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博士后毕业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一、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二、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三、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四、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五、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六、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 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该部分的写作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 3.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未予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的关键点和方向。七、参考文献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即: 1.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 2.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 3.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参考文献应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八、致谢按照GB7713-87的规定,致谢语句可以放在正文后,体现对下列方面致谢: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和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人。在我们的毕业论文中的致谢里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九、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为毕业论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附录中。例如问卷调查原件、数据、图表及其说明等。
毕业论文书写格式(参考某一学校的要求)论文书写格式论文全部要采用word来书写,文件名统一为“report95´´.doc”,其中´´代表自己的学号。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论文首页格式: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黑体二号字,其余用宋体四号字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4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4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院(系)名称:计算机系本科生学号:学位论文题目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本科生姓名:_指导教师姓名:_指导教师职称:_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位评定委员会年月摘要(粗宋体居中四号字)(空一行)摘要内容(宋体5号左对齐)(空一行)关键词:词1、词2目录:论文各章节的详细目录。格式如下:计算机概论.……计算机产生……..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中的进制——3一二进制表示法——.3第二章计算机文化基础——.6其中:“章”部分使用宋粗体四号字;“节”部分采用宋体5号字引言(或序言)(宋体5号字b5排版):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4要求采用宋体5号字b5排版。每页36行,每行32个字。页码打印在页面下方中间位置,论文装订后尺寸为标准b5复印纸的尺寸。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论文”,偶数页使用论文题目的名称。4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4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4论文字数控制在1万字至3万字之间。宋体3号字居中显示(空一行)§宋体4号字居中显示(空一行)粗宋体5号字左起正文部分宋体5号字,语言要简练,不能有错字、别字。也不能有错误的观点。参考文献: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论文打印日期:系里提供打印机供学生集中打印论文。打印日期6月14日¾6月18日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毕业论文分为: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
毕业论文撰写意义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
2、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本回答来源学术堂)
有关毕业论文学位类型普通高等教育如下:
1、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指的是针对某一专门研究题材的,是著作的别称。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
2、C——论文集。论文集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把各种主题类似的论文集合在一起。比如说:法律论文集里的论文都是与法律相关的。论文集可以作为一本书或期刊的增刊正式出版,用以区别学术期刊。论文集也可以是综合多种形式的论文集结在一起,合订成的一本书。
3、J——期刊文章。是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图书。期刊出版单位出版期刊,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领取《期刊出版许可证》。
1、文献标识码(Documentcode)是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规定的分类码,作用在于对文章按其内容进行归类,以便于文献的统计、期刊评价、确定文献的检索范围,提高检索结果的适用性等。
2、具体如下: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这个你学校会发给你 或者我下载一份给你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2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一般要有这样几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你的观点;解决问题,拿出解决问题方案,至于顺序,你可根据你的文章去定。也就是说论文由论点、论据、引证、论证、结论等几个部分构成。1、题目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2、 摘要与关键词摘要: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3、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首先建议你先列一个提纲,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底方向在哪里,想写什么,其实这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觉得你很难写出一整篇论文,都必须要先明确你的论文想说什么。论文的内容都不清楚,又如何去找资料呢?论文写作,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学校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1.先选好论文问题。2.找准视角后,选择多看看相关的资料。3.列好大纲。4.填充内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创新点。5.找导师,然后修改几次,就搞定哈。 是这样的,论文你应该:第一,先确定你要写作的内容(就是你要论述哪方面的内容),建议最好是你结合自身工作方面的内容,或是内容好写的,不要选题太复杂;第二,选好要写的论文题目之后,就要围绕论文题目从网上多下载一些别人写的范例论文,把它们逐一进行修改;第三,修改好别人你认为比较适合你的论文之后,就要把你的实际工作情况填充到你选定的论文里,不断修改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论文,反复斟酌好之后;应该就没问题了,最好还是参考别人的论文后加入自己的内容,这样既真实又方便你记忆,因为答辩时,老师问你论文内容时你会比较容易。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学科语文教育硕士论文
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活准备的教育,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6~12岁儿童。如果你不知道初等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不妨看看以下文章。
一、毕业论文选题及开题
1、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合乎专业性、新颖性、适用性要求,选题应围绕本学科和专业进行,原则上不超出本专业范围。
2、选题应慎重严肃,要充分考虑自身专业基础和撰写能力,题目不宜过大过小。选题的分量和难度要适当,学生经努力能完成。
3、选题应能够使学生达到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全面的训练,通过毕业论文工作,使得理论认识深化,知识领域扩展,专业技能延伸,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毕业论文原则上一人一题。课题需两人或几人合作,需由指导教师提出,经系领导批准。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一部分工作,并独立撰写各自的论文。
5、学生选题后必须至少查找相关着作及论文10本(篇)予以研究,写出综述报告及论文提纲交指导老师审查。
6、毕业论文实行集体开题制度,各指导老师对每个学生论文开题报告提出指导意见,然后由指导老师推荐参考书和参考文献。
二、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学生应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规定》、《吉首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与《吉首大学学习指导手册》中的相关文件。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社会现实生活和本人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鼓励写作理论研究型毕业论文。
2、如果具有必要的理论修养、研究兴趣、文字能力和研究条件,所选题目确有价值,毕业论文也可以写成有一定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有一定深度的探讨、质疑、论证等侧重于学术研究的类型。
3、不可将毕业论文写成“工作总结型”等主要反映实际问题但缺乏理论研究深度,与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有机联系的类型。 4、论文写作必须严肃认真。论证主题应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不可过于肤浅,不能完全从个人兴趣出发。
5、论文写作应做到思维严谨。立论应正确,论据充实可靠,结构层次清晰合理,推理论证讲究逻辑。
6、语言朴实。注意学习使用科研论文特有的科学语言,行文简练朴实,不烦琐,不可使用过分夸张虚饰、感情色彩过分浓重的文学语言,不可使用过分直白、庸俗的市井语言或片面妄下结论。
7、毕业论文应使用学校统一规定的论文模板。无论写作提纲或正文均以次模板为准。论文模板包括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主要参考文献。
8、写作毕业论文必须首先拟订写作提纲,拟订提纲的步骤包括:(1)确定论文提要,加进材料,形成全文梗要。一般做法是执笔前把论文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例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形成内容提要。(2)篇幅分配。毕业论要求篇幅为3000~6000字。(其中本科生6000~8000字、文科生要求5000字)(3)编写提纲。一般采用列项式编写提纲。
9、每篇毕业论文需有关键词和200字以内的论文摘要和3-5个关键词,概括论文的中心议题、基本观点、方法、结论。论文摘要又叫内容提要,是文章核心的内容缩影。关键词一般是能概括论文核心内容的名词。
10、毕业论文的观点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术探讨科学正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性强,条理清楚。
