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关于女权主义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女权主义的毕业论文

女性写作采其首要的光辉作用为主着手譬如莫泊桑的《羊脂球》中羊脂球的职业是妓女但身处其国家将亡是却能体现出奇伟大的爱国情操;又如小仲马的《茶花女》一位高贵,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剧等等。都是一些歌颂女性的伟大篇章。

立意的确高了。我个人认为,你是不是就针对一部作品来分析一下,换个角度,由浅入深,其实通话是说不完的故事,到不玩的理呀!

选材分量太轻。一般西方文学中的女权绕不开《美狄亚》的,这是最早的“女性态度”。论文最好写的是谈发展,但是不出彩,容易平庸。从《美狄亚》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学中的女权在经历一个悄悄瓦解的过程(实际不一定是这样,但是你要找一个论点,只要言之有理,说什么论点都行)。女权的内核在逐渐萎缩,表达方式也更加温和。简单说,文学中的女权(实际意义上的女权)没落了。 然后,引用些特征明显的著作(要明确的是你找的材料中女权的表达一定要越靠近现代越弱),证明你的论点。然后,引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好不好?(论述)然后,收尾,女权没落了。女人没落了么(等等一系列废话)。 然后等着老师夸。

可以考虑写某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文学这个东西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这样写起来也会轻松很多。推荐考虑:维多利亚一世在位期间,是英国女权运动的一个高峰。

法国女权主义毕业论文

女权运动,又称妇女解放运动,到今天为止,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很早,大概是19世纪末左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当时争论的一个焦点是要求性别包括男女之间的平等,也就是两性的平等,当时也要求公民权、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在智力上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要争取政治权利,往往被称作“女权运动”。 第二次妇女解放运动,一般地说,是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开始的。人们认为,最早也是起源于美国。这次运动一直持续到80年代。其基调是要消除两性的差别。把两性的差别实际上看成是在两性关系中,女性附属于男性的基础。要求各个领域对公众开放,等等。波伏娃的《第二性》即产生于这一时期。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的学术研究兴起。因此,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主义流派。长久以来,在社会上是一个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人们在这种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概念使得他们从男权的角度来描述这个世界,并且把这种描述混同于真理,就是说,这种描述是千真万确的,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对这些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提出了挑战。尽管流派众多,但基本点是争取两性平等,改变女性受歧视压迫的现状。 一、 17世纪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天赋人权”学说,宣传男女平权思想。法、英、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女权运动兴起,女权论得到了发展。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C.傅立叶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19世纪中期以后,马克思,K.、恩格斯,F.发展了男女平权的思想,揭示了妇女被压迫的阶级实质,提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是消灭阶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妇女解放可以用一定社会标准衡量:政治上获得参政权、选举权、被选举权及管理国家的权利;法律上享有与男子完全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经济上有充分就业的机会和广阔的就业途径,对个人和家庭生活资料有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继承权。普遍享有义务教育的机会,接受符合自身发展能力的教育,使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作用被社会完全承认。婚姻以爱情为基础,家庭内部夫妻平等,实现家务劳动现代化、社会化。意识形态中完全消除男尊女卑的性别歧视,建立尊重妇女的良好社会风尚。 来源:"中国大百科" "妇女解放" 二、女权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18世纪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最早出现在欧洲中产阶级妇女中。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从此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0年法国女剧作家高尔日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这个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92年,英国女作家M.沃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驳斥了女人是男人玩物的观点。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1848年7月,美国女权主义者.斯坦顿和L.莫特等人,在纽约州的塞内卡福尔斯和罗彻斯特举行女权大会,会上提出要求妇女权利的法案,并陈述了妇女受歧视的社会境遇。此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成为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 20世纪初,英国激进女权主义者E.潘克赫斯特领导的“战斗的参政派”,以暴力行动要求妇女参政权利。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胜利后,女子北伐队解散,军队女首领转向参政,成立女子参政同盟会,并冲击参议院,要求立法中确认妇女参政的权利。五四运动中妇女要求平权的呼声和行动曾迫使北洋政府作出一定的让步,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妇女平等权利才得到法律确认。 世界上妇女最早获得选举权的国家是新西兰(1893)和芬兰(190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挪威(1913)、丹麦(1915)、苏联(1917)、美国(1920)、英国(1928)等国的妇女相继获得选举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政治权利。 当代女权运动以法国女作家波伏瓦的《第二性》(1949)为开端。该书从诸多方面陈述了妇女受压迫的生活状态,在人权意义上提出了进一步解放妇女的要求,给女权运动作出了理论化的说明。1963年,美国女作家B.弗里丹发表《女性之谜》,谴责家庭主妇地位对妇女的损害,以唤醒广大美国妇女,从此揭开了新女权运动的序幕。70年代以后,新女权运动从美国波及到欧洲、加拿大、日本等国,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影响。迫于新女权运动的压力和联合国妇女状况调查委员的督促,联合国宣布1975年为“国际妇女年.” 最早的女权运动(节选) 妇女地位的提高 妇女地位在近代社会有所改变。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中男女工人的体力差异基本上不起作用,为妇女工作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但妇女的待遇很差,而且,往往只能从事又苦又累薪水又少的工作。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妇女为就业而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了,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妇女参政的愿望也日益强烈,欧洲许多国家的妇女要求享有选举权,女权运动应运而生。女权运动是妇女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是近代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和18世纪启蒙思想的直接产物。女权运动最早出现在欧洲中产阶级的妇女中,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进军凡尔赛,向国民议会要求与男子平等的合法人权,揭开了女权运动的序幕。1790年,法国一位女剧作家发表了《妇女权利宣言》,提出17条有关妇女权利的要求,宣言后来成为女权运动的纲领性文件。1792年,英国一位女作家发表《为女权辩护》一书,提出妇女应当在教育、就业和政治方面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待遇。19世纪中叶,女权运动的中心从欧洲转向美国。1848年7月,美国女权主义者要求制定妇女权利的法案,并陈述了妇女受歧视的社会现状。此后,争取妇女选举权的斗争成为女权运动的主要内容。

