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关于豆浆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豆浆的毕业论文

写论文,找我

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钾、铁、镁、维生素A、B等营养物质,其中的蛋白质90%以上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鲜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有些人吃鲜牛奶后感到胃部不适,其原因是鲜牛奶中含有乳糖,而成人体内的消化液中缺少帮助消化乳糖的催化剂一一乳糖酶。如果将鲜牛奶加工成奶制品一一酸牛奶,不仅能消除胃部的不适,而且还能促进消化吸收。酸牛奶中含有大量乳酸杆菌,能将牛奶中的乳糖分解为乳酸,使肠道的酸碱度趋向酸性,以抑制肠道内其他有害细菌。同时,乳酸杆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生成一种抗生素,对伤寒、痢疾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乳酸杆菌还能够在肠道内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B、E、叶酸等多种维生素。酸牛奶可以促进胃酸分泌,提高消化功能。鲜牛奶中的钙质,在酸牛奶中形成乳酸钙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酸牛奶的营养价值比鲜牛奶高,长期吃酸牛奶于健康十分有益。

网上搜哈,很多 。抄一抄,在改一改就OK了哈

已经发到邮箱,付费版本如果需要 随时联系

关于豆浆机的毕业论文

基于视频的人流量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图像水印识别微信小程序设计与实现 基于重力传感器的飞机大战游戏开发 手机平台加减乘除口算训练游戏开发 基于Android平台的个人移动地图软件开发 面向多种数据源的爬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abbix的服务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新浪微博的分布式爬虫以及对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基于分布式的新闻热点网络爬虫系统与设计 舆情分析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的新闻APP设计 基于Android平台的语言翻译程序设计与实现 基于SSH的水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SSM的学科竞赛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化在模具制造业的应用和实践引言一般说来,模具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大都是从作坊式的企业成长起来,甚至目前仍有许多模具企业是作坊式的的管理,在模具交货期、成本、质量的控制方面问题层出不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落后的管理手段和水平,使模具企业中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只有疲于奔命,企业投巨资引进的CAD/CAM系统和高档数控加工设备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率和水平,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有志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的模具企业经营者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已成为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模具制造企业要提高管理水平,具备快速反应和及时调整的能力,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是很难做到的。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模具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是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模具企业实际的案例,讨论分析了信息化对提高模具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深圳市伟博思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专业化模具企业管理系统iM3(inteMoldMakingManagement),给出了信息化解决方案。一、信息化是企业与客户信息交流沟通的桥梁模具是典型的按定单单件生产的行业,每一个定单都要与客户进行详细的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沟通,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下面是模具企业与客户信息沟通不充分的两个实例:案例1.某大型模具厂承接了一个日本新客户的模具定单,这个日本客户习惯定单下达后,就与模具厂的设计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沟通,对模具提出很细致的设计要求,模具厂按此要求进行设计就可以了,不需要再确认设计图纸。而模具厂设计人员完成设计后,却仍按以往接美国客户定单的习惯,等待客户确认设计后再订购模架和材料,一直等了10天,才知道客户不需要确认图纸。结果,该套模具延期10天,客户很不满意,从此不再下定单,为此失去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客户。案例2.某模具工厂承接了一个新客户的模具定单,该客户的注塑工厂有一套严格的生产安全标准——多少吨的模具必须使用多大的吊环。由于缺乏详细的技术沟通,这个问题被忽略了。模具设计人员按照本工厂的习惯选用吊环,结果比客户的标准小了一个规格,致使模具交付客户后,才发现不符合要求,只能把模具运回,重新加工吊环孔,整个过程的费用就超过万元,同时还影响了客户的生产。由此可见,在与客户及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方面即便是一个小小纰漏,都会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解决好沟通问题,具有如下重要意义:尽量一次把客户业务与技术方面的要求了解全面,避免多次反复,从而节省费用和时间。详细了解客户的模具技术要求,避免在试模后修改和返工。对每一次沟通的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针对每个客户逐步建立客户业务和技术资料知识库,在公司内部共享,以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减少错误。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将能够帮助模具企业更好地与客户进行信息沟通。例如,在iM3系统中,提供了详细的模具技术沟通模板,模板整合了国内外多家优秀模具企业的经验,完全与国际模具行业接轨。通过该模板,方便与客户进行详细的技术沟通,减少模具的修改工作。而且通过系统记录的与客户沟通信息,可以总结客户业务和技术方面的习惯,分享给公司内部相关人员,避免犯重复的错误。二、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企业监控模具进度客户非常关注模具的试模及交付日期,往往根据模具的试模时间安排试产及生产计划,尤其是海外客户,往往把模具的交付期的重要性放在首位。因此,控制模具的生产制作工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指标。下面的案例可能是许多模具厂都出现过的问题。案例.某大型模具工厂承接了美国客户的模具定单,由于缺乏有效的模具生产进度监控和管理手段,不能按期试模。生产部门也把这一情况反馈给海外的市场人员,但市场人员由于不能了解生产的实际情况,担心不按期试模客户会不高兴,于是抱着侥幸的心态,认为生产部门能够加班加点抢回时间,仍然承诺客户的既定试模日期。当客户从万里之外来看试模时,发现模具在一周内根本不能试模。客户非常失望,从此不再下定单。管理信息化在模具制造业的应用和实践 来自: 对模具进程监控不力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模具生产进度监控手段,不能及时发现模具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模具生产过程的状况不能得到有效反馈和记录,往往凭感觉来判断模具的进程,习惯用“差不多、差很远、很快做完”等模糊概念来说明进度,数据不准确及时,往往产生侥幸心理。公司内部缺乏信息共享的环境与平台。由于每个人的工作性质的不同,对每套模具的实际生产进程的了解程度有很大的差异,而且,通过台阶式的层层信息反馈往往会造成信息失真,再加上人为的因素,问题就出来了。人们往往比较注意重要和难的问题,忽视小问题,尤其是当企业同时有数十或上百套处于不同阶段的在制模具时,管理人员很难坚持每天不厌其烦地检查每一套模具的每一个任务进程是否在计划之内。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将为企业提供共享的、一致的、忠实的进程监控平台。例如,在iM3系统中,通过项目计划与进程控制,可以对模具的整个生命周期(定单确定—设计—采购—生产—首次试模—模具修改—交付)进行管理。生产一线管理人员直接在系统中反馈模具实际进度,系统忠实地监控项目进程的每一个任务,当某一控制点出现延期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邮件给相关人员,以便及早发现、及早解决。而且,对于一些关键任务,还可以让系统提前预警,以使有关人员及早准备和安排 。论文管理信息化在模具制造业的应用和实践来自 三、有效的模具成本控制利不开信息化成本控制是模具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难点,模具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越来越突出地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模具行业面临着模具价格越来越低的沉重压力,模具增加几次修改,模具利润就消耗干净,甚至要赔本。企业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将面临淘汰出局的危险。在专业化的模具企业管理系统iM3中,将通过如下途径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在公司内部下达定单时,以报价的成本估算为基础,为模具制定计划成本;系统中设置成本预警,对模具生产中的成本要素进行监控,从而有效控制各项费用,确保利润目标的顺利达成。

1. 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豆浆机设计与实现。

2. 进行相关的文献调研,了解单片机原理和应用、豆浆机的工作原理和用户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3. 确定豆浆机的功能需求和设计方案,包括豆浆机的控制系统、测量传感器、操作界面等。

4. 设计和实现单片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程序编写。完成豆浆机自动化控制、温度测量、水位测量等功能。

5. 调试和测试单片机控制系统,保证其稳定、可靠、灵活。

6. 开发豆浆机的用户界面,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和操作流程,使操作变得简单、直观。

7. 进行系统整合和测试,检验豆浆机的功能是否符合需求。

8. 撰写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整个项目的设计思路、方案实现、测试结果及优化方案等。