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文章对所引用的他人观点、参考文献需做注释,注明作者、书籍名称或刊物、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等,引用其他参考资料应注明资料来源。 2、主要参考文献合计不得少于8本(篇),且内容必须与论文内容紧密相关。注释必须有8个以上。 3、注释及主要参考文献统一放在文章最后,其规格参见版式(第11条)。 4、论文各部分版面设计要求。(1)论文题目不超过20字:黑体小2号字居中,如题目过长,可相应缩小字号或紧缩排版。(2)正文采用宋体5号字,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外,不得再使用其他任何样式;小标题上空一行,单倍行距,段落间距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正文中注文标号采用上标形式。
学科语文教育硕士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对话”教学设计
【摘 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转式的变化,在更加丰富的“对话”设计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被激发,学生个体学习需求与学生个性突显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新课程目标进一步“落地”,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对话;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深度融合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转式的变化,在更加丰富的“对话”设计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被激发,学生个体学习需求与学生个性突显以及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确立,新课程目标进一步“落地”,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对话”的理解方面还存在一些偏差,表现为简单、机械、窄化理解“对话”,教师仍然设计好一连串问题,一问一答满堂灌,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对话”的主体还是单一的,教师仍然是控制学生、控制课堂、控制教科书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无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真正问题,学生仍然被动简单地应付与完成老师的问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当翻转课堂进入我们的视野,“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也随着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而显出更加独特的呈现方式。教师应该怎样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性,是当前我们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选取两个教学设计,设计(1)是一个在翻转课堂理念支撑下,“对话”设计教学方面的参考案例,而设计(2)相比较而言,是一个“对话”设计方面需要改进的案例。笔者将联系翻转课堂给“对话”带来的更加丰富的内涵对两个设计进行讨论。
一、关于两个教学设计的案例
课例:人教版课标本第十册《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1)
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导学案设计如下:(一)课前。1、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并标注停顿2、阅读资源链接《世说新语》3、完成课前练习检测4、提出问题(二)课中。1、反馈课前检测2、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3、汇报合作学习成果,练习检测,师生共同答疑解惑
教学设计(2)
以传统的媒体使用为媒介,教学设计如下:(一)课前谈话,古语今话对读练习。
对读句子:(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板书;文言文)(二)板书课题,释题。1、引申:陈氏之子(女)翁氏之子(女)2、简介作者及《世说新语》(三)检查预习,生字词过关。1、检查生字词读音2、听写“梁国”“聪慧”“禽”3校对,评析(四)引导自读,感受语言精妙 1、初读课文,感受文言文节奏(相机指导“为”“应”读音)2、研读课文,整体感知(借鉴学习古诗词的方法)3、感受语言精妙,揣摩人物内心(1)体会“未闻”的妙用(2)揣摩孔君平和杨氏子的内心,感受语言精妙(3)预设“”黄君平“梅君平”句式训练以加深体会(五)熟读成诵(六)拓展延伸
二、两个教学设计的对比分析
同一个课题,教学设计思路不同,所给予的“对话”环境不同,产生的课堂教学效益就截然不同。
(一)关注“对话”情境的创设
“对话”情境创设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设计(1)中教师创设的对话情境是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课前教师注重运用媒体技术,引导全体学生与网络视频中的名师、优质资源、辅助工具书及家长对话,为学生创设更为广阔的对话空间,课堂上对话针对的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所不能理解的问题。也体现了母语课中“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强调学生媒体素养的获得。”相对而言,设计(2)中的对话设计还是以教师预设的重难点问题为导向,对话不能很好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对话”情境创设,学生仍旧在老师的指令下行事。
(二)关注“对话”主体与学生主体
“对话”的主体应该是多元而又开放的,多重对话可以提升学生思辨能力,凸现着创造和生成,给学生留足对话时间是课堂实施有效对话的前提保障。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是“对话”的主体地位,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活动时间自行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其余时间就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时间不要占用。设计(1)指向于教师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着眼于引导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媒体素养,同时也让“对话”更有效。相比较而言,设计(2)中对话主体还不够开放,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是停留在使用课件上,视野还不够开阔。
(三)关注“对话”质量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阅读教学是这样表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提升“对话”质量应该是建立在有效对话的基础上。笔者以为有效的对话可以触动学生心房,增进对文本的理解。设计(1)中学生对话空间广阔,对话源于学生又还原于学生,对话容量大,教学效益高。相比而言,设计(2)学生对话空间狭隘,容量有限,教学效益有待提高。
“实践出真知”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如何去实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打开小学语文“对话”之门?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参与其中共同学习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东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小学学生评价公正性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梁红梅 副教授 学科专业:教育管理 专业 学 号:[1**********]5 学习中心:广东连山奥鹏学习中心[15]B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2 年 6月 注:此页均需学生及指导教师本人填写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1.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稿件,最终形成本文; 2.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3.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4.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年 月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中小学生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公正能否实现。通过文献与案例研究,对学生评价公正性的内涵进行了研究和界定,并以此为标准,对传统的学生评价体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不公正现象进行了整理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不公正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最终笔者认为,为了推动学生评价走向公正,应更新观念,坚持新型的评价观,优化学生评价的功能,突出学生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实现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差异化,多彩呈现、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体系。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评价;公正;策略 引 言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都在进行着相应的改革,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新课程改革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学生评价改革。素质教育评价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以及传统学生评价体系越来越与素质教育的价值观、人才培养观不相适应,弊端层出亟待改革的现实需要,更是将学生评价改革推向了高潮。而随着对学生评价改革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有学者意识到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评价改革,它的公正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教育公正能否实现。因此,对学生评价公正性的诉求已成为当前深入推进学生评价改革和实现教育公正两大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学生评价公正性的内涵阐释 首先,从学生评价的实质上来看,学生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它在本质上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其实质目的便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当前我们所追求的促进个体的完善发展的教育目的是相一致的,是我国教育发展“基本价值取向”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其次,从教育公正的角度来看,它是教育公正的一种微观侧面表现。而教育公正的根本归旨是个体发展上的公正,但对于个体来说,由于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给予每个人同等的教育,那反而是不公正的。因此,一旦教育面向个体时,应该坚持差异性的教育公正,使教育能够满足每个社会成员的学习需求,给每个人以适合其发展的教育。因此,学生评价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学生评价公正性内涵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有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学生评价的公正性才能得以实现。 二、我国中小学生评价中的“不公正”现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学生评价的弊端也源源不断暴露出来,学生评价的不公正性亦是日趋明显。 (一)学生评价目的的不公正 学生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学生评价大多是奖惩性评价。奖惩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甄别和选拔,热衷于排名次、比成绩高低。在这种目的的支配下, 学生评价更加注重评价的工具性价值,把评价作为甄别、选拔学生的工具,致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只关心考试分数和名次,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真正发展水平。