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黄埔军校毕业论文抗日救国

发布时间:

黄埔军校毕业论文抗日救国

革命先烈赵一曼的英雄事迹。

在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

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

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

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

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

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扩展资料:

赵一曼毕业于黄埔军校,属于该校唯一的一批女学员。1927年初,黄埔军校的分校开始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招收学员,并决定开始招收女学员。招收女学员的消息在当时的一些报纸刊登后,各地女青年报名相当踊跃。

最后经过严格的审查,只录取183人组成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子学员队。加上由湖南学兵团并入的30名女生,女生队总数为213人。这些女学员分别来自全国各地,但以湖南、湖北和四川人居多。她们当中有的是在校大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学生。

女学员中未婚者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数已婚者,还有的已经当了妈妈,有的还缠过足。从出身、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来看,大都参差不齐,基本上是“爱国有心,知识不足”。其当时当兵的动机大多是为了脱离封建家庭的压迫,找寻新出路。

1927年7月,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公开发表声明反共,一些进步的领导人脱离武汉政府。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决定提前结业,每个学员发一张黄埔军校第6期的毕业证书。

213名女学员除极个别学员被送到苏联学习外,大部分都被分到叶挺和张发奎的部队,也有不少人回到家乡,有的从事地下工作,有的后来又辗转找到了革命队伍,也有的消极落伍了。

但黄埔军校也涌现出了赵一曼、胡兰畦、谢冰莹、宋绮云、胡筠、曾宪植、黄杰、张瑞华、危拱之等一大批巾帼英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一曼

据日本投降后的统计资料显示,黄埔军校毕业生在战后幸存者仅一万一千多人,相比之抗战期间入校受训的20万学生,黄埔军校生在抗战中的牺牲率高达95%。”

抗日英雄赵尚志100字

你很厉害,写的很生动

黄埔军校毕业论文800字

张灵甫概述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汉族,陕西长安人。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名将、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来为了表示开始新的生活,改名张灵甫,字钟麟。1903年8月20日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东大乡东大西村。曾任中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号称“王牌”、“模范师”、“抗日铁军”)师长。国共内战时期1947年5月16日阵亡于孟良崮战役,终年45岁,蒋介石称其为“国民党第一烈士”。 机智多才 从气质上来看,张灵甫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抗日英雄,又是一位肄业于北大、多才多艺的才子。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书法更是一绝。曾从一本“武陵藏珍”的书中,见到过张灵甫将军1943年常德会战期间题赠部下的“蔡松坡先生遗集”,字体“雄豪婉丽,冲淡清奇”。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儒将。从外形上看:身材挺拔,气宇轩昂,目光犀利,透着军人的果敢、英气、冷峻...... 孤芳自赏 有人如下评价国民党方面将领的性格特点:“蒋介石是独裁自负,白崇禧是强硬主战,李宗仁是优柔平衡,陈诚是眼高手低,张灵甫是高傲悲凉。”“菜根谭”有云:“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耀足,如何超达?出事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火,羝羊触藩,如何安乐?”“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然而,性格特点是很难改变的,性格决定人生。 纯粹军人 张灵甫可谓是国军中少有之悍将,抗日功臣!参加过南京会战,兰封会战,长沙会战,衢州会战,常德会战等历次会战,歼敌无算。在万家岭战役中与日寇血战五天五夜,配合主力部队全歼日本一个师团。虽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三年解放战争之中站错了队,但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有二个人的“纯粹性”是另人感叹和惋惜的,除了张灵甫,还有个沈从文。张灵甫将军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中国职业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队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和胜仗,多次负伤,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作为许多中国当代后人,可能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这一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他生平事迹,尤其是张将军在二战期间参与的许多和日寇军队之间正面进行的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74军是一支抗日英雄部队,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几乎参加了抗战8年内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精锐,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德安大捷,被誉为抗日铁军。如果这段历史不为后人所知,那么对于壮烈牺牲殉国和流洒过鲜血的抗日英烈们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最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段真实的历史昭告中国的后人们,使他们对于发生在60多年前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只以意识形态和个人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糟粕,能够从历史的高度上客观、全面地评价张灵甫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一生所为,方不失为偏颇。 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 1926年10月,国民革命第一军第21师步兵排长见习官,后升任排长; 1926年秋冬,国民革命第一军第21师连长; 1928年12月29日,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第2旅6团1营2连连长; 1929年5月,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独立旅第2团3营9连连长; (蒋桂之战结束后,第四集团军第17师被缩编成中央军独立12旅,独立旅不久后被编入第1师); 1930年5月,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独立旅第2团3营营长少校; 1932年冬,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独立旅第1团团副中校; 1933年,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独立旅第1团团长; 1935年,杀妻吴海兰,被关入“模范监狱”; 1937年,第51师师部高参上校; (同年51师58师编成第74军,次年57师拨入第74军序列) 1937年10月,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团长; 1938年9月,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旅长; 1940年冬,第74军第58师副师长; 1941年10月24日,第74军第58师代师长; 1941年冬,第74军第58师师长; 1944年5月,第74军副军长; 1945年2月20日,授予少将军衔; (同月保送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深造) 1946年4月20日,第74军中将军长兼首都警备司令; 1946年5月至6月,陆军整编第74师中将师长; (第74军整编番号更为陆军整编74师) 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战役之中阵亡,享年45岁。

