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国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正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论文范文篇1 浅谈旅游环境与旅游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摘要】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探讨了旅游环境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指出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都必须从现在做起,为促进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旅游环境;旅游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旅游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旅游业首先出现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往往很看重旅游地的非经济价值;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人们则往往更看重旅游地的经济价值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而忽视了旅游对风景区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它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要充分协调好旅游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旅游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避免旅游资源被破坏和枯竭。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相当一部分 热点 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三、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以分为三方面:第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第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第三,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不当的旅游活动本身所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忽视这种影响,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 文化 、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保留且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表现的,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四、旅游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 措施 : 1、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 教育 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 方法 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沦;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2、运用经济及 其它 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区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3、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立法主要内容有: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 总之,旅游业已不再是人们所说的“无烟工业”,它也同样会影响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无论从生态方面考虑,还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为促进环境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论文范文篇2 论旅游业发展与旅游地文化变迁研究 [论文摘要] 现代 旅游业的 发展 必然会对目的地的各方面产生影响,旅游地文化变迁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它的发展方向关系到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原因、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使旅游地文化能够良性变迁的方法,以期对我国的旅游接待地尤其是民族旅游地区提供一定的指导。 [ 论文 关键词] 旅游 业 旅游地 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是西方人类学理论学派提出的理论,起源于人类学家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外界文化接触的研究,是人类学家研究的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于文化变迁的研究视野不断扩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并应用到了旅游业上。随着旅游的发展,大量的游客涌入一些 交通 闭塞的旅游地,给当地的文化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在旅游者所带来的异文化冲击下,旅游地文化变迁从物质层面开始,逐渐渗透到精神和制度文化层面,最后促使整个旅游地民族文化趋同于现代化城市文化,导致许多 传统文化 遗失。而真正吸引游客眼球的往往就是这些即将消逝的民族文化,一旦完全被外来文化所同化,可能导致当地旅游业的萧条甚至停滞。因此,从文化变迁理论出发,研究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动因和策略选择,不仅是出于民族文化保护的需要,也是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文化变迁与旅游地文化变迁 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变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通过文化内部的整合而出现的有别于过去的文化形态,表现在技术、工艺、食物、服装等方面,包括价值观、习惯和社会关系。社会学家和社会心 理学 家则常用“社会变迁”来指代非物质文化的变化,其中包括价值观、习俗、制度和社会行为。本文所指的文化变迁侧重于指较为明显的变迁——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下产生的文化变迁。 基于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旅游地文化变迁是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旅游者涌入一个文化背景不同的旅游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形态,在多种文化相遇、碰撞、交融和整合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势差的客观存在,使得客源地文化较多地“流向”目的地,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地影响旅游地文化,使得旅游地发展成为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社会文化形态。文化变迁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变迁,受社会 经济 条件的制约,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文化变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于暂时的文化变化,当暂时的文化变化逐步改变原有的文化形态,就产生了变迁。 二、旅游地文化变迁动因分析 在现代社会,旅游业发展所产生的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导致旅游地文化变迁的最主要动因: 1.文化传播、交流中主客双方接触的不对等性 一般情况下,旅游者与接待地居民的接触是短暂且有限的。旅游者在一个接待地的逗留时间是短暂的,与当地居民实际接触的时间有可能更少。而且在十分有限的时间里,他们所接触到的多为旅游接待人员,双方分别扮演的是服务与被服务的角色,旅游者难以通过旅游 企业 工作人员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但是对于旅游地居民来说,他们接触的不是某个具体的游客而是旅游者群体,是长年累月地同文化反差很大的旅游者群体的直接或间接接触。所以说,尽管旅游文化传播和交流是双向的,但却是不平等的。旅游者给接待地带来的影响远比他们接受接待地的影响大的多。 2.文化传播、交流中主客双方经济地位的不平等性 客观地说,区域间的文化传播无沦采取哪种传播形式,都是以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向较后进的地区传播为主导的。经济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来自发达国家或地区游客所携带的强势文化的冲击,在文化交流融汇中更多地居于一种被动性的地位。比如,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与当地居民之间,一个在休闲,另一个则为这个有钱的休闲人忙碌;一个在台上表演,另一个则在台下欣赏、拍照、录像,双方形成一种明显的非对称性关系。由于经济上的不对称,使旅游活动变得不单单是旅游经历的买卖,还会给当地人带来金钱等观念的改变,从而使当地人改变自己去迎合游客,沦为“被旅游者”,影响到当地人的文化表述及文化认同,然后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地发生文化变迁。 3. 文化传播、交流中 旅游 地文化相融区间的扩展 任何本土文化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通常会有选择地接受和吸收与本身文化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而排斥与本身文化价值观不相容的东西。但是,在 经济 利益的刺激下,旅游地对外来文化的接受范围会较一般情况有很大的扩展。旅游地为了招徕游客,必须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于是违心地接受外来文化中某些与本土文化价值取向相悖的东西。有的学者将其称为“虚意接受”,即当地并不打算或不愿意接受外来文化的某些因素,特别是与本身文化价值观相抵触的部分,但出于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就会有意识地作出让步,甚至主动迎合旅游者的需要。接待地的“虚意接受”,最初往往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虚意接受”的东西便会逐渐扩散,潜移默化地使本土文化发生变迁。 三、旅游地文化变迁的具体表现 文化的变迁是永恒的现象,有些在表面上,直接看得见,摸得着,而有些文化现象,是在深层发生变化的。一般说来,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而从非物质文化的变迁看,一般说来总是制度首先变迁,其次是风俗、民德,最后才是价值观。 1.物质文化变迁。 指那些外在化、具有明显的数量结构或物质形态的变化。直接由于旅游业 发展 而引起的生计方式、居住习俗、生活方式等的改变,都属于这一类变迁。例如,九寨沟以“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五绝闻名于世,其内原有居民以前主要以耕作、畜牧和传统的手工艺为生;1984年九寨沟对外开放,部分居民开始经营旅游业。至2002年,景区内居民都彻底停止了耕作和畜牧,基本都从事旅游经营或与旅游相关的 工作。 2.非物质文化变迁。 指因旅游活动产生但无法观察到其直观的物质形态的变化。由于旅游的发展而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旅游地居民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文化意识和生活方式,都属于非物质文化变迁的表现。例如,四川与云南交界的沪沽湖地区是摩梭人聚居地之一,其文化是植根在 自然 经济基础上的母系文化。改革开放后,摩梭人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游客,沪沽湖很快成为旅游胜地。外来不同文化形态人群与当地人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对摩梭母系文化产生了冲击,使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母系家庭小型化,妇女在家庭中的传统地位开始下降,出现固定专偶走婚,家庭 管理实权开始由男性掌握等。 四、旅游地文化良性变迁的策略选择 众所周知,旅游业发展对旅游地文化变迁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能使文化良性变迁,从而在保持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不变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外在表现形式,扩充文化传承媒介的种类和数量,使传统文化得以永久延续。也可能使文化负态变迁,使其严重商品化、扭曲化,民族个性、民族精神被淡化,直到消失。但不管旅游地文化是向积极方向还是向消极方向变迁,文化变迁都是客观存在的,而唯有文化的合理变迁才能持续吸引旅游者的到访。综上分析,为了实现旅游地文化的合理变迁,促进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努力: 首先,加强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在旅游业发展初期的规划、引导以及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监管工作,规范文化旅游产品市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针对目前旅游市场上少数为谋求短期利益的生产者生产劣质文化产品、破坏传统文化、损害旅游者利益的行为,要积极进行监管查处工作,在旅游文化社区内部建立起传统文化自我建设长效机制,增强旅游地合理开发、生产及创新的自觉性。只有强化政府的宏观引导和管理职能,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发生消极文化变迁现象的旅游社区的引导监管力度,才能保证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强化本土文化,提高文化自觉性。一个民族没有“自我”的概念,就会在失去“自我”中被他文化同化,文化自觉缺失的民族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本民族的文化,这样,本民族文化的良性发展就无从谈起。当然,强化文化自觉,并不是主张文化中心主义,而排斥其他文化,关键在于与它文化接触、交流的时候,本民族成员如何实现文化自觉,取其精华,排其糟粕,真正做到丰富民族文化的内涵。 因此,要强化本土 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防止出现“客尊主卑”的思想和行为;并且要鼓励接待地居民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文化鉴别能力,以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先进的东西,抵制腐朽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 再次,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补偿。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区域性决定了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人类 历史 的前进,离不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而言,拥有文化输出和文化接受的健全机制,方能获得文化补偿,赢得空间上的拓展和时间上的延展”。历史上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互动,如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融,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山地游耕文化交融。 中国 各民族文化内部交流、互动的同时,还广泛汲取世界文明成果,如印度佛教文化、__文化等外域文化。正是由于中华内部各族文化和域外文化相互借取,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实现文化整合和创新,才缔造了有容乃大的中华文化,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的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拓宽范围,疏通 渠道 ,提高交流水平。加强民族文化 发展 的宣传 工作,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来扩大民族文化精品的展现并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促进民族文化良性发展。 [ 参考文献 ] [1]李伟:《民族 旅游 地文化变迁与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章海棠:《旅游文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王静:《民族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变迁》,《学术探索》2004年7月。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一、编写提纲的步骤:(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其实那个你学好了都行,这两种职业的人,普通水平的太笑清散多,缺就缺在高级人才上!建议你学市场营销,学它了你还可以在校考旅游专业的东西,而且和旅游专碰氏业得到的证书一样!我也是学经济的,应该比你大,我是学正指会计电算化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9年,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中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日趋旺盛,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旅游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 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表的蓝皮书表明:中国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各界对旅游行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社会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负面评价。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 经验 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 面试 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 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社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 教育 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国际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游行政部门以及 其它 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白皮书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第一,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 报告 ,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游行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招聘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 文化 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兼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 总结 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 渠道 ;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兼职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职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政府要引导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的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 财经 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操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游行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 爱好 、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 学习计划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 市场营销 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 方法 ,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结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素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师要高瞻远瞩,站在社会时代发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游管理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1]范新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下页带来更多的旅游管理的论文
其实那个你学好了都行,这两种职业的人,普通水平的太笑清散多,缺就缺在高级人才上!建议你学市场营销,学它了你还可以在校考旅游专业的东西,而且和旅游专碰氏业得到的证书一样!我也是学经济的,应该比你大,我是学正指会计电算化的!