正如有人曾形象地将传统评价比喻成一个大筛子,学生被放在筛子上筛,筛选的结果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筛子上面的成功者,而另一种便是筛子下面的失败者。经过这样的筛选,学生被分成了三六九等,而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少数的一部分人成为了“幸运儿”。而对那些“失败者”,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由于这种片面化的评价,使他们失去了正确认识自身潜能的机会,而长期的失败体验也逐渐使这些学生感到心灰意冷,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显然,这样的评价目的显然是与学生评价的实质公正相悖的,是不公正的。 (二)学生评价标准的不公正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传统学生评价过分注重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业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化,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学生不但是学校、教师及家长眼中的“好孩子”,还常常是各种荣誉的“代言人”,“三好生”、“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均是那些考试成绩高的学生的囊中之物。这样单一化、片面化的评价标准只注重对智育方面的考察,忽视了对学生德、体、美、劳等方面知识掌握与能力培养的考察,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标准,过分强调学生的共性与一般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这种评价标准对受教育者而言是有失公正的。 (三)学生评价主体不公正 学生评价完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独揽大权,学生很少参与其中,同伴、家长、社区更是无权插手。这种评价使教师在学生评价中处于垄断和至尊的地位,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主体与客体、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阻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使评价变为了一个机械、死板、对立的过程。此外,在这样的学生评价中,由于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的真正需求得不到关注和满足,从而忽视了学生各方面潜能的发展和个性品质的培养,造成学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评价结果反馈与运用的不公正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用定量的形式来呈现学生评价的结果。“分数制”就是以定量形式呈现评价结果的一个典型代表。虽然通过分数,我们可以客观地了解到学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出了及时的反馈。但是,学生获得的分数仅仅只是对他们掌握知识程度和部分能力的一种评价,它不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价值变化。此外,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发展水平的主要依据,必然会导致学生和教师过分强调分数,从而导致“考什么,学什么”现象的出现。 其次,分数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标示,它只是对学生发展水平的一种事实 判断而非价值判断。例如,一个学生在一门学科的考试中取得了70分的成绩,当评价结果通过分数呈现出来以后,学生手里拿到的只是一张写着70分的考试试卷,其家长接到的是一张标有70分的成绩报告单,而学校管理者看到的也只是一张该生在此次考试中考取了70分的学生成绩汇报表。所有与该生相关的人仅仅只是看到了他的考试分数,却并不知道与该生考试结果直接相关的意义,并不能理解这个“70分”代表了什么,说明什么。 三、我国中小学生评价“不公正”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 由于受功利价值主义取向的影响,课程设置者在选择学科进入课程设置的范围时,首先要考虑国家利益,其次要考虑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求。而学生在选择重点学习的科目时,也更为倾向于选着与其升学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学科,而那些无法帮助学生实现其升学和就业目的的学科自然被排除在外。而这种对不同学科价值认识上的功利性,使与课程紧密联系的学生评价也深受影响。学生评价不再以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价值作为标准,而是更倾向于将学生学习结果带来的物质和经济利益的多寡作为评价标准。这种学生评价显然太过于执着对物质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忽略了学生自身发展。 (二)管理主义思想的影响 管理主义在学校教育中是指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方便管理为首要考量的态度和方法。在教育评价过程中,管理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管理者作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尽可能地将其自己的意志和价值取向融入到教育评价之中,通过制定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和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以保证期预期目标的实现,强调统一性和服从性。显然,在这种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学生评价的出发点不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是通过控制、选拔学生来实现管理者预定的目标。 (三)评价专业知识的缺失 首先,评价主体缺乏对评价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学习。在传统学生评价中,学生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而教师在实施学生评价时,主要是将现有的评价知识和技能以及以往的经验作为依据进行操作,缺乏对教育评价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知识的补充学习。学生评价实践工作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评价学生的方法陈旧单一,从而导致学生评价在实践过程中不能真正的发挥其实质性的功效,出现了“侧而不准”的现象。 其次,评价对象对评价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和认识。在传统学生评价中,尽管学生是学生评价的评价对象,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评价,因此,对学生评价相关知识知之甚少,无法对学生评价形成正确的认识,无法用科学的评价专业知识武装自己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学生评价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四、中小学生评价走向公正的策略探讨 (一)更新观念,坚持新型的评价观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评价改革提出了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要求。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通过评价发展学生的各种潜能,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发展性评价思想便是以创造合适学生发展的教育为评价的根本目的的。它不仅要求注重对评价者过去与现实的表现的评价,更要关注评价对象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关注评价对象的学习结果,更关注评价对象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求对评价对象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评价,更要关注其在学习能力、科学创新精神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优化学生评价的功能,突出学生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学生评价不仅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更要注重对学生潜能的发掘与培养,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评价也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减少对学生的批评、指责,多运用鼓励和表扬,积极对学生加以引导,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成长。此外,学生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于被以往评价认定为“差生”的学生,更要抱着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积极运用引导和鼓励的方法,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帮助这些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获得提高和进步。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实现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与差异化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纳德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有九种基本智能: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视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而不同的人在这几种智能上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能领域,每个人都有可自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在制定学生评价标准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还要更为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体魄、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情感体验、较强的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体系 改变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局面,而是要将学生纳入到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中去,允许和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学生家长、社会等参与到学生评价中来,实施多元主体的学生评价,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共同交流的活动。学生评价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评价学生,避免了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评价结果易于被学生接受。此外,将学生自身纳入到评价主体中,开展学生自评活动,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期望、发展状况、学习行为和结果、个性特征进行反思,促进学生独立自主、自我认识、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而家长和社会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学生评价活动中去不仅有利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与配合,将社会和家长的评价意见有机地整合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去,还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监督的功效,有利于纠正过去学校评价与社会脱节、只注重内部管理评价的做法。 (五)多彩呈现与合理运用评价结果 首先,多维度地呈现评价结果。评价主体应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呈现评价结果。学生评价结果应该要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不仅要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水平,同时还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应将定量形式和定性形式结合起来,相互弥补,取长补短,多维度地呈现评价结果。 其次,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要了解、学习学生评价的专业知识。