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关于写非遗的毕业论文套路

发布时间:

关于写非遗的毕业论文套路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作文写法如下: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福建省又是福建文化遗产最多的地方。来到这里你会感受到它独特的风情与韵味,会看见古老的寺庙、壮观的古代城堡,令人惊叹不已……

那么我们现在先来谈谈福建的土楼吧!因为它十分奇妙,住起来非常舒服,而且能防震抗震呢!如果用电梯上下楼就不必说了,它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把人送到顶层,这样节约时间啊!

这座建筑虽然有着百年历史却依旧没倒掉,这真让人敬佩不已呀!可是听爸爸妈妈讲解才知道它也有历史呢,但只不过比普通的房子久远些罢了。这座楼真神奇,能抵挡外界所带来的各种灾害。

除此之外,它还很坚固耐磨,可谓是天衣无缝。这样既经济实惠又好看的房子,谁不喜欢呢?

闽南文化和客家文化就在其间。如果你去厦门旅游,那你一定要品尝那里的沙茶面;如果你想了解客家文化,那你一定要参加客家舞蹈;如果你热爱自然,那你一定要爬爬山。

你瞧,那边的梯田正是由于闽南文化的影响,它们才有今日这般模样:金黄的稻穗,翠绿的树木,飞翔的小鸟,奔腾的河水构成了一幅幅绝美的画卷。还有许多人拿出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他们觉得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副优秀的作品。

再看那边,两棵苍劲挺拔的榕树长在高高的石头上,似乎在告诉人们什么叫“根深叶茂”。

闽南的土楼很有特色,那些楼都有四五层高,它们形状不同,结构不同,甚至颜色也不同。那是因为每一栋楼都有着不同的主人,所以它们才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福建土楼的渊源: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

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我认为可以用春节或者传统节日为内容写,比如说有的人认为春节太无趣了,千篇一律的节日对我们来说缺乏趣味性,由此春节逐渐丧失属于他独特的魅力,因此我们要呼吁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开启以春节风情为内容的活动,在春节的时候家乡有没有一些特别的方式,来去庆贺春节的到来,让人们重新认识春节,也可以用对比吧,比如我们越来越注重洋节而忘记了传统佳节,因此在春节我们要过出属于自己的方式,既能体现出家乡特色,又能感受到年味,这才是我们对美好生活,非物质保护遗产正确的追求.不知道是不是能帮到你,毕竟不太会列大纲,这只是个人的看法,也可以加一些属于你自己的主观意见,必要的可以借助电脑,查一下关于家乡佳节的特色.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严峻形势。

我国“非物质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状况令人堪忧。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

二、法律法规建设的进程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由于保护工作仍未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与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系统性解决。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以及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训等工作相对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三、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地区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四、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构基本不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综合性、多部门协作性、专业性、广泛性、长期性要求。一些具体工作人员,甚至有的分管领导和专家小组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不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判标准把握不准确。

五、 *** 投入不足,普查、抢救、保护经费严重缺乏。许多地方连基本的普查工作经费尚且不足,更谈不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

六、宣传不足,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力。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多被认为是文化部门一家之事,相关部门、社会团体、广大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淡薄。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一、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部署、有序进行。要在充分利用已有工作成果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地区、分类别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地各民族非

“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这可是一个新兴的节日,来到家乡亦不过只是短短五个年头。可就是这个新颖的节日,唤起了人们心中对古朴古韵的无限情感。

“嘀嘀哒——嘀嘀哒——”老街上敲敲打打,好不热闹。大红的花轿,敬业的轿夫,专业的司仪队,好像真的把我们带回了许多年前的那个大喜日子。人们聚在一旁,老人家们更是议论个不停“我们以前蔼—”,是啊,如果不是这样特殊的怀古节日,谁还能回忆起那快被遗忘的老时光?沿着老街继续前行,我发现类似的风俗节目还真不少。编箩筐的,制草鞋的,泥刻的,剪纸的……令人眼花缭乱。没有隆隆作响的大机器,只是手工制作,也能做出一份特别的精巧与细腻。

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奶奶引起了我的注意。白白的头发,满布的皱纹,似乎都在宣告着主人所经历的风霜。可她非但没被无情的岁月所击垮,反而保持着一种历练后的轻巧。一个木架,几缕布线,你也许很难想象这怎么能织成一匹精细却又不失结实实用的布。可在老奶奶的手中,这起起,那勾勾,色彩鲜明的十二生肖像就应运而生。这条线连着那条线,那条线又压着这条线,细细的丝线一头连接着现代,而另一头的历史却好像与我们渐行渐远。

老奶奶身后是一幢古朴的小楼,里面展出的是许多楼主从各个地方搜寻来的古物。大到雕花木床,小到锅碗瓢盆,上面的图案无不精美细致,栩栩如生。就连乍看普通的木盆也有不平凡之处,所刻的八仙过海中八个人物神情各有不同。有的桀骜,有的不羁,有的和蔼,有的慈祥,简直要把这八位仙风道骨的仙家刻活了。

“以前的人可真聪明!”我发出由衷的赞叹。“那现代的人就不聪明了吗?”妈妈反问,我哑口无言。旁边一位不认识的叔叔却开口说话了,“不是现代人不聪明了,是我们在变懒!”

我们在变懒吗?确实,一系列工业文明机器的诞生,使我们忘记了手工,忘记了祖先的那份钻研与探索。可这些真的能代替一切吗?现代的技术也许模仿出它们的样子,却少了几分手工的灵动;可以做的比他们更丰富,更多彩,却又少了几分历史的古香古色。正如我无法推断出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手工杰作花费了制作者多少的时间与精力,在这年头,已经很少会有人这么“慢”的去做一件事了。

如今的我们渴望一切物质,但殊不知一种更加伟大的精神财富才是真正的遗产。我想,这也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意义之一吧!

望采纳

今天是周末,我们全班一起来到了文化馆,去观看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在路上,我们问老师:“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老师笑了笑给我们讲解了许多,我们这才明白。原来古代勤劳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把这些传承下来的美好的东西叫做遗产。其中的一些我们看的见摸得着,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我们把它叫做物质文化遗产;而另外的一些,我们看的见但是却摸不着,是一些艺术形式,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事物,我们叫做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到文化观内,我们看到了许多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原大地文明之都,我们纷纷为我们古代智慧的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而惊叹。而豫剧,木板年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给了我们以美的享受。整整一天,我们看到了许多东西,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真可谓是充实的一天,让我们学到了许多。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春游,去非物质文化遗产园,这可是我做梦都想去的地方,我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大巴车,一路上我看见了许多美丽的景物,一棵棵树儿都长出了嫩绿的芽儿,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农民伯伯辛勤耕种的油菜花,黄灿灿的,好看极了,一路欣赏着美景,我和同学们也一路高歌。很兴奋,终于到了非遗园。

一进门我们可以看见美丽的喷泉,大鼓和革命战士用的马车,真壮观呀!导游先让我们看斗鸡、赛狗、赛马,它们跑的速度可真快!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看完了这些,导游又把我们带到马戏团,一进门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我有些害怕,等我坐好了位置,表演也开始了,刚开始就表演空中飞人,惊心动魄的一幕,只见两位叔叔在空中紧抓竿子,从这头荡到那头,去接另一位叔叔,连成接龙,真惊险呀!

最后,我们看得是水舞,那美丽的喷泉随着音乐的旋律开始跳舞。真让人目不转睛。

我们要走了,我还真有些恋恋不舍。

开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座文化名城,当然也有许多著名的公园比如;龙庭,铁塔,大相国寺等,龙庭在开封城西北偶。

一走进龙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潘杨二湖,潘杨湖平静的像一面明镜,阳光一照,湖面闪烁着无数耀眼的光斑。这湖水,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轻盈盈,宛如一面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蓝蓝的。

在潘杨湖边满是婀娜多姿的柳树,柳树的颜色是褐色的,树皮很粗糙,但柳条顺下垂,翠绿的叶子像伏的扁舟在荡漾。

沿着通道前行,不久就来到玉带桥前,玉带桥长40米,东西宽18米,高7米,下砌拱形含五个孔,又叫五孔桥。从远处看玉带桥像一个长长的白色的丝带。

跨过玉带桥,穿过嵩呼门,便来到龙亭大殿的脚下,抬头一看数不清的阶梯顶上有一个用巨大青砖建造的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站在龙亭大殿门前极目遥望,整个开封尽收眼底。

我爱龙亭,更爱我的家乡开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走产业化道路刘金祥 目前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施救式保护。

这种方式主要是由 *** 加大财政投入,以文物保护的方式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状态,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于那些濒临消亡的项目。二是开发式保护。

这种方式是由 *** 主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向市场参与竞争,以竞争的压力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活力,借助市场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目前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方针是“ *** 主导,社会参与,抢救第一,谨慎利用”,这体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态度和原则。

