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一、教师(或)工作(或习)机激发研究 一0二、教师(或)理素质问题研究 一0三、教师理健康问题研究 一0四、教师(发展)途径、式探索 一05、习(或教)策略研究 一0陆、教知识、技能与能力转化研究 一0漆、中国络环境德育效性研究 一0吧、中国络环境班主任工作研究 一09、中国络环境师关系建设研究 一一0、中国络教教师角色转变与适应研究 一一一、中国络环境指导——自主习研究 一一二、新课改教师工作挑战及其适应研究 一一三、新课改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研究 一一四、新课改教师观重建研究 一一5、新课改观重树研究 一一陆、新课改师关系更新及其教育策研究 一一漆、新课改同教模式比较及其实践综合研究 一一吧、新课改课程实践与反思 一一9、新课改校本课程实践与反思 一二0、论校本课程发教师位与作用 一二一、新课改家教育影响力研究 一二二、论现代化潮校管理战略设计 一二三、论际化潮校教育目标设计 一二四、论性化思潮教育规则修改 一二5、论信息化趋势培养目标设计 一二陆、论科化思潮科主义教育 一二漆、流口教育问题与解决研究 一二吧、城乡童教育机均等考察与反思 一二9、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应试化倾向观察与批判 一三0、论中国络教育质效评价 一三一、论中国络教育管理与考核 一三二、系统思想、理论教育领域应用 一三三、教育管理系统决策及其特征 一三四、系统评价及其教育应用 一三5、课堂教系统系统析 一三陆、实行校负责制利弊探悉 一三漆、实行校负责制应处理几关系 一三吧、试论教师资源效配置 一三9、试论教师聘任制建立建全 一四0、前教师聘任工作规范研究 一四一、教师积极性调途径 一四二、贫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一四三、校负责制与级教育主管部门权力关系研究 一四四、实行校负责制校党支部功能作用 一四5、班级教育力量形 一四陆、中国络代德育工作新途径 一四漆、领导应变能力研究 一四吧、校管理良工作态度培养 一四9、管理目标功能研究 一50、校管理决策科化(或民主化)研究 一5一、现代校管理教代职能研究 一5二、期望理论管理工作运用 一5三、双素理论与教师积极性激励 一5四、贫困区教育经费筹措 一55、机理论与教师培养 一5陆、公平理论与教师积极性调 一5漆、外教育史与教育改革(论文向自确定标题) 一5吧、论知识经济背景教育先行战略 一59、柏拉图《理想》教育思想评述 一陆0、班主任工作研究(论文向自确定标题) 一陆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途径 一陆三、校管理制度研究 一陆四、校本管理研究 一陆5、教师依执教研究 一陆陆、品德评价研究 一陆漆、信息化代课堂教模式研究 一陆吧、高校扩招基础教育影响 一陆9、教师教科研教质量关系研究 一漆0、进转化策 一漆一、中国络教育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应研究 一漆二、中国络背景习特征及其教育变革研究 一漆三、中国络教育师关系特征及其教育导向研究 一漆四、传统课堂教与中国络教比较研究 一漆5、中国络教程特点研究 一漆陆、基于中国络放性特征教育变革研究 一漆漆、择业观念与行研究 一漆吧、众传播媒介青少理及行式影响研究 一漆9、师关系存问题及解决策研究 一吧0、教育发展与业需求社理研究 一吧一、书院产代教育启示 一吧二、预防未犯罪社理研究 一吧三、亲关系存问题及解决策研究 一吧四、培养青少健康格研究 一吧5、青少理健康研究 一吧陆、贫困理问题研究 一吧漆、青少情能力培养研究 一吧吧、青少智力发研究 一吧9、青少创造力培养研究 一90、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创新 一9一、适应新课程改革加强校教管理 一9二、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 一9三、语言艺术课堂教管理应用(语言包括口语、体态语书面语) 一9四、基础教育社区服务与社实践发与实施研究 一95、理健康研究 一9陆、我家庭教育新情况新问题及其策 一9漆、独理特点及析 一9吧、论离异家庭童性格形消极影响 一99、初见理问题及校教育策 二00、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设想 二0一、试论影响童理发展素 二0二、青少际理异与家庭教育 二0三、理健康教育教设想 二0四、教师队伍现状问题透视及改革策 二05、新课程理念教设计 二0陆、新课程理念教评价 二0漆、新课程理念校评价 二0吧、新课程理念教师角色转化 二09、数发展性评价内容研究 二一0、说课艺术性与规范
毕业论文(graduation study),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 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文。一般安排在修业的最后一学年(学期)进行。学生须在教师指导下,选定课题进行研究,撰写并提交论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加强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从总体上考查学生学习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1][2]中文名毕业论文外文名graduation study面向人群应届毕业生及在职毕业生组 成中专、专科、本科、研究生毕业论文相关视频快速导航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分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1、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2、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首先,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4、可以与老师展开辩论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6、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7、要讲文明礼貌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名、有关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一般说,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而不是对整个学科的全面知识的考试和考查。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我能理解他的心情,我想他一定又气又急,简直欲哭无泪。