9. 最后,进行毕业答辩和展示,展示设计实现过程和有关成果。

答案太长,这里显示不了

关于浆板的毕业论文

《荷塘月色》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的,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怎样的心境,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1.“超然”与“矛盾”的心语《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的优秀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原因是什么呢?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2.彷徨苦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篇作品写于1927年7月,这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这时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但又看不到出路,在中和主义思想影响下,他感到“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那里走》)。文章开头一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怎样的“不宁静”呢?他在《一封信》(九月二十七日)里写过这样的话: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样“难得”,特别是在“这年头”。……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理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正可借来作近日的我的注脚。读了上面的话,就比较清楚地看得出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在前一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作者怀着愤怒的心情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悼念“三·一八”死难的清华学生)。写文章的这一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出现了白色恐怖的情景。以上种种,不都是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背景吗?可见《荷塘月色》写景抒情,并不是悠闲者的自我消遣。细读文章,“我”于夜深人静时出游荷塘,对待象征圣洁、光明的荷花、明月,赏心悦目,抒发个人淡淡的喜悦,借以消除“不宁静”的心情,也就是内心的矛盾、苦闷,表现了那一历史时期里部分知识分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高洁磊落的情怀。文末“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是画龙点睛,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江南时期的朱自清,在共产党的影响下,曾经以革命民主主义的姿态战斗过,呼唤过;大革命失败以后,严酷的斗争现实使他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从表面上看,作品处处扣住一个“静”字,从各个侧面、用各种手法描写、渲染荷塘的“静”。实质上,处处扣住“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正是为了突出地抒写心灵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不‘静’,正是为了抒写回首江南斗争生涯的苦闷和彷徨。3.理想破灭,追求刹那安宁他在文章中用“静”——小路的“静”、踽踽独行的“静”、荷塘的“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心里颇不宁静”,静到了“路上阴森森的”,月光“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则内心可怕的孤寂可见,而自己曾经向往的革命如同现在“惦着”的江南采莲的盛景一般,去而不复了。理想的破灭使《荷塘月色》的山光水色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再也见不到《绿》中那种柔美、明快的感情,生机勃发的精神了。为了获得心里暂时的宁静,他独自沿着荷塘小径背着手踱着,忽然觉得“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世界”就是在“茫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的“独处妙处”的境界。这种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的自由境地,就是他要摆脱由现实扰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的反映。《荷塘月色》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的,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怎样的心境,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1.“超然”与“矛盾”的心语《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的优秀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原因是什么呢?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2.彷徨苦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篇作品写于1927年7月,这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这时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但又看不到出路,在中和主义思想影响下,他感到“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那里走》)。文章开头一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怎样的“不宁静”呢?他在《一封信》(九月二十七日)里写过这样的话: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样“难得”,特别是在“这年头”。……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理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正可借来作近日的我的注脚。读了上面的话,就比较清楚地看得出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在前一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作者怀着愤怒的心情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悼念“三·一八”死难的清华学生)。写文章的这一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出现了白色恐怖的情景。以上种种,不都是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背景吗?可见《荷塘月色》写景抒情,并不是悠闲者的自我消遣。细读文章,“我”于夜深人静时出游荷塘,对待象征圣洁、光明的荷花、明月,赏心悦目,抒发个人淡淡的喜悦,借以消除“不宁静”的心情,也就是内心的矛盾、苦闷,表现了那一历史时期里部分知识分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高洁磊落的情怀。文末“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是画龙点睛,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江南时期的朱自清,在共产党的影响下,曾经以革命民主主义的姿态战斗过,呼唤过;大革命失败以后,严酷的斗争现实使他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从表面上看,作品处处扣住一个“静”字,从各个侧面、用各种手法描写、渲染荷塘的“静”。实质上,处处扣住“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正是为了突出地抒写心灵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不‘静’,正是为了抒写回首江南斗争生涯的苦闷和彷徨。3.理想破灭,追求刹那安宁他在文章中用“静”——小路的“静”、踽踽独行的“静”、荷塘的“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心里颇不宁静”,静到了“路上阴森森的”,月光“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则内心可怕的孤寂可见,而自己曾经向往的革命如同现在“惦着”的江南采莲的盛景一般,去而不复了。理想的破灭使《荷塘月色》的山光水色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再也见不到《绿》中那种柔美、明快的感情,生机勃发的精神了。为了获得心里暂时的宁静,他独自沿着荷塘小径背着手踱着,忽然觉得“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世界”就是在“茫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的“独处妙处”的境界。这种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的自由境地,就是他要摆脱由现实扰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一、荷塘月下的美景课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这一点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文章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样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文章第4、5、6段紧扣标题,集中描写荷塘与月色。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出了荷塘月色的美景。第4段写月光下的荷塘,从密密层层的荷叶推出各色各样零星点缀着的荷花,这是实写,写荷塘中的静态。这时候微风来了,风带来了动,于是淡淡的荷香沁入了人的心脾,叶子与花也出现了闪电般的颤动,颤动以后荷塘则出现了短暂的变化。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静静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像笼着轻纱的梦似的叶子和花,淡淡的云,小睡的风情,树影和月影,处处显示着幽雅宁静,而这幽雅宁静的感受,只能在月夜独处荷塘的环境中才能拥有。在这里,荷塘与月色水乳交融在一起。荷塘之美还要有周围环境的衬托,所以第6段接下来写荷塘四周的景色。各种各样的树,树间漏下的月光,隐隐约约的远山,无精打采的一两点路灯光,似乎使作者得到了一种安宁,但当他听到了热闹的蝉声与蛙声之后,突然觉得“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三段写荷塘,写塘中的月色,写月下荷塘的周围景致,营造出一种朦胧、幽美的意境,让作者产生美的感受,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二、美景中蕴含的情思课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虽然在主体部分集中笔墨写景,但这些景都是为抒发感情服务的,是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章因情而起,是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出去荷塘,赏塘中美景,进而引出江南采莲的旧俗,令“我”惦起江南,最后又回到家中。从情到景,复又归情,是记游,又是抒情,这样的结构安排恰到好处地服务于写景的需要和表情的需要。在这里,作者的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回归现实,时间不长,但感情却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对于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表现了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现实不满的愤激之情,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则认为是作者形象的自塑。过去多家评论认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文中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求得片刻宁静的淡淡的喜悦。为什么这样说呢?说有忧愁,因为全文处处笼罩着低调的情绪。文章开篇即写“心里颇不宁静”,为全文定下了低沉的感情基调,接着写路是幽僻、寂寞的,月和云是淡淡、朦胧的,树影是参差、斑驳的,树色是阴阴的,远山是隐隐约约的,而蝉声与蛙声虽然热闹,但却与“我”无缘;接着又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惦起江南,感慨颇多。如此等等,无不让人感觉到作者心中那淡淡的忧愁。说有喜悦,也是从文章本身出发的。作者去荷塘是欣然前往的,因为预想月光下荷塘“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往日阴森森的小路,“今晚却很好”,而且觉得在这样的天地里,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作者更是心系美景,怡然自得之情顿生,这美景与其说是自然美景,毋宁说是作者心灵中的美景,于是忆起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以上种种,我们也可以看到,作者在短暂时间内所得自由而带来的喜悦也是贯穿于全文之中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本文只是记述了一个普通人的平常的思想情绪,描绘了一次不平常的夏夜之游。不宁静的心人人都可能有,时时都可能出现。有了这样的心情,就有可能去到一个清静的所在,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寻找一个人所能得到的一时的自由空间。在这样的时空里,看到的景物可能使我们忧,也可能让我们喜,我们也会由此而想到久远,想到其他人事。这样看来,朱自清只不过是写出了一个普通人一种极为平常的思想情绪而已,只不过我们普通人没有他这样的妙笔,写不出像他这样能够感染人的心灵、引起人共鸣的传世作品而已。对于本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让学生从文章本身出发,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求统一的答案,只要能把自己的理解表述清楚,说出一定的道理即可。三、语言的巧妙运用本文成功地描写了荷塘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于景色描写中寄托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成功,也得益于他对语言的巧妙运用。文章多处使用比喻、通感、叠字等,使得全文语言典雅,充满诗情画意。比如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通感的使用更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钱钟书语)。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跳跃。此外,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 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等,比比皆是,独具匠心。●解题指导一、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培养分析理解能力,有理有据地认识文本中的自我。题目中提供的两种看法供参考,学生也可以有别的看法。但不管持哪种看法,都要从文本出发做点分析,说出一定的道理。教师可参照课文分析做一些说明。下边是提供写作本文的一些背景材料:《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中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革命失败,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对夫人陈竹隐说过:“我只是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因此,他在致s君的一封信里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二、这道题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比喻,能够辨认、说明,并做点具体分析。注意,本题将通感也作为比喻的一种,其实通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和一般的比喻有着本质的不同,老师可结合课文说明,适当给学生做些讲解,帮助他们理解这种修辞现象。