评价主体,尤其是教师应当及时更新学习有关学生评价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例如,阅读教育评价学、教育统计学等相关书籍,学习掌握并能较为熟练地使用一些统计软件,科学、合理的对学生的原始分数进行“再加工”,保证“分数”反映的内容更加客观、合理,更能准确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此外,学校和社会也应该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更为系统地学习学生评价的相关专业知识。 结 语 随着学生评价改革的不断推进,笔者认为对学生评价的研究也将会更为全面和深入,不在局限于对学生评价操作和技术层面的研究,而是将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对学生评价理论和本质层面的探讨。而对学生评价公正性问题的研究不仅顺应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评价改革的要求,丰富了学生评价的理论研究,对学生评价的实践工作起到了科学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丰富了我国教育公正问题微观层面的研究,对我国早日实现“教育公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明.公正、公等、人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3-4. [2]石中英.教育公正与正义理论[J].现代教育论丛,2001,(2). [3]吴忠民.关于公正、公平、平等的差异之辨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4). [4]高文金,白杨.浅析教育公正的内涵[J].辽宁师专学报,2008,(2). [5]程立显.社会公正论:当代青年的新道德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2. [6]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60. [7][8][9]冯建军.教育学视野中的教育公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 [10]苏启敏.价值反思与学生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0. [11]王斌华.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一 1 Communication Issues for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2 我国大学本科课程结构探析 3 教育培训对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犯罪行为的影响——基于女子监狱在押犯罪人员的调查研究 4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5 大学与城市社会结构互动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6 研究型大学学生权力保障机制研究 7 流动初中生城市升学准备水平研究——以福州市L中学为例 8 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尼日利亚高等教育供求为例 9 广东省Z市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程度测量与干预行动研究 10 湖北省罗田县三里畈高中“回归教育”改革案例研究 11 布局调整背景下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选择——以Y县N镇为例 12 新疆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观问题研究 13 关于药品类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态度现状调查研究——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4 人本管理艺术在城市初中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 15 农民工子女数学选分制教学模式研究 16 包头市昆都仑区初中教师校本培训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17 包头市昆都仑区高中教师激励方式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18 包头市民族学校教师自主发展的探索研究 19 深圳市欠发达区域流动人口子女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 20 东多郡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分科课程教学管理措施研究 21 研究型大学教师科研能力评价研究 22 农村爱生学校标准及运行研究——以贵州纳雍、安龙县WASH Plus项目实施为例 23 东胜区初中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研究 24 基于CRP系统高职艺术类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5 中职体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体校为例 26 业余体校运动员档案信息化管理探索——以浙江省为例 27 Meeting Teachers' Need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 Case of Primary Schools,Thakack District,Khammoaun Province,Laos Vanhnida Mienmany 28 中职学校开展农民培训研究 29 甘肃省高校毕业生跨省就业流动研究 30 城镇边缘初级中学科学学科学困生问题研究 31 五年制英语护理基础阶段学生管理问题研究——以X学院为例 32 Teachers' Perspectives Towards th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in Junior Secondary Schools of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China Ally IddyTessua 33 基于分布式领导理论的大学领导模式研究 34 坦桑尼亚公立小学校长的使命与职责——以莫西农村地区小学为例 35 高中“双特班”培养模式及实效性研究——以吉林市第四中学为例 36 包头市中职学校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 37 我国当代“啃老族”教育问题研究与思考 38 中职学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高阳职教中心为个案 39 初中选分制模式下的班主任工作策略与方法——基于苏州市第十二中学的案例分析 40 以励志教育为基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德育实践与反思——基于苏州市第十二中学的个案分析 教育管理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二 41 体校计算机课程分层递进式教学法研究 42 义务教育惠民政策县级监管机制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43 弹性学分制在中职学校学习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福州市三所中职学校为例 44 残疾人社会艺术教育培训的研究——以大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例 45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小学教师知识发展策略研究 46 北京市第S中学高中部教师工作压力源管理研究 47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甘肃省部分农村初中教师为例 48 小学政教主任专业化研究 49 美国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 50 青州市旗城学校思想品德档案袋评价管理研究 51 以童话干预提升运动员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52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的研究 53 大学校长的新媒体能力研究——基于对浙江省的调查 54 高中教师职业压力的成因与缓解对策研究——基于中山市6所学校的实证分析 55 中学教师团队管理研究——以邢台市SE中学为例 56 社会调节高等教育质量的模式研究 57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的委托代理风险研究——以豫W高职院校为例 58 河南省落后农村地区初中生语文学习动机问题及对策研究 59 湖北省地方高校教师职业地位分化研究 60 广东顺德公办学校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61 湖北省武穴中学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及对策 62 校本教师培训实践研究——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心小学为例 63 农村中职学校招生问题研究——以福建T县为例 64 高中体育课堂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实验研究 65 区域教育现代化实践模式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66 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有效性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城郊小学为例 67 开放教育中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廊坊电大的调查研究 68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求异思维引导教学 69 “中加班”师生关系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70 高中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以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为例 71 小学高年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包头市A小学为例 72 坦桑尼亚家庭结构对子女教育的影响 73 临河区直属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74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筹资问题研究 75 农村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辽宁省昌图县为例 76 赣方言为母语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口语》课程改革研究——以A大学为例 77 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现状、问题及对策 78 社会流动视界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困境与对策——以蓬莱市职业中专为例 79 地州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攻击性倾向及教育对策研究——以曲靖师范学院为例 80 大连市手语培训的现状及改进对策
写好一篇教育硕士毕业论我来写