一位来自云南普洱的男生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称自己的毕业论文被鸡吃了,视频一经发出迅速引起了热议,甚至一度冲上了热搜。视频中男生蹲在田边,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毕业论文”,已经被另一位同学的鸡吃干净了,此时,他内心应该非常崩溃,因为对于农业大学的学生来说,不像其他学校的学生那样,毕业论文是文字版,他们考察的是学生的实践结果,将平时所学知识全部用在种植农作物上,种植出来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就是他们的论文结果。所以,这位男生的心理阴影面积应该非常之大。
不过,该男生还发了后续,称自己一怒之下将鸡炖了,因此还有网友调侃“你吃掉的鸡又是谁的期末作业”,评论区里充满了搞笑发言,让人不禁向往跟农田和大地亲密接触的农大学子。
这个夏天,因为丁同学发布的一则招生简章,让云南农业大学爆火,在丁同学发布的视频里,农大的学子们每天不是在耕地就是在去耕地的路上,这种发生在农田里的场景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亲切,也让人对他们一本正经的搞笑忍俊不禁,当然也让云南农业大学的招生简章成了一股清流。
但值得肯定的是,将农业与互联网联系起来的思路是非常具有价值的,让更多人知道,农业不一定完全沉在土里、藏在山里,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农业跟现代化、城市化联系得更加紧密,让人们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新农业带来的便捷、高效。
当然,我们还是要心疼视频里的这位男生,为了毕业论文圆满完成,恐怕他得重新培育农作物了,祝愿他这一次一切顺利,顺利毕业。
传播学抖音短视频成功原因与问题探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传播学抖音短视频成功原因与问题探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作为短视频界的一匹“黑马”,抖音app在2018年风靡全国,成为一款现象级产品,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抖音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借助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从用户定位、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方面分析抖音app的成功原因,反思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关键词:抖音app;成功原因;社会效应
抖音是今日头条旗下的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app,于2016年9月上线,用户可以在抖音随机选择一首背景音乐进行自我展示,经过后期剪辑,创作出一条短视频并发布,短视频的时长限制是15秒。2018年一季度,抖音下载量达4580万次,成为苹果应用商店全球下载量最高的iPhone应用。[1]截止2018年7月12日,笔者在iphone的“摄影与录像类”免费app排行榜中看到,抖音排名第一位。在获得成功的同时抖音也存在诸多问题,其内部整改的步履始终未停。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抖音清理了27231条短视频,永久封禁15234个账号;2018年4月10日,抖音上线反沉迷系统;4月11日,抖音进行了全面升级,升级期间,关闭了直播和评论功能。五W模式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模式,其中指出了传播过程中的五种基本要素: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向谁说-有什么效果。本文将借助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用户和传播效果方面分析抖音app风靡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一、抖音app成功原因探析
(一)定位年轻用户,算法分发利好草根。抖音的用户定位是20-29岁之间的年轻时尚群体,这一群体本身有着较高的网络活跃度,在社交需求上表现出较强的`媒介依赖心理和行为,如在现实中交流较少,更倾向于虚拟空间中的交流,且更易受到虚拟环境的影响。面对这类“手机症候群”,抖音首先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抖音在内容分发方面采用算法分发+人工精选的推荐机制,即根据用户的观看喜好为用户推荐相关内容,同时将人工精选出来的优质内容推送给用户。这种内容分发机制使用户接收的内容更为多元化、个性化,同时更看重内容的优质性和吸引力,为内容生产的一方提供了更多“被看”的机会。
(二)多元内容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抖音在内容生产方面采用了PUGC的模式,即以UGC的形式,生产出相对专业的内容。在内容生产上,抖音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海量多元,娱乐性强,尤其是以个人才艺、技能为主的内容易受追捧。
2.内容的碎片化。新媒体环境培养了公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短时注意力特征,抖音的视频长度限定为15秒,迎合了用户的心理需求。
3.个性化和虚拟化。抖音以“我”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如拍摄中可以调节视频的快慢,拍摄后可以进行创意混剪,让用户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同时,各种滤镜、特效工具满足了用户的自我心理期待。
4.发起话题挑战,增强用户黏性。话题挑战是指以某个话题或某首背景音乐作为主题,让用户按照规则录制内容进行挑战,从而引导用户发布视频,进一步增强用户黏性。
(三)多渠道传播模式。今日头条通过多种渠道对抖音进行推广:
1.借助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广告营销。如抖音先后在《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中国有嘻哈》等电视综艺节目投放广告。
2.邀请明星入驻,利用名人效应。目前已经入住抖音的明星有岳云鹏、鹿晗、关晓彤、何炅等。明星入驻引发名人效应,进而带动了粉丝入驻。
3.利用外链分享,拓展传播渠道。抖音在发展初期,利用微博、微信的社交分享功能,从这两个平台获得流量。随后,抖音又与淘宝进行合作,进一步聚拢了电商入驻抖音。
二、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娱乐化导致人的迷失。抖音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且是一种低门槛的娱乐。娱乐是媒介的功能之一,可以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但是过度娱乐化将会导致人精神上的空虚和迷失,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说,“人们会因为享乐而失去自由,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抖音的娱乐性还体现在形式上。以视频形式播出的内容更具有感官刺激性,而缺少逻辑理性,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只需要沉浸在背景音乐和画面的感官刺激中,无需过多理性的思考。长此以往,用户越来越注重感官刺激,逻辑思考能力却越来越低。同时,抖音的碎片化特征在迎合用户思维习惯的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用户的碎片化思维。
(二)媒介对人的控制:谁是谁的奴隶。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是工具,延伸了人的知觉能力,然而当下的“拇指族”在利用工具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工具的依赖和沉迷。对这类社交媒体的依赖和娱乐性内容的沉迷,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长此以往用户日渐进化为“容器人”,反而导致了社交障碍以及人的空虚和焦虑。
(三)抖音里的虚假、低俗内容。由于审核机制的缺乏,抖音上不乏虚假、低俗的信息。抖音通过外链分享和淘宝合作,吸引淘宝商家入驻。在拓展盈利模式的同时,假货也开始在抖音上横行,有制假售假者在抖音平台上公然兜售假冒伪劣商品。此外,在抖音上出现了许多低俗乃至价值观扭曲的内容,向其他用户传递着错误的价值观念,造成恶劣影响。
三、参考文献:
[1]抖音下载量全球第一科达股份为其TOP营销伙伴[DB/OL].
[2]刘夏,李小晔.抖音短视频的营销推广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3月.
抖音App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通过抖音短视频App你可以分享你的生活,同时也可以在这里认识到更多朋友,了解各种奇闻趣事。[22]
四、拓展资料:抖音短视频主要功能
抖音实质上是一个专注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用户可以选择歌曲,配以短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它与小咖秀类似,但不同的是,抖音用户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快慢、视频编辑、特效(反复、闪一下、慢镜头)等技术让视频更具创造性,而不是简单的对嘴型。
抖音平台一般都是年轻用户,配乐以电音、舞曲为主,视频分为两派:舞蹈派、创意派,共同的特点是都很有节奏感。也有少数放着抒情音乐展示咖啡拉花技巧的用户,成了抖音圈的一股清流。
抖音最新的内测版中加入了一个新的社交功能 ——“朋友聊天室”,支持抖音强大的滤镜美颜和道具功能。
2021年3月24日,抖音推出了“老友计划”,该计划致力于提升老年用户使用体验,丰富老年用户生活,还在产品和运营活动上推出以下举措。
2021年6月28日,IT之家消息,抖音 App 再次更新,本次内测了一些新功能,同时抖音音乐正式上线,大大提高了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向社交领域再次迈出一大步。
2022年2月25日,抖音官方本周发布公告宣布多举措预防网暴,首家上线“评论发文警示”等功能。
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二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三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四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枣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枣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枣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短视频的成果概述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频主题和内容简介:简要介绍短视频的主题和内容,概括视频的核心信息以及有何创新点或特色。2. 视频制作手段和流程:简单介绍短视频的制作过程,包括拍摄、剪辑、特效处理等技术手段的使用和运用。3. 视频制作成本和时限:说明制作短视频所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包括人力、设备、音乐、素材、配音等方面。4. 视频效果和评价:客观评价短视频的成果,对视频画面质量、音乐配合、剧情逻辑、表现手法等进行评估和总结,并根据用户反馈和浏览量等指标来评价视频的实际效果和市场接受度。5. 可持续性和推广方案:最后,针对短视频的可持续性和推广方案进行展望,讨论如何将视频内容转化为商业价值,增加用户粘性,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和参与,并在未来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提升视频制作的水平和质量。总之,短视频的成果概述需要简洁明了,突出核心信息和特色,同时也需要具有说服力和可操作性,为实际应用和商业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详细点呀,什么专业的?