本体喻体完整句子相似点叶子 亭亭的舞女的裙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圆形,舒展,形态相似白花 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 层层的叶子中间……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清香 渺茫的歌声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月光 流水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月光照下来和水向下流相似月光下的叶子和花 笼着轻纱的梦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朦胧,恬静,柔美光与影 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悠扬,温馨,和谐树色 一团烟雾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迷茫,朦胧灯光 渴睡人的眼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昏暗,没有精神1.比喻恰当。因为人的各种感官是相互联系的,感觉之间本来就是互通的。这里先是将花香比成远处渺渺茫茫的歌声,二者都具有缥缈、不确定、若有若无的特点;后又用名曲优美、和谐的旋律比喻光与影的和谐,不仅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而且给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2.对比喻的看法,可以因人而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因不同的设喻而有不同的理解,不求统一答案,可让学生自由地交流看法。三、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揣摩作者用词的巧妙,其中一些是叠词的运用,一些是修饰词语的巧妙运用,一些是动词的恰当使用。1.括号中的词语不带文采,只是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状态。重叠词的使用不仅绘出了事物的状态,而且使语气舒缓,能产生音韵和谐的美感。2.“点缀”有装饰的意义在内,好像是有意为之,“开”则是客观的描述;“袅娜”“羞涩”本来都是描摹女子的姿态、神情的,这里用来写荷花,绘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像,而“已经盛开”“含苞欲放”只是客观的陈述,感情色彩不强烈。3.“泻”有倾泻意,与“静静地”配合在一起,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而无声的特点,显示了月光的幽静之美。“照”字太直白,缺少蕴含。4.“浮”显示出雾的轻飘状态,是轻而缓地出来;“升”字太硬,无法突出雾的轻和柔。5.“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叠词的使用,造成音节上的重复,更突出了树多而密的特点。“远近高低”虽然也写出了不同的方面,但没有叠音词给读者的感觉那么强烈。四、这是背诵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能够有意识地记住一些名言名句、优美的语段,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为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建议一、本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特别适合朗读。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整体感受本文的意境,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围绕文中的“我”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些背景材料,让学生结合文本以及有关材料理解作者其人。学生可各抒己见,不求统一答案。当然,老师可以有倾向性指导,可结合课文说明,适当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处处流露出的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三、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恰到好处地配合了写景的需要。如准确的炼词,恰当的修饰语,叠词的使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等。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适当讲解,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好的语言,说说好在哪里,然后积累相应的语句。●有关资料一、关于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有《朱自清全集》。二、《采莲赋》参考译文(罗定五)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鹢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三、智者的孤独——对《荷塘月色》主题的再思考(封先勇)《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文)是朱自清教授于1927年7月在清华大学清华园写的一篇情景交融的著名散文。它诞生到现在已七十年了,其魅力却历久不衰,见仁见智的分析鉴赏文章也层见叠出。对《荷》文,笔者中学读过,大学读过,工作后多次讲授过,闲来无事还品玩过。对品评《荷》文的文章,每每看见均激动不已。但激动以后却发现,对关涉全文痛痒的几处,论者多轻描淡写,“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即或论及,也语焉不详,大而化之,而对文后“1927 年7月”这一时间概念却深挖细掘,极尽想像,附会到政治层面上去。朱先生有没有对蒋介石背叛革命制造白色恐怖的不满?作为身处非常时期的正直的知识分子,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否仅此而已呢?我看未必!摩挲玩味全文,我以为《荷》文表达的是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似的智者的孤独情绪,是因自己高出于芸芸众生而不被人理解产生的知音难觅的喟叹和哀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活力的憧憬。支持我的观点的有两处:一处是《荷》文开头和结尾处对“妻”的叙写;一处是对古诗文《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大段引用。而这两处,恰恰被多数论者忽略。(一)关于对“妻”的叙写《荷》文对“妻”的叙写有两处:开头因“心里颇不宁静”,“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而“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结尾处“我”受用完无边的荷香月色,精神跨跃时空局限,畅游于古诗热闹风流而又幽美的意境中,最后返回家,“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前呼后应的两笔,难道作者仅仅是为了串结文章,使文章圆满?问题并不那么简单。朱先生写文章是很注重结撰艺术的,朱先生撰文也很吝惜笔墨,他不会在短短的一千余字的散文结构中构思安排“妻”这一人物而没有深意!我读《荷》文中的“妻”,每次均自然而然会联想到欧阳修《秋声赋》里的“童子”。在《秋声赋》里,欧阳文忠公对秋声发了一通高论,寓慨甚深。但结果呢,“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真是“知音世所稀”啊!人最怕的是寂寞,是渴望宣泄的时候没有人共鸣。寂寞的极致是连最知心的人也不理解自己。智者的孤独是一种曲高和寡的孤独。“童子”对欧阳修的外形是熟悉的,但对欧阳修的遭际和因一贬再贬而产生的满怀的伤秋情绪却感到枯燥乏味。我们可以想像,当欧阳修落笔“童子莫对,垂头而睡”的时候,那心中深沉的孤独只有当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才能感觉到!同样,《荷》文中的“妻”(朱先生实际生活中的妻是陈竹隐女士,但《荷》文中的妻显然超越了实际生活中的妻的含义,她只是一个用以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符号,一个意象而已。)对“我”那天晚上的心理起伏和行为举止也形同路人——“我”“心里颇不宁静”,“妻”一概不知,“迷迷糊糊哼着眠歌”;“我” 出门走向荷塘,一路感慨,“妻”大约已渐入梦境了;“我”在荷塘边对良辰美景,激赏美妙荷塘和无边月色,“妻”大约早已畅游梦乡了;而“我”被蛙声蝉声带入现实,转而自由的思想沉醉于《采莲赋》和《西洲曲》描写的美妙、风流热闹的境界里时,“妻”更不知道了;当“我”经历了感情的波波浪浪,推门返家时,“ 妻已睡熟好久了”。在这里,虽然笔者对“妻”睡觉的过程作了大胆推测,但细细一想这个推测是站得住脚的,因为由“迷迷糊糊”到“睡熟好久”必然有个时间衍进过程。文中,“我”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对“妻”不能与“我”同甘共苦的不满,(“苦”即是“不宁静”,“甘”则是面对荷塘月色美景的陶醉和对古诗文里风流热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但字里行间对“妻”的责备和不满我们会处处感受到:“我”在“不宁静”,“妻”却“迷迷糊糊”,此其一;其二,“我悄悄披了大衫”出门后,“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独处,这“独”字和“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的“且”字,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寂寞的多少无可奈何的感慨啊!其三,“我 ”独赏荷塘月色以后,表达了对独处的无奈和对热闹风流的强烈渴求——“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而这热闹风流,“妻”本是可以给“我”的,她却独自享受睡眠!其四,结尾处一句“妻已睡熟好久了”,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有万千感慨,情味邈长。这绝不是如有些论者所说的写妻是为了烘托静谧的夜景,作者也绝不是对“妻”酝酿的静谧夜景报以欣赏的口吻,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似的责备!总之,《荷》文写“妻”虽只有两笔,但因处全文机扃,所以绝非闲笔。看似两处写“妻”,实则处处有“妻”。只写两笔,一可省却许多笔墨,见出朱先生“惜墨如金”的功夫;二可表现作者独运的构思匠心。真可谓“寥寥两笔,关涉全篇”啊!(二)关于对《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引用关于朱先生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的目的,历来论者看法不同。江泽纯在《荷塘寄苦情》中说:“这种含蓄的描写,不能不使人想到作者是以莲自况,和自觉怀才不遇而向往那熟悉的故乡了。”吴周文《读〈荷塘月色〉》认为“回首江南是慰藉自己苦痛寂寞心境的‘一条路’……诗人幻想着黑暗的天空能够自行的烟消云散,希望江南时期那种以文会友、呼朋引伴的斗争生活能够重新回到现实中来。”;还有人以为作者借花草美人表达了他对南方革命战友和革命形势的关心……这些都未能切中肯綮,有戴政治有色眼镜观照文章的嫌疑。要真正弄懂《采莲赋》和《西洲曲》在文中的作用,首先就得弄懂以下问题:《采莲赋》和《西洲曲》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它为什么能引起作者的共鸣?引用这两处古诗文究竟表达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心境?《采莲赋》是梁朝皇帝萧绎撰制的,属宫体文学范畴,内容是写一群美丽绰约的少女在风和日丽的暮春季节荡舟采莲的嬉戏,以及由眼前美景引起的对心上人的思念。《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的名篇,全诗写一个女子对所爱之人的深长的思念,朱先生所引四句是写这个女子盼郎不至,“出门采红莲”,由“过人头”的莲花和如水的莲子触景生情,由“莲子”的谐音“怜子”勾起了对情郎的思恋,《采莲赋》写的内容“热闹风流”,洋溢着青春气息,《西洲曲》则写的单相思,写一个美丽女子外表含蓄而内心浓烈如火的思恋。——由此可见,《采莲赋》和《西洲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赞美爱情、歌颂青春,它和关心南方革命战友和革命形势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它和以莲自况和思念故乡也关系不大。作者在衔接处说“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其实这“忽然”并不忽然,由眼前荷塘想起诗歌里的采莲,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朱先生面对现实世界是孤独寂寥的,正因为孤独寂寥,所以他就在他的精神王国里幻化出一个热闹风流自由美好而又多情的世界来与之对抗,并满足自己的向往。只不过这种满足是暂时的,现实生活中是“无福消受”的。这里虽有“过人头”的莲花,却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真是“花有意而水无情”啊!那么,现实生活中究竟有什么呢?有的是“什么声息也没有”。所以我认为,对《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引用,是朱先生在孤独、冷清的现实世界中的一次快乐的精神畅游,它反映了朱先生对青春快乐、自由美好的憧憬,是对麻木不仁、对“我”一切心理活动全然不知全然不晓的局外人似的“妻”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再回过头来,一般人认为“心里颇不宁静”是全文文眼,这似乎是没错的。但如果硬要说“不宁静”是因为朱先生对国民党背叛革命制造白色恐怖的不满,那就有点“以己之心,揣他人之腹”了。实际上朱先生在当时是奉行“暂时超然的好”的生活态度的,他很少关心共产党国民党,只是一个钻故纸堆的教授。他的“ 不宁静”实际上是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具有高洁品格的孤独的智者的“不宁静”,是一个渴望青春活力、美好快乐的孤独的智者的不宁静。这才是还原了的真实的朱自清,而不是被人为拔高了的朱自清。(选自《名作欣赏》1998年第2期。有删节)四、孤独知为何生——关于《荷塘月色》主题“再思考”的思考(张福霞)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问世已逾七十年,作为白话美文的经典之作,自30年代起,就被各类语文教科书所选用,其艺术魅力可谓历久而不衰。然而,关于此篇千余字散文(以下简称《荷》文)的争论,也同样历久而未衰。朱先生的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竟使鉴赏者、评论家“不宁静”了几十年。大家以种种“独家”视角,“科学”方法,深挖穷究那“不宁静”中的内涵,试图由此晓明《荷》文的主题。近读《名作欣赏》,又见到关于《荷》文主题的一种新说法:《荷》文“表达的是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似的智者的孤独情绪,是因自己高出芸芸众生而不被人理解产生的知音难觅的喟叹和哀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活力的憧憬”。(封先勇《智者的孤独——对〈荷塘月色〉主题的再思考》,载于《名作欣赏》1998年第2期。以下简称封文。)《荷》文流露出的孤独情绪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这里引起笔者注意并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孤独缘何而生?在封文看来,朱先生孤独情绪的产生“是因自己高出芸芸众生”而“曲高和寡”。其依据有两处:一处是对“妻”的叙写;一处是对古诗文的引用。封文认为,朱先生在《荷》文开头结尾处安排“妻”这一人物是大有“深意”的。文中的“妻”对“我”那天晚上的心理起伏和行为举止“形同路人”,“我”苦闷不宁,独自漫步荷塘,“妻”却全然不晓,“独自享受睡眠”。因而“我”虽没有直接表达对“妻”的不满,但“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不满和责备”。一一开列出来,共四处。为使自己论证更具说服力,封文还把“妻”这一人物,一厢情愿地抽象为“表情达意的符号”,使其“超越了实际生活中妻的含义”。这样,既不开罪陈竹隐女士(笔者注:封文将“妻”注为陈竹隐女士,有误。《荷》文中的“妻”是指朱先生原配夫人武钟谦。武1929年病逝,1932年朱才与陈结婚,而《荷》文作于1927年),又使“妻”具有了典型意义而代表“众生”。关于《采莲赋》和《西洲曲》的引用,封文认为,除去具有一般鉴赏者认可的意义(赞美青春,向往快乐)外,还反映了朱先生对“麻木不仁”、与自己完全隔膜的“妻”的生活态度的“否定”。概言之,封文的论证逻辑为:我满腹苦闷,妻却不能理解,我便“孤独寂寞到了极致”,对妻会有所怨责,并进而对其生活态度给予否定;妻不理解,便证明我之心曲高于“众生”,我之孤独便是“智者的孤独”。——似是有“理”有“据”,因果圆通。然而,恐怕也只能是主观上的自圆而已。接受美学认为,文学鉴赏是读者对作品的再创造,鉴赏过程必须以审美客体(即原作,辅之以作者、背景资料)为基础。而封文论证中,在问题的两个关键方面,客观上难以立论,从而导致主观审美判断失当。首先,“我”对“妻”的态度。在品读《荷》文时,我们很难感受出如封文所云“处处存在”的“不满和责备”。原文对“妻”的叙写只两处,一处在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乘凉忽然想起荷塘,待夜深人静后,“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出去。另一处在结尾:“我”受用完荷香月色,又忆起江南采莲趣事,沉思中返回家,“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笔者认为,作者在首尾两处写到“妻”,除去结构上的前后呼应外,确有感情表达上的作用。结合全文,这两处描写让人感到,“我”,苦闷之深而又孤寂至极,连朝夕相处的妻子也难于理解自己。开首一次意在表现、交待这种情绪基调,结尾处意在强化、延展这种内心深处不可解脱的寂寥。总之,“妻”这一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将朱先生的孤独无奈渲染到了“极致”,正如封文所说,看似“轻描淡写 ”,实则含“万千感慨”。