随着旅游 教育 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越发凸显,实践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论文 范文 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摘要:近年来国内旅游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也逐渐历经了起步、发展以及深化这三个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第三产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内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开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对于旅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本文从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入手,针对旅游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措施 ,以期能够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性行业,属于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内旅游景点建设项目逐渐增多,旅游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整个旅游行业看似欣欣向荣的发展状态下,其管理体制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大背景之下,对目前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旅游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一)缺乏宏观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业也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大部分部门、单位都创办了旅游交通、餐饮等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的人事权、产权分别属于不同的投资单位,可以说每一个旅行社都归属于不同的系统。这样一来,造成国内旅游系统复杂,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些客源不足的季节和整体市场低迷期,各个旅游企业之间容易存在跌价竞争的现象,导致市场更加混乱,行业内部矛盾比较尖锐。对旅游管理机构来说,不具有建设审批权,无法使用宏观调控手段,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管理。 (二)相关 政策法规 有待完善。对旅游管理体制来说,根据目前社会发展对旅游的需求,旅游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但是却很少涉及到政策法规层面,还是沿用过去的政策法规制度。根据现阶段旅游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说,一些不法商家和犯罪分子利用政策法规漏洞,在旅游行业中组织进行非法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旅游市场秩序,同时还损害了旅客的实际利益。 (三)旅游管理体制不完善。由于旅游行业是特殊性行业,且和其他相关行业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与交通、餐饮以及住宿等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服务行业也得到了高速发展,很多部门都和旅游业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但是针对这些联系行业,并没有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一部分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采取恶劣的市场竞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游客的合法利益,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业产业结构失衡。现阶段国内旅游商品开发还比较落后,而旅游商品属于旅游经济的关键来源,其特点是效益高、成本低,且劳动密集度较大,有助于推动传统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因为旅游商品生产销售管理不协调的问题,造成旅游商品一直以来都处在自发状态,加之旅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创新能力,同时在商品的包装和运输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够真正发挥出旅游商品的价值。另一方面,交通业的发展不能跟上旅游行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导致旅游产业结构失衡。 二、对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旅游管理机构设置 一方面,国家旅游局、旅游协会、工商局、交通运输局、文物管理局等应该共同携手建立一套全国性旅游管理体系,对全国旅游市场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旅游事业整体发展制定总方案,并拟定相关规章及政策;密切监管各项 规章制度 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调节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关系,化解内部矛盾;制定并实施国内、国外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加强宣传,增前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国内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推动旅游行业发展脚步。另一方面,是对地方性旅游管理机构进行全面完善。一些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应积极学习并借鉴省级、市级试点旅游管理 经验 ,再与自身发展特点进行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地旅游发展的管理方案。由省级旅游管理相关主任及负责人共同设立旅游管理委员会,作为该区域内旅游业最高综合管理协调部门,并且在其下设各职能处室,协调各市、各部门之间关系。 (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政府部门在旅游行业中所占据的位置和发挥的职能也处于不断的转变之中,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提升行业自律性,必然会成为未来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当前的新环境之下,国家应当引导帮助旅游行业各部门按照自身发展情况设置旅游行业协会,逐渐将旅游行业和政府行政机关分离,依靠市场的调控作用确保旅游行业能够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具体而言,国内旅游行业协会的组织架构通常来说包括了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三项内容,而决策机构一般是旅游行业各个部门、各企业会员代表所构成的,其主要职能是审议和决定行业内部的规章制度;执行机构主要设置了理事会,由管理、经营以及服务三种机构构成,主要用于相关决策的落实;监督机构设置监事会,针对旅游行业内部和协会自身行使监督权。除开上述职能之外,各个地区旅游行业协会还必须要负起统领职责,第一时间向会员单位传达告知行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充分发挥出行业中介组织作用,结合行业具体需求组织进行各种旅游行业知识培训活动,强化与国内外同类组织的交流,推动旅游行业朝着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三)积极发展旅游行业企业 和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注重企业的主导地位,旅游行业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主导位置,不仅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旅游企业推向市场,给旅游企业更多的自主发展权,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不作更多干涉,仅仅以监督者的角色出现,对旅游业进行监督指导;同时旅游企业必须结合市场发展规律来经营管理,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此一来才能够确保旅游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够最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企业还可以选择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对自身企业结构进行不断调整,构建跨区域的多种企业格局,比如说集团化的大型企业、专业化的中型企业以及网络化的小型企业,如此才能够增强国内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闲散资金,进而构建多元化的市场运作机制。 (四)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在现代旅游管理活动中,公众占旅游管理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成败,因此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对旅游管理进行有效监督。 1、旅游管理部门在建立旅游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决策的过程中都必须事先给予公众知情权与提议权,从而保证公众主体地位的有效性。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应当确保公众能够充分发挥出监督权,对旅游管理活动实施监督。 2、要避免公众参与制度流于形式,不单单是公众对旅游管理意见的表达或者相关信息的了解,更关键的在于具体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实质性的参与。 3、为公众创造多样化的参与途径,不仅要有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诉讼方式或者信访方式等,同时也应当提供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例如说公众能够依靠传媒方式或者其他志愿活动来参与其中。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借助于咨询、调查或者评议活动来了解公众看法,进而对旅游管理制度实施全面的评估和判断,并及时调整。 三、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其本身的发展,同时还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国内旅游行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加之政府部门的支持等因素,都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针对当前的旅游管理体制予以改革,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的行为,积极吸取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建符合实际的行业协会。通过上述措施来保障我国旅游业的规范化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的教学改革建设中,应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1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现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专业培养计划 学院对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完成了2014级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及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使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课程教学大纲更加规范和具体,可执行性增强。 以教学团队为引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专业负责人制度,在旅游管理专业内根据需要划分出三个团队:管理学团队、旅游规划开发教学团队、应用实践性课程团队。打造年龄、知识、学历、职称等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不断采取加强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全部参加各级各类、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积极联系旅游企业业界高层来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增强学界与业界的联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塑造专业模式特色 突出新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特色,将旅游休闲管理和会展旅游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方向。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外语能力和旅游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强化英语教学四年不间断,设置日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到国际集团化经营企业和境外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塑造“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专业特色,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教学改革为载体,促进课程教材建设 制定课程发展规划,以省、市、校各级精品视频课建设为目标,形成学科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特色课程群。重点建设由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 市场营销 、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等课程组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同时以教学改革立项为载体,在教学内容、 方法 、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教材编写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以教材编写为载体,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和学科发展。 以实习基地为平台,推动实践教学开展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双向指导制度,加强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类型,开辟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公司、展览中心、文博院馆、休闲娱乐中心、大型节庆活动组委会等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与大连大学创想宾馆和博物馆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实训和实习活动。依托学校文科综合实验中心,建立多功能实训室、礼仪实训室等。与大连、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海南、澳门的高星级酒店、景区景点和旅行社等30多家旅游企业建立多层次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关系。 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组、学生信息员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建立学院、教研室、学生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积极落实三级听课制度,执行《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认真做好期初、期中和期末各项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等工作,对各项教学活动加强管理和质量监控。 2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还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尚需要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予以解决。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具有博士学位、行业经历的教师数量不足。着眼于旅游管理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的建设,需要继续引进若干品学兼优的青年博士,培养优秀的青年师资,加强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另外,因为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 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需要深入如,精品课门类少,级别偏低;教学成果数量不多,缺少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教学改革成果有待突破 教师发表教研论文的数量不足,省级以上教研项目与教研成果奖有待提高。教育教学改革还停留在课程 教学方法 的改革与探索上,对专业建设的整体性研究及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的研究还较少。 实践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有待改善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生均值、生均专业纸质图书资料数量不足。必要的旅游管理专业纸质图书资料、专业电子图书资料需要采购;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尚需采购。 学生创新意识有待提高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的意识不强、参与比例不高。学生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3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设的主要措施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对旅游人才培养实践进行探索和提升,人才培养立足大连、面向辽宁、辐射全国,完善“厚基础重应用、多元化强外语、高素质富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服务社会”四个环节的社会化协同培养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教学团队 通过实施“迎进来,派出去”战略,采取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的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丰富行业实践经验,聘请客座教授、实践教学兼职教师,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加大青年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现有教师博士学历培养,通过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博士比例,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重视课题项目申报,提升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向国内外的期刊,尤其是高水平的核心期刊投稿。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申报不同级别的课题立项,尤其是要实现国家级课题的突破。打造科研团队,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科研实力。 加强课程教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 深化教学改革,尝试实行MOOC、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确立与现代旅游相适应的教学标准,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课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能力 在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和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方面,积极与旅游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设高层次、多元化的境内外实习就业基地。鼓励专任教师必须自己先走出去,深入行业实践,同时,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精英、兼职教师请进来。合理安排校外实习,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 强化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素养 不断拓展双语课程教学,推进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进程;积极探索与实施研究型教学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索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及参与科研项目学生比例和参加综合素质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实施专业奖励机制,促进教学改革 继续实施专业建设奖励方案,鼓励教师注重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研究与探索,凝练教学特色,为在今后全面实施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相结合打下基础。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控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效能和效率,充分调动专业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旅游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旅游管理论文 2. 旅游管理论文:旅游精细化发展之初探 3. 2016旅游管理论文 4. 2016年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5. 本科旅游管理论文 6.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系 毕业 论文 范文 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开展 摘 要: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 文化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自然的渴望逐渐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森林旅游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不仅成为游客喜欢的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向往大自然,这就使森林生态旅游得以发展起来。森林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但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使森林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林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 林业保护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关系 森林资源是我国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动植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会使林业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使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实现林业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给林业带来的效益是远远高于生产木材的效益,而且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森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给林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当地的居民受益,所以随着各项关于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的不断开展,有效的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不可替代性,其自身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如生态旅游活动具有原始性和自然性,其管理上更加生态化,旅游的内涵更加科学性,通过生态旅游可以使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生态旅游还具有较好的 教育 性和高知识性,可以使多方利益主体有效的参于进来。 2 森林旅游的重要地位 据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当前全球旅游人数对于森林旅游的向往开始不断上升,估计到2020年,森林旅游的人数将占全球旅游总人数的一倍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森林旅游的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对森林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森林旅游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行业,具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未来的市场中,森林旅游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具备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的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所以为发展森林旅游局提供了潜在的客户群,而林区旅游其前景较好,森林生态旅游能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到森林中,与大自然进行充分的接触。 在林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使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以有效和协调,有效带动了林区经济的发展。森林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而且其投资少,见效快,不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会带来较高的回报率。而且森林旅游具有较为广泛的辐射性,其关联性也较强,可以直接拉动地区各行业经济的增长,充分带动了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吸收了地方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社会更加稳定。 3 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 一是整合景点资源,充分的挖掘景区的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同时加强零星资源和个性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加景区的整体感,使景点之间实现相互补充,激发旅游可连续浏览的热情,同时在景区内还要设置一些景点群,充分显示出景区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整合季节旅游资源,让四季都有丰富优化的景点、景区,使游人来到大森林四季都是享受;三是整合旅游消费资源,按照不同消费群体的经济状况,可进入度、旅游市场辐射人口和消费能力,确定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消费层次。 搞好“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在景区内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使景区的景点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在一年四季都各有不同,从而给旅游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还可以根据旅游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会议游、工业游、科技游、烹饪游、渡假游,采摘游,考察游,采风游等。 二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两手抓:一手抓旅游的经济产业功能的增强,迅速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提高效益的最大化;一手抓林业绿化覆盖面积的发展。 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人流、信息流、物流,旅游业的发展是基于旅游资源的丰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源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抓好生态旅游的管理 生态旅游的管理需做到如下几方面:(1)对于生态旅游的开发要切实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2)做好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及规划工作;(3)严格控制旅游区内设施的建设量(满足游客基本需求即可,切忌泛滥)和 机动车的进入量;(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机制,细化生态旅游的管理工作;(5)科学确定旅游区内的游客容量,并严格控制游客规模;(6)建立旅游区社会、文化、环境的跟踪监测系统;(7)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8)大力倡导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群策群力。 4 加快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措施 解放思想,变资源为资本 对于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在地方林业中是最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也是最具有潜力的。在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得天独厚森林旅游资源,已成为林业职工群众的共识,在发展森林旅游、变森林资源为森林资本同时,树立森林资源开发建设的新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做好森林资源开发。 合理资源配置 一是搞好森林景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弥补单一林区自然景观单调的不足,实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整体优势。 二是加强森林景区与 其它 自然景区之间的纵向联系,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弥补森林旅游内容欠丰富的不足。如文化美食节、峡谷探险、漂流等,丰富森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并向更广泛的生态旅游扩展延伸。 三是探索森林旅游与林区农户相结合,弥补森林景区吃住条件不足。观森林景,林区吃农家饭,憩林区农家园,悦游客心。 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调研,结合林业管理局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管理措施。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5 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得以较快的发展,这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行为,游客在旅游中充分的享受了大自然并了解了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自然与人为生态资源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当地的居民和管理机构在这种特殊的旅游行为中享受到经济效益。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森林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地,但任何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在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对于森林资源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在森林资源环境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扼制其消极作用,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根辉.论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林业调查规划.(5)6. [2]侯艳伟.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观察.2010(13). [3]王慧玲.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吉林地质.2008,27(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规格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的数量,更要求人才的质量,对旅游专业本科 毕业 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 范文 一: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文章 以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协同创新理念;旅游管理专业
