掘了江苏吴县张陵山(1977年)⑩等大型良渚文化墓地,出土了上千件琮璧玉器和装饰玉器。红山、良渚文化大件玉器均出自墓葬,玉器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墓葬的规模,与器件数与规模成正比,但红山与良渚玉器在制作工艺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红山文化的琢玉技术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已具有了比较丰富的制玉 经验 。红山文化琢玉的最大特点在于玉匠对玉材的熟炼运用,能较好地把握器物的造型特点,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红山文化玉器制作的最大特色就是“神似”。红山文化玉器多通体光素无纹,龟、鸟等只在主要部位加以刻画,线条都为线凹槽纹,或隐或现,富于变化。玉龙躯体光洁无纹,头部精雕细琢。红山古玉的穿孔、抛光、琢刻都十分简练得体。
与红山玉器相比,良渚古玉则显得深沉严谨,对称均衡。它缺少红山玉器那种精细灵气,它以线刻技术闻名。最能体现良渚文化玉器制作水平的是兽面纹的刻画。方柱形玉琮四面中间立槽,槽两边基本等距离,每一节上下间距几乎相等,误差极小。琮的兽面图基本相同,兽面不在侧面中间,而是在旋角上,两个半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兽面,使兽面的鼻、口更具形象。兽面的纹饰刻划最细的仅丝米,内眼圈直径只有2毫米,只可在放大镜下才能清晰辨别,琢玉水平十分精湛。
另外,对于制作工艺中的镂空的方法也不一样。红山文化以砣具镂空为主,称为“砣具镂空”,如勾云形玉佩就是用砣具双面对磨而成。镂空末端呈尖线状,镂空处上宽下窄,边缘似薄刃是红山文化典型玉器的独自砣具镂空特征。良渚文化则以呈钻配合软性线具楼空为特色,称“线具镂空”。
从玉的制作工艺可以辨别玉器的真伪。红山文化玉器已有上百件被科学地发掘出来,它对填补和丰富我国上古玉文化的内容起了推动作用,也导致中国史上“玉兵时代”的再提出和文明起源的再讨论。11 文物界对玉的性质及玉器所反映的文化特征进行的考古研究,进一步提高了红山文化玉器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注 释:
①徐惟诚.中国 百科 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②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③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④宋应星.天工开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 308.
⑤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⑥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 雕刻 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⑦赵永魁,张加勉.中国玉石雕刻工艺技术[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⑧卫聚贤.吴越考古汇志[J].说文月刊,1939,(3).
⑨殷志强.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比较研究[J].北方文物,1988,(1):8-12.
⑩杨伯达.关于琢玉工具的再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72-76.
试谈红山文化玉器类型
摘 要:红山文化玉器种类繁多,造型多样,类型划分方法也有多种,按照玉器形制及使用功能,红山文化玉器可分为装饰类、工具类、 动物类 和宗教典礼类4种类型,这些造型多样、寓意深刻的玉器,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反应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类型
红山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古老而内涵丰富的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等北方地区,其中辽河流域是其发祥地。1971年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图的大玉龙被鉴定为红山文化遗物,红山文化玉器讨论和研究开始兴盛,自70年代至今阜新胡头沟、朝阳牛河梁等多地的玉器被源源不断的发掘,古老的红山文化玉器震惊了海内外人士,学界对其研究也深入到了各个层面,本文将对其类型作主要探讨。
一、装饰类
和原始先民制造的青铜器、石器一样,红山文化玉器也存在着大量的装饰类玉器,可以佩戴在人们的手、耳、颈等部位。
玉环――玉环是壁的一种,有大小之分,大的可以用来佩戴在手腕和手臂上,充当手镯、臂镯,小的可以佩戴在手上、耳朵上或者作为串饰佩戴在衣服上。在牛河梁发现的玉器均佩戴在手腕上;
玉珠――红山文化玉器中的玉珠类型已经非常丰富,在形状上有圆珠、半球、扇圆形以及扁圆薄片形,可以串起来充当衣服上的饰物或佩戴在颈部。巴林右旗那斯台发掘的玉珠有60余件,其他如城子山、胡头沟遗址也有大量玉珠发现;
玉�――形状多为扁平圆形或环形,上面有一个缺口。从已经出土的情况来看,玉�多放在墓主的耳边,因而推测是重要的耳饰。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出土有两件玉�,形状为圆环形,有一缺口,在墓主耳部。
二、工具类
在已经发现的考古遗址中,工具类的玉器和某些石制或陶制的生产工具非常类似,因而工具类玉器应是仿照实际的工具进行雕琢而成的。
玉斧――玉斧和普通的石斧类型相似,都为梯形弧刃,做工非常精致但没有刃口,因而应为非实用玉器。在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玉斧为长方形,和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斧外形非常接近;
玉棒――这种玉器在红山文化玉器中非常常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柱状,一端呈圆弧凸起,且有两匝凸棱,另外一端为漫圆尖,还有一类是长柱形,一端是椭圆形的斜面,另一端则为圆尖状。胡头沟遗址发掘了4件玉棒属于第二种类型,牛河梁遗址发掘的一件玉棒则属于第一种。根据这类玉棒的形状,可以推测是模仿石椎、石磨棒而制造的,著名的考古学家古方则提出是萨满巫师使用的鼓槌;
玉勾形器――这类玉器出土的不多,那斯台遗址曾经出土过一件,颜色为青色,呈扁平体,两面均磨刃,锋部为弯钩,末端有孔,其中内援间还有一个凹形槽,应作为复合器使用。
三、动物类
这类玉器在已经发掘的遗址中所占比例也较多,在动物造型上有猪、鸟、鱼、龟等多种。
玉猪龙――这是红山文化中非常典范的代表,在多处遗址中都曾发掘。各地的玉猪龙形态差别不大,均为身体蜷曲,头部和猪类似,竖耳圆眼,口微张,口眼间有横向沟纹皱褶,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玉器富予了和人类生活相关的猪的体态特征,因而“猪龙变化说”拥有很大一部分支持者。这种玉器可分为两种:一种蜷曲如环,首尾相接或相近,头部比较大,双耳竖起,双目圆睁,头部有一圆形小孔。牛河梁、敖汉下洼、那斯台、巴林左旗尖山子等地都有这种玉器。还有一种,首尾明显分开,双目为梭状,没有双耳,在颈后有弯勾状长鬣。这种玉龙比较少,当前仅在三星他拉发掘出一件,精雕细琢,通体抛光,体态造型都非常完美,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好的龙形象;
双猪首环形器――这种玉器当前也仅在知城子山发掘1件,整体为长条形,顶侧为三联弧状,器身中部有3个并排圆孔,两端均有一个猪首,且两个猪首的神态相近,耳朵较大,额头隆起,眼睛呈菱形,底面平直中部有4个漏斗状小孔;
兽面形器――该玉器也仅在牛河梁遗址发掘出1件,在墓主人腹部正中,因而有学者如郭大顺推测为腰带饰。颜色为淡绿色,器体扁平,耳部较大,为圆尖状,竖起,眼睛及鼻孔用圆孔刻出,鼻、嘴均用阴线表示,嘴唇紧闭,嘴角下咧,中部有两个小孔,能够穿系捆绑;
玉鸟――这种玉器发掘出的较多,除正式发掘品外,还有采集品和传世品。体态多样,造型不一,在胡头沟、那斯台、阜新县福兴地均有出土;
玉�――即民间所说的猫头鹰,�形象也较为常见。主要有两类:一类翅膀略微展开,爪攀附,背面有2或3个横穿孔,在斯台遗址中可以看到。还有一类翅膀展开幅度较大,圆弧形,没有爪,背面有一孔,胡头沟遗址中能够看到这类;
玉龟――也是红山文化玉器中多见的类型,说明龟对当时人们来说一种重要的存在。牛河梁遗址发掘出一件,龟壳状,雕琢精湛,尤其是龟的龟纹雕刻非常细致逼真,也是迄今为止时代最早的玉龟;
玉鱼――红山文化遗址附近多有河流经过,而古代人们渔猎是人们生存的重要保证,也是重要的装饰品造型的素材。玉鱼为扁锥形,颈部刻有阴刻线纹,左侧有浅槽,双目对穿呈孔;
玉蚕――蚕也是古代先民重要的崇拜生物,在缺乏自然知识的理解下人们希望自己可以像蚕一样转而再生,同时用来祈求丰衣足食。那斯台遗址共发掘了4件玉蚕,造型相近、制作较为粗略,体态也较为原始,是迄今为止所发掘的最早的蚕形象。
四、宗教典礼类
古代先民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产生了各种巫术崇拜和宗教典礼,这种玉器造型和其他类型相比较为独特。