但是 *** 主导意味着主要靠 *** 投入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淡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活态文化的特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变成凝固、静态的文物。实际上,对一些具有市场潜能和开发价值,与消费者日常文化生活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该采取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业开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中来,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步伐,当前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非遗”产业化发展规划。

对于需要进行市场化开发的“非遗”项目,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实现产业聚集化发展,谋求“非遗”项目规模经济效应的产生,避免分散、零散、封闭式布局以及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规模不经济。由于文化产业涉及创作、制作、生产、营销等一系列经营环节,其运作需要一个从作品创作到市场销售的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因此,需要对“非遗”项目进行各环节的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整合,构建“非遗”项目产业化经营与发展的平台。

要建设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文化产业基地,选择“非遗”项目聚集能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具有良好营销环境的地区,作为“非遗”项目产业发展基地。 二是在法律框架内定位“非遗”产业化。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各有特色,对其实施产业化经营需要法律调整的重点和手段各不相同。就整体而言,应以公法为主、私法为辅。

所谓公法为主,具体就是无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法还是特别法,主要体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制保护,规范国家履行管理职能和义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所谓私法为辅,具体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产业化时,应在法律体系中明确传承人权益,明确传承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主动传承的措施与机制,使他们在“非遗”产业化中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体现他们的法定诉求,使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贡献在产业化过程中能够有所回报。

三是加大 *** 扶持力度。由于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大量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失传的境地。

保存这些承载着我们祖先高超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独特的文化技能,就成为各级 *** 义不容辞的工作。因此, *** 应在规划、立法、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对“非遗”这种弱势文化形态的扶持,体现 *** 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

另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的地方大都在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多数都是经济落后地区。如果单纯依靠内源性资金,促进“非遗”项目产业快速成长的可能性较小,这就需要 *** 给予帮助和扶植,制定有利于“非遗”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非遗”项目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要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投入,建立完善的鼓励和激励机制,比如,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前期开发进行财政补贴,引导自主开发、独立生产的投资主体,申请享受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等。同时,要降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门槛,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为“非遗”项目产业化注入活力、积累后劲。

但对社会资本和境外资本力量也要保持警醒,因为如果过于关注投资回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也容易将“非遗”保护引向歧路。如果本能地强调对“非遗”项目全部推向市场,从而导致“非遗”项目的本质和精髓被异化和肢解,就会与保护的初衷相悖离。

四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是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指出:“通过新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播,同时新信息和传播技术也创造了值得保护的数字化遗产。”所以,我国应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充分利用全球化和数字技术带来的优势,以强有力的数字化手段保护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话语权。

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的传承形式,又要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创新文化形式,以更多更新的样式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魅力,不断开拓其文化市场,增强其。

五千年岁月的洗礼,五千年情感的积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永驻心间。

——题记

当玛雅文明隐没于未知的空间,当古巴比伦王朝终结于漫漫硝烟,当古罗马斗兽场成为永久的遥想,当古埃及金字塔化身为玄妙的谜团……惟有你,依旧昂首挺胸,屹立于世界东方。挺过战火,挺过饥荒,你步伐坚定,意志坚韧,你教我怎能不为你倾心——伟大的中华,伟大的传统,伟大的文化!

但如今,对于你,我在喝彩之时更多了份感伤——熬过了无数的苦难,为何你要在繁縻的花开间独自黯然的凋零呢?为何你要在这和平的年代里缓慢而沉重的迈向终点呢?是为了不成为科技发展的绊脚石,让十三亿中华儿女过上更富裕的日子吗?抑或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为了追求那份物质的满足而无情的牺牲了你,让你不得不与我们含泪诀别?

不难发现,国画正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毛笔早被鼠标排挤到书架的角落,茶道在中原土地上逐渐失落:它们却在异域文化里日渐兴起,蓬勃发展。原来是我们的淡忘让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不难了解,一排满载美食的摇船,满足了游人们的舌头,却破坏了满载诗情画意的西湖水澄澈的美丽;如日中天的旅游热,将旅行社的口袋染成了金色,却给丽江古城的宁谧漆上了无法退却的乌黑……原来是我们的过度开发让你“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外来的敌人再强大也不曾将你击倒,你悉心呵护的儿女却轻易的将你伤得体无完肤;你赐予了我们文明后裔的光环,我们却在无知迷茫的脚步里将之粉碎。伟大的传统文化,请等等怀着无尽歉意的十三亿中华儿女吧!时间换得了科技的发展却唤不回消逝的文明,金钱弥补得了物质的匮乏却丰富不了虚空的精神。你已给我们造就了无可比拟的财富,所以,我们难道不应该放慢追逐科技的脚步,去捡起心灵深处关于你的记忆;我们难道不应该淡却金钱至上的观点,去治愈你那血淋淋的创伤么?现在,我们怀着让你在未来的五千年、五万年乃至五亿年的时间里依然君临天下的决心去弥补我们的过错,这样,你会停止 *** ,重舒眉头,展露笑颜,永远相随在我们的左右吗?

所以,请等等我们吧,不要就这样离我们而去。把根扎下,心灵之花会璨然绽放;把根扎下,民族之树会枝繁叶茂。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即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结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在2006年6月10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前夕,文化部公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2007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文化部将与教育部等部门协商,计划将“非遗”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非遗”纳入中小学课程,组织“非遗”进大学等,使青少年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党十七大报告也特别提到,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鉴于广大中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不多,特设置作文训练题目,兼以审题指导,同时附录学生习作及简要评点,以期引起中学师生的重视。

故宫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正大光明”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形体壮丽,建筑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建筑装修与彩绘十分精细绚丽。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明时为皇后住所。清代改为祭神场所。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长城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的辽阔的土地上,长城全长约12600里。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云遮雾障,禽鸟齐鸣,溪流淙淙,好像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往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8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口7a64e59b9ee7ad94361,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似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

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非遗之旅 作文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成都举行了?这次,我跟爸爸也去养养眼。

一路上,我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什么时候到?”这句话是我问的最多的了。 终于到了。

但是,这里太大了,我们有没有地图,怎么办?没法子,只好跟着爸爸乱走。一路上,树木成荫,连成一片绿海;路边的花儿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真是“千朵万朵压枝低”啊! 走了好长一段路,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复古的大门前。

“百家宴…..”看着这三个让人似懂非懂的大字,我不禁念了出来。“什么意思?”也许是好奇心在作怪,我拉着爸爸“闯”了进去。

刚走进去,我就闻到一大股食物的香味!“难不成这‘百家宴’是卖吃的?”我在心里自己问自己。 一路走来,我发现,这“百家宴”里的装修还是挺仿古的。

有些墙还是一块一块砖砌成的,两块砖之间,偶尔还能看到一丁点儿砌墙用的乳白色凝胶。 百家宴里的美食令人不不暇接,吃都吃不过来。

我生怕自己被美食缠住,就连忙叫爸爸走了。 过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非遗博览中心”。

“咦,这怎么像是根雕”?我看到一幅全是用树根雕出来的书法作品,惊讶得不行。因为树根是利用一定的天然美的根材,在掌握传统根艺的基础上,按照我国传统书法的用笔方法和要求,创作出各种字体的汉字书法作品。

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湛。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曲艺馆”。 这里展出的都是各个省的曲艺文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苏州评弹”。

它是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分的吴语地区,与苏州弹词合称“苏州评弹”。

因为我的家乡在江苏和浙江,所以才对它特别有兴趣!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医药馆”。了解了“针灸”板块。

“针灸”是咱们中国独有的治疗疾病手段。“九针”也是古代九种针法的统称,同时出自于《黄帝内经》。

这次的非遗游玩让我感受至深,因为我在里面了解了许多中国文化的精品,饱览了三江五岳的美食、特色和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

希望中国的文化能够在世界上传承,进步。能够让五千年的文明跃然呈现。

关于非遗的毕业论文选题

理论意义 2、系别、专业。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综述 1??。在开题阶段、1??,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2、提纲。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 选题意义 1、 现实意义 二、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二、1、2、3、? 、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年级、姓名、2、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3、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三、?,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 ?????、 论文提纲 前言、 一??、导师二、论文的理论依据、1、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3

选题在法学 毕业 论文写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法学专业而言,常用的论文选题方向有哪些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硕士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法学毕业论文选题

1、人治与法治辨析

2、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探析

3、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法治与德治

4、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对策分析

5、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

6、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

7、民意与司法的关系探析

8、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探析

9、试析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

10、论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11、试析公民法律信仰的培养

12、试析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

13、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14、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15、法治反腐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出路

16、试论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7、对某一社会 热点 问题或某一案件的法理学分析(具体题目自拟)

18、试析宋代的继承制度

19、唐代化外人的法律规制

20、试析德主刑辅思想指导下的西周立法活动

21、论清朝的文字狱对法制的影响

22、王安石变法在法律之中的实践

23、包拯的法治思想

24、试析汉朝的春秋决狱

25、评述元代体现民族习惯于民族压迫的刑事法律

26、论 公司法 股东代表诉讼的缺陷

27、 弱势股东及其法律保护制度--新《公司法》的进步与不足

28、 从《公司法》的视角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29、 公司担保行为效力因素分析--兼评《公司法》第十六条