一、导论
旅游业在快速、多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旅游高等 教育 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大多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也并不乐观,不少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堪忧境地。究其因,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探讨如何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以景区景点实践考察、室内模拟训练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为主。然而,由于经费、师资、重视程度等现实问题,其实践教学体系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却未真正落到实处。
(一)人才培养方向不够清晰
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旅游行业因产业链较长,涉及多方面,而不同行业分支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差别较大。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可划分为饭店、会展、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四部分,而从高校的课程安排上来看,但凡涉及旅游、管理的课程都位列其中。四大部分皆属学习内容,学生不仅要修公共课,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此一来,易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有一种越学越糊涂的感觉。加上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将旅游管理专业设立在工商管理学科门类中,使得课程设置中过分注重管理课程,而忽视对管理对象操作的学习和掌握。
(二)学校认知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在学校的教学地位不是很高,也很难得到与老牌专业同等的重视程度。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通常没有像高职院那样设立专门的实训酒店,对一些基础的服务技能培训也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当学生真正在岗位上的时候,现实与教学的严重脱节,让本科学校的学生远低于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这些都与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与重视程度紧密相关。实践教学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新要求,如何把握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目标培养、学科理论建设、课程要求、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三)相关教学设施设备欠缺
地方本科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虽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实践教学,但基本流于形式。室内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现有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缺乏。有些院校虽然建立了专业模拟实训室,但由于其仿真程度太低,布局欠合理,难以营造真实的服务氛围。实训室内相关配套设备的缺乏,导致部分项目不能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进行一些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同时伴随在线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线上营销及服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加大相关资金投入,给学生更多实操机会。
(四)“双师”与校企合作不足
双师型教师的兴起顺应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要求,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相关从业经历。然而目前地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多无酒店或旅游行业的从业 经验 。大部分是研究生或博士一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还有一部分是由相邻学科转过来的,比如地理、历史、外语等,专业功底不深,在短期内难以胜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存在与校外相关旅游企业的合作机制不足等问题。现在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去企业实习几个月,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酒店见习的机会较少,缺乏系统的将实习与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机制。而邀请旅游企业经理人做兼职教师的情况更加少见,师资来源单一,不利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协同创新”是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形成的教育理念。它突破了传统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模式,强调以协同创新的方式使各创新主体在整体发展中相互连接并共同创新协作,以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它既是大学办学内生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既是大学创新由割裂走向融合、由分散走向集成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自身突破传统创新的必然结果。协同创新理念虽提出时间不长,但经过实践的检验已初见成效,成为大学共同的办学理念并被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
(一)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复合型人才
“重理论、轻实践”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易出现的现象,故在人才培养上应本着“深理论、强实践、重能力”的总体思路,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观。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行业的需求。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旅游管理专业相关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应建立人才专项培养机制,让每位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并结合自身特长理性选择、确定从事旅游行业不同的专业方向。针对每个方向,学校应设置相应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
(二)提高重视程度,促进专业发展
目前,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一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稳定,预计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未来20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管理专业应得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充分认可与重视。学校应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与地方政府、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培养。比方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职业体验,邀请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行业等旅游企业专家座谈等。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设施设备
专业模拟实训室的设立不可或缺。实训室在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旅游行业各岗位的工作。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完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等硬件设施;打破传统的实验室,构建融教学、实践、职业技能鉴定等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现在信息网络遍及全球,在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学校要结合这种旅游时代潮流,加大对学生在线上旅游和线下旅游实训的投入,加强进一步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线上营销和线上服务能力,也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加强“双师”建设,加深校企合作
为培养“双师”,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给予教师去企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鼓励教师获取各种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全面指导和培训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应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双赢。学校方可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开展讲座、培训或兼职任课;可将学生带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了解整个企业的操作过程、岗位划分及晋升空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企业方可为学生提供兼职及实习岗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的赢得高素质人才。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历史机遇,顺应社会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到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文章基于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只有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实力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完善教育方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慧,毛金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4(3):175-176.
[2]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3]吴淑琴.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3):46-49.
[4]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9(03):98-100.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本科教学质量维度研究
[摘要]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研究,可以在借鉴Parasuraman等人的服务质量模型(SERVQUAL)和Cronin等人的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SERVPERF)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自身的特性以及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设计用于分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维度的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价变量提取公共因子, 总结 出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体现在趣味性、实践性、准确性、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共6个方面。基于此,提出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因子分析;实践性
一、高校教学服务质量
高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本科教学占据着高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高校教学活动可以看成是一种服务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满足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方面的需求。2012年教育部专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并力求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以看出,如何提高高校教学服务质量已经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探析从哪些方面来衡量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则是提高教学服务的基础。我国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开设时间不长,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服务规范尚未完全建立。2014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三个关于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规范,即《旅游类专业学生景区实习规范》《旅游类专业学生旅行社实习规范》《旅游类专业学生饭店实习规范》,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质量暂没有专门服务规范或者评价标准。本文在借鉴一般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特点的用于分析该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探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维度,以期为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打下基础。
二、相关研究回顾
自20世纪80年代起,管理学界一直都在关注服务质量方面研究的问题。美国 市场营销 学家Parasuraman、Zeithaml和Berry(1985)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行业的特点提出了著名的服务质量模型(简称SERVQUAL)。[1]SERVQUAL模型将服务质量分成五个方面,即有形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可靠性,通过测量顾客所期望得到的服务质量与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之间的差距来评价服务质量。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发现分别测量顾客期望的服务质量和实际感知的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Cronin和Taylor(1994)在SERVQUAL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直接测量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简称SERVPERF)。[2]管理学界关于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提供了启示。早在1995年,学者Anderson(1995)就曾借鉴服务质量模型对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等服务质量的移情性较低,而可靠性和反应性则较高。[3]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相关专业的高等教学质量研究越来越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近年来亦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Cooper和Westlake(1998)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研究了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4]Leal(2010)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研究了巴西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进行动态的调整。[5]国内目前有430多所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毕业生在20万人左右,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往往实践能力不如专科、职高等其他层次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问题备受关注。对旅游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研究也大多围绕实践教学环节展开。例如,张培茵、孙琦和石长波(2006)提出了包括知识培养体系、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和创新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教育教学体系。[6]汪清蓉(2006)则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原则、教学环境建设、教学内容、 教学 方法 和教学组织5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并且构建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7]徐岸峰和韩忠春(2009)以及王忠君(2010)分别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7]以及如何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习教学质量[8]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国外研究偏重于定量化的实证研究,而国内研究则偏向运用定性分析。本研究将通过借鉴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结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特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评价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维度。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尽管在是否需要测量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值这个问题上,服务质量模型和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存在着争议,但两者都将服务质量分为5个方面22个题项。第一,本研究先基于这22个基本题项,结合高等教育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特性并通过专家访谈的方式,罗列出31项来测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服务质量(如表1所示)。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来测量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其中,1分代表非常不满意,5分代表非常满意。第二,依托以上题项设计调查问卷,在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中发放,收集样本数据。第三,根据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变量中的公共因子,并给公共因子命名以得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主要维度。
四、案例研究
(一)样本特征
2010年11月在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中发放了用于测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调查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91份,100%回收。在这91份问卷中,女生的比例高达。这一结果反映出近年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性别比例失衡的现象,即女生人数远远高于男生人数。31个用于测量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服务质量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如表1所示。
(二)因子分析结果
将回收的问卷数据输入SPSS统计分析软件,首先运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因子分析,从变量相关矩阵中提取公共因子,以使每个因子上具有最高载荷量的变量数量达到最少,而每个因子涵盖关系最密切的变量。初步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部分变量的共同度(Communalities)偏低。因此,将共同性低于的6个变量删除后第二次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剩余的25个变量集中在6个因子中,变量总方差达,KMO值为,而且每个变量在其所属因子上的载荷量都接近或超过了,而在别的因子上的载荷量则低于。因此,再次进行的因子分析效果较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分析。
(三)公共因子命名及解释
根据载荷量的高低将变量分成6个公共因子,各公共因子命名如表2所示。表2中第一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3、Q6、Q7、Q12、Q13、Q15、Q19、Q26上有较大的载荷,这8个变量均是有关教师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方面的内容,因此称之为趣味性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24、Q27、Q28、Q29、Q30、Q31有较大载荷,这6个变量是关于旅游教学实践环节或者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的,故称之为实践性。第三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17、Q18、Q20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分别是关于教师上课内容的正确性、易于理解和遵守诺言方面的,称之为准确性。第四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21、Q22、Q23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都是和良好的师生交往关系相关的,第五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8和Q9上有较大载荷,这2个变量是关于教学设施设备的,而第六个公共因子在变量Q1、Q5、Q14上有较大载荷,这3个变量则是保证旅游专业教学正常进行的基本内容,因此借鉴SERVQUAL模型分别将第四、第五和第六个公共因子命名为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因此,通过样本数据发现,评价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除了一般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中关注的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外,还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
(四)因子评分
用SPSS计算各因子的变量均值,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目前的旅游专业教学中不满意的是教学的实践性。该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分散在语言类、地理类、管理类、历史类等系科中,专业教师“科班”出身的较少,大都从原先的母学科转来教授旅游专业。这样的专业教师往往研究能力强,而一线旅游企业的实践经历有限,但旅游行业近年来的变革又非常快,导致课堂教学往往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有限,且效果欠佳。其次,趣味性和有形性的因子变量均分也偏低,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和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一般认为,“旅游”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尽管“旅游管理”并非教如何“旅游”,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报考此专业就是冲着旅游的有趣性来的。因此,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的角度而言,需要特别关注教学的趣味性,要运用各项多媒体技术手段,使教学形式生动有趣,根据业内动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另外三个公共因子,可靠性、保证性和准确性的均值较其他三个因子要高,这说明这三方面学生相对满意,尤其是教学的准确性方面。可靠性、保证性和准确性应该是一般服务质量包括教学质量评价中最为基础的方面,尽管评价较好,但在改善其他方面的同时不能放松对这些方面的维持。
五、结论
在服务质量模式和绩效感知质量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符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自身特点的教学质量评价调查问卷,并以南京林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工作收集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来探讨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主要维度,并用各因子的均值来分析学生对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各方面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
(1)评价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维度与一般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有一致的方面,即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但也有其独特性,具体包括趣味性、实践性和准确性三个方面。因此,今后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可以围绕趣味性、实践性、准确性、可靠性、有形性和保证性六个方面来进行。
(2)学生对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认同度不高,实践环节不能令学生们满意,因此结合校内校外的资源有效多元的安排实践教学是提高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
其实那个你学好了都行,这两种职业的人,普通水平的太笑清散多,缺就缺在高级人才上!建议你学市场营销,学它了你还可以在校考旅游专业的东西,而且和旅游专碰氏业得到的证书一样!我也是学经济的,应该比你大,我是学正指会计电算化的!