《荷塘月色》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值“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之时。曾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1.欣赏景物描写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第四、五段最能体现这种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写荷花的缕缕清香,微风传送,像远方飘来的歌声一样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如在嘈杂的白天,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比喻成“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形象,这种把一种感觉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的形象的写法,在修辞学上称为“通感”或“联觉”。运用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想像和联想,让读者从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出发,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奶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容。作者是通过写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倩影”,还是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树影明暗掩映,错落有致,反衬月光轻盈荡漾。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文章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而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可见,“淡淡的喜悦”同样笼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内心独白。这一大段独白,是从不宁静到观赏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个过渡,表达了作者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和寻求摆脱冲突的愿望。作者的这种心情,在月下荷塘这样一个幽美的环境中,表现的便是忧愁与喜悦相交织的审美情怀。 总之,忧愁与喜悦是相伴共生的:处忧愁之中而向往喜悦,处喜悦之中而受忧愁的牵掣。它们是作者观景时矛盾心态变化的两个方面。但内心的波动没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发是有所节制的(他自称是个“中和主义者”),这就是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主义”的表现。所以无论是忧愁还是喜悦,都是“淡淡的”。 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多种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写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现凄凉的心境;有人认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现作者愁闷的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作者欣赏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个人的小天地,表现闲适的心情;有人认为它不是抒发作者逃避现实的情绪,而是表现作者对现实不满的愤激心情;有人认为是表现对黑暗实现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3.品味精美语言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论逼真与如画》),“回到朴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诗》),以为“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绮丽的、古奥的、生僻的字词来雕琢描绘事物,而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但也不是单纯的朴素,而是寓灵机、灵巧、灵动、灵秀于朴素之中,也常依据忽然触发的感受,凭借丰富的想像,使物象灵光闪现,把读者引入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论,作者不用浓墨重彩,画的是淡墨水彩。适当地运用一些有色彩的词语,但更多地是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这些词句,全无奇异之处,但是用在本文的语境中,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泻”字也很平常,但与“静静地”修饰语相配合,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幽静幽美。又如,“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达情意,这里用来写流水,流水无声而又好像有情意。它们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经营的,却很有表现力。其他如写荷叶用“挨”,写灯光用“漏”等,都很见作者的语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个叠字,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有一种音韵美。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薄薄的青雾,既加强了语意,又使文气舒展,音韵和谐。 文章主旨:《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