30、 公司法进化的动力--对公司控制与公司本质理论的思考

31、 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商法毕业论文题目整理

1、论我国商法典单独制定欠缺的条件

2、论我国商法体系的构建

3、商法的独立性与商事审判的独立化分析

4、浅析我国网络交易的商法规制

5、中国民商立法及其模式选择探讨

6、民商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内涵及完善路径探析

7、《日本商法典》的修订

8、合作社商人化的共生结构

9、浅议商法的社会责任理念及其规则体现

10、商事行为制度浅析

11、商法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12、商法中加重责任理念的司法应用及立法构想研究

13、我国商事登记制度问题研究

14、商法形成过程对今天我国建立商事制度的启示

15、商法学研究必须重视国际化与中国 经验

16、民法典之外制定商法通则应为科学选择

17、电子可转移记录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8、独立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国际商法课程教学

19、商事仲裁与商法思维

20、商行为立法问题研究

21、商法思维法律适用性微观辨析

22、商事审判组织的专业化及其模式

23、论商法理念的时代动因

24、论商行为在相对商事法律关系中的不对等性

25、商事留置权及其扩张适用研究

26、商法的双向运动与现代商法的生成逻辑

27、日本法上的提单效力问题研究

28、组织机构数字证书在全流程网上商事登记的应用

29、案例教学在商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30、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 反思 与完善

31、对当代民商法调整对象的探讨

32、商事行纪制度比较研究

33、我国商事失信惩戒法律制度的构建

34、商事登记效力问题研究

35、基于商法理念下营业转让的法律规制

36、从全球经济危机反思现代商法的制度价值

37、外观主义思维模式与商事裁判 方法

38、浅析我国商主体的划分--试论个体工商户制度

39、商法解释理论的基点与法则分析

40、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与司法中的适用情况探讨

41、论商事裁判的代理成本分析进路

42、工商登记改革后商事司法权的定位及价值功能

43、我国商事登记的功能回归与制度完善

44、商事代理制度的比较法研究--基于两大法系理论和立法的分析

45、论我国商事登记审查模式

46、浅析现代民商法树立系统调整观念的必要性

47、民商法与健全个人信用体系的现实融合

48、商主体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探析

49、依法治国语境下的商法建设

50、有关商事审判中的商法理念与审判思路探讨

51、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改革对税收征管制度的影响与完善

52、我国商事法律制度的体系构建

53、商事仲裁裁决法律适用方法研究

54、论商事代理商制度与完善构想

55、由“囚徒困境”引发的对商法互惠互利原则的思考

56、论中国商事立法法典化--以商人习惯法为视角

57、商法理念及其在商事立法和司法中的适用

58、商法总论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的探讨

59、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商事登记制度的几点思考

60、民法总则法律行为无效制度的商法思考

61、权利外观理论视角下的现代商法价值

62、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商事登记统一立法研究

63、论我国商法的发展和民商合一体例下商法的独立性

64、论信息失衡的商事法律回应

65、我国商法立法模式探讨

66、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商主体--生态人法律模式建构

67、浅析民商法信用体系的构建

68、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

69、民商法价值取向与构建和谐社会

70、越南商事登记的法律效力

最新法律论文题目

1、商业银行参与企业环境信用规制的法律责任研究

2、都市型现代农业产权法律制度之构建--评《都市型现代农业法律制度体系研究》

3、村民小组的法律主体地位探析

4、浅谈公司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

5、非遗视角下蒙医药法律保护路径研究

6、中概股回归A股的路径选择及法律风险防范

7、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法律风险浅析

8、股权质押的法律风险分析

9、民宿热背后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0、探析知识产权跨境交易与创新市场法律风险

11、论法律语境下的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 以融合与创新为中心展开

12、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中的军民融合法律政策研究

13、论公海水下 文化 遗产的法律保护

14、武警部队使用无人机实施反恐维稳的法律规制研究

15、论我国电动自行车的行政法律规制

16、董事性别结构多样化的法律规制

17、基于OBE理念的法学本科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18、铁路电子客票法律问题思考

19、自动驾驶汽车致害的法律责任问题探究

20、破坏性膜拜团体法律规制路径分析

21、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品认定及法律保护

22、探究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对策

23、试论中国法律文化视角下辩诉交易的可行性及构建

24、浅析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5、政府采购中的供应商法律责任存在问题和完善对策

26、论商品外观的法律保护

27、公司初创期法律问题简析--以公司章程自治不足为角度

28、公司并购的法律风险防范 措施 研究

29、环境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中承担刑事法律责任分析

30、人工智能的刑事法律地位探讨

31、高空坠物问题的法律研究

32、夫妻共同债务裁判法律适用的研究

33、宪法法律在治国理政中的定位反思探究

34、提升社会工作者法律素质途径探析

35、法哲学视野下的自由意志、自主责任和法律刑罚

36、中国民航法律规制的发展与完善

37、论网络综合治理下自媒体的法律规制

38、从法律视域分析离婚时夫妻所持公司股权的分割问题

39、构建水利法律制度的保障体系研究--评《水利企业经理人法律风险防范》

40、主客体二分法视角下人工智能法律主体地位之否定

41、音乐作品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42、电力建设项目合同法律风险识别与防控

43、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44、完善我国技术移民的法律制度研究--基于德国的经验

45、保护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法律制度研究

46、股权众筹兴起背景下的证券法律制度变革

47、俄罗斯网络安全领域最新法律分析

48、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实施路径及法律保障

49、预告登记法律效力之理解与完善

50、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无纸贸易便利化"国际法律规制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51、房地产企业税收策划法律问题研究--以营改增制度变迁为观察重点

52、网络犯罪国际法律机制建构的困境与路径设计

53、关于航空 安全 责任书 法律关系的思考

5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法律政策探析

55、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法律防控

硕士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硕士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 硕士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 法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 法学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

★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2021法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关于非遗的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写好

首先 你们当地的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后你的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资格。然后你可以去当地文化局找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室,到那要一下表格填写一下,然后就是文化部门批准和上报上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的事情了。

中华民族不仅有灿烂的文化,更有令人瞩目的遗产。遗产,《辞海》上解释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冠以文化二字,则说明与文化相关。而前面又修饰以民族、民间四字,更加明确其意思是指散落在民间,流传在民间,而又被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节日、民族服饰、少数民族英雄史诗、话本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状态)。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特质。既向世界宣告其曾经的辉煌,也向世界证明其精神之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众多的,有许许多多已经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诸如莫高窟、都江堰、黄山等等,随着辽宁一宫两陵、牛河梁文化遗址、五女山古城等一批文化古迹相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在辽宁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学者保护。②政府保护。③世界保护。

关于非遗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正式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相对于有形的物质类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破坏甚至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鼓励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下面我们来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先进做法,从互联网背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少年儿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四个方面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一直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等融为一体,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

近些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的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在传统村庄减少、农耕方式替代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合当代人审美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非遗,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一、非遗活态传承的意义

非遗的活态传承是指非遗的产生、发展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中进行传承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保护非遗。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血脉和情感的主要体现。

非遗不是文物,不是凝固的。非遗历经千百年的文化流变,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时代的传承人群在与历史、自然等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对非遗进行再创造。

一方面,非遗项目需要在创新和传承相结合的良性互动中,为当代人理解和认同,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另一方面,非遗的活态传承也要杜绝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例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泼水节”“火把节”天天上演,那只是“表演”,而非“过节”;带有恶搞甚至低俗性质的婚庆习俗强拉游客参与,目的就是让游客为名目繁多的消费项目买单,早已失去了展示非遗项目、让游客了解认识非遗的初衷。

这种纯粹为了赚钱、改变非遗性质的所谓创新,实则是对非遗的严重破坏,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是要坚决摒弃的。尊重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核心是保护传承人,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保护传承人群获得收益的权利,在保护和传承中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二、日本非遗活态传承的经验

日本是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前列的国家,重视非遗的活态保护,他们的许多做法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创新求变的传承之路。

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例,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传统金属工艺、漆艺和陶艺制作时使用天然材料和传统技法,对器物形制、色泽、纹样进行改良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人们审美取向的改变。

1974年日本颁布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1992年国会进一步修正该法律,加大了扶持力度。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坚持创新求变,因此多年来发展良好。

(二)“人间国宝”的认定和保护。

非遗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活”

的动态文化,其声音、形象和技艺存在于从事它们的人身上,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性”的核心因素。

日本在非遗的保护中非常重视传承主体,强调对传统文化持有人的保护。

非遗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传承人的认定。日本将那些具有高超技能,能够传承某项文化的“身怀绝技者”,称为“人间国宝”.