西方女权主义分三个阶段:1。第一代女权主义 (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 2。 现代女权主义( 20世纪初至60年代) 3。后现代女权主义 ( 20世纪60年代至今)1、第一代西方女权主义:西方女权主义起源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19世纪下半叶出现第一代,和欧洲工业革命同步,代表人物是英国的HARRIET TYLER MILL。最初的诉求是妇女在受教育和立法上应当平等,在经济上与男性平等。她们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诉求妇女的解放,对以后的女权主义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权运动有很大影响,这一代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有易仆生的"娜拉"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中国20-40年代的一些社会主义者受到的女权主义影响,恐怕主要是属于这一代的。这一时期,女权主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主要是一些实践活动,象克拉拉。蔡特金领导的妇女同工同酬的运动,和"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2、第二代西方女权主义: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殖民制度瓦解,各种矛盾从新排队,女权主义在这个大动荡的时期也各树大旗,风起云涌。这个时期的女权主义分道扬镳成为以 KATE MILLET, CATHARINE MACKINNON 等人为代表的"激进主义女权主义",以 JULIET MITCHELL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和以贝蒂·佛里丹等人为代表的" 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主要是从经济和阶级斗争方面要求妇女和男性的平等,要求妇女的在物质上的地位。而"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女权主义"却是在"性"方面诉求女性的"解放"。她们挑战的是整个男性社会,挑战"性阶级"体制。美国的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 1970年)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父权制"( PATRIARCHY)的概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她们将女性和男性完全对立起来:男人是敌人,女人是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温柔;男人是迫害者,女人是被迫害者;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迫者;男人是战争贩子,女人是和平主义者;男人是胜利者,女人是失败者;男人是个人中心主义者,女人是关系取向者;男人的快感只局限在生殖器上,女人的快感则体现在全身各方面;男人只注重结果,女人则注重过程……等等等等。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受到以后的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批判,这一点很重要,也是后话。不过,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尤其是激进和自由女权主义对"性解放"的诉求,对一批女权主义作家产生很大影响。弗吉利亚。伍尔芙和莱莘等人的作品虽然有后现代的痕迹,可是基本上是这一时期女权主义在文学上的代表。我想,国内那批"女作家",模仿的也是这几位。再加上个杜拉斯和米兰·昆德拉。3、后现代女权主义 :后现代女权主义开始于上个世纪60-80年代,她的产生大概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由于60年代的"性解放"和将男女对立起来的女权思想,带来了无数的家庭破裂,单亲母亲,问题儿童和爱滋病流行,于是人们反思:社会值不值得为性解放和女权主义付出那么大的代价?另一个因素是,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女人占据了政府企业学校传媒的领导地位,当了老板,男人们惊呼:母鸡打鸣了!女人也开始怀疑:还会不会生蛋?于是,后现代的女权应运而生。如果说第二代的"现代女权主义"重实践,则第三代的"后现代女权主义"更重视超出女性范围的哲学思考,社会主义和性自由的色彩更浓厚。先来说"性",这是时下国内那些"后现代"女人们模仿得最起劲的。后现代女权对现代女权的反动在于,她们否定了第二代女权主义者将女人和男人对立起来的说法,再不提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迫者,而提倡男女的"阴阳合一",她们否定"妇女""身体""父权"这样一些概念。美国的JUDITH BUTLER 在"性别的烦恼"等书中说,性别是社会的而非天生的,身体不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身体"而是由文化和权力决定的。这使我想起卫惠"上海宝贝"里那一中一洋的两个男人,以及卫本人和他们的关系。法国的MONIQUE WITTIG更奇特,她说,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女人的身体也是社会造成的,她主张没有"男人"和"女人"的社会。这种彻底的从社会地位到生理地位都平等的论调,完全打破了"男性的语言"。美国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们主张"以往的女权主义者是用男性的语言说话,现在我们要用女性的语言说话。"ANNIE LECLERC 在她的书中写到,这种女性的话语就是"我女性的肚子,*和乳房的快乐,它既不是灵魂和德行的快乐,也不是感觉的快乐,而是一种令人沉醉,男性难以想象的肉体快乐。"啊,我突然明白,以前在网上见过一些用中文写"诗"的"女诗人",她们那些"肚子,*,乳房"的"诗歌"原来是抄袭这位安妮小姐的!后现代女权在"性"方面不再追求第二代女权主义要求的性夥伴数量,而更讲究质量,也就是说,与其和一些乱七八糟的男人滥交,不如和同一个性夥伴快乐的从一而终。这不啻是对60-70年代性滥交,离婚单亲吸毒爱滋的反思,可惜,中土现在还在步那60-70年代的后尘,大概还要过10-20年才能"醒"过来。现在,西方出版界开始出版介绍中土"房中术"的著作(注意,不是小说,是近似"学术"的作品),这种书在我们自己那里大概还在"黄色禁书"一栏里挣扎,在别人这里,可是当作好东西在学习呢。这就是"反思"的重要性么。由于有更多的女人参加到政治商业媒体学术行业,并进入领导阶层,"母鸡打鸣"的结果,使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们将女权主义这个东西引进哲学思考领域。比较积极的有"生态女权主义"和"过程女权主义"。前者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CHARLENE SPRETNAK,她的一系列"绿色"著作,在西方有着广泛影响。她认为,"现代化"并没有实现它所许诺的更好的生活,并没有带给世界和平与安定。现代化的主要表征是物质主义,工业主义,分离主义,父权制度等等,它们将人和自然对立起来,对人类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她主张的生态后现代主义是:生态智慧,基层民主,个人与社会的责任,非暴力,尊重差异,可持续的发展和女权主义,还真有些社会主义的理想呢! SPRETNAK 毫不掩饰地说,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是挑战西方文化中贬低自然和贬低女性的作法,挑战那些在灭绝生态的活动中压迫人(特别是妇女)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挑战西方父权主义的分离分化对立人类和穷揭资源的豪强霸道行为。有趣的是, SPRETNAK 将以阴阳整合与互动为特征的道教精神写在她的著作中,认为那是优秀的文化财富。后现代女权主义的另一分支是"过程主义",她鼓励女性以其本能的"热情,温柔,回应,可变"作为想象和思考的动力,而拒绝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刻板的男性思维方式。她们认为"只有当妇女在一个对女性和男性同样尊重的社会中获得了和男人一样的平等地位时,人们才将实现所必须的各种变革,才有正义,享受,秩序和创造。"这种社会我们以前好象在哪里见到过?见到过又消失了?或者是从来就没有过在女权主义三大主要派别(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激进女权主义)长达百年的论争之后,随着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论流派,这就是后现代女权主义流派,有的理论家甚至将这一新流派的出现称为妇女运动的“第三次浪潮”。(Coole,184)我想,其原因在于后现代女权主义颇具颠覆性,它不仅要颠覆男权主义秩序,而且要颠覆女权主义三大流派据以存在的基础。因此,严格地说,后现代女权主义并不能算是与上述三大流派并列的第四大流派。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大多活跃于学术圈内,但她们也参与女权主义的政治运动。如果要追寻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渊源,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后现代主义大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ault), 每一位后现代女权主义者都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无论她们对他的思想是全盘接受,还是批判地接受。福柯是一位怀疑主义哲学大师,是怀疑主义哲学传统在20世纪的重要继承人。他主张检验知识变化的实践,而不是用标准的认识论方法去证明独一无二的理性或科学。他对现存一切秩序体制的确定性的稳固性提出了质疑。他指出:“我所分析的一切就是为了否定关于人类存在方式的普遍适用的必然性的观念。我的分析旨在揭示出现存制度的人为性质,揭示出我们还拥有多少自由的空间,还能对现存的一切作哪些改变。”(转引自Martin,11)此外,受到后现代女权主义高度重视和大量引证的还有后现代主义大师和重要思想家拉康(Lacan )和德里达(Derrida)。一对后现代女权主义的思想渊源及其主要观点做一概括,似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否定所有的宏大理论体系(grand theories)。后现代女权主义的这一基本理论倾向来自后现代主义,高度概括地说,这一理论思潮的要点是反对一切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型理论体系,主张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论才是有效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致力于批判所有那些高大宏伟和涵盖一切的现代理论,试图建立社区理论,即,将道德和政治观念建立在小范围的特殊社区的经验之上,否定因果关系与宏观社会概念。有一种说法认为,“女人缺乏把握规模宏大的法则和原理的能力。”(Bacchi,14)对此,后现代女权主义者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对我们的社会合法性所由建立的所有法则和原理做重新的审视。从启蒙思想开始,所有的大型理论都标榜其普遍性和性别中立的性质,那些强调两性差异的理论也自称是性别中立的。可是在后现代女权主义看来,这些理论都是以男性为其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例如在公众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划分上,认为前者是男人的天地、后者是女人的天地,这就是典型的父权制政治思想。在政治领域完全没有女人的位置。后现代女权主义认为,女性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思想解放中没有得到过什么益处,自由主义和启蒙主义的话语,从洛克到康德,从来都没有把女性包括在内。在西方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丹尼?贝尔用语)之后,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性话语遭到怀疑,甚至连理论本身也遭到怀疑。后现代女权主义反对对性别、种族、阶级作宏观的分析,认为这些分类都过于概括了。由于每一个类别的内部都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这些分类都不再适用了。在她们看来,就连“女人”、“父权制”这类概念也都带有大成问题的本质主义色彩。后现代女权主义从根本上反对西方知识结构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两分主义(dualism),例如总要把事物分成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你与我、好与坏、高与低等等。它提出另一种思维模式,即整合的思维模式,其中包括为女性赋予价值的模式,反对二元提倡多元的模式,差异政治的模式(其中包括种族、民族、阶级、性别和性倾向的差异),以及重视他人的模式等。(二)关于话语即权力的理论。在当代的社会理论中,事物和话语谁更重要的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后现代主义大师德里达曾断言:在文本之外一切均不存在(There is nothing outside the text)。他试图用话语理论去否定物质现实。后现代主义将理论概念的重心从“结构”改变为“话语”,这就使福柯、德里达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思想家。他们创造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话语就是一切,文本就是一切,主体已经死去,所谓历史就是一套基要主义的话语(foundationalist discourse),其特点是不容人们质疑。福柯的权力—知识形成学说旨在说明,权力的实施创造了知识,知识本身又产生了权力。权力是由话语组成的。福柯一开始曾关注过经济和物质的权力,但是随即转向否认权力是一种压制力量,是由一个统治阶级来掌握的。他认为,所有的权力都是生产性的——它产出知识——而不是压抑性的。因此知识和权力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区别。他认为,那些被压制的知识总是被排除在正式的权力历史之外,因为它打断了绝对真理的形成史。福柯不是主张用一套新的真理来取代老的一套,而是指出真理的特殊历史背景。因此真理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绝对真理。福柯使人们看问题有了历史主义的角度,即思想不是从没有时空限制的自然和必然中形成的,而是从历史的人们的智慧中形成的。他的历史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所谓外部真理、永恒基础和普遍理性提出了挑战。他说:“由于它们是被造出来的,它们就能被毁掉,假定我们知道它们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转引自Ramazanoglu,180)福柯对西方的话语所做的分析,其主要攻击目标是西方关于社会、历史与政治的宏观理论,其中最主要的是两大理论传统:自由人文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包括其弗洛伊德派变种),以及传统的革命理论。他认为这两大传统都是建立在本质主义之上的,都是建立在有关人性、人类历史、经济和力比多的总体理论之上的,都是建立在法律话语权力模式之上的。这个模式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权力是被占有的(被个人、被阶级或被人民);第二,权力从一个集中的源头自上而下流动(如法律、经济和国家);第三,权力是以*的(压抑的)方式加以实施的(如以制裁相威胁的禁制)。而福柯使我们注意到在国家、法律和阶级之外存在着的权力,他的权力模式与传统模式有三个基本区别:第一,权力是在运作的(exercised)而不是被占有的(possessed);第二,权力的运作方式主要是生产的( productive )而不是压抑的(repressive);第三,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是分散的(decentralized)而不是集中的(centralized)。(Bazilli,20 —21)后现代女权主义从福柯那里获得的启示是:福柯的权力形成学说并不是权力理论或任何传统意义上的历史,而是反理论的(anti —theory)。它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也不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更美好社会的蓝图,而是为我们提供如何看待既存理论的视角,以及从权力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方法。他提醒人们: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如何为统治他们自己服务的,人们又是如何通过制造真理的过程来管制他们自己的。总之,它不是去解释现实,而是批评别人在解释现实时所犯的错误,其批判矛头主要指向那些本质主义者(essentialist)。在有关权力的问题上,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认为,权力就是权威,是统治和剥削所有个人的权力;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则认为,权力就是统治阶级统治被统治阶级的权力;而后现代女权主义却把权力定义为分散的、弥漫的,而不是集中于某个机构或某个群体。过去,女性一般被认为是更看重事物,而不看重话语的,例如,她们更加关注的是低工资问题、强奸问题和溺杀女婴问题,而不太关注自己在历史文献中被置于边缘地位的问题。后现代女权主义主张在妇女运动内部实行一个“模式转换”,即从只关注事物到更关注话语。因为按照后现代主义的观点,话语就是权力。后现代女权主义批判了激进女权主义和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在性问题上的观点,认为它们这两派的观点都没有能够摆脱权力的压制模式,都把权力视为由某种机制和群体所占有的一种东西了。它认为,传统的压制模式是本质主义的;它的基本假设是:男性的性一般总是同暴力、淫欲、将对象客体化以及以性高潮为主要目标联系在一起的,而女性的性则与抚育、相互的亲密关系以及对非生殖器快乐的强调联系在一起,女性的性受到强迫的、暴力的、男性的性的压抑。这是一种本能加控制的模式。