体育教学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一门学科。下面我整理了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供你参考。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一 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用及影响 一、体育游戏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具备终身体育的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许多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器材单一,而且教学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体育游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锻炼,不仅能够提高神经的兴奋性,而且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从而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调节学生消极情绪 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熟与生理成熟不平衡的阶段,往往会出现叛逆心理,再加上学习压力大,经常会产生负面情绪,尤其会对教师的教育产生反感。而通过参加体育游戏活动就可以调节学生的消极情绪,让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舒缓。而且体育游戏又具有竞争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还会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3.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游戏比赛,例如对抗赛、选拔赛等都可以使学生参与竞争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活力,从而能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更重要的是在游戏竞赛中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参赛者之间需要有凝聚力,观赛的学生也要有集体荣誉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4.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在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起到引导学生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缺少交流互动,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而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引入,需要学生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与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协调是必不可少的,人际交往能力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二、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1.做好准备工作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很突出,但是为了保障体育游戏顺利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也是不能忽视的。由于每个班级的同学在许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例如针对不同年级就要设计不同的游戏,设计低年级体育游戏时,要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为目标,多设计一些趣味性大的游戏;设计高年级体育游戏时,可以有一定难度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游戏内容设计好之后,体育教师应提前准备所需要的器械,并确保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做好硬件准备工作。只有前期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才能为游戏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2.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体育游戏的引入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学生,而是通过游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而且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趣味性,要把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3.竞争性与安全性相结合 体育游戏之所以能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就是因为游戏都带有竞争性,通常情况下,参赛者的积极性高低与否取决于比赛竞争因素的多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教师应设计一些竞争性较强的游戏,多融入一些竞争因素,从而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积极性。但是竞争中往往存在不安全因素,再加上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因此,体育游戏的应用应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达到教学目的。 4.真实性与鼓励性相结合 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体育游戏中,体育游戏结束后,对比赛结果当然也十分关注,此时,教师要对游戏结果进行评判,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教师要依据游戏规则认真观察游戏进行的整个过程。对于赢得比赛的一方,教师要对其优良表现进行表扬和赞许;对于比赛失利的一方,教师也要积极鼓励,争取下次取得好成绩;对于比赛中没有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要严厉批评。 三、总结 为了使体育游戏更好的应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应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然后充分结合教学目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使游戏的趣味性与教育性结合起来,最后对游戏的比赛结果作出公正的评判。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二 初中体育教学素质拓展训练意义及措施 一、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意义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还应该设计拓展训练项目,彰显独特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进行素质教育拓展训练,能彰显学校办学特色,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初中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2.有利于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素质拓展教育能激发学生热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进一步丰富体育教学资源,增强初中体育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先进性。素质拓展教育的引入,能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拓展初中体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和完善。 3.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初中学生来说,体育教学如果过分依赖学生课堂活动,容易制约学生个性发展。而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多种多样,能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训练,提高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措施 1.加强拓展训练基地建设。 初中学校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素质拓展训练具体要求,挖掘本校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校设施开展素质教育,为学生进行训练创造条件。要注重与其他学校合作,加强相互合作与交流,推动资源共享。还可以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为素质拓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将训练基地建设纳入学校规划,争取社会资金赞助,完善训练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开展训练创造便利条件。 2.合理选择拓展训练项目。 学校可根据教学具体需要,设置必修和选修拓展项目,将其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保证训练课程时间的充足,确保课时落实到位,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锻炼技能,掌握本领。还可以组织各类游戏,激发学生对拓展训练的热情。例如,集体训练项目可以高台演讲、寻宝游戏等为训练内容。为增进学生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可以风火轮、解手链、信任百步行为训练项目。让学生在这些项目中增进了解,更好地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3.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为推动素质拓展项目更好地开展下去,要坚持适应性原则,促进素质拓展训练有效进行。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调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素质拓展训练的主体。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注重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让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初中学校要重视专业技能高、责任心强的教师的引进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管理,让他们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也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责任意识,总结教学经验,能熟练应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发现不足,今后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让素质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5.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素质拓展训练中,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初中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现实,严格落实各项规定,避免因安全管理不到位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教师在授课和组织学生训练时,要将安全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保证教学组织管理的严谨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促进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在训练时要听从指挥,提高安全意识,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三、结束语 初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基本体育理论和技能教学,更要注重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课程教学。教师应该认识其重要意义,结合教学要求采取有效对策,更好地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三 浅谈中学体育激励教学法的运用 1、激励手段运用的时机 新的课堂改革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要学会探究,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在学习中还要学会全作,与同伴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际上,学生在我们体育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机会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激励,学生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才会主动的学习,并在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究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2、激励手段的种类 激励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显示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而不是吝啬。激励的方法很多也很有科学性,所以在激励的运动时也要做到科学有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注意自己的激励艺术,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激励。激励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就对常用的激励方法进行介绍。 