什么是视频论文?视频论文是以视频形式发表的论文。素材选取:首先,考虑到场景的设计对整个视频的设计风格,镜头画面,情绪氛围,社会空间,物质空间都有很大的影响。于是我们在素材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就更加注重选取好的场景来提升提升视频的美感、强化渲染主题,使视频的渲染效果更加饱满。用恰当的图片来为视频提升附加值,直接影响整个视频的风格和艺术水平。而选取的音乐背景又要在整体上把握视频基调统观全局,把握整体造型意识,即视频总体的、统一的、全面的创作观念。选取素材的思路是:整体构思——局部构成 ——总体归纳。我们小组此次视频主题是上大一角,主要着重表现上大的泮池风光。因为泮池恰好位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中心地带,是一个典型且具有强烈表现力的风景,其呈半月形,周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池内有多种观赏鱼。泮池观鱼为上大十景之一,池畔有费孝通题的“泮池观鱼”石碑。这样我们小组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构思,接着我们为了表现泮池湖边的风景,我们就要进行局部的构成设计,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泮池风景—嬉戏的鱼群,灵动的孔雀,泮池喷泉及泮池周围清爽的风景,我们希望运用所选 取的图片从各个角度对泮池风光进行介绍,使我们的视频更具欣赏性,给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冲击,我们希望通过色彩、构图、光影等设计手法来强化视频的视觉表现,使泮池的优雅场面更加优雅。同时为了把握视频艺术空间的整体统一,视频时空的连续性场景、风格的统一,使整体风格与表现主题融合一体,在这个视频的创作中,我们在视频的风格塑造上先有了一个统一的认识,接着我们开始从网上收罗各种背景音乐,在最后统一决定我们的背景音乐—故乡的原风景,于是我们细致的把握这首音乐的情调风格,以此来对我们视频的场景图片进行设计选取,以使视频画面氛围更加贴近音乐基调,更加保证视频风格艺术的统一。在我们素材选取的这个过程中,为了满足视频制作的要求,风格的统一,我们小组一起在网络搜索合适的图片,合适的视频 ,同时还在泮池边对其周边风景进行了拍照选取,这个素材选取的过程便是我们小组共同努力的第一环节
篇一:设计题目: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走向研究 1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专题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专题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 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专题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2, 现实意义 对新闻专题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可以说国内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对新闻专题娱乐化持反对意见,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专题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有的人则将"新闻专题娱乐化"当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有的人认为新闻专题娱乐化有利又有弊,既要杜绝其负面影响,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新闻专题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中国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2 文献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专题娱乐化无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以上阐述强调了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美国新闻界出现了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这种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根源有二:快乐主义原则是笃信个人主义的现代美国人追求的目标,受众的新闻消费行为同样如此,这是其社会基础;传媒市场化使公众利益向商业利益倾抖,利润化的原始动力使媒介完全受"大数法则"支配,原先新闻选择与制作的新闻理念为强调受众广度,制作成本及与利益集团利益冲突程度的市场理念所取代.由此,美国新闻专题娱乐化有其必然性.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对"新闻专题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3 工作计划及方案论证 1.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目前世界各国传播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严谨,研究结构更为客观准确.在论文中,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通过对新闻专题娱乐现象的这些统计量的解释形成评价结论. 定性分析可以比较完整地把握研究对象现状,深入了解内部运作的过程和行为.本论文中将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有关调查对象各种特性的文字资料,经过分析后对调查对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 2.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相结合 在论文中,将有对选择一些个案的描述性研究,并且对这些描述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使人们更深一步对财经日报发展现状有所认识和了解,把握新闻专题娱乐化的发展脉络,并且寻找影响其发展的症结,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一预测.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通过对各类媒介新闻专题娱乐化的内容分析,对其发展变化,趋势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1)选题,定题:2008年3月20日; (2)资料查询:2008年3月21日至2008年23日; (3)写出开题报告及提纲:2008年3月24日; (4)初稿:2008年3月24日初至2008年4月25日; (5)第二稿:2008年4月25日; (6)中期检查:2008年5月20日; (7)定稿:2008年5月26日; 4 参考文献 [1].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专题娱乐化》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第2期 [2]. 史安斌:《美国电视新闻专题娱乐化的四个趋势》 [3].李希光.畸变的媒介(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李良荣.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2001(3). [5].