日本的这些“人间国宝”对所传承的技艺予以记录、保存并公开。

日本 *** 每年给这些“人间国宝”200万日元补助金,用来培养和传承继承人。因此, *** 监督该笔款项的使用情况,“人间国宝”

每年要向 *** 报告该笔款项的用途。日本对“人间国宝”的认定和扶持有力推动了日本非遗的传承发展,“能乐”、“歌舞伎”、“狂言”这些日本传统的艺术表演由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三)非遗保护中的儿童意识。

非遗的活态传承不仅是少数核心传承人的保护,还关系着培养传承群体,特别是传承群体中的少年儿童。

日本非常重视对传承群体中少年儿童的培养,为中小学生提供体验传统艺能的机会。

例如“歌舞伎”,2001年开始举办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歌舞伎讲习会”,从2002年起,“歌舞伎讲习会”拓展到小学生,并且每年都予以实施。

日本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重视日本传统文化的学习,设立了传统工艺品课程,加深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他们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三、我国非遗活态传承的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更加贴近年轻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被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与选择,拓展其生长空间,以真正实现非遗的价值。

微信推送、淘宝开店、视频课程,是许多非遗项目都在尝试的互联网背景下活态传承的新途径。

以桐乡竹编的传承之路为例,竹编传承人钱利淮和他的团队开创了竹芸工坊,让竹编从小众作坊走向大众传承。

他们根据受众的年龄和基础编写了生动直观的竹编网络课件,开设竹编私房课的网络直播教学,并在“竹芸”微店上推出竹编DIY商品。钱利淮开创的“互联网+竹编”的传承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普通大众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选购竹编材料,按照网络课程自己在家学习竹编。

浙江桐乡推出了非遗项目专题传习班的微信公众平台,包括剪纸、桃核雕刻、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木雕、麦秆画,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对非遗以及传统文化的需求。

非遗项目通过互联网汇聚人气,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到非遗项目实体店;通过非遗项目实体店的展览、展示,创造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传统、对于历史的敬畏,形成互联网与实体店的良性互动发展。

社交媒体公众账号、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这些途径让非遗越来越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

例如,浙江象山的非遗订阅号“象山非遗”,信息发布频率很高,阐释质朴而到位,策划很接地气。

中央美术学院发布的《中国古典家具》APP大受欢迎,这个APP运用游戏的手法,实现明代榫卯家具的完成过程,在带给人们娱乐游戏的同时,使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木作的“灵魂”---榫卯的技艺。

这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明代榫卯家具APP,是数字化背景下将现代新技术与非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这个明代榫卯家具APP,使用户短时间内能够直观的认知榫卯家具的结构和组合,让非遗真正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此外,通过开发非遗游戏软件来扩大非遗在儿童、青年人中的传播。

例如:南通蓝印花布的游戏软件收录了近千种蓝印布典型图案,该软件还可用在苏绣、云锦等非遗项目中。

(二)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的支持和培训计划。

人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问题。

除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之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第29条规定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目前,文化部已命名了4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自2008年起,补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8000元,2016年起提高为每人每年2万元。

非遗的传承仅靠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传承人作用甚微,还需要积极培养非遗持有者、从业者等非遗传承人群,通过非遗传承人群来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

)正式启动,该研培计划是文化部联合教育部专门针对非遗保护发起的。

研培计划有助于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技艺能力,有助于非遗传承人群深入领会传承项目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非遗活态传承的持久动力。

(三)非遗走进少年儿童。

非遗的活态传承要在少年儿童中扎根。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为中小学生常年授课,教授传统手工艺课程,为学校里的少年儿童讲好民族文化的每一课。

在符合条件的中小学建立传统文化基地,将非遗烙印在少年儿童心中,鼓励中小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

充分利用民俗、节日,让少年儿童在非遗实践环节参与技艺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少年儿童对非遗的兴趣爱好。

建立非遗博物馆,展示非遗项目的图文及实物,举办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互动活动,点燃少年儿童非遗教育的火种。通过深入认知和参与非遗项目,使少年儿童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后备力量。

(四)非遗的海外传播。

将中国的非遗向世界传播推广,是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以非遗项目剪纸为例,剪纸在中国多地广泛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有剪纸。

以剪纸为媒介,可以很好地起到文化交流沟通的作用。

在中国剪纸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剪纸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十多年间与不同国家进行以剪纸非遗为主题的创作合作,将剪纸作为国际间交流共有的文化背景。

这既推动了中国剪纸走出去在海外的传承,也促进了世界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认同与接纳。

从营销策略来看,将非遗产品上传到网络平台,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极为宽广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理论界,2013(4):67

[2]陈又林。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3):10~12

[3]徐继宏,薛帅,郑蕾。“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纪实[N].中国文化报,2017-06-08