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 1978年以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旅行社也从发展初期的寡占行业发展成为现在的垄断竞争行业,行业规模已经基本形成。然而,正如许多学者和业内人士所注意的那样,与我国旅行社市场结构变迁过程相伴而生的是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渐入困境,现行旅行社经营体系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此同时,《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最终达成和我国政府对加入包括《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内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坚定态度,决定了我国旅行社业终将直接面对由外国旅行社的进入而对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所形成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旅行社行业特征和现行经营体系的系统分析,提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以使我国的旅行社行业未雨绸缪,更为有效地迎接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 一、我国旅行社业经营体系剖析 我国旅行社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并在行业法规、行业制度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形成了自身的特征:从我国旅行社业的类别结构[1]来看,三类社占压倒优势;从我国旅行社业的规模结构来看,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从地理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旅行社在全国的分布基本合理;行业利润逐年下降,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步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 我国旅行社业现行经营体系是行业政策法规、传统经济体制和现行市场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就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的实践和趋势而言,其最大弊端是造成下述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和不断恶化: (1)大型旅行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其规模优势得不到发挥。 大型旅行社在经营中具有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采购、旅游市场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资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风险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易于实现规模效益,而在我国旅行社行业中,大旅行社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优势也远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旅游业近几年一直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收入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增长很快。而在此情况下,一些大型旅行社的业务发展缓慢,在竞争中面对众多新的商业机会,自身却处于保市场或无奈于市场份额下滑的困境之中。②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场的过度竞争,未能起到引导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致使市场的混乱无序成为困扰我国旅行社业发展和造成旅行社资源浪费的顽症,大社自身也未能避免这种市场混乱所带来的负面效应。③在旅行社的内部管理方面,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大社内部普遍实行部门承包或变相部门承包,强化部门权益,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实际上成为一些业务上相对独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体,在这种格局下,大旅行社当然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2)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可谓举步艰难。 就目前我国中小旅行社的总体情况而言,其特点集中表现为有限的接待数量和低下的利润水平。在接待数量方面,近年来我国许多小旅行社处于发展无望而又能勉强支撑的境地。自1995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旅行社行业实施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以来,很多小型旅行社不堪重负,纷纷退出行业。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众多小型旅行社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业主对行业和自身未来发展的理性预期。在利润率方面,我国以经营国内旅游业务为主的众多中小旅行社多为二类社和三类社。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1994年这两种类型旅行社的平均利润率不足8%,1995年约为,而为数众多的三类旅行社1995年的平均利润率更是下降到。这些资料反映的还只是税前利润,如果再扣除所得税,则这些旅行社所剩净利润更是微乎其微了。 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润率现象的并存充分说明了当前中小旅行社经营的艰难局面。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从旅行社自身因素来看,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每一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国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国内旅游者对旅行社的利用率偏低,市场范围狭小;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旅行社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求生存,必然举步艰难。 (3)旅行社业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 国家旅游主管部门1985年对旅行社类别的划分和对旅行社业务范围的规定,其初衷或许在于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工来起到规范市场和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而在我国旅行社业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二类社比例失调造成二类社业务量明显不足,致使许多二类社为谋求生存而违反国家规定超范围经营,直接在海外招揽客源。在此期间,国家主管部门在执法方面的乏力,使得这种现象迅速蔓延,而部分一类社贪图蝇头小利,通过为二类旅行社代办签证通知赚取不义之财的做法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终致使许多三类社也开始从事外联和国际旅游接待业务。除此之外,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普及无疑也包含着旅行社实业界对我国以水平分工为基础、以各种特许经营权为特征的旅行社人为市场分工模式的否定。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对我国旅行社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但单就对旅行社类别进行的调整而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或许可以说这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即只是取消了曾经对我国旅行社市场秩序干扰最大的二类社,然后根据剩余两类旅行社的业务分工情况更名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水平分工的基础和特许经营权的特征并未改变,其未来的运转结果很可能会重蹈历史覆辙。如此看来,人为的市场分工模式未被也难被业者所接受,行业中某种有效的自然分工体系又难以形成,加之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组织极其有限的约束力及其在管理权威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出现当前这种市场混乱的现象自然也是难免的。 旅行社市场混乱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以削价竞争为主的旅行社之间的恶性价格竞争。削价竞争是行业市场机制不成熟、同时行业内缺乏有效的规范准则的集中反映,它使参与者大伤元气,非参与者经营更加困难。竞争的结果不会刺激产品质量的改进,而是导致质量被忽视,无意保证质量或无力保证质量,使旅行社卷入另一种形式的恶性循环。 除以上几个问题与我国当前旅行社的经营体系直接相关之外,行业内许多其它问题的存在也与目前的经营体系有很大的联系。如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旅行社促销能力尤其是海外促销能力薄弱和旅行社总体接待能力低下等。其中,旅行社产品的重复雷同是我国旅行社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旅行社产品由于缺乏诸如商标权、专利权这样的进入限制[2],又无太多技术障碍可供保留和垄断,使得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一旦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或参与经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有实力的旅行社向深度开发和促销产品的积极性,而一些既缺乏必要的硬件设备,又不具备藉以保证接待质量的“软件”基础的中小型旅行社的存在必然会降低旅行社的总体接待力量。 二、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目标模式 如前所述,我国现行的旅行社经营体系造成了众多难解的问题,而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也已经得知,目前我国旅行社业的行业特点是以三类社为主体的小规模旅行社占绝对多数,但我们并没有否定少数大规模旅行社的存在。事实上,正是为数有限的大规模旅行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上升,但它们却不能改变行业利润率逐年下降和我国旅行社业正逐渐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的事实。此外,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另一突出特点是其基本合理的地理分布特点。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势在必行,考虑到行业当前的现实,同时考虑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旅行社业将要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我们认为我国旅行社经营体系调整的方向是通过对现有旅行社的改造、分化、组合以及增设等方式实现大型旅行社集团化、中型旅行社专业化和小型旅行社通过代理制形成网络化的目标模式。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旅游管理学科的研究进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现代学徒制是产学研相互融合的结果,也目前国际职业 教育 发展中关键的模式。旅游管理专业是高职教育阶段重要的专业之一,在我国旅游行业一片大好的前景下,基于学徒制教学模式,加强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概述
作为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就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以提升学生现代化职业技能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学徒制流行于欧洲地区,从2014年开始才逐渐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开展。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需要开展联合培养、校企合作等,对学生实施双重管理和教育。学生在接收职业教育过程中,不仅是在校学生,更是学徒工。这种教学培养模式,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还能够对优化整个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在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急需大量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服务技能等,同时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 社会实践 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现代学徒制的出现,符合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技能培训,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
(二)与其他高职专业课程相比,旅游管理专业属于隐形的服务行业,对 文化 素质、服务意识等要求更加严格,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旅游企业在选择人才过程中,需要从服务技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工作 经验 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应聘者。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这一特点,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加强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改革显得很有必要。通过现代学徒制中教师与师傅的传帮带,帮助学生更好的联系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现阶段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开展过程中,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办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还存在教学方式陈旧、教学设施落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对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三、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途径
(一)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和旅游行业一起构建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机制,教学团队组成部门包括旅游企业的师傅、高职院校教师以及专兼职教学人员等,负责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需要经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这种螺旋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首先在学校由专业教师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进入企业中由师傅指导,回到学校后进行继续学习,最后在进行实习过程。经过这种现代学徒制螺旋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的 毕业 生在毕业后自身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养成了养好的职业习惯等,对提高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拟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单位需要根据旅游行业职业发展对人才在素质、能力、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培养目标以及教学任务等明确定位,同时加强课程建设等,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中的各种资源,构建各个教学培养模块等,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为目标。
(三)共同制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校企合作单位从职业工作岗位任务着手,根据国家相关职业考核标准等,构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加强对适应现代化学徒制的专业课程开发。在课程目标中,需要明确人才素质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同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界定。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和旅游企业一起,对整个旅游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为课程实际运行提供依据。