运用目标激励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目标,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也有制定一定的目标,只有学生在了这习目标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了动力,在学习中为了完成目标而努力学习,这种目标对学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激励他们主动学习。在目标的制定时,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目标,所以不同的学习目标有所差异,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在教师的激励下,以目标为动力推动学生学习,这种动力就成为了一种动机,不断朝这个方向而努力。 树立榜样进行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树立榜样,其作用是不可小觑的,能激励学生的学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动力。树立榜样有很多方面可以影响学生,比如给学生树立体育方面的明星,刘翔、姚明等都是学生心中的体育明星,这些明星的事迹可以多介绍给他们,也激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争光。但是,这些明星离我们很远,很多同学心中也没有印象,这样,我们就可以运用身的榜样激励他们,比如一次运动会上,我们把破纪录的同学加以宣传,让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另外,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榜样,在教学中或者生活中,教师要学生树立榜样,处处在学生面前表现优秀,让学生把你看作心中的英雄。教师以一种榜样,给学生怎样的激励。首先是出色的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从讲解到示范,都要给学生做好榜样的人物在面前时,要做到具有较高的体育技能,让学生感觉教师无所不能;其次是教师的言行要一致。如果要把学生作为榜样,就要选择那些些品学兼优,特别是具有一定体育能力的学生,时时起到示范作用,并让其担任小组长起到指挥与协助教师的作用。 给学生以信任感来激励 学生喜欢得到教师的信任,这样学生会觉得能看得起自己,是对自己的肯定,如果信息度高,那么学生也会有较高的自信心。对学生的信任从而就会成为一种激励,进而激起了学习体育技术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是差生,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比其他学生差,教师也不会关心自己,久了便会成为一种自卑感,严重影响了其自信心,这样越是没有信心就越是没有学心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这些学生给一些信任,从语言、表情、行动上多鼓励,让他们感觉是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是鼓励,从而体验到体育学习成功与快乐,逐步形成体育兴趣。 投入情感进行激励 情感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基础,如果教师与学生能够友好相处,形成一种融洽而又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那么学生才能带着一个愉快的心去学习。学生也会把教师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会主动向教师请教,在课堂会主动而又细心的听教师讲课,课下会积极的去锻炼,感觉学习是一种享受。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比如在学习跳高或者跳箱时,学生有胆怯心理,教师要用微笑打消他们的顾虑,帮助每一个学生克服困难。教师的这些行为,都会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与激励。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特别提出了情感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激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勾通,让学生对体育教师产生信任感。如果在教学中对某个学生不关注,他完成的学习情况、动作情况等不闻不问,也不给以鼓励,但是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却看在眼里,而且会给以严厉的批评,这样会大大损伤他们的自尊心,会变主动为被动,学习时就会缩手缩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宽严适度,在与学生保持情感的基础上快乐学习。 通过体育竞赛进行激励 有体育就有竞赛,这是我们意识中所首先想到的,所以体育教学中也应该时时有一些竞赛,竞赛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励学生的学习。但是竞赛也要有始有终,竞赛结束之后要进行总结,如果没有总结,学生不知道竞赛后得到了什么,胜的得到了,失败的也要总结教训以下次取得胜利。比如在一次迎面接力的游戏结束后,胜方很显然除了体力好以外,还要其他的优点,教师加以鼓励,而对于失败者,我们除了让学生理解自己身体是一个方面,但我们还要一定技巧来取胜,比如接棒的时候要快、注意力要集中等等。等下一次比赛时,败方却反败为胜了,而这时教师进行鼓励,鼓励他们在方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下一次的胜利,这给了学生信心。 施以适当的惩罚进行激励 有人对新课标下的无劣性评价进行了质疑,说如今的体育课只有激励而没有惩罚,这些质疑的声音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对学生有奖励,还有适当的惩罚。我们把这种惩罚看作是一种激励,但是激励的前提是最好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而是让他们感觉自己不好好努力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在进行“注意力”的反口令练习时,在比赛前向学生声明,但自己出现错误时,要对其进行惩罚,或者是跑100m,或者是蹲起跳10次等等,还要告诉他们,这些惩罚是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不可强求。 利用合理评价进行激励 体育教学中的评价不可少,科学的评价、正确的评价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中学体育激励教学法的运用,评价时要以激励为副,以建设性的评价为主。学生都具有自尊心,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特别是都对他们较高的评价会让他们学习兴趣大增。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一点点进步,而且要采用即时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特别对于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具有激励作用。 3、总结 总之,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的激励非常重要,这样可以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学习,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猜你喜欢 1.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3. 体育教育类毕业论文范文 4. 体育学院毕业论文范文 5.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6. 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7.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很多教育专业的同学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小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小学生是校园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且渗透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数学素质与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乐趣息息相关,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不仅是学校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科,数学还被称谓为一种文化,小学数学也不是单调孤立的一门学科,它与小学其他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愈加的紧密,小学数学的基础运算与小学生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所占地位和影响也是十分地重要。本人从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探索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浅谈一下关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之中,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成为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首要问题。为切实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特点,我对数学课堂中素质的培养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能力的本质是创造性,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应有趣味性,探索性,再联系生活实际中设计出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这样能够积极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自学能力的培养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不断深入探究,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的知识。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活跃起来,不断的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观念。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合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就包含着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生活经验的素材,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把问题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尝试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加强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学习、提高的途径有很多,报纸、杂志、网络、研修、培训、参与课题研究等,汲取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充实、修正自己。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修养,才能学高为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要以新世纪民族素质对人才的要求为指导,重新认识小学数学教学,这样才能自觉地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实践素质教育。只有想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才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各个方面想得更深远些。首先,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然后,研究、学习现代教育的教法、学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走出“传道授业解惑”的误区,不能把自己仅仅看成是知识的传授者。我认为,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角色应是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数学教师要甘于俯身倾听、做学生心灵的朋友;用关心尊重和接纳态度,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对学生的一些数学思想和发现给予支持肯定和鼓励,真正承认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因素。做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引路人,在平等的、和谐的、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中学习数学。