《荷塘月色》究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的,反映了作者彼时彼地怎样的心境,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1.“超然”与“矛盾”的心语《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的优秀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原因是什么呢?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2.彷徨苦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篇作品写于1927年7月,这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期,这时朱自清思想十分苦闷,他不满现实但又看不到出路,在中和主义思想影响下,他感到“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做些自己爱做的事业”(《那里走》)。文章开头一句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怎样的“不宁静”呢?他在《一封信》(九月二十七日)里写过这样的话:在北京住了两年多了,一切平平常常地过去。要说福气,这也是福气了。因为平平常常,正像“糊涂”一样“难得”,特别是在“这年头”。……现在终日看见一样的脸,板板的天,灰蓬蓬的地;大柳高槐,只是大柳高槐而已。于是木木然,心上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走路,说话,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还不能如意。心理是一团乱麻,也可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部十七史,从何处说起,”正可借来作近日的我的注脚。读了上面的话,就比较清楚地看得出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在前一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作者怀着愤怒的心情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哀韦杰三君》(悼念“三·一八”死难的清华学生)。写文章的这一年,上海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出现了白色恐怖的情景。以上种种,不都是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背景吗?可见《荷塘月色》写景抒情,并不是悠闲者的自我消遣。细读文章,“我”于夜深人静时出游荷塘,对待象征圣洁、光明的荷花、明月,赏心悦目,抒发个人淡淡的喜悦,借以消除“不宁静”的心情,也就是内心的矛盾、苦闷,表现了那一历史时期里部分知识分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高洁磊落的情怀。文末“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是画龙点睛,含蓄地揭示出“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江南时期的朱自清,在共产党的影响下,曾经以革命民主主义的姿态战斗过,呼唤过;大革命失败以后,严酷的斗争现实使他陷入极度的苦闷和彷徨。从表面上看,作品处处扣住一个“静”字,从各个侧面、用各种手法描写、渲染荷塘的“静”。实质上,处处扣住“心里颇不宁静”一句,正是为了突出地抒写心灵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不‘静’,正是为了抒写回首江南斗争生涯的苦闷和彷徨。3.理想破灭,追求刹那安宁他在文章中用“静”——小路的“静”、踽踽独行的“静”、荷塘的“静”、月色朦胧的“静”,反衬自己“心里颇不宁静”,静到了“路上阴森森的”,月光“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则内心可怕的孤寂可见,而自己曾经向往的革命如同现在“惦着”的江南采莲的盛景一般,去而不复了。理想的破灭使《荷塘月色》的山光水色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再也见不到《绿》中那种柔美、明快的感情,生机勃发的精神了。为了获得心里暂时的宁静,他独自沿着荷塘小径背着手踱着,忽然觉得“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这“世界”就是在“茫茫的月色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的“独处妙处”的境界。这种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的自由境地,就是他要摆脱由现实扰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安宁的心境的反映。荷塘月色写作特色、景物描写特色分析 一、结构严谨自然:(请参看《荷塘月色》结构分析) 《荷塘月色》一文,从“颇不宁静”的心情落笔,表明往观荷塘月色乃是于烦忙绪乱中追求片刻逍遥。作者娓娓谈来,十分自然。 文中第二部分写景,在这里作者顺“我”一路行来的线索,层层表现:由小路到荷塘,由背着手独步到伫立环顾,再到精心赏阅,无限神往,形成明显的空间顺序,从而有条不紊地描绘出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象,也流露出“难得片刻逍遥”时的淡淡喜悦的心情。 最后部分是即景生情,于浮想联翩中表达出思乡的淡淡哀愁。全文紧紧围绕题目,信笔写来,看似不费功夫,实际上正表现出缜密而不拘泥,严谨而又极其自然的结构谋篇的艺术。 二、描写精细传神: 散文中所描写的形象,无论荷叶、莲花,也无论月色、阴影都极鲜明生动,风采奕奕。作者善于抓住形象的特点,以奇妙的联想和贴切的比喻,极其细腻传神地描绘形象。 例如以“舞女的裙”比况荷叶,以“粒粒明珠”,“碧天里的星星”比喻荷花,这些都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景物鲜明的情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景象,比如荷花的清香,月色的幽和等,都是语言文字难以描摹的,对于这些极难描写的景象,作者都能借助其神奇的联想和传神的比喻,表达得极其真切而富有韵味,使读者进入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去,领略美的感受。 本文景物描写特色 ⑴ 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荷塘月色”是人们熟悉的景物,而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却写出了仅有的“这一个”,造出了鲜明、逼真的境界,其原因之一即是抓准了特征。 ⑵ 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极少直接抒情的句子,却处处是情,景物描写已臻化境。应反复阅读、朗读,细加品味。 ⑶ 安排顺序,合理自然。在写景顺序上,本文大体上属于“定点观察”,在局部上又灵活变化。如第四段即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静态到动态”三种顺序。这种灵活、自然的安排,使人有“浑然不觉,浸染其中”的感觉。 三.本文的写作特色,具体说来有三点: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写景、抒情的结合之上有独到之处。作者以自然的美反衬社会的丑。在对自然美的描写和赞美中,渗透着自己孤高的情志,深沉的感慨和对美好自由的向往。在白色恐怖重压下的作者“难得后来片刻逍遥”,欣赏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悦中,夹杂着作者不满黑暗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现实的淡淡地哀愁,正是这个基调给优美的荷塘月色披上了一件朦胧恬静的轻纱。作者的感情和景物的色彩融合无间。 2、从多种角度,多方面去加强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生动性,唤起读者诗意的联想和想象。 如第五节中描写月光沭浴的荷叶和荷花,连用两个比喻“似牛乳”、“似轻纱”,淋漓尽致地表现月光下的荷叶和荷花那种飘渺轻柔的姿容。至于第四节、第五节中被当代语言学家改名为“通感”或“移觉”的两个比喻,以前被人们称为特殊的比喻,更是妙不可言。 3、用词精当,富于表现力。 本文用词准确鲜明生动,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动词的选择一丝不苟,煞费苦心。如第四节中“点缀”、“挨”,第五节中“浮”、“泻”等用得极其贴切。二是叠字形容词的匠心运用。 全文共用二十六个叠词,有二字叠(AA)、三字叠(ABB)、四字叠(AABB)。很短的散文中大量运用叠字,丝毫不觉复沓,这主要是作者喜欢运用这种叠字来表现事物的特征和姿态,使得文章写景必豁人耳目,抒情必沁人心脾,同时也是为了使行文缓舒徐,读来富有节奏感。