玉璧、双联璧、三联璧――其中玉璧的形状外缘为圆或方圆,内缘都是圆形,边缘处均磨薄,一侧边缘中部有1―4个圆孔,也有少数无钻孔。这类玉器见于胡头沟、牛河梁遗址;双联玉上小下大,上端有半圆、圆弧、尖圆等3种形状,下端则为圆或方圆,中部有两个钻孔,边缘均磨薄,上下体连接处有凹痕。这种玉器出土较少,在牛河梁遗址发掘了3件;三联玉璧有两种,一种在造型上和双联玉璧相近,只不过体中部的圆孔自上而下逐渐变大,体侧有凹痕,在胡头沟发掘出1件。还有一种为长条状,一侧平直,一侧为三联弧形,中部有3个圆孔。在内蒙古的那斯台遗址发掘出1件; 玉箍形器――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典范代表,数量较多,大都为扁圆筒状,腹壁斜直,部分玉箍形器的平口边缘有两个圆孔。在牛河梁遗址中有出土,置于墓主头骨下面或胸部;
勾云形器――勾云形器形体扁薄,造型上和卷云或变体动物较为相似。勾云形器和其他玉器相比形态较为多样,包括5种,一种为长方形,中部圆形镂空,两侧勾角略直,器体两面非常光平。在牛河梁遗址中发掘的就属此类;第二种也为长方形,中部同样镂空但为勾云状,外围有浅凹槽纹,两侧勾角弯曲较为明显。城子山、那斯台遗址发掘的当属此类;第三种大略为方形,中部和二类相同,上下两端各有一对勾角,上端边缘处尖状小凸,下端中部有尖齿状小凸,器体两侧各有一个较长的勾角,下端向外弯曲,为圆尖形。巴林右旗巴彦他拉苏木发掘的玉器当属此类;第四种为椭圆形,中部有3个三角形排列的圆孔,上侧及两侧均外弧,下侧中部外有尖齿状小凸。在牛河梁遗址发掘的当属此类;最后一种为圆角长方形,上下侧呈长边平直状,左右侧略弧,中部和四类一样有3个三角形排列圆形小孔,左右两侧中部有方形小凸,下侧两端尖角内收,正、反两面均有浅凹槽纹路。这种玉器目前仅在牛河梁遗址出土1件。
事实上,除了上述4种类型外,红山文化玉器中还有 人物类 玉器,但是此类玉器目前所发掘数量较少,学界对于其特征的研究还存在不少疑惑之处需要进一步探讨。这类玉器造型各异、大小不一,主要分为石雕人像和玉人面饰两种,那斯台遗址出土了两件石雕人像,4件人面形石饰。巴林右旗出土了1件玉人面饰。
综上所述,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分为动物造型和宗教典礼类两种造型,其他类型地位并不突出。这些造型多样、寓意深刻的玉器,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先民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理解和创新精神,反应出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参考文献:
〔1〕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2011,(03).
〔2〕王小磊.红山文化典型玉器浅析[J].大众文艺,2011,(21).
〔3〕吕昕娱.试析红山文化玉礼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
〔4〕崔岩勤.红山文化玉器教学资源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5〕吕军,栾兆鹏.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综述[J].北方文物,2000,(03).
〔6〕刘国祥.牛河梁玉器初步研究[J].文物,2000,(06).
详见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的红山后遗址而得名。红山文化以辽河流域中辽河支流西拉沐沦河、老哈河、大凌河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红山文化年代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红山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还饲养猪、牛、羊等家畜,兼事渔猎,细石器工具发达;还有磨制和打制的双孔石刀、石耜、有肩石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镞等。陶器以压印和篦点的之字形纹和彩陶为特色,种类有罐、盆、瓮、无底筒形器等。彩陶多饰涡纹、三角纹、鳞形纹和平行线纹。已出现结构进步的双火膛连室陶窑。玉雕工艺水平较高,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还发现相当多的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房址为方形半地穴式,分为大型与小型。红山文化是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发展中具备了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
红山,蒙语称:乌兰哈达,意为红色的山峰。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北郊的英金河畔。传说内蒙赤峰的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这几个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胭脂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所以,人们后来都叫它“红山”。公元20世纪初,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年代,当地喀喇沁蒙古王公聘请了一位叫鸟居龙藏的日本学者来讲学。据日人回忆,当年他越过辽上京(今巴林左旗)来到了红山,在附近地面上发现了一些陶片。1919年,来了一位法国人,它的名字叫桑芝华。他来到内蒙林西(今巴林右旗),无获而归。还有一位法国人,名叫德日进,他在红山一带发现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细石器。1930年冬,从东北通辽来了梁启超的一个儿子叫梁思永,他生于澳门,从美国留学归国后,开始研究考古学。它收集了一些鸟居龙藏的资料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考古组。他到过林西、沙拉海、锅撑子山一带,仅发现一些陶片后就回北京了。1933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随后来了一批所谓的日本考古工作团,叫满蒙考察团。有个叫滨田的,是当年东京大学校长。他们来的动机是: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想在内蒙古找出不属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凭据。结果在红山30多处遗址仅发现一些陶器残片和几件青铜器,都属于中国历史文物,结果是日寇枉费心机。解放后,梁思永先生为中国考古所副所长。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出版《中国新石器文化》一书,梁先生作序。尹达先生认为:红山文化是北方细石器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结合。两位学者论述了东北这一文化现象,属于长城南北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现象,并提出定名为《红山文化》。红山古玉的正式发现,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情。1971年5月,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树时,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碧玉雕龙。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中国玉雕艺术的源头可能发生在红山文化时代的西辽河流域。其后不久,在内蒙敖汉轱辘板壕、克什克腾旗好鲁库石板山,阜新胡头沟等地红山文化遗存中又陆续发现了数批玉雕龙、大型勾云佩等红山文化玉器。1979年5月,考古工作者又在辽西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找到了具有科学地层依据的红山文化玉器墓葬,从而使红山文化确有玉器成为定论。1981年12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上,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孙守道先生等,向大会提交论文:《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又一次确认了上述发现均属《红山文化》。此后,一时造成了世界考古界的轰动。大批海内外学者纷至沓来东北考察。与此同时,已故的中国考古大师苏秉琦先生,对红山文化作了进一步的肯定。确认:东北地区的红山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前中华文明的曙光。
不怎么严。就是对本专业课程做个总结,一般就是导师出题,然后学生按时完成,导师指导定稿,最后是论文答辩,答辩一般会问几个论文中的问题。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简称南财红山,是一所创办于1999年的独立院校,位于江苏省句容市,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主要院系有国际经贸系、金融税收系、会计系、工商管理系、文法系等。
毕业证与学位证写的都是全称“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浅谈《映山红》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发表与文学报上,可以在语文相关的论文网站上找到这个内容