(四)高校和合作企业一同制定教学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为了能够实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尽快的了解各个服务环节对能力、素质等的需要,同时熟悉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要等,认真分析旅游企业各个岗位中对管理技巧、 接待礼仪 、岗位任务等续期,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式,通过考核评价的引导,让学生更快的熟悉这些技能,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专业技能。
(五)加强教学评价模式改革
根据旅游职业认证考试标准、岗位晋升标准等,构建有效合理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评价模式。应该与旅游企业一起,制定明确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等,告别传统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全面能力的考核。在学生参与实践过程中,师傅也可以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将评价分为几个重要的部分,根据每一个部分的重要程度划分权重等,几个部分的综合就是学生的评分。
(六)加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素质过硬、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合理的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等,积极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等。
四、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视角下。旅游管理专业改革过程中,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建立有效的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课堂 教学 方法 ,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是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知识体系,切实贯彻实施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情境项目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八大课堂情境项目的设计与组织,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学习理论;课堂情境项目;“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课程知识的获取途径可以分为“教”与“学”两个双向过程,其中的“教”带有更多的被动含义,而“学”则更强调主观能动性。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教”“学”是互动互促的两个环节,两者不可偏废。旅游管理专业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特别是在导游、规划、酒店、礼仪等各个课程教学中更应强调师生的互动,而要达到互动融通则可以通过课堂情境项目训练和课外实践锻炼等具体方式实现这一目的。目前有相当多的学习特别注重课外实践锻炼,但对于课堂教学则关注较少,故本文主要探讨基于情境学习的“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课程中的课堂模拟项目训练的设计与组织问题。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情境理论(SituativityTheory)和情境学习(Situatedlearning)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1,2]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意义建构的心理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以差异资源为中介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就致力于将学习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识、完整的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性任务重新回归到真实的、融合的状态,由此力图解决传统学校学习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顽疾。情境学习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情境学习理论的兴起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情境认知理论指导下形成了抛锚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教学模式和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三种教学模式。[3]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创设了与其专业课目相应的教育方式,如在学校里设置作坊、厨房、温室、花园,把他们作为教室;在真实世界中进行角色扮演,如进行军事训练;开展实地考察旅行,如考古挖掘、在外国文化中进行参与性观察等;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工作培训;在体育、音乐、艺术表演的实际情境中学习这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等等。
二、情境项目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情境学习理论实际上已经在许多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军事领域内的模拟仿真,就是在军事方面进行建模,然后利用仿真的技术进行模拟战局、战略、战术的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相关专业中广泛应用的沙盘模拟训练系统,更是将情境理论应用到了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目前在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中,情境学习理论仅在导游课程中得到了较多的运用,部分研究者还特别总结了该种方法的具体应用成果。[4,5]对于旅游规划课程而言,切实贯彻实施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情境项目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教学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迫切需求,实现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
旅游管理专业在近十年的发展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全国各层次旅游院校共招生万人,其中本科层次招生达到53386人。然而,超大规模的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却并没有被社会所认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各部门的头等大事。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是本科层次)则几乎是为社会所抛弃,行业就业率仅为20%左右。我们不排除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许多企业或单位的管理者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不认可,从学生到职员要有一个很长的过渡阶段,而这需要企业或单位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重新培训教育。有鉴于此,高校必须重要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当前的社会 热点 焦点问题,将企业或单位的需求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为实现学校到社会的无缝对接而努力工作。
(二)学生群体的锻炼需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新途径
在大学期间,学生基本上是过着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教室、宿舍、食堂成为数年大学生活的最全面的印象。目前,有相当多的学生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学校各社团或社会兼职工作,但大部分的事务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不能有效地推进专业学习,反而是将专业学习作为一种负累。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因素是学校、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群体的专业锻炼需求。本人曾在课堂上询问全班学生,到过滕王阁景区的不到20%,且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因持有导游证而免费游玩的。许多学生都明确说如果老师或学校如能组织景区、宾馆、旅行社等实训活动,他们非常愿意参与。有据于此,许多学校也组织了较长时间的实习实训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学校、所有院系、所有课程都能有时间进行课外集中式的实习实训活动,如江西 财经 大学的学分制和二专制对课外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就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制度。为此,如能在当前的制度框架下,有效地利用短短的课堂时间,将课程知识点与情境项目训练结合起来,相信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师能力的充分展现,推动教师全面统筹的新方向
在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下,作为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不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也就不能去创新知识,更不能达到提升自我的目标。目前专职教师的能力总体上可以体现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由于教师个体间的差异以及某些学科专业方面的不同,教师能力往往有所倚重。但在旅游管理专业方面,我们现在则越来越强调双师型甚至是三师型教师,不仅仅是只能在课堂上站上45分钟,更重要的是在40分钟内能将自己的社会实践和科研成果转移传导到课堂上,并将在课堂上的新思考再次融入社会实践和科研探索。课堂情境的设置需要我们主动学习,特别是能将自己在社会实践中的某些案例通过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完整地展示出来,而这不仅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更是对课堂组织和课外阅历的考验。
(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新发展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应该从单一型走向多样化,要能在大学课堂上就初步掌握相关专业技能技巧。目前有关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越来越多,许多高校也都纷纷提出了多种改革举措,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企业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辽宁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双体系”模式,江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三环四段五联动”模式,等等。有些高校还据此成功申报了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如天津商业大学的国际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湖北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从目前各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来看,实践教学都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课堂作为进入真正社会实践的起步环节,模拟项目教学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推进旅游管理专业新发展的起始一环。
三、“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课程情境项目训练的设计与组织
“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融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知识体系。但胡海胜: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情境项目设计从目前来看,本门课程由于存在与其他课程内容相重复等问题,导致学生上课的热情不高,有一定的大学情绪。针对此类问题,本人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了课堂模拟项目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一)情境项目设计
根据课程的内容安排,我们编排设计了一个综合测试项目、八个重点课堂情境项目,综合测试项目是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校园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课堂情境项目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八个方面的情境式模拟项目,包括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市场分析、旅游 营销策划 、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旅游项目策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可行性研究和景区门票管理。总体来看,在课程所有内容中,除概念体系、理论方法、研究回顾三部分不好直接设计与其相对应的项目外,在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功能分区、项目创意、景区管理等主体内容方面可以更好地设计相关的模拟项目,而这也正是本门课程最为核心的内容。除以上八个项目外,在课堂上我们还穿插了一些小的情境项目训练,如南昌市的主题 口号 、景区名称命名、旅游厕所智慧化设计等。
(二)情境项目组织
情境项目的组织过程遵循了提出问题—初步分析问题—重点分析问题—回顾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程序,具体组织过程见图1。作为江西财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时长是48课时,每周3节连续上课,主要是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考虑到叙述的方便及针对性,我们以下午课程为讨论对象。由于是下午2点开始上课,因此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刚睡醒或者是会打瞌睡的同学。针对这种具体情况,我一般是在开课时就将模拟项目的要求告知同学,大约用时5分钟,以使同学们能进入模拟项目的环境中,而通过他们要具体去参与的方式,也可以激起他们的能动性而不致听课时毫无目标。在接下来的20分钟,我会快速地将本周所要讲授的课程内容梳理一遍,其中特别是要强调与情境项目高度关联的某些知识要点。在第一节课下课后,可以通过走入学生之间与他们聊天的方式,获取他们对该情境项目的初步认知想法,也同时可以为接下来的具体安排予以重新考虑。在第二节课,我将根据情境项目的具体内容,安排个人思考和团体研讨两个环节,个人思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然后再随机组成由3-5个人组成的小团队中继续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经过个人思考和团体研讨两个环节后,再用5分钟在纸上写下他们的具体构思。在剩下的15分钟,我会邀请若干团体上台汇报他们的构思,由师生共同点评,特别是要让其他团队成员来点评,激发相互间的创意思潮。如果15分钟还不够的话,一般会顺延到课间休息时间和第三节课的前30分钟左右。在第三节课的剩余10分钟内,我会再重新将第一节课所提的课程内容再度重点“回炉”,详细阐述其中的原理和方法,让有问题的同学提问并回答。在最后的5分钟内,我将总结该项目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预习下一章节内容。
(三)情境项目考核
为提高学生参与情境项目学习的积极性,本门课程的考核体系也做了重大改革,由原来课程考试更改为课程综合测试,即原来的总成绩=最终考试成绩占比80%+平时成绩占比20%,更改为总成绩=课堂情境项目占比50%+综合测试项目占比30%+出勤效率占比10%+课外互动占比10%,重点突出课堂情境项目参与、完成的效率和质量。在每次课堂讨论过程中,均由教师和课程助手详细记录参与过程,实现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课堂情境项目训练是“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一次尝试,从目前进行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对旅游规划和景区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不过,受制于教师水平以及课堂时间、教学设备等限制,该教学方法仍然要与课外的实践教学相结合,特别是如果能通过建立旅游景区实训实践基地,将课堂放在实景地教学,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胡海胜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对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研究手册》(第三版)的学习与思考之三———关于“情境理论”与“九种情境化教学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13(9):24-29.
[2]J•莱夫,E•温格.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刘义,高芳.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J].教育探索,2010(6):88-89.
[4]张素梅,张秋敏.基于工作情境的导游实训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137-138.