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它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美文学硕士 毕业 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美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1 浅谈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摘要】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学派,它关注文学的社会 文化 语境,强调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的文学史,批判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学标准,并要求研究妇女作品的特殊性、谱写妇女作家的传统。本文着重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及解构男性中心文学的框架与建立女性主义诗学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英美派女性主义批评在女权主义运动中富有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美文学;女性主义;男性中心文学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运动而兴起的西方文艺批评新军。它以女性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性别和社会性别为基本出发点,以从边缘走向中心为行动纲领,其显著的特点在于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个人色彩。之所以把英美文学合在一起,是因为二者不约而同地对女性问题中的社会历史因素给予格外关注。另外,同为英语国家,女性主义批评者致力找寻的文学传统和艺术形象都集中在相仿的经典之中。 一、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深层背景和原因 以往所谓的文学传统一律以男性为中心,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也都被父权主义意识所统治。面对这种情况,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批评要具备普遍意义和有效性,无论如何都应该将女性意识包括在内,坚决动摇和解构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对现存的文化和制度进行总批判,整理提供掀起一场女权主义的文化革命。英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是从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而开始的。 这主要是通过考察、分析、审视男性文学中那些陈旧的女性形象。在男性本位创造的 神话 故事 中,女性总是以虚幻、美化或扭曲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是象牙女郎、安德洛美达、夏娃、潘多拉,是为男人享用而创造出来的尤物,是一种被动、缺乏自主能力的次等客体。在《性别政治》一书中,米勒特对D?H?劳伦斯、亨利?米勒、诺曼?梅勒和让?热奈特等男性作家的思想意识作了尖锐有力的批评和分析,指出这些作家的小说中有很多细节描写都把女性给非人化了。小说中描写的场景和过程全都是从男主人公的角度出发的,女性人物自始至终都处于被控制的地位,男性人物则是绝对的操纵者。 米勒特的分析说明,男作家正是通过这种夸张的描写,把男女之间的性关系表现为正常的政治关系,让女人处于屈从、附属的地位。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一书中指出,19世纪(乃至今日)占统治地位的父权主义意识形态把艺术创造力当成男性的一种根本优质,由于创造力被界定为男性,其结果必然是,占统治地位的女性文学形象也必然是男人幻想的产物,女作家们被剥夺了创造自我形象的权利,而必须努力遵照父权制强加在她们身上的标准。 吉尔伯特和格巴条分缕述地论证了19世纪的《不朽女性》是怎样被男人想象为虚无飘缈、温柔美丽的天使形象,认为从但丁的贝雅特里齐、歌德的葛雷特和玛甘泪一直到考文垂?帕特莫尔的《屋内天使》,理想的女性始终被视为逆来顺受、俯首帖耳和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一种创造物。她们还指出,在天使形象的背后隐藏着妖妇的形象,男人把女性理想化的对应面就是对女性的恐惧。她既给男人带来满足,又会使他产生厌恶。 女性主义者认为,男性中心的文学把性别推向边缘,让妇女成为文化的接受者,批评的功能在于揭露隐藏在作品中的男性沙文主义的真正面目。因此,女性主义者的首要任务是用批判的眼光审视男性创造的女性神话,作一种对抗性阅读,把根植于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识根除。文学批评一旦揭开了这些形象的政治含义和文本的性歧视,就能帮助读者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从而动摇父权制的根基,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建立女性主义诗学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一些实践 女性主义批评家们试图通过对男作家笔下诸多女性形象的考察、剖析和审视来解构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框架,但她们并不只满足于此,她们努力扩大批评的范围,拓展新的批评领域,确立女性主义批评原则,建造一座她们自己的文学宫殿,发掘被男人和社会所忽视的妇女文学传统,将批评的焦点对准女作家及其作品。她们要求拓宽妇女生活题材,创造一种崭新的、富有生命力的、迥然有别于男性文学的妇女文学;她们系统阐述女性主义批评原则以此肯定妇女的文学 经验 和社会经验;建构女性主义诗学,以此对传统的文学作品进行新的评价,重新书写文学史;此外,她们还对男女作家在文学传统方面的差异进行开创性的探索,对女作家的创作经验、想象及其创作手法等方面显示出来的不同倾向进行初步研究,对既存的批评观念和文学的道德性质进行深刻的 反思 和审视。 具体做法就是寻觅女性文学的传统,挖掘被埋没的女作家及作品。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丽娜?蓓姆指出,如果从已出版的文学史或文集来看,美国几乎没有一个女性大作家,而主要的小说很容易发现,早在移民时期,女作家就开始活跃了。到了19世纪中叶,在销售和品种方面,女作家已在美国文学史上占了重要位置,连霍桑那样的名作家都免不了担心自己的读者会被女作家吸引过去。然而,这些女作家在文学史上却名不见经传,因为文学史对她们不屑一顾,认为女人不能算是作家,其作品也够不上载入史册的标准。 正是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批评标准将女性作家长期摒弃于文学史外。因此,女性主义批评家的任务之一便是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审视整个文学史,发掘被埋没或受冷漠的女作家的作品,纠正男性传统对之的错误理解,寻觅女性文学的传统,重铸文学批评的 方法 。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承认一个女性文学的传统存在,但它时时被迫中断,妇女文学的发展呈间歇状态,直到19世纪以后才能较清楚地看到文学创作的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女性文学传统。 相对于世界文学的发展,这一女性文学的传统无疑是十分短暂的,并且以阿弗拉?贝恩为代表的19世纪初期的妇女创作又被男性的文学批评排斥在文学范围之外,故导致妇女文学传统的难以发现。尽管有着种种困难,但妇女文学传统的存在是无疑的。伍尔夫认为她自己的创作也是沿着这条女性先辈开拓出的道路而进行的,这条道路是许多年以前开辟出来的,动手的有芬尼?伯尔尼、阿弗拉?本、哈利?马提诺、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许多著名的女人,以及许多无名的和被忘记的女人,曾在我之前修缮着这条路以使之平坦光滑,并且调整着我的步伐。 所以,当我写作时,我的前面只有极少一些物质障碍。伊莱恩?肖瓦尔特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家中最为活跃、影响较大者之一,她倡导建构独立的妇女文学史和女性文学经典。 三、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反思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灵活地吸收了西方流行的各种批评方法,容纳了生理学、人类学、现代心理学和美学等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呈现出一个多元开放的体系。女性主义批评不为单一的方法所左右,从语言、心理、文化等多角度解构男性中心的意识形态,达到建立女性自身的价值标准与独特文化的目的。 然而,玛丽?朴维在其文《女性主义与解构批评》里声称:“‘女性’仅仅是社会的产物,不具有自然的基础,即‘女性’是一个术语,对这个术语的界定取决于它所被讨论的语境,而不取决于某些性器官或社会经验”,“‘女性’反映不了完整的自我,因为特征是有所联系的,‘女性’仅仅是同‘男性’相对照时获得的临时定义的一个位置。”如果性别角色完全取决于话语,这一话语又时刻处于变化和解构之中,两性的意义缺乏稳定性,那么女权主义批评家和理论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支点。如果放弃了对社会性别的界定,要求女性正当权益的斗争就失去了理论基石。 她因此呼吁,女性主义不能忽视女性受歧视的社会现实,不应该消解主体,反倒更应该加强对现实的斗争策略的研究。 综上所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20世纪6O年代末兴起于欧美的新女性主义话语的一部分。它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与实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对父权制文化给予了尖锐的批判;而且还突破了理论话语惯有的表述方式,使历经沧桑的女权思想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得以理论化,并进入了理论话语的中心,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摆脱异端与边缘的地位,转而成为当代理论话语的重要一维,促进了西方理论话语的转型。当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探讨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深入的发掘。 参考文献: [1]英美派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论莫文斌,罗艳《求索》2005(02). [2]试论20世纪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流变及其影响《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2(02). [3]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本土化历程及其问题[J].魏天无外国文学研究,2011(06). 英美文学硕士毕业论文范文篇2 论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要适应新世纪英美文学教学的发展,满足21世纪外语人才的需要,高校必须改变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不断加强英美文学教学改革,构成合理的学科梯队。本文从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和英美文学的 教学方法 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一、英美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效提高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字语言形式。语言文字经过大师们的加工酝酿,便具有了鲜活形象的生命力,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经典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因为文学作品中饱含生活气息,使人们更加易于接受,所以成为教学的典范和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引入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背景的了解和对英语语言艺术的浓厚兴趣。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结合其中的优美的语句段落让学生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感悟单词和语法的实际应用,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基本的英语常识,还通过对作品内容的了解进一步开拓了自己的文化视野,了解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从而使自己的个人修养和文化情操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欣赏、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学习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在不同程度上了解英美国家的发展历程,感受英美人民的生活现实,可以让学生的 思维方式 和修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文学作品是作者优秀思想的结晶。通过阅读作品,我们可以和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流。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寄托于文字之中但精神无限延展。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力,对作者表达出的中心思想从不同角度加以揣摩,从而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体验、滋润了我们的心灵,是我们的眼界进一步拓宽。在英语教学上,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对作品内容进行赏析,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英语语言的理解能力。 对于同一篇作品,学生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展开讨论,抒发自己的见解,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潜藏着未知答案的文本空间,由于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能够自己理解自认为正确的看法,主动去通过作品对作者进行评判。他们主动对话作者、质疑作者甚至否定作者,在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中,逐步养成敏锐的感知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的真正意义也正在这里。 二、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在我国的英语专业教学中,英美文学教学还保持着传统的泛读化教学方式。文本资料以教材上的为主要对象,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教材,把重点在黑板上罗列出来,学生阅读仍然是次要的。英语教师往往背负着较重的教学目标,对教材的讲解也只是一遍而过,而教材对于英美文学的选取也受篇幅所限往往节选某一段落,对于英美文学的分类和评价往往比较混乱。 在英美文学课程中,由于教材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历史年限跨度长,文学流派和创作风格不一,英语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和作品中心思想无法得到全面展现。这使得学生们的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也无法全面展现作品中蕴涵的宝贵精神财富,只能针对几个关键的词汇和语言点重点讲解。 所以,现实中英美文学与课往往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漫无目的讲,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听,麻木地记词汇。随着民间国际交往的不断扩大,英语专业教学中通过英美文学阅读引导学生提高 英语学习 效果,提升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已经成为当下学术界的共识。 目前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在课堂上,教师对于教材中的英美文学理论部分的讲述过于冗长,使学生们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学生们对这一部分的课堂内容只是被动地接受,自己不会动脑去思考有关作品的问题。教材选取的作品与文史理论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其次,英美文学课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无法完整摘录某一文学作品,只能有选择地节选作品中的关键段落,而对作品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作品的发生背景、人物介绍也变得残缺不全,学生初次接触作品很难深入阅读下去,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三、英美文学的科学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 英美文学课是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的,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具体的授课方式上,要考虑到学生们对英语的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水平逐步提高讲课层次。例如,在学生刚入学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英语读本培养他们的 英语阅读 习惯,等他们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准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再给他们安排英语作品的原著阅读赏析。只有阅读英美文学原著作品,才可以看做是真正意义上的英美文学 教育 。学生有了一定的原著阅读经验,可以在课堂上适量增加阅读量,逐步提升学生们的英语阅读水平。 (二)通读原著 开设英美文学阅读课的目的是全面掌握英美文学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特色。只有将英语原著通读下来,才能充分体会到作品的语言特色、思想脉络和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目前我国英美文学教材只是节选作品的某一章节,断章取义,不利于学生整体理解作品。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尽量通读原著全文,全面体会作品思想内核,有条件的也可以横向扩展,多读一些相关作品,从更广阔的角度试着去理解作品,一定能收到意料之外阅读效果。因此,教师要向学生强调通读整本书的重要性,并布置写 读后感 ,督促学生完成任务。 (三)向学生推荐作品 英语教师在教授英美文学课时,除了教材上节选的内容外,还要积极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向他们推荐一些通俗易懂、可读性强的英美文学作品。例如英语典籍《圣经》、英国史诗文学《贝奥武夫》、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等等,都是一些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读来让人兴趣盎然,学生们课余饭后可以认真的深入进去进行精读。 (四)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英美文学作品阅读不能仅仅当做消遣,教师要要求学生每读完一篇作品都要写出心得。只有这样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加强体验,在写读后感时重温对作品的个人理解,从而加深了最作品的认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读后感中看出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是否充分?认识角度是否恰当?指出他们的不足,引导学生重读作品相关章节,纠正错误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分析能力。此外,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写论文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通读作品,加深认识。 (五)让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反串角色,让学生主导课堂教学,扮演老师的角色在讲台上为大家讲解分析教材。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记忆。从而避免了其被动接受知识养成的惰性。这样做一方面强化了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去对作品内容进行学习、记忆,对作品的印象进一步加深,促使他们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对作品本身或作者相关资料进行搜集、检索,将之作为教科书的有益补充,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上,只有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英美文学教学方法,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一颗火热赤诚的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满足新时期对外语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恒.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文学课程教学设计[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5). [2]董梅.英语教学中导入经典文学阅读的创新型教学研究[J].前沿,2012,(10). [3]张春开.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英语教师,2012,(4). [4]章洁帆.论文学性在综合英语课堂上的体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2).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分析。在我国也认识到,先讲女权是不行的,也要讲性别分析。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深。在国内目前多用女性主义,用性别研究两性权力有深层次的意义,而且用女性主义也容易让人们接受。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有四种流派: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妇女的不同需求。 ①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玛丽·沃斯通克拉克拉特《女权辩护》,约翰·穆勒《妇女的屈从地位》传统观点认为女人智力低下,认为他们没能力从事政治社会事务。而女权主义认为人人都有理性,都有权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其理论根源于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其缺陷为a.没找到男女不平等的原因,没有实现平等的途径,只是从人性上呼吁显得苍白无力b.没看到在男人社会中也有等级差别,同一等级的男女是平等的,没有用阶级观点分析问题。c.没有看到私域的男女不平等。 ②马克思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贝贝尔《妇女与社会主义》,他们认为,自由主义的女权主义把争取妇女平等诉诸于人性是靠不住的。而认为男女不平等是由于经济的不平等,经济问题解决了,男女问题也解决了。但这种观点,把问题简单化了,经济解放固然是妇女解放的条件,但经济问题解决了,妇女解放也不一定能实现。马克思义的女权主义指出了经济落后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原因,其缺点在于夸大了阶级,经济的作用。 ③激进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盖尔·鲁宾《走向妇女人类学》,凯特·米利特《性政治》他们认为,妇女的从属地位不是经济压迫的结果,而性别制度才是根本原因,特别强调性的不平等。他们认为,男人通过性在社会各方面对女性加以控制,他们反对父权制,家长制,认为这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男从先是统治女人,然后才统治被统治阶级)。其缺点在于夸大了妇女的优越性,认为女人生育与性欲的特点表明了女人更关怀,更广泛。这又陷入了本质主义,与认为男人天生优于女人无本质区别,这会导致女权主义是理论,女同性是实践的恶果。 ④社会主义的女权主义 代表作:朱丽叶·米切尔《妇女,漫长的革命》这一理论认为妇女受压迫有四个关键因素:a.经济地位低下b.生育的负担c.性的差别d.儿童的社会化。并认为四个环节的解决缺一不可,任何单方面的完成都不可能使妇解放。 女性主义关怀:女性主义关怀是伦理学的内容,有女性主义论理学,它是与“关怀伦理学”(Ethics of Care)及“关怀模型”(Caring Model)相对立,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生命伦理学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批评。审视女性主义对生命伦理学的批评,对照和比较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我们发现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和内涵,确实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如能互补,将对伦理推理和伦理难题的解决,提供较好的伦理理论和实践方法。