阿里山的云雾 雨停了,在去姊妹潭的途中,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山间的云雾。 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尔后,山里慢慢起风了。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匿藏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概( ) 胧( ) 绰( ) 蓬( ) 峦( ) 慨( ) 笼( ) 罩( ) 篷( ) 恋( ) 霄( ) 诡( ) 魔( ) 汹( ) 愕( ) 宵( ) 桅( ) 磨( ) 凶( ) 腭( ) 二、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云雾 ( )的千山万壑 ( )的云雾 ( )的魔术师 ( )的云雾 ( )的山水画 ( )的景致 ( )的海洋 ( )的惊愕 ( )的山峰 资料 阿里山:纵贯台湾省西部。在玉山以西,近南北走向,海拔2663米,附近是著名风景区,森林茂密,是台湾省主要林区之一。 阿里山在嘉义县东北,属玉山山脉支脉,是大武恋山、尖山、祝山、塔山等十八座山的总称,主峰塔山海拔2600多米,东靠台湾最高峰玉山。 阿里山空间距离仅十五公里,但由山下一层一层盘旋绕上山顶的铁路,竟长达七十二公里,连通各森林区的支线,总长度有一千多公里。沿途有八十二条隧道,最长的达一千三百公尺。火车穿过热、亚热、温、寒四带迥异的森林区。 阿里山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这里所产的是世界罕见的高级建筑木材,如台湾杉、铁杉、红绘、扁柏和小姬松,称为阿里山特产“五木”。到了阳春三月,阿里山又成为一个绯艳绚丽的樱林。这里的樱花驰名中外,每年二月至四月列为花季,登山赏樱花的游人络绎不绝。山上有高山博物馆,陈列各种奇木异树,高山植物园内种有热带、温带、寒带数百种植物,游人既可饱览林海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澜的胜景,还可增加见识。 在晴天的破晓时分,登阿里山的塔山观赏云海,确是赏心乐事。游人但见云海茫茫,瞬息万变,时而像连绵起伏的冰峰从山谷中冒出,时而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从天外滚滚而来。难怪阿里山的云海是台湾八景之一。观日出的地点则以祝山为妙。祝山海拔仅次于塔山,为二千四百八十公尺。黑夜退去,天空呈鱼肚白,祝山后先现出一丝红霞,慢慢变成弧形、半圆、大半圆,越来越红,越来越亮。一轮红日先从云海边上升,再从山顶冒出,光芒四射,煞是一番景象。 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陈早为人所称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是全台湾最理想的避暑胜地。 其实,我也是五年级的学生,今天刚学的《阿里山的云雾》……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初二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的友情就像一瓶存摆了几十年的红酒一般甘甜醇香,拿出来品尝,就好比美味佳肴,我以为我能珍藏这瓶红酒直至永远,可是我错了。
这个寒冷的夏天,我把红酒的瓶子打开了。 好朋友与自己喜欢的男孩聊电话,天上地下,海里陆地,无所不谈,而我,无法控制他们的我,躲在一旁默默流泪。 当晚,我以泪洗脸,以检查的名义走出了宿舍,去了对面的宿舍。她们的关心,热情,让我把事情全盘托出。她们气愤,气愤为什么被欺负的人总是我。谈着,我竟然谈到我们宿舍的坏话,也许是自己太难过,我竟然向她们发泄了我自己的不满。直到泪干,发现一个小时,已经过去了。回到自家宿舍,她们关心我为何这么晚,我撒了个谎说老师找我谈话,我不想让她们知道我去了隔壁,因为我知道,自开学至今,两家都矛盾,而我,正好夹在中间。她们相信了。
第二天,我竟然愉快地和好朋友共同值日,没有人知道我昨晚哭过,可我没想到,这竟然是最后一次。
回到班级,其她宿舍的女孩告诉我,她们已经知道昨晚的事,并且说,她们应该不会再理我了。我好慌,平时讨厌上课的我,今天更期待不要下课,可无情的铃声总是响起。果然,她们没有一个人理我,当我透明般。中午,我徘徊了好久,终于推门进去。她们开始一连串地发问,我好怕,怕失去她们,于是我随便找语句搪塞她们。有人说,你快回答,不要让人以为我们总是在欺负你!可我除了无奈的笑,我还能做什么?
我的冲动,让她们之间,几乎永远失去了和谐。
可是,她们当晚就“原谅”了我。本来在我上床说“心知肚明”的那个女孩。竟然头一次和我睡在一起,她跟我说了很多,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其实你心里有一个空位是对面宿舍永远无法填补的,我们在一起的两年中她们是不会体会到的。
那天晚上。是我们聊得最好,睡得最香,也是最后悔的一个晚上。
可是现在,我不再和她们在一起了,因为我留了级,就在那件事的第二天,我的腰锥受伤了,下半学期的复习课我都没有上,考试成绩一出,竟然落了个倒数,一班之长,老师劝我留级。我答应了,因为在我疗伤其间,我打去询问她们时,她们总是和我谈起与对面宿舍的现状,当我回去考试的时候,她们谈起的好多人我都不认识,与此同时,我的心好痛,好内疚……
直到七个月后的今天,我以为她们不再谈起那个伤,不会再跟我计较,可是我又错了。
11月16号,半路遇见我时,她们邀请我去她们宿舍,我以为她们只是想见我,可是人到齐后,开场白是“你不要再背蓝色包了,很难看,弄得我们现在很恨蓝色!”我呆了一下,无言。“到底,你跟她们说了什么,可以令这半年来,她们都不理我们。”我苦苦得扯出半个笑,无言。“就像你临走之前,给我们留下了一滩屎,还有,你什么时候给我补值日?”我真的惊呆了,天真得以为她们不会计较,可是,七个月后,他们依然像那天中午那样来审问我。原来她们思念的只是我的答案,而我对她们的挂念忽地一下子降到了极点。
我冲出了宿舍,当我听到她们和好的消息,我高兴地快要哭出来,内疚了七个月的我,今天我的心楸得紧紧的。妈妈说她们小气,是我不信,两年了,都是我一个星期值两天日,她们都换过,只有我没有,八个人的宿舍,两个人一组,我竟然不相信妈妈,弄得今天这样的下场……回到宿舍后,我稀烂地哭了一整个中午,眼睛肿得我认不出我自己。问问镜子里哭得稀里糊涂的自己:我们之间的友情,是否早已有了替代品?
打开瓶子才发现,那竟然只是一瓶冲淡了的苦茶。原来从一开始,我就错了,错得连自己也被骗了。我香醇的红酒到底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谈涩的苦茶呢?
时间再向前走,而你,又何必执意要往后看……
—题记
两年前,我在我的小学毕业典礼上,对班里每个人说了声再见。而今天,我对我面前尘土飞扬,满眼不堪入目的碎砖破瓦时,说了同样话。那时年幼无知,以为还可以再聚到一起,,临走前连个悲伤而明媚的微笑都没留给他们,一个毫不留恋的转身过后,便去追寻我所向往的青春了。
我想,当时我若用脑子认真地想一想,便会明白,那不是华丽的离别,而是一转身就是一世的漫漫人生;便会明白,如今的我对生命诠释得如此幼稚;便会明白,满陌繁花,唯年少轻狂。
大概是初二刚开学的盛夏收尾,得知了存车处和酒楼将改造成操场,突然想到很多事,落寞的想:连你也不能陪我到最后了么……
不会有存车处雨天那些圆圆的小坑;不会再有那种担心坑中雨水浸湿鞋子的苦恼;不会有我们三五成群结对推着自行车嘻嘻哈哈的身影。五颜六色、新的旧的自行车或电动车会被放到一个新的位置——一个可以每天放学,车座上车把上弄得灰头土脸的位置。
突然想起初一时,记得有一次体育课。那时,破旧的教学楼里还有初三学生埋头苦读的身影,还有比划过纸张的摩擦声,还有一阵阵青春朝气蓬勃的读书声。那时的阳光真的很美好,连同稀薄的空气一样美好。老师把我们领进几间乒乓球室。
教室里有许许多多的灰尘,它们悠闲地荡漾在阳光空气中,我踏进这间历史气味浓重的教室,目光却不自觉地被墙上的黑板吸引了。上面有初三学生的涂鸦,心情,随笔。。。那些张扬的文字,我一边走,一边读,看着他们青春靓丽的笔迹,不觉勾起嘴角,被阳光晃得眯起来了的眼也盛满了笑意。目光渐渐落在了黑板表皮上,笑容收敛了,我站在逆光的地方,用只有我一人才听得见的声音呢喃道:“连你也要离开我了么。”全世界唏嘘一片。
那时的岁月懵懂无知,却又温暖静好。
现在呢?。
旧楼在一个黄昏怦然破碎成碎片,它干净的眉眼,几十年的辛勤努力在这一刻付之一炬。那些美好的文字呢?它们是已被清空了出去,还是在碎砖瓦砾底下唱着一首老旧的歌。一些记忆在心里某个部位轰然倒塌,如一首盛大的骊歌。
纷乱如絮,脑海里有一座图片,模糊而又捉摸不透。
窗外依旧尘土四扬,我不愿回首,不愿告别,更不愿长大。我怕我有一天突然醒来,无助而恐慌的发现,这几年除了回忆我从未拥有过什么。仿佛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在走,它却没有一丝痕迹它还是光鲜亮丽,如同摆放在橱窗里那些肆意嘲笑我们的,永远不老的玩具。
我不想让自己活在对未来的惶恐中,我开始细数长水东流。从夜晚失眠听钟表的滴答声,一直到日历上被我打上叉的每一天。我是多么恐慌无助而又不知所厝的活在对我过去的紧追不放中。
搜集一些以前的日历,发现每一天在旁边的批注上,我几乎批的都是“无聊”,“不开心”等字样。而在小学,我的每一天充实着并快乐着。我在阳光下神采飞扬,身边是发誓要一辈子在一起的好伙伴。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斜长,我甚至可以看见路人投来羡慕的眼神。那时的我是多么的骄傲啊,满心的欢乐似要溢出来了。
而现在,我还是成为了追赶时光的那一群人,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蜕变的,中间流淌着一条我青春的河。
一直徘徊在小学门口,总是不敢堂而皇之的进去,因为身上赫然醒目的十中校服时刻提醒着:“对不起,你已不属于这里!”