[4]郑海鸥。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N].人民日报,2017-06-08

一)民间戏曲: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 (二)民间曲艺: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 (三)民间舞蹈: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定海区); (四)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 二、民间造型艺术类(23个) 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东阳木雕(东阳市)、青田石雕(青田县)、龙泉青瓷(龙泉市)、越窑青瓷(慈溪市杭州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灯彩(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杆贴(浦江县)。 三、民俗风情类(5个)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 2008-7-18 23:26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2楼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在全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首批国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省zf又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22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 白蛇传传说 杭州市 2 梁祝传说 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3 西施传说 诸暨市 4 济公传说 天台县 5 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 杭州市余杭区 6 张阁老传说 温州市龙湾区 7 高机与吴三春传说 苍南县 8 防风神话传说 德清县 9 黄大仙传说 金华市 10 寒山拾得传说 天台县 11 烂柯山传说 衢州市 12 观音传说 舟山市 13 刘伯温传说 文成县、青田县 14 徐福东渡传说 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 15 钱王传说 临安市 16 西湖民间故事 杭州市 17 徐文长故事 绍兴市 18 绍兴师爷故事 绍兴县 19 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 富阳市 20 越歌 绍兴市 21 畲族叙事歌 松阳县 22 三字经 宁波市鄞州区 23 平阳卖技 平阳县 二、民间音乐(共计1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24 浙派古琴艺术 杭州市 25 楼塔细十番 杭州市萧山区 26 畲族民歌 建德市 27 鼓亭锣鼓 富阳市 28 山歌(金华山歌、仙居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 金华市、仙居县、江山市 29 吹打(洞头龙头龙尾、 洞头县、 平阳吹打、苍南吹打、 平阳县、苍南县、 上虞吹打、磐安吹打) 上虞市、磐安县 30 平湖派琵琶艺术 平湖市 31 塘工号子 海盐县 32 缙云丝竹锣鼓 缙云县 33 遂昌昆曲十番 遂昌县 34 竹溪锣鼓 松阳县2008-7-18 23:27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3楼三、民间舞蹈(共计2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35 黄沙狮子 临海市 36 余杭滚灯 杭州市余杭区 37 鸬鸟鳌鱼灯 杭州市余杭区 38 神兽花灯 临安市 39 严州虾灯 建德市 40 跳仙鹤 富阳市 41 拼字龙灯 温州市龙湾区 42 贝壳舞 洞头县 43 定位 永嘉县 44 藤牌舞 瑞安市 45 余姚犴舞 余姚市 46 平湖九彩龙 平湖市 47 上舍化龙灯 安吉县 48 跳魁星 金华市 49 九狮图 永康市、仙居县 50 武义花灯花轿 武义县 51 板龙(岭口亭阁花灯、 磐安县、东阳市、 许宅花灯、大田板龙、 临海市、衢州市衢江区、 全旺板龙、花桥龙灯、 三门县 杨家板龙) 52 断头龙 兰溪市、江山市 53 大奏鼓 温岭市 54 仙居鲤鱼跳龙门 仙居县 55 上盘花鼓 临海市 56 江山手狮 江山市 57 硬头狮子 龙游县 58 貔貅 龙游县 59 草龙 开化县、淳安县 60 钢叉舞 常山县、缙云县 61 浦江滚地龙 浦江县 62 林城狮舞 长兴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63 昆曲 浙江省 64 越剧 浙江省 65 泰顺药发木偶戏 泰顺县 66 温州南戏 温州市 67 绍兴目连戏 绍兴市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 68 平阳木偶戏 平阳县 69 侯阳高腔 东阳市 70 醒感戏 永康市 71 哑目连 上虞市、杭州市西湖区 72 单档布袋戏 平阳县、苍南县 73 绍剧 绍兴市 74 瓯剧 温州市 75 甬剧 宁波市 76 姚剧 余姚市 77 湖剧 湖州市 78 婺剧 金华市 79 诸暨西路乱弹 诸暨市 80 泰顺木偶戏 泰顺县 81 武义昆曲 武义县 82 茶灯戏(唱灯) 遂昌县、衢州市衢江区、庆元县 83 菇民戏 庆元县、景宁县 84 婺剧变脸、耍牙 江山市 85 大石车灯戏 临海市2008-7-18 23:28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4楼五、曲艺(共计1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86 武林调 杭州市 87 杭州摊簧 杭州市 88 杭州评词 杭州市 89 杭州评话 杭州市 90 独脚戏 杭州市 91 温州莲花 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 92 嘭嘭咚(渔鼓) 苍南县、平阳县 93 宁波走书(蛟川走书、翁洲走书) 宁波市镇海区、舟山市 94 唱新闻 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奉化市 95 绍兴宣卷 绍兴县 96 绍兴词调 绍兴市 97 绍兴鹦哥戏 绍兴市 98 三跳 湖州市、桐乡市 99 湖州琴书 湖州市 100 金华道情 义乌市 101 路桥莲花 台州市路桥区 102 江山坐唱班 江山市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03 五常十八般武艺 杭州市余杭区 104 翻九楼 杭州市萧山区、东阳市 105 调吊 绍兴市 106 迎大旗 磐安县 107 问凳 景宁县 108 十八罗汉 仙居县 109 罗汉班 义乌市 110 瑶山秋千 淳安县 111 后宅高跷 义乌市2008-7-18 23:28 回复 .*5楼第一批非遗目录——新昌调腔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6楼七、民间美术(共计27项)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12 金石篆刻 杭州市西泠印社 113 仙居花灯 仙居县 114 剪纸(缙云剪纸、临海剪纸、桐庐剪纸)缙云县、临海市、桐庐县 115 西兴竹编灯笼 杭州市滨江区 116 昌化鸡血石雕 临安市 117 彩石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仙居县 118 玻璃银光刻 温州市龙湾区 119 十字花边绣 温州市鹿城区 120 台州刺绣 台州市椒江区 121 临海泥塑 临海市 122 嵊州泥塑 嵊州市 123 米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4 绸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5 竹丝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 126 贝雕 洞头县 127 平阳太平钿剪纸 平阳县 128 矾塑 苍南县 129 乐清龙档 乐清县 130 象山竹根雕 象山县 131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 绍兴市 132 根雕(嵊州根雕、开化根雕、缙云根雕) 嵊州市、开化县、缙云县 133 嘉兴灶画艺术 嘉兴市 134 手工彩色拷花 桐乡市 135 粮食砌 兰溪市 136 郭宅大蜡烛 东阳市 137 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 三门县、仙居县 138 里商仁灯 淳安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4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39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杭州市 140 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 天台县 141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绍兴市 142 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市 143 金华酒酿造技艺 金华市 144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 建德市 145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 146 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金华市 147 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 衢州市 148 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 义乌市 149 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 金华市 150 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市 151 象山晒盐技艺 象山县 152 湖笔制作技艺 湖州市 153 杭罗织造技艺 杭州市 154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 瑞安市 155 杭州雕版印刷术 杭州市西湖区 156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7 余杭纸伞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8 杭州铜雕工艺 杭州市 159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 杭州市萧山区 160 八都麻绣工艺 淳安县 161 杭州金银饰艺 杭州市 162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 温州市瓯海区 163 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4 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5 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泰顺县、庆元县 166 首饰龙制作技艺 乐清市 167 宁波金银彩绣工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8 彩船制作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9 红帮裁缝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 170 宁波泥金彩漆 宁海县 171 绍兴石桥营造技艺 绍兴市 172 剔墨纱灯 桐乡市 173 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 湖州市 174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湖州市南浔区 175 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 金华市 176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上虞市 177 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 嵊州市 178 永康锡艺 永康市 179 蓝花布印染技艺 仙居县 180 枧桥鼓制作技艺 临海市 181 舟山木船建造工艺 舟山市普陀区 182 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 嵊泗县 183 黑陶烧制技艺 遂昌县 184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 景宁县 185 疑难光度镜片传统加工技艺 杭州市 186 台州玻璃雕刻技艺 台州市椒江区、天台县 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87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杭州市 188 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 杭州市 189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 杭州市 190 畲族医药 丽水市2008-7-18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7楼十、民俗(共计3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91 大禹祭典 绍兴市 192 祝福(绍兴祝福、西兴祝福) 绍兴市、杭州市滨江区 193 花朝节 杭州市拱墅区 194 半山泥猫习俗 杭州市拱墅区 195 龙舟胜会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 196 杭州运河船民习俗 杭州市余杭区 197 九姓渔民婚俗 建德市 198 吴山庙会 杭州市 199 七月十五汤和节 温州市龙湾区 200 蒲城拔五更 苍南县 201 拦街福 温州市鹿城区 202 祭海 象山县、岱山县 203 十里红妆习俗 宁海县 204 绍兴水乡社戏 绍兴市 205 绍兴舜王庙会 绍兴县 206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 嘉兴市 207 网船会 嘉兴市秀洲区 208 含山轧蚕花 湖州市南浔区、桐乡市 209 新市蚕花庙会 德清县 210 防风氏祭典 德清县 211 金华斗牛 金华市 212 方岩庙会 永康市 213 畲族三月三 景宁县、武义县 214 迎大蜡烛 武义县 215 赶茶场 磐安县 216 诸葛后裔祭祖 兰溪市 217 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 衢州市柯城区 218 杨炯出巡 衢州市衢江区 219 畲族婚俗 景宁县 220 道惠夫人会 松阳县 221 菇神庙会 庆元县 222 高枧古亭台阁 三门县 223 海游六兽 三门县 224 轩辕氏祭典 缙云县 225 绍兴乌毡帽 绍兴市

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

你知道有哪些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1.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2.北京市某织染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体验消费与染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4.医院内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5.水墨染织--服装材料设计中的染缬艺术传承与创新

6.壮族传统纺织工艺及其文化研究

7.湘西传统染织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8.美孚黎女子服饰的现代设计应用

9.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

10.长三角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

11.手绘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2.染织厂染织混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3.试析元代染织纹样在茶艺表演类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4.日本传统染织艺术之旅--以东京、冲绳两地为例

15.中亚地区伊卡特织物图案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研究

16.爱马仕丝巾图案设计与艺术研究

17.浅析草木染的发展与现状

18.草木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

19.从模仿绘画到图案设计的日本近代染织艺术

20.中、日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1.以环保为主题的纺织材料装置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22.论乡土织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

23.长三角地区染织文化的研究

24.试论近世初期风俗画中小袖和服的绘画表现

25.传统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6.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前景展望

27.景宁畲族传统服饰艺术在现代的发展研究

28.染色废水处理改造方案研究与实施

29.论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30.民间手工印染艺术在现代居室软装饰中的价值

31.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要素探析

32.明清水陆画所绘之染织纹样研究

33.探析吉祥观与景德镇明清彩瓷表现的图饰特点

34.日本近代染织技术的引进与革新

35.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36.黎族传统纺线技艺研究

37.明代工艺美术色彩赏析

38.山竹壳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

39.丰富设计素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0.抗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

41.海南黎族织锦中基本纹图案探究

42.与大自然合作--染织产品设计的创意新思维

43.凉山彝族服饰传统染织工艺研究

44.渐变形式在当今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45.棉麻手工染织面料在创意服装中的应用

46.黎锦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47.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

48.浅述染织中的棉纤维及手工艺表现

49.民族传统染整工艺的现代价值

50.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研究--以染织工艺为例

51.云南大理扎染视觉审美研究

52.用形式美法则剖析中国传统染织纹样之特点

53.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54.自然主义风格在日本纤维艺术中的表现与思考

55.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比较

56.隋唐染织工艺在敦煌服饰图案中的体现

57.民国日常旗袍面料色彩研究

58.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研究

59.棉麻织物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探究

60.浅谈酶催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61.西南少数民族染织艺术中的色彩美学

62.台湾花布的图案装饰特色研究

63.河北民间传统染织工艺现状及发展策略

64.台湾花布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对比及应用研究

65.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66.洗礼中重生--谈传统染织艺术的现代性转型

67.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以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为例

68.品色衣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69.中亚伊卡特图案初探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70.传统手工编织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初探

71.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的比较研究

72.基于变函数Julia图形的黑白装饰图案丝巾设计方法

73.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教学思考

74.汇泉染织打造更时尚面料

75.关于染织设计教育的思考--从芬兰设计说开去

76.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研究

77.民间染织遗产:就地保护就近研究

78.地域文化背景下高校旅游纪念品设计教学探索--以湘西染织艺术为例

79.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融入室内设计主题空间的教学探讨

80.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资源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

81.高等院校染织纤维专业教学模式设置与设计大赛互动实践研究

82.天门蓝印花布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83.佩兹利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装饰研究

84.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抽象表现

85.染织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探索

86.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的差异

87.后申报时期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忧与思--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88.丝织物印花中仿蜡染图案设计及工艺的研究

89.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染料及其文化内涵

90.从敦煌藻井图案谈现代染织纹样设计

91.服装面料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仿生设计

92.手绘技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使用

93.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图案构成特征研究

94.医院社会化洗涤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95.基于数学图形的染织图案设计研究

96.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97.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在染织设计中的统一