红字女权主义毕业论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谈交际法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3、论Internet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4、试谈简笔画教学法 5、试论英语教学的情景创设 6、谈如何建立一个轻松活跃的英语课堂 7、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8、双重活动教学法中跨文化教学 9、外语教学的和谐气氛与有效交际 10、第二语言习得与幼儿英语教育 11、试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2、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3、完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4、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问题 15、兴趣活动交际 ---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6、论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 17、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动机因素 18、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法初探 19、中西方文化差异——小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0、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引入 21、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22、EFL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提问与课堂互动 23、EFL课堂师生互动中的错误纠正 24、试论运用“发散思维”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5、素质教育与小学英语教学 26、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27、论英语素质教育在落后地区县乡小学实施的困难 28、试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29、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30、浅议农村小学提高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31、素质教育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现 32、谈现代小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33、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 34、非智力因素在小学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35、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及其实践思路 36、论我国与美国的外语教育及改革 37、浅谈禁忌语和委婉语之关系及各自用途 38、英、汉价值观念与礼貌用语 39、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40、试谈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 41、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语言体现 42、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43、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翻译 44、浅谈如何综合选用直译和意译 45、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 46、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探索 47、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48、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 汉英翻译中的“求同存异”原则 49、如何发挥电教设备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50、浅议外语电化教学 51、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2、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关系 53、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54、英语教学中的语言焦虑及解决策略 55、简笔画—英语教学中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 56、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策略和技巧 57、电子辞典与英语教学 58、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 59、母语在基础教育各阶段中的作用 60、试论如何提高大班课堂教学的效果 61、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 62、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少儿英语教学 63、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 64、英语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以及补差方法研究 65、英语词汇教学方法探讨 66、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评估方法研究 67、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68、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69、方言对学生英语语音的影响 70、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71、英语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72、小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 73、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4、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5、教师教学行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76、小学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研究 77、教学法实践调查报告 78、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79、网络时代如何学好英语 80、家庭教师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利弊 81、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82、小学英语课堂上的Daily Report 83、中外教师课堂提问方法比较 84、中外教师课堂鼓励性用语比较 85、中外教师对学生总体要求之比较 86、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法原则 87、浅谈交际法语言教学的模式 88、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作业布置法的实践和研究 89、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英语课堂 90、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大胆的外语学习倾向 91、英语教学中汉文化的参与和渗透 92、试论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93、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94小学生英语听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95、培养和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方法 96、巧用传媒资源优化英语教学 97、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思想在指导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98、浅谈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艺术 99、低龄英语创新教学模式的尝试 100、肢体语言在低龄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1、英语课堂“交流—互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0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103、初等教育(英语方向)专业的大学生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技能) 104、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105、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06、简笔画-英语教学中简单高效的教学手段 107、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少儿英语教学 108、教师教学行为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109、小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110、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11、试论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发展前景 112、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3、浅谈英语教学基本环节的实施 114、谈英语学习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115、谈课堂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116、谈教师与课堂活动中的角色 117、谈简笔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8、如何实施英语交际教学法 119、如何在英语学习中排除汉语的干扰 120、如何组织好课堂的教学 121、如何设计情景教学 122、优秀语言教师素质--专业学生的观念调查 123、浅谈“pairwork”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24、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交流 125、多媒体英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26、英语教学活动中作业布置法的实践与研究 127、论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师生互动 128、英语教学中汉文化的参与和渗透 129、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130、On the Practical Ways to the Improvement of Four English Skills in primary School 131、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132、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133、How to assess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134、The art of questioning in English class 135、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English teaching 136、Micro-teaching and Student Teacher Training 137、On English Test Design 138、Question-Answer Techniqu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eaking Ability 139、On Bilingual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140、How to Design Questions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141、New Concepts of Modern English Teaching求采纳