余晖打在小学教学楼上,他们彼此沉默着,仿佛一幅美丽而抽象的油画,厚重的阴影感使我感到寒冷,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那些积攒在胸中的话,面对不耐烦的门卫大叔终究还是咽了回去。
我想知道,我从前的教室里坐着谁,以前老师那张对我们笑的脸在对谁温柔?
我失落的回到家,想了想,在日历上用荧光笔讪讪的划上历史性的一笔。。。
从此,满陌繁花,年少轻狂。
现在是初春,风冷得要命,我站在这风中提着书包,不知所措的眺望远方。。。
一年四季总是轮流上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就在那一瞬间的转眼间,我已经是初二的中学生了,在经过14个春夏秋冬中,每天都让我回味无穷。
人们总是喜欢用一种颜色代表一个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温暖的春天,总是帮白色的冬天涂上美丽的绿色。在夏天烈日炎炎的海滩上照日光浴,天空是蓝蓝的,总会给人无限的遐想。度过了酷暑耐热的夏季,我们迎来了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金秋。
其实我很不明白,为什么秋天是金色的呢?
枫林似火,天高云淡。金桂飘香,金秋送爽。在这金秋佳节也曾让古人留下不少佳句,“自古逢秋悲寂凉,我言秋日胜春朝”“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古人的诗句,给后人留下,无限遐想。“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场景时不时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徘徊。
在青山盈盈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的时节。我和父母曾去过一个枫林,要知道枫树的树叶呈扇子形到了秋天,枫叶凋落,变成了黄色大小的枫叶铺在地上,形成了一条金黄色的地毯,游客们总是回情不自禁地走在柔软的地毯上徘徊,连我也背着枫叶景给吸引住了,恨不得拍多几张照片向同学们炫耀,似乎看到了这杜牧当年停下马车在枫林地吟诗的场景。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秋天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季节。我和同学来到了乡下,那里秋风萧瑟,落叶纷飞,麦田里金穗飘香,我们体验了割穗、晒谷、覆田、剥麦壳,考验了我们耐力和注意力,即使满身大汗,尝上自己辛辛苦苦收获来的米饭,和一大桌的农家乐,拿起手中的杯,一饮而尽。
范仲淹的《苏幕遮》中有这样一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那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诗,更是写出了为什么用金色来描写秋天。
满怀着激情,一腔热血。
深湛的天空,惆怅万千。
我似有千言万语想要吐露,
流星,请给我一个希冀,我向你盟誓。
我渴望成长,我渴望历练,我会把挫折打败。
多少困苦,我都会用微笑简单盖过。
多少疼痛,我都会埋藏在内心深处。
多少阻碍,我都会意志坚定地跨越。
未来的路,
谁说,说不清,道不尽,
它就在我们脚下。
现在,我想要成长,
就得学会正确的洞察这个世界。
面对选择,需要取舍,
是对,是错,
该来的都会来,你始终无法逃避;
该放下的就放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该忘却的就忘却,因为你的生命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流星,我想大声对你说,
我有梦想,我有经受挫折的勇气,
你就尽管布下难关让我历练和成长。
当你再次划过天际,看到的将是一个全新的我。
人世间最珍贵的情谊莫过如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想说:“我们永远都是最好的朋友!”如果要给这份友情加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亿年!?;――题记 ?
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个非常可爱善良的姑娘,叫西子。在那个美丽的地方到处都是繁花嫩草,每一颗生命都有着鲜活的朝气。他们热烈、他们激情、他们充满活力。因此,西子整天与这些美好的事物一起嬉戏,也不会那么寂寞,但是热闹的假象掩盖不住内心的空虚。西子好久都没有笑过了,她渐渐感到了内心的孤独、烦躁、不安,晶莹的泪横化过了脸颊。 一天她在一棵苹果树下发现了一个紫红色的水晶苹果。从此,水晶苹果与西子从没分开过。
有了这个水晶苹果,西子开心多了,她的烦恼、心事都向水晶苹果倾诉,而且她把自己的一个愿望告诉了水晶苹果。 西子又笑了。 可是一天,西子发现水晶苹果不在了,她哭了,哭得好伤心。她跑到海边,又哭了一整夜。第二天晨曦,黎明的美丽透视着深蓝的海。海水退潮时,露出了水晶苹果,熠熠夺目,西子发现了。她兴奋起来,不住地感谢上帝。 小姑娘忽然发现了一条鱼,它奄奄一息,西子把它送回了大海。一会儿,那条鱼又回来了,它又蹦上岸,折腾起来,西子看着心疼,对那条鱼说:“你回去吧,大海才是你的家。”说着,又把鱼送回了大海。那条鱼再次上岸,对西子说:“我很孤独,我想有个朋友。”
西子先是一愣,后来微微一笑:“是的,我们是朋友。” 从此,每天都会看到西子和鱼在大海边嬉戏。西子从没这么开心过,她喜欢和鱼听海;喜欢和鱼一起祈祷;喜欢和鱼默默地在一起。西子没有忘记水晶苹果,她总是习惯性的带上水晶苹果,因为那是她的神。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西子和鱼越加亲密:互相依靠,互相安慰,互相关爱。 可是这样的平静并不能延续多久,该来的还是来了。 一天,鱼和西子和平常一样在一起默默的听海。鱼突然说:“我要走了……”“什么?”“是的,虽然我生活在大海,但我并非普通的鱼,我是一条飞鱼。飞鱼和人在一起久了,就会……就会死去的……除非……”“除非什么?”鱼再也没说什么,它缓缓的,缓缓地游向大海…… 西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她每天还是会去海边,去等待和守望。可是每天的付出都是白费,她失望了。
下午,我一回到家,就迅速地将沉重的书包扔在桌子上。我刚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便听见“杨恒,杨恒”的喊声。我应了一声跑出去,原来又是老妈要我去干杂活了。我不耐烦地应了一句:“知道了!知道了!”
吃完饭,我见外头天气不错,便把老妈让我干杂活的事扔在一边,出去散散步。一走出家门,我便觉得心中的忧愁少了许多,一种轻松感油然而生,与学校的那种压迫感截然相反。
我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走着,也不知走了多久,我发现了一片绿色的竹林。我好奇地走了进去,一进去,我就发现这里与外面的世界大不一样,这儿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静。站在林中,只听见微风偶尔吹过竹叶的声音,他们是那么的悠闲,那么的自在。这时,我想起了自己的不快:“为什么我是人?要是我是一棵树多好啊!无忧无虑地生活多好啊!”这时,竹林里传来“沙沙”声,似乎在回复我说:“你真的这么认为吗?你们人类可以自由地在地面上行走,而我们却什么都做不了,没啥好羡慕的。”
“可是我还有许许多多的杂事,在学习上、生活上,都有烦心事,我可不认为这有多好。而且最近因为学习,我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我忧郁地回答。
这时,它们又发出了“沙沙沙”的声音,似乎在回答我:“其实每个人都有烦恼,但是怎么将烦恼转变为开心事,就要看你如何看待问题了。”
“如何看待问题……”我心中久久回荡着这句话,那片树林与我近在咫尺,我们进行了一场心灵之间的谈话。
也许,每个人都应如此,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别人的难处,我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从竹林走出,我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我明白了,我们应当放下烦恼,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收获喜悦和成功。
点评:通过和竹林的对话,把内心世界真实地呈现出来。文章以景叙情,以情说理,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以及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
奶奶就要回老家了,她已经年近八十,人老了,总是要归根的,奶奶自己说。
从我还没有人形,到我长成一个十几岁的茁壮少年,奶奶一直在用爱照顾着我,临别之际,谁都难免会不舍。
我扶着奶奶默默地往楼下走,不禁想起往事。那一天,奶奶刚起床,却四处找不到了陪伴了十几年的拐杖,终是因为年纪大了,那根拐杖随记忆一起埋在时间的长河里。奶奶没有了拐杖,几乎寸步难行。奶奶习惯了一辈子的忙碌,怎么也不愿意总坐在一个地方任时间溜走。这时,我轻轻地跑过去,天真地说道:“奶奶,您无论走到哪儿,我就是您的小拐杖!”奶奶一面高兴地笑着,一面轻轻站起来,扶着我缓缓地挪向茶几边。那是何等的慢,仿佛时针被砝码坠得难以转动。我有些急躁,不住地催着奶奶,她只是笑着,轻轻地扶着我,依旧慢慢往前走着。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奶奶怕压着我而不敢怎么使劲。
继续往下走,我看着奶奶的手,回忆又清晰起来:那一次,奶奶偶然发现我的裤子上有个洞,便执意要给我补一补。我的匆忙拗不过她的爱,只得乖乖地坐下,嘴里含着毛巾(家乡的风俗),凭奶奶操作。奶奶深知我急得出去,缝补时手有些过快,导致不小心将针针破了我的皮肤,我“啊呀”一声叫了起来。奶奶先是一惊,之后一边埋怨着自己,一边踮着小脚找着创可贴。我斜躺在沙发上,任性的'哭叫着,完全不顾及奶奶。我也不知道她是如何一个人拖着沉重的双腿为我找来创可贴的,当我停止任性的啜泣时,年幼的我显然没有注意到奶奶头上的汗滴和手指上豆粒大的血滴。
送到车边,我看着奶奶,她也看着我,奶奶的眼神、头发、衣着……都能令我想起奶奶和我---祖孙两人之间的爱。直到最后我也没有说出那句话,因为奶奶不喜欢客套与感性的话语,但是我要在心中默默告诉您:奶奶,我很爱您,我很爱您!相信您也是这样想的吧!