关于土豆的毕业论文

建议你到农村来吧,丁字不识、头裹手巾的农民“兄弟”会告诉你。

后一个Pentland Dell 是彭特兰,其中的戴尔 Dell 不译。

论食品雕刻工艺暨在烹饪中的应用 摘要:食品雕刻产生于我国古代祭祀活动中,经过历代宫庭盛筵得到了发展,并流传于民间。早在宋朝就有诗赞扬州的瓜雕:“练厨朱生称绝能,昆刀善刻琅环青,仙翁对奕辨毫发,美人徒倚何娉婷……”可见当时的食雕工艺已相当精美了。如今国宴上,城乡宴席上都用食品雕刻来美化宴筵。早在1986年在法国马黎,中国首次参加世界性烹饪大赛时,因为食品雕刻和而夺得金牌。食品雕刻对菜肴的创新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根据已掌握的文献和工作经验,以果蔬雕刻为主论述一下食品雕刻各项工序工艺和在烹饪中如何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雕刻、工艺、烹饪、应用 论文主体: 一、食品雕刻的类型 食品雕刻有专供欣赏的展台,有欣赏兼作容器的,有既可欣赏又可食用的,但又根据雕刻原料和雕刻方法的不同来分类。 1、雕刻原料分类:可分为果蔬雕、琼脂雕、巧克力雕、黄油雕、面塑、糖塑等。 2、雕刻的方法分类:食品雕刻可以分为圆雕和浮雕两大类,圆雕有整雕和零雕整装之分。浮雕则分为凸雕、凹雕和镂空雕。 (一)整雕:整雕就是用一整块原料雕刻而成。它的造型是立体的,从各个角度都可以观赏雕刻作品形象。所以难度最大,它富于表现力,常用于小型看台和看盘的制作。 (二)零雕整装:零雕整装适用于大型展台,它是用各种不同色的和同色的原料,雕刻成造型的各个部分,再集中组装粘接成一个完整的雕刻品,因为原料不受限制,色彩鲜艳壮观。 (三)凹雕和凸雕:凹雕和凸雕又称阴雕和阳雕,凹雕是在原料表面用凹陷的线条来表现图案,接近于绘画描线,这种雕法较简单,容易掌握,适用刻一些复杂的图案。凸雕是将图案的线条留在原料表面,刮或铲低空白处,显出层次,较难,适用于简单的规整的图案,适用于东瓜盅和瓜灯等制作。 (四)镂空雕:镂空雕又称为透雕。是用漏透的方法使原料内部到外部具有空间和层次感,比浮雕难度大,适用于空心球,瓜灯、假山的制作。 3、雕刻造型分类: 雕刻造型可分为:花鸟鱼虫类、祥兽人物类、景观器物类、瓜盅瓜灯和综合类雕刻,根据宴席主题不同,雕刻造形应用也不同。 二、食品雕刻的原料 食品雕刻原料主要是以具备雕刻性能的瓜果蔬菜原料为主,也有烹调制作的茸泥性原料和辅助类原料几种。 1、瓜果蔬菜类原料 植物性原料:如南瓜、冬瓜、茭瓜、西瓜、甜瓜、哈密瓜、甜菜根、红薯、苤蓝、土豆、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芥菜头、莴苣、黄瓜、心里美萝卜等,主要选用体积大、质地实的品种。 2、茸泥性原料 茸泥性原料具有可食用性,如:蛋黄糕、蛋白糕、火腿、西式火腿、酱牛肉、酱肝、鱼糕、豆腐、凉粉、琼脂、肉冻等,这些原料具可表现各种立体的和浮雕的艺术造型,又展示了烹饪技能。 3、辅助性原料 辅助性原料是指雕刻作品中能起到辅助作用的原料,可分为: ①上色原料:雕刻原料有时颜色单一,就要使用上色的方法,对其添加颜色。一般有:人工合成色素、靛蓝、柠檬黄、胭脂红、桃红等。 ②粘接连接性原料:粘接类的原料用于组合雕刻的分体连接,一般有:竹签、牙签、502胶水。 ③骨架支撑原料:主要用于支撑平衡大型组合雕刻,一般用特制铁架、木架来支撑造形。 ④点缀性原料:点缀性原料用来点缀动物眼睛或展台环境,一般有仿真眼、花椒籽、相思豆和花草、树叶、松枝等。 三、食品雕刻的方法与刀具的应用 要雕好作品,应该知道如何应用雕刻刀,手如何执刀,如何使用刀法,怎样应用刀具,是雕刻工艺的重要基本知识,对此作以下介绍。 1、食品雕刻的执刀方法 在雕刻作品时,操作者手执刀具的姿势很重要,只有掌握好正确的执刀方法才能灵活应用。常用的有:横握刀法、纵握刀法、执笔法、插刀法等。 (一)横握刀法:横握刀法是指用刀时,刀刃向上,竖起的大拇指与刀刃平行,其余四指握住刀把,大拇指贴于刀刃侧面,在原料上作削和旋的操作。 (二)纵握刀法:纵握刀法是把刀纵向握在手中,用刀时,可左右、前后用刀,在原料上作划,挑、削、挖的雕刻操作。 (三)执笔法:执笔法是把刀用握钢笔的姿势握住,运刀平稳,适用于精细部分的雕刻,在原料上作、划、刻、挑的雕刻操作。 (四)插刀法:插刀法与执笔法手法大致相同,区别于雕刻时要将中指或无名指按在原料上,以保出现滑刀和用力过大造成原料损坏及伤手。在原料上作推、戳的雕刻操作。 2、食品雕刻的刀法应用 食品雕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它有一套独特的刀法,在进行雕刻时需要轮番使用许多刀具,下面就如何应用其刀法作介绍。 (一)切:切主要用于刻品大料定形,修平原料表面和分割原料。在雕刻中切是一种辅助刀法,所应用于分刀和切刀上。 (二)削:削没有固定的运刀方法,上下左右都可以,用刀方法有推和拉两种剥削法,一般常用的是推刀削,对韧性大或易损的原料原要使用拉刀削。 (三)划:划是在雕刻原料上以刀代笔进行图案勾划,在有基本图形上雕刻,有便于修改和下料,及定位的作用,所用刀具有划线刀、斜口刀、平口刀等。 (四)刻:刻是雕刻中的主要技法,运刀方向灵活多变,同时它又是食品雕刻造型刀法的总名称,所用刀具主要是平口刀、斜口刀及多种槽刀等。 (五)戳:戳刀法分直戳与推戳,直戳是刀口直线戳入,推戳是刀斜度较大的戳入,然后推进的方法,所用刀具是半圆形、三角形的槽刀。 (六)铲:铲是用刀一进一退或徐徐推进的方法进刀,把原料中多余的部分铲除,所用刀具有特制的平口刀、槽刀和斜口刀。 (七)挖:挖是刀刃作弧状运动,取原料的内部料,所用刀具有剜球刀、套环刀等。 (八)模刻:模刻是专指把各种形象的模具刀放在原料上进行冲压切料。这种刻法适用于平雕,使用这种刀法时原料的厚度不能超出模具刀的厚度,使用时可用木板或金属片垫手,以免伤手。 3、食品雕刻的刀具 食品雕刻的刀具除专业生产的套式刀具,也有雕刻师根据经验和制作难度,自行设计制作。但必须轻便合手,简便实用,下面就以上几种较实用刀具的形状及应用作一下介绍。 (一)切刀:切刀根据形状有长方形、尖头形和弯头形的,切刀主要用于切出原料的大形,切制有规则的几何形体或切平雕刻作品底座等。 (二)平口刀:平口刀又叫手刀或主刀,是雕刻应用最为广泛的刀具。平口刀有大、中、小三种型号,既能用于块面的刻制,又能用于细部的刻划,还能独立完成简单的雕刻品。 (三)斜口刀:斜口刀又称尖口刀,刀刃倾斜一定角度,刀口呈尖形,因刀口斜度的不同分为大号和小号斜口刀,主要用于刻制图案线条、浮雕铲削等。 (四)半圆形槽刀:半圆形槽刀又称U形槽口刀,按刀口大小不同分:大、中、小号,刀的两端皆有刃,而且一边略大,一边略小。可根据刀的大小用于刻制线条、肌肉、人物面部、衣物、鸟类羽毛、鱼鳞及花卉的雕刻,它能减少其它刀具形成的刀痕,使雕刻品圆润光滑。 (五)三角形槽刀:三角形槽刀又称“V”形槽刀,三角形槽刀按刀的大小不同,分大、中、小号,两端皆有刀刃,一端略大于另一端,有外斜刀口、内斜刀口和竖直刀口几种形状,三角形槽刀主要用于瓜盅,鸟羽、人物眉发和花卉的雕刻。 (六)划线刀:划线刀两端有环式刀刃,一端似笔尖棱形环口刀,另一端为圆形环口刀。主要用于划刻图形图案和雕刻精细刻品的部位,还能雕刻其它刀具雕不到的部位,快捷实用。 (七)瓜环刻刀:瓜环刻刀又称刻线钩刀,均在刀两端一侧有略大略小的小弧形弯钩,刃口开在弯钩的前沿,主要用用雕镂瓜灯的回纹、瓜环和刻画线条图案。 (八)模型刀:模型刀是以各种物象和抽象的动物、植物、文字和几何造形做成钢制的空心模型,主要用来冲压原料成形,属平雕。 四、食品雕刻制作步骤 食品雕刻制作一件或一组刻品时,都有一个程序,在每个程序中都有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1、命题 命题即雕刻所选择的内容题材。确定雕刻作品的直述与寓意,要与宴会气氛内容相符合。在装饰雕刻品时要注意宾客的习俗、爱好,才能发挥更好的创新题材。 2、构思 构思是根据命题酝酿整体布局。如主题刻品与陪衬部分的分布比例,原料色彩的应用搭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要绘出草图,通过图示制作出完善的雕刻作品。 3、选料 选料即在构思后,先选择适合主题的雕刻原料,然后按大小颜色彩依次选料,以防在雕刻时造成浪费。供食用的食品雕刻,在选料时应注意原料是否具有可食用性和便于加工。 4、雕刻 根据各种原料,确定造型内容,用雕刻工具修出刻品轮廓后进行精细的雕刻修饰,直到完成作品。 五、食品雕刻卫生及存放 1、卫生:食雕作品是食品原料加工而成,非食品原料不得用于盘饰,还要注意生熟隔开,作为盛器的要加热消毒或制熟后才能应用。 2、存放:食雕用的熟原料可用冰箱贮藏。植物性雕刻品易失去水份,用冷水浸泡法、矾水浸泡法、低温保藏法、包裹法、刷胶保鲜等方法来保鲜存放。 六、食品雕刻如何应用 食品雕刻在烹饪中正确应用,能提高菜肴观感和美化宴席格调气氛,既创新了菜肴又提高了档次,下面就食品雕刻应用于菜肴的方法介绍一下。 1、食雕作品对菜肴主料的应用 将菜肴的主料形象,用雕刻品表现出来后,再来装饰这道菜肴,既可以欣赏雕刻品,又能清楚菜肴所用的主要原料。例如:是水产类的菜肴,则可将雕刻品设计为虾或鱼,菜肴可用:“盐水虾”、“蒜泥开边虾”或“清蒸鱿鱼”、“西湖醋鱼”等。 2、食雕作品原料产地或生长环境的应用 食雕作品最能表现各地域性的气氛,菜肴原料是云南的,可利用云南少数民族人物、动物或民间传说设计雕刻品,既能美化菜肴,又展示了当地文化和历史。 3、食雕作品对菜肴制作形状的应用 丸子形状的菜肴刻品可设计为龙:“金龙戏珠”。牡丹花形状的菜肴刻品可设计为凤凰:“凤戏牡丹”,如将原料用花刀处理成麦穗状或玉米棒状,雕刻品可设计为粮囤、碾子、磨盘等造型菜肴可用:“五谷丰登”、“丰收鱿鱼”、“粮果满仓”等。 4、食雕容器对菜肴的应用 菜肴如果为粒、丁、丝等形状,就可选用食雕容器进行分装,装饰。如雕刻青蛙罐、菜肴用“辣炒田鸡丁”、“孜香牛蛙”等。如雕刻小船,菜肴用“七彩鱼丁”等。如雕刻螃蟹盅,菜肴可用“一品芙蟹”等。既有创新,又有寓义。 5、食雕展台对宴会的应用 雕刻作品主要用寓意、吉祥的主题。根据不同的宴会需求和主题来设计应用。例如:“雄鹰展翅”、“马到成功”等刻品,可应用在开业庆典、商务会议、金榜题名的庆功筵席上。例如:“寿星捧桃”、“松鹤延年”、“麻姑献寿”等刻品,可应用在寿宴上。只要理解顾客所要表达的宴会含义,正确择用雕刻主题,既带来了商机,又展示了菜肴,可谓一箭双雕。 通过上述论点,对食品雕刻工艺的各项工序要点作了详细介绍,并证明了食品雕刻在烹饪中所起到的作用,充分说明食品雕刻与烹饪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烹饪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既要好吃,还要好看,所以在我们不断提高烹饪技能的同时,也要对食品雕刻工艺加深了解和学习。让烹饪事业这个大家庭更加繁荣昌盛。