一、文学 1、一个值得同情的复仇者 --- 评希思克力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2、小议《红字》中红字的寓意 3、试论马克�9�9 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4、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5、“罪”与“罚”的对立统一 --- 浅析《红字》的主要人物 6、一个复杂的人 --- 《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克后性格分析 7、论《呼啸山庄》 --- 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8、一人分饰两角 ---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9、思嘉的精神家园 --- 陶乐 10、是母亲,还是情人 --- 论《儿子与情人》中莫雷尔太太的任务性格 11、善恶交织的心灵挣扎 --- 透过小说《威廉�9�9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9�9坡的善恶观 12、五颜六色的语言世界 --- 论英汉语言中的颜色与颜色词 13、恐怖与美丽 --- 浅议爱德加�9�9艾伦�9�9坡的恐怖小说 14、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任务的两面性 15、爱的超越 --- 浅析《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性的描写 16、《简�9�9爱》中的女权思想评析 17、死亡,人生永恒的主题 --- 《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神》与《死之念》之比较 18、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9、The Charm of Lady Chatterley 20、奏响生命的新乐章 --- 浅析艾立丝�9�9沃克的《紫颜色》 21、安诺波佩 --- 南太平洋上美国社会的幻灯片 22、站在传统和现代之间 --- 《荆棘鸟》和《穆斯林的葬礼》的比较赏析 23、Domby and Son --- the Portrait of a Capitalist 24、“女权主义”运动与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25、从《苔丝》看哈代小说的悲剧意识 26、谈简�9�9爱的叛逆性格 二、教学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中学外语教学:问题与思考 3、谈交际法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 4、论Internet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 5、试谈简笔画教学法 6、试论英语教学的情景创设 7、谈如何建立一个轻松活跃的英语课堂 8、重视语篇结构分析,提高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质量 9、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0、双重活动教学法中跨文化教学 11、高中生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 12、外语教学的和谐气氛与有效交际 13、第二语言习得与幼儿英语教育 14、试谈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15、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6、完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7、搞好语篇教学,培养阅读能力 18、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问题 19、兴趣活动交际 ---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20、论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 21、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动机因素 22、中学英语情景教学法初探 23、浅谈如何使用新编英语教材,搞好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 24、中西方文化差异1: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词汇学 1、运用“发散思维”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现代英语词汇迅速发展的源泉 3、网络英语的词汇类型及其特点 4、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 四、教育学 1、素质教育与中学英语教学 2、英语学科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3、论英语素质教育在落后地区县乡中学实施的困难 4、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5、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6、浅议农村中学提高英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7、素质教育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实现 8、谈现代中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9、如何在英语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 10、非智力因素在中学学习中的作用及其培养 11、论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及其实践思路 五、语言学 1、论我国与美国的外语教育及改革 2、谈谈英语委婉语 3、矛盾语言中的和谐与统一 4、广告英语的文体特点 5、浅谈禁忌语和委婉语之关系及各自用途 6、英、汉价值观念与礼貌用语 7、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8、试谈英语教学中的交际性 9、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语言体现 10、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11、中学词汇教学之我见 12、论大学英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六、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七、翻译 1、文化差异与英汉习语翻译 2、浅析《虞美人�9�9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三中英译 3、浅谈如何综合选用直译和意译 4、中国特色新词的英译 5、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探索 6、英语习语的翻译技巧 7、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 汉英翻译中的“求同存异”原则 八、电化教育学 1、如何发挥电教设备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2、浅议外语电化教学 3、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看这个:《天使与魔女— 对《红字》与《我在霞村的时候》的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的诊释与比较》是知网上的一篇论文呢,要的话留邮箱我给你发过去,你再自己改改就有了。摘要: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与我国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分别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饱满的女主人公形象, 与此同时, 两部作品又都是关于女主人公在特殊的情况下失去贞洁后的境遇与反抗,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两人在相似逆境中所表现出的性格的双面性—一面为天使, 一面为魔女。本文将从女权主义思想的角度出发对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的形象进行重新的论释与比较, 从而展现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男权社会统治的反抗。