[美]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 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林晖撰写:《市场经济与新闻专题娱乐化》,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1年的3期; [7].张国良主编:《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 参见《每日新报》(2002年6月初); [9] 参见南方网(2002年10月28日); [10] 参见《中国日报》网站(2002年10月30日); [11] 参见《北京青年报》(2002年10月30日); [12].《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13].《美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透视》 [14]黄 开民,周艳主编《中国传媒市场大变局》,中信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P170 [15].《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 篇二: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当今影视行业正处于竞争激烈的年代,而随着计算机和电讯急速发展,影视制作与多媒体已经结为一体。目前各行各业对活动影像的需求大大增加,尤其是大企业、大机构,纷纷成立媒体制作部,借助活动影像进行形象树立、产品推广和促销、内部管理、员工训练等活动。近二年,多媒体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专门从事广告片制作,纪录片拍摄,企业推广,多媒体教学,互动节目制作等。 二:在影视作品中影视合成最关键影视合成技术就是将多种来源不同的素材混合成一复合画面的技术处理过程。影视合成主要体现在节目的包装,包括片头片尾动画,片花演绎,字幕、logo的花式。影视作品中若干个不同内容的画面, 通过合理组接, 构成一个个完整的蒙太奇段落。 三:影视创作者而言,单个画面就是词汇和句子, 而画面的组接技巧则是语法和修辞。因此,影视创作必须要掌握好影视合成处理技术。研究影视合成技术的常见处理方法及探讨数字化影视的意义将动画的创作理念、创作方式和科技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机结合,培养我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创造性的专业思维习惯也可以锻炼我将理论联系实践的动画操作能力。 我比较热衷于影视艺术,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可以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让我对影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后的事业有所帮助。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计算机硬件环境和视音频我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录像节目的后期制作进入数字时代。其特点是采用了在线和非在线的非线性我,视频我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压缩技术的实用化的使脱机我和非线性我成为可能。 二,市场资源丰富,但是国内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对于人才方面更是缺乏。 三,动画及多媒体产业具有当今知识经济的特征,涉及文化、艺术、科技、传媒、出版、商业等多种行业。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形成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结构,为动画及多媒体产业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影视是一种媒体,也是媒体的一种,所以它根多媒体技术专业与影视媒体艺术专业是有本质上联系的!媒体专业是比较广泛的! 当前,后期特效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后期特效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实现的电影特效。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做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 影视制作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等。 合成技术就是将多种素材混合成单一复合画面的技术处理过程。既要又好的素材更要熟 熟悉影视合成处理技术。 1:获取影像 通常用肉眼来观察周围的世界,由于我们可能会用某种摄像机来拍摄一些类似的影片,所以我们也需要学习摄像机是如何感觉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在使用摄影机就是用来拍摄场景的表达.距和视角合成师处理的的一个任务就是提取出元素并决定它们在场景中的深度位置。视角的不同是由于场景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拍摄的缘故。如果我们靠近或远离某个指定场景,场景内的物体间的空间关系也会随之改变,会扩大或压缩,一个很常见的错误概念就是认为差异是因为使用不同镜头拍摄的缘故。事实上确实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用来表示这种差异,但是认为镜头只是用来对场景进行一定量扩放的简单装置。 2:影像的合成处理 在合成中,来源的素材肯定是不一样的,要构成同一画面,必然要经过的一步就是调色,谈到调色,现在在premiere pro中,就开始引入了After Effects的内核。影视剪辑是影视创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是由若干个画面组合而成。以FLASH的小动画穿插。 4.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2011年9月 至 2011年12月:资料的查阅搜集整理及素材的搜集,确定影视合成作品的主题 2011年12月 至 2012年 2 月:总结遇到的问题并对作品进行修该和完善,影视合成作品初步完成,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2012年4月:对毕业论文进行审查,为毕业答辩做好充分准备,提交毕业设计作品及毕业论文。 5.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 After Effects CS4影视特效风暴 [M] 曹金元,徐志,周庆儒编著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2009年08月 [2]After Effects CS4影视后期特效实例精讲(2DVD) [M] 思维数码编著 北京希望电出版社 2009年08月 Fash可以把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集成。在Flash中动画片断和场景的跳转都可以使用Action来实现控制,Fash提供了多种交互类型,可以创建出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课件,使用者还可以通过鼠标、键盘等输入工具与课件交互,为制作者提供的强大的功能满足需要。 [3]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理论与实践 [M] 刘荃 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01月 [4] PHOTOSHOP完美创意设计Ⅱ [M] 点智文化 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年01月 Flash ActionScript 动画教程 [M] 皮特斯 著,王汝义 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04月 [5] Adobe Flash CS3中文版经典教程 [M] 美国Adobe公司 著,冯晓艳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03月