四、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学的目标体系,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和质量规格水平,是实施素质化教学的前提和评价依据。目前很多教师在确定数学教学目标时存在“三重三轻”的问题,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一个单元一节课的讲授;轻数学的知识体系的掌握,重智力因素的培养,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致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该把丰富的素质内涵及其结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大纲”为依据,采用建立坐标系的方法,以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体能素质为横轴;以认知、能力、技能三个领域为纵轴,结合小学数学的特点进行筛选,从而全面具体地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五、以数学文化为思想,进行兴趣教学,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使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变得有乐趣,让小学生们兴趣地学习数学课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以设定情景的方法进行,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数学课堂问题转换设定为某种情景,促使小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意识,进而激发小学生们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培养同学们自主地产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该阶段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不断地为学生设计课堂情境,使小学生们在乐趣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更容易的完成小学数学教学。
比如,在学习和复习小学乘法公式的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字游戏,以课堂游戏10分钟为例,恰当的把小学数学运算融入到游戏当中。运用到课堂上数学游戏很多,我们可以玩这样一个游戏:小学数学倍数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小学生们按照自己所坐的课堂位置顺序进行读数,第一学生读一,第二个学生读二,第三个学生读三,第四个学生不读四,要读“过”,以此类推,只要是四的倍数的都要读“过”,读错了的学生和没有读“过”的学生要受到大家的惩罚,惩罚大家定,也可以随便罚。学生们活跃玩着这个游戏,教师在一旁引导鼓励,使得学生充分的融入进游戏,学习并快乐着,通过这个游戏过程达到对小学数学乘法公式的掌握的目的。教师进行兴趣教学,活跃了学教学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小学数学运算的兴趣,整个数学教学课程变得有趣起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行兴趣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这也直接提高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果和效率。
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就可以进入数学的殿堂,在数学的海洋里自由的畅扬。数学素质具有社会性、独特性和发展性,未来的人的数学素质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数学课堂中素质教育的应用及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李如密、教学风格综合分类的理论探讨[J]、教育研究,1995、
1、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明确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更多丰富化、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相联系,通过学生学习的合理互换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保证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其中,人文情怀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完美融合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对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意义重大,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之前.老师需要注重细节要素的深人分析及研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来实现有的放矢和针对性的教学。 2、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人文情怀与小学教育的结合对学生的良性成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小学生正处于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黄金阶段,对老师非常依赖,有的学生以老师作为个人学习和实践的榜样,对此.教师需要在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将更多的人文要素以及情感因素融人课堂环节,充分地体现人文情怀的引导作用,保障课堂教学的活力以及积极性。 3、为了充分发挥人文情怀的?要引导作用及优势,教师首先需要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积极挖掘学科教学之中的人文资源,以此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形式及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其中,人文情怀培养条件的分析非常有必耍,教师笛要将人文情怀与课程教学资源相融合,丰富人文资源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感知过程之中与老师进行互动和沟通。 4、其次,学校要关注教师人文素养的培养及提升,给予教师更多自主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个人也耍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分析人文教育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使用要求,在不断学习和提升的过程之中借鉴他人的优秀做法和经验,积极地将人文情怀融人学科教育实践活动中。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也需要充分体现人文情怀的重要作用,呵护学生的成长,将创造性的教育方式和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以此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水平,保障教学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数学学科的 教育 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的作用是要把自然的人培养成社会的人,使其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系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谈小学数学兴趣的培养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兴趣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培养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从前,先生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先生收效少,学生苦恼多”。课堂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发现、探究新的知识。
1.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 教学 方法 ,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的进行中,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在知识的生长点、转折点设计有趣新颖的提问,以创设最佳的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乘法分配律内容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给他们讲了高斯用很短的时间内计算出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的事故。这个 故事 立即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从而对要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
2.要抓住学生“好胜”的特点,创设“成功”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在每一个主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善于掌握有利的时机,利用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再从乐中引趣,从乐中悟理,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 抽象思维 转化的。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科的特点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那么,怎样使学生逐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呢?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三、 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学会这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探索者。在 儿童 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将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深入学习。
四、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联系实际生活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 说说 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个长期的过程,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适当地调整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学生沉睡的兴趣,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下页带来更多的数学系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摘要]提高本科毕业生数学教育论文质量,首先在激发学生数学教育科研动机的基础上,发展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论文的选题要有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教育科研能力。本科生数学教育论文的标准应是再创性、整体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数学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科研意识 [作者简介]李静(1966-),男,河北张北人,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数学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174-02 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师范院校数学系本科生适应就业需要,选择数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指导要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动机,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教育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模仿—反思—初步创新”模式为科研训练过程,合理安排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 一、明确毕业论文工作目的 1.间接性目的。随着数学教师专业化,数学教育理论已成为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成分之一。