红字的女权主义角度写论文好。《红字》是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八五O年该书问世后,霍桑一举成名,成为当时公认的最重要的作家。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女权主义比较毕业论文

加我可以帮你

如果要进行论文写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区别应该说“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不仅仅是在提法上的区别。“女权主义”是更早期的译法,针对当时的女权运动,争取妇女合法的投票、工作、参政权利等,而“女性主义”的提法是在妇女权利运动取得一定效果后,强调女性自身的价值、身份、地位,强调女性的特质与独特的体验。简言之,“女性主义”较“女权主义”意义更广,也更为广泛采用。2.女性主义研究的发展过程女性主义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主线的,但在主线的发展中有许多支线。主线的研究是a 对男权的否定,争取女性权力——b 认为两性完全平等,落入将女性规训为男性的窠臼——c 强调女性的特质与独特体验但当过分强调女性特质时,又容易落入男性中心主义的圈套,等于兜了一圈又转了回来。所以说,女性主义仍然是在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有多个流派,如英美女性主义、法国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极端女性主义等等,没有盖棺定论式的体系化结论。3中西方女性主义的现状女性主义是又西方源起,国内主要是吸收与本土化的过程。针对论文而言,建议立足于国外的理论研究。如果在对女性主义研究的初期,建议先看法国女性主义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因为相对来说是一个有逻辑有联系的体系,有也较多的文本与理论支撑。西蒙·波伏娃、朱莉娅·克利斯蒂娃、 露西·艾瑞格瑞、埃莱娜·西苏的东西是一定要看的。女性主义的发展因为女性主义学者各自所处的地位、种族、阶层等各有区别,但反对男权压迫、寻求女性平等的主旨是相同的,只是各有各的践行办法与理论主张。4.论文建议a 可以针对女性主义学者对男权学者如弗洛伊德、拉康、福柯等的理论异议作出自己的判断与鉴定;b 可以针对女权主义文学、影视作品,如伍尔夫、陈染等的作品进行女性主义的分析;c 可以就两个女性主义流派进行比较性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上是看个人意见,希望能有所帮助。女性主义是一个内涵很广的研究范畴,只要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深入看下去就会发现自己希望探究的内容的。祝论文顺利。

你可以分类些最好写成议论文。知识女性,家庭主妇型,事业型,还是两者都不是从广义到狭义。从东方到西方。从性格到人品都可以写

选材分量太轻。一般西方文学中的女权绕不开《美狄亚》的,这是最早的“女性态度”。论文最好写的是谈发展,但是不出彩,容易平庸。从《美狄亚》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文学中的女权在经历一个悄悄瓦解的过程(实际不一定是这样,但是你要找一个论点,只要言之有理,说什么论点都行)。女权的内核在逐渐萎缩,表达方式也更加温和。简单说,文学中的女权(实际意义上的女权)没落了。 然后,引用些特征明显的著作(要明确的是你找的材料中女权的表达一定要越靠近现代越弱),证明你的论点。然后,引申,为什么会这样?这样好不好?(论述)然后,收尾,女权没落了。女人没落了么(等等一系列废话)。 然后等着老师夸。