视觉传达设计开题报告
我们在创作平面作品时,视觉空间的创造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增强视觉的震撼力,空间关系的变换就成了重要的手段。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视觉传达设计开题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毕业设计
课程代码:0504041534
学分与学时:6学分8周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毕业设计作为学生毕业前最后一项学习任务,是全面展示学生在校学习成果,检验基本功和综合设计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最重要、最直接手段。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研究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转化和提高。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毕业创作
教学目的:该实践性课程教学,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方面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毕业创作课题,进行系统的毕业动画创作,从而全面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四年来专业学习的总结与补充。
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充分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画短片创作。并辅助工作日记等形式,完整记录创作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查阅文献资料、资料分析整理。
难点:选择创作主题以及表现风格。
教学方法:坚持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所学的知识,展示自己的能力,正确对待这次毕业创作。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懂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查询资料、借用和发挥资料。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二维动画短片创作
第二节 三维动画短片创作
第三节 创作实施阶段
一、角色设定与场景设计画稿
二、文字脚本与分镜头脚本
三、动画画稿
四、视频作品
五、工作日记
六、强调作品的原创性、独立性
第二章 毕业论文
教学目的:毕业论文是本专业学生在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的基础上,结合毕业创作,利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调查研究动画发展现状或者发展趋势,提出鲜明观点并进行论证。通过做毕业论文,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调查研究市场的基本方法,提高其理论水平。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毕业论文的格式,把握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突出以及独创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论文创作主题以及表现风格。
难点:论文创作主题。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设计题目的选题
第二节 毕业论文格式及内容
第三节 毕业答辩
五、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1.教学方式:实践教学
2.考核方式:毕业创作60%、毕业论文40%
六、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 [英] 哈罗德威特克,约翰哈拉斯.动画的时间掌握.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2] 葛竞.影视动画剧本创作.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
[3] 严定宪.动画技法.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4] 涂先智.动画短片制作.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马华.影视动画影片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
结束语
学校对开题报告所要求的标准构成因素来说,就是对即将投入写作的论文的选题的缘起和意义、论题中的基本概念、相关研究成果、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可能提供的知识创新,以及论文的工作大纲和主要参考文献的总体陈述。
那么,上述所有这些内容的陈述,又是为了什么呢?以我的'理解,就是为了论证论文写作的可行性。由老师和同学面对面进行质辩交流的开题报告会,就是对论文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的论证会。
这是因为,论文的写作,对于学生而言,投入巨大,存在风险;而且,由于答辩和毕业的Dead Line,一旦因选题的错误中途写不下去了,很难再有时间更换论题和进行相关积累。
在这个意义上,对学生及其导师来说,对于开题报告的讨论和审议,就是师生双方建立对论文写作的信心。因为这的确会降低论文写作的风险。没有经过开题报告会的论文,或者没有回应和解决开题报告会上提出的问题的论文,都会在答辩时面对更大的风险。
其实这个视频的初衷是让大家多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关心一点。目前很多的大学生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毕业论文,导致很多指导老师对自己的学生操心
带到现场。毕业论文答辩在实物展示时,其作品比较小的情况下,是可以带到现场,不用拍视频。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视频和音乐一样可以插入PPT页面,可设置跨页播放。PPT20007插入视频方法:1、插入----媒体剪辑----影片----文件中的影片-----选择影片----确定----自动。2、如果要跨页播放,选中插入的屏幕----影片选项----插入影片:跨幻灯片播放,其他选项根据需要来选。3、如果只在一页幻灯片播放,选中插入的屏幕-----动画----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单击影片动画效果后的下拉箭头-----效果选项-----停止播放-----在1张幻灯片后-----确定。
不可以。论文正文里除了文字还可以添加图片,但是不可以添加视频。论文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文字去说明你要论述的内容,也就是文字为主,另外,为了辅助读者理解,可以添加图片和表格,但是不能添加视频,因为目前论文的纸质内容是不能通过视频显示的。