请允许我再说一遍:告诉您,奶奶,我很爱您!
在蔚蓝的天空中,总有一朵引人注目的白云;在清澈的流水中,总有一块与众不同的石头;当然,在繁华富饶的陕西也有一个令人赞叹的城市——鄜州。
岁月的沧桑,使我的家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时间的推移,使家乡的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在我的家乡——张村驿,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因形酷似葫芦,所以故称“葫芦河”,据说,当年林伯渠伯伯到张村驿的时候,被张村驿的美景所吸引了,为此还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中用“青湍长流”来形容葫芦河的清澈见底,用“赛上江南”来形容张村驿的美景,整首诗写出了张村驿的风土人情。
在夏夜的一个早晨,我漫步在充满芬芳的山路上,我被那嫩芽上的露珠深深地感动了,只见那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如同一颗颗钻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我突然想到,我们的家乡不正是那颗嫩芽上引人注目的露珠吗?鄜州不正是那与众不同的钻石吗?
啊!我的鄜州,你用那迷人的山川把我吸引,你用那美味的苹果把我养育,从古到今,哪一个人没被你的文化历史所感动,哪一个人没有品尝过你那甘甜苹果。
鄜州,我的故乡,我深爱的土地,用一句豪言壮语将你赞颂;用一首千古绝唱对你表达;用一个微笑将你感染;用一句“我爱你”表达我对你的爱恋。优美的句子不能概括你的全部,深深的敬意不能代表我们对你的虔诚,让我们一起用实际行动,表达我们对自己家乡“鄜州”的热爱!
在那苹果花盛开的地方,有我亲爱的故乡,苹果花映红了姑娘们的脸,也映红了美丽的鄜州。我的故乡,我们对你的敬仰难以用言语表达,我们只能记在心里,永远地爱着你。
我深爱的土地——鄜州!你是我的骄傲!
一转眼,火热的夏天踏着腾腾热气渐渐的,远远的消失……
我们也从那些以为3年时间何等漫长的初一生走到了恍然才知我们已经度过了1年的初二学生。
初二的第一天――
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让我们以崭新的姿态笑迎一切伤心与快乐。新的学期,新的一天,是一束火红的杜鹃花,充满着蓬勃的朝气,我们重新填写着每一天的精彩,使它更加绚丽;新的学期是一张空白的宣纸,等着我们提笔挥洒,描绘出更美好的明天;新的学期是许多跳跃的音符,待我们去谱写动人的篇章,享受音乐的美妙……第一天,一切会做的更好!
初二的第二天――
每一天都很珍贵,每一天我们都好好把握。虽然我们怀念过去,但是,我们更展望未来,明天不一定更好,但是,明天一定会到来,珍惜时间,慎重的走好我们的每一步。在新的学期,愿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喜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不久美好的未来就在每天的点滴中垒起小小的宝塔……第二天,继续昨天的努力,攀上今天的高峰。
初二的第三天――
充实生活里的每一天,当你看到它们给你带来的收获与欢乐,你的惊讶与喜悦推动着你更上一层楼,因为成功是成功之母,收获之后会扬起更自信的风帆。保持前天的努力,跃过昨天的高山,登上今天的顶峰,相信我们会不断超越自我。
“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岭上开遍呦映山红……”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歌,也是一首留在我心底永远的歌。
20xx年2月20日,我的奶奶,坐上了通往天堂的列车。
奶奶生前最爱唱的便是这首《映山红》。每当电视里、广播里响起这首歌,她就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唱一会儿,又扭过头来问我:“奶奶唱得好听吗?”我点点头,连说:“好听!好听!”
可能是得到了她最疼爱的孙女肯定的缘故吧,奶奶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打开的话匣子再也合不上,不断地给我讲她年轻时的故事,讲她最喜欢唱的《映山红》。
奶奶说,她那个年代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却很富有。年轻时的她特崇拜战斗英雄,尤其喜欢唱“红歌”,早晨、晚上,上学、放学路上,都会情不自禁地哼上几句。夏天的晚上,邻居们围坐在外面乘凉,大人小孩都嚷嚷着要听她唱歌。她就一首一首地接着唱,俨然成了大家的点唱机,“点”得最多的就是那首《映山红》,难怪她那么喜欢唱这首歌呢!
奶奶的歌,在如今这个时代或许已经过时了,但却是我最爱听的。奶奶的故事,在外人看来也一点都不新鲜,奶奶的歌和她的故事一起交织、缠绕,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我多么希望这个经典能一直延续下去,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个多月后,最爱我、我也最爱她的奶奶突然患重病倒下,躺在了省同济医院的病房里。因为要上学,我不能每天去陪她。护工阿姨告诉我,奶奶总在她面前说:“我有个小孙女可喜欢我了,经常会给我捶背,也喜欢听我唱《映山红》。”可以想象,奶奶说这话的时候,是多么幸福和自豪!
我多想让奶奶就这样一直自豪下去。谁料到,不久就传来了噩耗,通往天堂的列车把奶奶带走了!我再也看不到她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奶奶唱那首《映山红》了!
记得那天,在老家安葬完奶奶,坐上了回家的车。望着渐行渐远的墓地,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余光中先生《乡愁》中的那句“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的含义,只不过换成了“我在外头,奶奶在里头”。那一刻,我也开始明白,人生的路很漫长,上帝迟早会将他派来陪伴我的天使一个个都带走,剩下的路,要自己走!
如今,放学后走到奶奶房间去看看,已成了一种习惯。可熟悉的路线尽头已没有了熟悉的人,人生的悲凉莫过于此!
奶奶,如果您在天堂有知,孙女想告诉您:在今后没有您的日子,我会勇敢地踏上远方的人生旅途。但在这途中,永远会有一个声音,在我心底不断地、轻轻地哼唱着:“若要盼得呦红军来,岭上开遍呦映山红……”
奶奶,愿您在天堂也能看到满眼的映山红!