【篇一】高考议论文范文800字

因为生活,人心填充了太多的尘杂。有的人,眷恋世事繁华,愿做笼中的金丝鸟;有的人,挣开了樊笼的束缚,渴望追寻心灵的一方净土。此刻,心将再无外物……

当游客诧异于智者如何只空有一间简单的房间时,他又怎能了解智者也如他那般行走在旅途。不同的是,游客是身躯行走在旅途,而灵魂却留在了“家中”,智者却带着自己的灵魂,畅游在生命的美景中。即使身处于这单一的房间里,只要心无外物,何方不是美景?

着眼于大千世界,有多少像旅客一样束缚于眼前的人,又有多少能同智者那般渴求心灵净土的人。对于眼前呈现的物欲世界,他们只笑谈:“我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关麟征是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作为国民党要职人员,在经历过征战戎马,宦海沉浮后,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解除了一切军衔荣誉,退出了国民党军界。他拒绝了蒋介石随同前往台湾的命令,在香港默默地隐居下来,开始了他平凡闲适的生活。在他余后的44年的时光里,他以读书、写字为乐,断绝了一切政党社交组织,各类聚会,也拒绝了媒体的采访报道。关麟征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澄明内心,因为心无外物而感心外无物。之后,蒋介石、蒋经国都曾邀请他到台湾担任要职,并许以他厚禄高官,关麟征依然不为所动,婉言谢绝。他以最纯粹、最淡然的生活方式过完了他最向往的人生。

追寻的不同,所获得的境界也不相同。正如智者的房里拥有了琳琅满目的书籍,才让他置身于灵魂的旅途上,因为生命的旅途很长,所以灵魂走得很慢。因为心,本就不需要太多外物填充,才让智者寻找到心的归属。

诚然,这个时代也充斥着太多的浮躁,太多的外物。摒除外物的干扰,追寻内心的本真。

荧幕上的抖竿表演让人惊心动魄,危险的高难度动作让人胆战心惊。当人们都为演员们捏出一把冷汗时,演员的神情却静若止水。这是为什么呢?演员的回答是:“我们表演时耳朵都塞了棉花,听不见观众的掌声。”因为他们必须在表演时做到心无旁骛,时时听到掌声,就会干扰正常的发挥,他们如此,只为了更好的完成表演。因为听不见掌声,才能赢得更好的掌声!

解开心中郁积的结吧!丢掉心中囤积的尘杂吧!富足的心,本就无需外物的修饰。让心灵腾出一隅,你也同样可以踏上美丽的旅程!

福建龙岩新罗区龙岩四中高三:邱丽雯

【篇二】高考议论文范文800字

上帝创作了懦弱,也发明了坚强;人生有了放弃,也有了坚持;我们遭遇了失败,同样也享受着成功;学生中有了差生,相对的也有了优等生。世人皆信,懦弱者总会变得坚强,放弃也是坚持的另一种方式,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为何却有许多老师不相信我们差生是一颗未经打磨的玉石呢

人世间正因为有了愚人,所以有了智者;因有差生,然有优生。世人皆拥护倾佩于智者,鄙视嘲讽于愚人;多数老师皆爱慕重视于优等生,却轻视忽略我们差生。在他们心中,谁人能够懂得愚人心中的思想,谁能理解我们差生的心情?谁能体会到那些默默付出却遭受别人白眼的人心中的滋味呢?也许愚人的思想是正确的,也许我们差生并不是一生都是最低贱的。

我们是愚人,是差生,我们也有自己的思想和尊严。患得患失,我们有失败的一面,但是也有成功的一面,但为什么在那么多老师眼中我们只是一个成功的失败者?也许在你们眼中,我们整日嘻嘻哈哈不务正业,但是我们心中的痛你们谁能懂得?我们心中的伤痕你们谁能知道?我们心中的无奈谁能体会?