无论是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面试,还是在职的中学数学教师的培训提高,数学教育理论的掌握越来越重要。论文指导教师发挥就业需要这一外在的、间接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有关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2.直接性目的。因为在校本科生缺乏中学数学教学的经历和经验,对于数学教育理论的学习只能了解记忆,很难进入思考阶段,以这样的知识储备状态,毕业论文的创新性水平不会太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中学数学课堂,熟悉教学的各个方面,并对照自己中学受教育的经历,思考现行的中学数学教学,哪怕是微小的触动,教师帮助其分析理论依据,诱导其深入思考教学实践,激发其对数学教育的真正兴趣,促进其较高水平地完成论文。 选择数学教育毕业论文的学生,在内外动机的作用下,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中学数学实践的感悟,有针对性地对某个课题整理、总结,探讨解决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学生高质量地对研究心得总结、反思、加工和表达。 二、培养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是指对数学教育问题的感知和参与研究的自觉要求。良好的科研意识是研究型人才不断成长的基本要求,鼓励本科生不能只满足于将来当教书匠,应成为研究型的专业教师。培养本科生的数学教育科研意识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通过数学教育理论重要性的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教育的观点观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自觉要求;督促学生走进中学数学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炼和分析当前数学教育的有关问题,形成自觉的心理倾向;在论文准备期间,理论学习和实践感悟后,在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数学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些感悟经验,努力把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①。 本科生要学习和容纳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虚心向数学教育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请教,调查、分析数学教学实践问题。本科生的科研意识的发展,绝不是靠一时一事可以实现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本科教育过程。作为毕业论文的应急之需,可以在毕业论文开始时以任务书形式提出课题要求;也可以在论文准备过程中,专题性地介绍相关领域进展,评价相关专家的研究特点;指导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自觉地形成数学教育的科研意识;也可以通过论文评述、中期筛选等机制促进本科生的相互学习。 三、选定毕业论文课题 1.打好学科基础,开阔选题视野。师范院校数学系全日制的本科生有关数学教育的课程有数学基础、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基础。在选题前,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数学教育自身专业课程并且适当地布置一些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知识,为他们发现课题开拓宽阔空间,教师也要注意帮助学生领会新课程的理念,促进未来的中学教师更好地全面实施新课程。 2.参加中学数学教学实践,获得选题灵感。实践是产生科研课题的土壤。让学生有机会到中学数学教育第一线去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发现有关问题,取得选题灵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后,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修养达到了中学数学教师专业要求,但将理论形态知识转化成实践形态知识还需在教师的导引下逐渐地对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感悟、理解和把握。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是浓厚的,都想体验当真正老师的感受。要想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实践形态的数学教育知识,指导教师无论在见习、试讲或实习中,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问题,在理论讲解中分析问题,在感悟思考中解决问题。作为指导老师,保护、引导这种闪光的火花很重要,它是优秀课题的雏形。这种数学教育的科研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 3.提出选题原则,掌握选题分寸。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原则主要是: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创新的标尺应该适度。对待数学教育论文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知识后,发现或提出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新观点、新途径、新方法。要求学生所选的课题尽量来自中学数学教与学的实际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有助于学生的就业面试和工作。现在本科生的数学教育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题空泛求全,论述不够全面深入;堆砌空洞的理论,没有自己的思考见解;观点落后,有悖于当代教育新理念;主题不明确,缺乏论证材料;难以调动评价者的兴趣等。为了提高本科生的论文选题质量,从历届学生的选题中选出有代表性的课题,包括教师平时的选题,作为学习选题的鲜活材料,通过点评,逐步纠正错误的认识,从而正确掌握学习原则。 4.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在引导学生学习选题的基础上,学生尝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为了选好课题,学生需从模仿别人文章选题,逐步地过渡到自己的独立思考,要相互切磋,纵横向交流。当学生征求教师有关选题的意见时,教师不必急于表态,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发散他们的思维,个人是否具备解决该问题的条件,对于该问题你估计能有多大把握,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促使其不断反思其选题的意义等。学生的个人经历、兴趣和爱好存在较大的差异,他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选题,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以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当然,教师也要提醒他们思考各种不同选题的利弊,在选题方面,教师的意见只起参考作用。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思考他们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请有代表性的上届毕业生为每一届的本科生介绍自己的选题体会,对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所有本专业的本科生认真地召开开题报告会,指导教师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宝贵意见。 四、提升论文写作中的科研能力 1.对论文的不同类型的认识。数学教育论文的种类是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指导教师找出不同类型的范文,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按照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创新性论文和移植性论文;按成果产生的方式,可分为实验研究论文和调查研究论文;按照撰写论文的思维方式,可分为思辨性论文和实证性论文;按照对已有成果的整理方式,可分为综合性论文和评论性论文②。但是各类论文之间,有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会移植别人成果,移植中可能还有自己的再创新;实验研究性论文往往又与调查研究性论文相结合;思辨性的论文有时又带有实证;方法的多样性、相容性正是数学教育研究的特点之一。学生在不断地学习各种类型范文的写作要领时,渐渐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 2.发挥师生的整体力量。指导教师的个人力量毕竟有限,指导工作难免考虑不周,往往存在某些局限性。每次学生的开题报告,教研室的全体教师都应参加,将开题报告的辩论过程变成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过程,鼓励所有参加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要广泛地征求本教研室老师们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综合各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对毕业论文进行更全面的评价认识。 3.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感悟力。我们安排本专业学生利用做论文的1/3的时间到中学参加教学实践,边教边学,了解中学情况,感悟数学教学的内在规律,学会寻找研究课题,做到教学、学习、科研和就业同步进行。例如,让学生了解中学数学教学常规要求的理论依据,了解中学教师利用非认知因素转化后进生的根据等,触动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习最有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了数学教育的前列,找到了科研的感觉,逐步掌握了科研的基本要领,培养了自己的数学教育初步科研能力,从而为学位论文的研究和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把握数学教育论文的评价 1.再创性标准。不同对象在不同情景中可能得到不同的创新水平:原创水平、再创新水平、部分再创性水平、少许新意水平。由于师范本科生的水平所限,还没有发现原创水平和再创新水平的论文,只有很少的学生达到部分再创新水平的标准(即对再创新成果进行移植、修改、补充、推广和评价),部分学生能达到少许新意水平的标准(即论文的内容、构思等局部方面有少许新见解、新体会、新加工)。多数学生的论文创新性水平不高,只在模仿的基础上,略有思考。对于创新要求应该适度,如果要求文章的整体内容立意新颖,或者要求文章的全部或主体部分是创新的成果,这个标准对于在校本科生来说是不现实的。我们以为把部分再创新水平作为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少许新意水平应作为学士生论文的一般要求,能够模仿别人、理解理论和有所感悟的水平应该作为学士生论文的最低要求。鼓励学生的论文尽量涉及数学教育的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2.整体性标准。首先,论文要紧扣主题展开,各个部分都应该为主题服务,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一些学生离开主题发表议论,论文不能达到学士学位的要求。其次,从整体上把握论文各部分的地位,主次分明,重点部分和关键部分必须予以较深阐述,次要部分就不必唆。最后,各部分之间过渡自然,应该相互配合得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如果部分间对立或矛盾,就犯了“自打嘴巴”的毛病。 3.规范性标准。教师指导学生修改完论文后,将论文成果表示成学术形态。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要符合学术论文的要求。语言要简洁、说理清楚、层次分明、符合逻辑。所展示的各类图表及数据要清晰、翔实、规范,能够正确运用统计方法说明某些结论。 本科生的数学教育毕业论文在创新水平和独立工作的程度上,在说明理论依据和阐述问题的深度上,有一定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从数学教育专家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数学教育研究除了具有精深的数学基础,要有扎实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数学教育实践形态知识,经过各种知识间的相互作用于研究课题,久而久之,形成了较强的本领域的科研本领③。本科生既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知识,又缺乏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体验,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科研能力,首先需要从方法上考虑学生的数学教育理论的系统学习,相应地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机会参与中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做到两种学习活动相互促进。 (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