阿里山的云雾 雨停了,在去姊妹潭的途中,我们一路上尽情欣赏山间的云雾。 大概由于刚下过雨,阿里山的千山万壑,全都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中。有些地方浓雾把一切都遮蔽了,无所谓天,无所谓树,也无所谓高山和深谷;有些地方则显得影影绰绰的,有如笼着轻纱一般;有些地方云雾停留在山谷下面,汇成一片茫茫的海洋,黛绿的山峰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莱仙岛;有些地方云雾只漂浮在上面,挡住山峰的上半,令你产生翠峦直插云霄的错觉。这时的云雾是静止的,碧绿的千山万壑和朦胧的山间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尔后,山里慢慢起风了。山风劲吹的时候,只见云雾在山间翻滚、奔涌、升腾、追逐。原来温文沉静的云雾,这时竟成了诡秘的魔术师了。它令原来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万山苍翠时隐时现、时深时浅、时远时近;忽而滚滚的云雾来了,从匿藏的山谷汹涌而来,淹没了眼前的一切;忽而它又拂袖而去了,只见袖带飘忽,瞬间似乎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一切又确乎已经发生,给人留下了莫名的惊愕与喜悦。(这课没有课后习题) 资料 阿里山:纵贯台湾省西部。在玉山以西,近南北走向,海拔2663米,附近是著名风景区,森林茂密,是台湾省主要林区之一。 作者华莎:原名李炎群,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一九七五年移居香港。先后任职中国语文教科书编辑,业余从事文学创作。香港作家联会会员。作品《希望仍在人间》获(冰心文学奖)二等奖(一九九六)。创作有文化评论《优秀作品选读》(上下集)、《现代文学名作分析》《《古代代文学名作分析》《外国文学名作分析》和文学创作《奇情诡异之旅》和《希望仍在人间》等十多种。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新疆,这里地域辽阔,草原迷人,空气清新,水果飘香,歌舞引人,历史悠久.请到我的家乡来,观旅游景点,看民族歌舞,吃飘香瓜果,品风味小吃. 我们先到旅游景点观光一番.“来新疆不去天池,等于没到新疆.”还是先到天池吧.天池景区很大,从王母娘娘的洗澡盆大天池出发,途经王母娘娘的洗脚盆小天 池,徒步或骑马到(也只能徒步或骑马)博格达峰顶,听说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天池周围的原始森林的边际,究竟在哪里?我不知道,反正跟爸爸去了几次,都没 有走到头.算了,还是去南疆的哈纳斯玩一玩.七八月间的哈纳斯,迷人的风景,堪称世界之最.金色的胡杨林,在沙丘中高唱着不屈的生命赞歌.传说胡杨生命很 顽强,生长三千年不死,死后三千年不倒,倒后三千年不朽.哈纳斯湖里,有一只很大的水怪,正因为有了水怪,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到这里猎奇.哈纳斯草原,地 肥草茂,仿佛给大地盖上了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当然,如果去了魔鬼城,就没有这样轻松了.你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魔鬼城白天的大风很大,会将重量在 22公斤以下的东西吹走,夜晚各个窟穴中发出的声音鬼哭狼嚎,吓死人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现代科学也没有解释清楚…… 新疆不光是玩的地 方很多,吃的东西也很丰富,因此,被称为水果之乡.阿克苏的苹果,库尔勒的梨,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英吉沙的甜桔,下野地的瓜……每年从五月开始,到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让你一饱口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的民族舞蹈,特色小吃,更是游客们喜欢的东西. “咱们新疆好地方呀,……”美丽的歌声传递著家乡的美丽,我爱我的家乡,美丽的新疆!
我的家乡是靠近资江的一个小镇,她有个了不起的名字,安化东坪,听说这还是一个皇帝的名字呢! 我的家乡有许多美丽的风景,比如像十八拐公园,从山脚到山顶,都是打着拐儿上去的,一共有十八个拐,她的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她的顶上还有许多供游人休息的亭子,古色古香,她的最顶上还有一座宝塔,登上宝塔的最高层,整座山的美景尽收眼底,因为她别具一格,所以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还有月形山公园,整座山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漫漫在林间小路上,从树林中不时传来几声鸟叫,使人听了感到心旷神怡。 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名叫资江河,上游下游各一座桥,现在正在修建资江二桥,晚上,漫步在沿河大道,路旁一盏盏的路灯更为东坪的风景增添了色彩。还有,现在正在修建低水坝电站,估计明年就能投入使用了。 我的家乡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春天,农民伯伯在田里忙着播种,路旁的树木抽出了枝条,小草也长出了新芽,万物复苏,大地也恢复了它往日的生机,可爱的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夏天,烈日炎炎,滚烫的太阳似乎要把大地烤焦,知了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热死了,热死了。”这时候,资江便成了天然的游泳场,许多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资江,在水里嬉戏、打闹。 秋天,田里金浪翻滚,放眼望去,如同置身于金色的海洋之中,农民伯伯正的忙着收割稻子,果园里,红通通的苹果挂满了枝头,树妈妈乐得笑弯了腰,一个个黄澄澄的橘子,像一个个调皮的孩子,藏在绿叶之中,秋天,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你看:公园里,菊花开得正烂漫呢,白的似雪,红的像火,黄的似金,有的菊花像一个婴儿的头那儿大,有的又像一个小姑娘的卷发,秋天真美啊! 冬天,大雪纷飞,整个世界都变成了银白色,这时,正是小朋友们打雪仗,堆雪人的好时机,你们看,小朋友们穿着棉袄,围着围巾,戴着帽子,正在打雪仗呢,还有几个小朋友在一旁堆雪人,玩得真高兴啊! 我的家乡还是羽毛球世界冠军的摇篮呢,从这里走出去的世界冠军有: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等,现在,连国家的领导也有几个是我们安化的,我们安化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啊!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那勤劳善良的人们!
我的家乡在南阳,秋天的南阳很美丽,我的家乡还有一条白河,像一条玉带一样环绕着城市,这里风景如画,许多游客都到这里欣赏这绚丽的彩虹。但秋天的白河更美丽! 白河岸边的景色更是美丽,弯弯曲曲的小路,别致漂亮的亭子,造型独特的怪石假山……岸边成排的垂柳,婀娜多姿,微风一吹,飘起她们长长的绿丝带。花坛里种著各种各样的花草,现在最引人注目的是菊花,一盆盆一簇簇开得正艳:有的像蛟龙的爪子,有的像水中激起的浪花,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像充满稚气的大哥哥……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白河的水绿莹莹的,像一汪深沉的目光,含笑注视着人们;又像一匹轻柔的绿缎。河两岸还有亭亭玉立的柳树,像一个个娇柔的少女。 早晨,河面上笼罩着一层淡的雾,像是给白河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又好象是一面镜子,清澈的河水可以看见河底的小鱼小虾。阵阵微风吹来,水面碧波荡漾,就像老奶奶脸上的皱纹。几只小船在河面上轻轻飘过。莲花岛、育阳桥河边的花草树木倒映在水中,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树叶上,透明的露水闪耀着,秋风有些凉意。不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柳叶上闪烁著阳光,绿叶金实。一阵微风吹来,柳叶“哗哗”往下掉。岸边空旷的地方聚集了许多晨练的人们,他们最先领略到白河的秋意,最先得到大自然的恩赐。 中午,树木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白河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条金鳞巨蟒,缓缓流动。河里还漂荡著几只小船…… 夜晚终于来了,月光撒在水面上,白河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还有三座大桥横跨白河两岸,两座桥上五光十色的灯把它们五光十色的光辉投向白河,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彩锦从桥上挂下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来到河边、桥上散步。人们被美丽的夜景陶醉了,仿佛忘记了白天的疲劳,谈笑声久久回荡在白河上…… 我爱美丽的白河,更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头!被称为“海滨邹鲁,美食之乡”。 汕头是一个靠海的城市。这里四季如春,风景秀丽。有闻名的海湾大桥和相望的礐石大桥。有风景如画的海滨长廊;长廊上有凉亭,石雕人物,花草树木。人们有空就到长廊上散步,休息,观赏美景。站在栏杆上隔海相望就看到对岸的礐石山隐隐约约映在眼中,可美丽了! 汕头的广场也是美丽的。时代广场上有绿茵如毯的草坪。人民广场有含苞欲放的花朵,美丽极了!晚上还有动听的音乐喷泉,使人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东边的田野上有一条很清很清的小河, 河里有鱼。有虾。有螃蟹。有的时候还能看见洁白的水鸟在河边捕鱼。
我爱家乡,因为他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你就凭著自己的对自己家乡的感觉写吧
写写徐州的小吃 风景点什么的 主要写爱家乡的原因 例如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他有什么什么 然后再分别写景点什么的具体内容 不知道的从网上找旅游景点介绍 或者小吃的来源