我们是愚人,是差生,已然习惯了失败的打击,习惯了轻视的滋味,习惯了那些白眼中所透露出来的鄙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学会了坚强,懂得了忍耐,明白了承受,也看清了功名利禄,懂得了人心莫测,了解了世间诸多无奈。也许唯有我们这些愚人差生才是这学习生涯中的收获者成功者,也许唯有我们才是人生的赢家。

古人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同样的,鸿鹄怎知燕雀之抱负?智者怎知愚人之思想?老师怎懂差生心中之悲痛,心中之无奈?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虽愚,尊严仍在,抱负永存!

【篇三】高考议论文范文800字

这里,我们想到了孔子的名言:“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做事眼光要远一点,不仅要看到近期的得失,还要看到长远的影响。

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同样的,好酒陈酿的时间越长越香醇,音乐谱写得越久越唯美,成功酝酿的越久越辉煌。

贝多芬写《合唱交响曲》用了39年的时间,最终将无数次的灵感串联成了旷世佳作。如果他也急不可耐地希望完成作品,一个小时作完曲子,我们还能听见他发自内心的《欢乐颂》吗?

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受了多少年的凌辱,尝了多少年的胆。他从来没有草率地为报一箭之仇而出兵吴国,而是用平和、坚定的心对内不断提升自己,对外等待时机。可见,坚定而又平和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前奏。

居里夫人十几年寻找放射元素,含辛茹苦,潜心于一处,历经夜晚白天无数次交替,吞咽周围冷寂之苦,为的只是心中那熠熠闪耀着动人光辉的科学之灯。多少次,曾一个人孤军奋战,多少次,曾平凡无味地不断重复同一个实验。终在几十吨沥青铀矿矿渣中找到几克放射元素。

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时代的人们,请牢记——欲速则不达!请在泥泞的小路上留下你坚实的脚印,在历史的书页里留下你泛黄的足迹。坚定向前,成功就在不远方。

黄埔军校,即1924年创立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狭义上来讲的黄埔军校为1924至1930年国民党在广东广州黄浦区长洲岛上兴办的军校,只有六期毕业生。但是这短短的六期毕业生,培养了许多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闻名的指挥官,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和发展进程。本文就从狭义的黄埔军校,即前六期毕业生来说说其对抗战的影响。

首先,说明一点的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并不一定全部只在黄埔军校毕业。其实,很多毕业生在黄埔军校之前,可能在保定军校、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为了投身革命而重新进入黄埔军校学习。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并不是毕业之后立即能够做军官的,一般都是从一线排长甚至班长开始做起,再加上30年代战争频繁,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埔系高级将领,那真的都是从基层干起,一刀一枪冲锋陷阵打出来的。因此,到抗战时期黄埔系的军官已经逐步进入的当时国共军队的中级指挥层,少数优秀人才已经做到师级军级。因此,黄埔系的毕业生毫无疑问在撑持着中国的抗战。这批热血青年,堪称是当时国家的少壮派军官,主张对日作战,并且不怕牺牲,也有打击日寇的决心和能力。与日军师团长普遍50岁左右,经验丰富相比,国共军队的将领都非常年轻,因此抗战有时候也被称为一群青年人与老年人的战争。但是这批年轻的黄埔学生,用他们的胆识、能力和牺牲精神,抵挡并战胜了那群邪恶的老头子的进攻。

抗战前期,为了将日军从西北战场吸引到上海,避免日军按照蒙元灭南宋的战略包抄四川陕西灭亡中国。蒋介石发起了淞沪会战,调集了中央军全部的主力,而其中的重要师团级将领几乎都是黄埔系,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附,其他还有,杜聿明,王耀武,张灵甫等。同时,在山西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林彪也是黄埔系。

抗战中期,王耀武的74军逐步越战越勇,成为日军的眼中钉,而74军也参加了从淞沪会战到抗战胜利的所有战役;为了支援英军,保护交通线的远征军总指挥也是黄埔系的杜聿明;百团大战中牺牲的共军最高指挥官,左权,是黄埔一期。

抗战后期,常德会战,74军的58师孤军守孤城,打的惊天动地,日军围困月余仍未破城,最终没有达到战略企图;国军与日寇最后一战,并却取得完胜的雪峰山之战的总指挥即为黄埔系的王耀武。

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军事人才,在抗战期间,两党的黄埔系毕业生在不同的战场上奋勇杀敌,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障。可能没有这个黄埔系,中国的历史会被改写。