[5]张建,程凤春.名校长基地培养模式探析———基于情境学习理论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14(1):44-48.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2. 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3. 旅游管理论文
4. 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9年,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中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日趋旺盛,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旅游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 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表的蓝皮书表明:中国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各界对旅游行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社会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负面评价。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 经验 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 面试 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 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社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 教育 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国际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游行政部门以及 其它 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白皮书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第一,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 报告 ,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游行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招聘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 文化 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兼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 总结 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 渠道 ;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兼职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职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政府要引导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的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 财经 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操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游行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 爱好 、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 学习计划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 市场营销 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 方法 ,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结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素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师要高瞻远瞩,站在社会时代发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游管理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1]范新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下页带来更多的旅游管理的论文
其实那个你学好了都行,这两种职业的人,普通水平的太笑清散多,缺就缺在高级人才上!建议你学市场营销,学它了你还可以在校考旅游专业的东西,而且和旅游专碰氏业得到的证书一样!我也是学经济的,应该比你大,我是学正指会计电算化的!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一、编写提纲的步骤:(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中国的旅游资源无比丰厚,具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篇1 浅议我国旅游管理教育体系创新构想 一、引言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旅游管理学科教育历史相对较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旅游专业在起步较晚的基础上,以“后发优势”的发展理念开始与发达国家旅游管理教育机构进行接轨,借鉴其科学的教育模式和组织方式。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国际交流合作与竞赛日益频繁、旅游市场不断拓展等等,这些因素对当前以及今后的旅游管理教育都将具有深远指导性的影响。 二、我国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其突出特点是许多普通高等院校或从积极的角度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在相关系科的基础上新建或组建旅游系(专业)或从消极的角度为某些学科(专业)寻求出路甚至活路而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强行改建旅游系(专业)。这种外延扩张型发展的结果是: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高等旅游院校的数量多,但因为教育经费的限制和新成立的旅游学科的稚嫩性,致使整个高等旅游教育质量只能在低水平徘徊,只能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当前,在我国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些许问题。 很多院校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并且存在着功利化的教育思想,专业划分过细,教学内容过窄,从而导致实践教学的效果不理想。[1]在专业建设的投入上,一般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服务性管理人才,不需要多少投入,造成我国高等院校在很短的时间内都办起了该专业,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对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缺乏清醒的认识。 旅游高校与旅游行业的联系、合作不紧密,合作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造成学不致用的局面。理论和实践脱节,这给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专业的结合增加了难度。“学不致用”成为相当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对市场就业时面临的最大困难。[2] 学科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与相关专业的联系也不够紧密。这就造成我国目前培养的大多数旅游人才出现了知识体系简单,而较单一的局面,综合能力较差。 三、国外高等旅游教育体系的现状 1.几个实例 西方发达国家开展旅游高等教育的历史较长,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显得较为自由和宽松,基本上能按照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就充分地反映了这种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美国大学在旅游、游憩、体闲研究方面的专业设置上,种类十分多样化,如表1所示。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的旅游高等教育也比较自由,如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和德州大学( Texas)同样是旅游专业,两所学校的课程地各有特色,如表2所示。 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的酒店餐馆管理学院(School of Hotel & Restaurant Management)久负盛名。该校每年向全球招收(主要为欧洲)酒店管理的研究生。核心要求有两条,一是须有5年以上的酒店工作经验,二是现在必须在大型酒店中工作、担任重要职务。学生不脱产,一年两次往返英伦该校集中学习。学习期间,不是满堂灌的上课,而是重点放在图书馆翻阅资料和学员间的讨论交流,由于学员来自世界各地,交流中相互大开眼界,触类旁通,取长补短,极富成效。在教学中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不死扣现成的专业教材。二是案例教学。三是毕业论文。 2.国际上旅游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一是以加拿大、美国为代表的CBE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基础,它的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通过有代表性的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能力分解表(课程开发表),以这些能力为目标,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 二是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TAFE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家框架体系以下产业为推动力量的,政府、行业与学校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灵活办学的、与中学和大学进行有效衔接的,相对独立的、多层次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轨制”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这样,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毕业就能很快地顶岗工作,普遍受到企业的欢迎,曾被誉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 四是以能力为基础的CBET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关键是组织专家确定能力标准,成立国家资格委员会,建立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四、旅游发展新趋势与形势分析 1.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从欧美等旅游发达国家过去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分析,可以大体上预测我国未来几十年的旅游发展趋势。专业教育是为明天的旅游管理培养人才的,所以,我们的教育改革目标必须具有超前性。旅游管理当前总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首先,发展旅游的指导思想逐渐转向在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旅游管理的知识体系日益复杂化,综合化。再次,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化、多元化。此外,策略和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2.相关形势分析 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是改革我国旅游管理及其教育体系的重要动力和依据,真正影响旅游发展的是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我国目前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期,特别是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巨大的变革必将同时带来旅游行业的深刻变革。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终生学习”“学习化社会”“全球化”“创新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新理念的提出,为旅游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路拓展了很好的素材。当今的社会形势下,学校教育的职能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学校传授的知识从数量和时效上都远远不能满足职业的需要。如今,高等教育在西方被称为职业“初始教育”(Initial Education)的开始,也是“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内涵。在这种背景下,知识传授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已不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应偏向于对学生的指导,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加强技能和素质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精神。 五、新形势下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创新点 1.尽快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处理好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旅游管理学科历史较短,又是依托于多学科发展起来的,加之知识构成日益综合化、多元化,使得其学科特点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明晰其庞大知识群的硬核所在,只有抓住这一本源的东西,以此为基础,营建特色鲜明的学科理论体系,提高其科学性,确定其独立的职业地位和独立的学科地位,才能维护和提高其专业竞争力,巩固其专业地位,使核心的课程加以确认,这样,专业的设置就可以围绕它,根据社会变化及时、稳妥地做出调整,毕业生也就有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就业市场,从长远看,专业才会更具后续竞争力。 2.积极调整专业教育结构,使其从宏观到微观更趋于合理 层次结构上,大力发展研究生和职业技术教育;地区结构上,根据我国区域经济与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合理调配,进一步完善从专业重点大学到地方院校的区域合理布局,针对当前形势,应重点加强我国西部地区的专业教育;形式结构上,进一步强化非学历教育、职业再教育、决策层的培训以及普及型教育等。 3.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应与国际旅游业发展相接轨 目前,国际旅游的重心开始东移,亚太地区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将产生世界旅游的“亚太世纪”,这一总体变化,形成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机。与此同时,在国内,旅游业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带动局部区域和城市起飞,影响国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产业,“其地位日渐显著”。在这种国际国内的双重背景与机遇下,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必然对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首先,要树立大旅游人才培养观念。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旅游人才的规划、培养、使用与管理各个方面。它不仅需要造就一大批知识面广、勇于进取、开拓的高水平经营管理人员,还需要一大批训练有素、服务意识很强的服务人员,并且还应有良好的人才使用与管理机制,使旅游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其次,我国旅游人才培养必须学习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旅游业是一个国际性产业,要达到国际水准,必须建立一支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技巧和操作技能,适合国际化大生产,政治业务素质高的队伍,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旅游业来说,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必须超前,要广泛借鉴别国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 第三,旅游人才培养要结合我国国情。我国现代旅游业是1978年后开始的,至今只有二十几年历史,对这点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在广泛学习别国经验的同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道路[4]。 4.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与职业需求之间的接轨 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的“厚基础、宽口径、多元化”。