现在的学生真懒!为什么做这个题目还要去查?那你怎么想到这个题目的?不用脑筋会变傻的!

关于土豆饼的毕业论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土豆五年级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星期天的早上,妈妈买回来几只土豆。也可能是我特别喜欢吃土豆丝的缘故,于是就要求妈妈教我学炒土豆丝。妈妈说:“写完作业在说吧。”

上午,我快速的把所有的作业都完成了,这是我第一次做作业这么快,就为了学炒土豆丝。我从妈妈在菜市场买回来的土豆里挑了个最大个的,妈妈说先给我讲了炒土豆丝的要领,我点着头仔细地听着。第一步是把土豆身上的泥土全部都洗掉,第二步是什么,我们都知道,第二步就是把土豆的‘外衣’给削掉,我用水果盆里的万能刀,它能剥下有“外套”的蔬菜和水果,还能切西瓜、橙子、柠檬等有硬外壳的水果和蔬菜……不多说了,开始干吧,我把土豆的皮削了,不小心也把土豆的肉也削了,我觉得它可能会“啊”的叫一声!一会土豆就露出了光洁的身子。下一步,切土豆,我拿起菜刀,妈妈教我要握紧刀把,手指要弯曲,防止被切到。就这样,我按妈妈的要求去做。先把土豆切成薄薄的片,再把片叠起来,切成丝,只是我切的那里是丝,比起妈妈切的土豆丝,已经明显是一根根“小棒棒”了!累得我的胳膊都酸死了,终于切好了,一切准备就绪,我拧开火,把油准备好,等锅烧热后,我刚要往锅里倒油,妈妈赶紧阻止我∶“不行,土豆里面有许多淀粉,炒了容易粘锅,要洗一洗。”我把切好的土豆丝放在凉水里,让它们泡个“舒服澡”,我洗了两遍,发现盆里有许多白色沉淀物,妈妈说这是淀粉,等把水滤干,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油倒进锅里,油微微涌动时,等油泡消失后,我先放些花椒、辣椒、再轻轻地把土豆丝倒进锅里,只听“哗”的一声,各种调料的味道迎面扑来,大概放的辣椒太多,呛得我直打喷嚏。吓的我心惊肉跳,土豆丝在锅里被油烫的“啪啪作响”,锅里响成一片······妈妈提醒我说:“别害怕,赶紧拿锅铲翻土豆丝,不然会粘锅的!”我拿起锅铲并不熟练地来回翻炒,可能是第一次有点紧张,一不小心土豆抄到了锅外许多,等土豆丝变成了金黄色,这时我在妈妈的指导下放入醋、盐、味精、香葱,并用锅铲快速翻炒。此时,香味扑鼻,有点让我垂涎三尺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土豆丝铲到盘里。

当我把土豆丝放在餐桌上时,爸爸妈妈都夸我:“宝贝,你真棒!”妈妈夹了一筷子,尝了尝说:“不错,但还要练习。”“我一定会赶上妈妈!”我高兴地嚷着,手中的筷子伸向那盘我炒的土豆丝。从这回的亲身体会,我感觉到:“做什么事都不是你想象那么简单,都需要许多步骤才能完成,在学习中更要认真反复的思考和细心重复的检查,才能做好。

今天的英语夏令营,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做了好吃的土豆饼。

上午的绘本课一下子变成了厨艺课。老师为我们演示了如何制作土豆饼。首先我们要把土豆洗干净,把土豆削皮。然后老师把土豆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一个大碗里。因为我们年纪小,老师不让我们用刀子。老师还准备了胡萝卜丁和香肠丁,还有绿色的笋丁,也放在大碗里,颜色真好看!老师把土豆丁放在锅里蒸熟了,放凉,让我们用勺子把土豆搅拌成土豆泥。我们用力地搅啊搅啊,土豆泥一会就变得软软的,糯糯的,里边还要加上牛奶和炼乳。我偷偷用手指头沾着炼乳尝了尝,哇,真的好好吃!我们把土豆泥做好后,再把蔬菜放在土豆泥里面,混合在一起,我们的工作就做完了。之后的事情就交给老师了,他准备好了平底锅,开了火,在锅里放了油,再把土豆泥弄成圆形的饼饼,放在锅里煎,我们在一旁看着看着,就闻到了香香的味。我们马上胃口大开,央求老师快点做,我们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Zan老师一边翻着土豆饼,一边对我们说:“别急别急,就快好了!”

土豆饼终于做好了,你看它们一个个黄黄的,闻起来香香的,我赶紧用叉子叉起来松到嘴边,交了一口,“哇,好烫啊!”小伙伴们看到我这样,都被都笑了。我有点不好意思,急忙用嘴吹吹土豆饼,再放进嘴里。这味道真是好,又香又甜,还脆脆的,我一连吃了3个,根本停不下来了。

晚上回到家,我问妈妈家里有没有土豆,我要为她做美味的土豆饼,给她也尝尝这么好吃的东西。今天我觉得当个厨师真有意思,他把食物可以做得非常好吃,让大家吃的很开心,我长大了,也要学会做饭。

星期六,我向妈妈学炒土豆丝。妈妈同意了。

妈妈让我选择了一个大土豆。首先把土豆削皮,清洗干净再放到切菜板上切,我切的土豆片一刀薄一刀厚,还有半片薄半片厚的,很吃力。妈妈说:“不要把刀抬得太高,太高了会切到手的。” 妈妈又做了样子给我看,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切着。果然比刚才好多了。然后把片叠起来切成丝,接了一盆清水把土豆丝泡了一会时,我又切了点葱,辣椒,大蒜。

妈妈拿来了炒锅,烧红锅倒入油,油微加热,把辣椒,大蒜放入锅中爆香,捞起土豆丝马上放进锅中翻炒,炒一会儿,就放调料醋,盐,又炒一会儿,放入鸡精,葱花拌匀后,把土豆丝盛进盘子里。

我端着自己炒的土豆丝迫不及待地拿筷子夹了一点尝尝,啊!真好吃!爸爸妈妈尝了都说味道好,听到他们的赞声我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土豆,一种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植物。它的学名叫做马铃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17世纪传入我国。可是,就是这样一种植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品质!