张灵甫概述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汉族,陕西长安人。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抗日名将、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来为了表示开始新的生活,改名张灵甫,字钟麟。1903年8月20日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东大乡东大西村。曾任中国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号称“王牌”、“模范师”、“抗日铁军”)师长。国共内战时期1947年5月16日阵亡于孟良崮战役,终年45岁,蒋介石称其为“国民党第一烈士”。机智多才从气质上来看,张灵甫是一位骁勇善战的抗日英雄,又是一位肄业于北大、多才多艺的才子。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书法更是一绝。曾从一本“武陵藏珍”的书中,见到过张灵甫将军1943年常德会战期间题赠部下的“蔡松坡先生遗集”,字体“雄豪婉丽,冲淡清奇”。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儒将。从外形上看:身材挺拔,气宇轩昂,目光犀利,透着军人的果敢、英气、冷峻......孤芳自赏有人如下评价国民党方面将领的性格特点:“蒋介石是独裁自负,白崇禧是强硬主战,李宗仁是优柔平衡,陈诚是眼高手低,张灵甫是高傲悲凉。”“菜根谭”有云:“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耀足,如何超达?出事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火,羝羊触藩,如何安乐?”“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然而,性格特点是很难改变的,性格决定人生。纯粹军人张灵甫可谓是国军中少有之悍将,抗日功臣!参加过南京会战,兰封会战,长沙会战,衢州会战,常德会战等历次会战,歼敌无算。在万家岭战役中与日寇血战五天五夜,配合主力部队全歼日本一个师团。虽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三年解放战争之中站错了队,但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有二个人的“纯粹性”是另人感叹和惋惜的,除了张灵甫,还有个沈从文。[编辑本段]军事生涯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1926年10月,国民革命第一军第21师步兵排长见习官,后升任排长;1926年秋冬,国民革命第一军第21师连长;1928年12月29日,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第2旅6团1营2连连长;1929年5月,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独立旅第2团3营9连连长; (蒋桂之战结束后,第四集团军第17师被缩编成中央军独立12旅,独立旅不久后被编入第1师);1930年5月,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独立旅第2团3营营长少校;1932年冬,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独立旅第1团团副中校;1933年,国民革命第一军第1师独立旅第1团团长;1935年,杀妻吴海兰,被关入“模范监狱”;1937年,第51师师部高参上校; (同年51师58师编成第74军,次年57师拨入第74军序列)1937年10月,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团长;1938年9月,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旅长;1940年冬,第74军第58师副师长;1941年10月24日,第74军第58师代师长;1941年冬,第74军第58师师长;1944年5月,第74军副军长;1945年2月20日,授予少将军衔; (同月保送入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第二期深造)1946年4月20日,第74军中将军长兼首都警备司令;1946年5月至6月,陆军整编第74师中将师长; (第74军整编番号更为陆军整编74师)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战役之中阵亡,享年45岁。[编辑本段]灵甫出世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在长安东大乡东大村的一户农家。家境不错的张父将张灵甫送入私塾,11岁的灵甫进入小学。后考入长安中学。在西安的时候,青年张灵甫为文庙的碑帖所吸引,每逢节假日都带上纸笔到文庙临摹碑帖,聚精会神经常忘记吃饭。他的字很快闻名全校,学校专门为他举办书法展,观者如云。此事被陕西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听说。于右任曾东渡日本留学,参加过同盟会,1922年,回西安出任靖国军总司令,讨贼军西北第一路总司令。他的书法誉满天下,于是很想看看张灵甫的本领。当时的张灵甫挥毫落笔,连写5个条幅。于右任惊讶之余大喜过望,连连道:“奇才,奇才,后生可畏!”张灵甫爱好历史,喜欢一同谈古道今,指点江山。1923年毕业后,他回家乡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小学教师。后接受新思潮的影响,张灵甫不甘身处穷乡僻壤,千里迢迢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张灵甫积极参与之余,深感学生的软弱无力。愤而投笔从戎,到河南开封参入胡景翼的国民二军军官训练团。