98.软雕塑艺术语言对我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启示

99.海南纺织史若干问题的探讨

100.可溶PVA伴纺高支纯棉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路线

101.关于纤维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

102.论佛教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古代染织纹样

103.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旅游纪念品设计探讨

104.浅议市场需求对高校染织设计教学的影响

105.基于数字化技术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106.染织排水对日本青鳉幼鱼和胚胎的毒性效应

107.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

108.染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考

109.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设计研究

110.论苗族服饰中龙纹图案染织绣技艺之美

111.染织艺术设计新论

112.关于染织专业学生手工台板印花实践的思考

113.染织美术教学中设计要素浅论

114.从材料的运用看中国染织工艺的发展

115.齐国染织工艺及对后世的影响

11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117.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

118.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119.染织设计中的中国画元素

120.作业成本法在染织业的推广与应用

121.手工染织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关于非遗的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正式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相对于有形的物质类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受到破坏甚至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鼓励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进保护。下面我们来看一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经验,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先进做法,从互联网背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少年儿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外传播四个方面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互联网;活态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文化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表现形态,一直与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等融为一体,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记忆。

近些年来,“非遗”一直是个热词,非遗的保护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

在传统村庄减少、农耕方式替代的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创造出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合当代人审美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非遗,使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一、非遗活态传承的意义

非遗的活态传承是指非遗的产生、发展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中进行传承与发展,其最终目的是保护非遗。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活态呈现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血脉和情感的主要体现。

非遗不是文物,不是凝固的。非遗历经千百年的文化流变,是动态的、可变化的,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时代的传承人群在与历史、自然等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对非遗进行再创造。

一方面,非遗项目需要在创新和传承相结合的良性互动中,为当代人理解和认同,真正实现活态传承。

另一方面,非遗的活态传承也要杜绝过度商业化的倾向。

例如,在一些旅游景点,“泼水节”“火把节”天天上演,那只是“表演”,而非“过节”;带有恶搞甚至低俗性质的婚庆习俗强拉游客参与,目的就是让游客为名目繁多的消费项目买单,早已失去了展示非遗项目、让游客了解认识非遗的初衷。

这种纯粹为了赚钱、改变非遗性质的所谓创新,实则是对非遗的严重破坏,在非遗的活态传承中是要坚决摒弃的。尊重非遗,保护和传承非遗,核心是保护传承人,尊重传承人群的主体地位,保护传承人群获得收益的权利,在保护和传承中实现非遗的创新性发展。

二、日本非遗活态传承的经验

日本是世界上文化遗产保护走在前列的国家,重视非遗的活态保护,他们的许多做法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创新求变的传承之路。

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例,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的传统金属工艺、漆艺和陶艺制作时使用天然材料和传统技法,对器物形制、色泽、纹样进行改良创新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人们审美取向的改变。

1974年日本颁布了《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1992年国会进一步修正该法律,加大了扶持力度。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坚持创新求变,因此多年来发展良好。

(二)“人间国宝”的认定和保护。

非遗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是“活”

的动态文化,其声音、形象和技艺存在于从事它们的人身上,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性”的核心因素。

日本在非遗的保护中非常重视传承主体,强调对传统文化持有人的保护。

非遗保护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对传承人的认定。日本将那些具有高超技能,能够传承某项文化的“身怀绝技者”,称为“人间国宝”.

日本的这些“人间国宝”对所传承的技艺予以记录、保存并公开。

日本 *** 每年给这些“人间国宝”200万日元补助金,用来培养和传承继承人。因此, *** 监督该笔款项的使用情况,“人间国宝”

每年要向 *** 报告该笔款项的用途。日本对“人间国宝”的认定和扶持有力推动了日本非遗的传承发展,“能乐”、“歌舞伎”、“狂言”这些日本传统的艺术表演由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三)非遗保护中的儿童意识。

非遗的活态传承不仅是少数核心传承人的保护,还关系着培养传承群体,特别是传承群体中的少年儿童。

日本非常重视对传承群体中少年儿童的培养,为中小学生提供体验传统艺能的机会。

例如“歌舞伎”,2001年开始举办以中学生为对象的“歌舞伎讲习会”,从2002年起,“歌舞伎讲习会”拓展到小学生,并且每年都予以实施。

日本中小学在课程设置上也非常重视日本传统文化的学习,设立了传统工艺品课程,加深中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他们从小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三、我国非遗活态传承的策略

(一)互联网背景下非遗活态传承。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互联网技术,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更加贴近年轻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被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接受与选择,拓展其生长空间,以真正实现非遗的价值。

微信推送、淘宝开店、视频课程,是许多非遗项目都在尝试的互联网背景下活态传承的新途径。

以桐乡竹编的传承之路为例,竹编传承人钱利淮和他的团队开创了竹芸工坊,让竹编从小众作坊走向大众传承。

他们根据受众的年龄和基础编写了生动直观的竹编网络课件,开设竹编私房课的网络直播教学,并在“竹芸”微店上推出竹编DIY商品。钱利淮开创的“互联网+竹编”的传承形式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普通大众可以根据需要在网上选购竹编材料,按照网络课程自己在家学习竹编。

浙江桐乡推出了非遗项目专题传习班的微信公众平台,包括剪纸、桃核雕刻、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木雕、麦秆画,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对非遗以及传统文化的需求。

非遗项目通过互联网汇聚人气,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到非遗项目实体店;通过非遗项目实体店的展览、展示,创造一种审美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于传统、对于历史的敬畏,形成互联网与实体店的良性互动发展。

社交媒体公众账号、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这些途径让非遗越来越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

例如,浙江象山的非遗订阅号“象山非遗”,信息发布频率很高,阐释质朴而到位,策划很接地气。

中央美术学院发布的《中国古典家具》APP大受欢迎,这个APP运用游戏的手法,实现明代榫卯家具的完成过程,在带给人们娱乐游戏的同时,使人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木作的“灵魂”---榫卯的技艺。

这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明代榫卯家具APP,是数字化背景下将现代新技术与非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成功典范。

这个明代榫卯家具APP,使用户短时间内能够直观的认知榫卯家具的结构和组合,让非遗真正走进现代生活,实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此外,通过开发非遗游戏软件来扩大非遗在儿童、青年人中的传播。

例如:南通蓝印花布的游戏软件收录了近千种蓝印布典型图案,该软件还可用在苏绣、云锦等非遗项目中。

(二)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的支持和培训计划。

人是非物质文化的载体,传承人是确保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问题。

除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制度之外,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第29条规定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

目前,文化部已命名了4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自2008年起,补助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每人每年8000元,2016年起提高为每人每年2万元。

非遗的传承仅靠为数不多的代表性传承人作用甚微,还需要积极培养非遗持有者、从业者等非遗传承人群,通过非遗传承人群来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2015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

)正式启动,该研培计划是文化部联合教育部专门针对非遗保护发起的。

研培计划有助于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技艺能力,有助于非遗传承人群深入领会传承项目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非遗活态传承的持久动力。

(三)非遗走进少年儿童。

非遗的活态传承要在少年儿童中扎根。聘请民间艺术家走进课堂为中小学生常年授课,教授传统手工艺课程,为学校里的少年儿童讲好民族文化的每一课。

在符合条件的中小学建立传统文化基地,将非遗烙印在少年儿童心中,鼓励中小学生从小就树立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

充分利用民俗、节日,让少年儿童在非遗实践环节参与技艺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少年儿童对非遗的兴趣爱好。

建立非遗博物馆,展示非遗项目的图文及实物,举办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互动活动,点燃少年儿童非遗教育的火种。通过深入认知和参与非遗项目,使少年儿童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后备力量。

(四)非遗的海外传播。

将中国的非遗向世界传播推广,是进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以非遗项目剪纸为例,剪纸在中国多地广泛存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也有剪纸。

以剪纸为媒介,可以很好地起到文化交流沟通的作用。

在中国剪纸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央美术学院通过剪纸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十多年间与不同国家进行以剪纸非遗为主题的创作合作,将剪纸作为国际间交流共有的文化背景。

这既推动了中国剪纸走出去在海外的传承,也促进了世界对中国剪纸艺术的认同与接纳。

从营销策略来看,将非遗产品上传到网络平台,除供应国内市场外,还远销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为非遗的传播提供了极为宽广的领域。