土豆相貌平平,大小不一。有的又长又细,有的'又圆又胖,有的奇形怪状,让人看过一眼就不能忘记……它们全身坑坑洼洼的,一点都不光滑;它的小坑里还塞满了泥土,弄不好就会撒一地。它们没有番茄那红扑扑的小脸蛋,没有黄瓜那绿油油的外衣,更没有辣椒那红色的战袍。番茄挂在枝头,让人一看就生爱慕之心;辣椒挂在枝头,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增;黄瓜挂在架子上,让人一看就赏心悦目。而土豆等到成熟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丰收……但是,它们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它做成薯条,淀粉,酒精,香水,电影胶片……可以称得上是“一日无土豆,百事荒芜!”它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奉献:它不讲体面,不炫耀,不计较名利;它虽然不好看,但它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人们带来一个又一个好处!

土豆的品质令我终身难忘。

我喜欢吃的小食品有很多,如可比克薯片,乐吧薯片,好多鱼......但我最喜欢吃的还要数呀!土豆。

我用尺子量了一下呀!土豆,它的长是26厘米,宽是18厘米,它身穿一件华丽的红外衣,显得高贵优雅。呀!土豆的“衣服”上面写着三个醒目的大字“呀!土豆”。在醒目的大字上面有写着好丽友,那是它的牌子,下面还写着番茄味,那是它的味道,并且旁边还加了两个西红柿。在“呀!土豆”三个字的正下方,有一个戴着白帽子,穿着白衣服的人,他啊,是一位厨师,他的手里捧着一大盘的呀!土豆,一只手还情不自禁的竖起了大拇指,在他惊讶的表情下,似乎在对我们说:“好好吃呀,欢迎小朋友前来品尝!”呀!土豆的反面也很华丽,写着它的配料以及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摸一摸它,鼓鼓的,想充了气的球,再摇一摇,里面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好像在开音乐会,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还有的在吹乐器,真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啊!

我沿着最上面的齿形边小心翼翼地撕开,一股浓浓的番茄味扑鼻而来,我用大拇指和食指拿起一根,它是空心的,好像一条隧道,在它黄色的身体上面还有许多的红色小点点,那是它的佐料,让人跑迫不及待的就想尝一口。轻轻地尝一口,脆脆的,酸酸甜甜,好像一秒钟就把它全部吞掉呀!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流口水了呢?那就赶快记录下来你的感受吧!

土豆是一种最平常不过的食物了,谁都吃过它,可真的会炒的同学却寥寥无几。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我今天向爸爸学习炒土豆。

我向爸爸说明情况后,爸爸便不失善教之风,欣然为“师”。爸爸开始教我炒土豆了,他先将几个土豆放在案板上,取出一把菜刀,然后用菜刀切土豆,只听见几个短促的“刷刷”声,土豆便成为了丝,这样材料便准备好了。

有了材料,就开始“实战”了,爸爸端起大锅,放在开火的灶台上,待水分烧干后,爸爸就往锅里倒了些油。他边做边对我说:“倒油时要小心,不然油会溅到身上。倒的油也不要太多,否则炒出的土豆会太油腻。”说完,他又继续做起来。几秒种后,油烧好了,爸爸端起装菜的盘子,只听“哗”地一声,土豆全部进入了锅中。爸爸又用锅铲非常快地铲起来,只见爸爸的胳膊上下翻飞,手中的锅铲也是有节奏地左拐右拐,我不禁为爸爸竖起了大拇指。爸爸吵了几分钟,对我说:“你看的也差不多了,快动手也做一做。说罢,将锅铲递给我。在我的手中,锅铲就没有那么听话了,它像个顽皮的孩子,一会儿这转转,一会儿那转转,土豆没炒好,溅出来得到不少。爸爸见我炒土豆如此地不灵活,又对我进行了不少指导,渐渐地,我手法比原先娴熟多了。

在我和爸爸的努力下,土豆很快出锅了,我尝了一口,真香啊!自己做的东西就是好吃,要不人们常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

我吃着吃着突然觉得,自己虽然学会了炒土豆,可它的做工还真是不易,我这十一年里,不知吃过父母炒过的多少土豆,他们真是辛苦啊!

今天中午爸爸妈妈临时有事出去了,剩下我一个人在家。

到了该吃中午饭的时候,我的肚子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但是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于是我就灵机一动,想着自己为自己做一顿午饭。

说干就干,我洗了手以后来到厨房,先看了一下有什么食材,但是转了一圈才发现,厨房里只剩下几个土豆了。但是即使是这样,我也很有信心做好这顿饭。我拿了两个土豆在水龙头下仔细的洗干净,然后学着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用削皮刀把这些土豆刮干净,我拿起菜刀小心翼翼的将这些土豆切成土豆丝摆好放在盘子里,然后在把案板上的葱花和姜切成小碎末放在里面等待着翻炒。

接下来我打开了抽油烟机,在煤气灶上放上铁锅然后再倒进去一小勺儿花生油,等到锅里的油开始冒烟的时候,我就学着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把盘子里准备好的菜全部都倒进去然后用铲子飞快地翻炒着。大概过了五六分钟左右我用铲子轻轻碰了一下土豆,发现已经炒的差不多了,然后我就把火关掉等了一会儿就把土豆盛出来,端上餐桌,用筷子大快朵颐吃了起来。

这顿午饭虽然简单,但是对我来说却足够的美味,因为这是我为自己做的第一顿午饭,我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为自己的动手能力感到骄傲和自豪。

咋地,想招人帮你写文章啊,怎么可能

1、土豆含有较高的蛋白质、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土豆的营养价值很高,所以很多时候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菜肴,也可以作为一种主食。所以用土豆制作的土豆饼营养价值也非常高。2、能为人体提供热量。每一百克的土豆饼大约含有的热量为卡路里,其中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胆固醇、脂肪、和膳食纤维所提供的能量。所以土豆饼可以为人体提供热量。3、辅料中蔬菜和肉类也提供了一定的营养。蔬菜提供了各种维生素的同时,也可以消除土豆饼的油腻。总得来说,土豆饼包含的比较多的是植物蔬菜类所含有的营养成分。

土豆饼的营养价值及功效都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土豆含有丰富的淀粉含量和多种维生素含量,所以可以促进消化,为我们补充多种均衡的营养成分。有增强体质的效果。所以学习不同食材的烹饪方法很重要,这样可以更好的烹饪出美味的食材,学习烹饪方法要跟专业人士多沟通,交流要注意以下方法:1.学会倾听沟通是彼此两个人之间相互聆听诉说,沟通并不是单方向的,如果只有你不停地讲,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了。我们除了会讲,更需要会倾听,这样才能达到讲,也要会听。在聆听的时候我们要认真,时不时的点头以给对方做出反应,这样子对方才觉得我们是认真地在聆听。2.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是面对面的,除了面对面语言沟通,还可以用书信,利用电子设备等方式。我们在与人沟通时,要注意说话方式,如果是面对面的,要注意场合。不同的场合利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而且,与别人沟通时要看好时机,如果对方正生生气,你去找对方面对面交流,很大的概率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3.多看书学沟通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想要多与别人沟通交流,那就要掌握好沟通交流的方法。学习是我们这一生必备的事,学习是学不完的,我们可以多看一些关于沟通方面的知识,这样子才能从书中掌握一些技巧。同时,我们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多多联系口语表述,多看一些沟通表达的书籍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4.提高自己社交能力想要认识更多的人,就要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多与别人交往,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提高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我们可以在有时间的时候多与好友聚聚会,一起聊聊天,或许会有不一样的见识,也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与朋友的聚会中认识朋友的朋友,这样子社交圈子就变大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