1926年,热切投身革命的张灵甫参加了广州黄埔军校在郑州的秘密招生,并被录取。同年秋,张灵甫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队,修步科。1927年3月8日,军校第四期学生开学典礼上,张灵甫、胡琏、林彪、刘志丹、袁国平、李弥、文强、唐生明等日后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人物们站在一起,聆听校长蒋介石的训话。以这一刻为起点,张灵甫开始了他二十年的戎马生涯。将军是抗日英豪民族之魂,尤其是亲率敢死队智取古山的壮举,腿被日寇机枪打断,血洒疆场之悲壮;抗战之中,舍身忘死。身中7块弹片犹不下火线。在香港治疗腿伤期间,不听医生劝阻瘸着腿回到战场,试问将军如此英雄古今华夏大地几人可比?将军在给家兄信中曾说:“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争生存,兵凶战危,生死未卜,家人当我已死,绝勿以我尚生,予果死,堂上双亲,请兄奉养,膝下诸子,望兄抚教。予妻守嫁,听其自然。”将军是北大才子,一手好字,对军事战略有着精湛的素养。曾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写了《遭遇战研究》《山地战研究》《日军作战心理分析》《在劣势装备下如何实施河川战》《我带兵的经验》等众多文章,将军堪称中国第一职业军人。将军私人品行良好,严于律己,常用津贴解决同事家中的困难,改善部队伙食。爱家乡,尊敬父老。每次回家都是三十里下马,不穿戎装;必向乡亲们问寒问暖问收成。方圆几十里的父老都将自家子弟送到他的部队以报效国家。将军身高八尺有余(一米八六},英俊潇洒,相貌堂堂,如此英豪怎不令人赞叹。张灵甫的转机在于七七事变的爆发。国民政府下命令所有服刑官兵除政治犯外一律调服军役,戴罪立功,并保留原先军衔。再度出山的张灵甫受到从前上司,此时的五十一师师长的王耀武的知遇之恩。为了表示自己改过自新的决心,他正式更名“张宗灵”为“张灵甫”。整个抗战期间,张灵甫在王耀武的麾下对日寇南征北战,经历硬仗、恶仗无数,书下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风光的一页。1937年,五十一师开赴上海,参加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保卫战。张灵甫来到一五三旅三〇五团走马上任,并在上海保卫战中,以勇猛果断,指挥有方赢得全团官兵的爱戴。嘉定作战的时候,面对武器装备远远优于国军的日寇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抱头鼠窜。后他率领该团又连续打退敌人七次冲锋,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1937年12月5日,张灵甫率305团在淳化镇附近构建新阵地,阻击日军掩护王耀武51师退入南京,双方展开肉搏战,张灵甫的左臂中弹负伤不下火线,团长负伤不退裹伤犹战,榜样在前,官兵们无不感奋力拼,在张灵甫的带头冲杀下,305团终于在夜战中拼死夺回了河定桥阵地,以团长负伤、连长伤亡五人、排长以下伤亡六百余人的代价,把日军堵在南京东南郊的大门之外!此后张灵甫转战上坊镇和华严寺,将近五天的奔波激战,全团十二名连长五人伤亡,官兵折损已近千人。张灵甫因伤势严重,渡江后不久暂别部队回到西安养伤。1938年4月,51师在黄陂接受军委会校阅,获得军委会校阅官的优良考评,张灵甫305团的成绩在阅后评定中,名列全师第一。1938年5月28日张灵甫率305团参加兰封会战之三义寨攻坚战,伤亡百余人。1938年万家岭大战,已是51师153旅少将旅长的张灵甫奉王耀武之命,对驻守江西德安张古山的日寇进行反击。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众人认为张古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灵甫拍案而起,道:“各位都看过《三国演义》,魏国大将邓艾为攻取成都,出蜀将之不意,带精兵暗渡阴平,飞越摩天岭,一举攻克了江油、涪城和成都。我们也可仿此战例,大军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再挑选一批精兵强将,从人迹罕至的张古山背面进行偷袭,以收两面夹攻之效。”于是,张灵甫亲率一支突击队效法邓艾轻装出发,攀木挂树,穿过艰险的深山峡谷,老林恶水,配合正面部队进攻,飞夺张古山。而后日寇不甘失败,出动飞机与重炮狂轰滥炸,几乎将张古山夷为平地。张灵甫率部浴血死战,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反复拉锯。亲临死线指挥的他身中7块弹片,鲜血直流也没有退下火线。张古山的攻取封死了日军106师团的最后退路,该师团最终全军覆没。这也是八年抗战中唯一一次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战例。得知德安大捷之后,田汉受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委派,采访张灵甫等人,刊登《中央日报》,并编写的话剧《德安大捷》,张灵甫以真名真姓在剧中出现,从此名震天下。德安战役之后,张灵甫荣获四等云麾勋章、三等宝鼎勋章。1939年3月,张灵甫率部参加南昌会战,在一次战斗中,右腿被日军机枪的两颗子弹扫中,受了重伤。军医检查后说:“腿要锯掉!”张灵甫对随从副官说:“如果我昏迷了,你要阻止医生锯腿!”说完,他给了副官一把手枪,厉声说:“谁锯我的腿,你就枪毙谁!”结果右腿一直未治愈。由于腿伤迟迟不愈,蒋介石派飞机将他送往香港,请英国著名外科专家克雷斯特尔为他诊治。手术后不久,张灵甫在报上看到有战时军人不宜出国养病的新规定,不顾英国医生再治疗一月可以痊愈的劝阻,说军命不可违,军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伤未愈提前归队,灵甫从此留下残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号“跛腿将军”。1940年冬,张灵甫出任74军58师副师长。