【参考文献】

[1]王英杰。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J].理论界,2013(4):67

[2]陈又林。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2(3):10~12

[3]徐继宏,薛帅,郑蕾。“走进非遗第一线”振兴传统工艺浙江行纪实[N].中国文化报,2017-06-08

[4]郑海鸥。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N].人民日报,2017-06-08

一)民间戏曲:新昌调腔(新昌县)、松阳高腔(松阳县)、西安高腔(衢州市金华市)、宁海平调(宁海县)、永嘉昆剧(永嘉县)、浦江乱弹(金华市)、海宁皮影戏(海宁市)、台州乱弹(台州市)、淳安三脚戏(淳安县)、杭剧(杭州市); (二)民间曲艺:四明南词(宁波市)、宁波走书(宁波市)、杭州小热昏(杭州市)、温州鼓词(瑞安市)、绍兴莲花落(绍兴县)、绍兴平湖调(绍兴市)、金华道情(金华市)、平湖钹子书(平湖市)、兰溪摊簧(兰溪市)、临海词调(临海市); (三)民间舞蹈:奉化布龙(奉化市)、长兴百叶龙(长兴县)、青田鱼灯(青田县)、十八蝴蝶(永康市)、海盐滚灯(海盐县)、淳安竹马(淳安县)、浦江板凳龙(浦江县)、浦江迎会(浦江县)、跳蚤会(定海区); (四)民间音乐:江南丝竹(杭州市)、畲族民歌(景宁县)、嘉善田歌(嘉善县)、舟山渔民号子(舟山市)、舟山锣鼓(舟山市)、嵊州吹打(嵊州市)、奉化吹打(奉化市)。 二、民间造型艺术类(23个) 乐清黄杨木雕(乐清市)、东阳木雕(东阳市)、青田石雕(青田县)、龙泉青瓷(龙泉市)、越窑青瓷(慈溪市杭州市)、龙泉宝剑(龙泉市)、宁波朱金木雕(宁波市)、宁波骨木镶嵌(宁波市)、都锦生织锦(杭州市)、西湖绸伞(杭州市)、硖石灯彩(海宁市)、王星记扇(杭州市绍兴县)、乐清细纹刻纸(乐清市)、浦江剪纸(浦江县)、萧山花边(萧山区)、苍南夹缬(苍南县)、桐乡蓝印花布(桐乡市)、瓯塑(温州市)、瓯绣(温州市)、黄岩翻簧竹雕(黄岩区)、东阳竹编(东阳市)、嵊州竹编(嵊州市)、浦江麦杆贴(浦江县)。 三、民俗风情类(5个)南宗祭孔(衢州市)、景宁畲族祭祀仪式(景宁县)、海盐骚子(海盐县)、炼火(磐安县)、扫蚕花地(德清县)。 2008-7-18 23:26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2楼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通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在全国率先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列入首批国JIa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07年,省zf又公布了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225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 白蛇传传说 杭州市 2 梁祝传说 宁波市、杭州市、上虞市 3 西施传说 诸暨市 4 济公传说 天台县 5 杨乃武与小白菜传说 杭州市余杭区 6 张阁老传说 温州市龙湾区 7 高机与吴三春传说 苍南县 8 防风神话传说 德清县 9 黄大仙传说 金华市 10 寒山拾得传说 天台县 11 烂柯山传说 衢州市 12 观音传说 舟山市 13 刘伯温传说 文成县、青田县 14 徐福东渡传说 象山县、慈溪市、岱山县 15 钱王传说 临安市 16 西湖民间故事 杭州市 17 徐文长故事 绍兴市 18 绍兴师爷故事 绍兴县 19 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 富阳市 20 越歌 绍兴市 21 畲族叙事歌 松阳县 22 三字经 宁波市鄞州区 23 平阳卖技 平阳县 二、民间音乐(共计11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24 浙派古琴艺术 杭州市 25 楼塔细十番 杭州市萧山区 26 畲族民歌 建德市 27 鼓亭锣鼓 富阳市 28 山歌(金华山歌、仙居山歌、江山廿八都山歌) 金华市、仙居县、江山市 29 吹打(洞头龙头龙尾、 洞头县、 平阳吹打、苍南吹打、 平阳县、苍南县、 上虞吹打、磐安吹打) 上虞市、磐安县 30 平湖派琵琶艺术 平湖市 31 塘工号子 海盐县 32 缙云丝竹锣鼓 缙云县 33 遂昌昆曲十番 遂昌县 34 竹溪锣鼓 松阳县2008-7-18 23:27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3楼三、民间舞蹈(共计2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35 黄沙狮子 临海市 36 余杭滚灯 杭州市余杭区 37 鸬鸟鳌鱼灯 杭州市余杭区 38 神兽花灯 临安市 39 严州虾灯 建德市 40 跳仙鹤 富阳市 41 拼字龙灯 温州市龙湾区 42 贝壳舞 洞头县 43 定位 永嘉县 44 藤牌舞 瑞安市 45 余姚犴舞 余姚市 46 平湖九彩龙 平湖市 47 上舍化龙灯 安吉县 48 跳魁星 金华市 49 九狮图 永康市、仙居县 50 武义花灯花轿 武义县 51 板龙(岭口亭阁花灯、 磐安县、东阳市、 许宅花灯、大田板龙、 临海市、衢州市衢江区、 全旺板龙、花桥龙灯、 三门县 杨家板龙) 52 断头龙 兰溪市、江山市 53 大奏鼓 温岭市 54 仙居鲤鱼跳龙门 仙居县 55 上盘花鼓 临海市 56 江山手狮 江山市 57 硬头狮子 龙游县 58 貔貅 龙游县 59 草龙 开化县、淳安县 60 钢叉舞 常山县、缙云县 61 浦江滚地龙 浦江县 62 林城狮舞 长兴县 四、传统戏剧(共计23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63 昆曲 浙江省 64 越剧 浙江省 65 泰顺药发木偶戏 泰顺县 66 温州南戏 温州市 67 绍兴目连戏 绍兴市越城区、新昌县、嵊州市 68 平阳木偶戏 平阳县 69 侯阳高腔 东阳市 70 醒感戏 永康市 71 哑目连 上虞市、杭州市西湖区 72 单档布袋戏 平阳县、苍南县 73 绍剧 绍兴市 74 瓯剧 温州市 75 甬剧 宁波市 76 姚剧 余姚市 77 湖剧 湖州市 78 婺剧 金华市 79 诸暨西路乱弹 诸暨市 80 泰顺木偶戏 泰顺县 81 武义昆曲 武义县 82 茶灯戏(唱灯) 遂昌县、衢州市衢江区、庆元县 83 菇民戏 庆元县、景宁县 84 婺剧变脸、耍牙 江山市 85 大石车灯戏 临海市2008-7-18 23:28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4楼五、曲艺(共计17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86 武林调 杭州市 87 杭州摊簧 杭州市 88 杭州评词 杭州市 89 杭州评话 杭州市 90 独脚戏 杭州市 91 温州莲花 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 92 嘭嘭咚(渔鼓) 苍南县、平阳县 93 宁波走书(蛟川走书、翁洲走书) 宁波市镇海区、舟山市 94 唱新闻 宁波市北仑区、象山县、奉化市 95 绍兴宣卷 绍兴县 96 绍兴词调 绍兴市 97 绍兴鹦哥戏 绍兴市 98 三跳 湖州市、桐乡市 99 湖州琴书 湖州市 100 金华道情 义乌市 101 路桥莲花 台州市路桥区 102 江山坐唱班 江山市 六、杂技与竞技(共计9项)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03 五常十八般武艺 杭州市余杭区 104 翻九楼 杭州市萧山区、东阳市 105 调吊 绍兴市 106 迎大旗 磐安县 107 问凳 景宁县 108 十八罗汉 仙居县 109 罗汉班 义乌市 110 瑶山秋千 淳安县 111 后宅高跷 义乌市2008-7-18 23:28 回复 .*5楼第一批非遗目录——新昌调腔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6楼七、民间美术(共计27项)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12 金石篆刻 杭州市西泠印社 113 仙居花灯 仙居县 114 剪纸(缙云剪纸、临海剪纸、桐庐剪纸)缙云县、临海市、桐庐县 115 西兴竹编灯笼 杭州市滨江区 116 昌化鸡血石雕 临安市 117 彩石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瓯海区、仙居县 118 玻璃银光刻 温州市龙湾区 119 十字花边绣 温州市鹿城区 120 台州刺绣 台州市椒江区 121 临海泥塑 临海市 122 嵊州泥塑 嵊州市 123 米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4 绸塑 温州市鹿城区 125 竹丝镶嵌 温州市鹿城区 126 贝雕 洞头县 127 平阳太平钿剪纸 平阳县 128 矾塑 苍南县 129 乐清龙档 乐清县 130 象山竹根雕 象山县 131 绍兴花雕制作工艺 绍兴市 132 根雕(嵊州根雕、开化根雕、缙云根雕) 嵊州市、开化县、缙云县 133 嘉兴灶画艺术 嘉兴市 134 手工彩色拷花 桐乡市 135 粮食砌 兰溪市 136 郭宅大蜡烛 东阳市 137 石窗艺术(三门石窗艺术、仙居石窗艺术) 三门县、仙居县 138 里商仁灯 淳安县 八、传统手工技艺(共计48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39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杭州市 140 天台山干漆夹苎髹饰技艺 天台县 141 绍兴黄酒酿制技艺 绍兴市 142 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市 143 金华酒酿造技艺 金华市 144 严东关五加皮酿酒技艺 建德市 145 西湖龙井茶采摘和制作技艺杭州市西湖区 146 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 金华市 147 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 衢州市 148 木车牛力绞糖制作技艺 义乌市 149 金华火腿传统制作工艺 金华市 150 杭帮菜烹饪技艺 杭州市 151 象山晒盐技艺 象山县 152 湖笔制作技艺 湖州市 153 杭罗织造技艺 杭州市 154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 瑞安市 155 杭州雕版印刷术 杭州市西湖区 156 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7 余杭纸伞制作技艺 杭州市余杭区 158 杭州铜雕工艺 杭州市 159 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 杭州市萧山区 160 八都麻绣工艺 淳安县 161 杭州金银饰艺 杭州市 162 泽雅屏纸制作技艺 温州市瓯海区 163 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4 平阳牛筋琴制作技艺 平阳县 165 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泰顺县、庆元县 166 首饰龙制作技艺 乐清市 167 宁波金银彩绣工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8 彩船制作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 169 红帮裁缝技艺 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 170 宁波泥金彩漆 宁海县 171 绍兴石桥营造技艺 绍兴市 172 剔墨纱灯 桐乡市 173 湖州羽毛扇制作技艺 湖州市 174 双林绫绢织造技艺 湖州市南浔区 175 婺州窑传统烧制技艺 金华市 176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上虞市 177 黄泽戏剧服装制作技艺 嵊州市 178 永康锡艺 永康市 179 蓝花布印染技艺 仙居县 180 枧桥鼓制作技艺 临海市 181 舟山木船建造工艺 舟山市普陀区 182 渔用绳索结编织技艺 嵊泗县 183 黑陶烧制技艺 遂昌县 184 畲族彩带编织技艺 景宁县 185 疑难光度镜片传统加工技艺 杭州市 186 台州玻璃雕刻技艺 台州市椒江区、天台县 九、传统医药(共计4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87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 杭州市 188 张同泰道地药材文化 杭州市 189 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工艺 杭州市 190 畲族医药 丽水市2008-7-18 23:29 回复 莫邪干将 笤水清影 38位粉丝 7楼十、民俗(共计35项)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 191 大禹祭典 绍兴市 192 祝福(绍兴祝福、西兴祝福) 绍兴市、杭州市滨江区 193 花朝节 杭州市拱墅区 194 半山泥猫习俗 杭州市拱墅区 195 龙舟胜会 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区 196 杭州运河船民习俗 杭州市余杭区 197 九姓渔民婚俗 建德市 198 吴山庙会 杭州市 199 七月十五汤和节 温州市龙湾区 200 蒲城拔五更 苍南县 201 拦街福 温州市鹿城区 202 祭海 象山县、岱山县 203 十里红妆习俗 宁海县 204 绍兴水乡社戏 绍兴市 205 绍兴舜王庙会 绍兴县 206 嘉兴南湖荷花灯会 嘉兴市 207 网船会 嘉兴市秀洲区 208 含山轧蚕花 湖州市南浔区、桐乡市 209 新市蚕花庙会 德清县 210 防风氏祭典 德清县 211 金华斗牛 金华市 212 方岩庙会 永康市 213 畲族三月三 景宁县、武义县 214 迎大蜡烛 武义县 215 赶茶场 磐安县 216 诸葛后裔祭祖 兰溪市 217 九华梧桐祖殿立春祭祀 衢州市柯城区 218 杨炯出巡 衢州市衢江区 219 畲族婚俗 景宁县 220 道惠夫人会 松阳县 221 菇神庙会 庆元县 222 高枧古亭台阁 三门县 223 海游六兽 三门县 224 轩辕氏祭典 缙云县 225 绍兴乌毡帽 绍兴市