篇一:设计题目: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走向研究 1 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1, 理论意义 在我国新闻界,日益明显的新闻专题娱乐化趋向已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有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将新闻专题娱乐化视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 也有人完全赞同,将新闻专题娱乐化看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愈演愈烈的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这需要我们深入用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好新闻与娱乐的关系 2, 现实意义 对新闻专题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可以说国内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对新闻专题娱乐化持反对意见,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专题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有的人则将"新闻专题娱乐化"当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有的人认为新闻专题娱乐化有利又有弊,既要杜绝其负面影响,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新闻专题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的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之后尘.中国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2 文献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新闻专题娱乐化无简单明确的定义,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加以阐述: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介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以上阐述强调了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美国新闻界出现了新闻与娱乐融合的趋向,这种新闻专题娱乐化现象根源有二:快乐主义原则是笃信个人主义的现代美国人追求的目标,受众的新闻消费行为同样如此,这是其社会基础;传媒市场化使公众利益向商业利益倾抖,利润化的原始动力使媒介完全受"大数法则"支配,原先新闻选择与制作的新闻理念为强调受众广度,制作成本及与利益集团利益冲突程度的市场理念所取代.由此,美国新闻专题娱乐化有其必然性.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对"新闻专题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3 工作计划及方案论证 1.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目前世界各国传播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严谨,研究结构更为客观准确.在论文中,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通过对新闻专题娱乐现象的这些统计量的解释形成评价结论. 定性分析可以比较完整地把握研究对象现状,深入了解内部运作的过程和行为.本论文中将采用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有关调查对象各种特性的文字资料,经过分析后对调查对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 2.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相结合 在论文中,将有对选择一些个案的描述性研究,并且对这些描述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使人们更深一步对财经日报发展现状有所认识和了解,把握新闻专题娱乐化的发展脉络,并且寻找影响其发展的症结,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一预测.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是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通过对各类媒介新闻专题娱乐化的内容分析,对其发展变化,趋势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 (1)选题,定题:2008年3月20日; (2)资料查询:2008年3月21日至2008年23日; (3)写出开题报告及提纲:2008年3月24日; (4)初稿:2008年3月24日初至2008年4月25日; (5)第二稿:2008年4月25日; (6)中期检查:2008年5月20日; (7)定稿:2008年5月26日; 4 参考文献 [1].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专题娱乐化》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第2期 [2]. 史安斌:《美国电视新闻专题娱乐化的四个趋势》 [3].李希光.畸变的媒介(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李良荣.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J].新闻记者.2001(3). [5].[美]希伦・A・洛厄里.梅尔文・L・ 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第三版)(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林晖撰写:《市场经济与新闻专题娱乐化》,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1年的3期; [7].张国良主编:《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 参见《每日新报》(2002年6月初); [9] 参见南方网(2002年10月28日); [10] 参见《中国日报》网站(2002年10月30日); [11] 参见《北京青年报》(2002年10月30日); [12].《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13].《美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透视》 [14]黄 开民,周艳主编《中国传媒市场大变局》,中信出版社 2003年8月第一版P170 [15].《外国新闻事业史》张允若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第一版 篇二: 1.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当今影视行业正处于竞争激烈的年代,而随着计算机和电讯急速发展,影视制作与多媒体已经结为一体。目前各行各业对活动影像的需求大大增加,尤其是大企业、大机构,纷纷成立媒体制作部,借助活动影像进行形象树立、产品推广和促销、内部管理、员工训练等活动。