1941年3月15日,张灵甫代理58师师长(58师师长廖龄奇当时去湖南岳麓山参加军官训练团学习,不在任上)指挥58师参加上高会战,作为上高会战的首功部队74军的核心部队58师与余程万的57师一起与日军血战11日,在其他部队到达后,率58师首先反击,重创日军34师团,33师团,74军伤亡万余人。1941年9月2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调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第六师团,精锐的第三师团,以及第40师团围攻74军,在永安58师孤军作战,与日军精锐的第三师团主力和第六师团一部混战,第3师团在作战期间损失严重,仅步兵第18联队就死了八个中队长,花谷旅团伤亡人数据日方的报告达八百余人,11军军长阿南惟畿在永安之战后认为该师团损失甚大,以致不忍使该师团再向株洲追击一事来看,日方战史所报的该师团实际损失人数很可能大为缩水。58师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参战官兵为官兵约一万一千九百人,伤亡超过百分之四十,其中阵亡将近百分之十。1941年10月24日张灵甫接任58师师长。1942年6月浙赣会战,张灵甫率58师在衢州外围与日军血战3日,击毙敌86联队第3大队队长长岛田仁次郎,74军伤亡4000余人。1943年6月张率58师参加鄂西会战.6月6日,74军58师与51师携手打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和第3师团,两师协同夹击敌独立混成第17旅团,使得该旅团成为日军在鄂西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其独立步兵第87大队大队长浅沼吉太郎和第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实也在这两天的战斗中殒命。6月13日,张灵甫率58师主力收复公安。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日军精锐南京大屠杀元凶13师团主力5个联队猛攻慈利,慈利地区正面主阵只有张灵甫58师孤军作战,日军另一精锐师团第三师团全部和13师团剩余部队一起与74军另一师51师,100军激战在慈利附近地区,74军、100军顶住日军两个精锐甲种常设师团5昼夜的进攻,其中13师团慈利战后伤亡近一半,张灵甫转守为攻,向13师团残部发起猛攻,率58师收复黄石,九溪。58师略事整顿,于12月8日复向停留在漆家河畔的第13师团发起进攻,与51师一起夹击漆家河东北之敌,第13师团的最后防线终于被突破,敌师团长赤鹿理也在督战时负了伤。至此,张灵甫作为主力与51师携手歼灭日军南京大屠杀元凶13师团大部。(这里歼灭包括击毙,击伤,俘虏)张灵甫在常德战役外围作战表现突出,获颁云麾勋章一枚,他是因常德战役有幸授勋的少数将领之一,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1944年第四次长沙会战,张灵甫指挥58师在益阳、宁乡诸战中,毙敌七百三十六人,伤敌一千六百九十七人,自身伤亡一千六百余人,58师伤亡较大,长沙失守后,58师是极少数受军委会表彰的部队之一。此后张灵甫一直在湘乡至邵阳一线继续与敌40师团鏖战,战至10日,张灵甫会同前来增援的第19师一起克复永丰,之后暂留守永丰抓紧进行战地整补,58师经过连日激战,伤亡日渐加重,超过四分之一,军委会要74军解围衡阳,7月23日,张灵甫率58师向金兰寺方向出击,与116师团激战两人,与敌援军激战2日,于27日立即派部猛攻金兰寺,在张灵甫与唐伯寅(19师)的合力奋战下,金兰寺终告克复。29日,张灵甫到达衡阳附近,鸡窝山,张灵甫师负责进攻鸡窝山日军,与日军116一直在鸡窝山附近战斗,由于张灵甫师此前一直在前线与日军血战,攻至衡阳附近时全师伤亡近四成,战斗力大大下降,至8月8日张灵甫收复鸡窝山,通向衡阳的大门敞开,同日,日军攻克衡阳,方先觉投降,直至8月10日,58师仍在鸡窝山以东的1066高地与敌激战。第58师是该次会战中个别表现优异的部队,军事委员对他在会战诸战役中的卓著战功给予了高度肯定。1944年8月,张灵甫因功授勋,荣膺宝鼎勋章。不久之后,再获颁忠勤勋章,随军的美军观察顾问也对他的表现欣赏,张灵甫还获得了美国金棕自由勋章。张灵甫将军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中国职业军人。在抗日战争中带领部队打过无数硬仗、恶仗和胜仗,多次负伤,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作为许多中国当代后人,可能只知道张灵甫及其74师(抗日战争期间称74军)在孟良崮战役中被陈毅、粟裕将军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全歼这一国共内战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而对于张灵甫将军在此之前的其他生平事迹,尤其是张将军在二战期间参与的许多和日寇军队之间正面进行的恶仗和硬仗却知之甚少。张灵甫所在的74军是一支抗日英雄部队,在军长王耀武将军的率领下几乎参加了抗战8年内所有国民革命军针对日军的重大战役,毙伤日寇无数,屡挫日军精锐,创造了全国闻名的德安大捷,被誉为抗日铁军。如果这段历史不为后人所知,那么对于壮烈牺牲殉国和流洒过鲜血的抗日英烈们显然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最令国人痛心疾首的事情。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把这段真实的历史昭告中国的后人们,使他们对于发生在60多年前那段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不应只以意识形态和个人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破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历史糟粕,能够从历史的高度上客观、全面地评价张灵甫将军作为一名职业军人的一生所为,方不失为偏颇。