飘女权主义本科毕业论文

《 Float 》 , is my favorite the beauty of si brave strong, like the rui especially of tactful is resolute, like the outside of the meilanrui soft inside the beauty of si this person thing, my felling is self-contradict, is to dislike the but again and have to respect and admire is a person for having the character very much, loving two men in her whole life, but she didn't an is an understanding she understands the rare gift of a, that she will not love him;If she understands the rui especially, that she will not lose always is to be ungrateful to the rui especially of, she is just not to stop the rare gift of prince- a who make track for oneself's in a is just to think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loves by herself that the rare gift of a have, she just does a gorgeous clothes, letting rare gift of a put on, being in love with him and fact is, she love just that her, I am to have to admire of, admire her strong, admire her to the persist of land, admire her ability under the education that that in environment under let go of before be subjected to the farmland stem live, admiring the speech that she can neglect the society but founding own life contain a few souls, an is her mother is a madam with expensive very able and gentle and soft typical model, is the person who she respect and admire most .But, mother typhoid for saving the person but ising infect, , is her more than ten in the last years favourite of person- a rare ability stands up in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s, have very greatly a part of reason is a rare gift of a .She the rare to a gift persists have a, is the meilanli .More than ten years that struggle together in, the meilanli has already become her life in the indispensability of a feel that the beauty of si is like a child, persisting to the thing that oneself want unusually, but to the thing that oneself own but disdain to on attend at try very hard to make the oneself happy, a push the happiness to leave constantly again, push the lover toward beauty of si is loving is a rare gift of a , but,a rare gift but don't want like the rui to especially say of, the rare gift of a is a gentleman, just wasing born in an and he inharmonious still uses the rules of the game of the old world life, will bump only beauty of si doeses not understand the a to hope the gift, so she loves him, think that exhausted whole wayses get him, but when she recognize pure he, she did not love him any beauty of si is a contradictory body, can have again who not is a contradictory body?She is in the life of road up all the way walk, be when she face the difficulty, she chooses the accolade, be when she face the responsibility, she chooses to carry, can be she face loving choice is, at first, he choose to hoodwink the oneself, being her to recognize finally pure, to face, but is already the hour already she, at incapable is a dint, will tell the oneself, tomorrow is new day, everythings will like tomorrow, the Tomorrow is another is all an in the whole story full of fire, be filled with the person of the will to enjoy most of, would be her this" Tomorrow is another day.".Was filled with the hope forever, be filled with the will to fight, can never give up, can never spirit, the most worthy of I , whenever I meet the difficulty, mood not good, I will tell the oneself then:" Tomorrow is another day.".The another in book make the female that me admire very, would be the meilanli .She is an outside soft inside just of female, she almost owned the whole virtue that female can if the rui especially says of, she is a that a handful of expensive madam that he saw is strong, she is patriotic, she uses her heart love nearby all her husband fight, she silent in the rear guard the hon, do the business of her what lies in one's power, be the north guy to beat in the city and she again soon about to deliver child, she still the town settle, being the next stem of the her body infirmity and nobodies to live soon didn't When the rice eat, she similar to beauty of si , let go of past education for be subjected to and sense of superiorities, trail weak of body next stem live, be she see the beauty of si kill a north guy, she did not be rattled, but help to bury the corpse, searching the money, wiping the blood stain, being the war finally end, north guy soldier whom she hate bitterly before arriving at her door request to look after and themselves also have no excessive food, she still fulfil her ability the ground helped them, because she hopes to also have the north guy woman of a good heart afar to her just at homing a rice of husband strong female, the but again is a such gentleness kind and persists the ground to believe the rare gift of beauty of si and a's, even someone see with own eyes they hug together, also persisting the ground to believe them, protection si knows perfectly well pain and sufferings that own body can't bear again to grow, but persist the ground to want to hope the gift to give birth to a child for the a again, end leave she loved the close relatives of the really too great, looking at themeilanli, make me thought of much more Chinese ancient times females of, they are also such dociles, work hard in spite of criticism, assist husband and bring up children, then silent unknownly old go to and depart from this the whole book, I is a rui for the person that like most is brave and persists, he can love the beauty of si so and deeply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wants to protect the beauty of si , the doter si beauty, look after the beauty of si, let her everything feel happy, but the beauty of si says, again the time that eternal love also will dub out, but his love, drive beauty of si, drive rare gift of a , was dub out by the adherence that the si beauty is stupid heart, his daughter leaves him, his heart, return any further not to says, he has always been to have no that patience shear the ground pants and sew and like, then tells the oneself this is similar to lately, just deceive yourself as well as is ground, return and don't go to any further, even make allies, the top still stays the crack, is not originally any further that.《飘》,是我最喜爱的书。喜欢斯佳丽的勇敢坚强,喜欢瑞特的机智果断,喜欢玫兰妮的外柔内刚。对于斯佳丽这个人物,我的感觉是矛盾的,是讨厌却又不得不敬佩她。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物,她一生中爱了两个男人,而她却没一个是了解的。如果她了解阿希礼,那她就不会爱他;如果她了解瑞特,那她就不会失去他。她一直以来是辜负瑞特的,她只是不停追寻着自己梦中的王子——阿希礼。她只是把自己爱的特点认为阿希礼有,她只是做了一件华丽的衣服,让阿希礼穿上,而后爱上他。而事实是,她爱的只是那件衣服。对于她,我是不得不佩服的,佩服她的坚强,佩服她对土地的执着,佩服她能在那中环境下放下以前所受的教育下田干活,佩服她能不顾社会上的言论而开创自己的事业。她生命有几个灵魂,一个是她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能干、温柔的典型贵夫人,是她最敬佩的人。可是,母亲为了救人而被传染伤寒,去世了。另一个,是她十几年来最爱的人——阿希礼。她能在逆境中站起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阿希礼。她对阿希礼是异常执着的。还有一个,就是玫兰妮。在一起奋斗的十几年里,玫兰妮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我觉得斯佳丽就像个小孩子一样,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异常执着,而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却不屑一顾。一面在拼命让自己幸福,一面又不断地把幸福推离,把爱人推向深渊。斯佳丽爱的是阿希礼,可是,阿希礼却不要她。就像瑞特说的,阿希礼是个君子,只是生在了一个和他格格不入的时代。他还是用旧世界的游戏规则生活,只会撞得一鼻子灰。斯佳丽不了解阿希礼,所以她爱他,想尽一切办法得到他,而当她认清他时,她再也不爱他了。斯佳丽是个矛盾体,可又有谁不是矛盾体呢?她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路走来,当她面对困难时,她选择迎接,当她面对责任时,她选择担负,可当她面对爱的抉择是,起初,他选择蒙蔽自己,当她终于认清,要面对时,却已为时已晚。而她,在无能为力时,就会告诉自己,明天是新的一天,明天一切都会好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她在整个故事中,都是个充满生气、充满斗志的人。我最欣赏的,便是她的这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永远充满了希望,充满斗志,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绝望。这份精神,是最值得我学习的。所以,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不佳时,我便会告诉自己:“Tomorrow is another day.”。书中另一个使我十分佩服的女性,便是玫兰妮。她是个外柔内刚的女性,她几乎拥有了女性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德。正如瑞特说的,她是他所见过的少数贵夫人中的一个。她是坚强的,她是爱国的,她用她的心爱身边所有的人。当她丈夫打仗时,她在后方默默守侯,做她力所能及的事,当北佬打进城而她又快要临盆时,她依然镇定,当她身体虚弱而没人下地干活快要没饭吃时,她和斯佳丽一样,放下过去所受的教育和优越感,拖着虚弱的身体下地干活,当她看到斯佳丽杀了一个北佬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帮着掩埋尸体,搜查钱财,擦拭血迹,当战争终于结束,她痛恨的北佬士兵来到她门前要求照顾而她们自己也没有过多粮食时,她还是尽她所能地帮助他们,因为她希望在远方也有一个好心的北佬女人给她正在回家的丈夫一口饭吃。如此一位坚强的女性,却又是如此的温柔善良和善解人意。她执着地相信斯佳丽和阿希礼,即使有人亲眼看见他们搂在一起,也执着地相信他们,保护斯佳丽。她明知自己的身体无法再承受生育的痛苦,却执着地要再为阿希礼生个孩子,最终离开了她爱了一辈子的亲人们。真的是太伟大了,看着玫兰妮,使我想到许许多多的中国古代女性,她们也是如此的善良,任劳任怨,相夫教子,然后默默无名地老去、死去。整部书中,我最为喜欢的人物就是瑞特。他勇敢、执着,他能那么深地爱着斯佳丽十几年不变。他想保护斯佳丽,宠爱斯佳丽,照料斯佳丽,让她事事称心,而斯佳丽却拒绝了。他说过,再永恒的爱也会有磨光的时候,而他的爱,是被斯佳丽,被阿希礼,被斯佳丽愚蠢的固执磨光的。他的心,死了。当他女儿离开他时,他的心,再也回不来了。他说过,他从来没有那个耐心把剪碎的裤子缝好,再告诉自己这就和新的一样,自欺欺人罢了。碎了就是碎了,再也回不去了,即使修好,上面仍然留有裂缝,再也不是原来那条了。瑞特是个复杂的人,他有良好的家世,但却仍和旧时代格格不入,他有锐利的眼睛,可以在乱世找到自己的处身之道,他对国家有热情,即使他明知必败无疑,却仍在最后关头入了军。他爱斯佳丽,但他更了解斯佳丽,所以他从不说,只是通过行动表达,而斯佳丽却从来不想去了解他。最后,他绝望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他再也没有勇气再去尝试,他累了。《飘》绝对是部值得再三品味的好书,文字优美,情节跌荡起伏、扣人心弦,虽然其中由于作者的主观因素,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评价并不客观和全面,但以文学角度来说,这绝对是一部绝世佳作,值得一看。备注:中文后几段英文好像没有翻译,宁外《飘》英文名应该是《go with wind》