近二年,多媒体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专门从事广告片制作,纪录片拍摄,企业推广,多媒体教学,互动节目制作等。 二:在影视作品中影视合成最关键影视合成技术就是将多种来源不同的素材混合成一复合画面的技术处理过程。影视合成主要体现在节目的包装,包括片头片尾动画,片花演绎,字幕、logo的花式。影视作品中若干个不同内容的画面, 通过合理组接, 构成一个个完整的蒙太奇段落。 三:影视创作者而言,单个画面就是词汇和句子, 而画面的组接技巧则是语法和修辞。因此,影视创作必须要掌握好影视合成处理技术。研究影视合成技术的常见处理方法及探讨数字化影视的意义将动画的创作理念、创作方式和科技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有机结合,培养我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创造性的专业思维习惯也可以锻炼我将理论联系实践的动画操作能力。 我比较热衷于影视艺术,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可以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让我对影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以后的事业有所帮助。 2.已了解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自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计算机硬件环境和视音频我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录像节目的后期制作进入数字时代。其特点是采用了在线和非在线的非线性我,视频我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压缩技术的实用化的使脱机我和非线性我成为可能。 二,市场资源丰富,但是国内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对于人才方面更是缺乏。 三,动画及多媒体产业具有当今知识经济的特征,涉及文化、艺术、科技、传媒、出版、商业等多种行业。在欧美、日韩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形成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结构,为动画及多媒体产业带来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影视是一种媒体,也是媒体的一种,所以它根多媒体技术专业与影视媒体艺术专业是有本质上联系的!媒体专业是比较广泛的! 当前,后期特效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后期特效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实现的电影特效。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对拍摄完的影片或者软件做的动画,做后期的处理, 影视制作使其形成完整的影片,加特效,加文字,并且为影片制作声音等等。 合成技术就是将多种素材混合成单一复合画面的技术处理过程。既要又好的素材更要熟 熟悉影视合成处理技术。 1:获取影像 通常用肉眼来观察周围的世界,由于我们可能会用某种摄像机来拍摄一些类似的影片,所以我们也需要学习摄像机是如何感觉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在使用摄影机就是用来拍摄场景的表达.距和视角合成师处理的的一个任务就是提取出元素并决定它们在场景中的深度位置。视角的不同是由于场景从两个不同角度进行拍摄的缘故。如果我们靠近或远离某个指定场景,场景内的物体间的空间关系也会随之改变,会扩大或压缩,一个很常见的错误概念就是认为差异是因为使用不同镜头拍摄的缘故。事实上确实不同焦距的镜头可以用来表示这种差异,但是认为镜头只是用来对场景进行一定量扩放的简单装置。 2:影像的合成处理 在合成中,来源的素材肯定是不一样的,要构成同一画面,必然要经过的一步就是调色,谈到调色,现在在premiere pro中,就开始引入了After Effects的内核。影视剪辑是影视创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是由若干个画面组合而成。以FLASH的小动画穿插。 4.本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度安排 2011年9月 至 2011年12月:资料的查阅搜集整理及素材的搜集,确定影视合成作品的主题 2011年12月 至 2012年 2 月:总结遇到的问题并对作品进行修该和完善,影视合成作品初步完成,撰写毕业论文初稿 2012年4月:对毕业论文进行审查,为毕业答辩做好充分准备,提交毕业设计作品及毕业论文。 5.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 [1] After Effects CS4影视特效风暴 [M] 曹金元,徐志,周庆儒编著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 2009年08月 [2]After Effects CS4影视后期特效实例精讲(2DVD) [M] 思维数码编著 北京希望电出版社 2009年08月 Fash可以把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集成。在Flash中动画片断和场景的跳转都可以使用Action来实现控制,Fash提供了多种交互类型,可以创建出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课件,使用者还可以通过鼠标、键盘等输入工具与课件交互,为制作者提供的强大的功能满足需要。 [3]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理论与实践 [M] 刘荃 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01月 [4] PHOTOSHOP完美创意设计Ⅱ [M] 点智文化 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8年01月 Flash ActionScript 动画教程 [M] 皮特斯 著,王汝义 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04月 [5] Adobe Flash CS3中文版经典教程 [M] 美国Adobe公司 著,冯晓艳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年03月
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二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三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四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枣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枣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枣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谢谢你的关注呵呵,都是打广告的。我只能告诉楼主这份论文的大致框架结构哈,细节还得你自己上网找材料来充实:1、全球视频会议发展历程;--分硬件、软件两个类型2、中国视频会议发展历程;3、国内视频会议市场容量;4、结合社会发展阐述视频会议的发展前景;5、国内主流厂商和产品介绍--分别从公司介绍、产品介绍、成功案例、解决方案这4个方面来写;6、发展瓶颈问题分析大概想到的先就这么多,觉得有用就请楼主给分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