毕业论文抗日救国

小议中日关系我们学习中国近人史的时候,上课气氛可不是一般的活跃.一提及中日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胞都将敏感起来,活跃起来,如同一群发疯的狮子,喷出的口水都会淹死人!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如果无们面前有一个日本人,想必会死得很惨。似乎一切都是日本人的错!不是我所种的树的枝条喜欢向外伸,而是那枝条也看不惯了。一枚图章,可以压弯人的腰,按低人的头,造就一副卑躬屈膝,趋炎附势,不顾面子上下打点的丑相;一个称号,可以折断人的脊梁,磨圆有人棱角,把有正义感的正常人变成毫无主见的走狗;一张花纸片,可以撕破清高的防护,击溃道德底线,造出一只只谋求不义之财的黑手;一把钥匙,可以玷污人的良心,扭曲人的观念,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正因为他们,才让当时的日本人有机可乘,更加猖狂,更加为所欲为,胡作非为。如今,一提及日本、日本人,我们的第一个念头,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字就是——坏。这虽然体现了我们的爱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能把对当时一代日本人的愤怒之情延续到后一代日本人的身上,因为至少他们是无辜的。我们总是说要报恨,但是俗话说得好:“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对于日本政府不承认侵略中国的罪行,篡改教科书,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一系列事件,我们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合理处理,不能乱了方寸。我们要打回去,为自己讨回公道……”那些只能是一时的气话,不能当真,如果我们以牙还牙,那不是与当时的日本人一样了吗?而且打起仗来受苦还是老百姓,老百姓可是无辜的啊!“人活一口气”,不错,人生值得留住的或许仅仅是这“一口气”,或者说是一种精神支柱。只要它深深扎根地下,人生这棵大树就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但愿,当站在十字路口时,所有的人都能留住该留住的东西。

1、抗日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在《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里,我们详细讲述了他的英雄事迹,这里再做一些简述。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2、抗日英雄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鸿昌要往国内邮寄衣物,邮局职员竟说不知道中国。陪同的人对吉鸿昌说:“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吉鸿昌当即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抗议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的歧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来一块木牌,用英文在上面写上:“我是中国人! 3、抗日英雄王小二王小二是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牺牲在涞源县狼牙口村,年仅13岁。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稍微过一点啊,原谅了! 4、抗日英雄赵一曼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5、抗日英雄赵尚志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 6、抗日英雄之八女投江抗日战争时期,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在西征队伍中,妇女团的战士们和男战士一样跋山涉水,英勇作战。7月12日参加了攻打楼山镇战斗。10月上旬,该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边准备渡河的妇女团的上述8名成员,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在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是她们却被敌围困于河边。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祖国的解放而战死,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集体沉江,壮烈殉国。牺牲时,她们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上有着用金字刻的她们八人的名字,后面注着她们的民族以及所属的队伍。 7、抗日英雄之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福州近代商业可以从福州开埠,到福州的电灯公司的历史,还有福州电报业的历史。以及茶叶木材业的历史,还有在福州的各地会馆的历史来了解。你根据上面的关键字百度一下,都有很多资料可以参考