要走多渠道培养人才的道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由于整体素质不高,需要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才能使其逐步提高水平。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注重整体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旅游教育与培训除重视正规旅游院校的人才培养外,也要重视大量成人教育、职业再教育等业余教育方式,在这方面应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刘继红.面对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北京高等教育,1999(2). [2] 马勇,唐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2003. [3] 罗明春,钟永德,袁建琼.论特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求索,2004(12). [4] 田里.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J].云南高教研究,1997(2). 旅游管理类硕士毕业论文篇2 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社区生态旅游也正逐步发展起来,市场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同时也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社区生态旅游的含义、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科学的管理模式这三个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希望给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它把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以及社区参与有机地统一起来。但是在社区发展生态旅游或多或少会损失社区居民使用当地资源的权利,如果处理不合理则有可能引起与当地居民的冲突。因此,社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既要关注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关注社区的和谐发展。探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区生态旅游的含义 所谓社区生态旅游,就是指建立在社区基础上的生态旅游。它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高级模式,也是一种更加人文化的生态旅游。是以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自然特色为目的,在重视对自然环境和当地风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的基础上,并且要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而发展起来的旅游。它所强调的是社区在生态旅游中的主导地位。这样的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和居民是开发的主体,也是旅游发展的主要收益者。因此,对于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非常重要,它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新的形势下,缺乏人文精神 社区生态旅游的管理缺乏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游客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很多地方在未开发社区旅游之前,居民的生活往往是以传统的经济、社区活动为主,而在旅游业蓬勃发展之后,居民由于利益的吸引纷纷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但是却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以文化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给当地的文化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对于旅游景区而言,人文往往是社区旅游的重要标志,因此人文精神的缺乏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力度十分有限 就目前而言,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是以政府管理或者旅游企业管理为主,而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在旅游规划、决策中往往没有多少决策权,可见社区居民参与生态管理的力度十分有限。同时,这极易引起与社区居民的矛盾,不利于其稳定的发展。因此未来的发展中,如何让社区居民也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中,是亟待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三)存在诸多运作的弊端 旅游业本就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较长的产业,要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把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效益综合起来考量[1]。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一些企业或着个人受短期利益的驱使,往往违背了社区生态旅游本身的理念,只关注经济效益,这非常不利于社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就时下而言,很多地方宰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相信,这样下去是会影响景区的长期发展的。 三、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的要素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有很多,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认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要素包括:①自然资源的利用(土地、水、能源);②保护生态系统以及动植物的多样性;③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固体、液体废弃物和大气排放);④重视当地文化的完整,要避免给当地文化带来负面影响;⑤保护自然、人文遗产;⑥使用当地的技术和产品;⑦处理旅游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件;⑧社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 四、科学管理社区生态旅游的方法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利益分配是社区生态旅游能否健康、顺利发展的关键,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完善、科学以及多元化的补偿机制。比如,把门票以及其他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反馈给当地居民,政府作出努力保障居民的利益等。同时也可以鼓励居民直接从事生产经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获得好的经济收益。笔者就曾去过这样的景区,景区内部随处可见居民在社区内为游客提供餐饮和住宿,通常价格合理公道,既体现了人文关怀也体现了当地的特色,这样的景区人们愿意前往。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与企业联手,给居民提供一些贷款来开发旅游项目,当然项目的开发要运用当地的产品和技术。 (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旅游的管理当中 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生态旅游的主体,是绝对有权利参与到社区旅游的管理当中的。笔者为了切实保障居民参与决策的权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在景区旅游发展的方向、方式上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听他们对于开发旅游有什么想法和要求,把他们的要求都综合考虑起来;其次为了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可在社区建立一个交流平台,来通知一 些重大事宜或者相关制度等等。最后,对于在景区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居民与游客的矛盾,居民与企业的矛盾,要建立完善的协调机构,定期与居民进行沟通,虚心听取居民合理的诉求,并及时解决。 (三)加强社区居民的旅游知识 一般开发社区生态旅游的地方,都是老人孩子多,青壮年劳动力很多都在外面 工作,而这些居民由于自身 文化水平有限,对于旅游知识比较匮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定期对居民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使居民对旅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对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导游服务等技能进行培训,当游客进入到某栋老宅子后,居民能详细为游客讲解房子的历史。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社区生态旅游 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这对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 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影响很多地方的 经济的发展。因此,解决相关问题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对社区生态旅游的探索,切实地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为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也等于为一些旅游城市的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产业也随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9年,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中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日趋旺盛,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旅游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 毕业 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表的蓝皮书表明:中国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各界对旅游行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社会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负面评价。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 经验 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 面试 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 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社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 教育 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国际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游行政部门以及 其它 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白皮书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第一,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 报告 ,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游行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招聘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 文化 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兼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 总结 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 渠道 ;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兼职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职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政府要引导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的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 财经 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操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游行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 爱好 、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 学习计划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 市场营销 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 教学 方法 ,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结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素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师要高瞻远瞩,站在社会时代发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游管理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1]范新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下页带来更多的旅游管理的论文
金门岛属于中国福建省西南海域。
金门岛原先是个荒芜的小岛,什么东西都没有,经人们不断地种植树木,现在小岛树木繁多,金门岛上有著名的古迹鲁王墓。
金门岛的民俗风情,既有闽南的特征,又融合了自己的特征,岛上每年都会举行祭祀赛会,赛会中,“迎城隍”的规模是最大的。
金门岛行政上隶属福建泉州市管辖,但目前由台湾地区进行实际管理,台湾地区也在岛上设立金门县,因此有一岛两县的现象。
名胜古迹
金门岛上最著名的古迹就是鲁王墓,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另据《辞海大事记》记载:康熙元年(1662年),鲁王薨于台湾。由此看来,两处记载互相矛盾,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金门历史悠久,古称“仙洲”或“浯洲”,自古有“海上仙洲”、“桃源胜景”之美称。金门岛上古有珠江夜月、丰莲积翠、啸卧云楼和仙阴瀑布等八景。
今有太武雄峰、玉柱擎天、汉影云根和金汤剑气、榕园绿阴、龙山瑞霭等24景,而登临太武山颠或伫立于马山之顶,又可远眺祖国河山,令人神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金门岛