范文1 我的家乡是“武汉”,那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有许多风景名胜,有古琴台、归元寺、十里江滩、东湖、黄鹤楼……数不胜数。长江、汉水穿城而过,把武汉分成了三镇,市区分布著几百个大小湖泊,特别是东湖,风景非常优美,许多游客来到这里游玩。人们已经在长江上建起了六座长江大桥,它们是长江一桥、二桥,白沙洲大桥,天兴洲大桥、军山大桥、阳逻大桥。特别是天兴洲大桥,双向六车道,公路铁路两用,汽车火车都通。 热干面是闻名全国的小吃,是武汉人的最爱,你看那黄灿灿的面条,晶莹剔透,再撒上一点芝麻酱,顿时香气扑鼻,一道美味的人间美食就做好了,吃上一口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烧卖,雪白的面团,包裹着粹玉一样的糯米,吃上一口油滋滋的,美味无比。 我们在中国 *** 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有了飞速的发展,原来破旧的房子消失了,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狭窄的马路变的宽阔起来。我们在武汉陆续修建了六座长江大桥,武汉被长江、汉水一分为三的日子结束了,武汉成了真正的九省通衢。 正是因为有了革命先烈的辛苦工作,才有今天美好的武汉。 范文2 我的家乡——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华中重镇,九省通衢。武汉位于江汉平原,有13个区两个开发区,人口830万,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武汉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我爱我的家乡——武汉。 武汉的山美。武汉有龟山、蛇山和磨山等名山。当年,毛主席在这里留下了“龟蛇锁大江”的豪迈诗句。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就座落在蛇山上。它共有五层,高50多米。黄鹤楼内有仙鹤、龙凤、龟蛇等青铜像、陶瓷壁画及古乐编钟,供游人赏玩。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白云黄鹤”写下了千古绝唱。其中,以唐朝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最为著名: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武汉的水美。武汉又号称“江城”。长江和汉江交汇,把武汉分隔成了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磨山脚下的东湖比杭州西湖大5倍,它大湖连小湖,小湖又通湖。万顷碧波,清澈见底。东湖与磨山湖山相映,绮丽多姿。长江之滨的武汉江滩是全国最大的江滩,吸引了众多市民在这里游玩休憩。 武汉的小吃享誉全国。精武路的鸭脖子、吉庆街的大排档、户部巷的早点等等。不吃蔡林记的热干面,就等于没来过武汉。热干面上加入芝麻酱、小葱、胡萝卜丝,香气四溢,味美爽口,让人吃了一碗想两碗! 武汉的人更好。近年来,武汉人以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建设著武汉,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武汉。随着武汉的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人也更美了,武汉市民人人争当文明武汉人。武汉这个公认的三大火炉之一,也随着环境的美化,开始逐年降温了。 我爱我的家乡——武汉。
家乡,生我养我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欢乐的笑声。人我们走进家乡,拥抱家乡吧。 我出生在“红安”。历史厚重的红安,山川秀美的红安,投资环境优越的红安,开放的红安,充满希望的红安,六十五万火热鲜红的心,邀请您走进红安。 “红安”原名“黄安”,位于湖北省的东北部,大地山南,峨于两省的交界处。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将军县”,是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 *** )和两百位将军的故乡,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部队,把红旗插遍了千山万水。十四万儿女被英勇牺牲,这使每个来到红安游玩的游客们,感受到红安历史的厚重。 我每次来到红安,面对着两百位将军的历史,我的灵魂都在进化,感到责任感,心与血都在升腾。 这片土地风景迷人、如画如诗,有山川秀美的天台山、香山湖、爱河、黄杨古塞、似马山等都雄伟壮观,令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一位来天台山参观的加拿大游客竖起大拇指赞美说:“这是我来中国第一次看到的最漂亮的地方,真的很壮观,景色迷人,我很高兴。” 红安种植悠久的花生,小粒饱,味道香,红薯香甜味美,还有许多特产,橘园、板栗园,园园翠绿。鸡厂、猪厂、各种养植厂,厂厂希望。 茶叶也是红安的主要经济做工,沁香徐徐、安心养肺。 种蔬菜、摘板栗、养牛蛙,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特点。 红安,一个山区小县,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县”,一个孕育将军的摇篮,一座熠熠辉煌的“将军城”。我真为我出生在家乡红安这片神奇的土地,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的家乡在清徐,虽然不是名镇,但是那里风景秀丽、阳光明媚,还有著名的森林公园和青年湖。 森林公园里的树木花草特别茂盛,是AAAA级的旅游区和风景区。 青年湖湖水清澈,树林中百鸟欢唱,空气清新,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 你们的家乡也非常美丽,什么都不比家乡够漂亮。
安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的龙头系列红色旅游景区,区内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等众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红色资源。2004年8月,湖北省委决定,把红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将改造红安烈士陵园、建设红安干部教育学院、发掘红安精神作为目前基地建设的三大重点。 (一)红安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 1、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保护良好。红安县红色旅游资源有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重大事件纪念地、各种重要机构的办公旧地址、伟人名人故居等多种类型,并且均具有较高的品位,其中许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湖北居于前列,部分红色旅游产品在国内已经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和特色旅游景点。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保存完好,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当年的革命历史风貌,如红安七里坪长胜街旧址群现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有利于开发。红安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体现在: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天下之中”的地缘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毗邻武汉市(目前正在修建红安通往武汉市的一级公路,预计通车后与武汉市的车程仅为45分钟),易与周边省市合作形成联动发展的红色旅游态势。红色旅游资源主题线索明显,有利于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易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聚合效益,形成综合旅游产品。 3、红色旅游目的地逐渐形成。红安作为黄冈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有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美誉的红安在湖北省内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以及13部委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处获此殊荣的红色旅游区,其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二)红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劣势 1、各红色旅游景区未能形成红色旅游产品链。红安及其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在红色旅游景区(点)之间、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产品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如在红安县内,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20余处红色旅游景区(点),以及天台山、九焰山等多处绿色旅游景区(点),在市内旅游线路安排、城市休闲设施建设上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连线成片、合理分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整体开发思路。此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大别山生态旅游区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也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生态旅游区,然而该区域内的红色旅游景区(点)与核心绿色景区的连接道路状况均较差。在旅游线路组织上没有统筹考虑,还未形成整体或区段产品联合的态势。 2、景区道路、外围环境、文物保护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方面比较差。由于红安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条件不配套,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底子薄、基础差,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依托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部分红色旅游景区道路交通现状较差,路面破损严重,年久失修,无排水、防洪设施,步游道及台阶部分毁损。部分文物产权尚属居民私有,特别是旧址群类景区,非文物建筑夹杂在文物建筑中。一些旧址建筑物外立面效果参差不齐、风格各异,大大影响和破坏了文物的整体环境,还有部分景区外围及周边环境卫生较差,没有配套的城市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严重影响景区(点)旅游形象,外围环境等均需要进行大力整治。缺乏现代旅游人性化服务设施;缺乏相应配套的红色旅游餐饮、红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等系列旅游产品。景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景区内供水、供电等线路老化,没有建设游客中心、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大部分景区没有配套的停车场,景区内绿化面积不足,绿化树种单一,景观单调。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红安原名黄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至今已有458年 历史 。红安不仅有丰富的革命史迹,同样有丰厚的文化遗存。虽然红安建县时间并不长,但是该地却史迹久远,古代建筑遗存丰富。