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

你知道有哪些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染织类毕业论文题目,欢迎大家阅读!

1.探析唐宋染织图案中的花卉纹样

2.北京市某织染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体验消费与染织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4.医院内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5.水墨染织--服装材料设计中的染缬艺术传承与创新

6.壮族传统纺织工艺及其文化研究

7.湘西传统染织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8.美孚黎女子服饰的现代设计应用

9.日本絣织及其代表性纹样特征探究

10.长三角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征

11.手绘在服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12.染织厂染织混合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13.试析元代染织纹样在茶艺表演类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4.日本传统染织艺术之旅--以东京、冲绳两地为例

15.中亚地区伊卡特织物图案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研究

16.爱马仕丝巾图案设计与艺术研究

17.浅析草木染的发展与现状

18.草木染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与应用

19.从模仿绘画到图案设计的日本近代染织艺术

20.中、日传统染织工艺及其纹样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21.以环保为主题的纺织材料装置艺术的设计与研究

22.论乡土织物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艺术价值

23.长三角地区染织文化的研究

24.试论近世初期风俗画中小袖和服的绘画表现

25.传统图案在染织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6.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艺术的起源发展与前景展望

27.景宁畲族传统服饰艺术在现代的发展研究

28.染色废水处理改造方案研究与实施

29.论黎族织锦植物染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30.民间手工印染艺术在现代居室软装饰中的价值

31.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要素探析

32.明清水陆画所绘之染织纹样研究

33.探析吉祥观与景德镇明清彩瓷表现的图饰特点

34.日本近代染织技术的引进与革新

35.碱减量印染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36.黎族传统纺线技艺研究

37.明代工艺美术色彩赏析

38.山竹壳天然染料对真丝织物的染色工艺研究

39.丰富设计素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0.抗战前细纱交易困境及民族染织厂的应对

41.海南黎族织锦中基本纹图案探究

42.与大自然合作--染织产品设计的创意新思维

43.凉山彝族服饰传统染织工艺研究

44.渐变形式在当今染织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45.棉麻手工染织面料在创意服装中的应用

46.黎锦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

47.浅谈唐代染织纹样的审美特征

48.浅述染织中的棉纤维及手工艺表现

49.民族传统染整工艺的现代价值

50.中国传统工艺的保护研究--以染织工艺为例

51.云南大理扎染视觉审美研究

52.用形式美法则剖析中国传统染织纹样之特点

53.中国长三角地区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54.自然主义风格在日本纤维艺术中的表现与思考

55.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比较

56.隋唐染织工艺在敦煌服饰图案中的体现

57.民国日常旗袍面料色彩研究

58.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研究

59.棉麻织物在现代服装中的应用探究

60.浅谈酶催化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61.西南少数民族染织艺术中的色彩美学

62.台湾花布的图案装饰特色研究

63.河北民间传统染织工艺现状及发展策略

64.台湾花布与山东民间彩印花布的艺术特色对比及应用研究

65.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66.洗礼中重生--谈传统染织艺术的现代性转型

67.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对策研究--以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为例

68.品色衣制度的发展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

69.中亚伊卡特图案初探及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70.传统手工编织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初探

71.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的比较研究

72.基于变函数Julia图形的黑白装饰图案丝巾设计方法

73.湘西染织艺术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教学思考

74.汇泉染织打造更时尚面料

75.关于染织设计教育的思考--从芬兰设计说开去

76.中日染织花卉纹样研究

77.民间染织遗产:就地保护就近研究

78.地域文化背景下高校旅游纪念品设计教学探索--以湘西染织艺术为例

79.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融入室内设计主题空间的教学探讨

80.湖南传统染织艺术资源在服装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

81.高等院校染织纤维专业教学模式设置与设计大赛互动实践研究

82.天门蓝印花布设计元素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83.佩兹利纹样在现代家纺设计中的装饰研究

84.中国民间图案色彩的抽象表现

85.染织专业实验教学创新探索

86.我国印染织物产品标准与服装产品标准的差异

87.后申报时期民族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的忧与思--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88.丝织物印花中仿蜡染图案设计及工艺的研究

89.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染料及其文化内涵

90.从敦煌藻井图案谈现代染织纹样设计

91.服装面料在全球化影响下的仿生设计

92.手绘技法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使用

93.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图案构成特征研究

94.医院社会化洗涤污染织物收集转运过程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95.基于数学图形的染织图案设计研究

96.国际旅游岛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研究--以海南黎族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97.理性色彩与感性色彩在染织设计中的统一

98.软雕塑艺术语言对我国纤维艺术教育的启示

99.海南纺织史若干问题的探讨

100.可溶PVA伴纺高支纯棉色织面料的生产工艺路线

101.关于纤维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考

102.论佛教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古代染织纹样

103.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旅游纪念品设计探讨

104.浅议市场需求对高校染织设计教学的影响

105.基于数字化技术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工艺为例

106.染织排水对日本青鳉幼鱼和胚胎的毒性效应

107.染织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

108.染织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思考

109.地域文化主题的染织设计研究

110.论苗族服饰中龙纹图案染织绣技艺之美

111.染织艺术设计新论

112.关于染织专业学生手工台板印花实践的思考

113.染织美术教学中设计要素浅论

114.从材料的运用看中国染织工艺的发展

115.齐国染织工艺及对后世的影响

116.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117.浅论中国传统染织中的生命树纹样

118.染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119.染织设计中的中国画元素

120.作业成本法在染织业的推广与应用

121.手工染织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与价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