如果你要写作文的话,这些会给你帮助狼牙山五壮士:保卫领地,宁死不屈,弹药耗尽后还坚持抵抗,最后跳崖牺牲杨靖宇: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赵登禹:誓死捍卫卢沟桥,战死沙场赵一曼: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佟麟阁: 誓死坚守卢沟桥阵地的抗敌英雄王二小:少年英雄,将敌人引入了包围圈八女投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与日军血战到底而决不屈服,最后集体投江殉国马本斋:抗日猛将,屡建奇功,从1937年至1944年,歼灭日伪军万余人马占山:落草英雄弃暗投明,成为抗日名将谢晋元: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抗日救国毕业论文

郁达夫,名文,字达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于富阳满洲弄(今达夫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幼年贫困的生活促使发愤读书,成绩斐然。1913年9月随长兄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他的散文、旧体诗词、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响。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1938年底,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从事宣传抗日救亡,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因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救助、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爱国侨领和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终年四十九岁。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郁达夫的一生,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我 们给的写的,好的, 吧。

小议中日关系我们学习中国近人史的时候,上课气氛可不是一般的活跃.一提及中日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细菌战……每一个人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细胞都将敏感起来,活跃起来,如同一群发疯的狮子,喷出的口水都会淹死人!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如果无们面前有一个日本人,想必会死得很惨。似乎一切都是日本人的错!不是我所种的树的枝条喜欢向外伸,而是那枝条也看不惯了。一枚图章,可以压弯人的腰,按低人的头,造就一副卑躬屈膝,趋炎附势,不顾面子上下打点的丑相;一个称号,可以折断人的脊梁,磨圆有人棱角,把有正义感的正常人变成毫无主见的走狗;一张花纸片,可以撕破清高的防护,击溃道德底线,造出一只只谋求不义之财的黑手;一把钥匙,可以玷污人的良心,扭曲人的观念,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正因为他们,才让当时的日本人有机可乘,更加猖狂,更加为所欲为,胡作非为。如今,一提及日本、日本人,我们的第一个念头,第一个浮现在脑海里的字就是——坏。这虽然体现了我们的爱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能把对当时一代日本人的愤怒之情延续到后一代日本人的身上,因为至少他们是无辜的。我们总是说要报恨,但是俗话说得好:“冤冤相报何时了!”但是对于日本政府不承认侵略中国的罪行,篡改教科书,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一系列事件,我们是不能容忍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合理处理,不能乱了方寸。我们要打回去,为自己讨回公道……”那些只能是一时的气话,不能当真,如果我们以牙还牙,那不是与当时的日本人一样了吗?而且打起仗来受苦还是老百姓,老百姓可是无辜的啊!“人活一口气”,不错,人生值得留住的或许仅仅是这“一口气”,或者说是一种精神支柱。只要它深深扎根地下,人生这棵大树就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但愿,当站在十字路口时,所有的人都能留住该留住的东西。

1、如果你老师是正常的成熟的知识分子的话,不会同意你的观点的,成熟的人都知道种族灭绝是反要类罪;当年日本也没打算杀光中国人,也只是变中国为傀儡国,更不用说今天21世纪,时代的道德观要求的更高了;2、两国的关系都是时好时坏的,80年代的时候中日好的恨不能穿一条裤子,满街都是日本货,日本影视作品;英法百年战争,法德百年仇敌,美国从英国独立,二战时日美是仇敌,中美是盟友,现在你看看;3、老百姓过好自己的日子,学生读自己的书,别被政治家忽悠。虽然偶也理解,朝鲜还想解放全世界呢,我爹妈那辈子的人,也想解放全世界,现在就象着多挣点钱,换好房子。4、人不能生活在对别人的仇恨中,要为自己而活。我是用成年男人之间的口吻来谈的,希望你能接受。

毕业论文题目关于黄埔军校

提问:1,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 答:孙中山在长期依靠旧军队从事革命活动而屡遭失败的痛苦教训中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使命,取得革命成功,要以广大人民为基础,要建立自己的军队.在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在致词中说:"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那么"什么东西叫做革命军呢 ……有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军队,才叫做革命军."怎样才能保证军校培养人才的革命性,怎样才能建立和革命党奋斗目标相同的军队 一是建立党代表制和政治部制度.党代表制规定:军校的一切命令都必须由党代表副署,交校长执行,未经党代表副署的命令完全无效,这种制度使党的主义和政策贯彻得到保证;二是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这是黄埔军校不同于旧式军校的新特点.黄埔军校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将军的摇篮

为了巩固国民政府的统治!

周恩来是政治处主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