红安已经发现的遗址遗存可以上溯到东周,目前尚存的古建有宋代桃花塔、元代双城塔、清代吴氏祠等。我这篇文章仅从红安的古城、古镇、古村三个层次,探讨一下中国第一将军县,不仅有闻名遐迩的革命史迹,同样有光耀门楣的古建遗存。
一、红安(黄安)古城追忆
红安县城地处大别山南麓,原名姜家畈,现名城关镇,位于全县正中心,四周群山环绕,红安的母亲河倒水河自北向南穿城而过,西北近临金沙湖湿地公园,东北紧倚黄麻起义与鄂豫皖革命纪念地棵子山,南靠著名的风景区似马山和将军城影视基地,是一座美丽温馨的英雄城市。
站在县城西郊金沙湖大坝,或者登上县城东郊标子山顶,举目眺望红安城区,高楼林立,林木掩映,呈现出一派崭新现代 时尚 繁荣的气象。时间往上追溯,这片城区的中央,也曾经有一座古朴典雅小巧玲珑的古城。
明代黄安建县和建城,得力于被称为“黄安之父”的黄安籍明代户部尚书耿定向,在他的力举下,朝廷批准划拨麻城黄陂黄冈三地的部分乡里,新建黄安县治,并于县域中心的姜家畈始筑县城。
黄安古城东北起于红安一中西南角,东南到大塘角,西南至老文化宫旧址,西北抵县畜牧局。据古县志记载,黄安县古城布局合理,建筑精美,气势恢宏,美轮美奂。城墙呈长方形,城墙外有完整的护城河,城垣周长约四千余米,城墙约高六七米,城墙四角建有魁星楼,城东西南北方向建有四座城门,城楼高耸,飞檐画栋,气象不凡。
古城内部布局纵横两条大街,串起众多街巷,这两条大街昔日叫什么名字我没考证,解放后纵向大街叫民主街,横向大街叫胜利街,东门外的一条纵向小街叫解放街。古城外有三座山岗,分别叫北门岗、南门岗、东门岗,三个山岗的名称至今犹存。
这座古城从明代至今,历经岁月风雨的侵蚀,饱受战争炮火的摧残,特别是遭遇日寇飞机的轰炸,国民党军拆墙筑工事,建国后拆墙扩城左倾行为,使这座四百余年的古城荡然无存,甚至连护城河也不见踪影。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下期,我在红安一中读初中,有幸看到过地处北门岗的一段残留城墙,还有县委大院里面的古考棚,县人武部院内的孔庙,县一中的四合院老房子,这些宝贵的 历史 遗存,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我没能考证。
红安是我的故乡,虽然几十年离乡在外,还是隔三差五回来看看。我看到现在的县城,城区由昔日的一平方公里扩大到二十多平方公里,人口由四五千人膨胀到二十多万人。虽然昔日的许许多多地名如今仍然沿用着,但是时代在变化, 社会 在进步。
今日红安,今非昔比,乡愁渐微,新歌嘹亮,古城不见踪影,新城强势崛起,一座崭新现代 时尚 繁荣的城市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二、红安(黄安)古镇溯源
据县志记载,清末的黄安,县内较大的集镇除县城外,有七里坪镇、桃花镇、尹家河镇、华家河镇、吕旺城镇、黄陂站镇、中和司镇、八里湾镇。当时县内无公路交通,进出货物主要靠倒水河排运,因此临河的七里坪镇、八里湾镇、中和司镇最是繁荣。
民国时期,县内战事不断,集镇萎缩。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县北重镇七里坪遭到“国军”清剿,日寇轰炸,破坏惨重。从这一时期开始,黄安县内有公路交通,集镇的布局也由沿河改为沿路,县南沿河的中和司镇衰退为村,而宋埠河口公路沿线的尹家河逐步发展成后来的永佳河镇。
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红安(黄安)比较大的集镇是七里坪镇、八里湾镇、桐柏集镇、永佳河(尹家河)镇。除此之外,稍微次之的集镇是檀树岗、华家河、桥店、高桥河、西三里岗、凉亭、东上店、詹店、李子塆、桃花、新集、栗子园、漂洗洼、庙咀湾、坐坡店、杜家凉亭、觅儿寺、太平桥。
新中国成了之后的五十至七十年代,红安县内集镇逐步恢复发展,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一拨昔日的集镇蜕变成村,一批区级机关驻地发展壮大,县内较大集镇逐渐调整成型,七里坪、八里湾、永佳河、觅儿寺、詹店、华家河、大赵家等集镇凸显于世,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七大集镇分布南北东西的城镇网络格局。
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县北七里坪镇。这是一座百年不衰的明星小镇,镇中的长胜街全长600余米,青砖黛瓦,石板铺地,沿街商铺林立,是为鄂豫商贸中心。大革命时期,这里又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长胜街及周边建筑,很多都是红军各种机关住所,那些并不起眼的低矮房屋,曾经居住过后来共和国的领袖人物。直至今日,镇区扩大到倒水河两岸,人口达两万多人,全镇区清一色的明清建筑风格,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示范 旅游 小镇。
说到红安的古镇,还得说说县南八里湾镇。从民国时期到建国后,这里曾经是县内南部的行政中心,一度管辖南部包括八里、太平、觅儿三个公社。这里距离我的家乡觅儿寺不远,我记得镇区有一条明清风格的街道,镇区旁边还建有红安二中,镇区不远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祠,当时的八里湾镇,人口众多,集市繁荣,堪为红安县内大镇。
最后我还得说说我的家乡觅儿寺镇。在红安来说,觅儿寺没有七里坪镇那样显赫,也没有八里湾镇那样古老,却曾经因为一座名曰“觅儿寺”的寺庙而名扬四方,使这座不大的集镇名声大振。我们家距离觅儿寺老街约七华里,我去县城读初中之前唯一去过的“城市”就是觅儿老街,一条长约500米,青石板铺路的老街,留下来我儿时的记忆。
如今,由于觅儿三岔路的崛起,镇政府搬至三岔路,觅儿老街逐渐衰落,以三岔口为中心的红安南武汉北产业新城迅速发展,形成了面积达126平方公里的“城市”,其规模气势有超越县城之势。
三、红安(黄安)古村探秘
红安(黄安)虽然设县只有四百多年,但是人文 历史 悠久,建筑遗址遗迹丰富,不仅拥有数百个红色遗迹,也保留了众多传统民居资源,目前仅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就有8个。
这些传统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不仅成为红安开发 旅游 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传承地方文化,弘扬红安精神的新地标。
红安县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分别为华家河镇祝楼村、涂湾村、太平桥镇回龙寨村、永佳河镇欧桥村、喻畈村、椿树店村、八里湾镇陡山村、七里坪镇柏林寺村。
祝楼村祝家楼湾依山傍水,共有大小院落30多座,房屋300多间,历经600多载,绵延23世,被誉为“荆楚第一村”,于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
陡山古村落是鄂东地区明清古建筑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还是明太祖朱元璋亲笔题书的“开国天官里”。吴氏祠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3000平米,内部的建筑、木刻、陶塑、石雕工艺水平颇高,被誉为“鄂东第一祠”。
回龙寨村的石头湾始建于明代,后经历代增修发展,形成东西两湾,但村落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一致,都有青砖前檐、龙形兽台、鼓屏隔扇、厅中天井,它坐西朝东,环山而建,是典型的“马蹄形”“圆椅地”。石头湾人杰地灵, 历史 上曾有举人2人,四品以上朝官4人。
欧桥村刘云四塆先后被《李先念》《宜昌保卫战》等6部电视剧选为拍摄点,招来剧组人员、观赏人群万余人次,于2014年入选国家第三批古村落名录。
喻畈村大董家紧邻尾斗湖水库,山青水秀,自然资源优越,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并存的百年古村。
椿树店村程家夏屋塆中建筑都是明清风格,至今依旧保留了原始原貌。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摄制组来此取景拍摄,其中《铁血红安》有不少场景就是在程家夏屋塆中拍摄完成。
柏林寺村是有名的革命烈士村,村民从江西迁居至此繁衍生息600多年, 历史 底蕴丰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年以来兴学重教氛围浓郁。2019年9月入选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名单。
除了上述8座国家级古村落,红安还有很多古村落藏在深山人未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 历史 原因,缺乏对文化遗产的重视,保护力度不够,乱拆乱搭滥建现象频现。再加上人口流失,古建筑大多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出现倒塌、失火等问题频现。
红安古村落遗存丰富,其保护与开发迫在眉睫。首先必须提高人们的古遗保护意识,多渠道疏通经费渠道,加强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古村古建的研究与规划,扩大古村落的宣传力度,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古村落 旅游 ,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以 旅游 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使古村落成为乡村 旅游 新亮点,实现古村落可持续发展。
驾车路线:全程约公里
起点:麻城站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20米,右转进入站前路
2.沿站前路行驶160米,左转进入车站路
3.沿车站路行驶公里,过左侧的陡坡山村约280米后,左转进入金桥大道
4.沿金桥大道行驶410米,直行进入G106
5.沿G106行驶公里,朝G45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6.沿匝道行驶公里,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7.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公里,朝武汉/合肥/G42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麻城枢纽互通
8.沿麻城枢纽互通行驶660米,过麻城枢纽互通约600米后,直行进入沪蓉高速公路
9.沿沪蓉高速公路行驶公里,在八里/觅儿寺/S234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780米,直行进入红安大道
11.沿红安大道行驶公里,过右侧的通达电器红安万顺家电觅儿分店约100米后,右转进入创业路
12.沿创业路行驶2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觅儿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