美国现代女作家马格丽泰·密西尔的长篇通俗小说《飘》是她生前发表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小说,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十几年间的南方肇嘉州(Georgia,今译佐治亚州)为背景,以一个种植园主的女儿郝思嘉(Scarlett O Hara)为核心人物,通过郝、卫、方、汤等几个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美国南方各州在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位女性典型思嘉,她被南北战争的疾风暴雨摧毁了庄园,自身又不甘沉沦和毁灭,靠自己的努力和挣扎,最终成为新兴的资产者。同时,她与卫希礼(Ashley Wilkes)、白瑞德(Rhett Butler)、韩察理(Charles Hamilton)和甘扶澜(Frank Kennedy)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纠葛。这部小说1937年获普利策奖,发表六十多年来仍然是全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小说改编后的电影《乱世佳人》更是风靡世界,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的精彩演绎,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在受到无数读者青睐的同时,《飘》也受到不同流派的评论分析,尤其是女性主义批评兴起后,国内一些学者就女主人公郝思嘉的形象进行了大量女性主义分析,认为小说赋予女性中心地位,男性被掩盖在女性的光辉下。他们认为作者对以媚兰为代表的传统女性,给予了赞美和怜惜,对以思嘉为代表的叛逆者,寄予了殷切的希望。他们把思嘉看成是一位颇有现代女性意识的新女性,敢爱敢恨,勇于冲破礼教的性格和不甘于附属地位,大胆向男性世界挑战,给小说增添无穷的光彩。我同样以女性主义理论来审视这部小说,却得出了不太一样的结论:我认为虽然思嘉的形象含有一些貌似女性主义的因素,但是作者以及思嘉的形象仍然没有脱离男性话语中心的语境。一、对思嘉是否含有女性意识的解读小说发生在“南北战争”这个恢弘的背景下,人物命运带上了很厚重的色彩。我暂且撇开战争赋予女主人公要表现的伟大历史意义,因为思嘉从来就没有认真的思考过战争的意义,她一直认为“战争是男人的事情”,跟她主观一点关系都没有。思嘉是陶乐种植园主的长女, 从小接受着母亲和麽麽大家闺秀的传统信条的教育,但是叛逆的思嘉却只学会了如何“装出一副天真烂漫的面孔,借以掩饰一种精明锐利的目光”来吸引男孩子。她16岁登上人生舞台,到28岁时孑然一身,十二年间嫁过三个丈夫,两度守寡,生养三个孩子,为“振兴家业”曾经大干一番,成为19世纪美国的“乱世佳人”。在外人看来这么不平凡复杂的经历,其实对思嘉而言不过是要追求心中的两件东西。在小说的最后,瑞德清楚的说出:“……自从我认识你的时候起,你一直都要着两件东西。一件是希礼,还有一件就是要有很多很多的钱,以便你可以吩咐整个世界都到地狱里去……”(p1231)前者代表着思嘉对爱情的追求,后者代表着对物质的占有。这就是思嘉,一个很实际的女性,实际得就像一个任性而倔强的小孩子,为了要占有某件东西而固执的追求着。这两件东西既然是思嘉一直追求的,那么从追求过程我们可以很好的看出思嘉的思想意识。一般认为,思嘉这样一个生活在传统保守南方社会的女性能执着、大胆、独立的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是很另类的,这不正可以证明她极具女性意识吗?不,如果一定要说是,那也是不完全的女性意识。女性主义极力推崇女性要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欲望。他们认为女人是不确定的,流动的。但女人不是盲目的,她一定要知道自己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正如前面所说思嘉是一个直接而实际的人,麻烦的事她都不会去想。她想要的未必是她真正需要的,她不愿意去想的正是她必须去想的。所以思嘉的追求随性且执着,却有些盲目。而我认为这种盲目恰恰否定了她具有自觉的女性意识。思嘉对希礼的爱“跟情欲和结婚都没有关系,这是一种神圣的爱,美丽到不可名状”。思嘉从十二岁那年看见卫希礼以来就“怀着一种罗曼蒂克的女学生式的热情”深深的爱上了他。她为希礼做过很多事,最赋予牺牲精神的要算在战争中答应他照顾媚兰了。因为她一向憎恨这位情敌,按照她的思维逻辑,正是由于韩媚兰的介入才使她不能得到希礼的爱情。然而她还是答应希礼好好照顾她,因为“无论卫希礼要求她什么,她都可以答应”,“为了卫希礼,她是可以牺牲任何东西的”。为了忠实于她对希礼许下的诺言,思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战火纷飞的饿狼陀,她不顾个人安危,照料分娩的媚兰;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带着媚兰和孩子逃回陶乐,并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照顾她们母子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牺牲精神!然而,大无畏的牺牲并不能说明思嘉有多么崇高,为了照顾媚兰不能回陶乐的时候,她不只一次的咒骂“天杀的媚兰”,她能坚持并不是因为她对媚兰怀着无私的爱,仅仅是因为爱屋及乌。思嘉对希礼的感情是执着的。但是,思嘉这么执着的爱在我看来有些盲目,因为她不懂对一个人的爱和能使两个人能真正在一起的爱是不一样的。她凭着一见钟情就喜欢上了希礼,并把那当成是对他最纯洁神圣崇高的爱,为他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她固执的认为希礼是爱他的。其实希礼多次向她表明了自己的感情。希礼爱她,是爱她的勇敢、热情、顽强、烈火,因为这是希礼自身不具备的,他深知在动荡的社会里,思嘉的这些品质才能活得更好。他不具备,所以他爱她的品质。但这不是能够将两人联系在一起的爱。希礼和媚兰的结合才体现了那样的爱,希礼的话很有道理:“你所要的男人必须要他的全部,必须是他的身体、他的感情、他的灵魂、他的思想,一概都在内。”“她(媚兰)是像我的,是我的血统的一部分,我们能互相了解的……除非两个人彼此相像,否则结婚就决不能有平稳的日子。”(p139)这道出了爱的真谛:彼此了解才能有真爱,才能结合在一起。思嘉不了解希礼,她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爱上希礼,也没有真正的了解过希礼。她偷看希礼写给媚兰的信,只是为了想要看看“他究竟有没有感情热烈的书信写给他的妻”,她根本不懂“希礼这套难以理解而且干燥无味的思想”,无法读完他的信。所以她不明白希礼爱她却为什么和媚兰结婚,最后当她明白自己爱的是瑞德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她对卫希礼的痴迷不过是少女对白马王子似的梦幻,但她始终也没弄明白为什么不爱希礼而深爱着瑞德。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幻想里,所以思嘉还不具备现代女性对感情的准确认识的意识。思嘉对钱的追求也是这样的。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一文中深刻的指出:生产、生育、性和儿童的社会化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指出妇女要投入到社会生产中。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也谈到:“只要妇女仍然被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限于从事家庭私人劳动,那么妇女的解放,妇女同男子的平等,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1]参加社会生产实际就是妇女在争取自己的经济地位,他们的论述充分说明妇女只有具有了经济地位,才可能实现自身的解放。但是这里有一个没有提出来的前提,就是妇女意识到自身的不平等地位,并且是为了实现与男性的平等相处(不是政治上的平等,是广义的平等)而参加社会生产改变自身的地位。可是在小说中思嘉对钱的追求完全不是这个意思。这里我们要先做一个假设,把思嘉拥有金钱等同于她的经济地位,因为这些钱是她实实在在拥有可以支配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她的经济地位。在对钱的追求上思嘉从来没有考虑过是为了自己的性别地位。她三次结婚,都跟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次与韩察理结婚,最主要是为了让希礼生气、后悔,但是在她计划的时候,就考虑到察理“他有很多的钱”,“将来我从饿狼陀回到这里来,坐着一部好马车,穿着那么好的衣服,又自己有一所房子,他们看见了一定都要眼热,都要难受。”也许这次表现得还不明显,因为这时她本身还是一个阔小姐,还有许多有钱的少爷围着她。第二次就不同了,为了得到三百块钱交陶乐的税金,她打算嫁给“白瑞德流氓”,甚至还打算做他的情人,在遭到拒绝后,在饿狼陀看到妹妹的情人甘扶澜,听说他有一千块的存款,就用尽心计骗得与他结婚,这是第二次结婚,结婚后陶乐的困难解决了,又不顾家人朋友的劝说,坚持自己经营锯木厂。这次我们也可以找一个借口,为了不失去陶乐、不再挨饿。那么第三次结婚呢,不是因为她已经意识到爱上瑞德,而是为了享受奢侈的生活,她可以和她自认为讨厌的瑞德结婚,从此过上一种奢侈的生活,让那些说过她坏话的人都嫉妒她。从三次结婚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思嘉对钱的追求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存和奢侈,没有一点儿是和她的地位妇女地位联系在一起的。虽然和女性主义理论的主张有某些表面上的相似,但实质是不一样的。从对思嘉在生活中的主要追求的分析可以看到,思嘉并不是一个有女性意识的现代女性。相反,在她的思想里还有一些男性意识存在。当有男人可以依靠时,她根本不会去想自己动手,她马上就认为应该让男人来做。比如她在恢复陶乐庄园,养活一大家人的时候都是靠自己,但是当彗儿来了、希礼回来了,她就回归到了家庭,专心一意从事于陶乐的生产,让他们对付钟氏坡和万叶那边的事情。当她在瑞德身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时,她想的是希礼,想的是如何向人炫耀,完全安心于依赖男人的生活。如果说思嘉身上一定有什么女性意识的话,那我觉得应该她在战争中逐渐成熟独立起来的精神品格,正象她自己觉得的那样:“关于战争和关于复兴的种种恐怖,已经把她的温热、青春和柔婉取得干干净净了。在她的生命的骨髓上面,已经长起了一层硬壳。”(p661)“我相信女人用不着男人的帮忙,世界上的事情没有哪一样办不了的——就只除了养孩子。”(p743)小说结尾时,她的真爱瑞德离她而去,物质上富有的思嘉精神上一片空白,但她马上又站了起来,因为“她这族类本来不知失败的,哪怕是失败在等着他们也不会眨一下眼睛的,这时,她就怀抱着这种精神将头翘了翘……明天,我想一定有法子可以把他拉回来。无论如何,明天总已换了一天了。”(p1237)这一点的确是现代女性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但是我认为这一点由三个原因造成:一是时代背景——战争,二是瑞德的支持,三是她与生俱来的爱尔兰血统。而这三点恰恰证明了她一直处在男性中心话语中。“战争是男人的事情”,但是它深深改变了思嘉生活,进而改变了她对生活的看法。如果硬要说战争是一个背景,任何人包括男人女人都逃不过时代发展的客观,不足以用它来分析男女两性的位置关系,那么瑞德和父亲给她的血统则完全说明她仍然处于男性的“他者”的位置。网上关于这个的文章多如牛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