作文《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南非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地球上,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风土人情,每个国家都是美丽的,在这么多的国家中,我最想去的国家是:法国。被誉为浪漫之都的法国,全名叫法兰西共和国,国徽代表着自由、平等、博爱。虽然首都是巴黎,但国歌的名字却是由法国第二重要城市马赛命名的《马赛曲》。我想去法国,不仅是因为它是浪漫之都,还因为它著名的景色。坐落在巴黎塞纳河南岸战神广场北端的埃菲尔铁塔,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现代巴黎的标志。塔身钢架镂空结构,高324米。以法国著名设计师埃菲尔命名的。雄狮凯旋门为了纪念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建造在拿破仑·波拿巴时代,位于著名繁华的香榭丽舍解的戴高乐广场中央。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卢浮宫,位于巴黎中心的塞纳河北岸,里面有达·芬奇的世界闻名的画——《蒙娜丽莎》,还有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画、古董。是法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王宫。这三个著名的景点是我在法国最想去的地方。想必大家都知道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卢浮宫。虽然通过一些资料我知道了法国的许多景色、知识,但我还想真正去一次浪漫之都法国。南非的旅游景点 引导语:假期选择出境游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去南非旅游,有哪些必去的旅游景点呢?接下来是我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开普敦 开普敦是个奇特的地方,在这块黑色大陆的最南端,在两个大洋的交汇点,上帝慷慨地挥了挥手,赐下了这片让人来了就不想再离开的土地。 这里不同于北非城市的阿拉伯风情,也有别于黑非洲喧闹、杂乱的大都会,在开普敦,会错以为自己身处马赛或是那不勒斯,但开普敦所拥有的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宽广和雍容,又岂是狭小而局促的地中海山水所能相比的呢?这也就难怪三百多年前第一位抵达此地的德瑞克爵士会忍不住赞叹这里是“地球上最美丽的海角”。 在这里你可以从克里夫顿美味的早餐开始,去海滨地区漫步,在亚、非、欧的风情中流连,然后在Oranjezicht或者Kloofnek地区享用一顿特色的午餐,晚上一定要逛一逛著名的长街,这样开普敦之旅才算完整。 开普酒乡 开普酒乡的历史要追溯到17世纪下半叶法国和荷兰殖民者第一次来到好望角时期。他们带来的酿酒知识使得开普酒乡迅速发展壮大。 如今,它已经拥有众多蜚声国际的葡萄酒酒庄。对于美食美酒爱好者来说,像好望天界庄园、施皮尔和大康斯坦莎这样的酒庄是必不可少的朝圣之所。 塞德堡 塞德堡位于凉爽的好望角和干燥的卡鲁沙漠之间的'黄金地带,这里非常适合户外探险。你可以探索徒步登山线路、著名的山中泳池和享誉国际的塞德堡酒庄。 西海岸 这条海岸线位于凉爽的大西洋和卡鲁沙漠北部沿线,以其静谧的自然环境著称。你可以参观具有象征性的渔村,更要在美丽的沿海小镇帕特诺斯特待上几天,享受它的幽蓝静谧。 太阳城 太阳城受众多游客和当地人民追捧,它拥有众多的娱乐设施。从维加斯风格的赌场到表演、酒店和到临近的匹兰斯堡国家公园进行野生动物探险太阳城的魅力不容忽视! 约翰内斯堡 它是南非的首都和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在经历了第一次黄金和钻石矿工定居后,经历了反殖民主义运动和在纳尔逊·曼德拉带领下的新南非成立,这座城市已经焕然一新。你可以参观索韦托小镇领略约翰内斯堡的核心文化和地道南非美食。约翰内斯堡是感受南非,品味南非,领略南非热情的最佳城市。 克鲁格国家公园 如果在南非只能选择做一件事情,那一定是去南非最大的野生保护区——克鲁格国家公园!带着枪,开着敞篷大吉普车,在乱石与杂草的路上颠簸,紧张与兴奋交织,让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挥发着野性的气息,这是一种张扬蛮荒的魅力。 花园大道 花园大道是高尔夫、探险和奢华的天堂,是南非东海岸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里你可以参观非洲最顶级的梵科德的林克斯球场,然后在奈斯那享用美味的生蚝搭配长相思。如果你想体会一下惊险与刺激可以在克朗桥,世界上最高的蹦极跳一跃而下,享受极致的快感! 卡拉哈迪国家公园 卡拉哈迪国家公园跨越了南非和博茨瓦纳。这里是南非喀拉哈里沙漠真正意义上的中心地带,这里有典型的红沙丘。你可以看到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如好望角大羚羊、黑鬃毛喀拉哈里狮子、猎豹、土狼、牛羚和大羚羊。 德拉肯斯堡 宏伟的德拉肯斯堡山脉是南非最高的山峰。攀登大教堂峰可以看到德拉肯斯堡山脉绵延数里,还有著名的祖鲁山村。南非著名旅游景点有哪些 南非是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它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那么,南非著名景点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自由州(Free State) 位于南非自由州的金门高地国家公园,风景秀丽,是您野餐的绝佳之处。 花园大道(Garden Route) 南非著名的风景之一,海岸线蜿蜒曲折,一路上风光无限。除了葱郁的原始森林,您还可看到牡蛎及美不胜收的海滩和湖泊。 开普敦(Cape Town) 如果您选择在下午前往狮头山,那一定会赶上汹涌的人潮,但这儿的日落的确值得一看。 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 这座南非最大的城市,其魅力无人能挡。图为44 On Stanley旗下的餐厅,是一个集创意与灵感于一身的地方。 人类摇篮(Cradle of Humankind) 玛罗彭(Maropeng)被誉为“人类摇篮”,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说三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曾在此定居,此外,斯托克方丹山洞(Sterkfontein Caves.)旁还有化石的存在。 战场(The Battlefields) 此地是英布和盎格鲁-祖鲁战争的场地,还残留有当时浴血奋战的痕迹。同时,它还包括纳姆比提私人动物保护区(Nambiti Private Game Reserve)。 中部地区(The Capture Site) 这条通往如画农耕区的'曲折道路已成为了顶级餐厅、古韵咖啡馆、艺术画廊和宾馆的聚集地。与此同时,前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被捕的地方(The Capture Site)已成为了当地著名的地标。 乌姆兰加岩海滩(Umhlanga Rocks) 从德班国际机场到达这片海滩仅需15分钟。一望无际的海滩,奇妙的岩石区以及完善的游泳区都令人流连忘返。特里默克海洋酒店(Teremok Marine)是一家五星级的精品酒店,距离乌姆兰加岩海滩仅1公里,是您入住的不二之选。 狂野海岸(Wild Coast) 除了沿海绵延的群山,这里还有激涌的湖水瀑布。此外,在Bulungula河的河滨,还坐落着一家环境友好型生态客栈。 北开普省(Northern Cape) 南非大望远镜可以让观星爱好者观赏到澳大利亚萨瑟兰郡晴朗的天空。南非旅游最佳景点介绍 南非旅游最佳景点介绍 南非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旅游的地方,下面介绍下南非旅游最佳景点。 第一站 风情万种的开普敦开普敦是一个景色非常美丽的城市。 这里有璀璨的城市夜景,有景色迷人的桌山,这里有深厚文化沉淀。 来到开普敦之后旅游的第一站当是好望角。 好望角位于南非的最南端,景色也是非常的迷人。登上观景台之后整个好望角的景色尽收眼底,景色十分的壮观。 接着就是美丽的花园大道,美丽的雨林、静静的湖水、美丽的公园等各种美景。 随后是美丽的企鹅岛,这里有许多非常可爱的小企鹅。大康斯坦夏葡萄酒庄园,这里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 走进葡萄园就能闻到一股股清香的葡萄味道。此外葡萄园附近还有一座比较有名的葡萄酒厂,在这里不仅能亲自品尝这里原汁原味的葡萄酒还能观看到葡萄酒的制作流程。 在开普敦不得不提的就是海豹岛。这里有着成群的海豹,因此这个小岛被称作海豹岛,这里的海豹远近闻名。 海豹岛面积很大,而且又十分狭长,是海豹们的栖身之地,保护海豹也成了人们很自觉的一种责任与义务,这才能使得海豹可以在这里长期生存下去,海豹在属于它们的世界里享受着生命的美好。 海豹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在一起玩耍嬉闹,享受着温凉的海水带给它们的快乐。它们挺着胸,昂着头,样子十分骄傲。虽然身材略显臃肿了点,可是身手还是十分敏捷的,每次看见猎物时,总能眼疾手快,不费吹灰之力就使它们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海豹还是个天生的表演派,而且表演阵容强大, 搞笑滑稽,落落大方,憨态可掬,深得观众和游客朋友们的喜爱。海豹寿命一般为二十年左右,刚生下来的小海豹十分可爱,小巧稚嫩,而且学习能力特别强,很快就可以学会游泳,并且可以游的`很好,真不愧是海里的游泳健将。 海豹一般都在海面上觅食,通常不会下到深海以下的海域里,它们吃一些小的鱼之类的生物。海豹是十分聪明的,不但游泳技术十分高超,就连听力和视力等五官的感触能力也是很厉害的。它们能清楚的分辨声音的来源和距离,在海里任何细微的东西它们都不会放过 第二站 豪特湾藏于两座山峰之间的豪特湾,是南非国内非常有名的海湾之一。 当来到豪特湾的时候,可以看到这个并不是非常开阔的海湾,总是别有一番风情,点点的白帆是如此的醒目,而各种船只如同一个个明珠一样漂浮在海面上。 如果是在豪特湾乘船,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够来到一个只有几千平米的海岛,这个海岛距离大陆只有几百米的距离,这里就是德克岛。 这个海岛不像是别的度假型海岛一样,椰林树影,花花草草都纷纷看不到,这了能够看到的就是随处可见的海豹。 据说在这个岛屿上面,一共自然生长着几千只的海豹。 如果游船慢慢的形势,那么我们就能够清楚的看到海豹那各种不同的憨态可掬的样子,有的相互撕咬,有的爬来爬去,有的安静休息,有的则纵深跃下海水。体型肥硕的海豹,就是一种可爱的圣灵,而清澈见底的海岛,也成为一个真正的海豹的天堂。 第三站 花园大道花园大道是南非旅游开发最成熟和发达的地区。 南非的花园大道位于南非的奥沃贝格地区,从海德堡出发,一路沿着斯托姆河的方向,我们就会在河畔的沿岸看到一条优雅而美丽的公路,这里是就是著名的花园大道。 在花园大道上面,总是汇聚着各种各样美丽的风景元素,从辽阔而平静的湖泊,到茂密的森林,从险峻的悬崖,到幽静的溪谷,从清香的花园,到舒适的沙滩们,数不尽的各种风景都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条世界上知名度都很高的路线就被叫做是花园大道。 而在花园大道所在地区的内陆部分,也依然具有很多的旅游景区。 例如这里的齐齐卡马山脉横跨着整个地区的东西方向,奥特尼夸的海拔达到了一千七百多米。 当我们越过这些地形区的时候,我们就会来到一望无际的奥茨胡恩平原地带,如果有闲暇的片刻从这些山脉的关口当中眺望远方不尽连绵的群山,这种壮美到极致的景色真心是十分难得。 花园大道有着属于自己的特定旅游线路和中心地带,从斯托姆河到莫塞尔港之间就是黄金地段。 其中包括的旅游景点主要有开阔而清新的齐齐卡马海岸国家公园,优雅而静静的铺莱滕贝格湾,克尼斯纳国家公园和荒野地带等等。 第四站 东开普省南非东开普省是南非著名的“狂野海岸”。 这里有绵延八百多公里的海岸线,崎岖的山地中生长着许多种类的野生动植物,“七大”野生动物闻名于世。 这七大野生动物分别是非洲狮、猎豹、非洲象、野生犀牛和水牛,还有海里凶猛的大白鲨和巨大的南露脊鲸。 东开普省有许多野生动物保护区,比较有名的阿多大象国家公园和圣瓦瑞野生动物保护区。布鲁克朗斯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桥,也是世界第二高的蹦极点,从这里一跃而下,肯定十分紧张刺激。在这里可以沿着水獭小径或者海豚小径来一个徒步旅行,或者沿着这里的狂野海岸远足。 ;南非著名旅游景点 素有“彩虹之国”美誉的南非,自然风光绮丽,动植物种类繁多。游历一国,等于环游世界是南非的最佳写照。南非拥有富饶而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科专业、野生动物、完整的都市乡村规划、一流的道路建设、清新的空气、热情且好客的民族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光客前去一探究竟。 桌山 桌山(Mountain Table),状如平桌,虽仅有1067米,却因贴近开普敦市而被该市政府选为“南非之美”的宣传路标。桌山自然保护区的成立,虽然辟南非最先成立的克鲁格国家公园晚了半个世纪以上,然而就因它较接近市区的地理位置,更能代表者南非人民与大自然共存共荣的精神。 乘缆车登山,可得多些耐心,因为不论游客队伍排的多长,就是只有两部缆车一上一下地载客,决不加开车次或考虑加买两部缆车。山上可以俯瞰整个港湾繁忙的作业,远近海景尽收眼底。桌山自然保护区拥有2000多种濒临绝种的原生花卉、植物,约150种鸟类及包括岩兔、狒狒、狸猫等小型野生动物。 开放时间:索道运行时间:11月8:00-21:30,12月到1月中旬7:00-22:30,1月中旬到四月8:00-21:30,其他月份8:30-17:30,如果遇到大风天气则关闭。 大康斯坦夏葡萄酒庄园 大康斯坦夏葡萄酒庄园位于开普敦市南半岛区康斯坦夏谷地的中央地带,是南非最古老的葡萄酒庄园,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背靠桌山南麓,面向福尔斯湾,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1685年,开普敦第一任荷兰总督西蒙·范德斯代尔(Simon van der Stel)选址此处建园并命名为康斯坦夏,1705年开始出产优质红酒。1712年范去世后,庄园几经易手,被分成几块,其中现在的大康斯坦夏庄园最为兴盛,出产的葡萄酒享誉世界,受到拿破仑、路易·菲利普国王等王宫贵族的青睐。酒园曾一度因病虫害而衰败,19世纪末被政府接管。1993年后,该酒园由政府指定的7人托管委员会管理,所有收入用于对庄园的维护。 园内有始建于1791年的克雷特酒窖(Cloete Celler)、18世纪末翻新的范德斯代尔总督的住宅等历史遗迹。在此不但能够欣赏引人入胜的田园风光和17世纪的荷兰式庄园建筑,还可参观酒窖和品酒,领略西方的酒文化。 阿多大象国家公园 在伊莉莎白港北边100公里处有一专门保育大象区,称作阿多大象国家公园(Addo Elephant National Park)。此公园建于1931年,由Trollopee创建,以专门保护非洲大象为主,初期只有11头大象,从1943年至1960年间,南非开普省地区的大象有计划的迁移入该园区内,使现今园内共有超过150头大象。 最早阿多大象公园的面积只有1万2千公顷,与南非其他国家公园相较,只能算是一座“迷你”国家公园,但它保育的非洲大象数目,却是各公园之冠,目前公园内除了大象之外,另有巨羚、红狷羚羊、角马、疣猪、黑犀牛、水牛、土狼等等,共有1000余种动物。 阿多大象公园不但在近几年来成为国际旅游业逐渐受到欢迎的观光据点,同时该公园的规模也正在不断的扩大当中。 对于南非有初步了解的民众,只要提起阿多公园,便会联想到公园中丰富的野生动物生态,大象当然就是公园当中最大的主角,可是现在大家对这个公园的印象已经从大象公园扩大到“七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点,公园当中的野生动物生态除了有大象和水牛之外,现在还有黑犀牛、狮子、豹、鲸鱼以及大白鲨等几种。 阿多国家公园的地域范围从达灵顿水坝(Darlington Dam)以及祖尔堡(Zuurberg)等地区蔓延到桑坦士河谷(Sundays River Valley)以及海岸地带的伍迪岬(Woody Cape),另外从去年4月开始,该国家公园的范围还扩大到了鸟岛(Bird Island)以及克考斯岛(Croix Island)。 纳马夸兰花海 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是世界上最多元化最有魅力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将现代文明与原始自然美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南非国家的历史算不上悠久,但是七彩缤纷的人文文化,就象这片古老的大陆一样悠远宽广。从原始部落歌舞到欧陆风格的小镇,从古老的黄金城到现代化的大都会,这里都应有尽有,绚丽多姿。南非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世界最负盛名的'旅游度假圣地之一。号称 "旅游一国等于旅游全世界"素有"非洲中的欧洲"之称。丰富而原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绮丽优良的港口、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纯美憩静的葡萄酒乡、以及遍及全国和三千公里海岸线的自然保护区,,种族繁多是南非的又一特色,故有“彩虹之国”称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海外游客。 约翰内斯堡 南非最大城市,世界最大的产金中心约翰内斯堡( Johannesburg )素有“黄金之城”之称。位于东北部法尔河上游高地,海拔1754米。是德兰士瓦州黄金矿脉的中心。1880年,这里只是一座以两条牛的价值换来的农场。1886年建有一探矿站,随着金矿的发现和开采发展为城市。1928年建为市。四周绵延240公里的地带内有几十个金矿。市区街道下有一英里多深的坑道,进出频繁。埃洛夫大街一带是闹市区,商店、银行和旅馆等集中于此。市政厅建于1915年。市内有博物馆和教堂等建筑。公园和草地占城市面积1/10左右。著名的朱伯特公园在城中心的高地上,内有美术馆。此外还有密尔勒公园、唐纳德·麦凯公园、埃利斯公园等,市东北郊有开普敦公园。动物园位于史末资大道,其面积颇广,有花园和小湖。北郊有占地43英亩的植物园和占地26英亩的梅尔罗斯鸟类保护区。游客还可到市内的钻石加工厂去参观。城内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状况严重,城西南25公里的索韦托,是南非黑人最集中的隔离区。1976年6月16日,南非政权在这里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索韦托惨案,激起全世界人民的愤怒谴责。 太阳城 这是一个古老的非洲神话, 在一个海天覆盖的丛林中, 有一座城堡, 记载着一段传奇美丽的故事. 顾不上满心的疲惫,松一口气,放松一下紧张了许久的情绪,然后背上行装,带上对王子和公主未来幸福的向往,这就赶去美丽的南非,在太阳城的风花雪月下,让世人见证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太阳城蜜月探险开始了 打开地图,这个承载了两个人的爱情和梦想的地名就微缩成了一点,一个倒置的三角形的尖角,一个闪烁着金黄色太阳光芒和**色彩的名字——太阳城,它举世闻名,当然不仅仅只是因为名字,还有传说中见证爱情的钻石、随处可见优雅的羚羊和长颈鹿、浪漫的海滩、神话中见证过王子和公主爱情的风吟教堂(Wind Chime Chapel)、幽深的失落城花园甚至旖旎灯光下的两人晚餐,所有这些都是热恋中的渴望。 几乎每一对来太阳城的情侣都钟情于失落城皇宫酒店(The Palace of the Lost City),这个拥有338间房间的 5星级豪华酒店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是最豪华、全球顶极酒店的代表。说它是酒店,倒不如说它是个美丽和神秘的非洲城堡,非常适合年轻的蜜月情侣。酒店外观的建筑设计与雕刻,充满非洲粗犷与**风格,客房内家具上的浮雕,也都以各种动物造型显示非洲的独特风情,小至文具铅笔等小物,无一不尽现独特旖旎的非洲风格,让人好象处身于某个虚幻的神话世界之中。 失落城皇宫酒店所以被众多情侣追捧的原因很多,圆顶大厅即是其中之一,这里由高二十五公尺,直径长十六公尺的六根雕梁画撑起,天花板的油画搭配地上三十八种颜色的大理石,让徜徉在里面的男男女女见识到一种皇宫般的雄伟气势和高贵的享受,光是这个厅中的油画,即耗费了五千个工时,客房里面更全部采用手工家居和装饰用品,而所有这些都无法跟这里的高质量服务所比拟的,“帝王般的享受”和倾力营造的浪漫氛围,让蜜月中的你很难摆脱它的诱惑。每到黄昏时分,酒店服务生在整理好房间后,会把为情侣准备的两件浴袍象艺术品般摆放在床上,然后洒上粉红色的玫瑰花瓣。南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夏秋来好望角好望角位于非洲最南端,可以说是南非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人们熟识好望角大致是从历史课本上吧,其实好望角并不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刻板的城市,相反,它是生动的,好看的。提到好望角,就不得不提好望角的标志老灯塔。在漫漫黑夜,老灯塔长明,为船只指引着方向,站在老灯塔下琢磨自己人生的方向未免不是一件美事。另外,好望角可以说是非洲显然资源的宝库。在这里花草繁盛,生长着近1100种植物,近250种鸟类,在好望角你还可以看到南非羚羊、鹿、斑马、猫鼬、鸵鸟、狒狒海豚、海狗等动物,这里就是动物兴趣者的天堂。高尔夫俱乐部高尔夫是一项雅致的运动,它雅致在环境柔美,动作柔美。要是你是一名运动兴趣者,那么来南非旅游时来高尔夫俱乐部感受一番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南非高尔夫是一项很普及的运动,这里主要有两个闻名的球场失落城球场和Gary Player球场,这是太阳城的两个闻名球场,要是你在12月来Gary Player球场,你还能赶上寰球奖金额最高的高尔夫竞赛之一的百万美元挑衅赛。仅仅需要小心的是失落城球场在周一闭馆,Gary Player球场周二闭馆。探秘罗本岛到好望角旅行千万不要错过罗宾岛。这不仅是一座岛,更是一个传说。众所周知,当年南非总统曼德拉就曾被关在这里,如今岛上的监狱已变成了旅游景点,而曼德拉总统曾住过的5号牢房也已经成为一个亮点。来这里旅游的人们源源不断,人们离去时都会买岛上的监狱的钥匙作为留念品。更多关于南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进入:查看更多内容